小学数学_我换牙了——统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09 15: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96页《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整理数据,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笑脸、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发一个笑脸。

2、了解换牙的知识,数一数自己换了几颗牙。

一、猜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请你来猜猜看。(课件出示:谜语)

“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生:牙齿

师:你猜对了,谜底是牙齿。牙齿可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知道哪些有关牙齿的小知识?生:我们要少吃糖,勤刷牙,保护好牙齿

生:我们都要换牙

师:同学们讲的都有道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换牙中的数学问题吧!

板书:我换牙了

二、经历统计过程

1.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方法

(1)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师:谁来说说你换了几颗牙?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换了几颗牙。

师:老师特别想知道咱们班换2颗牙的有几人,还想知道换3颗牙的有几人?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还想知道换4颗牙的有几人?

生:还想知道换5颗牙的有几人?

师:是啊,每种情况各有几人?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清楚明白地知道每种情况的人数呢?(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师: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先把你想到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生:可以让换2颗牙的人举手,数一数,再让换3颗牙的人举手,数一数。

师:这是一种好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把谁换了几颗牙都记在本子上。

师:也不错,记录到本子上,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还有吗?

生:可以排排队,让换2颗牙的站成一队,3颗牙的站成一队,然后再数数。

师:哦,可以给不同换牙颗数的同学排排队,这种想法也很有创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数一数、记一记、排一排

师:刚才小组一交流,有这么多同学想到了办法,真是人多力量大、智慧多。在以后学习中,咱们碰到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就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好吗?

生:好。

2.选择合理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

师:到底用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又清楚地表示出每种情况的人数呢?

生:排一排,再记在黑板上。

师:都喜欢这种方法,那好,你们每人手中都有一张笑脸,就让这张小笑脸代替你,到黑板

上排排队。

(2)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师:我先采访一下,你换了几颗牙?

生:我换了2颗。

师:那你知道小笑脸该贴到哪?贴上去。

生:2颗的上方。

师:继续采访,你换了几颗牙?

生:我换了3颗。

师:你也贴上去。谁还想贴?都想贴,那老师有个小要求,看谁排好队,守纪律,从这边上,贴完从这边回到座位上,下课后就把这个小笑脸奖给你。

学生依次到黑板上贴笑脸,教师注意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的变化。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

(1)学习用统计图、表整理数据。

师:小笑脸排得真整齐!现在我们能清楚地看出同学们的换牙情况!咱们去数数看。为了记住每种情况各有多少人,可以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师生合作数,将表格填完。

师总结:同学们,为了了解大家换牙的情况,我们按换牙颗数用笑脸排排队来分一分,分完后又把每种换牙的人数一数,数完容易忘,所以得马上把结果在表里填一填。我们经历的这个分一分、数一数、填一填的整个过程就是统计。为了记录方便,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画图和表格的方式记录统计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生:会了。

师:以后统计时我们都先要分一分,再数一数,最后填一填,这样才能保证不出错。

(2)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师:好,那我们继续观察统计得出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生提出一些换几颗牙的人最多,换几颗牙的人最少,或用加法或者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随时解决)

师:同学们真棒,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现在正处在换牙期,换牙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长出来的牙,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你们能做到吗?生:能。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统计可以帮我们很多忙呢,一起去看一看。

三、生活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师:这么多贝壳杂乱地放在一起,你能一下子就说出每一种的个数吗?

生:不能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先把它们分分类,再数一数。

师:你说对了,真会学以致用,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先把它们分分类、再数一数,最后把每种贝壳的个数填在表格中。

(生独立完成,纠正)

师:通过统计,得出第一种贝壳有9个,第二种贝壳有12个,第三种贝壳有6个,你做对了吗?你还能说一说哪种贝壳最多,哪种贝壳最少吗?你还知道什么?

(生回答)

2.自主学习第2题

师:观察这幅图片,同学们都在做哪些运动?请你统计出参加各种运动的人数并整理到表格中。

(生独立完成,纠正)

师:通过统计,知道了打乒乓球的有4人,踢毽子的有3人,打羽毛球的有2人,跳绳的有6人,你做对了吗?你还能说一说哪种运动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吗?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生回答)

师:体育活动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强壮,所以大家平时要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四、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想给大家说一说?

生:学到了新知识——统计

生:统计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生:觉得学习数学很快乐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回家之后跟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吧,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再见,孩子们。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

学情分析

本信息窗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是在一年级上册教材渗透了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接触了简单的物体、图形统计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统计知识,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为今后学习有关统计知识作准备。

该信息窗是呈现的是许多小朋友在小组内统计换牙的情境。本素材集现实性、童趣性、必要性于一身。教材中的三个信息“我换了5颗牙,我换了4颗牙,我换了6颗牙”,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换牙情况,再由红点问题“大家的换牙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明确必须进行统计一下,从而展开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有红点下面中间的提示“怎样记录?”引导学生展开对数据收集方法的讨论探究,教材展示了“问一问每位同学,然后记录下来”,“也可以举手数一数”,还有用文字记录,用符号记录等方法,体现多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记录的全过程。

数据整理环节,注重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对数据的分析,除了“我发现换()颗牙的人最多”,又有“我发现换4颗牙的人数比换5颗牙的……”,是对前面第四单元学习的比多比少问题的应用。还提供了一个“小知识”,介绍换牙期间的生活常识和应注意的事项,旨在引导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

效果分析

第一环节:猜谜语导入新课,介绍乳牙、恒牙的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接着从孩子们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换牙情况入手,巧妙地拉近了孩子们与新知识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1.初步了解同学们换牙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

2.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方法。

(1)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换牙情况的各不相同,引起学生的争相交流。教师抓住契机,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针对班级的换牙情况提出了问题——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情况的各有几个人呢?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更体现了本次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2)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初次经历“小组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对小组活动的知道很重要。教师对小组活动中学生的说、听都进行了细致地指导和要求,98%的同学通过小组探究、集体交流,找到了统计的方法,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优越性。

3.选择合理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

(1)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统计。

(2)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学生得出了问一问、数一数、记一记、分一分、排一排等多种方法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98%的同学从中选出既快又准的方法进行统计

4.认识统计图、统计表。

(1)揭示课题。

在经历了数学活动后,教师引领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把学生零零散散的各个统计步骤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回收、整理的过程。95%的同学充分认识和理解了“统计”这一数学方法。

(2)认识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重要作用。

引领学生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98%的同学不仅从中发现了各种情况的人数,而且体会了统计图的作用,更是提出了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统计的理解,体现了统计的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统计表各自的优点。

教师通过语言与学生思维的多次碰撞,让学生在思维的交互中比较、综合、优化,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现了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和心灵交通。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98%的同学能正确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正确率极高,2%的同学出现数错数。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及课后拓展。

在教师引导下,90%左右的同学能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知识、情感等收获的进行表述。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统计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本信息窗是在前面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统计知识,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为今后学习有关统计知识作准备。

2.教学内容

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二是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新旧教材对比今年的新青岛版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不同在于:首先,将这一单元内容调整到一年级下册学习。第二,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突出了简单的数据收集的过程。旧教材中只注重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过程,对数据的收集没有体现。而修改后的教材做到了两者兼顾,使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探究了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更好的体现了课标要求。

3.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5.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现统计的必要性。

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本单元只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境,通过对话提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由“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计的理解。教材还提供了一个“小知识”,介绍换牙期间的生活常识和应注意的事项,旨在引导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信息窗解读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的是许多小朋友在小组内统计换牙的情境。本素材集现实性、童趣性、必要性于一身。

与旧教材相比,内容也进行了改变。旧教材中的三个信息分别是“有3人换了4颗牙,有6人换了2颗牙,有5人换了3颗牙,”直接体现的是数据收集的结果,然后由红点问题“大家的换牙情况怎样呢,我们来整理一下”直接进行了整理。

新教材中的三个信息变为“我换了5颗牙,我换了4颗牙,我换了6颗牙”,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换牙情况,再由红点问题“大家的换牙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明确必须进行统计一下,从而展开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有红点下面中间的提示“怎样记录?”引导学生展开对数据收集方法的讨论探究,教材展示了“问一问每位同学,然后记录下来”,“也可以举手数一数”,还有用文字记录,用符号记录等方法,体现多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记录的全过程。

数据整理环节,新教材中去掉了一个横式的象形统计图,统计表是一样的。教材注重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对数据的分析,除了“我发现换()颗牙的人最多”,新教材增加了一条“我发现换4颗牙的人数比换5颗牙的……”,是对前面第四单元学习的比多比少问题的应用。

教材还提供了一个“小知识”,介绍换牙期间的生活常识和应注意的事项,旨在引导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例题的解读:

解决的问题是:学习用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例题的编排分为四个

层次:第一是问题的切入,引出统计的必要性。第二是学习用象形统计图(包括横式的和竖式的)整理数据。第三是用统计表整理。第四是分析统计图表发现规律。教学时可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以“换牙”为话题的活动切入。教学中以小朋友的换牙为话题的活动切入本课,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换牙情况,引出对“大家的换牙情况怎样呢”进行统计。

2.以问题引出统计的必要性。可以向学生发问: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换牙情况呢?”从而引出我们必须先收集数据,然后再整理一下才能知道,从而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3、在活动中指导,在交流中规范。活动时,可以放给小组自己去摸索研究,引导学生思考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然后小组内交流,在全班交流中加以完善,使其逐步贴近规范的数据整理方法。

4、分析统计图表。在学生整理出数据后,要引导学生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在分析统计图和统计表数据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作出判断。

四、练习题解读

第1题,增加了(1)数一数,把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第2题,增加了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巩固了对统计知识的应用。

第3题,将统计喜欢的小动物换成了统计喜欢的糖果,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现,并且增加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

2、运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

评测练习

3、数一数。

()个()个()个()个

(1)数一数,填一填。

(2)一共有()个图形,比多()个,比少()个。

(3)你还有什么发现?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

课后反思

《我换牙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统计”。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经历统计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我换牙了”这一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小学生身上而且是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的换牙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一样的。到底会出现哪些情况呢?这就激发了学生的统计欲望。整堂课,我分四大环节进行,孩子们基本上是按照我的预设,通过动脑、动手,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

首先是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孩子们通过交流,发现同是一年级的学生,换牙的情况各不相同,怎样才能知道换几颗牙的有几个人呢?怎样又能让人清楚明白地看到每种情况的人数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调查统计,从而体现了统计的必要性。

第二步: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无论是统计方法的得出,还是选择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都是学生亲力亲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生参与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问题的全过程,对统计的全过程有了亲身的体验,感受到了统计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

第三步: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计图、统计表的呈现,让学生震撼于统计的魅力;一系列的问题与发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统计的乐趣。通过对统计图、统计表各自的优点分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能清楚地看到每种情况的人数,还能知道哪种情况的人数最多,哪种情况的人数最少。

第四步:统计的应用。通过自主练习的2道题和最后设计的课后小调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统计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且能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生活化和成功的快乐。

课上,孩子们基本上是按照预定目标进行的,但也出现了我课前没有预计到的问题:在全班整理好统计图后,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换0颗牙的人数最多。”是啊,为什么换0颗牙(没换牙)的人数最多?进行统计之前,谁也没想到没换牙的人数会最多。按照我的几次试讲情况来看,每一次对6岁孩子换牙情况统计的结果都是换2颗牙的人数最多,没换牙的人数最少,那么这次为什么跟前几次不一样了呢?是饮食的原因?还是地域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学生的这个问题,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统计的目的和意义。从统计中,我们发现了没换牙的人数最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该针对这种情况展开专题研究?其实我们统计,得出数据后,就是为了从得到的结果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从这一点上,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孩子们的发现,孩子们的问题,往往是最原始、最有魅力的,他们的探究、发现,恰恰体现了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我为这些孩子们喝彩!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

课标分析

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阶段目标)

(一)统计与概率目标(第2、3条)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二)综合应用目标(第1、2条)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本信息窗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是在一年级上册教材渗透了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接触了简单的物体、图形统计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统计知识,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为今后学习有关统计知识作准备。

该信息窗是呈现的是许多小朋友在小组内统计换牙的情境。本素材集现实性、童趣性、必要性于一身。教材中的三个信息“我换了5颗牙,我换了4颗牙,我换了6颗牙”,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换牙情况,再由红点问题“大家的换牙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明确必须进行统计一下,从而展开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有红点下面中间的提示“怎样记录?”引导学生展开对数据收集方法的讨论探究,教材展示了“问一问每位同学,然后记录下来”,“也可以举手数一数”,还有用文字记录,用符号记录等方法,体现多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记录的全过程。

数据整理环节,注重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对数据的分析,除了“我发现换()颗牙的人最多”,又有“我发现换4颗牙的人数比换5颗牙的……”,是对前面第四单元学习的比多比少问题的应用。还提供了一个“小知识”,介绍换牙期间的生活常识和应注意的事项,旨在引导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我换牙了——统计》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本课时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整理数据,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视频。

2.学生准备:小笑脸一个。

课标中对1——3学段统计的要求是: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d5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