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雁山园造园艺术解析

更新时间:2023-11-14 11:00:01 阅读量:2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桂林雁山园造园艺术解析

自计成的《园冶》和文震亨的《长物志》以来,无数的先辈们均对造园手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在我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但岭南园林同样以其特有的造园艺术形式占据着一席之地。本文以岭南名园——桂林雁山园为例,深入解读其造园艺术。 1 桂林雁山园概况

雁山园位于桂林市雁山镇南郊,南北长500m,东西宽330m,占地面积约15hm。清同治八年(1869年)桂林地方官吏唐岳在此地兴修别墅,4年乃成,名日“雁山别墅”,1911年易主归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所有,1926年岑氏将其捐献给广西省政府,改名“雁山公园”。“桂林佳境,一园看尽”,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甲天下桂林山水风光均浓缩于此,该园就有了桂林第一小宝地之名,也被称作岭南名园,是集风水宝地、 神奇景观、名流雅居、渊源文化为一体的妙域。 2 雁山园造园艺术特色 2.1 布局玄妙

北方皇家园林对称严整,江南园林自然迂回,而被誉为岭南名园的雁山园采用自然式均衡构图。“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精神已见”、“三分匠、七分主人”园林是在主人的主观意见和审美取向下进行布局的,园林的布局即为主人性格之体现。雁山园选址在钟乳山和方竹山两山围合、相思江以水环绕的风水宝地之间,为了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两山之间重点安排了园林元素及江湖合理分割,使整个平面布局暗含了道家太极图意象。建筑景点也选在园林的拐角或湖边等寂静之地,有效地避开了来访过渡的步道,使“游、居、赏、乐”合理地隔离并达到和谐。造园者依据地形、按照功能分区需要来组织雁山园园林空间,布置楼堂馆榭、园墙洞门,点缀奇花异草。而园林空间多为开敞的,兼有部分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相互穿插,巧加安排,使得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各得其所。 2.2 巧于因借

虽说岭南园林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韵风格不一,但是在造园艺术手法上也有异曲同工之秒,对景、借景、框景等艺术手法随处可见。雁山园的花窗、苑门皆以景致对之,当游客应门观之,着实心旷神怡。造园者同样注重移步易景,游步道曲折,景色藏于曲折步道的空间变化之中,含蓄而意蕴长远。园林“巧于因借”,便是该园的突出特点之一。一借“雁山春红”的植物景观,水源岭及钟乳山和方竹山上的各种野生杜鹃,每到春季,争奇斗艳、色彩缤纷,此美景借入园内,成为“雁山春红”借景之妙;二借“雁落坪沙”的奇特山水,在园内的玄珠桥上西看孤峰及镇西土岭,山形相叠形若鸿雁,到此地忽然扭身引颈向西,停在相思湖畔,便出现了“雁落坪沙”借景之绝。当你站在阁楼上环顾四周时,发现自己就是树林和喀斯特地貌山石的一个聚焦点,你被包围了,在其中悠然自得,巧妙地借用周围的山和树使仰望的天空变得丰富了。 3 雁山园构园要素分析 3.1山石——师法自然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山石,最不可无。园林中的山石是其历史的见证者,也是造园者的人格道德体现,仁者乐山。雁山园是以乳钟山为依托而建造的,把自然之山囊括其中,增加了不少天然之气。虽无“一峰则太华千岳”之势,但乳钟山却以桂林特有的翠绿之态呈现在游客的面前。其次,园中的理石随处可见,或独立,或三、五成景。沿相思江、太极湖、玄武湖人工地叠加景石,营造曲径通幽的氛围,时而突起,时而凹陷,体现自然的无序。由于经过多次的园林修缮,湖石的样式缺少了少许的历史浓重感,虽无“瘦漏透皱”的形态,但点缀其园中并不显突兀。游步道多以小石子铺砌,因此地盛传蕴含龙之气,则模仿龙鳞修之。雁山园的山石常常与植物、建筑、水系融合成景,构成其艺术内涵。在园中通常在景石周围配置层次不一的植物,构成自然成趣的园林小品,这样的技法随处可见。在聚福潭处,山石置于相对高处,水流向低处倾泻,形成高山流水之景,从中似乎还可以品到音乐之乐。状元亭是依乳钟山而建,用山石不断地抬升该亭的基脚,六角亭依山面水,喻状元有仁、智双全之品性。 3.2 理水——动静结合

2

园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水使园动也可使园变静。相思江贯通于园中,她的流动增添了园的灵性,自南向北,更甚的是相思江来无影,去无踪,只有一段呈现园中,而且江消失的漩塘呈一个阴阳八卦鱼图形。相思江又被称为游龙,沿江而铺的细石龙脊路,仿龙身鳞甲而造,喻主人平步青云,它同时与游龙相伴而成为另一条青龙,双龙相伴而行。在路与河交汇的地方,是一个圆形的回水湾,从乳钟山往下看,竟是一副绝妙的“双龙戏珠图”。当俯瞰此景时,园林的古树名木仿佛就是游龙翔空时周围的群山和云雾,龙腾之势让人惊叹。相思江首尾不在园中,因其首尾不可寻,所以当地人称它为“仙河”,又有人称它为“飞来河”。

“游龙”、“飞”等,均是给园林理水动的诠释,而玄武湖、太极湖、鸳鸯湖则是静的代表了。古树、蓝天、建筑在如宣纸的湖面形成倒影,就像一幅幅写意的水墨画,而偶然落入画面的飞鸟、虫鱼、落叶不经意间又加强了画面的丰富度。平静的湖面也使人的视野开阔,无形之中就拓宽了园的空间尺度,一进门,走了一会儿的林荫小道,突然一个如镜的湖面呈现在你的面前,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小姐楼 和公子楼凭湖对望,从远处看就好似一线相连,体现了男女有别但又不可分离的传统思想观念。 3.3 建筑——虚实相融

雁山园的建筑庄重、大方而朴素。建筑的围墙可有可无,或封闭或用玻璃相隔,十分注重与周围山水植物的融合,并且具有点景、串景、障景等作用。明志楼和漓江百里图画廊形成了一个建筑整体,镶嵌在鸳鸯湖中,从对岸观之藏觅于林木中,朦朦胧胧。如遇天降小雨,犹如仙境般的飘渺,又如建在湖中的碧云水榭,蜿蜒烟波之上,观之与山水植物结合一体,都是雁山园“画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园中还有许多的小筑都充分结合周围环境,每一处都是适合思考创作的佳境。而状元亭在背山(乳钟山)依潭(聚福潭)面湖(玄武湖)的观景点上,形成了仰景,桂花树遮挡,山色为底,秋天还可以闻到淡淡的桂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这种通过精心安排的建筑,如阁楼、廊道,组成各种虚实、藏露、开合的空间组合,结合如自然环境中山水、云月、光影、花香、阳光等的巧妙安排,融合成人在绿中,楼在绿中的生态庭院意境。 3.4 植物——绿林幽影

在雁山园内有各种奇花异卉和天然植被,种类十分丰富,大多是亚热带的季相变化的植物,遍布于园中的各个角落。植物是这个园的主角,赋予了园林绿幽的艺术气息。全园绿化设计在保护好原有的天然植被和名木古树外,还结合功能分区规划园林布局,有成片种植的,也有重点点缀的,如雁山四宝(方竹、红豆、丹桂、绿萼梅)、五林(桃林、李林、竹林、梅林、桂花林)为其特色之一。有些植物是用来配合凸显景点的,如山上种方竹,桃源洞前植桃花,丹桂亭旁栽丹桂,桂花厅周种桂花,莲塘内养莲,红豆院内重点突出红豆树等,此乃特色之二。特色之三:华章之气弥漫。樟,木之华章,俊朗伟岸,谓男人之树。桂林南有阳朔大榕树,北有雁山大樟树,榕为阴,樟为阳,有南榕北樟,一阴一阳之说。其中所述的大樟树就林立于雁山独特气场的穴眼雁山园明志楼前,树龄1800年,树围11m,树冠覆盖面积200m,可谓一木成林,葱绿之态蔚为壮观。除此之外,雁山园中古樟甚多,一处向山而仰,一处贴水而屈,一处立野而挺,处处呈现沧桑之意,他们是园林最早的游客,同样也是园林最美的风景。植物在雁山园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使其根植于园,点缀于园,服务于园。 4 结语

雁山园在桂林的众多景区中独树一帜,以其特有的岭南园林的艺术特性吸引着无数游客。只有亲自漫步其中你才能读懂她的韵味,而造园者正是用真山真水和植物去引导你对自然的感悟。许多人游走其中时,总是想通过园林的景观去揣测造园者的心境。其实观园,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情,春有春的心情,秋有秋的情趣。雁山园以平静的内在去调试着我们的心情,她用自然的本色去抚平我们急功近利的性情。自然是安静的,我们从自然去建造园林,本来就打破她的安静,却还刻意去追求那种打破后的安静,这也许便是我们渴望融入自然的表达吧。雁山园还是适合一个人安静地去欣赏,人多了,喧闹了,雁山园的园林就失去味道了。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d1v.html

微信扫码分享

《桂林雁山园造园艺术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