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生产工艺

更新时间:2024-04-20 09: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聚 氯 乙 烯 生 产 工 艺

学 院: 材料与化工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姓 名: 刘逾 学 号: 20090413310045 任课老师:陈永

1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引言

聚氯乙烯(PVC)是5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耐腐蚀、电绝缘、阻燃性和机械强度

高等优异性能,广泛用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建筑市场对PVC产品的巨大需求,使其成为具备相当竞争力的一个塑料品种。

PVC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 色泽鲜艳、耐腐蚀、牢固耐用,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增塑剂、抗老化剂等一些有毒辅助材料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故其产品一般不存放食品和药品。它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种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据统计,仅仅1995年一年, PVC在欧洲的生产量就有五百万吨左右,而其消费量则为五百三十万 吨。在德国,PVC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平均为一百四十万吨。PVC正以4%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生产和应用。近年来PVC 在东南亚的增长速度尤为显著,这要归功于东南亚各国都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我国聚氯乙烯工业起步于于50年代,仅次于酚醛树脂是最早工业化生产的热塑性树脂,第一个PVC装置于1958年在锦西化工厂建成投产,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此后全国各地的PVC装置相继建成投产,到目前为止,我国有PVC树脂生产企业80余家,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总生产能力达220万吨/年70~75万t/a。PVC树脂在我国塑料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PVC作为氯碱工业中最大的有机耗氯产品,对维持氯碱工业的氯碱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为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工段工艺。本次设计采用了氯乙烯单体悬浮聚合工艺。介绍了PVC的聚合工艺,建厂的有关事项及合成聚氯乙烯的流程和设备,对整个生产工艺做出了详细的叙述。

1

2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目录

引言???????????????????????????Ⅰ

第1章 总论???????????????????????4 1.1概述????????????????????????4 1.1.1意义与作用???????????????????4 1.1.2国内外的现状以发展前景?????????????4 1.1.3产品的性质与特点????????????????5 1.1.4

产品的主要用途???????????????6

1.1.5 产品的生产方法概述?????????????????6 1.1.6产品的原料与规格 ??????????????????????9 1.6.1主要原料规格及技术指标?????????????9 1.6.2产品规格????????????????????10

第2章 工艺设计原理与工艺流程图说明??????????????????10 2.1工艺原理????????????????????11 2.2工艺条件影响因素??????????????????11 2.3工艺路线选择????????????????????13 2.3.1工艺路线选择原则????????????????13 2.3.2具体工艺路线????????????????? 14 2.3.2工艺流程示意图????????????????? 15 2.4工艺参数???????????????????????16

第3章 物料衡算

物料衡算???????????????????????16 3.1物料衡算的意义与作用???????????????17 3.2物料衡算的方法与步骤???????????????17 3.3物料衡算?????????????????????18

第4章 热量衡算???????????????????????19

4.1能量衡算的意义与作用???????????????19 4.2热量衡算以所需热质的量??????????????20

2

3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第5章 设备选型??????????????????????23 5.1选型原则???????????????????????23 5.2关键设备选择?????????????????????23 5.2.1塔(釜)的计算??????????????????23 5.2.2塔(釜)的高度与直径的计算????????????26 5.2.3塔(釜)的壁厚计算????????????????27 5.2.4传热元件的计算??????????????????28 5.2.5搅拌器的选择???????????????????29 5.3其他设备的选择????????????????????34

第6章 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34 6.1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35 6.1.1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35 6.1.2车间设备平面布置的原则??????????????35 6.1.3车间设备立面布置的原则??????????????35 6.2车间设备布置?????????????????????36 6.2.1车间设备平面布置?????????????????36 6.2.2车间设备立面布置?????????????????36

第7章 环 境 保 护 与 安 全 措 施 ????????????????36 7.1厂 内 的 防 火 防 爆 措 施 ?????????????????36 7.2 车 间 照 明 及 采 暖 措 施

????????????????37

7.3防 静 电,防 雷 措 施 ??????????????????37 7.4三 废 处 理 情 况 ??????????????????38 参考文献?????????????????????????39

3

4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第1章 总论

1. 1 概述

1.1.1意义与作用

聚氯乙烯(PVC)是国内外高速发展的合成材料中5大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以其价廉物美的特点,占合成树脂消费量的29%左右,仅次于聚乙烯(PE),居第二位。由于它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阴燃性、物理及机械性能、抗化学药品性能、质轻、强度高且易加工、成本低,可通过模压、层合、注塑、挤塑、压延、吹塑中空等方式进行加工,是一种能耗少、生产成本低的产品。因而聚氯乙烯(PVC)制品广泛用二工业、农业、建筑、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和包装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聚氯乙烯(PVC)硬质制品可代替金属制成各种工业行材、门窗、管道、阀门绝缘板及防腐材料等,还可以做收音机、电话、电视机、蓄电池外壳及家具、玩具等。其轻质品可制成薄膜用以制作雨披、台布、包装材料以及农膜,还可制成人造革、电线、电缆等的绝缘层[1]。

1.1.2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聚氯乙烯(PVC)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和包装等各领域。2006年我国PVC生产能力约为972万吨,产量为920万吨,净进口量达151万吨,消费年增长率在9.5%左右。随着节水灌溉、建筑化学建材、包装、电子电气、汽车等下游行业对PVC需求的快速增长,未来几年我国对聚氯乙烯(PVC)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球PVC消费量约为3100万吨,预计到2010年我国PVC树脂的需求量将达1100万吨,2020年将达到2160万吨。预计到2010年全球PVC的需求量将达到3490万吨,2020年将达到4600万吨。

聚氯乙烯按聚合方法分四大类:悬浮法聚氯乙烯,乳液法聚氯乙烯、本体法聚氯乙烯、溶液法聚氯乙烯[2]。

1.1.3产品性质与特点

4

5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中文名称: 聚氯乙烯

英文名称: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 简称: PVC 玻璃转变温度: 87 ℃ 熔点: 212℃ 导热率(λ): 0.16 W/m·K 热膨胀系数(α): 810-5 /K 热容(c): 0.9 kJ/(kg·K) 吸水率 (ASTM): 0.04-0.4%

聚氯乙稀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白色粉末。电绝缘性优良,一般不会燃烧,在火

焰上能燃烧并放出HCl,但离开火焰即自熄,是一种“自熄性”、“难燃性”物质。主要用于生产透明片、管件、金卡、输血器材、软、硬管、板材、门窗、异型材、薄膜、电绝缘材料、电缆护套、输血料等[3]。

聚氯乙稀具有阻燃(阻燃值为40以上)、耐化学药品性高(耐浓盐酸、浓度为90%的硫酸、浓度为60%的硝酸和浓度20%的氢氧化钠)、机械强度及电绝缘性良好的优点。但其耐热性较差,软化点为80℃,于130℃开始分解变色,并析出HCI[3]。

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聚合度n一般在500~20000范围内,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从产品分类看,PVC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中的合成树脂类,其中包括五大通用树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ABS树脂。

1.1.4聚氯乙烯的主要用途

1.PVC一般软制品

利用挤出机可以挤成软管、电缆、电线等;利用注射成型机配合各种模具,可制成塑料凉鞋、鞋底、拖鞋、玩具、汽车配件等。

5

6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2.PVC薄膜

PVC与添加剂混合、塑化后,利用三辊或四辊压延机制成规定厚度的透明或着色薄膜,用这种方法加工薄膜,成为压延薄膜。也可以通过剪裁,热合加工包装袋、雨衣、桌布、窗帘、充气玩具等。宽幅的透明薄膜可以供温室、塑料大棚及地膜之用。经双向拉伸的薄膜,所受热收缩的特性,可用于收缩包装。 3.PVC涂层制品

有衬底的人造革是将PVC糊涂敷于布上或纸上,然后在100摄氏度以上塑化而成。也可以先将PVC与助剂压延成薄膜,再与衬底压合而成。无衬底的人造革则是直接由压延机压延成一定厚度的软制薄片,再压上花纹即可。人造革可以用来制作皮箱、皮包、书的封面、沙发及汽车的坐垫等,还有地板革,用作建筑物的铺地材料。 4.PVC泡沫制品

软质PVC混炼时,加入适量的发泡剂做成片材,经发泡成型为泡沫塑料,可作泡沫拖鞋、凉鞋、鞋垫、及防震缓冲包装材料。也可用挤出机基础成低发泡硬PVC板材和异型材,可替代木材试用,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才材料。 5.PVC透明片材

PVC中加冲击改性剂和有机锡稳定剂,经混合、塑化、压延而成为透明的片材。利用热成型可以做成薄壁透明容器或用于真空吸塑包装,是优良的包装材料和装饰材料―如月饼包装盒。 6. PVC糊树脂

将PVC分散在液体增塑剂中,使其溶胀塑化而成增塑溶胶,通常用乳液或微悬浮树脂,还需加稳定剂、填料、着色剂等,经充分搅拌,脱气泡后,配成PVC糊,再用进、浸渍、浇铸或搪塑等加工成各种制品。如衣架、工具手柄、圣诞树等。 7.PVC硬板和板材

PVC中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和填料,经混炼后,用挤出机可挤出各种口径的硬管、异型管、波纹管,用作下水管、饮水管、电线套管或楼梯扶手。将压延好的薄片重叠热压,可制成各种厚度的硬质板材。板材可以切割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利用PVC焊条用热空气焊接成各种耐化学腐蚀的贮槽、风道及容器等。

6

7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8.PVC其他

门窗有硬质异型材料组装而成。在有些国家已与木门窗铝窗等共同占据门窗的市场;仿木材料、代钢建材(北方、海边);中空容器[4]。

1.1.5产品的生产方法概述

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聚合度n一般在500--20000范围内,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聚氯乙烯按聚合方法分四大类:悬浮法聚氯乙烯,乳液法聚氯乙烯、本体法聚氯乙烯、溶液法聚氯乙烯。本实验设计采用悬浮发生产聚乙烯。悬浮法(主要是水相悬浮法)生产的氯化聚氯乙烯为非均质产品,溶解度相对于溶液法产品低,但热稳定性高,主要用于制造管材、管件、板材等[5]。

1.5.1本体法聚合生产工艺

本体聚合生产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加水和分散剂。聚合分2步进行,第1步在预聚釜中加人定量的VCM单体、引发剂和添加剂,经加热后在强搅拌(相对第2步聚合过程)的作用下,釜内保持恒定的压力和温度进行预聚合。当VCM的转化率达到8%-12%停止反应,将生成的“种子”送人聚合釜内进行第2步反应。聚合釜在接收到预聚合的“种子”后,再加人一定量的VCM单体、添加剂和引发剂,在这些“种子”的基础上继续聚合,使“种子”逐渐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在低速搅拌的作用下,保持恒定压力进行聚合反应。当反应转化率达到60%一85%(根据配方而定)时终止反应,并在聚合釜中脱气、回收未反应的单体,而后在釜内汽提,进一步脱除残留在PVC粉料中的VCM,最后经风送系统将釜内PVC粉料送往分级、均化和包装工序。

1.5.2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氯乙烯乳液聚合方法的最终产品为制造聚氯乙烯增塑糊所用的的聚氯乙烯糊树脂(E-PVC),工业生产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氯乙烯单体经乳液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胶乳,它是直径0.1~3微米聚氯乙烯初级粒子在水中的悬浮乳状液。第二阶

7

8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段将聚氯乙烯胶乳,经喷雾干燥得到产品聚氯乙烯糊树脂,它是初级粒子聚集而成得的直径为1~100微米,主要是20~40微米的聚氯乙烯次级粒子。这种次级粒子与增塑剂混合后,经剪切作用崩解为直径更小的颗粒而形成不沉降的聚氯乙烯增塑糊,工业上称之为聚氯乙烯糊。

1.5.3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因采用悬浮法PVC生产技术易于调节品种,生产过程易于控制,设备和运行费用低,易于大规模组织生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诸多生产工艺中最主要的生产方法。

工艺特点:悬浮聚合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一般工艺过程是在清理后的聚合釜中加入水和悬浮剂、抗氧剂,然后加入氯乙烯单体,在去离子水中搅拌,将单体分散成小液滴,这些小液滴由保护胶加以稳定,并加入可溶于单体的引发剂或引发剂乳液,保持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平稳,然后升温聚合,一般聚合温度在45~70℃之间。使用低温聚合时(如42~45℃),可生产高分子质量的聚氯乙烯树脂;使用高温聚合时(一般在62~71℃)可生产出低分子质量(或超低分子质量)的聚氯乙烯树脂。近年来,为了提高聚合速度和生产效率,国外还研究成功两步悬浮聚合工艺,一般是第一步聚合度控制在600左右,在第二步聚合前加入部分新单体继续聚合。采用两步法聚合的优点是显著缩短了聚合周期,生产出的树脂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能、模塑性能和机械强度。现在悬浮法聚氯乙烯品种日益广泛,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除了通用型的树脂外,特殊用途的专用树脂的开发越来越引起PVC厂家的关注,球形树脂、高表观密度建材专用树脂、消光树脂、超高(或超低)分子质量树脂等已成为开发的热点[7]。

悬浮法PVC的发展趋:在工业化生产PVC时,以悬浮法产量最大,悬浮法生产具有设备投资少和产品成本低等优点。各种聚合方法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向悬浮法聚合生产路线倾斜,一些过去采用其它方法生产的树脂品种已开始采用悬浮聚合工艺生产。自从乳液聚合法工业化以后,欧洲、日本在连续悬浮聚合工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尚未工业化生产,但连续法设备费用低,生产效率高,工艺难题少,已引起了各国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重视。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悬浮法生产的通用树脂和专用树脂的质量,提高产品的专用化、市场化水平,国外厂家在聚合工艺的工艺条件及配料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聚合转化率,缩短了聚合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开发出一系列性能好、易于加工的PVC专用树脂如:超高(或超低)聚合度树脂、高表观密度树脂、无皮树脂、耐辐射树脂、医用树脂、耐热树脂等。可见,各种专用料的开发是悬浮聚合树脂发展的标志,是提高产品使用性能、开发新的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8]

8

9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1.4 原料与产品规格

1.4.1主要原料规格及技术指标

1. 单体纯度

用于悬浮聚合的氯乙烯单体纯度在99%以上,其他杂质的含量如表1-3所示。

表1-3 原辅材料规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去离子水规格如表1-4所示。

表1-4 去离子水的规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目 导电率/ pH值 氧含量,% 硬度 SiO2,% SO3,% 氯,% 蒸发残留物%

数值 0.5 7.0 0.00001 0 0 0.00001 0 0

名称 乙烯 丙烯 乙炔 丁二烯 1-丁烯-3-炔 二氧化合物 水 HCl 含量% 0.0002 0.0002 0.0002 0.0002 0 0.0001 0.05 0 9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0 参考文献

1.4.2产品规格

产品及副产品规格见表1-5。

表1-5 产品规格

序号 精聚氯乙烯 精聚氯乙烯 精聚氯乙烯 精聚氯乙烯

纯度 ≥99% ≥98% ≥97% ≥87%

单体含量 ≤0.1 ≤0.1 ≤0.2 ≤2.5

其它杂质 H2O ≤0.6 ≤1.0 ≤1.5 ≤3.5

PH

备注

≤0.3 2.7-3.7 优级品 ≤0.9 2.5-3.8 一等品 ≤1.3 2.5-3.8 ≤1.5 2.5-3.8

合格

第2章 工艺设计与计算

2.1 工艺原理

氯乙烯的聚合属于自由基型聚合反应。聚合时采用的引发剂为油溶性的偶氮类、有机过氧化物类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反应迅速,同时放出大量的反应热。链增长的方工为头尾相连。聚合反应过程存在着严重的增长链向单体的转移,是影响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主要因素,这种链转移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聚合度n一般在500--20000范围内,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氯乙烯的悬浮聚合是生产聚氯乙烯的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成本

10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1 参考文献

低,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好,用途广泛等特点,适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在树脂质量上,用悬浮聚合生产的PVC树脂的孔隙率提高了300%以上,经过适当处理的树脂其单体氯乙烯的残留量由原来的0.1%降到0.0005%以下。同时设备结构改进,大型化和采用计算机数控联机质量控制,使批次之间树脂质量更加稳定。

另外,清釜技术和残留单体回收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开釜次数,进而减少了氯乙烯单体的释放量;采用烧结,冷凝或吸收方法汽提品和处理废气,进一步减少了氯乙烯单体的消耗。

2.2 工艺条件影响因素

聚氯乙烯聚合时主要影响因素讨论如下:

1.单体纯度 用于悬浮聚合的氯乙烯单体纯度在99.9%以上。生产原料对聚氯乙烯质量很重要。氯乙烯杂质含量应尽可能低一些,其中脱盐水PH值要近乎中性,为6.5-7.5,导率应小于2um/cm。乙炔参与聚合后,形成不饱和键使产物热稳定性变坏。不饱和多氯化物存在,不但降低聚合速率、降低产物聚合度还容易产生支链,使产品性能变坏。

2.引发剂 多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类引发剂,其中有机过氧化物为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酯类。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引发活性不同的引发剂复合使用,复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好,其优点是反应速度均匀,操作更加稳定,产品质量好,同时使生产安全。

引发剂的用量可以采用下式进行估算,再通过少量实验进行调整,即可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I(%)=NrM×10-4/[1-exp(-0.693t/t1/2)

式中: I——工业上引发剂用量(质量分数),%;

Nr——引发剂理论消耗量,等于(1加减慢0.1)mol/tpvc);用AIBN时,取0.9;

用DCPD、EHP等过氧化二碳酯时,取1.1;

M——引发剂的相对分子质量; t——聚合时间/h;

t1/2——引发剂分解半衰期/h。

11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2 参考文献

工业生产中聚合时间一般控制在5~10h,应用选择t1/2为2~3h的引发剂。如果采用复合型引发剂,最好是一种引发剂的t1/2为4~6h。

3.分散剂 工业常用主要有明胶、聚乙烯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等。

工业上常以纤维素类(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和醇解度75%~90%的聚乙烯醇为主分散剂,以非离子山梨糖醇,如一月桂酸酯、一硬脂酸酯、三硬脂酸酯等为助分散剂,两者进行复合使用效果也很好。

4.水质与水量 氯乙烯悬浮聚合用水应是去离子,其规格要求如表去离子的规格所示。尤其水中的氯离子、铁和氧等的含量要严格控制,其中氯离子超过一定含量会造成树脂颗粒不均;水中的铁会降低树脂的热稳定性,并能终止反应。

水的用量与树脂内部结构有关,紧密型树脂(以吸胶为分散剂)的生产,单体与水的质量比为1:1.1~1:1.3;疏松型树脂(以聚乙烯醇为分散剂)的生产,单体与水的质量比为1:1~1:2.0。

5.系统中的氧 因为氧对聚合有缓聚和阻聚作用,在单体自由基存在下,氧能与单体作用生成过氧化高聚物[-CH2-CHCL-O-O-]n,该物质易水解成酸类,破坏悬浮液和产品的稳定性。所以,无论从聚合的角度还是从安全的角度都应将各各原料中的氧和系统中的氧彻底清除干净。

6.其他助剂 :

a. pH调节剂 氯乙烯悬浮聚合的pH值控制在7~8,即在偏碱性的条件下进行聚合。这样可确保引发剂良好的分解速率,分散剂的稳定性防止因产物裂解时产生的HCL,造成悬浮液的不稳定,进而造成黏釜、清釜、传热的困难,并影响产品质量。为此需要加入水溶性碳酸盐、磷酸盐、醋酸钠等起缓冲作用的pH调节剂。

b. 防止黏釜剂 在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中,存在着黏釜现象,它不但影响聚合的传热,也影响产品的质量。另外,人工清釜劳动强度大,条件恶劣,影响工人健康。常用的防止黏釜的方法有选择合适的引发剂;在水相中加入水相阻聚剂如次甲基蓝、硫化钠等;在釜民壁、搅拌器等设备上喷涂一定量的防黏釜剂,常见的防黏釜剂如水浴黑、亚硝基P盐,还有多元酚的缩合物等。一旦发现有黏釜现象,采用高压(14.7~39.2Mpa)水冲洗法清洗。

12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3 参考文献

c.泡沫抑制(消泡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未)饱和的C6~C20羧酸甘油酯等。还有热稳定剂、润滑剂等。

7.聚合温度与压力

a. 聚合温度 氯乙烯悬浮聚合温度的高低决定着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因此,当配方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控制聚合的温度。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控制在指定温度的正负0.5℃范围内,最好是控制在正负0.2℃范围内。并且,要确保温度控制平稳,要有降温处理手段,防止出现异常现象,一般采用大流量低温差循环方式。最好采用计算机数控联机质量控制系统。

b. 聚合压力 在聚合温度下,氯乙烯有相应的蒸汽压力,只有在聚合末期,大最单体聚合后,压力才明显下降[7]。

2.3 工艺路线的选择

2.3.1工艺路线选择原则

工艺路线的选择即生产方法的选择。轻化工产品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生产方法的多样化。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只有一种定型的生产方法,那么在工艺路线上就无须选择;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几种不同的生产方法,这就要对不同的工艺路线逐个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最好的工艺路线。工艺路线一经确定,即可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因此,工艺路线是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

1.先进性 2.可靠性

3.结合国情,因地制宜

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乳液悬浮法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制取聚氯乙烯树脂。

2.3.2聚氯乙烯悬浮法具体工艺路线如下:

1.聚合 悬浮聚合的过程是先将去离子水用泵打入聚合釜中启动搅拌器,依次将分散剂溶液、引发剂及其他助剂加入聚合釜内。然后,对聚合釜夹套内通入蒸汽和热水,当聚合釜内温度升高至聚合温度(50~58℃)后,改通冷却水,控制聚合温度

13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4 参考文献

不超过规定温度的正负0.5℃。当转化率达60~70%,有自加速现象发生,反应加快,放热现象激烈,应加大冷却水量。待釜内压力从最高0.687~0.981Mpa时,可泄压出料,使聚合物膨胀。因为聚氯乙烯粒的疏松程度与泄压膨胀的压力有关,所以要根据不同要求控制泄压压力。

未聚合的氯乙烯单体经泡沫捕集器排入氯乙烯气柜,循环使用。被氯乙烯气体带出的少量树脂在泡沫捕集器捕集下来,流至沉降池中,作为次品处理。

2.碱处理 聚合物悬浮液送碱处理釜,用浓度为36%~42%的NaOH溶液处理,加入量为悬浮液的0.05%~0.2%,用蒸汽直接加热至70~80℃,维持1.5~2.0h,然后用氮气进行吹气降温至65℃双下时,再送去过滤和洗涤。

碱处理的目的: 破坏残存的引发剂、分散剂、低聚物和挥发性物质,使其变成能溶于热水的物质,便于水洗清除。

3.树脂的干燥方法 聚氯乙烯树脂的干燥方法多是采用二段干燥法,即气流干燥管与沸腾床干燥器结合使用,其中气流干燥管脱除的是树脂上的表面非结合水,沸腾床干燥器脱除的是树脂内部结合水。这里的第二段干燥过程由于物料停留时间长,投资较大,热效率较差,费用较高,因此,国内外工业生产改进较大,如赫司特公司采用的MST旋风干燥器,具有停留时间适用、热效率利用好的特点。

MST旋风干燥器在旋转流动中使热气体和固体树脂接触干燥树脂。干燥器为一个垂直的圆柱形塔,其中用环形挡板分成若干个干燥室。将热气和湿树脂切向高速进入最下面的室A,在A室利用离心力将固体树脂颗粒与气体分离开来。粉粒在室A中旋转流动中通过挡板的中心开口流入上层B室。同时,亲的树脂进入室A,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室开始充满树脂,这时,树脂粒子开始经挡板的中心开口逸入室B,先是最细颗粒,最后是最粗的颗粒进入室B。返回锥形挡板的中心开口时,旋转的粉粒受离心力作用和固体粒子受室壁压力散开,在这里它们停止运动,返回锥形挡板的中心开口,这样进入下一个室。这时再次用旋转气流输送这些树脂颗粒。用这样的方法使树脂充满每一个干燥室。携带着树脂粉粒的气体离开干燥室的顶部输送到气固分离器。利用这种旋风分离干燥器干燥的高度疏松聚氯乙烯树脂,干燥前含水量为30%,干燥后的含苞欲放水量下降到0.2%以下。

4.脱水与成品:在卧式刮刀自动离心机或螺旋沉降式离心机中,先进行过滤,再用70~80℃热水洗涤二次。经脱水后的树脂具有一定含水量,经螺旋输送器送入气流干燥管,以140~150℃热风为载体进行第一段干燥,出口树脂含水量小于4%;

14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5 参考文献

再送入以120℃热风为载体的沸腾床干燥器中进行第二段干燥,得到含水量小于0.3%的聚氯乙烯树脂。再经筛分、包装后入库[8]。

2.3.3 工艺流程示意图

去离子水 聚乙烯 引发剂 助剂

成品储存与包装 聚合釜 浆料排放槽 碱处理釜 旋振筛 气提塔 离心分离槽 旋风 干燥床 2.4 工艺配方和工艺参数

2.4.1工艺配方(质量份):

去离子水 100 氯乙烯 50~70

悬浮剂(聚乙烯醇) 0.05~0.5 引发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醇) 0. 02~0.3

EHP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

缓冲剂(磷酸氢二钠) 0~0.1 消泡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0~0.002 2.4.2工艺参数:

①聚合

聚合温度 50~58℃(依PVC型号而定)

聚合压力 初始0.687~0.981Mpa

结束0.249~0.196Mpa

聚合时间 8~12h 转化率 90%

15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6 参考文献

②碱处理

NaOH浓度 36%~42%

加入量 聚合浆液的0.05%~0.2% 温度 70~80% 时间 1.5~2.0h ③脱水

紧密型树脂含水率 8%~15% 疏松型树脂含水率 15%~20% ④干燥

第一段气流干燥管干燥 干燥温度 140~150℃ 风速 15m/s 物料停留时间 1.2s 含水率 <4% 第二段沸腾床干燥

干燥温度计 120℃ 物料停留时间 12min 含水率 <0.3%

第三章 物料衡算

3.1物料衡算的意义和作用

物料衡算是化工计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进行化工计算的基础。在化学工程中,为了导出某一过程的基本方程式和建立数学模型,设计或改造工艺流程和设备,了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核算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等都要进行物料衡算。

16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7 参考文献

物料衡算在生产和设计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工厂设计中,物料衡算是在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确定后即开始的一项化工计算工作。由此,设计工作从定性分析转入定量计算。物料衡算是通过每一道工序的物料变化情况进行平衡计算,从而得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各种物料的量。通过物料平衡,在已知产品生产任务情况下,算出所需原材料,生成的副产品及废物等的生成量;或者在已知原材料投放的情况下算出产品,副产品及废物量。此外,通过物料衡算,不仅可算出原材料消耗定额,算出生产过程所需的热量或冷量,同时为设备选型和计算提供依据,物料衡算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和车间运输量,对工厂技术经济指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2物料衡算的方法与步骤

1.收集计算数据

(1)原料,辅料,中间产物及产品的规格 (2)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物流量 (3)有关消耗定额

(4)有关转化率,选择性,单程收率 (5)有关物理化学常数 2.画物料流程图

根据计算任务画物料流程图或物料衡算方框图。画图的目的是为了物料衡算时分析问题,便于展开计算以及为建立方程式作好准备。因此,这种图要画得相当详尽,不但所有已知数据要标明在图上,那些待求的未知数据(以恰当的符号表示)也应一并标明在图上,还应画出所有物料线,并包括每股物料的名称,数量,组成及流向,以及与计算有关的工艺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比等)。

3.确定衡算范围

在物料衡算中,会遇到较复杂的计算。为了便于计算,常采用划定衡算范围的方法。衡算范围一经划定,便可假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凡是通过边界进入体系的物料属于输入项,凡是穿越边界离开体系的物料属于输出项。 4.选定计算基准

若作为计算基准的数量在流程中是已知的,如已知单位时间内原料投放量,则以此数据为基准,采用“顺算法”,就能方便的计算出单位时间的产品,中间产品以及

17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8 参考文献

三废的各股物料量。若已知产品量,而中间的计算步骤很多,很难一下子算出原料量,此时可采取“倒推法”,即由已知产品量从后往前反算出其他各股物料量。倘若年产量在数值上太大,计算起来不方便,则可先按100千克或100摩尔原料(也可按任何别的方便的数量)出发进行计算。算出产品产量后,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求出相差的系数,以此系数分别乘以原假设量,即可得到各股物料的实际量。

5.列出输入-输出物料平衡表

此表用来描述和识别所有进入体系和离开体系的物料。表中列出了已知量和要求解的未知量,有时还列出经过导出和计算的有关数据。

2.5.3物料衡算

生产任务: 1天10千克 每天生产量: 10千克

每小时生产量: 10/24=0.417千克/小时 1 聚合釜物料衡算

去离子水纯度 100%

氯乙烯纯度 99% 悬浮剂(聚乙烯醇) 97% 引发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醇) 97%

缓冲剂(磷酸氢二钠) 99% 消泡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99% 转化率: 93% (1)进料

去离子水: 0.717千克/小时 氯乙烯: 0.448千克/小时 引发剂: 0.00015千克/小时 悬浮剂 0.00035千克/小时

缓冲剂 0.00075千克/小时 (2)出料

18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19 参考文献

去离子水: 0.68千克/小时 聚氯乙烯: 0.427千克/小时 氯乙烯: 0.0084千克/小时 引发剂: 0.0017克/小时 悬浮剂 0.00035千克/小时 缓冲剂 0.00075千克/小时 2碱中和釜物料衡算

NaOH溶液浓度: 36% NaOH溶液:聚氯乙烯 0.2:100

溶剂水: 0.0067千克/小时 聚氯乙烯: 0.4236千克/小时 转化率为 99.9% (1)进料

NaOH溶液: 0.0017克/小时 溶剂水: 0.0067千克/小时 聚氯乙烯: 0.4236千克/小时 (2)出料

NaOH溶液: 0.0017克/小时 溶剂水: 0.0067千克/小时 聚氯乙烯: 0.4236千克/小时

2.6 热量衡算

2.6.1热量衡算的意义和作用

精细化工生产一般在规定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温度等工艺条件下进行,生产过程中包括有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必须进行能量衡算。生产中一般无轴功或轴功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能量衡算实质上是热量衡

19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0 参考文献

算。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热效应与物理变化热效应会使物料温度上升或下降,为了保证生产过程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则需要环境对生产系统有热量的加入或放出,对于新车间设计,热量衡算是在物料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热量衡算,可以确定传热设备的热负荷,即在规定时间中加入和移出的热量,从而确定传热剂的消耗量,选择合适的传热方式,计算传热面积。热量衡算和物料衡算相结合,通过工艺计算,可以确定设备的工艺尺寸,如设备的台数,容积,传热面积等参数。

2.6.2热量衡算及所需的热质的量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热平衡方程为:

Q1+Q2+Q3=Q4+Q5+Q6

式中:Q1——各股物料带入的热量

Q2——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和物料的热量 Q3——各种热效应,如反应热,溶解热等 Q4——各股物料带走的热量 Q5——消耗在加热设备上的热量 Q6——热损失

水的比热为4.2KJ/(Kg·℃) 乙烯的比热为2.3KJ/(Kg·℃)

引发剂和助剂的平均的比热为2.7KJ/(Kg·℃) 总热损失(Q5+ Q6)为反应热的10%

1.聚合釜的热量衡算 氯乙烯 水

聚 合 聚乙烯 引发剂和助剂 釜 25 ℃ 水 18 ℃

20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1 参考文献

Cp1=4.2×(100/146.3)+2.3×(46.3/146.3)=2.71 KJ/(Kg·℃)

Cp2=2.7×(124.4/146.3)+2.9×(15/146.3)+2.3×(6.9/146.3)=2.7 KJ/(Kg·℃)

Q3=911.46KJ Q1=Cp1×m×t1

Q4=Cp2×m×t2 Q5+ Q6= Q2×10%

利用Q1+Q2+Q3=Q4+Q5+Q6(Q2符号为负)可求得: Q2=829.4KJ

2.碱中和的热量衡算 聚乙烯 聚乙烯 碱18℃ 水 水 中和 NaOH溶液 釜 杂质 25 ℃

Cp1=2.7×(124.4/146.3)+2.9×(15/146.3)+2.3×(6.9/146.3)=2.7 KJ/(Kg·℃)

Cp2=2.7×(131.7/146.3)+2.9×(10/146.3)+2.3×(4.63/146.3)=2.67 KJ/(Kg·℃)Q3=10.5×4.3868×73=0.5347KJ Q1=Cp1×m×t1

Q4=Cp2×m×t2 Q5+ Q6= Q2×10%

21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2 参考文献

利用Q1+Q2+Q3=Q4+Q5+Q6(Q2符号为负)可求得: Q2=0.495KJ 2

旋风干燥床热量衡算

聚乙烯 聚乙烯 旋风25℃ 水 水 干 易挥发杂质 燥 杂质 床

40℃

Cp1=2.7×(131.7/146.3)+2.9×(10/146.3)+2.3×(4.63/146.3)=2.67KJ/(Kg·℃)

Cp2=2.7×(136.4/146.3)+2.9×(7/146.3)+2.3×(3.24/146.3)=2.69 KJ/(Kg·℃)Q3=34.43KJ Q1=Cp1×m×t1

Q4=Cp2×m×t2 Q5+ Q6= Q2×10%

利用Q1+Q2+Q3=Q4+Q5+Q6(Q2符号为负)可求得: Q2=31.6KJ

第5章 设备选型

5.1 选型原则

22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3 参考文献

1.满足工艺要求

设备的选择和计算必须充分考虑工艺上的要求,力求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亦即选用的设备能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并应获得最大的单位产量;能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要求,并确保产品的质量;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能降低原材料及相应的公用工程(水,电,气)的单耗;能改善环境保护,设备制造较易,材料易得,操作及维修保养方便。

设备选择时,要能完全满足上述方面的条件是相当困难的,但一定要参照上述几个方面对拟采用个设备进行详尽地比较,并拿出最佳的方案来。

2.设备成熟可靠

作为工业生产,不允许把不成熟或未经生产考验的设备用于设计。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不但技术性能要可靠,设备材质也要可靠。对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同样必须强调设备及其所采用材质的可靠性,特别对生产中的关键设备,一定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对比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选定。

3.尽量采用国产设备

在设备选型时应尽量采用国产设备,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外汇,而且可以促进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当然根据条件和可能,引进少量进口装置或关键设备也是不要的,但同样必须坚持设备先进可靠,经济合理,并应考虑在引进的基础上如何消化吸收以及仿制工作[6]。

5.2 关键设备选择

5.2.1 釜的计算

对于连续反应釜

V?Vh???nm??[6]

(3-1)

式中: Vh——每小时处理的物料量

23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4 参考文献

τ——反应所需的时间 n——设备备用系数

?——装料系数

(1)聚合釜的主要参数 氯乙烯悬浮聚合采用的是釜式聚合反应器。聚合釜的材质有复合钢板、全不锈钢和搪瓷三种。

聚合釜的趋势是大型化,国内普遍采用的是33m3复合钢板釜。国外采用的聚合釜容积更大,如日本采用127m3聚合釜。

(2)聚合釜的传热 聚合的传热能力在相当程度上意味着釜的生产能力。聚合釜的传热能力可以用下式表示:

Q=KA△tm

式中 Q——传热能力或传热速度/(kJ·h);

A——传热面积/㎡;

K——传热系数/[W/(㎡·K)] △tm——传热温差/℃

提高传热能力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增大传热面积;二是提高传热系数;三是增大传热温度差。

①传热面积 影响聚合釜传热面积的因素有聚合釜的高径和容积。

高径比 高径比(aspect ratio)等于L/D。高径比越大(瘦长型),则釜的传热面积越大;L/D=1时,釜的传热面积最小。

高径比的大小不仅影响釜的传热面积,还影响搅拌器的安装。按日本日立公司的观点是,当釜的容积小于30㎡时,传热面积是主要矛盾,因此L/D应大些;当釜的容积大于30㎡时,搅拌器是主要矛盾,因此L/D应小些。按神钢法德拉的观点是,无论多大的釜,搅拌器是主要矛盾,因此,L/D要小些。我国的观点与日立公司的观点基本相同,一般L/D在1.5~4左右。

比传热面积 聚合釜的传热面积大小,随釜容积的增加而减小。一般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即比传热面积A/V(m2/m3)表示。如当L/D=1.2时,存在A=4.77V0.65关系,若将容积为14m3的釜放大到50 m3,后者的比传热面积将下降为前者的37%。

24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5 参考文献

为此,当聚合釜的容积增大以后,但热面积不够时可采用釜内加冷管或D型挡板或釜顶冷凝器等来增加传热面积。如国内80m3聚合釜即有4组内冷管又有釜顶冷凝器,德国200m3聚合釜无内冷管而是加入少量挡板和釜顶冷凝器。注意加内冷管后对搅拌和黏釜都有一定影响,因此,能不加还是不加,或尽量少加。

②传热系数 传热性能好的聚合釜传热系数姨般可达465~582W/(㎡·K),甚至在689 W/(㎡·K)以上,搪瓷釜可以达349W/(㎡·K)以上。当传热系数在233 W/(㎡·K)以下时,则认为传热不能好应该强化。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如下式所示。 1/K=1/a1+∑a1·a2 (修改) 式中: K——分别为釜内和外给热系数,W/(㎡·K);

a1——为釜壁黏釜物层、不锈钢层、碳钢层、搪瓷层、水垢层各层的厚度,m; a2——为釜壁黏釜物层、不锈钢层、碳钢层、搪瓷层、水垢层各层的热导率,W/(㎡·K);

釜内壁给热系数a1 体系黏度愈小,搅拌强度愈大,则内壁液膜愈薄,热阻愈小,a1值愈大。

釜外壁给热系数a2 釜外夹套内通有冷却水,以散除聚合热。釜外壁给热系数一般波动在582~5820W/(㎡·K)之间,主要由水流动状况而定。传热性能良好的聚合釜一般要求a2在2326~3489W/(㎡·K)以上。

1 对于聚合釜

去离子水: 0.717千克/小时 氯乙烯: 0.448千克/小时 引发剂: 0.00015千克/小时 悬浮剂 0.00035千克/小时

缓冲剂 0.00075千克/小时

Vh=V1+V2+V3 =86.7 cm3

V?Vh???n=120 cm3

m??2.碱中和釜

NaOH溶液: 0.0017克/小时 溶剂水: 0.0067千克/小时

25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6 参考文献

聚氯乙烯: 0.4236千克/小时 Vh=V1+V2+V3+V4 ==55cm3

V?Vh???n=138cm3

m??

3.2.2塔(釜)的高度与直径的计算

1.对于聚合釜

设釜内径为DO,筒高为H,高径比r=1

V?VO=

? DO2?H[8] 44V4?1.1?1.12m 3.14VO——封头容积

DO=3??3查《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实用手册》P256表2-2-6椭圆形封头尺寸与质量取DO=1100mm,则封头直边高度h0=25mm,曲边高度h1=275mm,容积VO=0.198m3

4(V?VO)4?(1.1?0.198)H???0.95m

?DO23.14?1.1?1.1H0.95r???0.86

DO1.12对于碱中和釜

设釜内径为DO,筒高为H,高径比r=1

V?VO=

? DO2?H 44V4?1.76?1.31m 3.14VO——封头容积

DO=3??3查《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实用手册》P256表2-2-6椭圆形封头尺寸与质量

取DO=1300mm,则封头直边高度h0=25mm,曲边高度h1=325mm,容积VO=0.321m3

4(V?VO)4?(1.76?0.321)H???1.08m

?DO23.14?1.3?1.3H1.08r???0.83

DO1.33.2.3釜壁厚计算

根据《化工设备设计基础》选用钢号 0Cr18Ni9 钢板标准 GB 4237

26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7 参考文献

参考《钢板许用应力》 计算厚度?

??实际壁厚?d

PDi[8] (3-2)

2[?]???P?d???C

C?C1?C2

式中: C——壁厚附加量

C1——钢板负偏差 C2——腐蚀裕量

1.对于聚合釜

??PDi0.1?1100??0.57mm

2[?]???P2?114?0.85?0.1壳体加工成形后(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最批小壁厚按下列条件确定: (1)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3mm (2) 高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2mm[9] 所以??2mm

查《化工设备设计基础》钢板副偏差表3-13 C1=0.13mm C2=2mm 壁厚附加量

C?C1?C2?0.13?2?2.13mm

取C?4mm

实际壁厚?d???C?2?4?6mm 2.对于碱中和釜

??PDi0.1?1300??0.67mm

2[?]???P2?114?0.85?0.1壳体加工成形后(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最小壁厚按下列条件确定: (1) 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3mm (2) 高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2mm

27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8 参考文献

所以??2mm C1=0.13mm C2=2mm 壁厚附加量

C?C1?C2?0.13?2?2.13mm

取C?4mm

实际壁厚?d???C?2?4?6mm 3.对于旋风干燥釜

??PDi0.1?1300??0.67mm ?2[?]??P2?114?0.85?0.1壳体加工成形后(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最小壁厚按下列条件确定: (1) 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3mm (2) 高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2mm 所以??2mm C1=0.13mm C2=2mm 壁厚附加量

C?C1?C2?0.13?2?2.13mm

取C?4mm

实际壁厚?d???C?2?4?6mm

5.2.4传热元件计算

1.换热面积的计算 (1)聚合釜 冷却剂移走的热量

Q2=4974148.4×6.9=34321623.96KJ

Q?K?S??t Q34321623.96S???635.5K??t600?21.5?4.1868(2)碱中和釜 碱中和移走的热量

Q2=299983×6.9=2069882.7KJ

28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29 参考文献

Q?K?S??t Q2069882.7S???43.47K??t600?19?4.1868(3)旋风干燥釜 旋风干燥移走的热量

Q2=189637.3×6.9=1308497.37KJ

Q?K?S??tS? Q1308497.37??34.71K??t600?15?4.18682 夹套高度

Hj?V??V封?Di2/4V——罐体容积;[10] (3-3)

?——装料系数;Di——筒体内径;壳体直径在800mm~1800mm时,夹套直径取Di+100mm

5.2.5搅拌器的选择

1.搅拌器的选择

聚氯乙烯产品及其原料均为低黏度流体,所以采用推进式搅拌器。

D0?2.12~4.8DD0—搅拌釜的内径mmD—叶轮外径mmD本设计中0?3D2.叶轮叶片螺距的确定

29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0 参考文献

SD?1~2Z?3S—叶轮叶片的螺距mmD—叶轮外径mmZ—单个叶轮叶片数(个)本设计中取SD?1 n'?5~15m/sn'—叶轮最外点线速度;本设计中用电动机直接相连n'?15m/s则n?n'?t2???D3.搅拌功率的计算

搅拌器的搅拌功率为P3s?K?P0?n???D5j

Re???n?D2 j[11]

? ρ——液体的密度 Kg/m3 n——搅拌器的转速 r/s Dj——搅拌器的直径m μ——液体的黏度Pa·S K——功率准数校正总系数 Po——搅拌功率准数 4.搅拌轴直径的计算

d?APs[12]

n A——许用剪应力[τ]变化的系数 Ps——轴上传递的功率kw n——轴转速r/s d——轴最小直径

(1)聚合釜搅拌器的选择 a) 缩合釜搅拌器的选择

30

(3-4)

(3-5)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1 参考文献

D0D?3D?D

03?11003?366.7mmb) 叶轮叶片螺距的确定

SD?1Z?3S?D?1100mm

n?n'?t2???D?15?12?3.14?0.3667?6.5r/sc) 搅拌功率的计算

搅拌器的搅拌功率为P5s?K?P0?n3???Dj

Re???n?D2j? ρ——868 Kg/m3 n——6.5 r/s Dj——0.3667m μ——2.5Pa·S

K——功率准数校正总系数 Po——搅拌功率准数 K1=0.8; K2=2;

Re???n?D2j868?6.5???0.36672由2.5?303.5查得P0?20

搅拌器的搅拌功率为

P5=K×P0×n3×ρ×Dj5

=7781.3W

d) 搅拌轴直径的计算

d?APsn?13.5?7.86.5?4.8mm 31

(3-6)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2 参考文献

(2)碱中和釜搅拌器的选择 a) 碱中和釜搅拌器的选择

D0D?3D?D

011003?3?366.7mmb) 叶轮叶片螺距的确定

SD?1Z?3S?D?1100mm

n'n??t2???D?15?12?3.14?0.3667?6.5r/sc) 搅拌功率的计算

搅拌器的搅拌功率为Ps?K?P30?n???D5j

Re???n?D2 j? ρ——868 Kg/m3 n——6.5 r/s Dj——0.3667m μ——2.5Pa·S

K——功率准数校正总系数 Po——搅拌功率准数 K1=0.8; K2=2;

Re???n?D2j868?6.5?0.36672由??2.5?303.5查得P0?20

搅拌器的搅拌功率为

P5=K×P0×n3×ρ×Dj5

=1.6×20×6.53×868×0.36675

=7781.3W

d) 搅拌轴直径的计算

d?APsn?13.5?7.86.5?4.8mm

32

(3-7)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3 参考文献

(3)深冷釜搅拌器的选择 a) 缩合釜搅拌器的选择

D0D?3D?D

011003?3?366.7mmb) 叶轮叶片螺距的确定

SD?1 Z?3S?D?1100mm

n'n??t15?12???D?2?3.1?40.3?666.75rs/c) 搅拌功率的计算

搅拌器的搅拌功率为P5s?K?P0?n3???Dj

Re???n?D2 j? ρ——868 Kg/m3 n——6.5 r/s Dj——0.3667m μ——2.5Pa·S

K——功率准数校正总系数 Po——搅拌功率准数 K1=0.8; K2=2;

??n?D2j868?6.5?0.36672由Re???2.5?303.5查得P0?20

搅拌器的搅拌功率为

P5=K×P0×n3×ρ×Dj5

=1.6×20×6.53×868×0.36675

=7781.3W

d) 搅拌轴直径的计算

33

(3-8)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4 参考文献

d?APs7.8?13.5??4.8mm n6.5

5.3 其他设备的选择

其它的设备主要是泵的选择。工业生产中有进料泵、回流泵、塔底泵、循环泵、产品泵等,石油化工泵的选择应该满足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气蚀余量等工艺参数的要求,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和现场安装的要求。在选泵时

(1)要综合考虑泵的流量。一方面,应按设计要求达到的能力确定泵的流量,并使之与其他设备能力协调平衡;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泵的流量。在确定泵的流量时应综合考虑装置的富裕能力及装置内各设备能力的协调平衡。

(2)根据生产要求确定泵的扬程。选泵时,由于工艺过程设计中管道系统压力降计算比较复杂,因此泵的扬程要留有适当的余量,一般为正常需要扬程的1.05~1.1倍。

(3)根据流体输送设备的特性曲线确定蚌型选泵时,确定哪一种设备,应在生产上所需要的流量和扬程后进行。

第6章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6.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6.1.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1 从经济和压降观点出发,设备布置应顺从工艺流程,但若与安全、维修和施工有矛盾时,允许有所调整。

2 根据地形、主导风向等条件进行设备布置,有效的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包括空

34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5 参考文献

间)和土地(尽量采用露天布置及建筑物能合并者尽量合并)。

3 明火设备必须布置在处理可燃液体或气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侧,并集中布置在装置(车间)边缘。

4控制室和配电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域的中心部位,并在危险区外。

5 充分考虑本装置(车间)与其他部门在总平面布置图上的位置,力求紧凑、联系方便,缩短输送管线,达到节省管材费用及运行费用的目的。

6 留有发展的余地

7 所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要求、防腐蚀措施要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8 有毒、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分别集中布置,并设围堰,以便集中处理。 9 设备安全通道、人流、物流方向应错开。 10 设备布置应整齐,尽量使主要管道走向一致[13]。

6.1.2 车间设备平面布置的原则

车间平面布置首先必须适合全厂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应尽可能使个车间的平面布置在总体上达到协调、整齐、紧凑、美观,相互融合,浑成一体。其次,必须从生产需要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包括设备维修的要求。即要符合流程、满足生产、便于管理、便于运输、利于设备安装和维修。第三,生产要安全。即要全面妥善的解决防火、防爆、防毒、防腐、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符合国家的各项有关规定。第四,要考虑将来扩建及增建的余地,为今后生产发展、品种改革、技术改造提供方便。但这些一定要最有效的利用车间的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设备装置能露天布置的尽量露天布置,建筑物能合并的应尽量合并)。

6.1.3 车间设立面布置的原则

厂房的立面形式有单层、多层和单层与多层相结合的形式。多层厂房占地少但造价高,而单层厂房占地多但造价低。采用单层还是多层主要应根据工艺生产的需要。例如制碱车间的碳化塔,根据工艺要求须放在厂房内,但塔有比较高,且操作岗位安排在塔的中部以便观察塔内情况,这样就需要设计多层厂房;另一种情况是:设备大部分露天布置,厂房内只需要安置泵或风机,这种情况可设计成单层厂房。

对于为新产品工业化生产而设计的厂房,由于生产过程中对工艺流程和设备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一般都设计一个较高的单层厂房,利用便于移动、拆装、改建的钢制操作平台代替钢筋混凝土操作台,以适应工艺流程和设备变化的需要。

35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6 参考文献

6.2 车间设备布置

6.2.1车间设备平面布置

车间平面布置按其外形一般分为长方形、L形、T形和Ⅱ形等。长方形便于总平面图的布置,节约用地,有利于设备排列,缩短管线,易于安排交通出入口,有较多可供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墙面;但有时由于厂房总长度较长,在总图布置有困难时,为了适应地形的要求或者生产的需要,也有采用L形、T形和Ⅱ形的,此时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和立面等各方面的因素。

6.2.2车间设备立面布置

化工厂厂房可根据工艺流程的需要设计成单层、多层或单层与多层相结合的形式。一般来说单层厂房建设费用较低,因此除了由于工艺流程的需要必须设计成多层外,工程设计中一般多采用单层。有时因受建设场地的限制或者为了节约用地,也有设计成多层的。对于为新产品工业化生产而设计的厂房,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工艺路线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所以一般都设计成一个高单层厂房,利用便于移动、拆装、改建的钢操作台代替钢筋混凝土操作台或多层厂房的楼板,以适应工艺流程改变的需要。

第7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7.1厂内的防火防爆措施

可燃物质达到了它的燃点就能引起燃烧。而导线及各种电气设 备的绝缘大都是可燃材料。电气设备过热以及电火花、电弧甚至静电都能引起火灾。 设备过热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短路电力网中的火灾大都是由短路引起的。短路后电流急剧增加可达正常值

36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7 参考文献

的几百倍引起过热。造成短路的原因,一是电气设备或导线失去应有的绝缘能力, 二是在安装检修或操作使用中工作疏忽引起短路。前者有因绝缘老化或局部磨损腐蚀失去绝能力。

(2) 过载线路或设备长期国负荷运行。过载后电流增加,时间一长也会引起火灾。 扑灭电气火灾的方法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就切除了电气火灾的来源,同时也减少了救火人员触电的危险,切断电源后还可采用普通的灭火器灭火。切除电源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电气设备如水淋、烟熏后绝缘程度下降,切断电源时应使用绝缘工具,以防触电。操作时应先断开接触器或断路器切断电深再拉开隔离开关或刀开关。如果采取剪断电线的方法切除 电源时,应做到正确剪线。如果条件限制 ,必须带电灭火时应注意做到电气设备起火 ,不能用普通的泡沫灭火剂,只能用干砂覆盖,或用二氧化碳,二氧二溴甲烷或干粉灭火剂,防止人员触电。用四氯化碳灭火器,要防止中毒。因四氯化碳受热,与空气中的作用,会生成有毒的光气COCl2和Cl2,要打开门窗或戴上防毒面具。用二氧化碳灭火时 ,要注意防止冻伤和室息。因二氧化碳是液态的,喷射后,大量吸热可形成达一78.5℃的低温,并隔绝氧气[13]。

7.2车间照明及采暖措施

照明用电是工厂企业最为基本的电力需求, 照明质量的好坏对生产安全、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劳动卫生都有直接关系。采用高效节能电光源及其照明电器附件。 电光源种类繁多, 用途各异, 但均要求三高, 即: 高发光效率、高寿命、高显色性。因此在工厂照明中, 应优先选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 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 尤其是金属卤化物灯是第3代光源中的佼佼者, 是光色和显色指数要求较高的仪表装配车间、机加车间、汽机房运转层等工业厂房的首选光源。当一种光源不能满足色温或显色性要求时, 也可采用两种光源的混光光源, 混光光源能充分发挥高强气体放电灯的优点, 达到节约能耗、提高照度, 改善光色的照明效果。

照明电器附件推广使用低损耗、性能优的光源电子附件( 包括电子镇流器、电子变压器、电子触发器等) 。

选用高效率、配光合理的照明灯评价灯具的关键指标是灯具效率, 灯具的效率及配光曲线取决于灯具反射面的材质、加工精度及外形。抛光铝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最高, 在工厂照明设计中宜优先采用。灯具外型要求: 第一, 配光曲线适中, 一般选用介于深

37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8 参考文献

照和广照之间的宽口灯具最为合适; 第二, 灯具的外形不应是单抛物面反射型, 因为这样会将大部分的光能发射回灯泡,引起电压上升和功率增加, 缩短灯的寿命。在工厂照明设计中, 灯具的选用应根据使用方法和使用环境的不同, 在满足眩光和配光要求条件下, 选用高效且安装维护方便的灯具,同时还应达到与建筑相协调一致目的[13]。

7.3防静电,防雷措施

为预防雷电、静电对被保护物的破坏 ,必须将防雷防静电设施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全方位地进行防范。

低压线路全线采用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供电系统 ,在人户端上是否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

采用局部埋地敷设的低压线路 ,检查埋地长度是否与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是否已装设避雷器以及避雷器 、电缆金属外皮 、钢管和绝缘子铁脚 、金属架等是否连在一起接地 ,接地电阻是否小于10欧姆。检查架空金属管道在进 出建筑物处 ,是否每隔 左右接地一次 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 ,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7.4三废处理情况

7.4.1废水

装置废水有两部分来源,其中一部分不含单体如地面冲洗水、机泵冷却水等;另一部分含氰根,主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

7.4.2 废气

反应部分的废气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来自聚合釜,因为聚合釜温度较高,这部分废气含单体量较大。另一部分来自其他几个釜和容器以及转动设备的排气点。

38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3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张爱华.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J].氯碱工业,2009,(10) 2 张祖钧.我国氯碱与PVC行业发展趋势[J]北工技术经济,2009,(05) 3 方度,蒋兰荪,吴正德主编.氯碱工艺学「M]北学工业出版社,1990 4 刘岭梅.全球PVC产业发展概况[J].国际化工信息,2009,(09)

5 邵冰燃,张英民,郎需霞,刘士龙.国内聚氯乙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氯碱,2010

6 陈焕之.聚氯乙烯技术与市场 .湖南化工,1987,4(l):41~42.

7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研究院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社,2001:1~218.

8汪丽,宋军.影响聚氯乙烯质量的因素研究.国外油田工程,2001,17(l):7~10. 9 周镇江.轻化工工厂设计概论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2:14~57.

10 大庆石化公司.聚氯乙烯车间—员工教育培训教材.大庆:大庆石化公司,2004:78~255

11 谭蔚.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75~78.

12 袁凤隐. 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实用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85~189. 13 姚玉英.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229. 14 韩冬冰,李叙凤,王文华.化工工程设计.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98. 15 靳士兰,巨勇智.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延吉:吉林出版社, 2000: 138~236. 16 魏崇光 .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55~87.

17 潘永亮,刘玉良.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99~200. 18 贺匡国.化工容器及设备简明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688. 19 邴涓林,李承志. 2008年中国 PVC产业动态及分析 [J].聚氯乙烯,2009,37 20 薛之化. 国内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的进展 [J ]. 中国氯碱,2005,(5):1 – 9. 21 薛之化,发展PVC工业的可行性研究,聚氯乙烯,2005,(2):12.

39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40 参考文献

22 谭恺,刘岭梅.悬浮法 VCM聚合生产的新经验 [J].聚氯乙烯,2006,34 4 :14 - 15. 23 时钧,汪甲鼎,余国琼,陈敏恒.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24 李雅丽.氯乙烯生产技术进展概述[J].中国化工信息.2006,(9:15-23).

25 邮涓林,朱平,金永利,李承志.国内Pvc大型聚合釜技术发展动态[J].聚氯乙烯,2005(1):23一28.

26 [美L].I纳斯聚氯乙烯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9,1983.

27 刘岭梅. 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研究要点 [J ]. 中国氯碱,2005,5:9 - 12. 28 何明万. 30 m 聚合釜反应期的体积收缩和注水工艺 [J ].聚氯乙烯,2004,32( 2) :1 - 14.

29 L.I.纳斯.聚氯乙烯大全[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12-28.

30 蓝凤祥,柯竹平等.聚氯乙烯生产与加应用工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35-47. 31 潘祖仁,邱文豹,王贵恒.塑料工业手册,聚氯乙烯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32 王福顺,大型化工项目厂址比选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国工程咨询,2008年第3 期,总第29期.

33严富英,李玉和等.聚氯乙烯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77.

34高全芹. 浅述我国废旧聚氯乙烯的回收与利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5):650093

35周丕严,钱庆荣,肖荔人,陈庆华.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备活性碳纤维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36 钟世云. 聚氯乙烯回收利用与环境问题的进展. 中国塑料. 2002,(6) 37 孙颖.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J].化工工艺,2009. 38王维健.聚氯乙烯的工艺技术[J].化工生产,2010.

39 欧育湘,刘治国. 回收废旧PVC新技术. 江苏化工. 2003,(12)

40 欧育湘. 回收和再利用废旧塑料的新技术.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04,(2) 41 张晓林. 废旧聚氯乙烯的再生与利用. 化工部锦西化工研究院 42 陈智修. PVC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J]. 聚氯乙烯,2007,8 43 贾有青. 关于PVC塑料再生循环的探析[ J ].上海塑料,2005,12(4)

40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说明书 40 参考文献

22 谭恺,刘岭梅.悬浮法 VCM聚合生产的新经验 [J].聚氯乙烯,2006,34 4 :14 - 15. 23 时钧,汪甲鼎,余国琼,陈敏恒.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24 李雅丽.氯乙烯生产技术进展概述[J].中国化工信息.2006,(9:15-23).

25 邮涓林,朱平,金永利,李承志.国内Pvc大型聚合釜技术发展动态[J].聚氯乙烯,2005(1):23一28.

26 [美L].I纳斯聚氯乙烯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9,1983.

27 刘岭梅. 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研究要点 [J ]. 中国氯碱,2005,5:9 - 12. 28 何明万. 30 m 聚合釜反应期的体积收缩和注水工艺 [J ].聚氯乙烯,2004,32( 2) :1 - 14.

29 L.I.纳斯.聚氯乙烯大全[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12-28.

30 蓝凤祥,柯竹平等.聚氯乙烯生产与加应用工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35-47. 31 潘祖仁,邱文豹,王贵恒.塑料工业手册,聚氯乙烯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32 王福顺,大型化工项目厂址比选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国工程咨询,2008年第3 期,总第29期.

33严富英,李玉和等.聚氯乙烯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77.

34高全芹. 浅述我国废旧聚氯乙烯的回收与利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5):650093

35周丕严,钱庆荣,肖荔人,陈庆华.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备活性碳纤维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36 钟世云. 聚氯乙烯回收利用与环境问题的进展. 中国塑料. 2002,(6) 37 孙颖.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J].化工工艺,2009. 38王维健.聚氯乙烯的工艺技术[J].化工生产,2010.

39 欧育湘,刘治国. 回收废旧PVC新技术. 江苏化工. 2003,(12)

40 欧育湘. 回收和再利用废旧塑料的新技术.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04,(2) 41 张晓林. 废旧聚氯乙烯的再生与利用. 化工部锦西化工研究院 42 陈智修. PVC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J]. 聚氯乙烯,2007,8 43 贾有青. 关于PVC塑料再生循环的探析[ J ].上海塑料,2005,12(4)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ct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