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角度探讨体育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25 01: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0

142010年 月总第 期

体育教育

理论与方法探索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0.10.050

Sport

从学生感知觉特点的角度探讨体育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王自强²

(浙江义乌市稠州中学,浙江 义乌 322000)

摘 要:本文从感知觉特点与规律探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主要内容包含利用线条、颜色等错觉合理布置室外场地与器械;运用各种直观教具,辅助学生建立清晰运动表象;利用实物变化教法,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 力;运用学生的“知觉特征”,安排课堂教学。关键词:感知觉;体育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0)10-096-02

在室外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各种方式呈现的教学材料的信息要通过学生的感知觉为学生所接受,并由此引起随后的一系列的信息加工活动。感知觉可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最基本、最初级的认知过程,其对教学材料信息的感性加工状况,会对随后高级的认知过程的理性加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讨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使之符合学生感知觉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尽管青少年的感知觉与儿童相比,已有了质的变化,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太成熟,表现出一定的幼稚性,因此在感知周围事物时,往往不够稳定,不够全面,往往仍会由于兴趣爱好而表现出不随意性。因此,结合学生的感知觉进行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并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面,利于成绩发挥;在跳远练习中可利用助跳板提高学生的腾空感受能力。

2.1.2 利用颜色对比错觉突出教学重点

背越式跳高的弧线可以用白颜色,为学生的助跑提供较为明显的线路。最后一步及倒数第二步,是跳高起跳技术的关健,因而要明确地加以区分,一是两步的轨迹不同,二是颜色不同。最后一步可用红颜色,倒数第二步可用其他颜色,这样会使学生特别注重最后二步的轨迹点。

1 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

的感知觉要求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感知觉的低级水平,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知觉高于感觉,却又以感觉为基础的,但知觉并非是感觉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对刺激物即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的有机结合。

儿童由于其生理发展的规律,感知觉性往往模糊、粗糙、片面,带有偶然性、随意性和不精确性,因此儿童感知事物比较直观,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基本靠视听觉的第一反应。

而青少年随着感知觉目的性、自觉性的提高,感知觉精确性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已逐渐由感觉水平、知觉水平发展到观察水平,具有概括性和逻辑性。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视觉感受性比一年级小学生的视觉感受性提高了60%以上。投稿日期:2010-07-03

2 运用感知觉特点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环境

2.1 利用线条、颜色等错觉,合理布置室外场地与器械

室外的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室外体育课教学中,首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和感觉是场地布置与按排,一个事先精心设计的室外体育课场地,会无意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意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产生愉悦的感觉,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视错觉在体育场地、器械中经常出现,如MullerLyer错觉,两条水平的线条AB与CD虽然长度一样,但末端加上向外斜线的AB看起来好像比加上向内斜线的CD长。A与B的空间虽然一样大,但没有分割的空间A,看起来却比分割后的空间B要小等。根据视错觉的现象,我们可以合理地运用,使它变不利为有利。

2.1.3 利用颜色错觉 白颜色从感觉的

经验与定势上总比黑颜色轻。因此,可以把实心球涂成浅颜色,避免深颜色。

2.1.4 利用时间错觉 在有趣的紧张活

动中觉得时间过得快,而在枯燥乏味的活动中觉得时间过得慢,因而体育教师应随时注意课中学生情绪的调节,用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教法为教学气氛和效果增色。

2.2 运用各种直观教具,辅助学

生建立清晰运动表象

直观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实物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最多,特别在中低年级中更为广泛采用。

2.2.1 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图示 在传授

新动作技术前,让学生观看该动作教学录像,包括有关该技术的图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较清晰的动作表象 认识。

2.2.2 利用教学模型 如利用变型金刚,

配合动作的示范,运用多关节的可活动性质讲解动作技术的要领、难点与重点。

2.1.1 利用器械的宽度、高度等错觉 在

跳高练习中,适当加宽横杆长度,感觉高度低一些;在跳远练习中可从高处跳下,提高空中动作感受性;也可加高沙坑沙

2.2.3 运用助力或阻力,提高学生的动

作定位准确性 如在做单杠骑撑前回环动

作者简介:王自强(1966 ~),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研究。

期2010年 月总第 10

14

体育教育

作时,当学生向前下回环180°过垂直位置时,教师可在学生后背部以助力帮助学生,一方面帮助那些因力量不够或前回环速度不够的同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体会此时的肌肉用力感受;而当学生前回环360°时,一些学生由于用力过猛常制止不住而使身体继续旋转,此时教师又可以给以阻力,制止前脚使身体处于平衡状态。

球板上的篮框,视觉形象均不同,以篮框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形状来知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教师不断改变不同位置的“投篮”示范,使学生有初步感觉和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站在投篮区各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投篮”练习,使学生从各种角度来把握同一运动技术动作,提高投篮的准确性。

我们通常把较难的动作分解为几个部分来教学,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是教学中的必需,是学生学会动作技术的条件,但是分解势必就会造成完整性的割裂,从而形成“学生做单个部分动作不错,但完整动作不会做”的现状,这是由于分解时不注意部分动作的连贯性、完整性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完整中的分解,分解中的部分完整,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因此在传授和学习新动作内容时,务必应结合过去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如学习前滚翻可利用滚球的知识与经验,学蛙泳动作可以利用观察青蛙在水中游动的经验;投掷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投小石头的经验等,使学生产生正向迁移作用,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动作的性质。

3 利用实物变化教法,提高

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

对初学者而言,身体的内部感知觉能力较差,动作往往做不到位,因而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增加一些障碍物或辅助器械,限制或帮助学生体会空间的感受。如跳远中的腾空步,学生常常因跳不起来而形成多种错误动作,教师可以在起跳板后设置低箱迫使学生提高起跳高度;可以示意学生起跳后用头部尽量触到橡皮筋红布处,以改进立腰顶头的技术,并提高腾空高度。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教育哲学[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102.

[2]高凤华.感知觉与体育教学训练[ J ].中国学校体育,2006(4):43-45.

[3]罗卫民.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知觉训练[ 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3):27-55.

[4]靳如玉.体育教学中的感知觉规律 [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119-120.

[5]郑海燕.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04(3):23-26.

[6]刘德友.体育教学应优化体育课堂精神环境[ J ].体育师友,2003(3):22.

[7]张振杰.信息化环境下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4):38.

4.2 利用“知觉的选择性”突出

技术教学重点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对其中部分对象知觉得特别清晰,其余的对象则作为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所以,知觉的选择性表现为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可运用色彩来标示动作过程的重点和难度,使学生特别注意教师特意标示的背景。如在纵箱跳跳中,箱上的红色横线,必须是学生撑手处,这是学生跳过横箱的关健所在。

4 运用学生的“知觉特征”,安排课堂教学

4.1 利用“知觉的恒常性”提高空间感觉,但要注重分解教学中完整动作的连贯性

知觉主要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特征。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从不同角度看篮

4.3 利用知觉的理解性强调前后知识学习的衔接性,利用正迁移,防止负向迁移

(上接第80页)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技能教学法中重教师管理而轻视学生主动学习的不足,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例如在择组表演时,其他小组的同学给表演小组打分,在分组练习时学生轮流带领练习,指导学生使用专业规范语言、口令指挥等。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提高非自然强化事件发生频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能力,将课内教学向课外活动的延伸,让学生把学习同职业的需求联系起来,把在学校期间的知识效益和终身受益结合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分有利。

在武术教学中,合理地控制好不同时期不同的强化作用形式,充分运用非自然强化作用的教学技巧,才能提高教学效 果,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李杰凯.论教学的“相依性”原理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3):1-4.

[3]付全.关于篮球投篮和传球技术教学中合理运用自然强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3):31-35.

[4]陈少波,付全.论运动项目的自然强化功能[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4):463-465.

[5]刘殿国.运用体育项目的“自然强化作用”原理建立教学模式的研究[ 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4):102-104.

[6]孙艳,肖文军.关于武术套路教学的两点思考[ J ].辽宁工学院学报,1999(3):71-73.

所独有的自然强化事件,也是武术教学的重点之一。武术神韵是以胸的吞吐、腰的折叠、拧转来表现的,难易掌握。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进行规范的讲解,对技术要领、运行路线、攻防含义等加以详细说明,同时以完整、标准的示范动作给学生以正确的运动表象,充分利用武术特有的自然强化事件对学习者产生强化,达到突出武术运动自身特点的作用。

5 利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提高非自然强化事件发生频率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提示作为体育课学习武术动作技术的开始,通过教师的提示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过程及原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作表象。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和简要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团队思考讨论和互助学

从学生感知觉特点的角度探讨体育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王自强

浙江义乌市稠州中学,浙江,义乌322000运动SPORT2010(10)

参考文献(7条)

1.罗卫民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知觉训练[期刊论文]-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0(03)2.张振杰 信息化环境下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信息技术教育 2009(24)3.刘德友 体育教学应优化体育课堂精神环境[期刊论文]-体育师友 2003(03)

4.郑海燕 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应用心理学 2004(03)5.靳如玉 体育教学中的感知觉规律[期刊论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6.高凤华 感知觉与体育教学训练 2006(04)7.张楚廷 教育哲学 200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d201010050.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ct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