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班培养幼儿常规的经验分享

更新时间:2024-07-04 00: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幼儿常规的经验分享

——月亮班

所谓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保证的润滑剂,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规,并坚持执行。常规是保证幼儿园一切活动顺利开展所必须的规定,良好的常规既要给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又要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给幼儿自助活动的空间,不是让他们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规范性的要求也不是统一死板的指令。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幼儿在安全有序、自然、自主的状态下进行活动,使幼儿逐渐理解并愿意遵守集体的规则。

一、我们月亮班在建立班级中以落实一日生活指南为突破,利用中午时间班里老师共同协商制定一份符合本班班情的常规制定方案。

1.细化一日生活环节目标 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需要及能力。我们观察研究孩子的具体表现,细化一日生活的具体要求,从整体的“年龄段生活环节教育目标”到班级的“每月生活教育目标”,再具体落实到“每一周的生活教育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点。例如:洗手环节是否可以自己挽袖子,开水龙头控制好水量,不会因为水流过大

弄湿衣服及镜台,洗手时是否快速有序不交谈不玩水不走神,做到轮流快速有序,六步法洗手并且甩手之后出盥洗室不弄湿地面等都作为我们关注的具体点。①整体体观察。观察班级中大部分的孩子已经具备哪些生活能力及习惯,在孩子的能力发展范围,可以做些什么?分析孩子的特点,制定科学、适切的计划,了解孩子“生活能力及习惯”的最近发展区,使一日生活教育目标的达成成为可能。 ②前一天的观察。教师基于前一天生活环节落实中的观察及落实后的分析与反思,使每日生活环节目标更具有“指向性与针对性”。

2.环境与材料的准备 从心理和物质两个维度为孩子创设“健康、愉快、文明、自主”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合孩子独立生活的材料,包括整体环境的预设及观察后的环境跟进。例如物品摆放的位置要便于幼儿取放。可以在柜子上贴上和箩筐对应的标记,这样孩子不用老师提醒就能物归原处了。

3.观察先行,适时互动 教师有效观察,适时互动,一般有三种互动方式。 ①示范指导:当孩子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教师直接针对个别幼儿进行示范与指导。 ②适时帮助:当孩子遇到不会的“生活技能”时,教师及时给予帮助。 ③等待中的观察与暗示:有时候孩子会出现“一时间的不顺利”。老师等待孩子,给孩子自我调整和尝试的时间,用目光关注孩子,给予孩子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动作的暗示,让孩子有信心继续努力。

4.过渡无痕,自主生活 教师将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与过渡环节融合.适当延长孩子的“生活线”.使每一个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能

力、速度、节奏”活动,避免“整齐、划一和长时间的等待和轮流”。同时坚持“循序渐进,螺旋递进”的原则,生活能力及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成果。

5.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幼儿好模仿、好学习,这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俗话说:\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影响至深。他们不仅把周围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有板有眼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努力做好孩子的表率。

6、在规则的制订中强调要讲求方式方法。常规要求应根据幼儿的情况分阶段提出。教师和幼儿可以坐在一起讨论制定规则,请幼儿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提出恰当的规则,这样,他们就会乐意接受并遵守。如针对做操中有的幼儿懒散,动作不积极主动、拖拉,我们请幼儿发表意见,一起制订晨练规则:动作到位、有力,达到锻炼的目的。幼儿还一致赞同每天请两名做操认真、表现好的幼儿做“领操宝宝”。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个个做操可认真、可精神了,目的就是为了争当领操宝宝。

7、坚持一致性和持久性。 常规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想到一点就要求一点,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才能帮助幼儿养成有效、稳定、良好的常规。一个班三位老师的要求要一致,不能这个老

师一个要求,那个老师一个要求;老师和家长要意见统一,也不能在幼儿园一个要求,到家又是一个要求,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常规教育的要求一经提出,家园必须形成共识,且常抓不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反思班级常规的不足及举措

1、分工方面:在分工上会出现站位上的漏洞。例如在盥洗活动中两个老师站位会出现漏洞。

策略:主班老师可以等孩子都盥洗结束后在与保育老师换位置,保育教师在擦完桌子后组织幼儿进行餐前活动

2、统一要求方面:本班老师虽然要求孩子的常规一致,但是要求的力度却不一样。

策略:再次进行班会,深度讨论各种在每一方面常规力度方面的要求,在统一要求。实际操作中互相提醒共同监督。

3、合作方面:有时会出现保教配合的漏洞。例如没有及时沟通本次教育活动保育教师配合的点

策略:前一天交代清楚转天半日流程以及配合点

4、家园共育方面:对于新的常规没有及时与家长沟通,为21天养成良好常规,造成了干扰。

策略:及时发E校通与家长联系,并在微信群里与家长沟通讨论。并由家委会牵头起榜样示范作用。 三、班级常规工作的亮点

1.保教人员要密切配合、要求统一。班级中的教师与保育员要分工

合作,配合默契,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要求要统一。

2.保教人员态度和蔼可亲、精神饱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幼儿会心甘情愿地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会自觉甚至不自觉地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3.寓规则教育于环境之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可以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将对幼儿的要求在一些明显的地方设立图示、标记等,让幼儿参照执行。如在盥洗室张贴洗手的图示,让幼儿按照步骤来洗手;在安静的游戏区张贴一个嘴巴前竖着食指(表示“嘘”)的标志,告诉幼儿在游戏时不要大声喧哗,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指一下标志等。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常规培养是一件辛苦又繁琐的事情,一旦确定方案,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要求培养,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形成了常规,再带起来就容易省心多了。切忌随着自己的性子,想起来使劲抓,累了不高兴了就放松要求,这样就会前功尽弃。 5、积极鼓励,不说反话:对孩子的表现以表扬鼓励为主,多用正面语言去提示要求,切忌说反话,给孩子错误的信号。比如“看谁没坐好”、“还在那里乱动”、本来孩子没想起来去乱动,你这一说反倒成了提醒。再就是说些不能兑现的话语,只会让孩子觉得无所谓,反正老师也不会拿我怎么样。

6、师幼共同制定常规。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孩子们商量好后,老师请能力强的孩子按照顺序给

大家示范,加强印象。幼儿参与制定规范,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7、教师的身体力行有助于幼儿遵守常规。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教师的榜样作用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教师在给幼儿分餐前,用正确的方法主动洗手,同时提醒幼儿洗手,教师自己便后主动洗手等;再如组织幼儿做操时,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做操,要精神饱满、动作到位等等,这些都会给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比教师的言语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四、努力的方向

1、要给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一个常规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给孩子提供不断反复实践的机会。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幼儿感受到平等、满足和尊重,切不可操之过急。

2、树立幼儿榜样,互相学习。及时有效地表扬做得好的孩子,树立幼儿心中的幼儿榜样。《指南》中提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常规教育中,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幼儿同伴间相互激励的评价实效性较强,他们在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同伴间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进行准确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这会调动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3、关注全体,兼顾个别:组织纪律只要是大部分孩子能够做好就不要再去强调,对待个别孩子用眼神或动作去提醒即可,可以走到他的身边,可以和他对视一下引起注意,因为常规培养有时“无声胜有声”。切忌当着全体孩子的面不停地叨叨,一定要等所有的孩子都按要求整

齐划一才肯罢休。其实这样是不可能做到的,当你说这个时那个又烦了,所以不要太斤斤计较,他们毕竟是孩子。

4、增强家园密切合作,养成幼儿良好习惯。《指南》中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有效家园沟通,延续幼儿园的某些常规制度,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

总之,在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保教人员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c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