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遥控数字音量控制的D 类功率放大器

更新时间:2024-01-14 10: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几十年来在音频领域中,A类、B类、AB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其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过程:所用器件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过程;电路组成从单管到推挽过程;电路形成从变压器输出到OTL、OCL、BTL形式过程。其基本类型是模拟音频功率放大器,它的最大缺点是效率太低。全球音视频领域数字化的浪潮以及人们对音视频设备节能环保的要求,迫使人们尽快开发高效、节能、数字化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它应该具有工作效率高,便于与其他数字化设备相连接的特点。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是PWM型功率放大器,它符合上述要求。近几年来,国际上加紧了对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几家著名的研究机构及公司已经试验性地向市场提供了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评估模块及技术。这一技术一经问世立即显示出其高效、节能、数字化的显著特点,引起了科研、教学、电子工业、商业界的特别关注,现在这一前沿的技术正迅猛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单片机有着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易于推广应用等显著优点,在自动化装置、智能仪器仪表、过程控制、通信、家用电器等许多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基于单片机的应用系统中,系统需要实现遥控功能,而红外遥控则是被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红外遥控是通过红外管发送红外遥控编码对其设备进行控制的,不同设备的遥控发送的红外遥控编码都是不同的。由于红外无线解决了有线连接的许多不便,因而受到了家电设备厂商、电脑外围设备商、以及通信设备厂商的高度重视。 如果将遥控技术、单片机与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结合起来,那么得到的产品将是非常前沿的。本次设计就是全遥控数字音量控制的D 类功率放大器。

1 功放的基本知识

1.1 功放的分类

传统的功率放大器主要有A 类(甲类) 、B 类(乙类) 和AB (甲乙类),除此之外,还有工作在开关状态下的D类(丁类)功放。 1.2 功放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概述

A 类功率放大器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都有电流连续流过功率放大器件,其晶体管总是工作在放大区,并且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晶体管始终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域,它的优点是输出信号的失真比较小,缺点是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小、效率低,理想情况下其效率为50 % ,考虑到晶体管的饱和压降及穿透电流造成的损耗,A 类功率放大器的最高

效率仅为45 %左右。

B 类功率放大器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功率器件的导通时间为50 % ,因为其晶体管只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工作在放大区,在输入信号的负半周是截止的。它的优点是效率理想情况下可达78. 5 % ,比A类的提高了很多,其缺点是非线性失真却比甲类功放大,而且会产生交越失真,增加噪声。

AB类(甲乙类) 功率放大器是以上两种放大器的结合,使每个功率器件的导通时间在50 %~100 %。此类放大器目前最为流行,它兼顾了效率和失真两方面的性能指标,在设计该功率放大器时要设置功率晶体管的静态偏置电路,使其工作在甲乙类状态。这类功放失真小于乙类功放,但其效率比乙类功放要低一些。

D类功率放大器又叫开关型功率放大器,现在又有人称之为数字功率放大器。它利用晶体管的高速开关特性和低的饱和压降的特点,效率很高,理论上可以达到100%,实际上可以达到90%。此电路不需要严格的对称,也不需要复杂的直流偏置和负反馈,使稳定性大大提高。用同样的功耗的管子可得到比AB类放大器高4倍功率的输出。

D类功放的功率器件受一高频脉宽调制( PWM) 脉冲信号的控制,使其工作在开关状态, 理论上其效率可达100 %。因此能极大地降低能源损耗,减小放大器体积,在体积、效率和功耗上要求较高的场合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现代保真音响系统常采用数字音频设备如CD、DAT(digital audio tape),近年发展起来的DVD、计算机多媒体设

备、MP3等也都是数字音频信号源。数字音频信号采用脉冲编码调制技术(PCM),信号分辨率通常为12位或16位,采样频率为44.1KHZ(CD)或48KHZ(DAT)。由于数字信号在存储、传输和数据出来上的优点,使人们开始追求数字式功放代替传统的模拟功放,这也使得D类功率放大器受到更大的关注。D类放大器虽然具有很高的效率,但由于功率晶体管的开关工作方式,D 类放大器引入的失真通常大于线性放大器,这是目前D 类放大器在音频放大领域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随着半导体及微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大功率器件已越来越多,人们对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要求更加趋向高效、节能和小型化,所以D 类(丁类) 音频功率放大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3 D类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1) 效率高,产生的热量少

图1-1 D类功放与AB类功放的效率比较

(2) 节能、数字化、体积小、重量轻 (3) D类功放与AB类功放的效率比较

比较条件:电源电压24V,负载4欧,1000HZ,连续输出,整机效率 (4) 失真较大

D类功放的失真比较起其他几类功放来说,其失真较大,这也是D类功放一直以来都

未投入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对该类功放的保真度的大力研究,使得D类功放成为最近几年内的热门研究重点。

72 36

效率(%) 97 96 热功耗(W) 2 1.5 效率(%) 72 50 热功耗(W) 26 36 输出功率(W)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模拟音频功率放大器

表1-1 D类功放与AB类功放的比较

2 电路系统方案设计

2.1 设计构思

本设计是利用Ti公司全D类音频功放芯片TPA3004D2和MCS51系列微处理器设计

红外线遥控的数字音量控制立体声音频功率放大器。TPA3004D2是D类立体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具有每通道12W的功率输出,本方案将使立体声音量由直流电压实现–40 dB 到 36 dB增益范围调节。我们知道要很好地设计一个电路,必须在设计之前对此电路中所用到的器件的功能特性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下面的介绍中将会先对两大模块进行说明,然后对模块中用到了8051单片机、EEPROM24C04、红外一体接收头、D/A转换器MAX541及D类功放芯片TPA3004D2的功能特性、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进行阐述。由于部分器件某些功能特性不常用或本电路没用到,在此就不多介绍。因为我们做事情就应该统领全局、抓住重点。

2.2 电路总体框图 电路总体框图如下图: 红外遥控接收 接收遥控器编码 8051单片机 参数存储 EEPROM24C02 输出为可变电压的DAC(MAX541) D类功放芯片(TPA3004D2) 图2-1电路设计总体框图

用可调电压控制功放音量

3 电路原理图介绍

由于本课题涉及内容较多,并且为了让读者能更明了设计的流程,本电路原理图分两大模块介绍,分别为单片机模块与D类功放模块。 3.1 单片机模块介绍

单片机是为了实现控制功能而设计的一种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的进一步微型化。它的应用首先是控制功能,即在于实现计算机控制。其实现手段采用嵌入方式,即嵌入

到对象环境中作为一个智能化控制单元。由于被控对象种类繁多,其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工业控制领域、家用电器领域、办公自动化领域、商业流通领域、汽车电子及航空航天电子等等。它的应用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取代以微控制技术来实现,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微控制技术必将不断发展、完善。 此部分电路实现的功能是由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接收5米外遥控器的遥控代码,然后把遥控编码传送到单片机的中断输入口。 3.1.1 模块原理图 REDOUTGNDVDDRED-INFRA123DVCCDVCCR_RED1KDVCCQRED图3-1 单片机模块原理图 9018C_R2104C_R1100UFINT1 3.1.2 红外一体接收头的功能特性及电路连接 DGND(1)红外遥控的概念及特点 IC2DGNDSDTPA1SDHPA2BEEP_IO3P1.34P1.45P1.56P1.67P1.789IC3p1.0p1.1p1.2p1.3p1.4p1.5p1.6p1.7VCCDVCC40DVCC1839A0VCCP0.0 所谓遥控,就是指对被控对象,按照所预定的意图对其内部参数、工作状态等进行DGND383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它们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45P1.7GNDSDARXDTXDINT1T0T1WRRD10111213141516171819A2SCL6P1.689C5136远距离操纵。遥控技术公现代工农业生产、科研、国防等领域均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随A1WP3534333231302927RST/VPD24C04DVCC 现代遥控技术也十分普遍地应用于各类家电中,例如电视遥控、电灯遥控、电风扇P0.1P0.2P0.3P0.4P0.5P0.6P0.737遥控、空调遥控等。这类应用提高了家电的功能和档次,更重要的是给使用者带来极大复位电路28p2.7SW1的方便。设有遥控的电视,使用者不必离开座位,只需要使用手持红外遥控器就可以进P2.7DVCCC_RST行节目切换,以及对音量、对比度、亮度等的调节。 RSTR_RST1XTAL120ufRXDTXDINT0INT1T0T1WRRDEA/VPPALE/PROGPSEN 遥控的种类很多,若以遥控信息传送方式来区分,可以分为:有线遥控和无线遥控200XTAL2SW4两大类,而无线遥控又包含了红外遥控、超声波遥控和无线电遥控三类。有线遥控和无R_RST220VSS1KP2.6P2.5P2.4P2.3P2.2P2.1P2.027p2.626p2.525BLCTR24232221SW2SW3线遥控可以达到很远的距离,而红外遥控和超声波遥控只能在十几米之内,因此多用于R14R16R15R13DGNDATML89C5110K10K10K10KDGND振荡源CRY1DVCC家电方面。

红外遥控是以红外线作为载体来传送遥控命令的。红外线的波长介于红光和微波之间,0.77—3UM为近红外区,3—30UM为中红外区,30—1000UM为远红外区。红外线在通过云雾尘埃等充满悬浮粒子的物质时不易发生散射,有较强的穿透力,还具有不易受干扰,易于产生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语遥控装置。相比较前面两种遥控装置来看,红外遥控具有以下优点:

它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被众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支持:

·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的数据收发; ·主要是用来取代点对点的线缆连接;

·新的通讯标准兼容早期的通讯标准;

·小角度,短距离,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保密性强;

·传输速率较高,目前4M速率的FIR技术已被广泛使用,16M速率的VFIR技术已经发布;

·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所以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

(2) 红外一体接收头的功能特性

红外接收电路选用Vishay公司生产的专用红外接收模块TSOP1738或者TSOP4838。该接收模块是一个三端元件,使用单电源+5V电源,具有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输入灵敏度高、对其它波长(950nm以外)的红外光不敏感的特点,其引脚功能介绍如下:

VCC 接系统的电源正极(+5V); GND 接系统的地线(0V); OUT 脉冲信号输出

通常接CPU的中断输入引脚(例如8051的13脚INT1)。采取这种连接方法,软件解码既可以工作于查询方式,也可以工作于中断方式。

为保证红外接收模块TSOP4838接收的准确性,要求发送端载波信号的频率应尽可能接近38kHz,因此在设计脉冲振荡器时,要选用精密元件并保证电源电压稳定。再有,发送的数位“0”至少要对应14个载波脉冲,这就要求传送的波特率不能超过2400bps。利用上述红外收发电路构成的红外信道最大通信距离为8m。

TSOP4838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红外光敏元件将接收到的载波频率为38kHz的脉冲调制红外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由前放大器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进行放大处理。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和进行滤波,滤波后的信号由解调电路进行解调。最后,由输出级电路进行反向放大输出。

(1)红外接收头在电路中有效地抑制了电源干扰。 (2)当电压低于3.3V时输出电压不能连续地支持外围电路。 图3-2 红外接收电路的典型应用 (3) 红外接收部分的电路连接 红外接收头的输出管脚OUT接到三极管9018的B极,目的是把接收信号放大,再把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到单片机的中断口INT1。电阻R-RED对红外接收头起保护作用,最右边两个电容起到滤波的作用。 DVCC DGNDIC21234A0A1A2GND24C04REDOUTGNDVDDRED-INFRA123DVCCR_RED1KINT1DVCCQRED9018C_R2104C_R1100UFDGNDIC3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VPDRXDTXDINT0INT1T0T1WRRDVCCP0.0P0.1P0.2P0.3P0.4P0.5P0.6P0.7图3-3 VCCSCL SDA89C51 WPSDTPA1DVCCSDHPA2红外接收部分的电路连接 8BEEP_IO3DGNDP1.347P1.45P1.566P1.6P1.67P1.785P1.79RXDTXDINT1T0T1WRRD1011121314151617DVCC403938373635343332DVCC313029复位电路DVCCC_RSTEA/VPPALE/PROGPSEN28p2.7P2.727p2.6P2.620uf26p2.5P2.5RST25BLCTRP2.4R_RST124近些年来,单片机的发展速度很快,从有关资料提供的数据来看,单片机的产量已P2.31823200XTAL2P2.219228位占整个微机(包括一般的微处理器)产量的80%以上,在1987年达90%。P2.曾经占据XTAL1121P2.0R_年产量下降到RST220万片,微处理器产量约1/3的Z80CPU,198518001985VSS而8位单片机,1KDGNDATML89C51R1410K3.1.3 单片机8051的功能特性及电路连接 R1610KR1510K振荡源年上升到2.1亿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发展及对单片机的需求和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本课题用到的8051单片机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一种型号,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在1980年推出的一种高性能8位单片微型计算机。在MCS-51系列中,有两个子系列即51子系列和52子系列。在5l子系列中,主要有803l、8051、8751三种同档次机型,它们的指令系统与芯片引脚完全兼容,仅片内程序存储器(ROM)大小有所不同。52子系列是51系列的增强型,主要有8032、8052两种机型。与51子系列不同在于,片内数据存储器增至256个字节:片内程序存储器增至8KB(8032无片内程序存储器);有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有6个中断源。其它性能均与51子系列相同。它们可通过接口电路与外围设备相连构成可以完成各种控制功能的单片机系统。下面将会介绍此系列单片机的功能特性以及用到的8051单片机在设计中的电路连接。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框图如下图示:

图3-4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框图

(2)51系列系统主要功能特性:

① 1个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8位微处理器(CPU);

② 128KB的片内数据存储器(RAM),用来存放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4KB的片内程序存储器(ROM),可用来存放程序、一些原始数据和表格;

③ 21B专用寄存器,主要用来实现对内部功能部件的控制和数据运算;扩展片外

数据存储器的寻址范围可达到64KB;扩展片外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可达64KB;

④ 4个8位并行I/O接口P0、P1、P2、P3,既可用作输入,也可用作输出; ⑤ 1个全双工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串行I/O接口,可用于单片机之间或单片机与微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⑥ 2个16位定时器材数器,可用于根据确定的时间间隔或对外部事件计数的多少发出控制信号;中断系统有5个中断源,可编程为两个优先级;

⑦ 111条指令,含有乘法指令和除法指令;

⑧ 有很强的位寻址、位处理能力;片内采用单总线结构; ⑨ 片内带振荡器,振荡频率的范围为1.2—12MHz,可有输出; ⑩ 用单+5v电源。

(3)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单片机内部各基本部件之间通过总线交换信息。所谓总线是信息流通的公共通道,总线上的信息可以同时输送给几个部件,但不允许几个信息同时输送给总线,否则将产生信息冲突。总线按传送信息不同来分,可分为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用于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之间传送数据,如从存储器取数到CPU,把运算结果从CPU送到外部设备等。数据总线是双向的,控制总线是传送CPU发出的控制信号,也可以是其它部件输入到微处理器的信息,对于每一条控制线,其传送方向是固定的。地址总线用来传输CPU发出的地址信息,以选择需要访问的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地址总线是单向的,只能是CPU向外传送地址信息。单片机采用上述三组总线的连接方式,常被称为三总线结构。MCS-51内部各部分的功能简述如下:

① 微处理器(CPU)

微处理器又称CPU,是单片机的控制和指挥中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分组成。

? 运算器

运算器以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为核心,含累加器A、暂存器1、暂存器2、程序状态字PSW、寄存器等许多部件。 ? 控制器

控制器包括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振荡器、定时电路及控制电路等部件,能根据不同的指令产生相应的操作时序和控制信号。 ② 存储器配置概述

MCS-51单片机,片内除了CPU之外,还有存储器。其中,片内只读存储据(ROM)用作程序存储器,在计算机工作时,事先存入已编好的各种程序、常数等信息;片内读写存储器(RAM)又称随机存储器,它的存储单元的内容根据需要既可随时读出也可写入,用作数据存储器,存放输入、输出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或与外存交换信息,以及作为堆栈,在必要时可保存断点、保存现场。MCS-51系列单片机内含有的存储器容量

(以字节为单位)不够时,可以另外扩片外程序存储器或片外存储器。

(4)MCS-51系列单片机引脚功能及一些简单电路介绍:

下图2-3为MC-51系列单片机引脚图及逻辑符号,各引脚功能如下:

图3-5 MCS-51系列单片机引脚图及逻辑符号

① 电源引脚Vcc和Vss Vcc(40脚):电源端,接+5V。 Vss(20脚):接地端。

通常Vcc和Vss之间应接高频和低频滤波电容。 ② 时钟电路引脚XTAL1和XTAL2

XTAL1(19脚):接外部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一端,在片内它是振荡器倒相放大器的输入。若使用外部时钟时,该引脚必须接地。

XTAL2(18脚);接外部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的另一端,在片内它是振荡器倒相放大器的输出。若使用外部时钟时,该引脚作为外部时钟的输入端。

图2-4为利用石英晶振作为时钟输入的电路图。石英晶振起振后要能在XTAL2线上输出一个3V左右的正弦波,使MCS-51片内的OSC电路按石英晶振相同频率自激振荡。通常,OSC的输出时钟频率fosc为0.5—16MHz,典型值为12MHz或11.0592MHz。电容C01和C02可以帮助起振,典型值为30pf,调节它们可以达到微调fosc的目的。

图3-6 MCS—51OSC晶振连接图

③ 控制信号引脚ALE、PSEN、EA和RST

ALE/PROG(ADDRESS LATCH ENABLE/PROGRAMMING,30脚);地址锁存信号输出端。在存取片外存储器时,用于锁存低8位地址。当单片机上电正常工作后,ALE端就周期性地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的固定频率向外输出正脉冲信号。此引脚的第二功能PROG是对片内带有4K字节EPROM的8751固化程序时,作为编程脉冲输入端。

PSEN(PROGRAM STORE ENABLE,29脚):程序存储允许输出端。是片外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EA/Vpp(ENABLE ADDRSS/VOLTAGE PUL OF PROGRAMMING,3l脚);程序存储器地址允许输入端。当EA为高电平时,CPU执行片内程序存储器指令,但当PC中的值超过0FFFH时.将自动转向执行片外程序存储器指令。当EA为低电平时,

CPU只执行片外程序存储器指令。在8051中,当对片内EPROM编程时,该端接12V的编程电压。

RST/VPD(9脚):复位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在此输入端保持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后,就可以完成复位操作。复位以后,P0—P3口均为高电平,SP指针重新赋值为07H,PC被赋值为0000H。复位有自动上电复位和人工按钮复位两种,电路如图2-5所示。此外,该引脚还有掉电保护功能,若在该端接十5V备用电源,一旦在使用中Vcc突然消失(掉电),则可以保护片内RAM中信息不丢失。

A 自动上电复位 B 人工复位

图3-7 MCS-51复位电路图

(5)MCS-51单片机I/O口概述

MCS-51单片机有4个8位并行输入/输出口,分别称为P0、P1、P2和P3口,每个口都是8位准双向口,这4个接口可以并行输入或输出8位数据,也可按位使用,即每一根输人/输出线都能独立作为输入或输出;每个端口都包括一个数据锁存器(即特殊功能寄存器P0--P3),—个输出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作输出时数据可以锁存,作输入时数据可以缓冲,但这四个通道的功能并不完全相同。

在无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这4个端口都可以作为准双向通用I/O口使用,但在具有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P2口可用作输出高8位地址,P0口作为双向总线,分时输出低8位地址和输入/输出数据。

图3-8 P0口的一位结构图

① P0口(P0.0—P0.7,39—32脚):

P0口是一个漏极开路的8位准双向I/O口,每位能驱动8个LSTTL负载,在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它分时作为8位地址线和8位双向数据线。当P0口作为普通输入口使用时,应先向口锁存器写“1。”

从图2-6可以看出,P0口的输出驱动器中有两个场效应管,上面的管子导通,下面的管子截止,输出为高电平;上面的管截止,下面的管导通,输出为低电平;上、下管均截止时输出浮空。P0口的输出驱动器中含有一个多路电子开关,当其接至口锁存器-Q端时,作为双向I/O口使用。将“1”写至口锁存器时,上、下管均为截止,输出浮空。一般这时应外上拉电阻,将口线拉至高电平.否则,P0口输出的信号不确定。将“0”写至锁存器时,下管导通,输出低电平。作输入时,口锁存器应置“1”,保证从引脚读人的数据正确。

当多路开关接至地址/数据端时,P0口作为地址/数据端口使用,分时输出外部存储

器的低8位地址(A0—A7)和传送数据(D0—D7)。由于存储器在被访问期间要求地址信号一直有效,而P0口是分时传输地址、数据信号,地址信号只在某个时间段出现,并非一直有效,所以需要由地址锁存允许信号ALE将低8位的地址锁存到外部地址锁存器中,接着P0口便输入/输出数据。P0口输出的低8位地址来源于程序计数器PC低8位、数据指针DPTR8位、R1或R0。

图3-9 P1口的一位结构图

② P1口(P1.0—P1. 7,1—8脚):

P1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淮双向I/O口.P1口的每一位能驱动4个LSTTL负载,P1口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应先向口锁存器写“1。”

输出时,将“1”写入P1口的某一位锁存器,则对应连接在-Q上的场效应管截止,该位的输出由内部的上拉电阻将引脚拉成高电乎,输出“1”。将“0”写入锁存器,则对应连接在-Q上的场效应管导通,该位的引脚输出低电平,即输出“0。”

输入时,口锁存器必须置“1”,使输出场效应管截止,这时该位引脚由内部上拉电阻拉成高电平,也可以由外部电路拉成低电平。此时,引脚的状态由外接的输出设备的输出状态决定。CPU读Pl引脚的状态时,实际就是读外部输出设备的输出信息。P1口作为输入线时,可以被任何TTL电路或MOS电路驱动。由于内部有上拉电阻,也可以被集电极开路或漏极开路的电路驱动。

图3-10 P2口的一位结构图

③ P2口(P2.0—P2.7,21—28脚):

P2口为准双向I/O口,有两种功能,对于内部拥有程序存储器,无须扩展外部ROM且无外部ROM的应用场合(无高8位地址需求),P2口可作为输入/输出口使用,直接与外部设备相连。P2口也可用于系统扩展的地址总线口,输出地址总线的高8位A8—A15。对于内部没有程序存储器的单片机(如8031),一般情况下只能作为系统扩展的高8位地址总线输出口.而不能作为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输入/输出口。

P2口的输出驱动器有一个多路电子开关(MUX),当MUX开关接至输出锁存器Q输出端时,P2口作为第一功能输出线,与P1口的功能相似;当MUX开关接至地址端时,P2口的状态由CPU送出的地址确定:访问程序存储器时,地址来源于程序计数器PC的高8位,输出地址A8—A15;访问数据存储器或I/O设备时,地址来源于数据指针DPTR的高8位DPH,特殊的采用间址寄存器R1或R0时,则P2口保持原有的地址信息不变。

图3-11 P3口的一位结构图

④ P3口(P3.0—P3.7,10—17脚):

P3口为准双向多功能I/O口,可以分别定义为第一功能输入/输出线或第二功能输入/输出线。当P3口定义为第一功能输入/输出出线时,第二功能翰出线总是高电平。此引脚输出电平取决于口锁存器的状态,当输出“1”时,写人口锁存器的数据从Q端输出,使输出场效应管截止,引脚由上拉电路拉成高电平;当输出“0”时,写人口锁存器的数据从Q端输出,使输入场效应管导通,引脚输出低电平。同样,P3口的某一位作为输入线时,该位口锁存器应保持“1”,使输出场效应管截止,引脚状态由外部输入电平所确定。

当P3口定义为第二功能输入输出线时,该位的口锁存器必须保持“1”,输出场效应管的状态由第二功能输出确定。P3口的第二功能定义如下: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输入口) P3.2 INT1(外部中断1输入口) P3.4 T0(定时器0外部输入口) P3.5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口) P3.6 WR(写选通输出口) P3.7 RD(读选通输出口) 3.1.4 EEPROM24C02的功能特性及电路连接 (1)EEPROM 概述

EEPROM是一种可用电气方法在线擦除和再编程的只读存储器。它既有RAM在连机操作中可读可改写的特性,又具有非易失性存储ROM在掉电后仍然能够保持所存储的数据的优点。写入的数据在常温下至少可以保持10年。

EEPROM芯片有两类接口: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芯片。并行接口EEPROM一般相对容量大、速度快、功耗大和价格贵,但读写方法简单。串行EEPROM芯片的特点是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使用中占用系统的信号线较少;但相对工作速度慢,读写方法稍许复杂些。对于那些需要存放有时需要改变特征代码或参数的系统,通常所需要的字节和写入的次数不会很多,写入速度也没太高要求,这种情况下采用串行EEPROM是非常合适的。 (2)24C02的特点简介

24C02(A)是一种采用CMOS工艺制成的128/256/512/1K/2K/4K/8K*8位/14位引脚的串行的可用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自定时写周期包括自动擦除时间不超过

10MS,典型时间为5MS。而MICROCHIP公司的串行EEPROM的擦除和写入1个字节数据时间可缩短为1毫秒以下。串行EEPROM一般具有两种写入方式,一种是字节写入,一种是页写入,允许在一个写周期内同时对1个字节到一页的若干字节进行编程写入,一页的大小取决于芯片内页寄存器的大小,不同公司的同种型号存储器的页寄存器可能不一样。例如ATMEL的 AT24C01/01A/02A的页寄存器为4B/8B/8B,而MICROCHIP的24C01/01A/02A页寄存器都为2B,24AA01页寄存器为8B。擦除/写入周期寿命一般都已经达到10万次以上,有的产品已经达到1000万次。

采用单一电源+5V+/-0.1V,低功耗工作电流1毫安,备用状态时只有10微安;三态输出,与TTL电平兼容。一般商业品工作温度范围为0度—70度,工业品为-40度—85度。这个系列的芯片有8引脚DIP封装、8引脚SOIC封装形式,一部分型号还有14引脚SOIC封装形式。 该系列芯片是二线制(3)引脚说明

用于基本总线操作的引脚只有SCL和SDA。其管脚定义如下:

SCL 串行时钟端。这个信号用于对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同步,写入串行EEPROM

的数据用其上升沿同步,输出数据用其下降沿同步。

SDA 串行数据(/地址)输入/输出端。这是串行双向数据输入/输出线。这个引

脚是漏极开路驱动,可以与任何数目的其他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的器件“线或”连接。

WP 写保护。这个引脚用于硬件数据保护功能,当其接地时,可以对整个存储

器进行正常的读/写操作;当其接电源时,芯片就具有数据保护功能,被保护部分因不同型号芯片而异。被保护的部分的读操作不受影响,实际少年宫这时被保护部分就可以作为串行只读存储器使用。

A0、A1、A2 片选或页面选择地址输入。

VCC 电源电压接5V VSS 接地端 (3)内部框图以及功能描述

串行EEPROM芯片,有硬件写保护引脚WP。

24C02的内部框图如下:

图3-12 24C02的内部框图结构

24C02(A)/04A/08A/16A支持

双向二线制串行总线及其传输规约,一般把传

送数据到总线上的器件定义为发送器,接收数据的器件为接收器。串行EEPROM在系统中总是作为从机工作,总线必须由一片可以产生串行时钟(SCL)的住器件控制,通常这个住器件就是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控制总线访问和产生“启动”和“停止”信号。微处理器和EEPROM都可以作为发送器或者接收器,在对EEPROM进行写操作时,微处理器是发送器,串行EEPROM是接收器,而在读操作时,则刚好与之相反。 (4)EEPROM24C02的电路连接

EEPROM24C02的电路连接图如下:它在本设计中起到的作用是实现数据的掉电

可存储功能。其中串行时钟端SCL和串行数据(/地址)输入/输出端SDA接到单片机的P1口。

图3-13 EEPROM24C02的电路连接 3.2 D类功放模块介绍

利用Ti公司全D类音频功放芯片TPS3004和MCS51系列微处理器设计红外线遥控的数字音量控制立体声音频功率放大器。TPS3004 D类立体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具有每通道12W的功率输出,立体声音量由直流电压实现–40 dB to 36 dB增益范围调节,并能对用户设置参数实现掉电存储。 3.2.1 模块原理图

此原理图为设计电路的后半部分,此部分电路实现的功能是通过调节DAC MAX541的输出电压值以及调节两个电位器的阻值使它们的电压值为可调,从而达到控制D类功放音量的目的。

模块原理图如下:

图3-14 D类功放模块原理图

3.2.2 D/A转换器MAX541的功能特性及电路连接

(1)MAX541特点简介

MAX541高精度DAC是美国MAXIN公司生产的串口输入,电压输出的16位数模转换器,其特点是采用三线串行接口,并且输入采用施密特触发器结构,内置上电复位功能,功耗为1.5mW。工作于+5伏单电源,工作电流为0.3mA其电压输出范围是0V到2.5V。由于具有很低的功耗,无须调整即可得到16位的精度,所以非常适合于工业控制及仪器仪表等应用。

(2)MAX541的外观及引脚说明: 如图,MAX541是8脚DIP和SO封装,

图3-15 MAX541的外观 引脚功能说明如下:

CS\\ 片选信号输入端; VDD 接+5V电源端; AGND 接模拟地端; DGND 数字地端;

REF 参考电压输入端,接外部+2.5V电压; SCLK 串行时钟输入端; DIN 串行数据输入端; OUT 数模转换电压输出端。 (3)MAX541的工作原理

请看下表,此表很直观明了地说明了MAX541的工作原理。模拟输出电压VOUT的范围可以由输入不同的数字代码来有规律地控制。当输入的16位数字代码为全零时输出电压为0,当输入的16位数字代码为全1时输出电压约为VREF即2.5V。VOUT变化的规律是:16位数字代码由全0开始,每次加1一直到全1变化,对应的输出电压VOUT从0开始,每次增加VREF*(1/65536)。

数字输入代码 1111 1111 1111 1111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模拟输出电压值VOUT VREF*(65535/65536) VREF*(32768/65536) VREF*(1/65536) 0V 表3-1 数字输入代码与输出电压值对应表

我们还关心一个原理,就是怎样把16位的数字代码输入MAX541里面。请看下图, 当片选端信号CS选通后(低电平有效),串行时钟输入端的时钟信号开始生效,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数据会同步地传输并锁存到DAC的数据输入寄存器中。当16位数据传输完后CS置1,然后进入下一轮的数据代码传输。

图3-16 (4)MAX541的电路连接

MAX541在本设计中的电路连接见下图,让它外接+5V电源,4、5、6脚接单片机的P1口实现串口通信。模拟地DGND和数字地AGND相接构成地线系统,为了消除高频和低频干扰,必须在REF与地之间接入退耦电容。由图可以看出,MAX541的输出电压及两个可调电位器分别接到了D类功放芯片的11(VOLUME)、10(VARMAX)和第9(VARDIFF)脚,通过调节这三个管脚的输入电压就可以达到控制此D类功放音量的目的。至于是怎样控制的在下面将会详细介绍。

以上的更好。原则上每个集成电路芯片都应布置一个0.01pF的瓷片电容,如遇印制板空隙不够,可每4~8个芯片布置一个1 ~ 10pF的但电容。对于抗噪能力弱、关断时电源变化大的器件,如 RAM、ROM存储器件,应在芯片的电源线和地线之间直接接入退藕电容。电容引线不能太长,尤其是高频旁路电容不能有引线。 4.2 调试

电路板制作出来后的下一步就是调试了,调试实际上是对设计出来的电路的一个验证。调试受到的制约有各方面的因素,稍微粗心大意些都会影响结果。在调试之前必须对所有导线用万用表检验过是否有线路不通的情况出现。我刚调试时在保证线路都是导通后接上电源基本上没声音出来,检查了好几天,把所有元件上的工作参数都测试了一遍之后,确定所有元件都没坏后断定是输出音频的接口接错了。

4.3 程序流程图

音量 加一 Y P2.2=0 ? Y 开始 P2.4=0 ? N N 是否中断 音量 Y 减一 P2.1=0 ? N Y N 红外接受Y 为 Y 1000 为1000 N 为0000 1000? 1000? Y 音量减一 N N 1000?(ADD音量加一 Y P2.3=0 ? Y

音量加一 INCA R0=16

P2.5产生1MS 锁存数据更新 信号 调用定时器0 产生1MS CLOCK 当P1.7=1, P1.6=A Y N R0--=0 ?

音量减一 DECA R0=16

P2.5产生1MS锁存数据更新信号 调用定时器0产生1MS CLOCK 当P1.7=1, P1.6=A Y N R0--=0 ?

5 结论

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做出来一个东西,结果如何不重要,因为这完全是通过自己制作的,并且本课题涉及的大部分内容是我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但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也有许多可以扩展的地方。这次毕社给我的感受很深刻,总结起来可有一下几个方面:

以前的学习多重于理论方面,而且知识面不够宽,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第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了大学四年所有的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编程等等 从中我还体会到了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掌握得越多,设计得就更全面、更顺利、更好。再有学会了怎样查阅资料和利用工具书。由于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学过,什么都懂,更加不可能一学就通,因此,当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用一些不曾学过的东西时,就要去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我经过这次系统的毕业设计,大致地了解了对一课题进行系统研究、设计及制作的全过程。这些认识使我们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往后加以吸收利用,以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增长自己见识补充最新的知识。毕业设计培养了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严谨的作风,提高了交流沟通和团体协作能力。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都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马忠梅.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肮天大学出版社,1996. [2]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6.

[3] 李 华.MCS—51系列单片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4]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5] 梁 钥,李爱齐.C语言程序设计实用技术与程序实例[M].上海:上海科普出版社,1996. [6] 邬宽明.单片机外围器件实用手册(数据传输接口器件分册)[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

社.2002.

[7] 李胡育.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8]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9] 李东生等编著.Protel99SE电路设计技术入门与应用[M].2002年2月第1版 . [10] 清源计算机工作室编著.Protel99SE电路设计与仿真[M].2001年5月第1版 . [11] [美]Joe Camp Bell编著。串行通信 C 程序员指南[M].2000年8月.

[12] [美]Mark Nelson著.串行通信开发指南(第二版)[M].潇湘工作室译.出版日期:2000年9月第

1版.

[13] M.Morris Mano.Digital Design (Third Education).Beijing:Higher Educationg Press,2002.

附 录

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BH;T0的中断入口 LJMP DVT0;转向中断服务程序 ORG 0013H LJMP DVT1 ORG 0100H

MAIN:SETB P2.5;CS 初始化 CLR P1.6;DIN 初始化 CLR P1.7;SCLK 初始化 CLR C;位操作位初始化 MOV A,#0FH;音量寄存器初始化 MOV R0,#8 MOV R1,#00H MOV R2,#00H

DENGD:JB P2.4,DENGD ; 等待按键SW1被按下,我们将SW1定义为音量启动端 ACALL DELAY1

YLH:JB P2.2,YLL;检测按键SW3是否被按下,我们将SW3定义为音量+ ACALL DELAY2 INC A AJMP TSQ1

YLL:JB P2.1,ZHZ;检测按键SW4是否被按下,我们将SW4定义为音量- ACALL DELAY2 DEC A AJMP TSQ1

ZHZ:JB P2.3,YLH;检测按键SW2是否被按下,我们将SW2定义为音量终止端 ACALL DELAY2 AJMP DENGD

TSQ1:CLR P2.5;产生一个1ms锁存数据更新脉冲, ACALL DELAY1 SETB P2.5 ACALL DELAY1 CLR P2.5;选中片选端

MOV TMOD,#00H;设T0 工作在方式0

MOV TH0,#0E0H;装入初值,产生1K的工作时钟 MOV TL0,#18H SETB ET0;T0 开中断 SETB TR0;启动T0 SJMP $;等待中断 DVT0:CPL P1.7;时钟端取反 RRC A MOV P1.6,C

DJNZ R0,FANH;检测是否循环8次 CLR ET0;关中断 CLR TR0;关定时器 CLR P1.7

AJMP MSB;跳往高位数据写入

FANH:MOV TH0,#0E0H;装入初值,产生1K的工作时钟 MOV TL0,#18H RETI

MSB:ACALL DELAY3 MOV R0,#8;再装循环初值

CJNE A,#0FFH,TSQ2;检测低八位是否为0FFH,若不是MSB不进位 INC R1 CLR A

TSQ2:MOV TMOD,#00H;设T0 工作在方式0

MOV TH0,#0E0H;装入初值,产生1K的工作时钟 MOV TL0,#18H SETB ET0;T0 开中断 SETB TR0;启动T0 SJMP $;等待中断 DVT1:CPL P1.7;时钟端取反 MOV R2,A MOV A,R1 RRC A MOV P1.6,C

DJNZ R0,FANHH;检测是否循环8次 MOV A,R2 CLR ET0;关中断 CLR TR0;关定时器 AJMP MAIN;跳回主程序

FANHH:MOV TH0,#0E0H;装入初值,产生1K的工作时钟 MOV TL0,#18H RETI

DELAY1:MOV R6,#10 ;1ms延时 L1:MOV R7,#100 L2:DJNZ R7,L2

DJNZ R6,L1 RET

DELAY2:MOV R6,#50 ;5ms延时 D1:MOV R7,#100 D2:DJNZ R7,D2 DJNZ R6,D1 RET

DELAY3:MOV R6,#80 ;8ms延时 H1:MOV R7,#100 H2:DJNZ R7,H2 DJNZ R6,H1 RET EN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cm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