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考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3-12-06 17: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语习得笔记

一、 二语习得

1、什么是二语习得?(p3)

人们学习母语外的一种语言的途径。这种学习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堂外的。

2、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是什么?(p4)

二语习得的目标之一是对二语习得进行描述,另一个目标是对二语习得进行解释,鉴别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用来解释二语习得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外部因素之一是学习发生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二语习得者必须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听和说)的机会,并且影响学习者对于二语习得的态度;另一个外部因素是学习者接收到的语言输入。内部因素是指学习者的认知机制,而认知机制受学习者的母语、百科知识、交际策略以及它的语言普遍性知识的影响。最后一个内部因素是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包括学习者的一些常规因素的差异,比如,学习者的语言学能以及学习动机的不同,另外学习策略的不同也属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总的来说,二语习得的目标是描述二语习得的进程,并且对之进行解释,解释为什么有的学习者看起来要好于其他的学习者。 二、 偏误和偏误分析

1、偏误分析的作用是什么?(p14)

① 它们是学习者语言的一个显著特色,这就提出了“学习者为什么

会产生偏误?”的重要问题。

②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习者产生的偏误,便于教学。 ③ 学习者在自我改错时有助于学习者习得。 2、偏误分析的步骤 ① 偏误的辨别 ② 偏误的描写 ③ 偏误的解释 ④ 偏误的评估

3、偏误归类的方法(p18)

① 按语法范畴归类:我们可以把所有关于动词的偏误聚集起来,然后在我们的案例中识别出不同种类的动词偏误(比如过去时态的动词偏误)。

② 按识别学习者的话语与重建的目的语的差异的一般方法归类,包括遗漏(漏掉了句中应有的语法成分而导致的偏误)、误用(用一种语法形式代替另一种语法形式)、错序(在话语中,把词语按错误的顺序排列)

三、行为主义和心理主义在看待语言习得方面有何不同?(p31) 行为主义: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语言习得就和任何其他种类的习得一样,包括习惯的形成。学习者在对环境刺激产生反应并且随之强化他们的反应来便于他们记忆的过程中形成习惯。因此,习惯是一种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一般认为所有的行为,包括在语言习得中发现的那种复杂行为,都可以解释为以习惯为依据。当学习者有机会练习对一个给定的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时,学习产生了。学习者会模仿正确的语言模式,如果他们是正确的,他们得到的是正强化,如果是错误的,得到的就是负强化。应该清楚的是,行为主义理论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时,只强调外部反映和外部行为结果,不探讨内部心理机制,把内部过程看成“黑箱”。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充分地解释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语言的描述性工作是显而易见的。学习者经常不输出而是简单地再输入。此外,他们偏误的系统性表明他们在积极地参与于构建他们自己的规则中,这种规则有时与输入的语言模式相似性很小。简而言之,学习不仅仅是对外部刺激的一个反应。 心理主义:

在1960s和1970s,第一语言习得的心理主义理论产生。内容是: ① 只有人类有能力习得语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机制。

② 人类的头脑具备语言习得的一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它独立于智力发展的认知机制。

③ 这种能力是语言习得的主要决定因素。

④ 输入是必须的,但仅仅是“引发”了语言习得机制的运转,语言习得机制并非由输入“激活”。

中介语的概念直接吸收了这些第一语言习得的心理主义观点。 四、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有哪些?(p33)

① 学习者建构了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作为第二语言理解与生成的基础。这个规则系统被看作一种“心理语法”,即“中介语”。 ② 学习者的语法是可渗透性的。语法可以从外部(通过输入)影响,也可以从内部影响。

③ 学习者的语法是过渡性的。学习者通过增加规则,删除规则,重新构造整个系统来一次次地改变他们的语法。这就造成了一种中介语的连续统。学习者随着逐渐增加他们第二语言知识的难度来构建一系列心理语法或中介语。

④ 一些研究者表明,学习者构造的系统中包含变量的规则。他们表示,学习者在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有竞争规则。然而,另一些研究者表示,中介语系统是同类的并且它的可变性反映出当学习者尝试去用他们的知识交流时,他们会犯错误。这些研究者把这种可变性看做是性能的一个方面,而不是能力。这个中介语系统的假设本身是可变的,因此是有争议的一个。

⑤ 学习者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发展他们的中介语。学习者生成的不同种类的偏误反映出不同的学习策略。

⑥ 学习者的语法有可能产生僵化现象。Selinker认为只有大约百分之五的学习者会像母语者那样继续发展相同的心理语法。大多数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停止了。倒退(代表发展的一个早期阶段的偏误的生成)是僵化学习者的特点。僵化现象并不出现在第一语言习得上,因此它对于第二语言语法来说是独特的。 五、简述克拉申的输入假说(P47)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当学习者能理解包含“i+1”语法形式(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中介语水平)的输入时,第二语言习得就发生了,i代表学习者现有第二语言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克拉申认为,当谈话双方在交际中能成功地让别人理解自己时,这种自动获得的输入程度是恰好的。在对外谈话中,使用情景让自己的信息更加清楚,并通过这种输入的修改能达到交际的成功。根据克拉申的说法,二语习得依赖于这种可理解的输入。 六、以关系小句为例说明语言类型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作用(P63) 1、一个关于语言的获得如何阐明中介语发展的很好的例子可以在关系小句中被发现。正如我们所见,语言的不同显现于它们是否有关系小句结构。一些语言,像英语和阿拉伯语有这样的结构,而其他语言,像汉语和日语却没有。这种语言上的差异影响了学习者学习关系小句的难易。研究发现,母语中有关系小句的学习者比母语中没有关系小句的学习者习得起来更加容易,而且他们相对来说,会更少地避免使用关系小句。

2、关系小句的语言性质从另一方面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以学习英语为例:

关系小句可以附在主句末端,如:The police have caught the man who bombed the hotel.

同样,关系小句也可以插入主句,如:The man who bombed the hotel has been caught by the police.

当英语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开始学习关系小句时,他们典型地会从

第一种类型开始。因此,英语的语言结构影响习得进程。

3、关系小句结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第三种影响已经被确定。语言学家表明,语言中的主语关系代词引导的从句比宾语关系代词引导的从句多,这种关系的层级就叫做可达层级。层级能预测关系小句习得的顺序。

研究发现,层级能预测学习不同关系小句时,学习者所犯错误的频率,主语关系代词引导的关系小句出现的错误最少,比较对象的关系从句出现的错误最多。 七、关键期假说(P67)

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时有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语言习得是容易的,并且是完整的(获得了母语者的能力),过了这一时期,语言习得就是很困难的,而且是不完整的。 该理论所依据的事实依据:

1、对失去语言能力的人所进行的调查。比如,由于车祸丧失语言能力的人,在青春期(大约12岁)之前能重新完全获得语言能力,但是过了青春期就不能完全获得了。这一点又被后来一些研究证明了,这些研究是针对一些在幼年时就被剥夺了学习母语的权利的人进行的,比如,Genie在其幼年的时候被完全孤立,并且在她13岁之前一直没有学习语言(英语),然而,后来她获得了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却没有完全掌握语法规则。

2、这有一个证据证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在语音上都不能获得母语者的能力。在美国对移民的研究中,也说明如果他

们在青春期之前到达美国,要比在青春期之后到达,更加精通语法规则,有时候他们和母语者没什么差别。然而,对于年龄没有明显的界限,并不是超过这一界限,就不可能获得完整的语言能力。而这获得完整语言的能力是在逐渐下降的,在大约16岁之前完成。有趣的是,到达美国的年龄比在美国接触目的语的时长要能更好的预测最终的成果。在研究发音的时候,关键期出现得更早,最早可能达到6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bp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