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安全标准化的工作步骤

更新时间:2023-05-21 19: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施安全标准化的工作步骤

1、安全标准化的建立过程,包括初始评审、策划、培训、实施与运行、自评、改进与提高等阶段。

2、初始评审阶段应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依据法律法规及危险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基本管理信息,发现差距。

3、策划阶段应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和本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建立安全标准化的方案、资源配置、进度、分工等;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台帐、档案、记录等;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4、培训阶段应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标准化相关内容培训。

5、实施与运行阶段应根据策划结果,落实安全标准化的各项要求。

6、自评阶段应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完善措施。

7、改进与提高阶段应根据自评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实施水平和安全绩效。

8、考评:企业根据自评结果,提出考评申请,由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进行达标考评。

(安全标准化培训针对领导层)

1概述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企业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和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5年12月16日颁布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推行安全标准化活动。经过多年的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初见成效,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安全标准化推行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08年第24号)公布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以下简称为《通用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及有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经营企业,规定了开展安全标准化的原则、过程和要求;指导企业以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遵循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化“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和责任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

2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第一,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在有些危化品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较低,作业环境相对较差,事故隐患较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以及生产场所环境不良方面。大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成果表明,事故的发

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起死亡事故的后面都伴随着几千次的违章操作行为。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以承诺、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强调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将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第二,安全标准化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必须从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基础工作抓起,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在遵守法规、加强管理、健全责任制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寓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它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责任逐一落实到每个操作岗位和每个工种、每个从业人员,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完善了标准化考核和评级办法,真正落实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基础上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三,安全标准化是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从制度保障、相关措施和作业条件几个方面对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13项基本要求。这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有效实施安全监管和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制度保障。这13项基本条件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从制度、规章、标准、操作、检查等各方面,制定具体规范和标准,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从而满足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市场准入条件。

第四,安全标准化是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实现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进一步要求。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从企业的安全基础工作入手,制定各工种、各岗位的安全操作标准,每个从业人员按照岗位标准进行操作。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解决安全专项整治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等级、上台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本质安全的问题。

第五,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安全标准化借鉴了以往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经验,是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安全标准化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愿望。安全标准化突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安全生产始终是企业头等重要的工作任务,要求自觉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必须合法、规范,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

规和规章、规程以及技术标准。因此,安全标准化其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企业应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把安全标准化当作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从业人员根本利益的“生命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

第六,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自身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跻身于世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安全状况。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安全标准化搞不好,安全生产没有保证,企业就没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生存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只有抓好安全标准化,做到强根固本,才能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七,安全标准化工作有助于推动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安全标准化工作要求企业、安全监管部门和考核机构都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网络和监控体系。安全监管部门不仅要做好制定规划、建立体系、完善标准、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还要根据标准化的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使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与此同时,安全监管部门还应当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自己的监督检查行为,做到执法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坚持执法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原则,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是建立和实行安全标准化体系的重要保障。

3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决策、承诺;(2)成立推进小组;(3)全员培训、参与;(4)现状(初始状态)分析、评价;(5)管理体系策划;

(6)编制体系文件;(7)体系有效运行,目标、方案实施;(8)遵守法律、法规;(9)自评、形成自评报告(绩效监测、内部审核、管理评审);(10)考核、复查(审核)。

在创建中必须注意4个方面的事项。

3.1成立安全标准化管理推进组

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领导重视,承诺人、财、物的保证,而成立推进小组就是具体的体现。

推进组成员应当包括推进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安技、环保、设备、动力、工艺、技术、生产、供应、工会、人事、教育、行政等人员。

3.2初始状态评审的方法和要求

(1)确定评审范围;组成评审组;对评审组进行培训;做好评审前的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文件、法律法规等;

(2)重点培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方法;如何确定重大危险源;如何评价现有的控制水平。

(3)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现状分析评估;

(4)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情况;

(5)对企业现有的或计划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含已有的措施计划能否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

(6)评价现有的规章制度、程序文件、操作规程等是否满足《通用规范》并有效、适用;

(7)整理以往的资料:安全评价、“三同时”、伤亡事故、职业病、健康监护、作业环境监测、装置设备监测等资料;

(8)完善组织机构、资源配置、职责分工;

(9)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

(10)分析和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和控制风险;

(11)总结并制订下一步计划。

3.3编写现状评估报告

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概况(行业、规模、产品、效益、周边环境);

(2)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概况(“三同时”,安全投入,机构,其他管理体系情况,管理水平,获奖,事故,处分等);

(3)企业应遵守的法律法规、标准及遵守状况评价;

(4)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对照《通用规范》的评价;

(5)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及风险评价(含装置设备台帐及重大危险设备、消防设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清单);

6)以往事故、事件,不符合相关要求以及纠正、预防措施评价;

(7)特种作业人员及各级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情况评价;

(8)相关方情况及对其影响、管理情况评价;

(9)《通用规范》推进情况(动员,培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材料、设备、作业环境等“摸家底”及评价);

(10)评估结论及整改计划,目标、管理方案。

3.4策划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现状评价结论,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体系策划与设计,有以下主要内容:

(1)主要根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的结果,根据企业现有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

(2)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和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调整企业的组织机构,确定企业组织机构的职责;

(3)根据以上情况,策划设计运行控制程序。

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策划的要求有下列几点:

(1)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

(2)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承诺持续改进,并确保安全承诺转变为必需的资源支持。

(3)安全生产方针——主要负责人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安全生产方针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形成文件(要有针对性,不仅仅是口号式),并得到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②承诺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③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④与企业的其他方针和目标具有同等的重要性;⑤公众易于获得;⑥承诺企业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①与方针相符,形成文件;②达到或超过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③尽可能予以量化;④一般目标每年要进行修改,并提高指标水平。

(4)管理方案要形成文件。

(5)组织机构和人员要满足以下要求:①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②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6)职责——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和“分级管理,有岗必有责”的要求,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及法律法规要求,要对各级组织机构及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进行调整和确认。

(7)运行控制——根据企业的产品规模、生产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布局及组织机构,根据初始评价结果,根据《规程》的要求,确定哪些运行过程需要制定程序文件,确定哪些过程需要控制。

4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4.1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的基本条件

(1)最高管理者颁布并保证所需的资源;

(2)相关领导批准;

(3)各层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执行;

(4)全体人员学习、培训、执行。

4.2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的表现形式

(1)文件化形式的完整、符合、有效;

(2)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整的检查、确认;

(3)对存在问题的纠正措施的追踪;

(4)提交总结报告。

4.3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的内容

即《通用规范》中管理要素(共10个一级要素、53个二级要素)。 5安全标准化实施中应重视的问题

实施安全标准化过程中,要重视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难点、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要过的几个“关”和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要做到的关键点,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解决。

5.1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难点

(1)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为达标定级搞形式主义,有点劳民伤财,负责人其实从内心并不愿意搞安全生产标准化,也不太相信此事能够搞好;

(2)缺乏专业人才,短期内主要推进人员的能力很难达到要求(于是只能嫁接文件,抄袭别人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脱离本单位实际,谈不上实效。)

(3)缺乏交流、宣传、培训,不是全员参与,许多人不了解安全管理的要求和与自身的关系。

(4)不符合企业发展变化,没有动态的、系统化的认识机制。

5.2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点

(1)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根本,领导是关键;

(2)保证资源投入,选派优秀人才是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3)完整、合格的体系文件和记录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依据;

(4)适应企业发展变化,动态的、系统化认识和改进机制是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根本标志。

5.3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要过的几个“关”

(1)意识关;

(2)管理关;

(3)各自为政关;

(4)持续改进关;

(5)要融合,不要凑合、捏合;

(6)要真做,不要“假唱”。

5.4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要做到的关键点

5.4.1做到“三全”

(1)全员参与(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危险源、环境因素的辨识,全员参与“协商与交流”)。

(2)全方位管理(干部、骨干、员工,内部、相关方、顾客,产品、“人、机、料、法、环”)。

(3)全过程控制(从培训开始,到“初始评价”,到文件编写,到每一个过程运行、控制,到内部审核,一直到管理评审,一环不脱,重复多次)。

5.4.2领导重视

一切关键看领导在下列方面的表现:

(1)是否下决心;

(2)是否真下决心;

(3)为何下决心;

(4)决心要落在实处;

(5)能级,责任制(分级管理,分线负责)。

5.4.3主动遵守法律法规

(1)学法(建立制度、获取渠道);

(2)守法(普及教育);

(3)执法(突出干部作用)。

5.4.4动态管理

(1)危险、有害因素/环境因素辨识过程是动态的;

(2)过去的“整改”是被动的,如今的“管理方案”是主动的;

(3)监测、检查的方法是主动的。

5.4.5持续改进

(1)不断改进;

(2)周期性对管理体系评价;

(3)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跟踪;

(4)对改进过程的改进;

(5)对绩效的改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bm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