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以及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更新时间:2023-05-20 11: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危害极大,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垃圾短信源源不断

二.骚扰电话接二连三: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

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

四.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你的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你说可恶不可恶,别人冒你的名花的钱,还要你来还上。

五.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什么身份,干些坏事,如果犯了什么案或发生什么事故,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依据身份信息找到你的头上

六.不法公司前来诈骗:最可恶的是不法公司到你的门头上来诈骗你。编出来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甚至对你的哪个朋友、同学或亲戚知根知底,还能报出姓名与单位,在你心神不宁之时,可以做出错误判断,在慌乱中上了骗子的当。

七.冒充公安要求转帐:这就是胆大妄为的不法分子,敢于冒充公安局的名义,报出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说最近经常发生诈骗案件,提醒你某个帐户不安全,要你转帐,还告诉你一个公安的咨询电话,你一打那个电话还会得到确认,然后你信以为真,转帐了。虽然上当人不多,但时有耳闻。

八.坑蒙拐骗乘虚而入:因为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会费心心机地想法子坑你、蒙你、拐你、骗你。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落入坏人的圈套。因为,他们可能会冒充你的朋友、你的亲戚或你的同学,甚至以假乱真,有时的确得非常小心。

九.帐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人不敢在网上消费的最大障碍就是怕信息被泄露;还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的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帐户或信用卡帐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用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十.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牵连上你了。本来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至少不会提高你的声誉。

如何防止我们的信息不外泄:

1、四种证件要谨慎保管,包括身份证、社会保障卡、护照、户口簿。

2、一般来说,人们可以从电话公司出版的电话号码簿上查找到某人的住宅电话,但用户有权要求电话公司不刊登其住宅电话号码。向一个陌生人或初识者打听其住宅电话,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在中国,似乎都被认为是不合适的。

3、对于个人的身份证的复印材料要特别慎重。身份证复印件在使用时,消费者一定在上面注明其用途,例如:“此身份证复印件仅提供给某某银行,他用无效不负责任”。并尽量用蓝色圆珠笔,部分笔画与身份证的字交*或接触,每一行后面一定要划上横线,以免被偷加其它文字。无论是信用卡、基金、手机……申请书,只要须附身份证复印件的,最好依此处理,政府的表格也一样。

另外,申请书尚未填写的空格,如:附卡申请,加买保险,加买第二支基金,申请手机号等,这些空下的字段都必须画**,以免被不法者补填。

4、消费者在提供个人资料给对方的同时最好也索要回执,以便于出现问题时,作为询问和查找的依据。

5、一旦侵权现象发生,受害者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为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比如:在与侵权方通话时录音,注意引导对方说出非法获取信息的途径,请对方就此表态等等;保留好对方发来的宣传单、上门推销的证据、与对方正面交涉的录音、对方信息系统中的电脑页面、来电记录、报警记录等等。

6、在经常上网的电脑中安装个人防火墙,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在上某些网站时会出现一些提示性的选项,如Cookies甜饼,不要选择这个选项。否则你接下来所做的一切事情,诸如你看过什么网站,点击过什么内容,甚至写过什么东西都有可能被别人复原出来。

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

个人信息被出卖大致有以下几个途径:

从政府相关部门窃取 某些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着老百姓大量的个人资料,而且绝对是齐全和真实的,由此吸引了众多中介公司的青睐。在这样的单位里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就能获得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到办事单位买取 人们在买车、买房、看病、购买保险、办理银行卡和会员卡、报名考试、求职、甚至征婚时都会留下详细的个人资料。作为直接面对这些信息的办事部门和人员,很容易把客户资料偷偷拿出来卖给寻求相应需求客户的商业机构。

用市场调查的方式套取 雇佣学生或调查员利用打电话、路访、入户调查、邮寄等方式做某项市场调查。以礼物赠送的方式吸引人们,在人们画完钩钩**后,他们又会恳切地要求你填上自己的职业、工作单位、电话,甚至个人收入等内容。

恶意套取 一些人有意识地在网上刊登个人求租求购的信息,或以举办公益演出、各种比赛和会议为由,诱惑人们留下详细的私人信息。

安装监控设备 一些企业老板为了监视自己员工是否认真工作,随意在工作区安装摄像头。某些学校为了防止学生作弊,也会使用这种办法。

如果说以上的途径只是以往社会获取个人信息的传统手段,而现在运用网络窃取信息的人则越来越多。专家称,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网站会员名、进入聊天室、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都可能被泄露。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网络上的一些“间谍”病毒和已经普遍采用的电子监控程序(Cookies文件),不仅可以收集用户访问过的网站等信息,甚至还可以盗取用户银行账户密码。

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be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