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周德庆版有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17 09: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解释名词(每个2分,本题满分20分)

1、肽聚糖 2、真核微生物 3、病毒一步生长曲线 4、最适生长温度

5、梅拉特反应 6、质粒 7、营养缺陷型

8、水体自净作用 9、微生物的种 10、培养基

二、填空(每个小题2分,满分20分)

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1) 、(2) 、(3)、 (4) 。 2、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1) 、 (2) 、 (3) 。

3、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主要指:(1) 、 (2) 、 (3) 、 (4) 、 (5) 。 4、噬菌体繁殖分五个阶段: (1) 、(2) 、 (3) 、 (4) 、 (5)。 5、微生物生长需要的6大营养要素是: (1)、 (2) 、 (3) 、(4) 、 (5)、(6)。

6、菌种冷冻保藏常用的保护剂主要有: (1) 、 (2) 、 (3) 。

7、真菌(霉菌类)无性孢子有多种类型。比如(1) 、 (2) 、 (3) 、 (4) 、 (5) 。

8、列举对微生物学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名字: (1) 、 (2) 、 (3) 。 9、三域学说将整个生物划分为3个域: (1) 、 (2) 、 (3) 。

第1页

10、常用的消毒剂有: (1) 、 (2) 、 (3)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冷冻干燥保藏和液氮保藏是长期有效保藏各种微生物 的基本方法。

2、青霉素可以杀死正在旺盛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

养缺陷型细胞。

3、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壁。

4、食品的水活度值越低,越不利于腐败(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降低含水量有利于食品的保藏。

5、微生物采用紫外线诱变后,遇可见光发生光复活现象是由光解酶对嘧啶二聚体重新分解造成的。

6、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发的病毒病。

7、芽孢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具有特殊构造的休眠体。 8、支原体无细胞壁,而衣原体有细胞壁。

9、磺胺类药物属于抗代谢药物,产生制菌效果的浓度要高于环境中PABA 浓度。 10、真菌细胞中含细胞器、80S核糖体,核外有膜。 四、简答题(共4道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 ) 1、阐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 2、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如何调节pH? 3、简述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区别。 4、比较细菌转化、转导、接合作用的异同点。 五、综合题(满分10分)

列举实际事例,说明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知识对人类

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由肽和聚糖组成。肽由四肽尾和肽桥侧向连接聚糖分子。糖是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长链。 2、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如酵母、霉菌、担子菌等。

3、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可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是反映噬菌体的特征参数。

4、某一菌株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但并非一切生理过程的最适温度 5、在高温条件下对培养基灭菌时,营养成分中的氨基化合物(氨基酸、肽、蛋白质)与羰基化合物(糖类)间发生复杂的褐变反应,称maillard reaction。 6、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

7、某一野生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在基本培养基上无法正常生长繁殖的遗传变异类型。

8、自然水体在快速流动、氧气充足时,水体内因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水体对有机或无机污染物有摄取、浓缩,实现水体净化的作用。

9、分类的基本单元,指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它种有明显差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

10、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基质。含有六大营养要素,且成分间的比例合适。

每名词完全答对给2分,表达不够准确处扣0.5分,个别处有明显错误时扣1分。 二、 1、(1)固定细胞外形,提高机械强度;(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及对抗生素、噬菌体的敏感性。 2、(1)甘露聚糖;(2)少量蛋白质;(3)葡聚糖。 3、(1)糖被;(2)鞭毛;(3)芽孢;(4)伴胞晶体;(5)菌毛。 4、(1)吸附;(2)侵入;(3)增殖;(4)装配(成熟);(5)裂解(释放)。 5、(1)碳源;(2)氮源;(3)能源;(4)生长因子;(5)无机盐;(6)水。 6、(1)甘油;(2)二甲亚砜;(3)脱脂牛奶或海藻酸。 7、(1)游动孢子;(2)分生孢子;(3)芽孢子;(4)节孢子;(5)孢囊孢子。 8、、(1)巴斯德; (2)科赫; (3)李斯特(Joseph Lister);或其他微生物学家的名字也可以。 9、(1)细菌域; (2)古生菌域;(3)真核生物域。 10、(1)70%乙醇;(2)3%-5%苯酚溶液;(3)0.1%高锰酸钾溶液;或其它消毒剂也可以。 每小题答完全2分,答错一个扣0.5分。

三、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每答对一个给1分。

四、

1、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鉴别染色法。依据细菌壁的构成成分差异通过染色将其区分开。因G+细菌的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度致密,故用脱色剂乙醇处理,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含脂类少,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可阻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在细胞壁内,使其保持紫色。(4

-分)而相反,G细菌的细胞壁薄、外膜脂类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低,遇脱色剂乙醇后,以脂类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此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褪成无色。若再经蕃红等指示剂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仍保留最初的紫色不变。(4分)

2、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改变外部环境(发酵液或培养基)的pH,通常出现高于或低于原有培养基的酸碱度。主要有两种调节方式:一是在配制发酵液(培养基时)缓冲系统调节。比如在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预测发酵液会变酸时,预先加入碳酸钙或磷酸氢钾-磷酸二氢钾缓冲体系。二是发酵中添加外源物质(加培养基成分称为内调节,而直接依发酵液pH变化加酸或加碱称为外调节)。内调节就是对发酵时易于变酸的,可以流加蛋白质、尿素、硝酸铵等氮源或生理碱性盐;对于发酵时易于变碱的可以加生理酸性盐或糖类、有机酸醇类及脂类化合物等碳源。外调节是对发酵液过酸的流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中和,以及增加通气量;过碱时流加盐酸溶液,以及降低通气量。

3、培养基依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多种,适合于在不同实践中使用。 按功能分

(1)选择培养基:根据某一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往往取其所抗或投其所好富集某种微生物。常用于酵母、固氮菌、链霉菌的分离,以及工程菌的重组子、转化子筛选。可用于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获得单一种类的纯培养物(4分)

(2)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能与目的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利用颜色变化可鉴别近似菌落中的目标菌落。鉴别培养基重点监测环境(或基质中)是否存在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如EMB 培养基检测大肠菌群,用于食品卫生监控、海关检疫和疾病预防。(4分) 4、 转化、转导和接合是原核生物发生基因重组的三种方式。共同点:是实现供体基因向受体菌的转移和转化,供体菌的某些特性在受体中得到表达。(1分)

不同点:转化是供体的双链DNA 小片段被供体菌在感受态生理状态时吸收,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实现复制和性状表达。转化的基本条件是:供体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DNA片段越小越易于转化成功,亲缘关系越近的发生自然转化的效率越高;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受体菌来说,感受态细胞易于接受外源DNA,尤其双链DNA,但进入细胞中是单链DNA。转化效率通常较低,约10-6。(3分)

转导是以缺陷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中的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一些特性。通常受体菌为溶源菌,供体菌对噬菌体敏感,易裂解。依据转导效率分为低频转导和高频转导;依据转导基因的范围分为局限转导和普遍转导;依据转导的最终结果分为完全转导和流产转导。转导对基因转移的效率大大高于转化,最高达50%。转化和转导的基因(性状)是个别或少数。(3分)

接合是亲缘关系较近的雌雄细胞之间通过性菌毛,由F性质粒将供体(雄性细胞)的个别或部分基因导入受体(雌性细胞)中。发生接合的条件是:两个雌雄细胞必须发生直接接触,F性质粒及其携带的供体染色体DNA单方向进入受体细胞中,外源基因导入数量取决于两细胞接触的时间长短,以及供体中F性质粒的结构特征。接合发生的概率高,有时可以实现大量基因的转移和表达。但大多局限于近缘种属的细胞之间,导入的仅仅是一条单链,供体特性未受影响。(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b2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