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全册教案五年级 第十五课 我的烦恼向谁说 教师用书

更新时间:2024-02-26 20: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 第十五课 我的烦恼向谁说

【主题说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学生也不例外。五年级学生已经处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绪体验较为强烈,在生活中面临着来自身体变化、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很多烦恼,而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还比较差,如果不及时倾诉、沟通,让烦恼释放出来,很容易形成消极情绪,导致性格上的偏差,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节课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正确对待自己的烦恼,学会与人沟通,从而达到缓解紧张情绪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烦恼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释放烦恼能帮助我们提高自我管理、自

我控制能力。

2、情感目标:学生在倾诉烦恼的过程中,感受到沟通后的轻松与快乐,从中体会“倾诉”在缓解、抑制消极

情绪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3、行为目标:学会倾听、倾诉烦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向自己信任的父母、老师、朋友倾诉生活中遇到的诸多烦恼。

难点:体会“倾诉”在缓解、抑制消极情绪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小调查:平时学生遇到最多的烦恼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程 1、教师导语:同学们,课前老师在班上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烦恼如影随形,让人心情烦躁。想知道大家平时遇到的最多的烦恼是什么吗?请跟我来:欣赏情景剧“我的烦恼”。 2、学生认真看图:四副图呈现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你有以下烦恼吗?面对这些烦恼你有什么感受? 1

建 议 1、让学生知道,烦恼是我们成长过观察岛 程中的必然产物。 (热身暖心) 2、初步感知烦恼对情绪的影响。 1、情景剧的内容一定体现本班学生的实际。 2、要让学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 时间: 5分钟

4、除了以上烦恼,你还有哪些烦恼?你是怎样化解的?

活动一:我的烦恼告诉你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思考题:最近令你烦恼的事情有哪些?这些烦恼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2、分组交流,明确活动要求:全班随机分成四个小组,组员们选出自己最信任的组长,每位组员分别向组长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和困扰,组长记录组员的烦恼。

3、组长梳理烦恼。

4、心理引导:倾诉可以让心情愉悦轻松。

活动二:让我帮你解烦忧

1、组长原地不动,组员互换。组员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找到新的组长。 2、组长带领新组员对上一组组员的烦恼和困扰进行解答:如何减轻(或化解)这些烦恼?

3、组长对解答进行整理后,进行组内小结。

4、各组长在全班交流分享。

5、心理引导:倾诉烦恼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有效的减轻,甚至消除烦恼带来的焦虑、烦躁。

使学生学会倾诉,并能够在倾诉烦恼的过程中,体会沟通后的轻松与快乐。

活动营 (体验分享)

1、在推选组长时,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 2、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巡视,适时指导。

时间: 10分钟

深刻领悟“倾诉”对缓解、化解烦恼的积极作用。

1、在对烦恼和困扰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指导。 2、在全班交流分享环节,教师要在小组长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时间:10 分钟 1、感悟的内容教师可做适当提示。 2、分享感悟时一定要学生自愿。 3、及时点评、肯定学生的发言。 4、教师总结时,可引用书上的原文,建议以配音朗诵的形式。

时间:10 分钟 1、对于烦恼留言簿的制作,教师可以做一些具体的要求,如这个留言簿是针对个人的,还是针对全班的等。

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懂得倾分享屋

诉烦恼会让

(总结提升) 我们获得帮

助,分享到智慧,会让我们更健康的成长。

拓展园

1、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写一段感悟。

2、自由分享感悟。 3、教师总结提升。

4、心理引导:学会倾听、倾诉,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拓展延伸)

强化分享烦恼的快乐与幸福。

1、制作一个烦恼留言簿,挂在教室的一个小角落。当你有烦恼时,可以将烦恼写在留言簿上,也可以帮其他同学化解烦恼。

2、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聊一聊、问一问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烦恼,

2

用什么方法消除了这些烦恼。从他们的回答中,你也许能学到更多消除烦恼的好办法。 3、心理引导:分享就是收获。 2、要求每个同学都制作,并在班上进行评比,做的最好的可作为班级烦恼留言簿。 3、这两个内容可在课后完成。 时间: 5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是否高。 3、学生是否愿意和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烦恼。 【练习题】 1、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你的态度是______。 ①乐意接受 ②不太愿意 ③无所谓 ④不愿意 2、你愿意和他人倾诉你的烦恼吗?( ) ①非常愿意 ②愿意 ③有的愿意,有的不愿意 ④不愿意 【教学参考素材】 小学生的烦恼

小学生的烦恼来自家庭、老师、伙伴、自身以及生活。 一、来自家庭的烦恼

1.家长对学习成绩要求过高。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采用不同办法给孩子施压。 (1)每次考试必须达到90分以上,否则就进行“口头”教育,甚至挨打。 (2)家长的高要求,使“我”在考试时很紧张。

2.家长对学习干预过多。布置作业、找人辅导、兴趣培养,使孩子们过早告别童年。

(1)每天我在家里做完了老师布里的作业,还得做家长布置的作业,只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 (2)我星期六上午到学校参加兴趣小组的学习,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上午都要参加书法班的学习,星期天下午在家做作业,“我很苦恼。”

(3)我很喜欢读课外书,可是妈妈却不让读。 (4)我的数学只要一没考好,爸妈就给我找老师辅导。

(5)我很喜欢打乒乓球,可是爸妈最近不让我打了,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下降了。

3.家长的漠视或溺爱伤了孩子的感情。家长答应过的事情总是办不到或是不信任孩子。对孩子过于溺爱,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做,都可能伤害孩子的感情。

(1) 妈妈早就答应给我买电脑,可她老说没有时间。

(2)我最怕我的小表弟来,他一来“我”就像是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吃的、玩的都得让着小表弟,他只要哭了,不管是怎么回事,“我”都得受批评,我被忽视了,我常被冤枉。

(5)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外出,我常常自己在家,感觉很寂寞。

(6)我在家里似乎很享福,长这么大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过,他们都把我当成“小公主”,我觉得很烦恼。

3

(7)家长一天到晚都是唠叨,我在唠叨中吃饭、做作业,甚至在唠叨中睡觉,早晨也是在唠叨中醒来,我很烦妈妈的唠叨。

4.家长情绪(或感情)变化影响孩子。家长的情绪(或感情)变化以及不当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们产生影响,使他们产生困惑,产生烦恼。

(1)我想做大人,大人做错了事情只是被说几句,而我们小孩一做错事情不是打就是骂,“我”常常觉得没有面子。

(2)爸爸妈妈离婚了,每想到这件事我就流眼泪,心里就像是被捅进了一把刀子。

(4)爸爸、妈妈以前闹矛盾,老是提离婚的事情,我很害怕,现在虽然不提了,但是仍害怕。 二、来自伙伴的烦恼

1.伙伴的不尊重。有的学生默默地承受着伙伴的不尊重,内心非常痛苦。

2.不适应伙伴的性格、习惯。经常在一起却又不适应伙伴的性格、习惯,也给孩子们带来了烦恼。 3.伙伴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当。与伙伴相处,摩擦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处理不当,也易引发烦恼。 三、来自老师的烦恼

1.老师轻视“副科”(指艺体、常识等),但是我们很喜欢。 2.老师总是拿考试来吓唬学生。

3.安排座位时,成绩好的同学坐前排,成绩差的同学坐后排,根本不管学生的感受。 4.老师对学生的事情不作深入调查,只凭自己的印象来处理。 四、来自自身成长的烦恼

孩子们也会因为自身的身体状况、性格能力产生烦恼。 1.我身材肥胖或个头矮小。

2.家长和老师都说我很内向,上课也不太愿意举手发言,但是我渴望与别人交流。 3.我脾气很大,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无法控制自己。 4.我学习成绩不好。

5.我在家里总是小心翼翼,唯恐惹爸爸妈妈生气。

家长和老师爱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体察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需要、体贴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孩子创造宽松、温暖的家庭环境,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孩子以正确、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地发展。

【心理学背景知识】

化解烦恼的方法——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埃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4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即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成斌, 小学生的烦恼. 中国德育, 2007(01): 第37-39页. 2.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an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