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省教研化学高考备考会资料5启示(孔惠斯)

更新时间:2024-02-29 1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分析评价及其对高考备考的启示

南海桂城中学 孔惠斯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取消X科,以理科综合形式呈现的广东高考已进入了第三年。经历了2010年的皆大欢喜(全省理科综合平均211分)到2011年的下降43分较大落差(全省理科综合平均约170分),如何理解和评价当中化学科试题,相信是每一位化学老师,特别是高三化学老师感兴趣的话题。

一、试题解读 1、特色鲜明 平稳过渡

2011年的化学试题与去年相比,考题形式、题量和题型上都没有改变。考点内容分布相近。两年考点分布比较如下表:

表1 2010年、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考点内容分布比对 题号 7 试题内容 离子共存 多糖、油脂、乙酸乙酯、蛋白质、乙酸、溴乙烷的性质、消去反应 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铜和8 稀硝酸反应 离子共存 盖斯定律 9 单 项 选 择 题 10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基本操作 :浓硫酸稀释、过滤、无水氯化镁制取 加聚反应,蛋白质水解,有机氧化反应,石油裂解11 和油脂皂化 溶液中存在的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水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一元弱酸及其钠盐,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电极反应

1

分值 4 4 概念 理论 2 1 元 素 2 有机 3 实验 4 4 4 4 4 4 3 2 4 3 3 1 1 2 1 1 2 1 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亚铁离子的性质 4 4 4 4 12 4 4 4 4

萃取,氨气的制备及氨水和氯化铝的反应,Fe检验,22 双 项 选 择 题 2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 铜锌原电池,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电子流向,盐桥 萃取,溴与氢氧化钠反应,浓硫酸特性、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稀硝酸与铜反应、一氧化氮的性质,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CaO的干燥作用 3+6 3 3 6 6 5 3 1 1 2 6 3 3 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多种有机反30 应,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种类及性质判断 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多种有机反应,同分异构体结构分析,有机物性质判断 完成无机化学方程式,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反应的热效应,平衡常的计算 31 反应速率大小判断、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盖斯定律的应用和热化学方程书写、转化率计算 非 选 择 题 3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选择调节溶液pH的物质,元素化合物知识、酸碱反应,杂质离子的除去,离子方程式书写,物质回收 元素化合物(铝单质、氯气等)的物理、化学性质,电镀原理和金属腐蚀和防护,离子方程式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 完成无机化学方程式,还原剂的判断,提出合理假设,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33 氢氧化钡的性质、氢氧化钡和碳酸钡的检验;提出合理假设,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测氢氧化钡含量 16 16 16 16 16 14 2 15 15 16 3 8 5 16 5 10 1 16 2 2 12 17 100 40 40 18 19 20 19 17 22 22 合计 100

2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这两年试题考查到的知识点相近,试题形式、考查方式也都是接近的。而且试题依然保持了鲜明的广东特色:以能力立意,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1.1 基础与能力并重

这两年的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知识与能力考查的融合统一。选择题注重对化学学科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初级能力;非选择题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特别注意情境与问题的设置,主要考查信息重组能力与化学实验探究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基础考题(如10年第22题、11年的23题)中,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及其对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重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在化学实验探究题中,要求考生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该题紧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考试大纲说明的基本内容,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考查考生对物质的分离、检验的实验技能;考查考生提出假设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方法,以及运用正确的化学术语与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在有机化学考题的设计上同样体现了以上特点。基础题(10年第11题、11年的第7题)中考查的是考生对乙烯、乙烷、乙醇、乙酸、多糖、蛋白质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的了解,考查考生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等)的认识。在非选择题中则要求考生能整合已有的有机物的知识体系,以及题目中提供的新知识信息,解决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中反应出的一系列有机物结构及性质的问题。

试题注重对学生接受新信息与加工信息的能力的考查,结合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1.2 紧密结合教材 创见理想的能力展现平台

由于考试方式的转变,化学试题长度以及其中的知识覆盖面与之前的“X科”相比必然要有变化。但不管如何改变,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是考查的主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与篇幅中充分让学生展现高中三年所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给命题者提出了新的问题。而这两年高化学试题中体现的“紧密结合教材、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特点,正是对此新问题的解决做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这两年试题的知识覆盖面都大,且2011年比2010年更有所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覆盖了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约85%,2011年约达90%以上(以上数据为本人统计,具体增长点见下表)。试题考查的重点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如元素化合物知识(2011年为镁、铝、铁、铜、硫、氮、溴、碳等单质及其化学物的性质;2010年则涉及铝、铁、锂、钙、氯、碘、硫、氮、碳等) 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热化学方程式及盖斯定律、电化学、化学平衡原理、速率原理、电解质溶液等),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等,这些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从传统的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实验操基本作到化工流程题、实验探究题,给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水平的平台,达到高考中选拨人材的目标。

其次,为加强对考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试题保持近几年的探究风格,注重开放性与探究性,着重考查学生提出假设与实验设计能力。2010年、2011年仍保留了以往受社会广泛认可的探究

3

性试题形式,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2010年第33题,从考生都熟悉的氯气制备实验入手,引出了用吸收过量二氧化硫的废碱液吸收制备氯气的尾气,进一步提出了尾气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的探究,以及完成探究所需的实验设计。2011年第33题,则从学生熟识的氢氧化钡晶体的在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变质开始,引出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钡晶体中可能存在的两种阴离子的探究,并延伸到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氢氧化钡的含量的过程。

以上例子可见,这两年高考化学试题在形式基本保持的前提下,以考生熟识的物质或知识为基础,创新设问方式,设问具有连贯性,考查内容与考查方式上有突破,考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解决相应能力要求的问题,以达到高考选拨人材的目标。

1.3图文并茂 信息量丰富

与以往的化学试题一样,这两年试题是依然保留了化学试题图文并茂的板面,充分考查学生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实验装置图(11年的第23题、12题,10年的第22题、23题)用简洁的图形表达了丰富的化学语言,使题目的信息量大增,对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化学理论研究过程中的数据以图象形式呈现,(10、11年的第31题)更显题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化工流程图依然与化学科学在化学工业领域的应用紧密相连(2010年是碳酸锂的工业制备、2011年介绍粗铝提纯的过程和镀铝原理),试题充分体现学科内综合和STSE。

2、稳中求变

2010年的理科综合试题的难度整体偏低(具体数据见下表2、表3)。题目的区分度不足,削弱了高考的试题的选拨功能。这使2011年理科综合试题总体难度有较大的改变。 表2 2010年、2011年广东省高考综合理科试卷难度分析 2010年 2011年 综合理科 0.71 0.57 生物部分 0.79 0.57 物理部分 0.66 0.57 化学部分 0.66 0.57 表3 2010年、2011年化学各题型统计数据表

记得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出来抱头痛哭,觉得难以接受这样的考试过程。而老师们粗略看完试题号 选择题 30(化) 31(化) 32(化) 33(化) 全卷 平均分 2010年 28.69 9.28 11.77 8.02 8.41 66.16 标准差 2011年 难度 2010年 0.797 0.58 0.74 0.50 0.53 2011年 0.718 0.526 0.568 0.371 0.488 区分度 2010年 0.4以上 0.80 0.78 0.72 0.75 2011年 2011年 2010年 25.61 8.41 8.52 5.94 8.30 56.88 1.81 4.62 4.29 3.97 4.16 题后的评价却是:题目形式、内容与2010年相近,应该不难。但细心分析试题后,本人认为2011年的

4

化学试题较之2010年的试题,命题上更加稳健,题目“常见而不常规”,考点细、思维活,设问更为巧。

2.1 巧设点,选择题知识容量明显增大

(2011年)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镁元素是学生常见而熟识的一种元素。本题考查的是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题目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查镁的金属活动性、氢氧化镁的制备、氯化镁的水解等内容,综合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检验、实验基本操作及电解质溶液(盐类水解)等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等,其综合性是2010年试题中的选择题所不具备的。这类试题知识的难度不大但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2010年)23.铜锌原电池(如图9)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Zn–2e- = Zn2+ B.电池反应为:Zn + Cu2+ = Zn2+ +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电池反应进行时,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2011年)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9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向铜电极移动

与2010年相比较,2011年的这道电化学试题在图形中的改变给命题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比较一般的置换反应与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异同,原电池、电解池结构

和原理,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一道题目把电化学考点几乎一网打尽,而且题目设计在一个中学化学实验的真实情景之中,让考生很有真实感和新切感。这题目对学生实验能力要求相当高,实验教学中 “讲实验”还是 “做实验”,相应考生在这道题应该有很不一样的分析能力。 (2010年)22.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2+

+

A.实验Ⅰ: 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5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答案】CD

(2011年)23、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以上两题题目形式几乎完全相同,但相比较,2010年22题共考查了六个知识点(分别是萃取、实验室制备氨气、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检验和氧化钙的性质、饱和溶液的性质)。而2011年23题中则一共包含了八个知识点(分别是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萃取实验、浓硫酸的特性、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铜与硝酸的反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氢气化铁胶体的制备,气体制备、收集及尾气处理的方法)。题目中2011年比2010年对考生实验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更高。

(2010年)12.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 mol·L-1NaA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 > c(A) > c(H) > c(OH) B.c(Na) > c(OH) > c(A) > c(H) C.c(Na+) + c(OH-) = c(A-) + c(H+) D.c(Na+) + c(H+) = c(A-)+ c(OH-) (2011年)11、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c(Na+)=2c(SO32―)+ c(HSO3―)+ c(H2SO3)

C、c(Na+)+c(H+)=2 c(SO32―)+ 2c(HSO3―)+ 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

以上两题都为常见的题型: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中的守恒关系。但2011年的试题中除考查常规的溶液中的守恒关系外,还设置了两个不同的选项(A、D)考查外界条件对SO3离子水解程度的影响。题目知识容量明显增大。

这些选择题的巧妙设计大大提高了试题考点的覆盖率,这应该是以后高考备考中值得关注的变

化。

2.2 控制陌生度 考点布局有变化

应该说,2010年和2011年高考试题中的陌生度并不高。除30题有机题有新信息处理要求外,题目中基本没有出现学生不熟识的物质。不管是题型还是知识点,都是以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常见实验和反应原理的应用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公平的试题环境。

2-

+

-+

-+

--+

6

(2011年)33题为实验探究题以氢氧化钡的性质为探究基础,考查OH-、CO32-等离子的检验、溶液配制及酸碱中和滴定测定氢氧化钡的含量。其中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测定”是中学课本中要求掌握的最重要的定量实验。可以看到,该题设计平实,问题随实验的过程展开,就在这平淡无奇中层层深入地后向学生展现了化学研究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并从定量数据进一步科学化地表达性质。这样的命题方式在09年的广东高考题中出现过,而其它省市和地区中都难以找到相似的命题角度和高度。 (2011年)32、

本题是传统的化工题,以粗铝提纯的工业过程为载体,考查常见活泼金属铝和非金属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题目的设问要求考生除在流程中迅速发现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如(1)中的铝热反应、(2)中钠、氢气铝与氯气反应,(3)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反应等,而在这些常见的知识之中,题目还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类思考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能力:铝与二氧化硅之间的反应;综合分析及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钢铁表面镀铝过程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以上两例可以看到,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是活动的,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氢氧化钡的变质),在化学实验里(实验探究过程),还在化工生产中(粗铝的提纯、钢铁表面镀铝)。要学好化学,做好化学高考试题,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关注生活,了解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重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的作用,体验化学研究的过程,了解反应过程中引起的现象变化,了解化学反应体现的物质性质、用途,合理地把知识迁移到某些未知的反应中。这似乎是命题者一直要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2.3 巧设问 辩高底

首先整卷难度设计2011年试题更合理。在保持相对题型的稳定之后,2011年试题提高了选择题的难度(难度系数从0.8降到0.71),第10、11、12和23题主要通过提高题目知识容量来增大题目的难度。随着这些题目的综合性增大,考生的得分率明显下降,但题目却有更好的区分度。 非选择题中为减少试题类型对学生答题的影响,试卷中每道题的问题设置也是由易到难,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答题效果,也能很好地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如30题中的(4)、32题的(4)等都是都是能体现高水平考生的试金石。考试结果也反映出这种效果,学生答题流畅,感觉较好。评卷中也发现很少有学生一道题完全没答这种情况。这些题目难度点的设计恰到好处,使题目的区分度更合理,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平台。

二、2012年高考备考启示

不管是2011年还是2010年,理综化学试题看似简单,但由于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验探究,对学生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要求比较高,考生想拿高分其实并不容易。这对我们2012年高考备考和今后的教学有何启发?我以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切实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将能力提升落实到实处。

依纲靠本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教学和高三复习的基础,但高三复习不同于新课,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能力是我们高考成败的关键。而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不仅是实验基本操作应用能力,更包括实验分析、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研究的能力)的提升是化学的科学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近几年广东高考试题给我们中学化学教学引导的方向。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深挖教材实验。常规实验的非常规做法其实就是高考题,它是教材实验的变化与升华。因此要将教材的制备、性质及物质检验等实验分类整理,同时注重典型实验的深化拓展。同时,应该把实验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设计一些具在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研究的过程,这些都是有效提升学生实验能力

7

的方法。以下两例是从教材和高考试题中发掘出的实验探究素材:

实验1、研究在1L1.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的溶质成份。

(1)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成份 ①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只有碳酸钠

假设3: 假设4:只有碳酸氢钠 ② 设计实验方案,只用试管和胶关滴管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酚酞

实验结论: ③定量测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例2、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现探讨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

(1)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 (2)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

限选实验试剂:1 mol.L HCl、1mol.L Ca(OH)2、1mol.LCaCl2 1mol.LMgCl2、

-1

-1

-1

-1

(3)对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I提出假设:

假设1:可能还存在Br 假设2:可能还存在

II.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可选用的试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盐酸、稀硝酸、AgNO3溶液、KSCN溶液、氯水、四氯化碳 III.实验过程:根据II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2.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整合信息以及迁移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分析、加工和整合能力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在化学教学中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搜集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试题信息给予与设问联系密切,需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再通过思考并对所学知识加以整合,有时需要进行信息迁移才能圆满作答。从考生答题中发现,有较多考生不能提取信息中的实质性内容,不能与自己的已有知识整合,不会进行信息迁移,因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整合信息以及迁移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题给信息和自己的已有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3.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教学,突出化学科学方法和思维训练。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STSE的课程目标,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应和生产生活相结合,并有选择地增设一些综合性、应用性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具体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增加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8

化学教学应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要利用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科研的前沿话题等作为教学情境,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利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物质制备、物质结构分析和测定、低碳与绿色化学等化学具体问题,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教学,突出化学科学方法和思维训练。

4.加强规范性教学,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

尽管近年来不少中学比较重视规范性教学,对学生的规范答题要求也比较严格,但学生因不规范答题而失分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考生中有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有的化学用语使用不当;有的错别字较多;有的写错或漏写单位;??。这些问题虽然年年讲,但年年有错。因此,加强规范性教学,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规范性教学不应该到高三才开始抓,应该从高一甚至初中阶段就开始抓。只有做到长抓不懈,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答题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度,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思考与困惑

在认真分析这两年的高考试题过程中,我认为2011年的试题从题目形式、内容,到题目考查方式的设定到实施考查的过程的设计都可以说完美,是一份难得的好题,也给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素养指明方向。但题目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拓的问题:32题中“(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和② ”相关方程式是指“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还是“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的反应?33题(3)~ ②“中和滴定中标准液盐酸溶液浓度的选择”的考点过偏,这是大学分析化学中系统误差的要求,用于高考试题中偏难。

另外,一份相对难度并不算很大的题目实际考查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如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全卷,某些题目的小题甚至出现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的空白。这可能不是学生真实的化学能力的完全体现。三学科的合卷,化学作为 “老二”(试题编排上),其在学生的做题地位往往也是有被排到第二甚至第三的位置了。学生在完成试题时,完成二卷生物科后若时间不足,往往首先选择物理的大题而放弃化学。三科试题如何可以更“和谐”,让化学科摆脱“老二”的命运,还需要我们的教育专家和命题专家们指路。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am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