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精品

更新时间:2023-11-05 1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州一中网校 2016—2017 学年(下)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王月红

审题人:吴少平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或者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的中国画历史悠久,自战国至秦汉以来,就形成了“水墨”与“丹青”两种形态。 随后,从魏晋绘画自觉开始,文人画家增多,绘画由描绘外物而深入内心,不仅“外师造 化”,而且“中得心源”。从中晚唐开始,水墨画日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发展中的水墨 画,既有工细严谨的“白描”,又有潇洒奔放的“写意”,而水墨媒材与宣纸性能的发挥, 使写意渐成主流,其写意精神也影响了非写意画。

写意画不追求对“象”刻画的逼真,而以抒写精神意趣为追求,以可视的“象”表达 不可视的“意”,尤崇尚“意在象外”。在写意画中,画家表达的意、抒发的感情,既是个 人的,又与群体连在一起;既是当下的,又与历史文化脐带相连。可以说,中国画是一种 富有写意精神的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画家画的是文化,观者领略的也是文化。这种 写意精神,贯穿于文人画、民间绘画和宫廷绘画等绘画形式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传统中国 画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其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一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 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是个人的“怡悦 情性”,即表现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以及由此达到的人与自然、人与自 我的和谐,可以叫“畅神”。这是中国画重写意的根源所在。

从 20 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对中国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画的写意传统遭遇了 史无前例的危机。当时的改革家大都以科学的眼光批判中国画,否定写意画,主张改造中 国画。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批判文人画“专重写意,不尚肖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 袖陈独秀更强调“输入写实主义”。他们都要求艺术像科学一样求真务实,在形似的基础 上进行创造。这实际是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特别是以西画的写实技巧改造中国画,其结果

高二语文 第 1页(共 10

页)

一方面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应物象形”能力,丰富了中国画的面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 程度上遮蔽了中国画的写意传统。

不过,重视艺术审美功能的画家,主张继承文人画的人文价值。齐白石即是如此。他 的绘画不满足于再现客观对象的真实,也不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为终极目标,而是在表现个 人感受中,注入引人深思的“象外意”,表达对文化传统的反思,以及对美德形成过程的 深切体悟。齐白石的好友陈师曾指出:“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 非器械者也”“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冶性灵,表达个性与思想,而文人又是个性优美思 想高尚者也”。实际上,懂得中国画精义的画家,从来不把逼真地再现对象作为根本追求, 而是用绘画来养心,来陶冶情操,来提升精神境界,来实现自我超越。而客观物象在中国 画中从来不是作为科学对象描绘的,而是作为艺术对象表现的。中国画给予观者的,不是 科学的知识,而是文化的智慧。

(摘编自薛永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美学体现》)

1.下列关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心,这就是所谓的“中得心源”。

A.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始自魏晋,魏晋时期的绘画作品开始深入表现作品中人物 的内B.由于水墨媒材与宣纸性能的发挥,在水墨画的发展中,写意逐渐成为主流,即使 是非写意画也受到这种写意精神的影响。

C.写意画要借“象”表达不可视的“意”,就需要对“象”进行刻画,只是相对于“象” 来说,它更重视“意”的表达。

D.中国画中的写意精神是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要求画家在画中画出文化, 观者欣赏画作时领略的正是这种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性”,对观者来说,它则有“教化人伦”的功用。

B.从 20 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的冲击导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遭遇严重危机,对传统 中国画产生了完全消极的影响。

C.齐白石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他的作品继承传统文人画的人文价值,在表现个人 感受中,注重表现引人深思的“象外意”。

D.中国画把客观物象作为艺术对象来表现,而不是将其作为科学对象来描绘,它传 授给观众的是文化的智慧,而非科学的知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为别人所理解,才能作为文化被后人传承。

B.“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的说法表明,作为精

高二语文 第 2页(共 10

页)

A.传统的中国画不是视觉盛宴,而是一种人文关怀,对画家个人来说,它可以“怡 悦情

A.写意画中的“意”不只是个人的和当下的,还是群体的和历史的;惟其如此,它 才能

神生活方式存在的绘画,其技能并不重要。

C.20 世纪初,康有为、陈独秀等改革家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国画,认为中国画缺少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求以西画来改造中国画。

D.中国画是用来养心、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自我超越的,而不是追求逼 真再现对象的,这应该就是中国画的精义所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两种绝症 余显斌

殷浩乃东晋人,是名士。名士,就有名士的谱,每天羽扇纶巾,高谈阔论,徜徉在山 水之中,吟诗作文,隐隐然以诸葛孔明自诩。

当然,那个时候,名士还得有个特点,厌恶当官。 殷浩特厌恶当官,有人谈做官,他就捂住耳朵,怕脏了自己。 一时,殷浩声名大作,朝廷请他出山做官。他当然不,名士嘛。这一下,殷浩的声誉, 几乎无人可及,只有朝廷权臣桓温能和他并列。 简文帝请他出山,以便于同桓温抗衡。

殷浩出山了,十分不情愿地作别山水,来到宫廷。简文帝大喜,当即任命殷浩为军队 统帅,统领三军,出征北方,建功立业,以使和当时百胜将军桓温双峰对峙。

殷浩摇着羽扇,带着大军,渡过长江,打一仗败一仗,一直败到全军覆没为止,好在 他带着自己的羽扇纶巾跑回来了。由于失败,官职被一搂到底。

桓温知道后,嘿嘿一笑,告诉大家,这个殷浩,就这么外强中干,而且,他过去不做 官,是作秀,这家伙绝对是个官迷。

大家不信,殷浩打仗外行,并不能说明他一切都是虚的嘛。这个桓温,简直是污蔑嘛。 恒温一笑说,自己会证明给大家看的。

不久,桓温给皇帝上言,殷浩这人,带兵外行,如果干别的,还是可以的。 随后,他写了封信,把自己决定推荐殷浩做官的想法,告诉了对方。桓温是权臣,他 想提拔谁,还不是一句话。当然,这得有个前提,被提拔的人愿意出来做官啊。 信发出去后,不久,恒温就收到殷浩的信,打开信封,伸手一掏,里面是空的。殷浩 给桓温一个空信封。 大家一看,暗暗翘起拇指,这个殷浩,打仗外行,骨气却硬。 桓温也红了脸,喃喃道:“不可能这样啊。” 大家说,是这样的,信封里没信。 桓温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实验失败。

就在殷浩名声再次峰回路转,直线飙升时,传来消息,殷浩病危。大家傻住了,这个

高二语文 第 3页(共 10

页)

殷浩,吃嘛嘛香,身体特棒,怎么说病危就病危了呢。大家猜测,一定是他怕再次做官, 故意散布谣言,企图蒙蔽大家。

简文帝决定,派人去查看一下。 桓温一听,自告奋勇,去看看这个和自己齐名的强项之人。 桓温赶去,殷浩已迷糊了,嘴里不停念叨:“桓温,为什么骗我,为什么?”桓温心 想,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啊。于是,就道:“我没骗过你。” 殷浩迷迷糊糊中,听人问话,也不辨是谁,本能回答,自己接信之后,写了回信,为 什么没了下文。 桓温奇怪道,自己得的是个空信封。

殷浩一听,一激灵,清醒了,“呼”地一声坐起,瞪着桓温,看到对方不像说假话。 他又想想,忙在自己书箧中翻起来,最终,找到封信,打开一看,目瞪口呆。

原来,接到桓温信后,殷浩特高兴,特激动,写了封很肉麻的讨好信,表示自己很想 当官,对于桓温的推荐,也衷心感谢。信写好后,紧张过度,他怕信件内容出错,发信时, 把信封拆了又封封了又拆,反反复复几十遍。结果,一不小心,送去个空信封,信件,落 在书箧中。

因为这样,殷浩失去了羽扇纶巾再次出山做官的机会。 他很生气。如果说,过去生桓温气,骂一骂,还可消气。现在,连咒骂对象都没了, 气得肚子鼓鼓的,不久,一伸脖子,死了。 桓温得知其中缘由,一声长叹,很轻蔑地道:“这个家伙,怎配与我齐名?”言语之 间,很是委屈。 可不久,他也死了,因为,他是皇帝的女婿,又有大功,很希望皇帝将皇位禅让自己, 没有成功,也很生气。 两人,确实齐名。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浩以诸葛孔明自诩,摆出一副厌恶官场的姿势,其目的无非就是等待皇帝邀请, 以便和权臣桓温抗衡。

B.虽然殷浩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桓温还是向皇帝推荐他做官,可见桓温颇具宽 容胸怀。

C.殷浩给桓温写信时的细节描写,与开头部分对殷浩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 出殷浩表里不一、沽名钓誉的形象特点。

D.这篇小说语言朴素,情节平淡无奇,却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桓温和殷浩各自饱满的 形象特点。

5.小说塑造殷浩的形象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结尾为什么说“两人,确实齐名”?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高二语文 第 4页(共 1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a8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