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更新时间:2024-06-13 04: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3课时 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每日

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理论

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为儒家思想开辟新方向 C.确立荀子的集大成地位 D.推动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相同之处 1.三者的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从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这些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 /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4.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

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提出“性恶论”。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意在

A.调解诸侯纷争 B.反对争霸战争 C.规范社会秩序 D.恢复周王权威

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

A.事异则备变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制天命而用之 1.【答案】B

【解析】孟子主张仁政,孟子明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排除C;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题意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答案】C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a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