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大商圈的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正文

更新时间:2023-10-17 04: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引言 红星大商圈崛起的背景

一、红星大商圈崛起的背景:中部崛起及长株潭一体化形成 (一)中部崛起的背景

经济起飞要有?引擎?。20世纪末,美国大纽约区、大芝加哥区和大洛杉矶区三大城市群对美国GDP的贡献率达到67%;日本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三大城市群对日本整体经济的贡献率超过70%。它们不仅是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开放,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带动了东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2003年,三个城市群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36%、9.7%和8.8%,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5.2倍和1.8倍。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经验,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强化中心城市?极核?作用,增强城市聚散功能,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宏观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沿着这条思路,我国沿海地区的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应该是中部崛起的时候到了。

1.中部崛起战略是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梯度适宜,统筹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平衡、极不协调。东部地区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成功地构建了珠三角、长三角和渤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海经济圈三大增长极。经济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西部在大开发的带动下,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中部地区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夹击”下,正在塌陷下去。据国家统计局研究,1997年至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2001年西部地区GDP增幅高达8.5%,高于全国7.4%的增长速度。2003年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比中部地区快2.5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快1.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中部地区不仅低于东部地区2.5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西部地区0.9个百分点。近两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排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位居其次,中部地区速度最低。中部塌陷导致整个全国经济被撕裂成三块,东中西的自然经济梯度被人为中断。由此进一步强化了东部地区的极化效应,区域发展的“马太效应”隐然成形,东中西“供给-需求循环链”难以为继,从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好东中西之间巨大发展差距与区域统筹的理念相距甚远的问题,必须通过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恢复东中西自然经济梯度,维持东中西地区的正常经济循环。

2.中部崛起战略是工农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工业和农业互为市场、互相促进,协调增长、统筹发展。按照西蒙〃库兹涅茨的观点,农业要为工业提供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因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工业要为农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只有工农、城乡需求互相满足,国民经济才能够健康的运行。但是我国农业,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且工农业极不协调。中部九省乡村人口、农村劳动力资源、耕地面积及粮食生产分别占全国的44.5%、45.93%、42.16%、45.89%等。他们提供60%以上的商品粮,70%以上的农产品。

中部地区是“三农”的主体部分,只要中部地区工农关系出现问题,全国工农关系就会受到较大影响。事实上,长期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中部农业的挤压和索取,导致了工农关系严重失调。一是工农经济结构失调。2002年全国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4%,比发展同阶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段世界水平11.9%(西蒙·库兹涅茨统计)高3.5个百分点,中部九省为18.5%,比全国和发展同阶段世界水平分别高3.1个百分点和6.6个百分点。二是工农就业结构失调。2002年全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000美元,按理说一产业的就业率应在20%以下,城镇就业率应在50%以上,而我国前者竟高达50%,比同阶段国际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后者只有33.6%,比同阶段国际水平低了16.4个百分点。中部九省这两个指标分别为55.14%和18.75%,前者比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平均水平高5.14和35.14个百分点,后者分别低了14.85和31.25个百分点。以中部为主体的工农关系的严重失调,割裂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内部联系,农业成了制约工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中部农业发展滞后及工农关系失调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相径庭,与城乡统筹发展期望尤为相左,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城乡统筹原则进行矫正,从中部着手调整工农关系。只要中部“三农”问题解决了,全国的“三农”问题和工农协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工农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3.中部崛起战略是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发展战略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热衷于蛋糕做大,忽视了社会指标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累积了不少社会问题。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农民负担问题、下岗失业人口、涉农案件集中在中部,乡镇政权危机表现在中部。其中,中部劳动力过剩问题最为突出。中部九省农村劳动力数量22288.5万人,如果将超过60岁、小于18岁的劳动人口算上,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高达2.8亿人,按照每个劳动力耕种5亩耕地计算,中部地区耕地仅能容纳1.6亿劳动力,过剩劳动力高达1.2亿。即使2003年全国各地打工岗位全部用来解决中部剩余劳动力也还有0.3亿的缺口。其次,中部地区的乡村债务极高和农民负担极重。据农业部郭书田估计:全国乡村负债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其中,湖南省85.4亿元,安徽省50.23亿元。笔者认为,河南、湖北、江西等中部大省也不会相差太远。农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民反响强烈的负担问题也以中部为甚。税费改革前,湖南、湖北平湖区亩均负担300元左右,高的超过了400元。税费改革后,中部地区仍然最重。如洞庭湖区农民亩均负担仍然在120元左右。鉴于中部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中部为突破口缓解和扭转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严重对立的问题。因此,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也是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长株潭一体化形成的背景

1982年12月,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萍在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的建议,得到了许多与会委员的赞同。

随后,湖南省社科院的科研人员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并向省委、省政府领导作了汇报。这次汇报形成了《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第六十六次会议纪要》。《纪要》强调:?要根据三市的特点,制定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三市可根据选择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地方搞经济开发区。?

从1985年元月至1986年6月,在省政府分管领导的主持下,先后召开了两次三市市长联席会议。为贯彻联席会议的决定,三市先后有机械、城建、金融、邮电、商业、交通等12个部门,就行业发展的联合、协调和开发举行了联席会议。根据省委《纪要》的精神,启动工作着重抓了包括城市合理布局、组建企业集团和银团贷款、金融改革以及有关电讯、供电、供气、交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环境治理等十大工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不仅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果,而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95年10月,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时任中共湘潭市委书记的陈叔红提出,湖南经济的发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说,关键是要充分发挥长株潭这个城市群体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做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这篇大文章。

1997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有三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长株潭座谈会?。会议提出加快发展优先区域带,只靠长沙这一点还不够,要从经济的角度放大这一点,以长沙为中心,进一步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作用,把长株潭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现代化的网状城市群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团。之后,由省计委牵头组织编制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交通、电力、金融、信息和环保等五项网络规划。

1999年2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又主持召开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专题座谈会。会议认真讨论研究了已编制完成的五项规划,并决定付诸实施。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全省上下终于对把长株潭城市群构建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取得了共识。

按照?总体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跟进?的原则,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通过长株潭三市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三市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正在向纵深推进。交通方面,完成了黄花机场新航站楼、京珠高速湘耒段、湘江航道二期治理、天台山至易俗河高等级公路等项目。电力方面,三市22万伏双回网改造基本完成,50万伏环网已开始建设。金融方面,开通了三市同城票据交换业务,全面推广了电子联行异地转账?当日通?,完成了金融IC卡试点工程。信息方面,中国联通率先实现了三市移动通信同城,三市安全、高效、快捷、立体传输网络已基本完成,省政府和三市相继开通了政府网络,基本完成了长株潭城乡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环保方面,湘江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利用日元贷款的13个子项目已完成了65%的工作量,等等。同时,已编制完成?十五?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专项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岳麓山大学城总体规划也正在编制。

二、红星大商圈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规划的实施,在长沙南城,以中国农业博览交易中心为龙头,以红星商业广场为中心的红星大商圈正在迅速形成。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5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个“画龙点睛”的商圈,这表明长沙市的商圈形成与发展,与城市的南拓是一致的。

长沙市传统商圈一览表 名称 五一商圈 性质 核心商圈 主要商场 平和堂、王府井、沃尔玛、春天百货、步行街、国美、苏宁等 步步高、国美、苏宁、友谊商场、家润多等 通程、新一佳、步步高 苏宁、新外滩等 金苹果、友阿、国美、家润多等 友谊商店、友阿等 新一佳、家润多等 泰阳商城、新一佳、麦德龙等 伍家岭商圈 次级商圈 交通状况 五一路与湘江、一桥接壤区域、黄兴路与解放西路交接处 韶山北路、韶山南路、劳动西路、劳动中路交汇处 河西沿江 火车站 与火车站遥相呼应 贺龙体育馆、田汉大剧院所在地 北区,芙蓉北路、芙蓉中路、湘江二桥交接处 东塘商圈 次级商圈 荣湾镇商圈 火车站商圈 袁家岭商圈 候家塘商圈 次级商圈 次级商圈 次级商圈 次级商圈 上表显示的长沙市商圈的特点和城市消费习惯:一是整个商市都是定位向本市内部供应,这种内供竞争型商市向外省乃至全国辐射力小,对外部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二是商市很难带动产业。由于长沙的传统商圈是将各地产品销售给本地居民和流动人消费,没有注重也没有能力将本地产品向全国输出。因此,市场带动产业的功能很差。

红星大商圈的比较优势:

1.业态齐全。红星大商圈拥有中国农业博览交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形成了这个拉动远程产业和推动远程消费的完整外供系统。同时,还建有红星商业广场大型超市、建材市场,百货城,糖酒副食城,电脑市场等内供系统。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1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2.市场带动产业效应明显。红星大商圈中的红星市场群主要带动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并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了有效的对接,成为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市场在全国20多个省建有专业基地100多万亩,养殖基地上百处。

3.外供功能突出是其最大的特色。红星大商圈作为对长沙市七大传统商圈以外的新兴的大商圈,是本地唯一一个具有外供功能的商圈,每年的农博会成交额都在百亿以上,农副产品大市场和国际物流中心年成交额也在100亿元以上,充分的发挥了外供商圈的功效。同时,推动了远程产业和拉动了远程消费,而且给本地产业以很大的支持。

4.交通十分快捷。红星大商圈位于长沙韶山南路和湘府路(原蔡家冲路)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离汽车南站只有1.5公里,离省政府新址只有1.8公里,是构建商圈绝佳地段。

5.发展的趋同性强。红星大商圈的兴起和发展正好适应了长株潭一体化的要求,同时遵循商圈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综合古代商业的兴起和现代商圈的特点来看:

首先,红星大商圈是以农副产品为主的交易平台,这与世界商业兴起的轨迹趋同,是现代商业兴起的基础;

其次,红星大商圈突破了长株潭三市传统商圈的单一业态,其复合性可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市商圈的这种相容性,使得长株潭一体化有了相向集约的经济基础;

最后,红星大商圈是一个复合型的商圈,兼内供、外向为一体的新兴商业模式,它不仅克服了商场和市场的排斥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克服现代商圈,特别是传统的内供商圈的排斥性。

二、红星复合商圈 (一)红星复合商圈的诞生

前文提到长沙商业呈“商圈”式定位并强劲辐射,原已形成的七大“商圈”,属传统居民消费供应型商圈——“内供型商圈”;而长株潭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2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带动产业、市场推动消费的“新概念商圈”——“复合型商圈”在红星崛起。这种“复合型商圈”的崛起,是对传统商圈发起的一场革命,他标志着一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新要求的商业区域新业态的诞生,并将引发新型大流通的蓬勃兴起。

长沙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预期目标为15.5%。这个目标开启了长沙市商业发展的新大门。

有数据表明,近三年来,在长沙城市建设300亿元巨额投资中,用于商业品位提升的占40%。据统计,在全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中,长沙的商业网点、集贸市场和商业从业人数在全国排第七位,超过天津、哈尔滨、沈阳、南京、武汉、郑州等大城市。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规划推出,长沙市的商业正在蓄势待发,产生巨变。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带动产业、市场推动消费的“新概念商圈”——“复合型商圈”在长沙城南红星出现,并加快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长沙市商业流通网点的布局,以前并没有明确的“商圈”概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沙市的商业繁华区域迅速崛起,并呈“商圈”式定位和向周围扩展。如今已形成了五一广场、火车站、溁湾镇、黄兴路步行商业街、东塘、侯家塘以及伍家岭商圈。这些商圈虽属传统的居民消费供应型商圈,但它们的出现对于繁荣长沙商业还是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内供型商圈的优势与其劣势一样明显,即消费的局限性大。城市化的加速,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实施的步伐加快,长沙商业呼唤更为开放的复合型商圈。目前,长沙市商圈变化正呈现出三大新趋势:一是长沙南部新城区的形成与新商圈的崛起势不可挡;二是新商圈崛起的速度和规模在长沙历史上前所未有;三是新商圈所带来的人口聚集和各种资源聚集,将在短期内呈几何级数增长。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3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因此,红星大商圈这种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带动产业、市场推动消费的“复合型商圈”的呼之欲出绝非偶然,而是红星实业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机遇有机结合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结果。

长沙市商圈的“东西成线、点式南移”,对整个长沙市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红星商业经济圈崛起后,由于它的集聚效应和裂变效应,特别是对长沙的政务、旅游和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会产生巨大的“膨化效应”。

(二)红星复合商圈的辐射力分析

美国学者赖利创立了有关商圈研究的公式,这个公式主要用以说明商业街的商圈范围。

赖利假设有A、B两都市,其中间地带有C城镇,居住在C城镇的消费者分别有多少去A、B两地购物?赖利法则认为:C城镇往A、B两都市流通的零售量(交易定额)的比例等于A、B两都市的人口比,再乘上C城镇和A、B两都市距离二次方的反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B1B222?P1/D1?P2/D2

其中,B1为流向A都市的销售额; B2为流向B都市的销售额; P1为A都市的人口; P2为B都市的人口;

D1为A都市中心区距离C城镇的距离; D2为B都市中心区距离C城镇的距离。

根据赖利法则,我们可以计算出红星大商圈对株洲、湘潭的辐射能力。

假设红星大商圈为C,湘潭、株洲分别为A、B。现实的情况是C分别距A、B两地是45、41公里;A、B两地人口分别为70、80万(市辖区);利用公式可得: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4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B1B222?P1/D1?P2/D2=

700000452?800000?0.69 412这说明红星消费者在湘潭的消费指数仅为在株洲的0.69。反过来说红星大商圈对湘潭的辐射力也为株洲的0.69,这表明由于湘潭离红星相对较远、人口又相对较少,因此,红星大商圈对它的辐射力不如株洲。但是正因为湘潭在红星大商圈的消费指数比株洲要低,这也就说明湘潭的潜力比株洲要大。同时,也还说明将湘潭资源整合到红星大商圈的机会成本低于株洲。再反过来,则说明红星大商圈对湘潭的潜在聚合力要大于株洲。

(三)红星复合商圈功能的完善

长沙市商圈的形成和发展迅速,特别是以“五一商圈”为主的七大商圈为长沙增添了浓厚的商业色彩,奠定了长沙在中南地区的商业城市地位。因此,红星大商圈比这些商圈的底蕴要弱,也就是说七大商圈具有先发优势。

顺应“复合商圈”崛起这个大势,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红星大商圈在外延上如何拓展,要作出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规划;其次要有优良的政策支持。政府在树立中心商圈和核心商圈优先发展指导思想的同时,要出台具体政策;此外,要整个社会高度关注。因为新商圈的形成对整个长沙市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作用和意义重大,促使资源集中、商源集中、信息集中,对促进人流、物流集中等等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同时,红星大商圈只有合理定位,利用“复合商圈”的后发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才能在长株潭一体化大战略下整合三市的市场资源和发挥产业优势,从流通上促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复合商圈”不仅强调商圈对外流通,同时也要注重内供系统的繁荣。目前,红星“复合商圈”已现雏形,但要打造真正功能完备的复合商圈,还要从两大方面着力:

1.增强对外的强劲辐射力

红星大商圈目前拥有的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红星国际物流中心、红星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红星建材交易市场等都显示了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5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对外的强劲辐射力,在长株潭三市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红星现在更应该考虑如何跳出?长株潭?,跳出?湖南?的圈子,发挥自身的业态优势,利用市场构建的平台将产品输向全国各地,并进军国际市场。

2.重点建设“内供”系统

红星大商圈中常住居民不过十万。因此,增加商圈内的人口密集度已成为红星的当务之急。在打造商圈内供系统方面应该注重以下两点:

一是在红星大商圈中心建设高档的服务系统,以及高档住宅小区,集中强势消费人群。随着湖南省政府搬迁进商圈,要完善相应的超市、酒店、医疗、金融等服务配套设施。

二是在商圈边缘开发中、偏低档住宅小区。目前,在商圈内外的房地产开发商仅有红星申奥、桃花村、莲湖村、高升村等。因此,红星只有利用其便利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居民入住,才会快速提高商圈内人口密集度。并且也只有商圈内常住人口增加,才能给红星大商圈打下提升的基础,才会使红星大商圈的?复合?功能更加完善,?复合?功能更加强劲。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6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第二节 红星大商圈的优势

红星大商圈中流通企业的发展,是从最基础的集贸市场做起后演变成为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的。该市场1997年建设和经营,仅用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马路市场到大棚市场,到铺面市场的业态转换。并且,衍生了多个相关市场并形成农副产品市场群。同时,在后四年又建设了红星国际物流中心和建成了红星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会展中心,交易中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从农副产品基础市场群到现代国际物流日用商品经营业态的高级形式,这种发展速度是空前的,在国内外尚属唯一。

一、发展现状:

(一)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位于长沙市韶山南路井湾子以南,占地1300亩。分为蔬菜、畜禽、水产、水果、花卉、粮油、副食、食杂、百货等9个批零兼营的专业市场和12大经营项目。现配套有网络技术开发、物流配送、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绿色食品贸易、园林绿林设计与施工、畜禽定点屠宰及加工等经营和加工企业。现有经营户5000多户,经营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2000多个市县,年牲畜贸易(猪、牛、羊、狗等)130万头,屠宰36万头;蔬菜批销110万吨,粮油交易85万吨,水产交易36万吨,其他项目交易量年增长20%以上,年交易额超100亿元,市场年收入1600万元。

(二)红星国际物流中心:位于长沙市韶山南路,占地93.1亩。总建筑面积101400平方米,其中,日用商品批发大市场第一期工程建筑竣工面积88450平方米,经营铺面和样品间2400个;绿色食品城101400平方米,经营铺面和样品间2328个;这两个物流市场共有停车场100000平方米,停车位4000个;另外,仓储40000平方米;经营酒类、饮料、食品、调料、干货、茶叶、药膳等,并设有国际商务信息平台,目前,正在起步阶段,初露锋芒,即将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物流中心。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7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三)红星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位于长沙市韶山南路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西对面。展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1500个国际标准展位。分为主展区、休闲区、商务中心、信息中心、贵宾接待室、签约室等。展馆四周有10万平方米露天广场,设有大型车泊位400个,小车泊区800个,地下停车场可泊车500辆。展馆功能和配套设施齐全,是大型国际标准展馆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举办5次全国性的农业博览会和30多次其他展览展示和交易活动,累计成交额300亿元,这种新型业态前景十分广阔。

红星实业公司通过抓农副产品流通带动内供消费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长沙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1.GDP贡献值逐步增大。2002年实现GDP65亿元;2003年达到100亿元,增加35亿元,增长54.%,2004年增长60%。在全省村级经济组织中,其贡献是最大的。

2.对财政收入贡献值大。2002年上交税收1638万元,2003年,上交税收2100万元,增加1800万元,增长13%。

3.村级收入增加快。2002年,实现村级收入1892万元,2003年,实现村级收入2237万元,增加345万元,增长15.4%。

4.村民就业率高。2002年至2003年,全村劳动就业率达到100%。 由于该商圈的形成发展速度快,能有效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引起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杨正午和省长周伯华等省领导和长沙市领导多次召开现场会议,研究该商圈内的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发展问题,并被国家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湖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还获得了30多个荣誉称号和被确定为长沙市?十五?重点工程。

二、发展优势: 外生优势: (一)政策优势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8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有8个方面对农副产品市场发展极为有利,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

第一,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福度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

第二,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给予支付。

第三,中共中央,国务院<2005>1号文件确定的?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扩大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

(二)区位优势 最明显的优势有:

第一,省政府搬迁到连接韶山路的湘府路,这种新型政务区际效应将很快产生市场商贸流通区际效应,拥有庞大的市场机会。

第二,这里是长沙市新城区的中心,也是?长株潭?三市一体化的核心地段,人口增量很大,很快就会成为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第三,红星大商圈的中心区间居于井湾子地段市场群和洞井市场群的中间,这种簇群市场效应将加速大商圈中心市场群和商业簇群的凸现作用,拥有极大的商业凝聚力。

(三)交通优势

现已构成立体化的大交通格局

第一,以韶山南路为纵轴和以湘府路为横轴,构成了有芙蓉路、火星大道、友谊路、井圭路、李洞路、中意路组成的三纵三横外流交通网,连接港口、机场,车站和京珠高速,107国道,长常高速、长永高速等。

第二,市场群内有12条次干道连接各市场和经营区,构成全方位开放的内流交通网,并连接外流交通网。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19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第三,韶山路是?长株潭?三市的交通主干道和通向?泛珠三角?的交通要道。

由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红星国际物流中心和红星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为主导的市场群,以及红星建材大市场、井湾子家俱城、涟源百货城、红星副食城等市场构成的长沙市大型商业圈和大物流圈,形成了湖南?中心经济圈?和长株潭最大的?核心商圈?,为拓展大流通提供十分便利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将很快演变成为长沙市的商业中心、市场中心和物流中心。

内生优势: (四)选项优势

主导这个大商圈发展的红星实业公司始终抓一个?农?字做文章,始终把市场作为支点,一头撬动产业,一个撬动消费,形成了三大项目优势:

第一,鲜活农产品。主要经营项目有畜禽交易及屠宰加工、蔬菜、水果、水产、花卉等,并形成了大规模经营。

第二,加工农产品。主要经营项目有粮油、副食、食杂等,并突出多品种,大批发。

第三,综合农产品。主要是上述两种农产品的副产品和特种农产品。

(五)规模优势

第一,区域规模。该商圈从井湾子家俱城开始南至洞井镇以南,全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区域板块呈现宏大的规模态势。

第二,市场规模。农副产品大市场,物流中心和农博中心三大主体市场共占有3000多亩,周边的红星建材市场,井湾子家俱城,涟源百货城等市场占地600多亩,更加烘托出规模效应。

第三,辐射规模。遍及长沙,扩延全省,辐射全国26个省2000多个县。

(六)业态优势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0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速、工业基础雄厚的湖南核心城市在配套建设方面严重脱节。因此,如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投资硬环境已成为株洲当前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2)流动人口多带来社会治安不稳定

株洲是中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流动人口多这一城市问题在株洲由为突出:以2002年为例,株洲市交通事故件数为1795件,比临近的湘潭多出395件;刑事案件发案数为9633件,高出湘潭4461件;犯罪人员为7255人,比湘潭的645人多6610人(注:资料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3版》,只包括市辖区)。城市治安的问题已经成为提升株洲城市品位与品牌的瓶颈。

面临机会(Opportunity)

(1)长株潭一体化将加快株洲经济的发展

长沙、株洲、湘潭的?金三角?地带是湖南省最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地区,长株潭一体化必然扩大三座城市的对外影响力,以及扩大他们作为湖南中心城市群的辐射作用。株洲在长株潭一体化过程中必定会发展优势产业,在产业分工上与长沙、湘潭优势互补,形成以工业为主,带动农业;以批发为主,带动手工业的新兴工业的城市。

(2)未来五到十年将是株洲变强的关键

现在是株洲全面落实新兴工业化战略的阶段,把株洲的工业强势和新兴工业化的战略思路结合起来,落实到各个环节上,在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统筹各个产业的发展,使株洲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有实力是其关键。

面临威胁(Threat) (1)交通优势不再明显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政策出台和即将出台,各省,各区域都将从基础设施方面狠下工夫,铁路、水路、公路等交通网络都成为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项目。株洲最大的区位优势也将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弱化和消失,离开交通优势株洲的商品批发加工为主的商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6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贸流通业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2)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在全国部份能源、原材料供求趋紧,株洲市的煤电油运供给不足的?瓶颈?制约表现突出:一是价扬货紧。部份煤炭消耗企业的煤炭购进价格涨幅均在20%以上,如天泰能源无烟煤购进价格每吨高达428元,每吨上涨147元,涨幅高达52.3%;煤气公司购煤价格每吨上涨244元;且各大企业存煤量频繁告急,株洲电厂存煤量不足合理库存的30%。二是拉闸限电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由于近年干旱少雨,水力发电减少,加之电厂一台12.5万千瓦发电机组因缺煤而一度停机,尽管 2004年全市火力发电量的增长超过96%,但仍不能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三是铁路干线运输能力处于饱和状态,全市公路、水路、铁路货运增长60%以上,从一定程度上增加运输企业成本。从目前情况看,短时期内还难以缓解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

(3)周边城市加快发展的压力突出

近几年来,株洲市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一点一线?及常德等市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04年株洲市GDP虽保持了12.4%的增速,但在?一点一线?及常德7市中与常德并居第4,比长沙、湘潭、郴州分别低2.4、1和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幅排第3位,第二产业增幅排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在14个市州中排在第12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第8位;邮电业务总量增幅居第8位;财政收入增幅居第7位;相当部分指标增幅达不到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增幅的相对缓慢,使株洲市与各地领先地位相对降低,差距拉大。如规模工业增加值,2003年株洲市比湘潭和郴州多27.5和38.3亿元,2004年缩小到19.6和21.3亿元,预计2005年湘潭规模工业总量将超过株洲;从经济总量看,2003年GDP总量达到500亿元的仅有长沙,2004年岳阳、常德、衡阳均突破500亿元大关。

(4)传统的经济结构对株洲长远发展不利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7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从工业方面看,株洲过重依赖重工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这些行业的兴盛必然带动株洲的快速发展,但这些行业也受到自身行业竞争、电力供给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制约,始终在提质上难有突破。

从商贸流通方面看,株洲的服装、鞋、小商品批发在中南地区有比较优势,但这些商品货源来自广州、温州、成都等地,都是由个体户自己进货。目前,株洲商品批发尚无专业的流通机构,致使商品采购成本、商品质量、以及价格的透明度上都显现出不足,导致株洲市商业贸易只能做大难以做强。且在居民消费方面,株洲市目前尚无本土大型零售业品牌,占据株洲市商业半壁江山的只有步步高、新一佳、以及即将开业的铜锣湾。

2.长株潭一体化思路下株洲市发展思路及目标

株洲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和中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在株洲市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点。如怎样扬长避短,制定合理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尽快的融入长株潭一体化战略思路上来等等,这些都对株洲市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1)株洲市发展战略思路

从上一节分析中知道,株洲市的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且在工业、商品批发方面有巨大优势。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株洲应该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特点,合理定位:以重工业的技术升级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为发展保障,以做大做强以服装批发加工为主的商品流通业作为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工具,树立?两业兴市,快速提升城市品位?的主导思想,在长株潭这个?品?字型的金三角城市群中,甚至中南地区中发挥重要的大流通和工业带动农业的重要作用。

(2)株洲市发展目标和步骤

今后10年,省、市两级对株洲新区提出了?1030335?的奋斗目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8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标,即从2003年开始,用10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实现年财政收入30亿元,?一区三园?实现年GDP335亿元,再造一个新株洲。到2015年,该区将全面实现?1030335?奋斗目标,各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处于全省前5位。按照分步走的思路,实现?2510?工程,?两年打基础、5年上台阶、10年创新城?。

3.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株洲市的发展对策

株洲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以及丰厚的工业基础使株洲成为湖南省各市中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株洲与长沙、湘潭比,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多年来就是经济、文化中心,以及消费核心。近年又形成?东西成线,点式南移?的发展趋势。湘潭在槟榔加工、湘莲加工、生猪出口和竹业加工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因此,湘潭定位在农业工业化,并将自己的经济中心以及行政中心往东转移。由于株洲缺乏上述两市的优势。那么,株洲则应从工业、商品流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给株洲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从行政中心的西移和?一区三园?的建设来调整株洲城市框架,积极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株洲市?两业兴市,快速提升城市品位?模式图 劳动力转移 批发 业 劳动力因素 制造业 流动人口 餐 饮 住 宿 工 人 工 业 教育产业 技术因素 商 贸 房地产 服 装 鞋 类 小商品 机 械 化 工 热 力 环 保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流 通 49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1)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支柱型产业 第一,继续对株洲现有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 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把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要继续有步骤地做好企业破产兼并工作。积极调整企业结构,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厂小矿。对产品没有市场、资不抵债、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也要实施破产关闭。

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力争用几年的时间形成5~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它们成为株洲市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对于量大面广的国有中小企业,应以地方为主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出售等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从政策上,应对国有资本进入的产业领域加以明确规定,

凡民间资本可以进入、有能力进入并愿意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就不应再进入。

第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要进一步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继续推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促使株洲国有大中型企业真正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改制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二是进一步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实践证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重点应放在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和改进企业质量、成本、营销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推进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衔接等方面。国有企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50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基础市场群的优势。主要指农副产品大市场的9大门类和12个项目的专业经营区(也称专业市场),其特点是品类全、品种齐、品牌多。

第二,物流中心的优势。规模经营户达到5200户,其中,日用商品经营2500户,绿色食品经或户2400户,三方物流和虚拟物流经营户包括配送户300户,这种开拓大宗物流的作法将赢得未来市场竞争力。

第三,农博中心的优势。农业会展经济是农副产品经营的高级业态,它推出的名优企业和名牌产品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这种产业?溢出效应?将极大地增强市场吸引力,而逐步获得?回波效益?。

(七)功能优势

第一,信息功能优势。除了市场自然的信息集中发散外,其建成的?红星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及开辟的?红星农网?、?网上商城?、?农副产品物流?等专业网站,以及全省14个地州市农副产品信息和商务平台等,开通了信息高速通道,是一个特有优势。

第二,基地功能优势。表现为不仅市场与产区合建,而且经营户与产区联建,同时,还培育了一批产区自建基地,并且,基地规模宏大。为市场供给,特别是为了调节货源余缺起了保障作用。

第三,加工功能优势。虽然市场自行加工品类和数量比重不大,但鼓励经营户加工和扶植加工基地与企业的数量相当可观,能有效地降低经营的机会成本。

第四,标准功能优势。从蔬菜农残检测入手,对进入市场的主要产品都有化肥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的检测手段和标准,使消费信誉不断提升。

第五,品牌功能优势。一方面是市场自行形成的经营品种、品牌牲畜交易屠宰、花卉等等;二是农博会推出的品种、品牌;三是带动基地和农户推出的品牌,如?益阳土豆?、?陆逊牌?西瓜等等。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1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八)信誉优势

第一,荣誉信誉优势。国家授予的有:①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第九部委授予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室等部门授予的?优秀市场?等;②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③中共长沙市委授予的?长沙市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长沙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市农业产业化(首批)龙头企业?等,还有区、乡以及上级各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共计30多个。

第二,社会信誉优势。?红星?已成为一块知名的诚信品牌,尤其是?放心肉?、?放心菜?等放心商品工程的实施,赢得社会的高度赞赏。

三、发展条件 (一)基础条件

1.农副产品大市场,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加工车间5万平方米,仓库5万平方米,配套有冷库,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同时,还配套邮政、电信、学校、医疗、招待所等服务设施。市场建设有三大特点:一是铺面开间大,并与仓储配套,可批零兼用;二是通道宽敞,可人车共用,互不相碍,并装卸货物方便;三是各专业区相连且四通八达,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进可出。体现了?全方位开放经营,全系统封闭管理?的原则。

蔬菜批发大市场,占地120亩,大批发铺面253个,二级批发铺位320个,住宅288套,停车、休息、计检等铺助设施齐全。它的最大特点是内流交通和停车、装饰合理,蔬菜进去分流的时间速度比是其他同类市场的二倍以上。

畜禽批发市场,配有屠宰加工,从牲畜赶入一直到肉类分割全部自动化,并且,污水处理卫生设施先进,是中南五省最大规模的畜禽交易场所。

同时,其他各专业市场的硬件条件也相当好。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2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2.红星国际物流中心

正在建设并部分竣工的红星国际物流中心,计划用地3069亩,投资19亿,将五倍放大于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规划8个功能区,即农博会展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科技发布中心,商品交易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中心、星级酒店、住宅小区等。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其中:

日用商品批发大市场:第一期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五栋裙楼,三层框架结构,设铺面2400个,配套网络信息平台、物流配送等,仓储、停车场等一应俱全。

绿色食品城:建筑面积101400平方米,分A、B、C三栋。A栋为绿色饮料,包括茶叶、咖啡、果酒、营养液、果汁系列、灌头系列等等。B栋有绿色干货和绿色调味品等。C栋为绿色土特产和绿色乳制品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

仓储物流:共建仓库40000平方米,配套有分拣、包装、配送、网上交易、停车场、装卸、代理等等。

3.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会展交易中心:展馆除具有博览会展的多功能外,还可以举行文化交流,大型宴会活动等活动。有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自动消防系统,程控电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等。

(二)后续条件

1.农副产品大市场。一是又征地500亩,正在规划扩建畜禽交易市场及屠宰加工厂,并配套保鲜冷库,分类包装等设施;二是拆迁新建了水果批发市场,水果经营户由原来的112户增加260户,经营品种由原来80多个增加200个以上,三是拟迁新建水产品批发大市场等等。

2.红星国际物流中心:一是即将开业的日用商品大市场2400户,将以大规模赢得先行优胜条件;二是即将竣工的绿色食品城成功招商,来势很好;三是仓储物流以伊利牛奶为龙头正在形成规模。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3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3.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会展交易中心:会展频率增加将赢得更大的?溢出效应?,逐步产生了更大的?回波效益?。

(三)人才条件

1.经过8年的市场经营管理实践,企业在自身实践中培育了一批人才,包括自学成才者和实践成才者,加上引进的人才,共有高中级技术人员178人。

2.2003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结成人才培训战略联盟,即将造就一批后继人才。

3.2004年与湖南商学院结成市场和院校合作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并把商学院作为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商学院则把该企业作为学习流通理论的实践实习基地。

四、发展竞争力

该商圈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红星农副产品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农副产品的综合批发交易,物流和企业会展这个选项的定位,以及构成?基地(农产品)—加工—市场—分销(连销)—消费?的产业链与市场板及流通链,通过定向和规模加品牌增效。综合分述为:

(一)市场竞争实力。从其规模结构,基础功能和市场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看,直接效益和产业带动效益平均三年可翻一翻。以2002年与2003年的交易额为例,2003年比2002年增长45%。除不可预测的不良因素影响外,三年翻一翻不会有问题。

(二)市场竞争能力。从所产生的货物、辐射、流通、增长的核心能力看,一是在全省市场无可比拟;二是产业导向推进度很大;三是内部提质较快;四是外延规模扩张增速,因而,后续竞争能力相当强。

(三)市场竞争活力。由于它以前表现的内在活跃度、成长度、成熟度、开放度和创新度都达到了现代市场与流通的要求,并呈现全面增强的趋势。由此,它会催化综合效益以几何级数增长。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4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四)市场竞争潜力。农副产品大市场表现为基地建设与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的准入和推进分销与连锁市场发展;物流中心表现为三方或四方大宗物流及管理的成本低廉化;农博中心表现为会展经济的?溢出效应?。做好这三个部分的内生增量,抢占这三个制高点很大可能赢得更高层次的后发优势。

(五)市场竞争魅力。在红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与人为善、团结协作,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孜不倦、刻苦学习?五种精神统照下,形成了特有精神生产力,这种精神生产力转化为对市场的亲和力。前期取得了效益乘数效应,在后续发展中,只要增强了利益动力,又会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5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第三节 长株潭一体化的区域规划及发展

一、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工作范围 规划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区或规划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

核心区的发展原动力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二、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思路

长株潭作为湖南中部重要的城市区域带以及湖南省最重要的产业带,在中部崛起,以及振兴湖南经济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长沙作为长株潭最具潜力的产业增长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特别是要发展壮大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旅游业,着重构筑现代科教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及信息中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应当把握湖南农业这个大背景,借助农业省会城市的优势。努力加强对全省农产品,特别加工农产品的集聚向全国辐射,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6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因此,发展现代商品流通应当成为长沙重中之重。

株洲作为具有基础优势的工业中心,要依托自身的交通中心地位,增创工业新优势,在发展 工业的同时, 大规模发展流通业和小商品生产。重点改造提升交通设备制造、有色冶金业、化工业、食品加工业、陶瓷业、建材业,培育发展新材料、医药保健制品、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技术和环保节能降耗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加强商贸流通方面,要特别提高批发业的流通能力和扩大辐射面积,积极提升城市品牌;农业在加快资源产业化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加工农产品,把本土大宗原生资源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输入长沙。利用省会城市的优势,借助红星大商圈的大流通平台向外辐射。

湘潭作为传统工业基地,在工业失去优势的情况下要坚决走?农业工业化?道路,将已经做出规模的各种农副产品做强、做专。在农业工业化的进程中,要突出做大做强几个龙头项目,如目前的海南槟榔加工,湘莲加工,肉品加工和竹业加工等。将加工农产品输入长沙,利用省会城市优势,借助红星大商圈的大流通平台向国内外辐射。

长株潭一体化首先实经济一体化,并同时实现文化和社会事业一体化。怎样同步推进三个一体化?我们的战略思想应当确立?三市合力相向发展,中间以点全面辐射?。围绕这个战略思想,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构建?长株潭中央文化区?,以文化为粘合剂。把三市相向发展的合力尽快粘合拢来。同时,又使之产生吸引力,形成?磁场效应?。另外,通过把中央文化的做大、做强、做精、做深,使之对三市产生巨大的辐射力。为了把这以思路变为现实,我们设定的构架市:

在昭山和暮云之间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国际科技博览中心、国际影视中心、国际体育中心等等。建立暮云为生态保护区,和昭山野生动物园生态园,集旅游、文化、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倾力打造长株潭的?精神文化园区?。目前,长、株、潭的中间地带经济基础较弱,交通优势不突出,发展农业不现实,发展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7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工业不适合,发展商贸流通也很难。从长远来看,三市一体化的中间位臵也不应搞农业和工业,如果在这里定位搞农业、工业,或者建有型市场,搞物质商品流通,那将实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在这里构建一个新型的文化商圈势在必行。将昭山和暮云之间定位成一个大型的文化圈,无疑是吸引人气,它是加速三市一体化进程的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具体模型如下:

昭山、暮云一带风景秀丽,自然资源极具优势,众多著名旅游景点构成一个景区,为发展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对相关产业,如交通、旅游、酒店、餐饮的带动作用也非常显著。

长株潭产业一体化,应放眼全球竞争,立足三市互赢,着力优势互补,达到产业共兴。三市要把各自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整合起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突出产品特色;培养集业集团,实现互补升级,构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使长株潭成为中部地区一个极具生机与活力和强势竞争力的一个新生大经济联合体,一个大联合经济圈。

三、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目标 (一)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发展目标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8

湘潭(农业工业化为主导,推进工业化) 株洲(工业+服装生产批发业为主导,发展重化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 暮云昭山 高 速 路 网 长 沙 暮云——昭山 精神文化园区 国际影视中心 国际会议中心 国际体育中心 生态圈 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国际科技博览中心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1.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区。

2.形成以长株潭三市城区为增长核、以三市间的快速交通设施(高速公路、快速路、轨道交通)为纽带的核心区组团,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发展轴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城镇网络群体。

3.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能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和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即污染得到综合治理、人地关系协调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型城市地区。

4.发展成为在华中和华南经济圈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国内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组群式的特大型城市化地域之一。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规划范围内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700—750万人之间。根据高规划方案指标预测,核心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划近期2010年达到3757亿元以上,GDP年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到2020年增长为4542.81亿元以上,GDP年增长速度为7.8%以上,三次产业比例到2010年为9:50:41,2020年为5:45:50;三次产业具体指标近期到2010年一产为198.39亿元,二产为1102.19亿元,三产为903.79亿元;到远期2020年一产为227.14亿元,二产为2044.26亿元,三产为2271.4亿元。

人均年GDP规划到近期2010年为4万元人民币以上,到2020年达到6万元人民币以上。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长株潭地区城镇将形成省域中心城市组群(属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区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级结构。

1.第一级—省域中心城市组群

即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是一个由长、株、潭三市城区和若干紧密关联的周边组团构成的多核组团式中心城市,共同承担省域中心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29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城市的功能(含长沙县城区、望城县城区、湘潭县城区和株洲县城区和若干小城镇)。

2.第二级—区域次中心城市,共8个

一是包括韶山城区、浏阳城区、宁乡城区玉潭镇(即宁乡县城)、醴陵城区、湘乡城区、攸州城区(原攸县县城),是本地区省域中心 城市以外、具有县和县级级别以上地域范围意义的区域性次级中心城市,共6个。

二是包括茶陵县县城(城关镇)、炎陵县县城(霞阳镇)等县域中心城市,共2个。

3.第三级—重点城镇,共48个

一是包括具有省级影响的重点城镇17个。 二是包括具有地级市市域影响的重点城镇31个。 4.第四级—一般建制镇,85个

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行政区划的适当调整,进行撤乡并镇合并而成85个一般建制镇(对三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制镇略有调整)。

2005年区域城镇化水平约为45%,2010年约为57%,2020年为60--62%,考虑暂住流动人口因素,高限设定在65--75%。远景规划城市化发展水平达到85%左右。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制定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必须贯彻的原则是:把加快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并切实推进工业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将人口流动与城乡建设相互结合,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将农村要素流动和农业发展有机结合,繁荣农村经济。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三)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其他方面发展目标 1.空间发展目标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0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长株潭区域交通建设是国家、湖南省交通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持和加强合突出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及湘江生态经济带为主轴线的突出地位,继续促进京广铁路这条轴线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以这条轴线为核心和纽带促进三市经济的一体化。

积极打造两条次轴线(即以319国道、320国道和上瑞高速公路为轴带),作为次级密集发展轴带和主轴线的补充,规划期内较大幅度地推动沿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区域城镇的协调发展和城镇等级结构的改善。

同时,以两条辅轴(即湘乡---韶山公路和106国道)为纽带,联系和辐射广大的三市市域地区。

最终形成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以三纵两横(即一主两次两辅)的?冉字型结构?支撑起整个区域的城镇发展空间。

2.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定位

近期,要营造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加工品牌,建立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三市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两到三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26%以上,产业一体化初见成效,三市产业分工基本合理,优势产业的市场分额增大,

规划期末,要成为集约型农业发展区域;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知识经济高地;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交通与电机设备制造、食品与制药、文化等四大产业群,和若干主导产业逐步显现。

传统工业得到全面有效的改造,工业装备要全面达到和赶上本世纪初叶世界先进水平,相当部分要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交通、流通、信息、旅游及科教文化等第三产业兴旺发达,成为我国中西部重要的服务中心;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交通与电机设备制造、食品与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1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制药、文化等四大产业群和若干主导产业全面形成,拥有大批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

远景,要把主导产业发展的选择、空间布局的调整和长株潭城市群的长远发展趋势有机结合起来。

3.效益目标

?十一五?期间三市财政总收入增长要略高于GDP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预计分别比全省人均数高1700元和1300元。

4.结构目标

到2005年,三市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14.2:44.8:41调整为9:45:46,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5.科技目标

到2005年,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50亿元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6%提高到55%以上。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十五?期末主要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6.外经贸目标

到2005年,三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7.7亿美元,年均增长11%。其中,出口9.7亿美元,年均增长10%,进口8亿美元,年均增长12%。三市技术进出口合同总额达到6.2亿美元,年均增长17.6%,?十五?期间,三市累计利用外资20.2亿美元,年均增长15%。

7.环境治理目标

湘江干流一般保护水域水质控制在三级,重点保护水域水质达到二级。长株潭三市四分之三以上的污水达标排放,三市交界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大气环境指标除株洲清水塘工业区和湘潭岳塘工业区控制在三级外,其他城市区域控制在二级以上,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酸雨危害减轻。工业污染源基本上要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总量内,清水塘和岳塘两个重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2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点工业污染区和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四个重点污染行业的污染得到全面控制。

四、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定位及措施 (一)长沙市在长株潭一体化中的发展

上文提出长株潭三市要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分工,长沙市除了要发展壮大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之外,更应该依托现有的优势,将重点放在第三产业,特别是商贸流通方面,从而促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

这将要求长沙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流通活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流通领域开放,优化流通产业结构和网点布局,坚持科教兴贸、人文兴贸,以建设和发展现代大型商贸集团、现代化的商品交易市场和特色商业区街、现代化的流通业态、推进商贸管理现代化为重点,努力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商贸中心优势,以推动和促进长沙市的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全面满足城乡居民提高小康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要,促进长沙市的综合素质与城市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1.长沙商业现状 (1)历史积累优势

长沙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自宋代开始,就是商贾如云。宋代长沙是南方著名的米市、茶市。当时,湖南的农业、手工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佼居全国前列。改革开放后,长沙大力发展商业,从九十年代初期的?五虎闹长沙?到如今外资商业大力入侵长沙、本地商业奋起直追的浓厚商业氛围,无不反应了长沙商业的活跃。

(2)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商业发展以消费需求为前提。当消费水平提高,就会产生异质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消费的规模增大,从而需要各种类型的商业企业集聚满足消费需求。商业经济的发展与辐射服务区内的经济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3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本地市场需求强大往往是商业集群开始产生的原因。长沙消费市场的基本情况是:

2000—2002年长沙市平均可支配收入(美元) 长沙市居民消费构成(2002年)

120010008006004002000 2000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医疗25%住房22%教育娱乐9%服装9%交通9%其他26%

20012002(3)商贸流通繁荣兴旺,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对外开放全方位互动发展。

一是商贸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25.13亿元,占比首次突破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比上年增长16.2%,是近几年来的新高,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总量排第12位,增速由第11位提升到第10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7%,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9.4%。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化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全年亿元以上市场24家,实现商品成交额294.82亿元,同比增长30.5%。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和住房、汽车等消费大幅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19.95万平方米,增长59.6%。完成旅游收入138亿元,增长17.6%。

中南六省区省会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广州 南昌 武汉 南宁 郑州 长沙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4

1996 686.44 92.09 380.08 100.66 215.72 184.90 1997 802.59 109.61 456.54 115.36 266.14 211.50 1998 904.57 119.71 527.32 125.52 286.66 237.50 1999 1000.68 130.77 539.55 137.14 311.90 269.00 2000 1121.13 144.41 606.10 149.59 345.03 307.90 资料来源:《商贸流通现代化探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长沙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比重表(1996——2000) 单位:万元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市占全省% 1996 9474000 1849000 19. 5 1997 10416000 2115000 20.3 1998 11253300 2375000 21.1 1999 12292100 2690000 21.8 2000 13646600 3079000 22.6 资料来源:《商贸流通现代化探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二是商贸经济实现的税收在全市财税收入中占有重要位臵。2002年全市批发零售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实现税收21.1亿元,占全市国地两税收入的20.8%,其中实现地税收入11.37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34.9%。

三是商贸流通行业就业容量巨大。目前全市商贸从业人员达37万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25%,商贸流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扩大就业和实现再就业的主渠道。

四是商贸流通业对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作用明显。商贸流通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于一体,有机组合,高效运转的行业,商业的繁荣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的象征。近年来,长沙作为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突出,城市的吸纳力、辐射力、美誉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推进了长沙的城市化进程。

五是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初步凸现。特别是在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商贸流通充分发挥先导作用,有效地引导产品的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了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六是积极参与“湘洽会”,成功举办“港洽会”,2004年全年举办各类节会150余个。引进外来资金347.46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5.0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4.54亿美元,增长20.1%。区域合作开创了新局面,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入项目实施新阶段,泛珠三角合作有了新的开端。成功举办了“国际友好经贸合作洽谈会”、“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活动。长沙的知名度、美誉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5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度和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

2004年长沙消费品市场火爆不衰,主要是长沙市近几年来城市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形成了以省会为中心的现代商贸经济圈,成为长沙市经济发展的第三拉动源泉。

(4)商贸流通在发展中实现了质的提升与飞跃。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了大突破。商贸流通从传统概念中满足消费需求的末端行业实现了向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生产的主导产业的转变,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充分。二是在经营业态上实现了大推进。从过去的单一业态向现在的多业态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连锁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三是在网点建设上形成了大格局。全市基本形成了以五一路、黄兴路、韶山路、芙蓉路、东二环线为轴线延伸,以五一广场、袁家岭友谊广场、东塘广场、荣湾镇广场、火车站广场、伍家岭广场为中心辐射的遍布整个市区的四纵一横五条主线、各大商圈点缀其间的商业网点格局。四是在经营领域上实现了大拓展。由传统单一的商品经营实现了向现代的商品经营、资本运营、产业化发展方向的转变,极大地拓展了商贸流通的经营领域与发展空间,如友阿集团通过创建自有品牌向种养加工业的渗透,通程集团向酒店业、证券业的延伸,高桥大市场、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马王堆市场带动聚集的食品加工、蔬菜产销的发展等等,使得商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加大,步伐加快。五是在产权格局上实现了大优化。从过去的公有商业一统天下实现了向非公有制为主体的格局的转变,市场的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商业领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生机蓬勃、后劲充足的新局面。六是商业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了大转换。实现了从过去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向创建现代企业制度方向的转变,商业企业树立了产权主体多元、民间资本活跃、管理手段创新、运营机制灵活的新形象。

2.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长沙建设成为南至广州、北抵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6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武汉、东达江西、西及重庆之间,并能辐射西南、西北及长沙流域部分区域的商贸中心城市,并进入全国商业中心城市十强。

第一阶段:2005-2010年,长沙市商贸流通现代化框架基本形成阶段。主要目标是基本形成以大型名牌商品市场为枢纽的具有全国性辐射能力的商品市场网络体系,形成以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为主以及旅游商业、体育商业、会展商业、休闲娱乐及餐饮商业迅速扩展的有长沙特色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结构体系,初步形成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期货交易、无纸贸易的交易平台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以名牌大型商业企业与企业集团为龙头的大、中、小企业合理配套、商贸行业专业特色鲜明的商贸业组织体系,出现一批进入全国同类商贸行业前十名的名企名店名市场。

第二阶段:2010-2020年,长沙商贸流通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和全面实现阶段。主要目标是建成以信息化技术网络支撑的高效有序运行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全面形成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把长沙市建成以商品市场为基础、以现代流通业态为主导、特色商业繁荣的中南地区颇具规模的购物中心、商业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交易中心之一,真正起到承东启西、纵贯南北、辐射四方的商业枢纽作用,成为一个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城市,成为国内内陆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商贸流通现代化的现代名城,进入全国商业中心城市十强。

3.推进长沙市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发展趋势及入世后的有利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一大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以商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比重迅速上升,并超越国界不断扩散其辐射范围。同时商贸服务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所以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促进了一批国际性、区域性现代化商贸中心城市的崛起。上海、广州、深圳正顺应这种趋势在向国际性商业都市发展。随着产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7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的空间转移,必将促进长沙市的现代化商贸建设。

特别是入世后,国际商贸巨头对长沙商业前景的看好,各种现代新型流通业态纷纷登陆长沙,将会使长沙商贸业发展与国内外的现代水平迅速接轨,有利于利用国际和国内高水平的现代化的商贸能量带动长沙市商贸业的发展。

(2)长沙的战略区位优势与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

长株潭地区是内陆通向两广沿海和西南边陲的前沿地带;又是位于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四大全国性商贸中心辐射的交错地带,东南西北四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可在长沙地区产生叠加效应,使之成为支撑沿海、沿江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开发的先导城市。长沙在全国?东靠西移?、?南北对流?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在多边的大流通过程中可以东西逢源、南北策应,既得益于沿海市场的强劲辐射,又受惠于内陆市场的全面联动。长沙享有部分省级极限和沿江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是湖南?呼应两东(广东、浦东),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发展地区,必将促使湖南乃至邻省及港澳地区的资金、产品、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迅速往长沙地区聚集,使之得到优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极?。

(3)长沙市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潜力

国内需求是一个城市商贸业繁荣的基础。长沙市作为省会城市,全省6500多万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是商贸业赖以发展的动力。从长沙与周边中西部9个省会城市武汉、郑州、南昌、南宁、西安、成都、贵阳、昆明比较来看,从1995年至2001年,长沙市人均居民的收入增幅为14.27%,排9市第1位。长沙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91年的56.33亿元增加到1999年346.12亿元,增长了5.14倍,年均增长25.48%。1999年长沙市的恩格尔系数降至37.4%,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已进入富裕水平,这一指标比全国36个大中城市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8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含4个直辖市)平均水平41.7% 低4.3个百分点,居第七位,表明长沙居民消费已从整体上进入富裕水平。但按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排名,1999年人均仅为4387元,在9市中排第7位,与第一位的武汉市人均少3500元,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长沙市的消费潜力大。除了本地常住人口的消费需求潜力大外,长沙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作为一个旅游产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内陆省,对国内外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大量旅游者光顾长沙,必然带动流动需求的增加,2001年长沙市接待旅游者2021.5万人次,其中境外旅游者23.5万人次,是1995年的13.05倍,增幅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随着长沙市的扩容升质,吸引外来流动人口流动需求的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长沙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1021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比上年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9元,比上年增长14.6%,其增速高于城市居民3.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52元,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居第7位,上述情况说明长沙市城乡居民所得实惠高于全国水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4000元,标志着长沙市城乡居民收入进入了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从城市居民收入结构看,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工薪收入大幅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达8347元,比上年增长16.8 %;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就业模式使城市居民人均个体经营净收入达396元,比上年增长20.5%。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看,劳务经济和家庭生产经营等收入比重继续上升,在农民收入的增加额中有59.4%来自于非农部分,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706元。从城乡居民支出情况看: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9032元,在省会城市中由上年第4位上升到第3位,比上年增长8.4%,恩格尔系数为33.4,表明城市居民支出由主要解决?吃?向享受和发展方面转化。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647元,比上年增长15%,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39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在全国农民消费水平中处于前列;恩格尔系数为43.6,表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在通讯网络方面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一个亮点,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89.1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42.3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63.93万户。2004年长沙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登上800亿元台阶,比年初增加95.15亿元,反映长沙市居民在大幅增加支出的前提下还有大把票子存入银行。上述这些情况充分说明长沙市居民生活水平正由总体小康进入比较殷实的小康生活新阶段。

(4)长沙市商贸现代化建设具有较强的产业支撑能力

长沙市交通网络发达。正在建设中的?纵横交错?交通干线网络,将市内所有道路联通成网并与319、107国道和4个方向的高速公路联为一体。邮政电信的信息传输交换能力较强。长沙市处在东西、南北两条光缆交汇处,信息、通讯扩张与传输都有优势。中国联通还开通了长株潭三市一网的移动市话系统。此外,长沙市的教育业、金融业、广告业、电视传媒业、文化出版业均较为发达,信息、新教材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以?白沙?烟、酒,?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浦沅工程?为代表的制造业也具有特色,绿色食品工业和生态农业的优势正在形成中,这就为商贸流通现代化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长沙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自1995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20强后,GDP的增长在周边中西部9个城市中的排名不断上升,1999年超过昆明排第5位,近年来继续保持了这种好的势头。

(5)长沙商贸流通现代化的推进具有较强的科技人文的智力支撑力

长沙市是全省文化中心、科教中心,拥有高校22所,学科门类齐全,其中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四所,科研院所300多家,2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学园。长沙市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市科技人员22万人,居全国同类城市前茅,还有长株潭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0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3市集中了全省95%以上的科研人员,2/3以上的科研院所,82%以上的科研成果。长沙市各类职业教育发展较好,能源源不断输出各种商贸服务技工人才。同时,长沙市作为湖湘文化的中心,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商业文化也很发达。这些良好的科技人文资源优势是推进长沙市商贸流通现代化的智力保证。

(6)长沙市现代物流发展的交通运输优势

长沙自古交通发达,湘江连通洞庭湖及资、沅、澧等大小几百条河道,秦代在湘江与漓江开凿灵渠而把长江和珠江沟连起来。现代交通运输以惊人速度发展,大大缩短了长沙与世界各地的时空距离。107、319、106国道和多条高速公路在境内经株洲东连浙赣线,西接湘黔线;省内的石长铁路与枝柳线连接;黄花机场为国际空港,已开通35条航线;水路通江达海,航运经岳阳上达重庆,中抵武汉,下至上海。随着石长铁路开通,东南沿海至西北各省的货物运输至少有一半不必过武汉而必经长沙。向东南西北辐射的立体交通网络,使长沙具有了与国内外进行广泛联系的能力,大大完善了长沙市场的聚集、辐射和媒介功能。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1年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139.63亿吨公里,比2000年增长4.7%,其中铁路1097万吨公里,增长3.2%;公路32.21亿吨公里,增长40.1%;水运107.22亿吨公里,下降2.7%;航空906万吨公里,下降10.3%。全社会旅客运输周转量39.81亿人公里,比2000年增长27.7%,其中铁路509万人公里,增长1.4%;公路32.22亿人公里,增长34.6%;水运0.31亿人公里,增长8.5%;航空7.23亿人公里,增长4.6%。

长沙地处长江经济带中游区域和华南经济圈的外沿地带,在东、中、西部三大板块中处于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位臵,处于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四大中心城市环形圈的中心点,处于东西南北各条交通干线(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的交汇处,商品物资及人流集散、中转十分方便。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湖南省政府又加快了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建设过程,全面连接长株潭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1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的各项基础建设明显加快,2001年三市GDP达1288亿元,占全省32.3%,比重比1999年上升了0.5%,全省GDP在三市中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这就为推进长沙商贸流通现代化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7)长沙市现代物流发展的商业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商业更是如虎添翼。到1993年,湖南省15家商品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商场,长沙占10家,过3亿元的前5名长沙独占。居民购买力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市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市区人口之比在全国过百万人口的城市中,排第7位,超过天津、哈尔滨、沈阳、南京、武汉、郑州等大城市。全市商业网点、集贸市场和商业从业人数也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2001年长沙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52.62亿元,超过第二产业5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8.4%,超过第二产业7.6个百分点;基本上稳定了三次产业顺序三、二、一排序的格局,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领先产业。2001年与我国第三产业真正引起重视并被广泛关注而快速发展的1992年比较,长沙市经济总量扩大到656.4亿元,其在:第一产业增加值74.1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3%;第二产业增加值268.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9%;第三产业增加值313.9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8%。

长沙是一类外贸口岸,1997年,长沙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1.13亿美元,在全国内陆城市中居前列。2001年全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97亿元,比2000年增长12.1%,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1%。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6.56亿元,比2000年增长2.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9.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消费品零售额81.85亿元,增长8.8%;非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8.41亿元,比2000年增长19.1%,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0.4%。2001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78.75亿元,增长12.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2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售额66.22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250.02亿元,同比增长11.2%;餐饮业零售额43.24亿元,增长17.3%;其他行业51.71亿元,增长12.0%。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74.53亿元,比2000年增长30.1%。2001年进出口总额16.5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0.4%。其中:进口6.03亿美元,增长1.6%;出口10.48亿美元,累计顺差4.43亿美元。2001年市直外贸企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6.66亿美元,其中出口3.0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5.9%。 (二)株洲在长株潭一体化中的发展 1.株洲市发展条件分析

本部分我们将采用SWOT模式分析株洲市发展的条件: 优势分析(Strength) (1)地理交通优势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地处湖南东部湘江之滨,南达广东,北依长江,东眺上海、江浙,西连巴蜀、云贵,有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之誉。株洲与长沙、湘潭呈?品?字型,是湖南?金三角?的一隅,素有?南北通衢?之称,历代均为繁华的骡马驿道。而今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在市区交汇,具有铁、公、水、空综合运输能力,是我国江南最大的交通枢纽。株洲火车站为全国10大客运站和7大零担货物中转站之一,株洲火车北站是江南最大的路网编组站。106、320国道及连接湘赣闽3省的三条公路穿境而过,四通八达。千吨级船舶顺湘江而行可直抵长江沿岸城市。黄花机场距市区不过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连。

(2)工业基础优势

株洲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崛起的工业新城。“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国家相继安排了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厂等13个重点项目在株洲兴建。这批重点项目的引进布点,不仅构架了工业新城,而且逐步带动了株洲地方工业、劳服企业、乡镇企业和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3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区街工业的发展,从而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为主,电力、煤炭、轻工、纺织、电子、塑料、皮革、服装、制药等多业发展的工业格局。现在,全市乡以上企业已达1800余个,其中大、中型企业62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9.17亿元,比1949年增加约47万倍。有色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在全国42个中心城市排名中,株洲综合实力主要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跃居到第26位。

(3)商品流通优势

作为湖南?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全省经济发达的 ?金三角?的重要支点的株洲市,在长株潭一体化的规划中提出的远景构思是:在河东城区以商业、贸易、物资流通,对外交通为主体。规划强调芦淞商业优势的进一步开发、拓展商业物流区域的空间。由此引来了世界银行贷款1.7亿人民币支持株洲建设长株潭国际物流中心,使株洲这个中国江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利用其优势产生了良好的外部效益。

芦淞市场群现有各类专业市场42家,已经成为极具特色的以服装产业为主,以物流贸易等相关配套产业为支撑的商业区域,营业总面积40多万平方米,年成交额达百亿元(占全市总量60%以上),每年向国家提供税收高达亿元,产品辐射21个省市300多县(市)。 经过近20年积累和发展的芦淞服装大市场,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以芦淞市场为中心、由南大门市场、金都等21个服装、布匹、鞋类市场组成的?服装大世界?已具规模,在国内声名显赫。

(4)人文优势

株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陂。近代,1906年,孙中山先生领导同盟会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都曾震撼中华大地。李立三、左权、谭震林、耿飚、杨得志、宋时轮等近、现代的革命先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4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

驱和军事将领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上。株洲人民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数以万计的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近年来,株洲的教育事业,展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基础教育取得可喜成绩。全市现有小学2407所,在校学生37.54万人,普通中学264所,在校学生14.36万人。全市农村普及小学教育1988年全部验收、复查合格,城区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结构趋向合理。1993年,全市高中阶段各类职校已发展到55所。近10年,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向社会输送人才5万多人,成为株洲市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和乡村致富的领头人。近3年,城镇户口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0%以上,农村户口职高毕业生被城市各单位录用的达35%,被聘为乡村干部和成为专业示范户的达21%。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株洲也有着阻碍发展的劣势。

劣势分析(Weakness)

(1)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节

人口密度 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费(元)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台数(辆) 用水普及率(%) 供水总量(万立方米) 供水管道长度(公里) 园林绿化面积(公顷) 资料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3版

长沙市 3251 2451 8.69 100.00 36748 1188 5712 株洲市 1671 625 7.96 75.16 38465 624 2268.1 湘潭市 24283 729 6.57 99.99 51413 952 4113 从上表可以看出,株洲在许多指标上还远远落后与长沙,也落后于湘潭。在城市中,以芦凇区和石峰区为主的商贸流通区和重工业区又常年被交通问题和环保问题困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不高,也就说明株洲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与经济发展迅

《红星大商圈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5年4月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a2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