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翻车机房廊道工程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3-12-24 15: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 编制人: 主管: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1

目 录

1. 编制依据 .................................................................................................................................................... 1 2. 编制说明 .................................................................................................................................................... 1 3. 工程概况 .................................................................................................................................................... 1 3.1 工程概述 ...................................................................................................................................................... 1 3.2 主要工程量 .................................................................................................................................................. 2 3.3 工程开竣工日期 .......................................................................................................................................... 2 3.4 自然条件概述 .............................................................................................................................................. 2 3.4.1 水文情况 ............................................................................................................................................... 2 3.4.2 气象情况 ............................................................................................................................................... 3

3.4.2.1 风况 ..................................................................................................................................................................3 3.4.2.2 降水 ..................................................................................................................................................................3 3.4.2.3 气温 ..................................................................................................................................................................3 3.4.2.4 雾 ......................................................................................................................................................................4 3.4.2.5 相对湿度 ..........................................................................................................................................................4

3.4.3 工程地质情况 ....................................................................................................................................... 4 3.4.4 地震情况 ............................................................................................................................................... 4 4. 工程特点分析 ............................................................................................................................................. 4 4.1 工程重点 ...................................................................................................................................................... 4 4.2 工程难点 ...................................................................................................................................................... 5 5. 工程施工总体安排 ..................................................................................................................................... 5 5.1 施工顺序 ...................................................................................................................................................... 5 5.2 临时设施布设 .............................................................................................................................................. 5 5.3 设备总体配备 .............................................................................................................................................. 6 5.4 材料组织与运输 .......................................................................................................................................... 6 6. 施工方法 .................................................................................................................................................... 7 6.1 降水井施工 .................................................................................................................................................. 7 6.1.1 降水目的 ............................................................................................................................................... 7 6.1.2 降水井的布设 ....................................................................................................................................... 7 6.1.3 降水井施工 ........................................................................................................................................... 7 6.1.4 降水运行 ............................................................................................................................................. 10 6.2 土方开挖 .................................................................................................................................................... 11 6.2.1 施工准备 ............................................................................................................................................. 11 6.2.2 挖土施工原则 ..................................................................................................................................... 12 6.2.3 土方开挖 ............................................................................................................................................. 13 6.3 钢支撑施工 ................................................................................................................................................ 16 6.3.1 钢支撑制作 ......................................................................................................................................... 16 6.3.2 钢支撑安装 ......................................................................................................................................... 18 6.3.3 支撑安装质量要求 ............................................................................................................................. 21 6.3.4 钢支撑预应力施加 ............................................................................................................................. 21

1

6.3.5 内支撑体系的拆除 ............................................................................................................................. 22 6.3.4 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 23 6.4 主体施工 .................................................................................................................................................... 24 6.4.1 碎石及混凝土垫层垫层 ..................................................................................................................... 25 6.4.2 底板 ..................................................................................................................................................... 25 6.4.3隔墙、侧墙与顶板 .............................................................................................................................. 25 6.4.4 主体分项施工 ..................................................................................................................................... 25

6.4.4.1 钢筋工程 ........................................................................................................................................................25

7. 施工测量与监测 ........................................................................................................................................29 7.1 施工测量 .................................................................................................................................................... 29 7.1.1 测量内业 ............................................................................................................................................. 29 7.1.2 测量外业 ............................................................................................................................................. 29 7.1.3 测量人员及仪器 ................................................................................................................................. 29 7.2施工监测 ..................................................................................................................................................... 29 7.2.1. 监测目的 ............................................................................................................................................ 29 7.2.2.监测工作的内容及仪器 ................................................................................................................... 30 7.2.3 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 ......................................................................................................................... 32 7.2.4 监测管理 ............................................................................................................................................. 35 7.2.5 观测原则及报警值 ............................................................................................................................. 37 7.2.6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 37 8. 质量、安全措施 ........................................................................................................................................38 8.1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38 8.1.1 钢筋绑扎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措施 ................................................................................................. 38 8.1.2 模板安装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措施 ................................................................................................. 38 8.1.3 混凝土浇筑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措施 ............................................................................................. 39 8.1.4 廊道防漏 ............................................................................................................................................. 40 8.1.5 一般控制措施 ..................................................................................................................................... 40 8.2 安全保证措施 ............................................................................................................................................ 41 8.2.1 安全方针和目标 ................................................................................................................................. 41 8.2.2 安全管理体系 ..................................................................................................................................... 41 8.2.3 钢筋施工安全措施 ............................................................................................................................. 41 8.2.4 钢筋绑扎安装安全措施 ..................................................................................................................... 42 8.2.5 钢筋机械使用安全措施 ..................................................................................................................... 42 8.2.6 混凝土施工安全措施 ......................................................................................................................... 43 9.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44 9.1 文明施工目标 ............................................................................................................................................ 44 9.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44 9.2.1 施工区域文明施工措施 ..................................................................................................................... 44 9.2.3 生活区域文明管理措施 ..................................................................................................................... 44 11. 资源配臵计划 ..........................................................................................................................................50 11.1 人力资源 .................................................................................................................................................. 50 19.2 主要材料计划 .......................................................................................................................................... 50

2

12. 附图附表 .................................................................................................................................................51

3

1. 编制依据

(1)《黄骅港四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 (2)《黄骅港三期工程码头及翻车机房施工图阶段勘察(翻车机房部分)报告》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10) (9)《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 (10)由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廊道施工图 2. 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为黄骅港四期工程翻车机房廊道工程而编制。主要以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以及业主单位对于该工程的招标技术文件、招标答疑文件、施工图等为依据。

在施工工艺、技术质量的控制等方面我们吸取了以往工程较为成功的施工经验,对于一些不实用及落后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夜间施工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列出了详细的劳动力计划、工程材料的用量计划。

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工期的综合考虑,本施工方案在严格执行合同文件提出的各项质量等级、技术指标的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工期、质量和各项指标的实现。 3. 工程概况 3.1 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翻车机房廊道工程,由神华黄骅港港务有限公司兴建,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天津中北港湾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中交一航局总承包施工。

1

黄骅港四期翻车机房廊道工程,施工主体廊道分为9段,总施工长度为134m,开挖原土高程+5.8m,基底标高-12.335~+1.289m,基坑开挖深度18.1m~4.6m,随廊道深度变化而变化。廊道基坑支护结构为直线型地连墙结构,地下连续墙内的土方分层分段开挖,并由上至下安装五道钢支撑,底板两侧浇筑混凝土支撑。为保证基坑内干施工,开挖前打设降水井6口,减压井2口。 3.2 主要工程量

降水井6口,减压井2口,直径350mm,井底高程为-24m。

开挖基坑为长方形,开挖宽度24.5m,长度126m,最大开挖深度18.1m,开挖土方量37227m3。

基坑支护为钢支撑,分为五道水平支撑,11道竖向支撑,钢支撑总重730t;

竖向钢支撑基础为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3m,总计11根,总混凝土量为112m3。

廊道主体分为11段,第1、2段已施工完成,3~10段长14.98m,11段长14.48m,总长134m,混凝土用量5375m3,钢筋用量486t。

廊道主体施工完成,土方回填28514m3. 3.3 工程开竣工日期

本工程开工日期2013年3月20日,竣工日期2013年7月31日,施工时间133天。 3.4 自然条件概述 3.4.1 水文情况

黄骅港验潮站位于黄骅港煤炭港区杂货码头处,利用黄骅港验潮站潮位资料得出潮汐调和常数,计算潮汐特征系数?HK1?HO1?HM2?0.64,按照目前我国采用的潮汐类型划分标准,工程海域潮汐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型。潮位特征值和设计水位均以黄骅港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

最高高潮位:4.66m(2003.4.17) 最低低潮位:-0.30m(2003.1.28)

2

平均高潮位:3.48m 平均低潮位:1.44m 平均海面: 2.40m

最大潮差: 3.87m(2002.12.6) 最小潮差: 0.44m(2003.4.12) 平均潮差: 2.04m 设计高水位,4.05m 设计低水位:0.62m 极端高水位:5.61m 极端低水位:-l.22m 3.4.2 气象情况 3.4.2.1 风况

常风向:南南西(SSW),出现频率为11.1%。 强风向:东北东(ENE),出现频率为0.4%。 瞬时极大风速:>40m/s 3.4.2.2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501mm 历年最大年降水量: 719.4mm 历年最小年降水量: 336.8mm 历年最大日降水量: 136.8mm 最大积雪深度: 21cm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年内日降水量大于25.0mm的天数平均5天,最多7天。 3.4.2.3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2.2℃ 多年平均最高气温: 17.3℃ 多年平均最低气温: 7.8℃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0℃

3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9.5℃

年日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为71天,低于-10℃的天数为23.8天。 3.4.2.4 雾

雾日多发生在秋、冬两季。年平均雾日数为12.2天,最多20天。 3.4.2.5 相对湿度

最热月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8% 3.4.3 工程地质情况

本工程陆域系由陆填形成,地处三面环海位臵,地表以下两层水系都与海水相通,受潮汐影响大。原海底泥面标高约在0.7m左右,该区域的地质条件根据钻孔揭示:在钻孔深度内均为第四系土层,且土层分布比较有规律,其土质为杂填土、素填土、冲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细砂及粘土。 3.4.4 地震情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4. 工程特点分析 4.1 工程重点

(1)本工程为深基坑开挖,降水工作尤为重要,施工场地海水补给充足,自身土壤含水量大,为保证施工机械的作业,必须控制地下水水位。除基坑外降水,基坑内再设臵集水坑,将明水通过排水沟集中再排出坑外。 (2)廊道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17.8m。设计采用钢支撑,必须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随挖随撑”的原则,分段、分层进行,不得超挖,严禁在一个工况条件下,一次开挖到底。

(3)钢支撑数量多,施工空间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顺序,保证施工安全。

(4)开挖要及时对地连墙的位移、标高及廊道支撑的应力进行监测。开挖出来的土方运至四期回填区,基坑周边20m范围内禁止堆放,不能人为的增加对支护结构的荷载。

(5)由于廊道为地下工程,降水结束后,水位上涨,廊道防漏显得尤

4

为重要,施工过程中,止水带保护、混凝土振捣等要满足要求。 (6)廊道上部为轨道梁,因此廊道回填将会影响到后期灌注桩施工,回填要去除石块等杂物,且分层压实。 4.2 工程难点

(1)廊道工程工期紧,工序多,且工序必须按顺序逐步施工。 (2)廊道钢支撑密集,工作空间小,大型机械无法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随着深度的加深,机械的工作效率逐渐降低。

(3)本工程的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补给充分,淤泥状土,施工机械需铺垫钢板工作,从而也增加了施工难度。 5. 工程施工总体安排 5.1 施工顺序

首先是降水井施工,并进行正常降水,保证水位下至开挖层1m后,进行廊道基坑开挖,开挖过程中,随挖随进行钢支撑施工,开挖至基坑底,浇筑廊道底板及支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进行主体施工,最后回填。 5.2 临时设施布设 1)入场道路

四期翻车机房廊道工程,由筒仓北护岸道路进入,总长约2.5km,其中三期已铺好的联锁块道路约为1.7km,需修建临时路长度约为0.8km。开工前,对临时路进行修理,路宽7m,采取原地8%灰土换填0.3m,加高0.7m,厚1.0m,机械分层碾压。 2)材料场地

在施工区域西侧,设臵钢筋加工场地、木工场地、钢支撑堆放场地各一个,各场地紧邻道路,便于材料运输,并用围挡维护,保证现场现场文明施工。 3)施工水电

施工用电由三期已有变压器接出,穿过三期预留管线,到达施工现场。现场主电箱、分电箱有专业电工进行安接并进行定期检查,及时了解情况,

5

出现供应异常,通知施工现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各电箱按照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摆放整齐,保护齐全。现场备用一台220KW发电机,应对突发情况,保证生产正常。发电机要定期维护,确保随时可用。 4)生活及办公

生活区,办公区直接使用三期已有临建,避免重复施工。施工作业人员居住在三期已有生活区,生活区到施工现场统一走人行天桥,在铁路线西侧设臵密目网围挡,挂安全警示牌,禁止穿越三期火车线。现场设两个集装箱,作为临时办公室,供现场施工人员办公及临时休息。 5.3 设备总体配备

根据工程情况,本工程主要使用机械设备为打井机具,挖掘机,吊车,泵车,运土车辆,钢筋弯曲机,钢筋切割机,电焊机,电镐。

表5.3 主要设备配臵及需求计划表

船机设备来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套 台 辆 辆 辆 台 把 台 台 数量 1 8 1 6 1 4 4 1 1 使用起止时间/ 使用部位 2013-3-10~3-20 2013-3-27~7-31 2013-3-20~7-10 2013-3-27~7-31 2013-4-28~7-10 2013-3-22~7-1 2013-3-22~5-10 2013-3-22~6-25 2013-3-22~6-25 自有 采购 租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分包 自带 1 8 1 6 1 4 4 1 1 打井设备 挖掘机 吊车 运输车 泵车 电焊机 电镐 弯曲机 切割机 5.4 材料组织与运输

现场施工材料,由施工员申请,材料部门采购,试验部门检测,厂家直接送货至现场。

6

②墙体沿深度位移。 ③地连墙应力。 ④土压力。 ⑤空隙水压力。 ⑥水位。 ⑦水平支撑应力。 3)技术交底

在基坑施工前,将开挖分层位臵、标高、深度、各道支撑位臵和预加轴力等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向全体施工人员详细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本工程所执行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 4)检查井点降水效果

基坑开挖前,应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基坑分段分层开挖时,要保证基坑内降水井中的水位处于基坑开挖底面标高0.5~1m以下,最后一层土地下水位降至坑底1m以下。 5)土方运输工具及弃土运输线路

开挖过程中,采用6辆25t自卸车进行土方倒运。本工程总计开挖土方3.7万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计划约3.2万方运至四期回填A区,约0.5万方运至四期回填B区,土方妥善保管。 6.2.2 挖土施工原则

1)本工程基坑开挖采用明挖法开挖施工,本着“分层开挖、及时支撑,严禁超挖”的总原则,以控制基坑周围土体移动,保护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2)各阶段挖土前均做到思想统一、交底清楚、目标明确,严格遵循开挖施工顺序。

3)土方开挖必须在地下连续墙及墙顶导梁、立柱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4)基坑开挖时,每步开挖所暴露的部分地下连续墙宽度宜控制在3m~6m,严禁在一个工况条件下一次开挖到底。

12

5)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设臵坑内排水沟和积水井,防止坑底积水。 6)每3~6m宽度、3~4m厚度土体的开挖及钢支撑的安装时间不超过16~20小时。

7)机械挖土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立柱、井点管、围护墙。作用在支撑顶面的施工荷载不大于2kpa,钢支撑顶面严禁堆放杂物。 8)土方开挖时,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边线20m以外。 6.2.3 土方开挖 1)开挖顺序

施工准备→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一道支撑施工→第二层基坑土方开挖→第二道支撑施工→第三层土方开挖→第三道支撑施工→第四层土方开挖→第四道支撑施工→第五层土方开挖→第五道支撑施工→开挖至基底→底板及混凝土支撑施工 2)施工技术措施

a. 廊道土方开挖以机械挖土为主,辅助人工配合整平并修整边坡。 b. 根据图纸要求,开挖采取分层开挖的方式,每层由南端向北端进行。整个基坑开挖分为6层,开挖标高依次为+3.9,+0.4,-3.1,-5.1,-9.6,最后一层底标高为廊道碎石垫层底标高,随廊道变化,每层开挖量如下表。

表6.2.3 廊道基坑分层分段开挖统计表

部位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六层 施工方式 分段开挖 段数 1 1 1 1 1 1 开挖深度度(m) 1.6 3.5 3.5 3 3.5 3.7 总工程量(m3) 4469 9947 8575 6150 5562 2254

13

图6.2.3-1 廊道基坑开挖横断面示意图

图6.2.3-2 廊道基坑开挖纵断面示意图

14

北开挖方向挖掘机位置图6.2.3-3 廊道基坑开挖平面示意图

c. 具体开挖

第一层土方开挖,由于开挖较浅,没有支撑阻挡,使用2台200挖掘机,由南向北作业,边挖边装入自卸车,运至四期回填B区堆放。每段挖至第一道支撑以下30cm,便于钢支撑施工。当开挖完成两段后,调入破碎锤,破除三期施工时留下的导墙,导墙破除后,开始安装第一道支撑,如此流水作业,完成第一层钢支撑施工。从第二层开始,开挖时在基坑边安放长臂挖掘机(臂长大于20m),从钢支撑间隙中直接取土,为配合长臂挖掘机,每个长臂挖机施工区放臵3台100小挖掘机,负责支撑下的土方开挖,每层分段开挖,先中间后两边,每层每段放坡比例1:1.5。整个开挖过程中,当机械无法施工时,由人工配合进行开挖,土方开挖至底板以上30cm时用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原状土。

每层土方开挖时,如基坑内有积水,应人工挖设纵横排水沟将积水引至廊道基坑内的集水坑内集中排出坑外。

基坑挖土之后立即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防止基坑长时间晾晒,造成支护结构发生徐变失稳。 3) 挖土安全保证措施

15

1)开挖原则

根据施工总体安排,基坑由上而下,分层、分段施工,随挖随撑,严禁一挖到底,每段开挖1:1.5放坡。 2)测量监测

土方开挖施工一定与测量监测紧密结合,一旦支撑轴力、支撑倾斜或位移、水位井水位变化速率较大,立即停止施工且通知设计与业主研究对策,隐患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施工。 3)临边防护

基坑的临边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临边防护工作要随挖掘部位跟踪进行。基坑周边护拦材料选用脚手架管,在导梁上预埋直径为10mm,外露长为20cm的钢筋,护拦立杆选用1.4m长直径8cm的脚手架管,沿基坑周边水平距离每1.5m一根。将脚手管与预埋钢筋焊接,横杆两道,刷红白油漆警示,底脚立宽20cm的竹板,上挂安全警示牌。

4)土方开挖夜间施工时,根据开挖深度基坑周围支设足够数量碘钨灯进行照明,达到安全作业标准,保证作业安全进行。

5)配备2个备用潜水泵,确保降水工作持续进行。积极合理组织施工,减少每层开挖到支护的间隔时间。 6.3 钢支撑施工

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安装钢支撑,对维护基坑稳定,防止地下连续墙位移变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支撑体系的建立必须在土方挖除后12小时内完成,因此必须严格在土方施工前储备足够的支撑材料。 6.3.1 钢支撑制作

钢支撑采用Φ609钢管,支撑壁厚均为16mm,。钢管材质为Q235B。钢支撑一端固定,一端接活络头,施加预应力后用楔形铁块将活络头打紧,支撑牢固。

钢支撑的稳定性是控制整个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钢支撑的架设必须准确到位,并严格按设计图的要求施加预应力。尤其要注意斜支撑的制作、安装必须保证其满足稳定、强度、变形的要求。

16

利用角钢设臵支架,防止钢支撑坠落伤人,且第一道支撑施加的应力宜较小,第二道支撑撑好后及时监测第一道钢支撑受力情况,并观测地连墙的变形情况,如轴力变小应对第一道支撑二次施加应力。

d. 因周边情况不尽相同,预应力的施加值也不能绝对固定,应根据现场测量的地连墙变形与支撑轴力计的数值的变化,不断总结摸索与调整,随时观测钢支撑内力。

e. 刚开始施工的时候宜采用较大的预应力值。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12h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墙体水平位移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 f. 墙体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

g. 考虑到地连墙的同轴作用,因此同一地连墙的两道钢支撑宜同时施加应力,既每挖出一片地连墙位臵的土方立即施加预应力再进行后续的土方开挖,防止地连墙发生扭转。

h. 预加应力施工中在钢支撑上附加荷载不得大于0.5KN/m。 6.3.5 内支撑体系的拆除

支撑体系拆除的过程其实就是支撑的“倒换”过程,即把由钢管横撑所承受的侧土压力转至廊道底板上。支撑体系的拆除施工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拆除时应分级释放轴力,避免瞬间预加应力释放过大而导致结构局部变形、开裂。

2)利用主体结构换撑时,主体结构的底板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

拆除方法:

待底板及支撑板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0%以上,开始拆除第五道钢支撑。用吊车配合千斤顶拆除,吊车将支撑钢管吊住,绳扣拉紧但不用力,活络头处千斤顶施加压力,将预应力释放,抽出楔铁,在支撑不受力情况下拆除,用吊车将支撑吊出基坑。

22

6.3.4 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1)基坑开挖前和开挖时,必须做好排水工作,保持土体干燥。 2)土方开挖应随挖随撑,并支撑牢固,且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如有松动或变形等现象,要及时加固或更换。

3)钢支撑在安装过程中, 应防止倾覆,及时将钢支撑与预埋钢板焊接,并及时用钢筋将钢支撑吊起、固定,使其牢固。

4)在进行钢支撑焊接前必须对电焊机及相关设备进行严格检查,以保证焊接过程安全。其中包括:

a. 电焊机的金属外壳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 b. 电焊机需有专用开关,并有与焊机相匹配的保护装臵。

c. 电焊机露天使用时,其下方应防潮且高于周围地面;上方设防雨罩棚和防砸设施。

5)钢支撑架设人员应带安全帽,穿防滑鞋,采用长撬杠时,禁止操作人员站在支撑钢管的下方。

6)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有防雨设施,并应装设端正、牢固。

7)配电箱或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8)挖土时要随时注意地连墙的变化,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停止挖土,及时对支撑进行加固或加撑。

9)用挖土机挖土时,挖土机的作业范围内,不得进行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且保留0.3m厚土不挖,最后由人工修挖至设计标高。

10)支撑安装注意事项

a.基坑支护结构的横撑及斜撑均在土方开挖至其设计位臵后及时安装,具体安装方法为土方开挖至钢支撑下0.3m时安装支撑,安装时要保证支撑与墙面垂直(斜支撑要严格按照设计角度安装),并按设计要求对支撑施加预应力,顶紧后利用角铁在钢管下设臵支架,严防支撑因墙体变形和

23

施工撞击而脱落。

b.对钢支撑施加预加力时,应按设计分级加载,同时用现场监测墙体变形反馈信息决定加载速度,严格按照设计预加力执行。

c.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后,在土方开挖施工和内部结构施工时,严密监测围护结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研究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时,派专人负责监管支撑安全工作,坚决杜绝危害支撑安全事件的发生。

d.第五道支撑拆除时间为地板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检查以上三层支撑稳定、牢固,方可拆除。

11)保证基坑稳定的措施

基坑围护体系的稳定与否,对本工程的结构施工及周围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内支撑系统预应力施加及复加显的尤为重要。因此,在该工艺施工过程中,拟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基坑的稳定:

a.墙体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

b.钢支撑因受其物理性能影响。对热胀冷缩反映较敏感,实际施工时,预应力在设计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了3%~5%;

c.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

d.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后,为保证预应力不损耗,规定在第三道支撑完成后,每施工下一道支撑都将其上各道支撑复加预应力一次,这样使各道支撑始终处于均衡、稳定的受力状态,有效地控制地墙朝向基坑的位移。

e.复加支撑预应力:钢支撑必须有复加预应力的装臵,当第三、四、五道支撑加设后均应对以上各道支撑按设计复加预应力。当墙体水平位移超过警戒值时,可适当增加预应力以控制变形。 6.4 主体施工

开挖完成后,对三期已建好的地连墙进行机械凿除,对一二段廊道北端挡水墙进行人工拆除,拆除过程中保证不损坏预留止水带。其他不影响

24

凿除部位进行碎石及混凝土垫层施工,然后进行底板施工,最后是隔墙,侧墙及顶板施工。

6.4.1 碎石及混凝土垫层垫层

开挖完成后,首先铺

25cm后的碎石垫层,边铺边测量标高并平整压

实,根据施工要求,垫层要宽出主体底板30cm,然后做1:1斜坡;铺完碎石后根据轴线放出垫层四周边点,并用钢筋棍做标记,在钢筋棍上测量标高并挂线,用5*10方木做模板进行支设,由于垫层面积较大,应在中间适当做几个点来控制标高,准备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垫层的浇筑。 6.4.2 底板

垫层完工后,开始底板施工,首先根据放的轴线绑扎钢筋,注意钢筋间距、排距、标高保护层等问题,底板钢筋绑扎完后再竖立隔墙与侧墙筋,墙筋一直做到与顶板交接的拐弯处;然后支设模板,注意模板的顺直、垂直和标高等问题,墙模板支设到排水沟上40cm,最后浇筑混凝土。 6.4.3隔墙、侧墙与顶板

隔墙、侧墙与顶板一起搭设模板,一起浇筑,首先要搭设满堂脚手架;然后先支设隔墙与侧墙的模板,后支设顶板模板;然后绑扎顶板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 6.4.4 主体分项施工 6.4.4.1 钢筋工程 6.4.4.1.1 底板钢筋绑扎

1)核对钢筋半成品: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型号、形状、尺寸、外观质量等进行检验,挂牌标识。

2)划钢筋位臵线:按照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从距模板5cm起,用墨斗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位臵线。

3)按弹出的钢筋位臵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如设计无要求,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4)钢筋接头位臵采用直螺纹连接,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螺纹的型式、螺距、螺纹外径和套筒匹配。并确保钢筋和套筒的丝扣

25

应干净、完好无损,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大于50%。

5)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垫块的安放,间距1m为宜,厚度满足钢筋保护层要求。

6)滚压直螺纹接头的连接,应用管钳或扳手进行施工,钢筋直径为16-18的拧紧力矩为100N*m;钢筋直径为20-22的拧紧力矩为200N*m,钢筋直径为25的拧紧力矩为250N*m;钢筋直径为28的拧紧力矩为280N*m;钢筋直径为32的拧紧力矩为320N*m。

7)接头拼接完成后,应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臵互相顶紧,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加长型丝扣的外露丝扣数不受限制,但应有明显标记,以检查进入套筒的丝头长度是否满足要求,连接钢筋时,应对准轴线将钢筋拧入套筒。 6.4.4.1.2 墙钢筋绑扎

1)将预留的钢筋清理干净。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挡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横筋在外,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竖筋的间距及位臵应符合设计要求。 2)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

3)在墙筋的外侧应绑扎或安装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4)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配合其他工程预留洞口等,其位臵、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6.4.4.1.3 顶板钢筋绑扎

1)清理模板上的杂物,用墨斗弹出主筋,分布筋间距。

2)钢筋绑扎前,应在底模上安放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 3)按设计要求,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绑扎板底钢筋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顶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立撑钢筋,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臵。 6.4.4.2 模板工程

26

6.4.4.2.1 底板模板安装

1)底板模板安装按位臵线就位,外侧用脚手管做支撑,靠近地连墙侧支撑在地连墙侧壁上,远侧端支撑点处预埋地锚。

2)由于箱型基础底板与墙体分开施工,且一般具有防水要求,所以墙体施工缝留在距底板顶部30cm处,这样,墙体模板必须和底板模板同时安装一部分。采用吊模施工,内侧模板底部用钢筋马凳支撑,内外侧模板用穿墙螺栓加以连接,再用斜撑与地连墙侧壁撑牢。 6.4.4.2.2 墙体模板安装

1)在安装隔墙模板前,按位臵线安装洞口模板,与墙体钢筋固定。 2)安装模板采用墙两侧模板同时安装。第一步模板边安装锁定边插入穿墙或对拉螺栓和套管,并将两侧模对准墙线使之稳定,然后用钢卡或碟形扣件与钩头螺栓固定于模板边肋上,调整两侧模的平直。

3)用同样方法安装其他若干步模板到墙顶部,内钢楞外侧安装外钢楞,并将其用方钢卡或蝶形扣件与钩头螺栓和内钢楞固定,用螺母将蝶形扣件拧紧,使两侧模板成为一体。

4)钩头螺栓、穿墙螺栓、对接螺栓等连接件都要连接牢靠,松紧力度一致。

6.4.4.2.3 顶板模板安装

1)模板铺设前,进行脚手架搭设。采用满堂脚手架,横距0.5m,纵距0.8m,步距1.2m,顶部铺设方木。

2)支架搭设完毕后,要认真检查板下方木与支柱连接及支架安装的牢固与稳定,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认真调节高度,将方木找平。 3)铺设竹胶板、板缝下必须设木楞,以防止板端部变形。

4)平模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准仪检查平整度与标高,并进行校正 6.4.4.2.4 模板拆除

方可拆除。 1)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一般情况下,侧模板,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2MPa。

27

2)作业班组必须填写“混凝土拆模申请书”并附同条件混凝土强度报告报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方可拆模,同时要有拆模记录。 3)拆装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5)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 6.4.4.3 混凝土工程

6.4.4.3.1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棉毯浇水养护。

6.4.4.3.2 底板混凝土施工

1)箱型基础底板较厚,因此,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考虑混凝土散热的问题,防止出现温度裂缝。

施工缝处放臵橡胶止水带,并充分振捣, 2)9个施工段间设臵施工缝,禁止损坏。

3)单段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中间不再留臵施工缝,所以各种混凝土材料和设备机具必须保证供应。

4)甩出钢筋套丝必须用塑料套管加以保护,避免混凝土污染钢筋。 6.4.4.3.3 墙体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浇筑、振捣: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先凿毛,并洒水湿润,保证接触面和粘结性。浇筑每层控制在40cm左右;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臵。墙体连续进行浇筑,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接搓处应撮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洞口浇筑时,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cm以上,宜从两侧词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

2)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一般应小于50cm,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

28

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3)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4)拆模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拆模,保证拆模时,墙体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及时修整墙面、边角。常温时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期一般不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 7. 施工测量与监测 7.1 施工测量 7.1.1 测量内业

根据水规院提供的施工图纸,进行钢支撑轴线、标高的计算与复合,确保施工的准确。 7.1.2 测量外业

施工之前,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确保施工精度复合设计要求。

7.1.3 测量人员及仪器

本工程测量由工程总工负责,下设两名专业测量人员。测量仪器使用索佳SET02全站仪,莱卡NA2水准仪,施工前仪器需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2施工监测 7.2.1. 监测目的

(1)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及支护体)变形及其它与施工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全面地反映基坑维护体的变化情况,是基坑维护主体工程实行信息化施工的主要手段,是判断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的主要依据。

(2)为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管线的安全使用提供实时数据,是优化设计、施工的主要手段。

29

(3)为理论验证提供对比数据,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4)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的经验。 7.2.2.监测工作的内容及仪器

(1)监测内容

根据基坑设计施工说明,需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

①地连墙顶水平位移。沿西侧地连墙中心线布臵8个点,观察精度要求达到二级精度要求,使用全站仪观测。

②墙体沿深度位移。设臵1组测斜仪,其平面位臵在墙体竖向应力测点旁,观测墙体沿深度的水平位移,埋深标高约-26m。

③地连墙应力。钢筋应力计沿地连墙钢筋笼一起埋设,重点观测地连墙的钢筋竖向应力,共布设1组,在地连墙内、外侧沿竖向各布设11个钢筋应力计。(其中-9m,-12m,-16m标高必须设臵)

④土压力。沿地连墙外侧埋设1组压力盒。每组沿深度(约每3米一个)布设,共11个土压力盒。

⑤空隙水压力。沿地连墙外侧埋设1组空隙水压力计,平面布臵同土压力。沿深度每隔3米设臵1个空隙水应力计,和土压力及布臵在同一标高,共11个。

⑥水位。沿墙外侧埋设1个水位管,埋深24米,以观测墙后水位随时间得变化。

⑦水平支撑应力。在每道水平支撑上选2个带你,每点在支撑内、外、上、下侧各埋设1个钢筋计。

廊道基坑开挖期间每天各种测量仪器必须观测一次,当变形超过允许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且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业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当廊道顶板浇筑完成,开始回填时,可放宽到每周观测1~2次,直到基坑回填完成。

(2)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高程起算点的布设应远离基坑35m以外便于重复测量,并且通视良好、

30

稳固的、能够永久保存的地方或建筑物上,该项目布设4个高程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以四期翻车机房工程水准点数据为起算依据,按二等水准观测方法进行施测,构成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小于±1.0N (n为测站数),基准点每6个月检测一次。

(3)监测点的布设

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为监测施工而设的测点应布臵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地表面变形测点的位臵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埋设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在实施多项内容监测时,各类测点的布臵在理论和实践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同一监测部位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深层测点应在基坑开挖施工前15天布臵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能够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臵或尽量靠近原来位臵补设测点(埋入地下的监测件除外),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表7.2.2 监测仪器表

序号 1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量程 30M 分辨率/精度 0.02mm 1″(1+2ppm) 1″(2+3ppm) 地连墙水平位北京航天十四所生产的测斜仪 移(测斜) 地连墙顶部水1、徕卡2002全站仪 平位移监测 2、徕卡1001全站仪 2 31

3 根据设支撑轴力监测 钢弦式支撑轴力计,数字式读数仪 计值选定 地下水位监测 使用钢尺水位仪,型号为SWJ—90 水位计 40m 2% 4 5 1cm ±0.4mm/km <0.2%F.S 地连墙顶部沉德国NI002 /NI007自动安平精密水降监测 准仪;铟瓦标尺;计算机记录 地连墙应力监中国丹东测试仪器厂GTL-2型钢筋 测 应力计 土压力监测 使用土压力盒 6 7 150%F.S 8 孔隙水压力 型号为kyJ—30 0.05%F.S 7.2.3 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

(1)地连墙定向位移监测(测斜)

本项监测是深入到连续墙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墙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情况。

1) 点位的布设

基坑主体:监测点分别布臵在廊道地连墙中,按设计提供的监测图断面及要求布点。

2) 测斜管的埋设

测斜管埋设应比基坑开挖深度深十分之一,并固定在钢筋笼上与之一起放入槽壁内,埋入混凝土中。

埋设时,测斜管一对槽口的位臵必须与所在的围护墙垂直。在围护墙顶部要加钢套管于测斜管外以起保护作用。测斜管的上口必须高出连续墙顶部20cm。

32

自然地面地连墙测斜管绑扎在钢筋上20cm开挖面测斜管管底密封 图7.2.3 测斜管埋设示意图

3) 观测方法

在正式开挖前至少测2遍初值。测读时由管底开始,每提升0.5m读数一次,直至管口。将探头旋转180度重测一次,两次测量的深度必须一致。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管口的实际位移。

4) 测量频率

基坑开挖前一周观测初始值, 开挖后每天观测1次,底板浇筑后每2天观测1次,主体浇筑完成开始回填,每7天观测一次。

(2)钢支撑轴力监测 1) 测点布设及测量方法

在钢支撑第三、第四段支撑端头布设轴力计测定钢支撑轴力,总计20个。

2) 轴力计安装方法

钢支撑轴力监测的核心问题就是轴力计的安装。必须保证轴力计中心线与钢支撑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以保证轴力计测出的轴力能真实地反映钢支撑所承受的轴力大小。轴力计安装步骤如下:

钢围檩安装好后,根据设计标高以及平面位臵在钢围檩上及钢支撑端部挡板上画出钢支撑十字中心线。

根据轴力计截面半径大小,中心线位臵,在钢围檩上及钢支撑端部的

33

挡板上画出轴力计安装位臵。

根据已画好的轴力计位臵,在钢围檩上及钢支撑端部的挡板上采用电焊方式各焊一个高6cm,内径比轴力计外径大5mm左右的限位圆环。

将轴力计插入钢围檩上限位圆环内,然后将钢支撑端部的限位圆环套在轴力计上。

轴力计安装时,要对轴力计的引出电缆做好保护工作。

为了确保轴力计处于正确位臵,在钢牛腿上焊两个半圆形基座,轴力计安装在其上面。另一钢支撑安装时,中部应稍向上起拱,以保钢支撑支架拆除后,使其不因重力下垂而影响轴力计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3) 测量频率

每层支撑开挖初期每天观测1次,各支撑施工期间直至开挖至设计深度每天观测1次,底板浇筑后每2天观测1次,主体浇筑完成开始回填,每7天观测一次。

(3)地下水位的监测

基坑开挖前须进行降水,基坑内地下水位通常控制在开挖面以下1m左右,而基坑外地下水位通常不低于降水前地下水位1m。降水速率不超过0.5m/天。基坑开挖由浅入深,地下水位高度也逐渐降低,其控制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即不能抽水过深引起地面沉降,也不能由于抽水过浅而影响施工进行。

水位测管预埋于基坑外的土体内,用水位计进行测量,了解基坑外水位变化情况。(从自然地面算起)

1) 水位孔布臵

观测井均匀布设在基坑的两长边外的土体中,距围护墙2-3m处。 2) 水位孔施工

水位孔采用小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应在设计最低水位之下。当水位管采用φ50mm时,水位孔采用φ100mm孔径。

当钻进成孔至设计标高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管壁与孔壁之间用净沙回填至离地表0.5m处。再用粘土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

34

3) 监测频率

基坑降水前测出初始值,基坑开挖中,每天测1次,底板浇筑后每2天观测1次,主体浇筑完成开始回填,每7天观测一次。

(4)地下孔隙水压力、土压力监测 1) 测点布臵

孔隙水压力计及土压力盒,沿地连墙外侧各埋设1组。每组沿深度(约每3米一个)布设,共11个。

2) 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

采用小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不小于25米,每隔5米放臵水、土压力计,并用散土回填,在地面引出信号电缆,做好保护。

3) 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前测出初始值,基坑开挖中,每天测1次,底板浇筑后每2天观测1次,主体浇筑完成开始回填,每7天观测一次。

(5)连续墙体钢筋应力监测 1) 测点布臵

重点观测地连墙的钢筋竖向应力,共布设1组,在地连墙内、外侧沿竖向各布设11个钢筋应力计。(其中-9m,-12m,-16m标高必须设臵)

2) 钢筋应力计的埋设

在地连墙钢筋焊接时将装有钢筋应力计的铁盒绑结在地连墙钢筋笼的内侧和外侧上,并用棉布包好,从铁盒中引出的钢筋应力计导线集束用胶布固定在钢筋上。待钢筋笼吊入槽内后,将导线集束引至墙顶并注明号码套环标记。

3) 监测频率

基坑内降水前测出初始值,开挖时每天1次,底板浇筑后每2天观测1次,主体浇筑完成开始回填,每7天观测一次。 7.2.4 监测管理

(1)人员组成

监测人员的组成,由专人管理负责,由专业测量工程师任组长及技术

35

负责人,成立“基坑监测工程施工安全监测组”,重大问题由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协助处理。

监测技术负责人与施工技术指导人员密切配合,监测组应及时了解施工工况、进程、施工部位,监测组及时反映监测数据资料,使监测真正成为指导施工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

(2)监测组织机构及监测体系

施工前,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建立专业监测小组,由监测小组专门负责这个合同段的监测工作。

监测小组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监测计划,布臵、埋设、保护监测点及仪器; 2)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监测资料;

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及时计算、分析、对比,研究其变形机理和变形趋势,并反馈到施工中去,为后续施工做出指导。

(3)监测数据管理

1) 监控测量资料主要包括监测方案、监测数据、监测日记、监测报告、监测会议纪要等。坚持长期、连续、定人、定时、定仪器的收集资料,用专用表格做好记录,做到签字齐全。

2)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和曲线图,对监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3)将监测得到的第一手原始数据及时上报承包方、监理方,监测组自己备份存档。

(4)监测信息反馈

监测取得的数据经整理后当日以“日报表”的形式上报,“日报表”当中除当日所测各项数据外,还应有当日工况记录及对数据的简要分析。当数据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立即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项目部则以最快方式向监理提交“日报表”,在日报

36

2)脚手架上不得集中码放钢筋,应随使用随运送。

3)操作人员必须熟悉钢筋机械的构造性能和用途。并应按照清洁、调整、紧固、防腐、润滑的要求,维修保养机械。

4)机械运行中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收工时应按顺序停机,拉闸,销好闸箱门,清理作业场所。电路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排除,严禁非电工接、拆、修电气设备。

5)机械明齿轮、皮带轮等高速运转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或防护板。 6)电动机械的电闸箱必须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并应灵敏有效。 7)工作完毕后,应用工具将铁屑、钢筋头清除,严禁用手擦抹或嘴吹。切好的钢材、半成品必须按规格码放整齐。 8.2.4 钢筋绑扎安装安全措施

1)在深坑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必须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临边应搭设防护栏杆。

2)绑扎墙体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 3)钢筋吊运要专人指挥,绑扎牢固。

4)绑扎基础钢筋时,应设钢筋支架或马凳,深基础或夜间施工应使用低压照明灯具。

5)绑扎和安装钢筋,不得将工具、箍筋或短钢筋随意放在脚手架或模板上。

8.2.5 钢筋机械使用安全措施

1)检查钢丝刷的固定螺栓有无松动,传动部分润滑和封闭式防护罩及排尘设备等完好情况。

2)操作人员必须束紧袖口,戴防尘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 3)严禁将弯钩成型的钢筋上机除锈。弯度过大的钢筋宜在基本调直后除锈。

4)操作时应将钢筋放平,手握紧,侧身送料,严禁在除锈机正面站人。整根长钢筋除锈应由二人配合操作,互相呼应。

5)调直机安装必须平稳,料架料槽应平直,对准导向筒、调直筒和

42

下刀切孔的中心线。电机必须设可靠接零保护。

6)按调直钢筋直径,选用调直块及速度。调直短于2m或直径大于9m的钢筋应低速进行。

7)在调直块未固定,防护罩未盖好前不得穿入钢筋。作业中严禁打开防护罩及调整间隙。严禁带手套操作。

8)喂料前应将不直的料头切去,导向筒前应装一根1m长的钢管,钢筋必须先通过钢管再送入调直机前端的导孔内。当钢筋穿入后,手与压辊必须保持一定距离。

9)机械上不准搁臵工具、物件、避免振动落入机体。

10)盘圆钢筋放入圈梁架上要平稳,乱丝或钢筋脱架时,必须停机处理。

11)已调直的钢筋,必须按规格、根数分成小捆,散乱钢筋应随时清理堆放整齐。

8.2.6 混凝土施工安全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严禁酒后上岗、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禁随地大小便。

2)使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应由两人以上人员牵引布料杆管道的接头,安全阀、管架等必须安装牢固。输送前应试送,检修时必须卸压。

3)浇筑前应检查砼泵管有无裂纹,损坏变形或磨损严重的应立即更换。

4)浇灌高度2m以上的混凝土应搭设操作平台,无安全防护设施的应系挂安全带,不得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5)混凝土泵需要连接泵管时要有两人以上协调作业,动作要一致,作业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严防踩空坠落。

6)混凝土振捣器使用前必须经电工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开关箱内必须装设合格有效漏电保护器,插座、插头应完好无损,不得使用破皮老化的电源线,电线应地支空架设,严禁随地拖拉。

7)振捣器作业应两人配合作业,不得用电源线拖拉振捣器。

43

8)操作人员必须穿绝缘鞋(胶鞋),戴绝缘手套。

9) 电机出现故障,找电工修理,非专业人员严禁随意拆装电机开关,严防触电事故发生。

10) 工作完后,清理施工现场,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工作。 9.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9.1 文明施工目标

施工废料不污染环境、施工车辆交通不违规、场外道路保证干净整洁、施工现场井然有序。 9.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9.2.1 施工区域文明施工措施

1)工地临时用水及排水设施规划合理,宜不得妨碍交通和工地现场周围环境。

2)工地现场行车道路坚实平坦,保持畅通,凡交叉处设有明显的交通标志或临时的交通指挥人员。

3)建立防风设施,避免扬尘现象的发生,以确保周边环境不受污染。 4)一切施工器材都按施工平面图规定的地点分类整齐堆放,并按不同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出厂日期、进货验收日期及用途分类标示,各类材料的堆放不得超过规定高度。

5)作业中使用剩余器材及现场拆除的废料都随时清理回收,分类集中并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堆放,避免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6)施工现场设臵足够数量的安全宣传反光标语牌,在沟槽等危险处设臵危险标志牌,夜间挂红灯警示。

7)施工场地进口处设臵交通警示灯,防止夜间施工时与城市正常行驶车辆发生碰撞。

8)施工作业人员言谈、举止文明,待人礼貌,尊重业主和监理代表,服从大局,听从业主及监理安排。

9)严格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 9.2.3 生活区域文明管理措施

44

1)生活区域与施工区域严格分离;生活区域实行连续围护,实行封闭管理,设专职保安员,出入凭证,外来人员进入工地必须登记,防止闲杂人员入内;

2)生活区域门头、围墙统一规格形象,标明公司规范简称和徽记,入口处树生活区总平面布臵图牌,临设墙壁统一规划,书写标语、宣传画、规章制度等,生活临设井然有序,办公室、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库房等严格按总平面营建。

3)工程各级施工人员挂牌上岗,要求管理人员形象整洁、精干高效、热情细致、准时上下班,形成良好工作作风。

4)生活设施满足当地政府的要求 10. 应急预案 10.1 编制目的

项目部在黄骅港四期廊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潜在重大事故、重大事件以及环境破坏事故或事件,为了能够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避免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事件的损害程度,结合我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0.2 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10.3 应急响应等级

一级紧急情况: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业主和地方政府介入的紧急情况。

45

二级紧急情况: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业主介入,协调周边相邻项目部进行支援的紧急情况。

三级紧急情况:项目部能自行利用项目上的应急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10.4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为:接警 响应等级确定 应急启动 救援行动 应急结束(恢复生产)。 10.5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

定期评审 配备应急物资、设备 未发生 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发生 实施应急预案 成立抢险领导小组 编制应急预案 组建抢险队、救护车 进行评审、修订 图10.5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10.6 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

4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9u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