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印发 2

更新时间:2024-01-05 11: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特征: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 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 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任务:十八大报告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四大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十八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重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所谓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3、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4、如何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5、具体抓好四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度规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 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 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5年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近半数的省份积极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创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喜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大力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很有远见、很有深意的重大战略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选择这样一个宏大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就是针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状况。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明显,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要尽快消除生态环境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进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转方式、调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应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搞好制度建设。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源头上抓起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始终没有突破50%。第二产业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资源节约了,有利于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社会,资源的产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节水、节地、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三要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如今,我们已经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

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

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中世纪)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 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本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 的讨论,各种环保运动逐渐兴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到了政府行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对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之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由此可知,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

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生态化设计吧。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特征: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 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 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任务:十八大报告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四大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

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生态文明的含义及其实质是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举措有哪些?含义: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实质: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认识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举措: 在政策上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 在措施上应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 在行动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参与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事业融入全民生活。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总第193期2013年第11期SerialNo.193 No.11,2013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之所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总体布局,以独立篇章全面加以论述,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当今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自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全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

一个不争的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拯救地球成为共识。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 在过去数百年间,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浪费后节约、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再走那样的弯路。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这个权利,而是这条路是一条死路。当今的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矿产资源。我们人口占世界的22%,如果走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的资源。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象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一年零三个月[1]。 (二)中国的国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十八大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中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是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国情。 从资源来讲,我国并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的影响,33%是 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产或生活[1]。 资源相对紧缺,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1/2。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是有限的资源存在浪费的现象。 与此同时,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流的水功能严重失调,特大洪涝灾害频繁;土壤污染、危险废物、空气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资源浪费和短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都更加严峻。如果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改变“高

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模式,将导致资源支持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就是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民意的回应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经历了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保生态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则顺应了人民群众渴望提高生活品质、希望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拥有宜居的环境、吃上放心食品的美好期待。 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部分地区在因GDP增长而大大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品尝到GDP过度崇拜所引致的苦果。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已经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由于污染,“从1965—2005年,骨癌、骨痛病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在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株洲,当地群众的血、尿中镉含量是正常人的2-5倍。”[2] “2000—2002年,国土资源部进行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37%已是不能饮用的Ⅳ类、Ⅴ类水。2011年,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55%。与2010年相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3] 随着环境的破坏、污染的加重,人们的环境焦虑、生态期盼随着经济指数的攀升而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民意的回应,未来发展将更加重视民生福祉、更加重视社会公正、更加重视幸福感受。 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和真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阻碍发展,而是强调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是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发展”的第一要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关系“人民福祉”,

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反应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协调,统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2.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深化、逐渐全面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社会经济政治迅速转型所带来的信仰真空、道德滑坡,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且形成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现代化新布局。随着时代发展,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随时代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三位一体”丰富发展为“四位一体”。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党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的文献,提出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扩展到五位一体。 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直至今天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毋庸置疑,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表明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高度。 (二)实践意义 1.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将推动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突出强调发展生产的数量和发展的速度。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与此同时,我们也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就是高消耗、低效率,我们付出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 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改革生产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整体的进步,既包括社会关系方面的进步,也包括自然关系方面的进步。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子孙后代人的需要。要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4] 我们的发展,应该是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发展。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发展理念、发展原则的转变,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则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又一次升华,而且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标志着我国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宣示了国家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强烈政治意志。因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将涉及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2.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将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生态文明既是生产领域的文明,更是生活领域的文明。生态关系人人,人人必须保护生态。十八大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突出了中国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性,提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的良好风气”。这是全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建设生态文明的总动员,必将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促使全体民众进一步转变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形成从我做起、绿色

消费、低碳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伟大的实践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非常及时,它既是实践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实践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它会使我们静下心来梳理和解决前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它会为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永续发展提供载体,它必将使美丽中国变成现实。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6倍,印度的3倍。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不足20%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的借鉴,是 原文来源免费B2B网站 www.gongsiku.net)直面中国现实国情的要求,是对民意的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必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社会经济政治迅速转型所带来的信仰真空、道德滑坡,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且形成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现代化新布局。随着时代发展,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随时代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 “三位一体”丰富发展为 “四位一体”。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党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的文献,提出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扩展到五位一体。

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直至今天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毋庸置疑,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表明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高度。

免费B2B网站 www.gongsiku.net】 (二)实践意义

1.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将推动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突出强调发展生产的数量和发展的速度。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与此同时,我们也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就是高消耗、低效率,我们付出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

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改革生产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整体的进步,既包括社会关系方面的进步,也包括自然关系方面的进步。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子孙后代人的需要。要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4] 我们的发展,应该是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发展。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发展理念、发展原则的转变,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则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又一次升华,而且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标志着我国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宣示了国家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强烈政治意志。 因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将涉及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2.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将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生态文明既是生产领域的文明,更是生活领域的文明。生态关系人人,人人必须保护生态。十八大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突出了中国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性,提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的良好风气”。这是全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建设生态文明的总动员,必将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促使全体民众进一步转变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形成从我做起、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伟大的实践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非常及时,它既是实践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实践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它会使我们静下心来梳理和解决前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它会为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永续发展提供载体,它必将使美丽中国变成现实。

关键词:生态文明;时代背景;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67-02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之所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以独立篇章全面加以论述,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当今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全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拯救地球成为共识。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

在过去数百年间,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浪费后节约、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再走那样的弯路。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这个权利,而是这条路是一条死路。当今的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矿产资源。我们人口占世界的22%,如果走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的资源。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象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一年零三个月[1]。

(二)中国的国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

十八大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中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是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国情。

从资源来讲,我国并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的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产或生活[1]。资源相对紧缺,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1/2。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是有限的资源存在存在浪费的现象。

与此同时,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流的水功能严重失调,特大洪涝灾害频繁;土壤污染、危险废物、空气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资源浪费和短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都更加严峻。如果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模式,将导致资源支持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就是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民意的回应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经历了从求温饱到盼环

保、从谋生计到保生态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则顺应了人民群众渴望提高生活品质、希望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拥有宜居的环境、吃上放心食品的美好期待。

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部分地区在因GDP增长而大大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品尝到GDP过度崇拜所引致的苦果。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已经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由于污染,“从1965—2005年,骨癌、骨痛病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在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株洲,当地群众的血、尿中镉含量是正常人的2-5倍。”[2] “2000—2002年,国土资源部进行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37%已是不能饮用的Ⅳ类、Ⅴ类水。2011年,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55%。与2010年相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3] 随着环境的破坏、污染的加重,人们的环境焦虑、生态期盼随着经济指数的攀升而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民意的回应,未来发展将更加重视民生福祉、更加重视社会公正、更加重视幸福感受。

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和真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阻碍发展,而是强调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是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发

展”的第一要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关系“人民福祉”,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反应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协调,统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2.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深化、逐渐全面的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征和重点任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着重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庆阳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纪实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庆阳市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战略问题,坚持生态立市,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

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资源大市做好生态治理大文章

庆阳是个资源大市,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油气资源总量近40亿吨,煤炭探明储量180亿吨,当地正在建设千万吨级大油田和亿吨级大煤田。坐落在董志塬腹地的庆阳石化公司600万吨炼油正在进行升级改造,石油深度提炼能量扩大。随着资源的大开发和炼油能量的扩大,给本来生态脆弱的庆阳市生态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该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积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全省第一个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城市,庆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生态市创建列为“九城同创”之首创,全市上下立足生态环保工作实际,重点实施了以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为主的生态建设项目。去年,该市共实施各类生态项目209个,投入资金192亿元;创建国家、省、市级生态乡镇97个、生态村571个;创建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220所;创建省、市级绿色社区23个;创建省、市级绿色单位93个,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国家考核的24项指标中,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10项指标已达到考核标准,但农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等14

项指标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批复实施,全市经济社会正在步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全新的发展时期,石油、煤炭、天然气开发造成的工业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将对该市的环境面临更大考验。如何抓好环境治理,推动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摆在庆阳市面前的是一道难题。作为庆阳市政府的职能部门,庆阳市环境保护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目标要求,多次召开全市环保局长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油田开发环保工作座谈会、煤炭开发企业环保座谈会等会议,并制定下发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和《分解落实年度环保目标责任指标的通知》,每年与各县(区)环保局、相关企业和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环保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科室、具体岗位和个人,使全市环保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乡镇村组企业实施、相关部门配合、干部群众参与的“四级联抓、上下齐动”工作网络。 按照“真正把庆阳建成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宜居城市”的总要求,庆阳市紧紧围绕“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目标,充分发挥各县区的主体作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以节能、减排、清水、绿化、循环利用为主要措施。积极推进县区生态建设,形成生态县区竞相创建的局面。推动全市各领域节能,重点推进工业节能、节水,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6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到87立方米。淘汰和关闭落后生产能力企业3户,淘汰落后产能硅铁5000吨、砖瓦2000万块;培育循环经济企业8户; 培育节水型企业8户。

同时,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之内。提高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严格控制煤炭使用量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倡导市民低碳消费。辖区内主要河流马莲河、蒲河水质有所改善,西峰城区和各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年内不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和核与辐射安全事件,不发生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植树造林、绿地建设,有条件的临时绿地转化为永久绿地,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61%。以生态乡镇创建为龙头,全面落实141个中央农村连片整治项目示范村环保措施,落实农村“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治理面源污染、畜禽养殖等常规性污染问题。 围绕主要污染源全力抓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按照控制增量、削减存量的总体原则,庆阳市环境保护部门围绕4项主要污染减排指标,采取措施全力抓减排。一是抓好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环县、华池、庆城3个污水处理厂分别于去年先后通过了环保专项验收并正常运行;西峰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锅炉房、污泥均质池和工艺管线改造等工程;西峰再生水回用工程已通过环保专项验收并投入运行;开始累计向庆阳石化公司供水;西峰制药厂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合水、正宁、宁县污水厂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二是抓好农业源减排项目建设。全市1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整治项目,除西峰

区良种蒙欣奶牛养殖场和庆阳百盛养殖场两家分别因场地被政府征用、资金匮乏关停外,其余14家现已完成全部污染治理任务。三是抓好机动车尾气减排和环保标志发放工作。全面启动和实施了机动车尾气检测及黄绿标发标工作,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机动车环保分类合格标志管理的通告》,并在该市车管所设立了汽车尾气发标办公室,抽调污染控制科、市环境监测站和区环保局8名工作人员定点服务。目前已发放机动车环保标志3.3万枚,发标率达到31.4%,检测率达到80%,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运营黄标车100辆。四是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启动实施了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加强了工业废气、建筑与道路扬尘、餐饮业油烟废气治理等工作,完成了九连山水泥厂水泥生产线脱硝等12个工业废气污染防治项目任务,还在市电视台开办了空气质量周报节目,定期向市民公布市区环境质量。五是抓好重点污染项目前期工作。庆阳市辖区内列入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规划项目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或建成投运。长庆桥宁县和盛工业集中区、庆城驿马工业集中区、西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西峰区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等项目的科研环评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宁县、镇原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庆城、环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西峰区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程已建成投运;巴家咀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六是抓好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开展了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定和调整工作,完成了市区大气污染源任务调查、声环境现状监测、技术报告编制及评审等工作,制定了《庆阳市区声环境区划方案》已经省环保厅技术评审,

市政府印发实施,西峰区第二垃圾填埋场已建成投运;已投运的西峰和环县2个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率和主要污染物达标率分别达到95%以上。七是启动了辖区涉重金属污染源普查工作。去年,他们完成了重点区域、流域、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重金属监测评价工作,共获得监测数据180个。八是抓好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完成了西峰区污水处理厂、庆阳石化公司、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的监督性监测任务,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了监测结果。九是抓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去年,该市环保部门同全市27家医疗机构、30家社区卫生服务所及个体诊所签订了委托处置合同。全年安全处理医疗废物700多吨,收集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十是抓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在抓好西峰区污水厂、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清洁生产审核及西峰制药厂、九连山水泥厂清洁生产验收的同时,按照省厅公布的今年第一、二批省级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督促长庆油田第七采油厂、庆阳市恒盛果汁有限公司等企业严格按照省厅要求做好清洁生产工作。 去年,该市共实施污染减排项目34个,投入资金5.6亿元。据核查,连续两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目标达到了省市责任书下达的要求。 助推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突出抓

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不断丰富园林绿化苗木种质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管护机制,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位。庆阳市环保局结合《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一是认真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先后部署开展了陇东油区春季环保安全大检查、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等一系列环保专项检查,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去年,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共受理12369件环保投诉及群众来信来访260人次,出动环境监察人员3514人次,检查企业670户,检查井场553个,实施行政处罚173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72起,办理各级人大、政协提案、议案6件。二是对重点区域实施集中整治。先后对全市饮用水源地、湖库型饮用水源地、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以及庆阳石化、油田厂站、管线,全面进行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治。三是开展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去年,他们在西峰区巴家咀水库上游小黑河流域,联合长庆油田分公司超低渗透第四项目部组织开展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邀请省环保厅领导进行了现场观摩。同时,该局与市交通局、市公安消防支队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全市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四是着力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去年以来,庆阳市环保局会同市监察局对7个重点减排项目和7件环境违法问题进行了市级挂牌督办;并联合对14件市级挂牌督办项目和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挂牌督办项目和问题解除挂牌督办,汇报市政府对全市污染减排挂牌督办项目和突出环境违法问题的县区下发了预警通知,实行预警监控,确保

了重点区域环境安全。五是加强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结合全省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核查专项行动,协助省环保厅在该市举办了全省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班。去年,完成了“三率一制”工作任务,共检查单位178家,出去人员210人次,监督检查率、整改率均达到100%。全市18家医疗单位、6个汽车站和5个二级油田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资料已报省环保厅审核批准,辐射安全办证率达到100%。六是抓好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他们委托省环科院对市级环境风险源进行了评估和等级划分,督促企业编制完善了应急预案,建立了全市环境风险源数据库。 生态市创建和农村环保深入推进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生态文明,弘扬生态理念,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要求,坚持以国家级生态市创建为抓手,全力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去年,该市政府调整印发了《庆阳市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生态建设项目9大类209个,完成投资192亿元。20个乡镇和28个村通过正式命名。目前,全市生态乡镇、村创建率达到56.5%,国家级生态市考核的24项指标已有9项达标;中心城区“创模”工作已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创模”规划。按照“一线、三河、四区”的总体布局,全市八县(区)41个乡镇96个村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连片整治项目实施以来,该市共投入资金5885.27万元,示范村环境“脏、乱、差”面貌得到了有效遏制。市环保部门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考核工作的通知》,按期完成了考核评估任务。自

2009年以来,落实转移支付资金51847.82万元,其中:生态保护及治理项目15092.62万元,基本民生保障项目36696.2万元。全市八县(区)重点乡镇(街办)开展了基层环保机构和能力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有20个乡镇进行了试点,设立了乡镇环保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完成了正宁县环境监测和执法业务用房项目,组织申报了市级及除镇原县外的六县(区)的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项目。 让生态文明支撑健康发展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生态文明城市是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城市构建的必然过程;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特点是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坚强的理念支撑。庆阳石化公司是国家在庆阳市最大的石油炼油企业,坐落在董志塬腹地的庆阳市区附近,随着企业炼油能力的不断扩大,排污量也在增大,如何解决企业发展与生态平衡问题,做到生态文明支撑企业健康发展?在庆阳市的重视下,庆阳石化公司认真执行“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作为第一要务,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确保环保各项工作优先发展。

首先,他们建立了庆阳石化公司HSE管理体系,HSE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主管副总为副组长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质量安全环保处是环保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设置专职环保副处长岗位、环境管理岗位、环境统计岗位,各单位、运行部配备兼职环保人

员,完善环保管理机制。公司QHSE委员会为环保管理最高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环保问题;同时将环保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每月经济活动分析会范畴,使环保指标的完成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衔接,保证了环保指标的完成。其次,制定实施了《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环保设施管理规定》、《环境统计管理规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清洁生产管理规定》、《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环保考核细则》等相关环保管理制度21项,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并编制了环保发展规划,明确环保目标,将环保任务和污染治理措施纳入生产经营规划,落实工程和管理污染防治措施。

对产生的污染物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体现分级治理、源头控制。对全厂地基进行强夯处理,在消除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同时,增加了地面防渗性能,有效缓解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对可能产生污染物泄漏的装置区、罐区采取防渗措施,控制污染物渗漏和扩散;各装置污水进行预处理,确保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稳定;全厂废水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类处理、分质回用;销售系统增加油气回收处理措施。为了减轻项目取水对库区及下游生态、居民用水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建设了中水回用装置等,提高水的回用率,减少了新鲜水用量。为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该公司还在厂界与城区间建设了1500米宽的生态防护林带,以缓解空气污染,形成立体生态防护屏障。在废气治理上,该公司最大限度地回收油气资源和硫资源,全厂废气实现了达标排放。在环境保护方面,该公司制修订了21项环保管理制度,制订下发了《环境监测计划及污染物排放指标计划》,按计划

开展源头、过程、末端环境监测分析工作。并编制了环保设施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将环保设施运行纳入生产调度管理体系。他们还同步建起了有组织排放环境在线监测仪,与省市环保部门及中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培训落实了环保装置岗位操作人员,确保环保设施与生产装置同时投入运行。同时,编制完成《庆阳石化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甘肃省环保厅审查、备案,与地方政府形成联动。

如今,在庆阳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已开始形成。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良好风气正在兴起。(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市委市政府印发《甘肃省庆阳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1—2015)》

根据市委2012年5月2日全委扩大会议的安排部署,由市林业局负责组织编制的《甘肃省庆阳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1-2015)》,经市政府三届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近日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向全市印发。

《方案》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甘肃省第十二届党代会精神,依据《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2—2020)》、《甘肃省庆阳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六盘山片区庆阳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以及《甘肃省庆阳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区建设规划(2011—2015)》等,把合理开发石油煤炭资源与保护生态平衡、尽快发展经济与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同级目标,以推进“三低三高(即低资源投入、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高经济产出、高环境效益、高社会效益)”为特征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战略目标,按照生态保护工程、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建设、生态社会建设和生态文化旅游建设5个方面,整合发改、林业、农办、环保、工信、水务、水保、农牧、国土、住建、旅游等部门相关生态建设项

目165个、建设资金562.90亿元,制定了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导思想、技术路线、工作进度、目标指标和组织保障措施等。

实施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市域内资源潜力,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态效益,对最终把庆阳打造成产业结构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繁荣城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省乃至全国的能源化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和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公益林办)

西峰区“四大工程”再提文明创建水平

近年来,西峰区以建设“美丽文明、和谐幸福”新西峰为抓手,不断优化城乡整体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2013年,全区部署开展秩序、环境、管理、素质“四大提升工程”,统筹推进“物质城市化”和“人的城市化”,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一是开展秩序提升工程。全面加强交通秩序管理。选择一批主干道作为严管示范路段,严查车辆及行人闯红灯、违反禁令标志、违法停车等9类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对繁华商业区、学校、医院周边等交通堵点的整治,合理推行单行道通行等举措。积极倡导“文明出行”,不断深化“文明交通”共建等活动。着力优化公共交通秩序。及时召开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推进会,周密安排部署,广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宣传教育活动,集中整治违章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车、随意掉头等现象,累计检查各类车辆538辆,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80多起,查获疲劳驾驶1起,涉牌涉证35起。持续加强车辆营运秩序管理。从严整治“黑车”、“摩的”、“残的”等非法营运车辆。深化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行动,推进治超数字化、整体化、科学化,严查车辆滴、漏、撒行为。全力加强社会治安秩序管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及其他暴力犯罪行为,对中小旅馆、洗浴、酒吧、KTV等场所实施重点监管。加强“三无”流动人口管控和出租房管理,切实推进“以房管人”机制,保持严查严管严治的高压态势。着力推进治安视频监控建设,实现城区重要路段和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

二是开展环境提升工程。高效推进道路建设。着眼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打通城市过境交通走廊,全年启动建设城市道路20条。6月底前建成陇东大道南延伸段、林荫大道、横一路、环县路、宁县路等7条道路,9月底前完成庆化大道北段、古象路东段、安定东路西段、安定东路三中十字至北京大道段、庆州路、弘化路、董志塬大道7条道路建设,年内完成南梁大道、城北二路、北京大道北段、庆化大道中段、安定西路延伸段、庆化大道南延伸段 6条道路年度建设任务。加大协调配合力度,确保庆阳机场航站楼、银西高铁、雷西高速公路、庆镇二级公路、西合二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推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6月底前全面完成东区、新区排洪排水续建工程。10月底前建成投用东区供热站、广场路供热站续建、城区供热管网及换热站建设工程,敷设供热管线20公里;完成东区、北区污水处理,城区供水管网及送水泵站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年内建成东湖公园扩建二期工程,完成救灾人防广场年度建设任务。大力完善公用基础设施,完成兰州路、古象路、长庆大道隔离栏杆安装;新建公厕6座、垃圾中转站2座;全面推进示范街建设,完成南北大街和九龙路公交站台、报刊亭、休闲座椅等设施安装,合理设置出租车停靠点。完成水景生态园用地征拆,确保开工建设;建成北湖景观绿化工程,完成北京大道南段、秦直西路、兰州路中段等15条城区道路绿化。切实加快旧城改造。坚持统一规划、整区域推进,出台旧城改造意见,全面加快

5个旧城片区改造项目。完成南盘旋片区西北角拆迁、土地出让和3个角修建性详规编制等工作,确保年内完成三分之一的工程量。启动实施气象局、老体育场、农副公司、通达果汁厂片区改造,完成规划设计、拆迁、招商等前期各项工作,提供尽可能的优质服务确保片区改造顺利推进。

三是开展管理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建立县级领导包片、单位负责人包段、机关干部包店责任制,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评比、季小结督查考核;全面启动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实现城市管理全时段监控。制定出台城区路灯、综合管沟、停车场、广场公园、绿地小游园管理办法,全面推行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场化运作;完成南北大街、九龙路杆线入沟工程,加大主次干道、巷道、出城土质路口整治,加强人行道硬化、市政设施维护、门头招牌治理、户外广告管理、餐厨垃圾收集等工作。加强城区交通管理,全面规范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点和路线牌,加大信号灯、电子警察、交通标线、标牌、标志、护栏维护力度,扎实开展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和残疾人专用车、摩托车、三轮车非法载客等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加强市场管理,彻底解决占道为市、乱摆乱放现象,尽力改善城市环境。积极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

四是开展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身边的好人”、“庆阳好少年”等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最美”精神。深入开展“贯彻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和征集活动。大力推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形成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调研报告100多篇。二是依托“德行西峰大家庭”全民修德行动,发挥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熏陶教化作用,重点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文明祭祀行动”“新市民、新生活、新素质”等系列提升行动,重点加强对产业工人、失土农民、外来人员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的素质提升工作。三是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体系,实现志愿服务需求菜单化、资源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培育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志愿者队伍,打造了一批诸如北大街心连心志愿服务站等富有西峰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优秀品牌。四是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托“和谐西峰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颂歌献给建设者”等活动,丰富市民村民文化生活。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建设,积极发挥“善行讲习所”“德行讲习所”的熏陶教育作用。培育发展“农村道德讲堂”、老娘舅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不断形成。

镇原县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镇原县以改善农村环境和创建生态县为目标,全面提升全县生态文明水平。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年内累计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县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衔接争取南川乡污水处理工程和上肖乡北庄兴旺养殖场专项资金70万元,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捐资60万元,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是狠抓污染治理。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累计拆除乱搭乱建商铺125家,沿街农户房屋97间,店外店178家,清运垃圾杂物2万吨,修建简易垃圾填埋场23处,购置垃圾箱355个,有效遏制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拉乱挂、乱扔乱倒、乱堆乱建现象。完成孟坝镇王湾村、上肖乡姜曹村省级生态示范村达标建设。

三是认真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全县封山育林1.2万亩,退耕还林27万亩,协议荒山造林2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15.4 %。生态水利建设完成了巴家咀水源保护工程7公里应急道路;武沟至

焦岗、武沟至渠口人饮工程新打水泥窖160眼,沼气池1000个,完成投资1680万元。生态水保建设,完成了殷马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整修梯田2.4万亩,流域治理18600亩,配套田间道路7公里,完成投资310万元。生态园建设年内完成了县城东区植物园,栽植树种37种、1072棵。西区生态公园已完成了前期规划设计,年底开工建设。

四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倡导“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努力追求“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循环经济覆盖到农业、工业、社会三大领域。

镇原县三项措施狠抓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镇原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主引擎,采取三项措施狠抓生态文明建设。一狠抓舆论宣传。采取刷写标语、散发传单、制作大型宣传牌等方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良好氛围。二狠抓生态工程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突出抓好“三保一治”(油煤田周边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天保”、“三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力争全年完成荒山造林19000亩,道路绿化120公里。三狠抓生态县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活动,力争年内完成3个国家级、4个省级生态乡镇及5个国家级、15个省级、45个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全力打造“天蓝、水碧、山青、地绿”的美丽新镇原。

庆阳油煤气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研究课题通过评审

记者从甘肃省环保厅获悉,由甘肃省环科院承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协作完成的《庆阳市油煤气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战略研究课题》日前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该课题是甘肃省第一个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的战略研究课题,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精神的要求,对指导庆阳市油煤气资源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评审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基础扎实、技术路线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保障国家生态屏障安全和促进庆阳市成为甘肃省重要经济增长极具有积极作用,对保障庆阳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实现庆阳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甘肃日报 记者秦娜)

庆城县生态文明建设出实招

本报庆城讯(通讯员 涂文奎)近年来,庆城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立县”这一战略目标,立足生态保护,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实现了农民依靠生态致富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3.07万亩,占任务7.94万亩的165%。

庆城县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精心布局,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县里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企业带动等措施进行造林绿化工作。该县还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林业信访问题查处力度,对群众反映的乱砍滥伐、林权纠纷、退耕还林等方面的问题加大了督查督办力度,并积极做好涉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义务植树基地建设1万亩、乡镇千亩造林1.6万亩、绿色长廊建设5.07万亩、历年造林工程补植补造5.4万亩。2012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封山禁牧百日专项治理和征占用林地专项清理整治活动,有效遏制了林地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合水县水保持监督中队全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护航

合水县水保局水土保持监督中队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强自身建设,主动出击,严格执法,保证办案质量和社会效应。

一是突出办案质量,进行自查。组织职工根据《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规定,对今年所办案件的事实、法律依据和办案程序进行自查,确保了办案质量,防止了错案、假案、冤案的发生。办案合格率达100%。

二是突出有案必办,进行排查。单位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意见箱,确定专人24小时值班,对群众举报的案件及时登记、排查。确保了群众举报的案件及时得到查处。今年共排查各类案件12起,挽回经济损失8万元。

三是突出办案效果,进行抽查。为了全面加强水保监督工作实效,局班子对各小流域管护现状进行不定时抽查,对流域现场有牛羊的实行一票负决制,并给联片管护干部经济处罚,今年全局不同程度受到处罚4人(次),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有效促进了办案效果。 四是突出清廉办案,进行纠查。对办案过程中,群众反映干部职工执法不廉的问题,及时派纪检工作人员进行了纠查,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命名2012年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的通知

根据《甘肃省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办法(试行)》和《甘肃省省级生态村考核验收管理办法》,省厅对各市州上报的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材料,组织专家严格审查、现场考核评估、省厅网站公示,经厅务会研究,决定命名陇南市两当县杨店乡等72个乡(镇)为2012年“甘肃省级生态乡镇”、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等235个行政村为2012年“甘肃省级生态村”。

希望被命名的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以“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2012年甘肃省级生态乡镇、村名单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

2012年12月17日

附件

2012年甘肃省级生态乡镇名单

序号 1 2 3 平凉市 定西市 市州 兰州市 小序号 1 2 3 4 5 6 7 8 榆中县定远镇 皋兰县水阜乡 灵台县西屯乡 陇西县碧岩镇 漳县大草原滩乡 通渭县华家岭乡 临洮县八里铺镇 岷县西江镇 乡镇名称

序号 4 5 6 市州 小序号 9 10 渭源县田家河乡 安定区内官营镇 永昌县东寨镇 永昌县焦家庄乡 金川区宁远堡镇 秦安县中山乡 秦州区皂郊镇 甘谷县武家河乡 甘州区靖安乡 甘州区沙井镇 甘州区三闸镇 民乐县新天镇 民乐县三堡镇 民乐县六坝镇 高台县宣化镇 高台县巷道乡 高台县罗城乡 临泽县新华镇 甘州区小满镇 甘州区长安乡 肃南县马蹄藏族乡 甘州区乌江镇 乡镇名称 金昌市 11 12 13 天水市 14 15 16 张掖市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序号 7 市州 小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甘州区梁家墩镇 甘州区新墩镇 临泽县倪家营乡 临泽县蓼泉镇 山丹县陈户乡 山丹县大马营乡 山丹县李桥乡 宁县湘乐镇 宁县长庆桥镇 宁县金村乡 华池县怀安乡 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 正宁县湫头乡 西峰区董志镇 西峰区西街街道办事处 镇原县屯字镇 镇原县上肖乡 镇原县太平镇 镇原县平泉镇 合水县太白镇 合水县吉岘乡 合水县太莪乡 乡镇名称 庆阳市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序号 8 9 10 11 12 13 14 市州 小序号 53 54 55 56 57 合水县何家畔乡 庆城县赤城乡 庆城县庆城镇 庆城县卅铺镇 庆城县玄马镇 玉门市黄闸湾乡 瓜州县锁阳城镇 阿克塞县红柳湾镇 金塔县三合乡 临夏县先锋乡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 古浪县西靖乡 民勤县红沙岗镇 凉州区黄羊镇 凉州区金沙乡 凉州区中坝镇 雄关区峪关泉镇 白银区水川镇 两当县杨店乡 夏河县科才乡 乡镇名称 酒泉市 58 59 60 61 临夏州 62 63 武威市 64 65 66 67 68 嘉峪关市 白银市 陇南市 甘南州 69 70 71 72 2012年甘肃省级生态村名单

序号 1 2 市州 兰州市 小序号 1 2 3 4 村名称 榆中县来紫堡乡冯湾村 皋兰县九合镇兰沟村 皋兰县忠和镇平岘村 永登县连城镇浪排村 崇信县木林乡桃花岭村 崇信县木林乡崖窑村 崇信县新窑镇戚家川村 崇信县锦屏镇薛家湾村 崇信县锦屏镇东庄村 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 崇信县锦屏镇魏家沟村 崇信县锦屏镇冉李村 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 崇信县黄寨乡马寨村 崇信县黄寨乡黄寨村 崇信县黄寨乡甘庄村 崇信县黄花乡黄花塬村 崇信县黄花乡水磨村 崇信县铜城工业园区马沟村 崇信县柏树乡木家坡村 崇信县柏树乡三星村 崇信县柏树乡东风村 平凉市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序号 市州 小序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村名称 崇信县柏树乡柏树村 崇信县柏树乡闫湾村 庄浪县南湖镇石峡村 庄浪县南坪乡沈坪村 庄浪县大庄乡丁山村 庄浪县水洛镇新兴村 庄浪县杨河乡逯岔村 庄浪县通化乡梅堡村 庄浪县万泉镇邵坪村 庄浪县良邑乡良邑村 庄浪县永宁乡漫湾村 庄浪县郑河乡史川村 庄浪县韩店镇上洼村 庄浪县岳堡乡崔家村 庄浪县朱店镇毛柳村 庄浪县柳梁乡阳坡村 庄浪县阳川乡红土坡村 庄浪县赵墩乡王堡村 庄浪县卧龙乡刘罗村 庄浪县盘安乡孙沟村 崆峒区索罗乡胡洼村 崆峒区崆峒镇太统村

序号 市州 小序号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村名称 崆峒区大秦乡西九村 崆峒区柳湖乡马庄村 崆峒区柳湖乡八里村 崆峒区白水镇打虎村 崆峒区白水镇白水村 崆峒区白水镇马莲村 崆峒区白庙回族乡贾洼村 崆峒区白庙回族乡小陈村 崆峒区崆峒镇官庄村 崆峒区安国乡安国村 崆峒区香莲乡香莲村 崆峒区香莲乡什字村 崆峒区香莲乡上麻村 崆峒区大寨乡雨林村 崆峒区大寨乡高塬村 崆峒区大寨乡赵塬村 崆峒区大寨乡老庄洼村 灵台县独店镇瓦玉村 灵台县独店镇庙背村 灵台县独店镇秋射村 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 灵台县独店镇吊街村 序号 市州 小序号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村名称 灵台县独店镇姚李村 灵台县中台镇红崖沟村 灵台县星火乡蔡家塬村 灵台县新开乡下周村 灵台县邵寨镇东坪村 灵台县上良乡旧集村 灵台县什字镇草脉村 灵台县什字镇长坡村 灵台县朝那镇马寨村 灵台县西屯乡爱子村 灵台县西屯乡北庄村 灵台县西屯乡店子村 灵台县西屯乡白草坡村 灵台县新开乡寺底村 灵台县朝那镇三里村 泾川县飞云乡元朝村 泾川县飞云乡毛家村 泾川县城关镇茂林村 泾川县城关镇兰家山村 泾川县高平镇大寺坳村 泾川县高平镇上湾村 泾川县高平镇胡家峪村 序号 市州 小序号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村名称 泾川县玉都镇官村村 泾川县窑店镇东坡村 泾川县窑店镇坳心村 泾川县窑店镇将军村 泾川县王村镇向明村 泾川县王村镇中塬村 泾川县王村镇墩台村 泾川县汭丰乡三十梁村 泾川县汭丰乡百烟村 泾川县汭丰乡焦家会村 泾川县党原乡坷老村 泾川县党原乡樊家村 泾川县党原乡柳寨村 泾川县党原乡合道村 泾川县党原乡高丰村 华亭县安口镇吴家堡村 华亭县东华镇黎明村 华亭县东华镇西关社区 华亭县策底镇红旗村 华亭县策底镇策底村 华亭县策底镇策底坡村 华亭县东华镇北河村 序号 市州 小序号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村名称 华亭县马峡镇蒋庄村 华亭县神峪乡下关村 华亭县东华镇东峡社区 华亭县砚峡乡砚峡社区 华亭县砚峡乡麻池社区 华亭县西华镇裕民村 华亭县西华镇龚杨村 华亭县西华镇西华村 华亭县西华镇草滩村 华亭县西华镇西源村 华亭县石堡子开发区纪家庄社区 静宁县八里镇关道岔村 静宁县八里镇小山村 静宁县八里镇红林村 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 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 静宁县古城乡杨沟村 静宁县城川乡陈马村 静宁县城川乡靳寺村 静宁县城川乡咀头村 静宁县城川乡甘河村 静宁县城川乡红旗村 序号 3 4 市州 小序号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村名称 静宁县城川乡冯局村 静宁县城川乡高湾村 静宁县威戎镇下沟村 静宁县李店镇常坪村 静宁县细巷乡米岔村 静宁县司桥乡司桥村 静宁县威戎镇杨桥村 静宁县城关镇东关村 静宁县城关镇西关村 漳县盐井乡杜家庄村 漳县金钟镇金钟村 安定区团结镇高泉村 渭源县莲峰镇何家湾村 临洮县新添镇潘家庄村 陇西县宏伟乡齐家渠村 临洮县玉井镇店子村 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 金川区双湾镇古城村 永昌县东寨镇双桥村 永昌县焦家庄乡水磨关村 永昌县城关镇金川东村 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 定西市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金昌市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序号 5 6 7 市州 天水市 小序号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村名称 清水县郭川乡田川村 清水县永清镇苏屲村 武山县四门镇蓝屲村 甘谷县大石乡马川村 秦安县王尹乡王新村 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 天水市秦州区贾家寺村 临泽县蓼泉镇湾子村 临泽县沙河镇新民村 临泽县平川镇平川村 临泽县鸭暖乡张湾村 山丹县老军乡焦湾村 山丹县老军乡祝庄村 山丹县老军乡丰城村 山丹县霍城镇东关村 山丹县清泉镇郇庄村 镇原县城关镇祁川村 镇原县城关镇原郑村 宁县平子镇平子村 宁县太昌乡刘堡村 宁县焦村乡西李村 宁县新庄镇方尚村 张掖市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庆阳市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序号 市州 小序号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村名称 华池县紫坊畔乡刘坪村 华池县柔远镇孙家川村 华池县悦乐镇悦乐村 华池县林镇乡四合台村 华池县白马乡王沟门村 华池县林镇乡范台村 华池县南梁乡白马庙村 华池县王咀子乡刘家畔村 华池县怀安乡怀安村 正宁县西坡乡宋畔村 正宁县榆林子镇中巷村 正宁县西坡乡西坡村 西峰区显胜乡唐苟村 合水县固城乡王昌寺村 合水县太莪乡关良村 环县环城镇西川村 环县环城镇十八里村 环县洪德乡肖关村 环县四合塬开发办四合塬村 环县樊家川乡樊家川村 庆城县卅铺镇阜城村 庆城县庆城镇药王洞村 序号 8 9 10 市州 酒泉市 小序号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玉门镇南门村 村名称 瓜州县西湖乡城北村 瓜州县瓜州乡瓜州村 敦煌市月牙泉镇杨家桥村 敦煌市阳关镇寿昌村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城湾镇城关村 金塔县羊井子湾乡榆树井村 金塔县古城乡古城村 临夏市南龙镇罗家湾村 和政县罗家集乡三岔沟村 广合县庄禾集牙和村 东乡县河滩镇苏孟村 古浪县定宁镇晨光村 古浪县西靖乡高峰村 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镇本康村 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打柴沟村 民勤县薛百乡河东村 民勤县薛百乡上新村 凉州区羊下坝镇六沟村 凉州区大柳乡王城村 凉州区中坝镇汪泉村 凉州区发放镇双桥村 临夏州 207 208 209 210 武威市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序号 11 12 13 14 市州 嘉峪关市 小序号 221 222 223 村名称 镜铁区文殊镇塔湾村 长城区新城镇长城村 长城区新城镇横沟村 靖远县刘川乡南山尾村 白银区水川镇桦皮川村 景泰县上沙沃镇王庄村 武都区城郊乡四合村 康县阳坝镇老庄村 成县小川镇西狭村 西和县长道镇川口村 徽县嘉陵镇上滩村 临潭县八角乡八角村 卓尼县喀尔钦乡录巴寺 夏河县科才乡赞布宁村 碌曲县尕秀村 白银市 224 225 226 陇南市 227 228 229 230 231 甘南州 232 233 234 235 华池县多方位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华池县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狠抓污染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县建设、环境安全管理“四大工程”,着力推进生态文明进程。

一是狠抓污染减排。从抓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入手,按削减存量,限制增量,控制总量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了上里塬彭家寺耀鹏和林镇富康养殖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对全县17户污染源进行了动态调查,完成了华池作业区基地集中供热和南部新区集中供热工程,确保省上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二是狠抓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实施南梁荔园堡等4乡镇10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工程,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三是狠抓生态县建设。继续加大“三创”工作力度,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21个;市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35个;“社会细胞”绿色创建178个,“三创”累计达到200多个。

四是狠抓环境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查各类环境违法案件。今年累计出动环境监察人员200多人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1起,立案查处131起;整治县乡水源保护区“三乱”68件;办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0件;调解涉油环境污染纠纷6起,给群众赔偿14000多元,共收集处置医疗废物20多吨,全县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今年以来,华池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立足县情,把荒山造林、公路绿化、小流域治理等作为重点,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县完成荒山造林4万亩,沙棘基地建设3万亩,义务植树4500亩,围庄栽树260万株,公路绿化270公里。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41平方公里,占任务的82%。沼气能源建设完成规划放线289口,备料242口,建成226口,占任务的56.6%。

华池县积极实践生态文明透视

黄土高原,似乎比别的地方更为渴望富裕。华池,这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尤为如此。

80%以上都是山区的华池县,发展会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脆弱的生态会不会雪上加霜?

带着这些疑问,初夏时节,笔者穿行华池。沟壑峁梁之间,绿树掩映,令人赏心悦目。而大地增绿的同时,农民增收的兴旺景象更是令人倍觉欣喜。

绿色发展,闯出一条富民之路

生态恶劣,曾让华池人吃够了苦头。

华池,古为牧区。据载,明初,“吾乡合抱参天之木,木麓连亘于五百里之外。”到了清同治年间,还有以子午岭为主的大面积次生林区。但因长期滥垦、滥伐、滥牧,华池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荒山秃岭与日俱增,水土流失不断加剧,以至于“东风吹秕田,西风打死苗”,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

因此,当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实施后,华池县将其看作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积极封山禁牧。截至去年底,华池县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留床面积达到55万亩,户均21亩。

山封了、草种了、树栽了,但在华池这样一个传统的半农半牧县,如果老百姓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栽下的树、种下的草难免会被再次毁掉。

退耕还林怎样才能“退得下”,又“稳得住、不反弹”?华池县把山川秀美的“绿被子”和百姓致富的“钱袋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草畜产业开发迈出了坚实一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9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