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都315教师公招联考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09-09 20: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成都315教师公招联考《教育基础知识》 试卷参考答案(成华区、青羊区、青白江区) 1. B.课程改革 2. D.多样性 3. D.测验法 4. A.知

5.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6. D.自我教育能力 解析: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 A.教育美育 解析:美育的类型主要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 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8. A.韩愈

9. A.《学记》 解析: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学记》。 10. A.殷商 解析: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小学。

11. A.娱乐性 解析:体育的娱乐功能是指:体育节丰富的系列活动不但使学生情绪得到放松或转移,并且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体验成功,享受活动过程带来的快乐。 12. C.班级授课制

13. C.理解、尊重孩子 14. D.学校教育制度

15. A.组织教学活动 解析: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实施课程计划需要依靠组织教学活动来实现 16. A.直接经验的参与 17. D.自主发展 18. B.格塞尔 19. A.壬戌学制 20. D.示范性

21. A.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解析: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22. C.二者相类似 解析: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相类似。 23. D.以人为本

24. A.沟通 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25. B.布鲁姆

26. B.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 解析: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教学监控能力可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根据其作用范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根据教学过程,辛涛把教师的教学监控过程分为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 27. A.性相近,习相远也

28.A.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解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29.D.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30.B.学生的自觉性 解析:练习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性,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31.D.模仿

32.B.理解教材 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3.B.教学内容 客体 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34.A.认知 解析: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

35.D.认知需要

36.C.具体运算阶段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是在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合、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具体运算图式,儿童学会了守恒、序列化和区别类别。

37.D.教学程序解析: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它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38.B.避免失败的倾向

39.D.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0.A.组织策略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1.列提纲 2.利用图形 3.利用表格。 41.A.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真正理解 42.B.教师

43.C.教学目标 解析: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44.A.学习过程 45.B.廉洁从教

46.D.尊重和信赖学生

47.C.风趣 解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谦虚、文雅、和气。

48.C.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 解析:教育执法的原则: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2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3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4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见于法规。

49. B.教育法律事件 解析:教育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50.D.成人 解析: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51.ABCD 解析:集体教育模式是由前苏联早期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马卡连柯创立的。

1、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 2、“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3、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和前景教育原则 4、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52.AB A.作业分组 B.能力分组 解析: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类型有: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学科分组等。

53.ABD 解析: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是心理学界最为流行的全面解释人类智力的理论。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是一种智力的认知理论,智力的认知理论主要关心智力的加工方面或过程方面,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信息加工成分。斯腾伯格区分了三种信息加工成分:元成分(最重要的成分,它的作用是执行计划、实行监控、对结果作评价);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他认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三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联系,其中元成分始终处于调节控制地位,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同一成分中不同具体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必须以元成分为中介。他的智力三元理论为我们对智力的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框架。 54.ABCD 55.BCD

56.ABCD 解析:合作教学法教师扮演的角色:1.清楚描述课程目标。 2.在上课前先决定并安排学生於学习小组中。 3.清楚地解释作业及目标结构。4.督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并适时介入以提供作业协助或增进人际及团体技巧。5. 评价学生的成就并帮助学生讨论他们合作进行的情形。

57.ABCD 解析: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①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有理想,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求新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效率、效益、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生产道德情操和自我教育的能力。②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必备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相应的审美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个性。④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职业观念和初步的择业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 58.ABCD 解析:学校文化的特点:

(1)学校文化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的无形的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

(3)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 (4)学校文化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

59.ABCD 解析: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本文)、作业(习题)、图表、注释、附录、实验等部分组成。 60.CD解析:按照教学中学生学习进行的模式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否以现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依据,可把教学方法划分为接受式与发现式两大类。 61.ABC

62. BD B.广域课程 D.大范围课程 解析:综合课程也被称作“广域课程”或“大范围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其特点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

63.AC A.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C.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 解析: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64.BCD解析:国家的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65.ABC

66.ABCD 解析: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 67.ABC 解析:孔子的学习理论 (1)揭示学习的意义

孔子自己是“学而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言教身教,从毕生经验中提炼出“学而时习之”这句名言,揭示了学习活动的意义。

孔子否定自己是“生而知之”。他学无常师,虚心向别人学习,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事实上,自文武周公统治之道,至《易》、《书》、《诗》、《礼》、《乐》、《春秋》,他都留心学习,以至能一身兼通六艺。他教导弟子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诫他们若“少而不学”,就会“长无能也”。他还说,“人不好学”就不会成为“君子”。可见,他把学习看作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

(2)探索学习过程的规律

孔子提出了“学”、“思”、“习”、“行”的学习思想,提出学与闻、思、习、行四方面必须互相结合,统一进行。初步摸索到人类知识习得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的发展过程。 (3)提出学习的心理条件

“志”和“信”的学习信念、动机:孔子常常用“志与学”和“志于道”来要求自己,勉励弟子,主张“笃信好学”、“谋道不谋食”。反对学生丧志混日,他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也哉!”(论语?学而》)

“好”与“乐”的学习兴趣、爱好:孔子十分重视“好学”精神,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是说,有知识不如爱好学习,凭兴趣学习不如乐于学习,对学习有深厚的情感。

“学贵有恒”的学习意志:孔子认为“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没有恒心的人,连巫医也做不成),人必须做个“有恒者”,在治学路上,勇往直前,不可半途而废。他说:“臂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臂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学习必须老老实实,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用四“毋”来要求自己和学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不凭主观意见,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规定“入太庙,每事问”,并且择善而从,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总结学习方法

以学为主,学、思、习、行相结合; (5)差异心理的思想

孔子把人分为“上知”、“中人”和“下愚”三种类型(《论语?雍也》),认为有的人能“闻一知十”,有的人则只能“闻一知二”,其灵活性有所不同。孔子把性格分为“狂者”、“中行”和“狷者”三种类型(《论语?子路》)。认为有的人戆直,有的人迟钝,有的人偏激,有的人莽撞,有的人果断,有的人通达,有的人多才多艺(见《先进》《公冶长》)。

孔子也了解到人的能力存在差异。有的人可“为宰”,有的人可“应对宾客”(《公冶长》)有的人可做一部门或一地方的长官。

68.ABD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69.BD B.理性知识 D.感性知识 解析:知识按其表征形式,可分为感性知识(感知、表象)和理性知识(概念、命题);按其表述形式,可分为陈述性(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操作性)知识。

70.BCD 解析: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三者的“结晶”,是品德内化的标志。 71.BCD B.准备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72.ABC 解析:品德与道德的主要区别:首先,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其产生、发展、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不以别人的存在或个别人是否具有社会道德为转移。品德虽然也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及家庭、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但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条件制约之外,还要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此品德将随着个体的产生、成长、死亡而发生、发展以至消亡。其次,道德反应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完整,而品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个部分。再次,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73.ACD A.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74.ABCD 解析: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过程性原则 2.练习性原则 3.分解性原则 4.一体性原则 5.迁移性原则 6.效能感原则

75.CD C.能激发个人的努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D.能增强学习的乐趣减少单调感 解析: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

竞争对人格的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是,它能激发个人的努力和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个人树立的标准和志向,以及缩小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竞争能使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有助于人格的发展。竞争还使集体的生活变得更富有生气,避免或减轻学生对日常作业的单调感,增强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乐趣。竞争不利的一面是,它会引起学生过分的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竞争也可能导致紧张、敌对、报复等消极的集体风气;竞争会导致胜者骄傲自满,而把别人的成就看作是一种威协和挑战。使败者丧失信心,损伤自尊心。

76.BC B.评分客观 C.阅卷方便 解析: 选择题优点:判卷评分准确,不会因为判卷人员的个人兴趣和不同观点而发生误差。同时也方便用电脑进行评卷,大大提高判卷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其次,由于选择题多数是考查目的集中单一,试题比较短小回答简单。因而在一份试卷中可容纳较大的题量,可扩大考查内容的覆盖面,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全面考查。再次,当考试对解题速度有一定要求时,采用选择题比较容易实现速度考查的目的。选择题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进行深层次的考查,无法考查陈述能力,考生应答易生猜测投机成分。 77.ABC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专门适用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书育人。可以说,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

3.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在古今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师职业道德越来越丰富,涉及了教师职业劳动的所有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发展是社会和教师职业的需要,其功能具有多样性。

78.ABCD 解析:教师站姿的基本要求:端正、稳重、亲切、自然。

79.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80.AD A.分组管理 D.分工负责 解析: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1.正确 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尽管在动物界,尤其是高等动物界的代与代之间虽也存在着类似于人类的“教育”和“教”与“学”现象,但这两种表面类似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2.错误

3.正确 解析:“思想品德”课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在德育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4.正确 解析: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与中世纪教会教育相比,近代西方教育是一种追求世俗化和回归现实的教育。 (二)与古希腊教育相比,近代西方教育是一种重视现实和追求物质利益的教育 (三)受资本主义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近代西方教育形成了典型的“双轨制”教育。

5.正确 解析: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6.正确 解析:所谓的教育社会化即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7.错误 解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 8.错误

9.错误 解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10.错误 解析: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11.正确

12.正确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13.正确 解析: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4.正确 解析: 班级课堂气氛对个人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叫社会助长作用。例如,教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就促进了教师教学艺术性的发挥。许多运动员、演员的表演,观众越多,气氛越热烈,表演效果就越好。

15.正确 解析: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前人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是通过言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不是创造、发明知识,而是再现、继承知识。人类知识的过程是对未知的阶段、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学过程把人类总结的经验,人类经过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创造、发明的经验接收下来,而不是向未知领域的进军。

16.错误 解析:设置榜样是指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的同学中的优秀学生为榜样.使学生了解成就动机高的学生的想法、谈话方式和行为方式。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成绩和态度肯定和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正确的运用奖励和惩罚是激发学生动机的主要手段之一。

17.正确 解析: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 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

18.错误 解析:道德需要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就可以转变为道德动机。 19.错误 解析: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

20.正确 解析: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9l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