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1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5-03 22: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1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1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1)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1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21)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1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29)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1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38)

第1 页,共44 页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1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一、辨析题

1.“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它的基本前提是错误的。它是以人性自私论为前提的。这既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和现实情况,又背离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2)它割裂了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两者的统一,把其作为评价人的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依据。在这一观点中,主观是人的动机,客观是人们的行为效果。诚然,主观为自己有时也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但并不总能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特别是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坚持以为自己作为出发点的人,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别人和社会的利益。

(3)它也背离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统一。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特征。而此观点却把自我存在的价值即自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私欲而斗争作为个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客观存在决定思想意识,思想意识依赖于客观存在。思想意识只不过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映象。因此,思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歪曲反映。

3.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自然而然地也就解决了。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主要矛盾在事物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它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是解决矛盾的关键。主要矛盾解决了就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但不等于次要矛盾也就解决了。

4.英雄创造历史。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所有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并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按照个人对历史影响的大小,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对历史影响较小,历史人物对历史影响较大,特别是杰出的历史人物即伟大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英雄人物就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但不能由此得出英雄创造历史的结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决定的。英雄创造历史的说法片面夸大了少数英雄人物在社会中的作用。英雄史观是剥削阶级的历史观。

第2 页,共44 页

二、简答题

5.简述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

【答案】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体现在如下方面:

(1)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旧的国家政权;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发动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3)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的形式;改革一般说来不需要采取武装冲突的形式。

6.从哲学的角度看,物质形态的同构性有哪些特点?

【答案】关于不同层次的物质形态结构的同构性,从哲学角度分析,大体说来有三大特点:(1)任何结构都具有不均匀的共同特征,即有核心与非核心的构成。任何结构的形成都是对“嫡增加”所体现的均匀性的克服,就是说,事物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结合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必定不是绝对均匀的,有稀密简繁之别,较密集复杂处是其结构核部分,较稀散简单处则是其非结构核部分。原子有原子核,细胞有细胞核,银河系有银河核,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彗星有彗核,地球有地核,人脑则是人的核心部位,社会的构成中也有其内在的核。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信息与嫡的矛盾,正是结构非均匀性的内在矛盾,它是物质形态结构中的普遍矛盾。

(2)任何结构都具有旋转(周期、节奏)的共同特征。宏观世界的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微观世界的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都具有自旋和他旋或兼而有之的特征。

(3)任何结构的有序态的维持都具有某种“力”的共同特征。当然,这里所说的“力’,,并非只是指物理学、化学中所讲的“力”,而是使诸要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力。当代科学证明,自然界存在着引力、磁力、强力、弱力四种相互作用力,前两种是存在于宏观世界中的强相互作用力,后两种是存在于微观世界中的弱相互作用力。生命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力更为复杂,但任何结构的有序态必定以各种要素之间的结构力作为存在的基础,这是物质形态小同层次的结构的同构性的又一体现。

7.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

【答案】(1)哲学的定义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属于那种通过概念、原理等逻辑形式以反映现象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凝结着人类认识在一定时代所达到的知识成果;同时,哲学又体现着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

(2)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3 页,共44 页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①区别

a.研究的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而各门具体科学则以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为研究对象。

b.内容和社会作用不同。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从而为人们提供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即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大智慧”。而各门具体科学则是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来研究世界,为社会提供某一特殊规律。

②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自身生长的土壤。哲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植根于具体科学的土壤中,不断从具体科学所提供的新的材料、经验和知识中总结概括出哲学的一般结论。否则,哲学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自己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活力。同时,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提供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是哲学特有的功能之一。科学史证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8.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实践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的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首先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和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互换其活动并结成一定的关系。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补会关系。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并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基本的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这三种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社会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就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即使生产力也不是纯粹的外部自然力,而是人们的实践能力,并且只有在个人的交往和相互关系中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所以,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第4 页,共4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8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