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12中国文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更新时间:2023-05-03 12: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16 页

目录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12中国文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2)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12中国文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5)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12中国文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8)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12中国文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12)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12中国文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15)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16 页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12中国文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2018复试学员内部使用,终极模拟预测押题,实战检测复试复习效果。

2-资料仅供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科举?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答案】(1)科举

隋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规定采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并于开皇八年设立“志行修谨”(有德)和“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以选拔人才。大业三年(607年),隋场帝又在诸多科目中设立“明经”、“进士”二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因其基本做法是设立科日,以考试举士,故称“科举”。

(2)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评价

①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a.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制度的出身限制,对国家而言,大大拓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为选人任人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对社会而言,是给更多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无疑有利于社会发展与国家稳定。

b.它与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相比,具有相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优点,是用人制度的历史性改革与进步,非但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的科举制,也影响了欧洲的文官制。

②科举制的消极意义

a.使一般读书人养成一种侥幸进取的心理,认为只要一登龙门,便可身价百倍,因而寻章摘句,死记硬背,并小在实际本领卜下工夫。

b 全国举子甚多,而录取的名额又十分有限,考中实在不易,于是举子们不得不找靠山,行贿赂,通关节,走后门,费尽心机,不择手段。

c.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取士,流弊更甚于前代。八股文形式死板,束缚思想,不能发挥一个人的真正才智。明清以来,科举考试益发腐败,考官和考生试场作弊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2. 中国典籍丰富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

【答案】中国古籍的最大特点就是包罗丰富和经典第一。前者是面,后者的点,点面结合,广博专深,形成中国的典籍文化。

(1)“包罗丰富”

“包罗丰富”是指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军事、经济、农学、医学、烹调以及历代典章制度等,涉及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表明了中国人在各个领域的探索和贡献。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16 页 (2)“经典第一”

“经典第一”是指儒家著作在所有典籍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指儒家著作及研究和解释性的著作数量很多。延续至今的古籍分类法依然是“经、史、子、集”四部,历代对经书的研究,产生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经学”因此,“经学”为尊,众学为从,“经学”为纲,众学为目,构成了中国近两千年的藏书特色和治学原则。

总之,中国典籍的丰富体现了我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对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并形成民族特有的叙事方式和思维方式。

3. 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主要有:

(1)美学追求不同

中国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中国园林无一例外地都是艺术地再现自然,都是范水模山,取法天然,为作为生存主体的人创造一个和谐统一的客体环境。西方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下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2)体现的精神不同

中国园林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中国园林虽然是艺术地再现自然,却不是无目的地再现自然,而是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一定的理想和信念,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园林主人的志向和趣味,以满足人的某种精神追求。西方园林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3)造园手法不同

中国园林在造园手法上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西方园林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

4.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中国文化?

【答案】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不但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惠及历代炎黄子孙,而且在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以后,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历史与文化。在当今交往频繁的国际社会中,它的传播更加迅速、影响更加广泛,作用也更加明显。我们在今天来了解中国文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现实需要:

(1)世界人民的需要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独自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大,世界各国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迫切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面对这样的历史变化和文化的走向,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

(2)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发展和延续,要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传入,给中国文化巨大的冲击。面对具有进攻性的异质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要继续保持其独特性,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16 页 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文化,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异质文化的优劣予以正确的分析。同时,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发展脉络和变化规律,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自觉吸取精华、抵制糟粕,进行有益的文化扬弃。

(3)个人提高素养的需要

作为中国人,自然就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有选择地阅读一些研究中国文化的书籍,欣赏一些中国古典诗词和音乐,领略一些京剧、昆曲等传统艺术,参访一些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从中体会和感受民族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气质,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和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熏陶人格,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既保有民族传统,又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才。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16 页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12中国文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2018复试学员内部使用,终极模拟预测押题,实战检测复试复习效果。

2-资料仅供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

一、简答题

1. 怎样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

【答案】(1)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以汉字的方形结构和线条变化为基础的

①古人在创造这种方块字的时候,已经融入了中国人对造型美的基本见解,即结构平衡,线条流畅,整齐而有变化,均匀而有对比,这就给书法家提供了施展艺术才能,驰骋艺术想象的天地。

②汉字结构的写实主义和人体本位精神,使汉字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因素,因此书法家们在挥毫撒墨的时候,完全可以依据这就对美的感受,把存在的天地山川之美以及人物房舍之美与汉字的结构美紧密地结合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时,不仅要了解写书法的人,还要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

即运笔取势,力在其中,以笔法的曲直、行滞,章法的虚实、疏密,结构的奇正、主次,显示出“相反相成”的美感。

①“运笔取势”是指起笔要注意“逆”,结体要注意“违”,章法要注意“侧”即形成一定的势态。

②“逆”就是落笔要取逆势,又称“逆锋”,即欲行其右,先行其左;欲行其下,先行其上,这就可以使笔画充满力感。

③“违”就是错杂、多样、变化、参差、互异,即“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其列,为体互乖”,但又要“违而不犯”,即不能杂乱无章。

④“侧”就是笔画和章法要多取侧势,因为侧势造成的美更富于变化。

总之,笔画不要雷同,不要呆板,要讲变化,讲互异,还有讲主次分明,叙事相间,刚柔并济,要讲究正中有奇,连中有断,连断自如,开合自成。

2. 为什么到明清出现了长篇小说?试从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阐述其必然性。

【答案】明清之所以出现长篇小说,其原因在于:

(1)从社会发展看,长篇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2)长篇小说的出现也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①中国的古典小说发源于先秦的神话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8l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