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公开课《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2 07: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主备人:王耀龙 辅备人:肖琴审批: 学生姓名 课 题课时 课型 新授 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熟知“推敲”典故的来历。 习2、过程与方法:懂得写作中讲究炼字的道理。 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赏诗歌。 标 流程 自主先学,合作探究 重难点 1、正确理解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 2、名句的鉴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措施)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相关链接 贾岛(779~843) 中国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曾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六年(811),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传说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炼“推”、“敲”字不决,后世乃以斟酌文字为“推敲”。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开成五年(840),为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普州。 走进文本 读一读 通过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 1、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2、小组内检查朗读,注意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情感和韵味。 想一想 1、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并讲给同桌听,有不会的问题记录下来。解释下面画横线的字词。 邻并: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幽期不负言: 2、小组内交流自己理解的内容,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听,让他们帮助解决。

理一理 1、指名一学生说出诗文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措施)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首联: 颔联: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颈联: 尾联: 2、思考:诗句的每一联分别交代什么?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3、知识检测 ①《题李凝幽居》的文学体裁是 ,作者是 朝诗人 。 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试题.(2008年全国中考试题)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一诗,填空: ⑴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⑵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 (3)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4)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理解:这两句是写回归路上 。过了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 ,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 ,更显出环境的 , 。 (5)、对这首诗中的语句的解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中的“少邻并”的意思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陷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6)·《题李凝幽居》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趣。 4、有人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不如“推”字,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下来。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它所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拓一拓 运用炼字的方法,说说下面的诗句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诗句代替,为什么?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环节、措施) (随风忽入夜,润物竟无声) 语言能力应用。 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 2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的悠然自得;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 ”的美好愿望。 3解释下面画横线的字词。 心远地自偏:( )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 ( )还来就菊花:( ) 造化钟神秀:( )独怜幽草涧边生:( ) 4下面对文学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陶渊明------东晋 《过故人庄》---------王维 ----------唐代 《江雪》--------------柳宗元------唐代 《西江月 遣兴》---------辛弃疾---------南宋 警句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世界上最贵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法)罗曼.罗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8a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