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讳_崇拜与谐音

更新时间:2023-05-25 20: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使用中的禁忌语和谐音词的禁用

2004年5月

第3期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ZHEJIANGEDUCATIONINSTITUTEMay2004No13

忌讳、崇拜与谐音

郑 婷

(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分院,杭州310012)

摘:。利用谐音表意形式可以具体

。谐音禁忌与谐音崇拜的产生有汉语本身的原因,

关键词:忌讳;

崇拜;谐音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6574(2004)03-0026-05

谐音,是指语言运用过程中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点来表达意思,从而造成一种特殊

[1](P1165)”与“胚胎”同不”,即“车前”,其籽可治不孕,而古时“艹不效果的各种语言现象。如“艹

[2](P1104)音。

正如帕默尔所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谐音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语言手段,不但是语言现象,更属于汉文化范畴。汉语的谐音文化,首先表现在由谐音所创造的社会习俗、礼仪风尚,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禁忌语、吉利话这两个较为突出的现象。

一、禁忌与谐音

[3](P1287)“禁忌”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语言禁忌最迟在汉代已流行于

[4](P1232)民间《说文》,“:月襄,益州鄙言人盛,讳其肥,谓之月襄”,从内,襄声。语言禁忌是人类社会普

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将此文化现象统称为“塔布”,即是“禁止”之意。谐音禁忌与语言精神象征密切相关,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往往把生活中不如意事归于某事某物所致,因而对这些事物采取回避乃至在言语交际中禁止提及态度,久之,就形成了对这些事物的禁忌心理,其实这种禁忌心理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汉民族求吉避凶,求美避丑的心理。

这种禁忌时刻提醒着人们要约束言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用语的谐音禁忌

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中国农业特别发达,农耕经济中最讲究的是种桑养蚕。此行业有诸多的禁忌语,与蚕的死有关的都要避讳,如“伸”意为“伸直”,死蚕就是这种状态,故要避讳;如“笋”,吴语读音与“伸”颇相近,故而江浙一带的蚕农将“笋”称“萝卜”。同样“,亮”蚕是不吉利的,故而与“亮”有关的谐音字都被他词替代,如“天亮”在江浙一带称为“天开眼”。

收稿日期:2004-03-24

作者简介:郑婷(1982-),女,浙江台州人,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分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级本科生。

语言使用中的禁忌语和谐音词的禁用

第3期 郑 婷:忌讳、崇拜与谐音 27 同理,渔业也有其特殊的行业禁忌语。这些禁忌语今天还存在。渔家最忌说“沉”“翻”“破”“散”等字眼,为避免不吉利,管姓“陈”的船家姓“耳东”或姓“淹”“,淹”有“水深”之义,水深

[5](P1144)则鱼多,对船家来说自然是吉利的。同样,船家忌“住”,他们希望船行得稳且“快”。于

是,最早是他们将“箸”改说“快”的。明人陆容《菽园杂记》记载:

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幅布为“抹布”,讳离散,

以梨为“园果”,伞为“竖笠”。

更有甚者是商业用语的禁忌。在湖南,下餐馆不能点“芹菜”“芹”,“穷”音近,故湖南人把芹菜叫“喜菜”。而在广东、港澳一些地方餐馆,开店第一天最忌讳的是首名顾客选用有“炒”字的菜名“,炒”在当地方言中为解雇之意“炒鱿鱼”,。粤语忌,即为钱包干

([6]瘪,没油水之意,故而“豆腐干”改称为“豆润”“,,这一对反义

(二)。较早出现的称谓避讳现象见于《左传 ,一名正,故秦时称正月为“端月”;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汉代文献中

[7](P1187)将所有的“邦”字改为“国”字。不仅皇帝本人的名字要避讳,连皇帝祖先的名字也要避

讳。宋太祖的祖父名为赵敬,宋代人书中就把所有注用“敬”字的地方用“恭”或“严”。

更有甚者,称谓避讳还影响到了当时的鲤鱼养殖业。鲤鱼养殖从春秋到汉代一度繁荣,而到了唐代因为鲤鱼姓了国姓,故而身价百倍,皇帝以鲤鱼为佩,兵符也改用鲤符,民间则以鲤鱼为讳,它成了不许吃也不许卖的东西,自然无人养殖。于是人们找到了草鱼、青鱼、鲢鱼代替,逐渐形成了“四大家鱼”。

清朝是讳禁制度最严的一个王朝,文字狱就是其典型一例。清雍正大兴文字狱,有句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说成“思念明代,无意本朝,出语诋毁,大逆不道”,结果

[1](P1179)作者被斩首。只因明月的“明”与清风的“清”和明代的“明”、清朝的“清”是同音同字。

同样,袁世凯复辟时闹了一个“元宵”的大笑话,因“元宵”听起来像“袁消”,故一纸令下“元

[5](P1147)宵”改为“汤圆”。解放前,老百姓管国民党中央军叫“遭殃军”。国民党税多,百姓称其为

()[1]P1168“民国万税”以对应官方所说的“民国万岁”。时至今日,这种忌讳盛行不衰,并成为衡量

个人修养的一个标准。

(三)饮食文化中谐音禁忌

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吃”的谐音禁忌时刻存在。热情好客的山东人饭

(散),恐言及家人分散;江浙人忌吃药,吃药叫吃茶“午时茶”桌上忌言“蒜”,其实是药,而真正

[8](P181)的茶称为“茶叶茶”;广东潮汕人也把“药”称“利市”。上海人忌饭桌上讲“鹅”“鹅”,“我”

同音“,吃鹅”即“吃我”,于是“鹅”被称为“白乌龟”。北方人忌“醋”,因与“错”同音,山西人索性叫醋为“忌讳”。北方人忌“蛋”,骂人语多用之,如“混蛋”“坏蛋”。于是称鸡蛋是白果,鸡蛋汤叫“木犀汤”,肉炒蛋叫“木犀肉”。

(四)私隐词禁忌

这里的私隐词指有关人体的私处,以及有关性交和排泄的词。这类词因为已有专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回避使用与之同义或谐音的词。山西方言中的“透”字是“性交”的意思,故日常使用的“透”念成不送气。上海郊县松江地区把女性生殖器称为“笃”,故在日常谈话中忌用“笃”这个音节。而在上海市区“笃”是“抛、摔”之意,使用频率较高,故到了郊县就要加以

()[4]P1233回避。

二、崇拜与谐音

语言使用中的禁忌语和谐音词的禁用

28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崇拜”指的是“趋吉求同”的文化心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吉祥语音崇拜

数字本身没有贵贱,只因它们与汉语普通话(方言)发音相同或相近,而具有商业价值“,8(八)”和“9(久)”的号码开出天价“,4(死)”“3(散)”“7(气)”的号码无人问津或避之不及;这种现象与其片面地说是一种迷信,倒不如说是一种语言运用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特殊文化。

(二)方言吉祥语音的崇拜

谐音口彩是方言吉祥语音崇拜中极为突出的一面。它源于灵物崇拜和语言崇拜,因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求吉,,便其语音与表示心理希求的语词同音。

与“吉”同音,于是,“,吃鸡”亦叫“发家”。北方人吃饺子称为吃“交子”,,代表金钱财富。

(三)广告语言是广告信息传达的手段。如让广告语言成为“说服的艺术”“广告生命的支

[9](P1235)点”,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谐音这一手段的运用,即在特定的广告语境中,借助语音与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多个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出色效果。

在当今占位时代,首要的决策是为产品取个好名;索尼、可口可乐、白兰地等商品的占位及成功说明:名称的好坏,对消费者的心理刺激是截然不同的。而本文就从“品牌”入手,分析广告语言的谐音。

1.求吉利的谐音崇拜

上文所举的“9”,在广告语中屡见不鲜,如“999”感冒药“,郎酒———悠悠岁月酒(久)”。2.利用名人效应的广告语言谐音崇拜

有这样一则新闻“:张艺谋谐音被注册成商标”:北京某公司艺术总监杨先生注册了一广告

(张艺谋),取义为品牌“张一摩”“一摩就清”,用南方话读,二者音同。

其实,用名人谐音注册商标,杨先生并非是中国第一人“谢霆锋”,谐音几年以前就被某厂家注册为“泻停封”,并由此而打造了一个全国品牌。

31外来音译词的谐音崇拜

这是近年来颇为关注的研究。在音译时,出于一种中国人特别感兴趣的语言拜物教心理,在选用作为音译符号的汉字时,尽量挑些符合“求吉趋同”的字眼,如“宁”“灵”“福”之类的。表面看来,这种音译似乎有推销商品的广告动机,实际上是中国人语言崇拜的文化心理在音译外来词时不自觉的自然流露。

(1)药品类:多用“宁”“康”“克”。如“达克宁”“康泰克”“康恩贝”等等。

(2)食品饮料类:多用“喜”“乐”“哈”“旺”等字眼。如“七喜”“娃哈哈”“可口可乐”“旺旺”等等。

(3)日用品类:多用“吉”“欣”“佳”等字眼。如“吉列”剃须刀“、舒欣”化妆品系列“、舒肤佳”“佳洁士”等等。

(4)饰品类:多用“丽”“欣”“雅”等字眼。法国有种产品叫“foulard”指一种印有小花,质地柔软,具有光泽的丝棉交织的绸布,译为“富丽雅”,即注重了音近,又有谐音所产生的吸引力。

三、谐音禁忌与谐音崇拜产生的背景

语言使用中的禁忌语和谐音词的禁用

第3期 郑 婷:忌讳、崇拜与谐音 29 

(一)汉语本身的原因

1.语音。由于汉语只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音节结构较简单,加上音调也不超过1300个音节。汉语的词汇多“,单音成义”“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这样势必产生大量的同音词、近音词,这些词语为谐音的产生创造了语音基础。

2.汉字与谐音的关系。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故而汉语中同音多义,近音同义的字也比较丰富。这无疑也为谐音表达方式的存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物质基础

同一个音,就是因为另一个同音的字犯禁忌而导致此字的不可用,的“望文生义”的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是有其生理机制的,,它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特别是汉民族,,。

(三)“语言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一个工具体,而是一套发音的

[11](P17)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人具有整体观察世界的方式,习惯以感性直观的方式体悟人与世界的动态的有机的联系,对世界的认知和把握有综合性特点。汉文化是一种内倾文化,内倾意味着含蓄不直露。汉民族传统文化讲究求吉避凶,求久惧变,求雅避俗的文化心理。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语言是一个底座……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

[12](P17)脱离社会而流传下来。”可见,语言是社会风尚、民间风俗习惯得以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原

因之一。谐音的运用强化了这一点。

11求吉避凶

北方人不像广东人忌讳“四“:住四楼说成住“三加一”楼,他们吃饭时喜欢先上四个冷盘,再四素四荤,像“四喜丸子”“四世同堂”。在他们看来“,四”是个表示完满的吉利数。

粤方言及部分吴方言区人将h[x]发成f[f]“,发菜”谐音“发财”。

2.求久惧变

“9”或“九”,在中国是一个最受欢迎的极数,它以谐音的方式表达了永久的终极企盼,我们的先民向来以“九”为大,由此而形成的“九”的文字观、习俗观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

“九”这一极数深深根植于华夏民族的思想意识中,周代的文明礼乐踵其步伐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故班固以九品叙录古人,三国时学者陈群也因之而确立九品官人法。

而“九”在建筑中应用广泛。明建筑的都城北京有九重门,紫禁城的房屋有9999间半,天安门城楼分9楹,皇宫门代横竖都是9路,等等。

中国人“家”的概念十分浓厚,在很多地方的婚俗中有种种避讳:上门的新娘不能吃瓜(寡),上海松江新娘嫁妆中,被面不用格子料,因当地方言“格子”与“格嘴”谐音,而“格嘴”则是吵架的意思。而在家居的布置上,中国有特别多的习俗:庭院前后不栽桑、柳“桑”,“丧”谐音,

(逃)木“(早)木“(断)木等。柳不结籽;盖房材料忌“桃”,枣”,椴”

安微省合肥地区的民俗:结婚时新娘子入洞房前必须先把自己的鞋子脱掉,穿上新郎的鞋子,叫“夫妻同鞋”“,鞋”与“偕”同音,取“夫妻同偕”之意,天津地区婚俗中,新婚夫妇同吃一个用猪心做的菜,取其“同心偕老”之意。

3.求雅避俗

[10](P16)

语言使用中的禁忌语和谐音词的禁用

这种心理具体表现在地名的由俗变雅,如北京的几个胡同:高义伯胡同、小杨家胡同、墨竹胡同皆谐音于“狗尾巴”“小羊圈”“母猪”。

正如王希杰所说“:渴望和平、健康、快乐、幸福、富裕、荣誉、进步;讨厌战争、灾荒、死亡、疾病、痛苦、贫穷、落后,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状态,趋吉避凶,人之常情。在中国,这种心理特别

[13](P1166)强烈。”

四、结语

谐音存在于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而最重要的是,在谐音影响制约下,形成了事物的汉语言文化价值系统。这种谐音文化是大量的,经常的,系统的存在现象。对于谐音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其理论意义,更有其实用价值。语言结构、能发出或听懂标准音,会是“清楚

?明白”之意,起了重视,,正是反映了谐音文化研究实践

P104)“,谐音”被用作一种释义方式:如好者,服也;鬼者,归也。虽牵强附会,然长久流传,也就造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语言文化现象了。目前关于谐音,有两种讨论,一是关于谐音修辞,有人主张将谐音由传统的谐音双关、飞白等修辞格中脱离开来而归为一个独立的谐音格。笔者认为建立大类谐音格正好可以解决目前众多辞格之间存在着交叉,派生的问题,是个有益的尝试。其次是关于谐音文化的讨论,正如上文所说,谐音文化是汉文化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社会影响力是不容忽视,我们在尊重谐音的魅力,感叹其伟大的同时,应该更清楚地认识谐音文化、理性地对待它并加以正确的导向。参考文献:

[1]赵金铭.谐音与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1).

[2]陈光磊.修辞论语[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1.

[3]陈汝东.认知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5]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6]易中天.西北风东南雨[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7]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8]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9]张道俊.广告语言技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10]王力.汉语浅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64.

[11]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12]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3]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4]王希杰,李晋荃.谐音—从修辞到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6).

(下转第34页)

语言使用中的禁忌语和谐音词的禁用

取所需,它们都能给观者以特殊的审美感受,同时创造出艺术的最新价值,完成画家想要完成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鲁道夫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冈布里奇.艺术的历程[M].党晟,康正果,译.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3]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5.

[4]何政广.世界名家全集—马蒂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AnAnalysisofLIUYing-lin

(DesignandArtDepartment,Zhejiang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Hangzhou310012,China)

Abstract:Imitatinganddrawinghavebeentwomainfeaturesinpainting:thewayofimitatingistolookfortheformofbeautybetweenoutlineandstructure,whilethewayofdrawingistoexpressthefeel2ingofbeautybetweenobjectandspace,andentityandnon-entity.Meanwhile,inmodernmulti-elementartisticstyles,itisimpossibletodistinguishimitatingfromdrawingandtheyarecombinedskilfullytocre2ateplentifulandbeautifulsenseofformandendlessimplications.

Keywords:modernpainting;imitateanddraw;asenseofform

(上接第30页)

Taboo,AdmirationandHomophone

ZHENGTing

(HumanitySchool,ZhejiangEducationInstitute,Hangzhou310012,China)

Abstract:TherearecloserelationsamongChineselanguagetaboo,admirationandhomo2

phone.HomophoneπsfunctionofexpressingmeaningscanrevealChineseculturalconnotationofpursuinggoodfortuneandshunningthecourseofcalamity.Theappearanceofhomophone,tabooandadmirationresultsfromsomereasonsinChineseitselfaswellascertainsocialculturepsychology.

Keywords:taboo;admiration;homophone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85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