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更新时间:2023-10-14 03: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得分:_______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3 ~ 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概论

论文题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学科专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二○一三 年 十二月

科学技术 “双刃剑”效应思考

[摘要]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量,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但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社会的现实基础上讨论了科学技术双刃性问题,根据分析得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双刃性的原因:社会的根源,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人文心理的原因,进而提出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方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促进科学的人性化发展,提高科学家的责任感;自律克己,最终使人类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 双刃剑 理性思考

一、科学技术“双刃剑”效应的历史和现状 1.1古代

在古代,随着一些古老的学科如天文学、力学、数学、农业科学的发展和手动冶炼铸造技术以及简单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产生了辉煌的古代农业文明。但科技创造的物质财富,大部分都落入了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手中,被统治的阶级和农民过着悲惨的生活,很显然在古代科技已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和统治的工具。 1.2近代

近代以来经验科学技术逐步发展成一个基于科学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精密科学,科技革命相继爆发。牛顿力学和蒸汽技术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电力和电力技术理论为核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相应地出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转化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从机械化到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然而,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是一个血与火的历史。新兴资产阶级使用科学技术对内残酷剥削,压榨无产阶级和其他工人,对外进行军事打击和野蛮的经济掠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1.3现代

随着人类认识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科学家创立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科学,发明了电子管、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生物科技、空间科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等高科技,出现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20世纪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给全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是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社会开始从持续了数百年的工业社会步入到信息社会。然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起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大大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最先进的科技武器对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高科技的发展导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等问题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科学技术“双刃剑”效应的原因分析

上面从古代到现代的事实生动地表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然而,人们很自然地问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从自然那里获得越来越丰富的信息和工具,那么它为什么会反过来伤害人类?为什么科学技术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社会层面的原因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它必定受到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占主导地位的观念的影响,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最关心的是是利用科学技术追求更多的利益,追求高额利润几乎已经成为资本家唯一的动机,为了赚更多的钱,他们用科技来剥削工人阶级,他们还试图利用科学技术扩大再生产,疯狂掠夺自然资源。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科学技术疯狂的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并把一些在

他们国家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高的产业转移到这些国家,使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开发破坏力更大的的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对环境生态和人类造成巨大威胁。上述情况表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及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是当今世界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全球问题的重要社会根源。[1] 2.2人类认识的原因

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人类认识的原因。这是因为人们更容易看到改造自然的积极作用却很难看到负面影响。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往往不明显,这需要通过重复和长期的积累才会变得显著。人们更多地关注眼前利益,总是容易忽略长远和整体利益,再加上人类知识水平的限制,许多自然现象规律尚未意识到,而且自然法则本身也有一个暴露的过程,因此,人类对于改造自然的负面影响往往不能及时、全面的评估。此外,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一些片面,人们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可以无限堆垃圾,人类的生存环境只由自然法则控制等等。但事实上,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不是一个可以无限堆放的垃圾库,它能够容纳的垃圾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的自然过程影响巨大,人类生存环境不仅是由自然法则的控制,也受社会规律的影响。

正因为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上有上述种种局限性,因此在利用科学技术认识、改造自然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又往往受到自然的无情报复。也只有在这时人类才真正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和“双刃性”。 [2] 2.3人文心理的原因

人类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不仅需要物质产品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但现代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征服自然,追求在最短的时间,用最低成本生产更多的物质。科技工业生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严格遵循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规则。但标准化原理无情抹杀了人的个性,高度专业化的重复劳动使人们成为了机器零件。所谓主观的、心理的、伦理的、情感的考虑不是受到排斥,就是和其他的非人因素一样,只是作为整个科学计算过程中的一个被考虑的因素。

此外,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文明使得人们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和满足,导致人们的心理情感缺失。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了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导致了当前西方社会普遍信奉享乐主义人生观。但他们获得物质享受后却无法感觉到真正的快乐,进而感到失望、挫折和人生毫无目的的痛苦。这就是所谓“物质进步中的精神贫困”。有些人希望通过药物、非理性的活动和加入迷信组织去除这种精神痛苦,导致药物滥用,非理性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流行。

三、避免科学技术 “双刃剑”效应的理性思考 3.1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造福和服务社会

我们必须对科学有一个明确的理解。改变我们旧的科学观、增进对作为一个整体的“自然科学总和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打造智慧的科学和造福的技术。布朗对此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首先, 迫切需要改善社会控制科学实际应用的途径,以便获得更多的我们所需求的东西和更少的我们所不需求的东西。第二,我们必须试图告诉人们,包括科学家自己在内什么是科学,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再从狭隘的物质进步的背景中看待科学,而是从我们整个文化的更

[3]

广阔的背景来看待科学。”

3.2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朝着人性化方向

要使科学人性化,必须要把排除在外的情感和审美融入科学。费舍尔充分肯定了情感在科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倾向于理性的约束和衰退的地方,情绪可以发挥适当的作用。仅仅依靠理性不能帮助我们摆脱危机,但是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请教我们的情感,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情感和理性是互补的, 情感需要理智,因为理智了解事物的本质,理智需要情感,因为没有感情,理智会忘记事情的紧要,并失去对未来的勇气。只有理智

和情感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科学也有其思想和情感。如果这些部分能在一起,科学将会更好更广泛的与人类社会相结合:科学的客观方面将减少, 科学会成为改变和改善社会的力量。人类工程学提出,任何设计应该关注人性,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如果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太远离人,和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不和谐,就不符合人性化的思想,也不会有长期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将被市场淘汰。我们相信,科学技术只有在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目标的前提下全面发展,才能消除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3.2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人的欲望、私心和好奇心共同决定的,它植根于人性的弱点和优点,不可根除。与其说科技是“双刃剑”,不如说人是“双刃剑”,一刃代表善、一刃代表恶。为了科学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我们公众要有成熟的社会良心,具体到科学家,由于科学家所处的特殊地位,他们一般而言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前景和大致后果知之较早、知之较多,理应对科学应用以及可能随时出现的技术的监督承担较大的责任,这就要求科学家们具有成熟的科学良心——这是防止和抵御科学负效应的精神和情感力量。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去约束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尽可能地降低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告诫人们:科学如果没有良心便和魔鬼一样,科学家们没有道德良知是对人类的犯罪。科学家必须具拥有较高的道德心和责任感,大胆地承担起对人类社会的的责任,坚决防止滥用科学技术和科学异化。他呼吁科学家本着科学的良心,坚决拒绝一切不义的要求, 必要时甚至采用最后的武器:不合作和罢工。有一个法国政治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说过,“战争是一个极其重大的事情,不能任由军人来处理”。同样,科学是一个极其重大的事情,科学不能被孤立,不能惟一地交由科学家

[4]

来处理。换句话说,科学已经变成一个国民的问题,不是科学家一个人的事情。【参考文献】

[1]蔡曙山.论技术行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批判[J].中国社会科学,2002(2):20.

[2] 吕乃基.科学技术之“双刃剑”辨析[J].哲学研究,2011(7):103-108.

[3]布朗(),李醒明(译).科学的智慧——它与文化和宗教的关联.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年,第一版,第109-110页.

[4]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10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7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