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3 15: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 学 语 文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

1. 在古代书信中,“表”用于: [ ] A.人臣上书给皇后 B.人臣上书给太子 C.人臣上书给皇帝 D.朋友之间往来

2. 《诗经》所收诗歌数量为: [ ] A.300 B.205 C.305 D.405

3. 屈原的代表作是: [ ] A.《橘颂》 B.《离骚》 C《湘夫人》 D.《九歌》

4.《子虚赋》是谁的作品? [ ] A. 司马相如 B.班固 C.张衡 D.赵壹

5.《郑伯克段于鄢》出自: [ ]

A.《左传》 B.《战国策》 C.《汉书》 D.《史记》

6.枚乘的哪部作品标志着骚体赋向汉大赋转化 A.《七发》 B.《归田赋》 C.《三都赋》 D.《长门赋》

7.“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典故是: A. 庄周梦蝶 B.杜宇啼血 C.鲛人泣珠 D.良玉生烟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于 [ ] A.《饮酒》 B.《短歌行》 C.《行路难》 D.《从军行》

9.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 A.柳宗元 B.王安石 C.李商隐 D.欧阳修

10.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在他的: [ ] A. 南戏 B. 散曲 C.杂剧 D.传奇

11.“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中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借代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12.标志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是: [ ] A.魏晋志人小说 B.唐传奇 C.宋话本 D.明清章回体小说

13.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派是: [ ] A.山水 B.边塞 C.婉约 D.豪放

14.杜牧哪篇作品是最早的文赋? [ ] A.《鵩鸟赋》 B.《滕王阁序》 C.《阿房宫赋》 D.《上林赋》 1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的作者是: [ ] A.苏轼 B.李煜 C.欧阳修 D.辛弃疾

16. 关汉卿《单刀会》的主角是: A.刘备 B.张飞 C.关羽 D.赵云

17. 中国通俗白话小说开端于宋代的: [ ] A.传奇 B.话本 C.志怪 D.志人

18. 散曲包括小令和用小令连结起来的: [ ] A.套数 B.长调 C.中调 D.杂曲

19. 明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作家是 A.孔尚任 B.汤显祖 C.洪升 D.白朴

20.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

1

[ ]

[ ] [ ] [ ] [ ]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21.王国维的词学论著代表作是 [ ]

A.《人间词话》 B.《闲情偶记》 C.《观堂集》 D.《蕙风词话》

22.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派是: [ ] A.山水 B.田园 C.隐逸 D.边塞

23.宋代最杰出的女性词人是: [ ] A.朱淑真 B.李清照 C.魏夫人 D.严蕊

24.李白生活的时期应当属于: [ ]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25.在文学史上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

A.郭沫若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26.杜甫的《月夜》是一首: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2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借代 B.比喻、借代 C.比喻、夸张 D.比拟、夸张

28. 著名词人李煜的朝代是: A.唐代 B.唐五代 C.北宋 D.南宋

29.关汉卿的《单刀会》在戏曲体裁上属于: [ ] A.杂剧 B.传奇 C.南戏 D.小令

30.下面不属于议论文的有: [ ] A. 韩愈《进学解》B. 韩愈《师说》C.贾谊《过秦论》D.王羲之《兰亭集序》 31.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与谁同游而作? [ ] A.杨绛 B.钱钟书 C.冰心 D.俞平伯

32.《故乡的野菜》的作者是: [ ] A.余光中 B.余秋雨 C.周作人 D.贾平凹

33.曹禺《日出》的女主人公是: [ ] A.陈白露 B.伊雪艳 C.梅 D.四凤

34.钱钟书的幽默文风最突出地表现在: [ ] A.虚字 B. 叠字 C.比喻 D.排比

《巍巍中山陵》的说明顺序主要是 [ ]

A.方位顺序 B.时间顺序 C.情感流程 D.先主后次

36.同一般科普说明文相比,科普小品文具有下列特点: [ ] A.科学而严肃 B.亦小亦新,亦俗亦雅 C.活泼随意 D.客观

37.贾平凹的小说有 [ ] A.《月迹》 B.《心迹》 C.《浮躁》 D.《白鹿原》 38.《傅雷家书》中大多为傅雷写给谁的书信? [ ] A.儿子傅聪 B.妻子朱梅馥 C.儿子傅敏 D.家中老人

闻一多和徐志摩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 ]

A.怀旧 B.新月 C.复古 D.七月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选自 [ ]

A.《雨天的书》 B.《瓜豆集》 C.《自己的园地》 D.《知堂回想录》41.《雨巷》的作者是 A.戴望舒 B. 徐志摩 C.余光中 D. 艾青

42.《子夜》的作者是 [ ]

2

[ ] [ ] [ ]

[ ] 35. 39. 40

A.巴金 B.老舍 C.郭沫若 D.茅盾

43.从戏剧的容量来看,曹禺的《日出》属于: [ ] A.独幕剧 B.重幕剧 C.多幕剧 D.话剧

44.下列作品不属于鲁迅的是: [ ] A.《阿Q正传》 B.《茶馆》 C.《狂人日记》 D.《祝福》

45.戏剧《雷雨》的作者是: [ ] A. 曹禺 B. 老舍 C.高行健 D.周作人

46. 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与运用的表现手法,曹禺的《日出》属于: [ ] A. 喜剧 B. 悲剧 C. 正剧 D. 悲喜剧

周作人的散文格调可以概括为 [ ]

A. 热烈 B. 冷淡 C. 平和冲淡 D. 生动活泼

48.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隐括了一首蒋捷的词,这首词是 [ A.一剪梅 B. 浣溪纱 C.虞美人 D.清平乐

49.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 A.爱情 B.亲情 C.乡愁 D.伤春

50.《废墟》选自散文集: [ ]

A.《文化苦旅》 B.《山居笔记》 C.《文明的碎片》 D.《霜冷长河》

51.钱钟书《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 ]

A.洗涤灵魂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诗歌《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 ]

A.戴望舒 B.舒婷 C.刘半农 D.徐志摩

53.根据议论方式划分的是 [ ]

A.短评和专论 B.文艺评论和思想评论 C.政论和书评 D. 立论文和驳论文

54.下列样式不属于记叙文的是 [ A.科学小品 B.通讯 C.日记 D.回忆录

55.《米龙老爹》中的主人公是 [ A.将军 B.米龙老爹 C.约翰 D.普鲁士人

《论美》的作者培根除了作家还是 [ ]

A.哲学家 B.天文学家 C.数学家 D.音乐家

57. 卡夫卡是的国籍是 [ A.美国 B.英国 C.奥地利 D.德国

《项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 ]

A.卡夫卡 B.欧·亨利 C.福楼拜 D.莫泊桑

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的是 [ ]

A.契诃夫 B.欧·亨利 C.莫泊桑 D.卡夫卡

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是 [ ]

A.欧·亨利 B.莫泊桑 C.屠格涅夫 D.契诃夫

泰戈尔是哪国的作家?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印度

《米龙老爹》的作者还创作了 [ ]

A.《羊脂球》 B.《警察与赞美诗》 C.《眼泪》 D.《变形记》

培根的议论文《论美》的最终结论是: [ ]

A.才能美才是美 B.美与形貌有关 C.行为美才是美 D.形貌美与德行美相结合才是美

3

]

]

]

]

]

47. 52. 56. 58. 59. 60. 61. 62. 63. 二、填空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_。

2.《秋声赋》是宋代_______________的作品,他与唐代的__________、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曾巩、__________、苏辙、苏洵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3.“《春秋》三传”指的是____________ _、 _ 、 _。 4.文学理论作品《神思》出自__________ 的 _。 5.李清照写过一篇著名的词学批评是__________________。

6.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________、 _ 、 _、 _ 。 7.唐五代时在西蜀形成了_ 词派。 8.________________是金代最杰出的诗人。 9.王勃的《滕王阁序》属于_____________赋。

10.骈赋因为句式多上四下六,又称为_______________。

11.建安“三曹”指是__________ 、 、 。 12.蒲松龄的____________ 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13.《江城子·乙卯二十日夜记梦》是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悼亡词。

14.《红楼梦》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认为其后四十回为____________所续写。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与“无我之境”相对应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 、 、起因、经过、 。

17. 一般书信由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 、署名、日期、 七部分

构成。

18.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平和冲淡,如拉家常,被称为__________体。

19.如果把科普说明文分为科学小品与一般科普说明文,那么傅连暲的《说梦》属于 。 20.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 __ 。 21.梁启超《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_______________。” 22.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23.戏剧《茶馆》的作者是 。

24. 作家冰心原名__________,她的散文作品《小桔灯》出自其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 25.鲁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现代白话小说的开端。 26.现代戏剧根据其容量可分为__________剧 和__________ 剧。

4

27.________________ 的《一个文官的死》符合他写小人物的一贯风格。 28.泰戈尔的诗歌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歌皆短小精悍,有如格言。 29.小说《麦琪的礼物》中杰姆送给妻子的圣诞礼物是 。 30.培根的《论美》采取的论述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

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錝錝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这段文字选自欧阳修的《秋声赋》。《秋声赋》属于哪种赋体?这段文字用到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怎样的写作特点?

2.〔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

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关汉卿《单刀会》) “双调新水令”是什么意思?这段文字描绘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3.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在体制上是属于令、引、近、慢中的哪一种?这首词表达了什么主题?

4.简述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行文线索。

5. 《巍巍中山陵》是如何体现其“巍巍”这一特点的?

6. 简述余秋雨《废墟》中“废墟”的含义。

7.在傅连暲的《说梦》中,巴甫洛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8.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9.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健阿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这段文字选自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段文字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上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特色?

10.《米龙老爹》有何写作特点?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

5

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一凑合而成的。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选自李大钊《今》) 分析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其层次大意。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

么?举例说明,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 活着与生活

有位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开始听起来并没有在意,后来仔细想想,还有道理,他说,人分两种:一种活着的人,另一种是生活的人。

活着的人,指的是什么?恐怕仅仅就是指活着吧。有说有笑,有苦有悲,但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有呼吸,有面孔,但没有人生的目标。我想,朋友说的活着的人大概是这一类的人。而生活的人就比活着的人有质量,有深度了。这是生命层次的区别和不同,是精神世界的差别。

这世界,活着的人不少,生活的人也不少。由此我想到贫穷和富有的问题。是不是贫穷的人都可以划归到活着的人一类里去?是不是富有的人也都可以划归到生活的人一类里去?恐怕不是,不是。

李白很穷,浪迹天涯。据说,喝顿酒一般都是朋友买单。杜甫也不富裕,病死在孤舟上。贝多芬是一个比较穷的老外,还有梵.高。他们的伟大作品流传下来,让我们记下这些伟大的名字,记住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他们是生活的人,这样说不会有人反对。白居易生活条件不错,苏东坡也算得上小康。毕加索早就加入了万元户的行列,成了富翁。还有歌德是个贵族。他们同样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记下他们伟大的名字。他们是生活的人,这样说也不会有人反对。由此看来,不论是活着的人,还是生活的人,与贫富无关。贫富大都是指生存条件,谁都想富一点,有条件就享受一下也是对的。而活着与生活,是由精神上的东西来区分的,与人生态度有关,与精神追求有关,与抱负有关。

我不知道在我的朋友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是否有人提出过这种区分的说法,我觉得有些道理的是,这涉及了生命的质量,或者说,这涉及了怎么个活法儿。

我们今天能够随口说出一大串响亮的名字,包括几百年,几千年前的名字,包括中国的、外国的名字,其实我们没有见过这些人,但我们又相对了解这些人,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我们,使我们知道他们确确实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而与他们同时代还有更多的人,我们却无从知道。这不是我们的错,而是称得上生活过的人不多。

现在该轮到我们了。我们中间还能有李白、杜甫吗?不知道。还能有白居易、苏东坡吗?不知道。假如没有,也不要紧,有几个岳飞,有几个戚继光也是不错的。要想证明我们生活过,或者曾经生活过,确实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不能丧失信心和放弃追求。也许我们中间有很多人在想,在做??

文中提到的“活着的人”与“生活的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第三段“由此我想到贫

穷和富有的问题”中“此”指的是什么?第四段中,作者从李白列举到歌德,其目的何在?从文中

6

来看,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贝多芬、梵·高和毕加索,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雾 (茅盾)

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魆魆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渺的思想的。

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的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的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杆也躲得毫无影踪。

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

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云——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地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本文所写的雾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在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山峰的夜景和昼景,这有什么作

用? 作者在文中第七自然段写“寒风和冰雪”有什么作用? 在第八自然段写红鲤鱼跳出水面的“轨外行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分析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A 6.A 7.A 8.A 9.C 10.C 11.A 12.B 13.A 14.C 15.D 16.C 17.B 18.A 19.B 20.D 21.A 22.D 23.B 24.B 25.C 26.B 27.C 28.B 29.A 30.D 31.D 32.C 33.A 34.C 35.A 36.B 37.C 38.A 39.B 40.A 41.A 42.D 43.C 44.B 45.A 46.B 47.C 48.C 49.C 50.A 51.C 52.D 53.D 54.A 55.A 56.A 57.C 58.D 59.A 60.A 61.D 62.A 63.D

7

二、填空题

1.《诗经》 2.欧阳修 韩愈 苏轼 3.《左传》 《公羊传》 《谷粱传》(顺序不限) 4.刘勰 《文心雕龙》 5.《词论》 6.《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顺序不限) 7.花间 8.元好问 9.律 10.四六文(四六骈文) 11.曹操 曹丕 曹植(顺序不限) 12.《聊斋志异》 13.苏轼 14.《石头记》 高鹗 15.有我之境 16.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顺序不限) 17.称呼 问候 结尾 信封 (顺序不限) 18.闲话 19.科学小品 20.论点 论据 论证 (顺序不限) 21.反是者败 22.人物 情节 环境(顺序不限) 23.老舍 24.谢婉莹 《小桔灯》 25.《狂人日记》 26.独幕 多幕(顺序不限) 27.契诃夫 28.《飞鸟集》 29.梳子(发梳) 30.阐述-论断-阐述-论断

三、简答题

1.文赋。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特点,在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式写成;句式上,以散句为主,杂以骈句;在表现手法上,采用比喻法,很形象地描绘出秋声由远而近的种种特点;文字生动形象。 2.曲调名。描绘了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关羽。 3.属于小令。表达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主题。

4.以作者情绪的起伏变化为线索,具体而言是由“乐”到“痛”再到“感”。

5.作者紧扣中山陵“巍巍”这一特点,从地理环境的选择、设计方案的择优、陵园布局安排几方面展开说明,突出了“巍巍”这一带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点。

6. 废墟不仅是历史遗迹,而且代表了历史的真实与生命的过程,体现了悲剧美和崇高美,具有哲学意义,能够启示今天的人反思现代文化。

7.引述权威观点,增强说服力;而其现代生理学的立论,本身也是科学可信的,有助于解释清楚梦的成因。

8.抒发别情无极。在表达上,西天云彩的反复出现、叠音词的反复使用,使全诗的基调是流丽、柔和与绝望的,表现了“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9.拟声、拟人、比喻、通感。拟声“轻轻重重轻轻”,既拟声、又拟形、拟节奏;“灰美人”拟人;“黑健白健”比喻;“按摩耳轮”通感,由听觉到触觉。作者在语言表述上全方位调动感官去表现听雨的感受;语言很富于形象性,是动态的诗的语言。

10.采用倒叙的方式;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法交互使用;在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上很出色;善

于挖掘小人物身上的健康品质。

四、阅读理解题

1.大致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到“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主要提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观点。第二层,到“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主要论证每个时代的思潮几乎都是由过去的时代思潮凑合而成的小论点。第三层,到最后,总结“过去”、“未来”全仗“现在”联结从而成其连续的道理,指出“今”最为宝贵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今”最为宝贵。采用了引证法,如引述哲学家对于过去、未来与现在的论断说明三者的关系。采用了例证法,如举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感泣的例子论证时代思潮的来源与影响。采用喻证法,如“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论证“今”的重大影响。

2. 在于精神的区分:是否有正确的精神上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或曰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抱负)。 “此”指的是:这世界,活着的人和生活的人都不少。

目的在于论证活着与生活是由精神上的东西来区分的,而与物质(贫富)无关。 从文中看,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生活的人”。他们都在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8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活着的人和生活的人是由精神来区分的,生活的人比活着的人生命层次更高。

3. 象征当时晦暗不明、令人窒闷的政治氛围。

主要作用是烘托中心。山峰夜景和昼景的描写烘托了下文的“晨雾”。

是为了衬托雾的可恶。因为作者说他虽然讨厌寒风和冰雪,但相比之下,更厌恶雾。 表达了作者想摆脱那种沉闷环境的急切心情。

文章写于1928年12月24日。全文借“雾”的描写传达出了作者对当时那种清浊莫辨、令人窒息

的时代环境的怨愤之情。作者不仅突出“雾”的可怕,而且表达了自己不甘颓唐和消沉却又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6y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