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期末复习--化工原理1

更新时间:2023-10-27 07: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HAPTER 2 1. 2. 3.

理想流体是一种无黏性的理想化状态,它在直管内流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大小为 。

320某硫酸产品的相对密度 ,可以得出20℃时该硫酸产品的密度为 kg?m。 d?1.84在兰州操作的减压蒸馏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80×103Pa。在天津操作时,若要求塔内维持相同的绝对压强,真空表的读数应为 。(已知:兰州地区的平均大气压强为95.3×103Pa,天津地区的平均大气压强为101.33×103Pa。)

44. 一个工程大气压相当于 毫米汞柱,相当于 米水柱。 5. 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Pa,相当于 毫米汞柱。

6. 用U型管压强计测容器内的压强(如附图),U型管另一侧

通大气(大气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 问容器内的绝对压强是 毫米汞柱,

表压强是 毫米汞柱。

7. U型管压强计测量压强的基本原理依据是 。

8. 容器A内相对压强为 0.5 atm,容器B内真空度为20 kPa。若当地大气压为1atm,则容器B内绝

对压强为 kPa,容器A、B内绝对压强差为 kPa。

9. 由U型管压差计测得反应器内相对压强为 120 kPa。若当地大气压为1atm,则反应器内绝对压强

为 kPa。

10. 当理想流体在水平变径管路中作连续稳态流动时,在管路直径缩小处,其静压强将 ,而流速将 。

11. 某物料在内径为50 mm的管中流动,经测得流体流动的雷诺数Re为5860,则该物料的流动形态

为 。

12. 某物料在内径为50 mm的管中流动,经测得流体流动的雷诺数Re为1680,则该物料的流动形态

为 。

13. 同样流量,如果把管径放大一倍(物性不变),则雷诺数变为原来的 倍。

14. 管内稳态流动的气体因管壁受热而温度升高,在流速不变的情况下,气体流动的雷诺数

将 。

15. 一般认为,湍流流动流体内的摩擦阻力主要集中在 内层之中。 16. 流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主要集中在 层内。

17. 通常,边界层分离现象的发生位置有: 。 18. 管内流体做稳定的层流流动,管中心处的最大流速是平均流速的 倍。

19. 对于在密闭管道系统中做定常态流动的不可压缩流体,根据流体的连续性方程,流体通过管道任意

截面的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 20. 连续性方程u1A1=u2A2 适用于 的流体。

21. 实验测得某流体在管内做层流流动,雷诺数Re为800,则此流动的摩擦阻力系数λ= 。 22. 流体流动时,摩擦系数与 等因素有关,在层流时则只与 有关。 23. 某液体在管道中做稳定的层流流动,由于外界因素,液体温度升高。假定流速与密度保持不变,这

时摩擦阻力损失 。

24. 离心泵在启动之前要求灌满液体,否则会发生 现象。

25. 当离心泵的入口压强低于输送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时,将发生 现象。

26. 用离心泵输送某流体所需要的有效功率为2 kW,假定泵的效率为75%,对离心泵轴功率的要求应

该是 .

27. 某离心泵的轴功率为P,假定泵的效率为75%,则该泵能够提供的有效功率为 。 28. 反映在离心泵特性曲线上,随着流量增加,扬程逐渐 ,效率变化为 。 29. 一般来说,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A 减小,减小 B 增大,增大 C 减小,增大 D 增大,减小 30. 通常,边界层分离现象的发生位置有: A、管道截面突然收缩 B、管道中心 C、流动方向突然改变处 D、细长管道 31. 随着流体湍流程度的加剧,层流内层变 ,管壁粗糙度的影响 。

A、薄,减小 B、薄,提高 C、厚,减小 D、厚,提高 32. 为了避免气缚现象,离心泵操作时应 。

A、吸入管底口安装底阀 B、打开排出管阀门 C、吸入管接大气 D、灌泵 33. 离心泵启动时应关闭出口阀门,目的主要是 。

A、防止气缚 B、防止气蚀 C、避免电动机过载 D、启动时功率最低

34. 对于在密闭管道系统中做定常态流动的可压缩流体,根据流体的连续性方程,流体通过管道任意截

面的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

A、相等,不相等 B、不一定相等,不相等 C、不一定相等,相等 D、相等,相等 35. 离心泵输送流体的管路上安装阀门来调节流量,当阀门关小时,流体流量 ,管路流动阻力 . A、减小,减小 B、增大,增大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

36.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反映了离心泵的三个性能参数与流量的关系,它们分别是 。

A、功率 B、效率 C、安装高度 D、扬程

37. 由于输送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保证离心泵在最高效率点下操作,一般将最高效率的 区域

规定为高效区,选择离心泵时,应尽量使其特性处于这一区域。 A、85% B、90% C、92% D、95%

38. 选择离心泵时,它的流量和压头一般应该 理论所需要的流量和压头。

A、略大于 B、略小于 C、必须等于 D、远大于

39. 由于理想流体是一种无黏性的理想化状态,它在直管内流动时各处的压强应保持不变。判断对错?

40. 根据流体静力学平衡可知,海水中鱼所承受的静压强比陆上动物所承受的静压强要大。判断对错? 41. 根据连续性方程,稳态流动系统内的流体体积流量将保持不变。判断对错?

42. 水在管内做稳态流动,因管壁受热而温度升高,在流速不变的情况下,因密度下降,水流动的雷诺

数将降低。对或错?

43. 流体作层流流动时, 不同流速流体之间的动量传递主要依靠分子扩散作用。对或错? 44. 流体作层流流动时, 一定内径圆管内的稳定段长度与雷诺数呈正比。对或错? 45. 由于边界层分离造成大量漩涡,将加剧流体流动的湍流程度,减少流动阻力。对或错?

46. 当流体流动的雷诺数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摩擦系数不再变化,此时阻力损失与流体的动能呈正比。

对或错?

47. 孔板流量计可以安装在垂直管路中。对或错? 48. 转子流量计必须安装在垂直管路中。对或错? CHAPTER 3

49. 对于普通建筑材料、金属材料、绝缘材料等三类固体材料,它们的导热系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

次为 。

50. 在建筑砖、铜、玻璃纤维等固体材料中,导热系数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51. 传热过程的推动力是 。

52. 一维热传导的传热效果与材料的 和壁面 等因素有关。

53. 某建筑砖层的导热系数λ=0.900 W·m-1·K-1,厚度为300 mm,内外壁温度分别为350℃和100℃,则

砖层单位面积上的热流量为 W·m-2。

54. 有一经A、B两层平面壁的稳态热传导过程,测温发现A层两侧温度差较大,则 层热阻较大。 55. 流体的湍流程度提高,则传热过程的传热膜系数将 。

56. 描述对流传热关系的特征数关系式为:Nu?f(Re,Pr,Gr),其中普朗特数Pr反映 对给热过程的影响,通常Pr值越大,传热膜系数 。

57. 描述对流传热关系的特征数关系式为:Nu?f(Re,Pr,Gr),其中格拉晓夫数Gr是 的变形,它

表征着 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58. 描述对流传热关系的特征数关系式为:Nu?f(Re,Pr,Gr),强制对流时,该关系式可以忽略其中一

个因素简化为 。

59. 描述对流传热关系的特征数关系式为:Nu?f(Re,Pr,Gr),自然对流时,该关系式可以忽略其中一

个因素简化为 。

60. 对流传热是指物体各部分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仅发生在 中,而且必然伴随

现象。

61. 在翅片管换热器中,安装翅片的目的一是 ,二是 ,从而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

62. 工业换热器可以采用逆流操作,也可以采用并流操作,当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定时,这两种操

作方式相比,采用 操作得到的平均温度差△Tm更大。

63. 利用饱和蒸气相变加热某冷流体,逆流操作的平均温差应 并流时的平均温差(假定两

种情况下冷流体的出、入口温度不变)。

64. 在对流传热中,与完全湍流状态相比,流体处于过渡流时,传热的热阻 ,传热膜系数α

值相对 。

65. 某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传热效果下降,则很可能是 的原因。

66. 当流体与固体壁面发生对流传热时,在壁面处的滞流内层中,传热的主要形式为 。 67. 当流体与固体壁面发生对流传热时,在壁面与流体主体之间的三个不同类型的流体层中,热阻最大

的是 。

68. 在传热的三种基本形式中,不需要介质即在真空中可以发生传热的形式为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冷却 69. 下列液体中,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 。

A、丙酮 B、乙醇 C、水 D、甲酸 70. 气体的导热系数相对 ,且随温度升高而 。

A、较小,降低 B、较小,提高 C、较大,降低 D、较大,提高 71. 根据热流量方程,采取下列哪些方式或操作可以提高冷、热流体之间的热流量 。

A、降低冷流体流速 B、用波纹管代替光滑管 C、采用逆流操作代替并流操作 D、定期清除管内垢层

72. 根据对流传热关系的特征数关系式为:Nu?f(Re,Pr,Gr),流体流动的雷诺数越大,传热膜系

数 。

A、越大 B、越小 C、无关 D、不确定 73. 与直管相比,圆形弯管内强制对流的传热膜系数 。

A、较小 B、不变 C、较大 D、不确定 74. 纯粹的热传导只可能发生在 中。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流体

75. 计算对流传热膜系数α值的经验公式一般适用于长径比大于50的直管,如果是长径比小于30的短

管,则需乘以 的校正系数。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60% 76. 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一类换热器为 换热器。

A、蛇管式 B、套管式 C、板式 D、列管式

77. 低粘度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做强制对流传热时,流速提高有利于降低传热膜系数。对或错? 78. 将板式换热器的板面压制成凹凸不平,有利于强化传热效果。对或错?

79. 努塞尔数Nu反映对流使传热膜系数增大的倍数,Nu越大,说明对流效果越明显。对或错? 80. 气体的Pr值大都接近但小于1,液体Pr值常大于1。对或错?

81. 通常,流体流动的层流内层越厚,传热有效膜越厚,传热膜系数越大。对或错? 82. 水平管外膜状冷凝时的传热效果优于滴状冷凝。对或错?

83. 大容器沸腾传热时,泡状沸腾的对流传热系数大于膜状沸腾时。对或错? CHAPTER 4

84. 在化工单元操作中,研究的是操作过程中动量、质量和热量的传递,三者的传递推动力不同,分别

为 。

85. 单方向扩散中,整体流动产生的起因是 ,是一种伴生现象。

86. 单方向扩散中,漂流因子p/pB,m或CM/CB,m体现了 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87. 在流体的不同流动区域中,物质传递的机理不同,在湍流主体中主要依靠 ,而在滞流层中

主要依靠 。

A、涡流扩散,分子扩散 B、分子扩散,单方向扩散 C、涡流扩散,单方向扩散 C、单方向扩散,涡流扩散 88. 实验室中常用硅胶脱除空气中的水分,该分离过程属于 :

A、吸收 B、吸附 C、解吸 D、脱附

89. 传质中的分子扩散行为与传热中的热传导相似,描述分子扩散规律的是 定律。

A、傅立叶 B、牛顿 C、费克 D、墨菲 90. 分子扩散主要发生在下列哪两种情形下:

A、静止流体内 B、平行于层流流动的方向上 C、湍流主体内 D、垂直于层流流动的方向上

91. 等物质的量反向分子扩散通常发生在两种 的气体之间。

A、扩散性质相差较远 B、相互反应 C、溶解性相差较远 D、扩散性质接近

92. 单向扩散时的传质通量比等物质的量反向扩散时要大。对或错?

93. 溶液中气体的扩散系散是溶质自身的物理性质,与溶剂种类无关。对或错?

CHAPTER 5

94. 亨利定律的适用范围为一定温度和压强范围内的 。

95. 亨利系数是温度的函数,当总压一定时体系温度升高,E值 ,气体的溶解度 。 96. 溶解度系数是温度的函数,当总压一定时体系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H值 。 97. 在系统总压为1.013×105 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H2在水溶液中的亨利系数E=6.92×109 Pa, 则

该体系的相平衡常数为 。

98. 在系统总压为1.013×105 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稀氨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A=0.94 xA。

此时将含氨0.092(摩尔分数, 下同)的混合气体与组成为0.04的氨水溶液接触。以气相浓度差(△yA)和液相浓度差(△xA)表示的推动力分别为 、 。

99. 系统总压为1.013×105 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稀氨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A=0.94 xA。若

将含氨0.08(摩尔分数, 下同)的混合气体与组成为0.04的氨水溶液充分逆流接触,此时混合气体中氨的含量最低可以降到 。

100. 系统总压为1.013×105 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稀氨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A=0.94 xA。

若将含氨0.08(摩尔分数, 下同)的混合气体与组成为0.04的氨水溶液充分逆流接触,此时氨水中氨的含量最高可以达到 。

101. 氨气与氨水在吸收塔的某一截面相遇。已知气相传质分系数kG为5×10-6mol·m-2·s-1·Pa-1,

液膜传质分系数kL为1.5×10-4m·s-1,此时氨水的溶解度系数H=0.73mol·m-3·Pa-1。则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比为 。

102. 根据总吸收速率方程,总传质阻力为气、液两相的分阻力之和,对于一些溶解度大的气体如HCl

的吸收,吸收过程阻力几乎全部集中在 层中,这种情况被称为 。

103. 根据总吸收速率方程,总传质阻力为气、液两相的分阻力之和,对于一些溶解度小的气体如氧

气的吸收,吸收过程阻力几乎全部集中在 层中,这种情况被称为 。

104. 根据设备和工艺条件,确定某吸收操作所需的传质单元高度HOG==3.5 m和传质单元数NOG=6, 则

该操作所需的填料层高度为 m。

105. 气液两相的相平衡常数m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当温度一定时,系统总压下降,m值 ,

气体的溶解度 。

A、增大,增大 B、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 D、增大,减小

106. 气液两相的相平衡常数m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当总压一定时,系统温度上升,m值 ,气

体的溶解度 。

A、增大,增大 B、增大,减小 C、减小,增大 D、减小,减小

107. 系统总压为1.013×105 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稀氨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A=0.94 xA。

若将含氨0.02(摩尔分数, 下同)的混合气体与组成为0.04的氨水溶液接触,此时传质过程发生的方向为 。

A、吸收 B、解吸 C、维持平衡 D、不清楚

108. 系统总压为1.013×105 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稀氨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A=0.94 xA。

若将含氨0.08(摩尔分数, 下同)的混合气体与组成为0.04的氨水溶液接触,此时传质过程发生的方向为 。

A、吸收 B、解吸 C、维持平衡 D、不清楚

109. 氨气与氨水在吸收塔的某一截面相遇,操作压强为1.013×105Pa。已知气相传质分系数kG为

5×10-6mol·m-2·s-1·Pa-1,液膜传质分系数kL为1.5×10-4m·s-1,此时氨水的溶解度系数H=0.73mol·m-3·Pa-1。试比较气膜与液膜阻力的相对大小

A、气膜阻力小 B、液膜阻力大 C、气膜阻力大 D、相等

110. 计算填料层高度首先要确定传质单元高度HOG和传质单元数NOG,其中HOG反映了 等因素对

吸收过程的影响。

A、工艺方法 B、设备结构和气相流动条件 C、传质推动力 D、气相浓度差

111. 计算填料层高度首先要确定传质单元高度HOG和传质单元数NOG,其中NOG反映了 等因素对

吸收过程的影响。

A、工艺方法和条件 B、设备结构 C、填料类型 D、气体流量

112. 吸收操作的操作线位置只与气、液两相的操作条件有关,与吸收塔结构无关。对或错? 113. 吸收操作的操作线位置始终处于气液相平衡线的下方。对或错? 114. 解吸操作的操作线位置始终处于气液相平衡线的下方。对或错?

115. 吸收操作时,操作线位置离平衡线越远,吸收过程的推动力越小。对或错? 116. 在其它操作条件不变时,吸收剂用量提高,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将增大。对或错? 117. 理想的吸收剂其溶解度应尽可能大,挥发性尽可能小。对或错? 118. 最小液气比下操作时的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均最低。对或错?

CHAPTER 6

119. 双组分理想溶液中A、B两组分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A和p*B,则这两种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可以

表示为 。

120. 在总压为1.013×105Pa,温度为95℃时,苯(A)和甲苯(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1.557×105、

0.633×105, 此时,它们的相对挥发度为 。

121. 对于由易挥发液体组成的双组分理想溶液,两种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越高,则通过精馏进行分离

越 。

122. A、B两个不同的双组分理想溶液体系,A体系中两种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3.1,B体系中两种组

分的相对挥发度为2.3,两者相比, 体系中两种组分更难采用蒸馏法分离。 123. 常见的精馏塔按结构分,有 和 等两种形式。

124. 精馏过程是多次部分 和多次部分 相结合的操作过程。

125. 塔板效率可以分别用单板效率EMG和点效率EOG来表示,当 时,EMG=EOG。 126.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双组分理想溶液。原料液流量为100 kmol·h-1,塔釜残液流量为68

kmol·h-1,则塔顶产品流量为 。

127. 连续精馏操作中,采用温度介于泡点与露点之间的气液混合物进料,进料状况参数

为: 。

128. 连续精馏操作中,泡点液体进料时,进料状况参数为: 。

129. 填料塔内,随着上升气流速度的提高,下降液流逐渐受到阻碍,当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填料层

内的持液量开始随气速的增大而增加,此时对应的空塔气速称为 。

130. 填料塔内的气速超过载点气速后,如果继续增大到某一数值,液体将被气流带至塔顶,使塔的

操作极不稳定,此时对应的空塔气速称为 。 131. 理论塔板的含义是 。

A、塔板结构是理论计算出来的 B、塔板上的组成符合气液相平衡关系 C、塔板上的液层厚度很理想 D、塔板上的蒸气量比较适宜 132. 与连续精馏相比,间歇精馏的特点是

A、只有精馏段,没有提馏段 B、工艺控制困难 C、为非定常态精馏过程 D、设备体积较大

133.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双组分理想溶液。塔顶产品流量为90 kmol·h-1,操作回流比为3,

则精馏段上升蒸气流量为 kmol·h-1。

A、90 B、180 C、270 D、360

134.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双组分理想溶液。塔顶产品流量为30 kmol·h-1,操作回流比为3,

泡点液体进料流量为60 kmol·h-1,则提馏段下降液体流量为 kmol·h-1。 A、60 B、90 C、150 D、180

135. 连续精馏操作中,饱和蒸气进料时,精馏段和提馏段之间的物料关系符合 。

A、上升蒸气流量相等 B、下降液体流量相等 C、提馏段上升蒸气流量较高 D、精馏段下降液体流量较高

136. 连续精馏操作中,冷液体进料时,精馏段和提馏段之间的物料关系符合 。

A、上升蒸气流量相等 B、下降液体流量相等 C、提馏段上升蒸气流量较高 D、精馏段下降液体流量较高

137. 连续精馏操作中,泡点液体进料时,精馏段和提馏段之间的物料关系符合 。

A、上升蒸气流量相等 B、下降液体流量相等 C、提馏段上升蒸气流量较高 D、精馏段下降液体流量较高

138. 连续精馏操作中,采用温度高于露点的过热蒸气进料时,进料状况参数符合 。

A、δ<0 B、δ=1 C、δ=0 D、0<δ<1

139. 连续精馏操作中,采用温度介于泡点与露点之间的气液混合物进料时,进料状况参数 。

A、δ<0 B、δ=1 C、δ=0 D、0<δ<1

140. 连续精馏操作中,采用温度处于露点的饱和蒸气进料时,进料状况参数 。

A、δ<0 B、δ=1 C、δ=0 D、0<δ<1

141. 连续精馏操作中,泡点液体进料时,精馏段和提馏段之间的物料关系为 。

A、q’n,L > qn,L,q’n,V = qn,V B、q’n,L > qn,L,q’n,V > qn,V C、q’n,L = qn,L, q’n,V = qn,V D、q’n,L < qn,L,q’n,V = qn,V

142. 精馏塔开工时常采用全回流操作,此时过程的传质推动力 ,所需理论塔板数 。

A、最小,最少 B、最大,最少 C、最小,最多 D、最大,最多

143. 连续精馏操作中,当物料流量和进料状态一定时,随着操作回流比的提高,所需的操作费

用 。

A、提高 B、下降 C、先下降后提高 D、先提高后下降

144. 连续精馏操作中,当物料流量和进料状态一定时,随着操作回流比的提高,所需的总费用 。

A、提高 B、下降 C、先下降后提高 D、先提高后下降

145. 塔板效率可以分别用单板效率EMG和点效率EOG来表示,当塔板上的液体混合均匀时,两者的关系

如下 。

A、EMG > EOG B、EMG = EOG C、EMG < EOG D、不好判断

146. 完成某精馏操作需要的理论塔板数为20,当总板效率为80%时,实际塔板数应为 。

A、16 B、20 C、25 D、30

147. 确定板式塔塔径前首先要确定适宜的空塔气速,空塔气速的下限是 。

A、不发生液泛 B、不发生拦液 C、不发生夹带 D、不发生漏液 148. 确定板式塔塔径前首先要确定适宜的空塔气速,空塔气速的上限是 。

A、不发生液泛 B、不发生拦液 C、不发生回流 D、不发生漏液

149. 精馏操作时回流比越大,过程的推动力越大,因此实际操作时总是选择尽可能大的回流比。对

或错?

150. 最小回流比下进行精馏操作所需的操作费用最小。对或错? 151.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y=0.9x - 0.02是不可能出现的。对或错? 152.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1.09x + 0.35是不可能出现的。对或错? 153. 精馏段操作线和提馏段操作线的交点位置与进料状态无关。对或错?

CHAPTER 7

154. 在膜分离技术中,超滤UF过程的推动力为 ,截留组分为 。 155. 在膜分离技术中,反渗透RO过程的推动力为 ,截留组分为 。 156. 在膜分离技术中,电渗析ED过程的推动力为 ,截留组分为 。 157. 微孔滤膜分多孔膜和核孔膜两种,两者相比孔径分布比较均匀的是 。 159. 在复合膜或非对称膜的两层结构中,对膜的传递速率和分离性能起决定作用的是 。

160. 在处理盐水时,电渗析ED技术与反渗透RO技术相比,更适合直接用于海水淡化的为 。 16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操作参数只有两个即 和 。

16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取决于超临界流体的特点,与普通流体相比,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

力接近 ,同时又保持了 的高传递特性。

163.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有其局限性,例如,它对 和 的萃取效果很差。 164.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前,为清除流动相中的细菌和微细颗粒,通常采用 过滤。

A 滤纸 B 砂芯漏斗 C 微孔滤膜 D 加热

165. 微孔滤膜的材质应根据所用的溶剂进行选择,如果是甲醇溶液,下列材质中不能使用的是:

A 尼龙 B 醋酸纤维素酯 C 聚偏氟乙烯 D 聚四氟乙烯

166. 食品工业中,牛奶制乳酪后剩余的乳清中尚残留少量蛋白质,为回收这些蛋白质,可采取下列

哪种膜分离技术?

A 超滤 B 微滤 C 纳滤 D 电渗析 167. 超滤UF技术中的截留组分通常为尺寸在 的大分子溶质。

A 0.2~10μm B 20~100 nm C 1~20 nm D 0.1~1nm 168. 反渗透RO技术中的截留组分通常为尺寸在 的小分子溶质。

A 0.2~10μm B 20~100 nm C 1~20 nm D 0.1~1nm 169. 微滤技术中的截留组分一般是尺寸在 的微细颗粒。

A 0.2~10μm B 20~100 nm C 1~20 nm D 0.1~1nm 170. 从技术和成本两方面考虑,下列哪种技术更适合用于海水淡化?

A 超滤 B电渗析 C 纳滤 D 反渗透

171. 电渗析中采用的阴离子交换膜上所带的电荷是 电荷,能够透过的组分为 离子。

A 正,阳 B 正,阴 C 负,阳 D 负,阴

172. 电渗析中采用的阳离子交换膜上所带的电荷是 电荷,能够透过的组分为 离子。

A 正,阳 B 正,阴 C 负,阳 D 负,阴

173.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在临界点附近对压强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压力增加时,流体的密度 ,溶

解能力 。

A 增大,提高 B 增大,降低 C 减小,提高 D 减小,降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6n2.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期末复习--化工原理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