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选择

更新时间:2023-11-29 15: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句名言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C)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B.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的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 D.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2.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A)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 C.争取实现理想的广泛支持 D.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古人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集中反映的我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A)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将我国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具体化、法律化的规范性文件是(D) A.《国防法》 B.《国防教育法》 C.《国家安全法》 D.《反分裂国家法》 5.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的本质属性是(B)

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社会C.人的阶级属性D.人的经济属性 6.在人生观的内容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 D.人生意义 7.判断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的最基本的标准是看他的(B)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C.物质财富 D.精神财富 8.属于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的是(A)

A.劳动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风俗习惯的形成 D.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 9.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的是(B)

A.社会的阶级关系B.社会的经济关系C.社会的历史传统D.统治阶级的意志 10.在道德的功能体系中,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B)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C.激励功能 D.辩护功能 11.属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是(D)

A.集体主义 B.诚实信用C.公平正义 D.为人民服务 12.属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原则的是(A)

A.集体主义 B.诚实信用C.公平正义 D.为人民服务

13.法律所具有的、通过授权规范、禁止规范和义务规范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模式的作用,指的是法律规范的(A)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14.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原则中的(D)

A.文明礼让原则 B.保障行人权益原则 C.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原则 D.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15.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的是(C)

A.诚实守信 B.办事公道C.爱岗敬业 D.奉献社会 16.下列人员就业,适用《劳动法》的是(D)

A.公务员 B.现役军人C.农业劳动者 D.国有企业职工 17.在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之前,必须要经历的劳动争议解决程序是(C) A.劳动复议 B.劳动调解C.劳动仲裁 D.当事人协商 18.婚姻家庭有多重属性,其中作为本质属性的是(B)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C.伦理属性 D.道德属性 19.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是(B)

A.女不早于18周岁,男不早于20周岁 B.女不早于20周岁,男不早于22周岁 C.女不早于22周岁,男不早于25周岁 D.女不早于22周岁,男不早于20周岁 20.影响法律的因素有许多,但从最终意义上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D)

A.国家政策 B.统治阶级的意志C.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是(C)

A.工人阶级的意志 B.农民阶级的意志C.广大人民的意志 D.中国共产党的意志

22.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若干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法律部门是(A)

A.宪法 B.刑法 C.行政法 D.民商法

23.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A) A.民法 B.商法 C.经济法 D.公司法

24.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法律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其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B)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C.法律适用 D.法律执行

25.对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化认识和反映,根植于一国法治实践之中,反映法治现实,对法治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的概念是(D)

A.法律传统 B.法律文化C.民主法治 D.法治理念 26.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的是(A)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27.粮食安全,隶属于的国家安全的范畴是(B)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28.属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C)

A.社会主义公有制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A.国家主席 B.中共中央C.全国人大 D.中央军委

30.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的机构是(A) A.国家主席 B.中共中央C.全国人大 D.国务院 3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D) A.国家主席 B.中共中央C.全国人大 D.国务院 3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机关是(A) A.国家主席 B.中共中央C.全国人大 D.国务院 3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A) A.出生 B.10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34.按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是(C)

A.犯罪概念 B.犯罪体系 C.犯罪构成 D.犯罪构成要件 35.能准确反映我国的刑事诉讼起诉模式的是(D)

A.公诉模式 B.自诉模式C.自诉为主公诉为辅模式 D.公诉为主自诉为辅模式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有(CD)

A.实现四个现代化B.实现共产主义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关于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A.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B.社会理想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C.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应当使个人理想服从于社会理想 D.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应当使社会理想适应于个人理想 3.关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ACD)

A.理想中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B.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和现实可以是完全等同的

C.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D.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4.关于爱国主义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ABD) A.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B.爱国主义是历史、具体的

C.爱国主义是人类对自己的国家亘古不变的情感D.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 5.在现阶段,我国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有(CD)

A.同仇敌忾,抗御外侮B.发愤图强,勤劳致富C.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D.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6.关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B.爱国主义与爱人民政府具有一致性 C.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具有一致性D.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 7.属于人生观的内容的有(ABC)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 D.人生阅历 8.关于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有(ABCD) A.它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利益 B.它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 C.它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D.它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9.属于人生价值的内容的有(AB)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0.关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C.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社会价值

D.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11.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ABCD)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2.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ABCD)

A.自我身心的和谐B.人与自然的和谐 C.个人与他人的和谐D.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3.属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必要举措的有(ABCD)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有(ACD) A.人依附于自然,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B.人类要繁衍,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道路 C.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D.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15.道德的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下列对道德起源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B.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D.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16.“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

A.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B.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17.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是道德的社会作用。下列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C.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D.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1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包括(ABCD) A.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B.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C.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6j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