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环境分析

更新时间:2023-10-01 04: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来西亚

政治环境

根据1957年7月2日正式宣布的《马来亚联合邦宪法》,为联邦国会君主立宪制国家,沿袭大英帝国的政治传统。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将1957年宪法改名为马来西亚宪法,继续沿用。宪法的规定,奠定了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基础。 马来西亚最高行政机构为内阁,由总理领导。总理由最高元首从国会下议员中任命,通常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现任总理为纳吉布·阿卜杜勒·拉扎克,于2009年04月从阿卜杜拉·巴达维卸任后接任总理。纳吉布是大马第二任总理阿卜杜勒·拉扎克的儿子,也是第三任总理侯赛因·奥恩的外甥。内阁各部长由总理从下议员或上议员中推举、最高元首任命。

马来西亚的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与立法机构。 最高司法机构为联邦法院。马来西亚最高法院于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在这之前马来西亚案件可上诉到英国的枢密院。在1994年6月最高法院改名为联邦法院。同时,联邦法院之下,也设立了上诉庭,紧接着为高庭(高等法庭),高庭可分为马来亚高级法院(负责半岛)和婆罗洲高级法院(负责东马),各州设有地庭(地方法庭),州内的区又设有推事庭。另外还有特别军事法庭和回教法庭(受回教法令管制)。马来西亚的司法体系是以英国法为基础。

十三个州中的九个马来州属各由一名世袭的马来统治者为元首,各州统治者称谓不同,为苏丹、拉惹或严端,而非马来州属(槟城、马六甲、沙巴和沙捞越)州元首由最高元首任命。各州设立州政府和州议会,州议会两次大选间隔不超过5年,半岛各州大选通常与全国大选同时举行。各州由州务大臣(马来州属)或首席部长(非马来州属)管理行政,由各州元首从州议员中任命,通常由州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种族因素在马来西亚政治扮演重要角色。政府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与1990年取代前者的国家发展政策,用以增进马来西亚土著的地位。这些政策提供优惠待遇给马来人,在就业机会、教育、奖学金、商业经营,以及取得廉价住宅与优惠存款。虽然这些政策正在改进马来人的经济地位,但这些政策成为非马来人的

不满来源。 外交政策

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积极推动南南合作,谴责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1998年主办了第六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保持松散的经济论坛性质,反对其发展为地区性集团。重视东亚合作,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1997年主办了首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2005年底主办首次东亚峰会。积极致力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湄公河盆地经济开发合作。 马中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两国于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进入90年代,中马关系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丰硕成果。 两国高层互访和接触频繁。江泽民主席(1994)、李鹏总理(1990、1997)、朱镕基总理(1999)、李瑞环政协主席(1995)、胡锦涛副主席(2002)、姜春云副委员长(2002)、李岚清副总理(2003)等分别访马。马前三任最高元首阿兹兰(1990、1991)、贾阿法(1997)和萨拉赫丁(2001)先后访华。前总理马哈蒂尔和下议长扎希尔在职期间也多次访华。 2004年1月,吴邦国委员长会见来华出席亚太议会论坛年会的马下议长扎希尔;4月,马前总理马哈蒂尔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5月,巴达维总理正式访华并出席两国建交30周年庆祝活动。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一致同意推进两国战略性合作。10月,唐家璇国务委员访马,分别会见了巴达维总理和纳吉布副总理。11月,温家宝总理在老挝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了巴达维总理。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海啸灾难,马北部部分地区遭受较大损失。灾情发生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致电马最高元首西拉杰丁和总理巴达维表示慰问。中国政府和人民还向马提供了紧急救灾援助。 2005年3月,马最高元首西拉杰丁对华进行国事访问。4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南会见了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马总理巴达维。5月,吴邦国委员长对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9月,纳吉布副总理访华;12月,温家宝总理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 2006年3月,政协主席贾庆林访马。10月,巴达维总理赴南宁出席

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峰会,温总理予以会见。 两国外交部于1991年4月建立磋商制度,迄今已举行10轮磋商。中方在马来西亚古晋设有总领馆,马方在中国上海、广州、昆明和香港设有总领馆。 二、双边贸易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两国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等10余项经贸合作协议。1988年成立经贸联委会,迄已举行7次会议。2002年4月成立中马双边商业理事会。 2006年两国贸易额37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其中中方出口135.37亿美元;进口235.75亿美元。马来西亚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二大贸易伙伴。我自马进口主要商品有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零部件、棕油和塑料制品等;我向马出口主要商品有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服装和纺织品等。 马是我重要海外劳务承包市场。2003年9月,双方签署《双边劳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但迄未实施。2006年,我企业累计在马签订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341个,新签合同金额1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41亿美元 两国金融合作成效显著。2000年,中国银行和马来亚银行分别在吉隆坡和上海互设分行。200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经济环境

体制

上世纪70年代前,以农业经济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下滑。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马货币令吉对美元汇率下跌幅度曾达46%,股市综合指数下挫过半。 1998年,马经济出现13年来首次负增长(-7.5%),失业率和通膨率上升。1999年2月,马政府以征收撤资税取代对短期外资的管制,外资开始回流。1991年马哈迪在位期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产

锡大国,但近年来产量逐年减少,2004年锡产量为3500吨。截至2005年1月1日,马来西亚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为194.9亿桶,可供分别开采19年和33年。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旅游业为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主要旅游点有槟城、马六甲、浮罗交怡岛、刁曼岛等。 农业

上世纪70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一度下滑,后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等措施,经济明显好转。1987年起,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于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近年来,通过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取得较快增长。巴达维上任后,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控制财政赤字,取消了一批耗资巨大的形象工程,将重点转向农业等基础产业建设,带动乡村发展。积极推动消费和投资,把私营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支柱。鼓励发展旅游、教育事业,实现经济多元化。2006年4月,马政府第九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获得国会通过,其主题是“共同迈向卓越、辉煌和昌盛”,施政重点是降低财政赤字,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大农业投入,扶持中小企业,推动旅游业发展。 农牧渔林业

耕地面积约414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30.6%。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油棕、橡胶、热带水果等。稻米自给率为60%。2005年农、牧、渔、林业总产值为221.42亿林吉特,增长4.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5%。近几年主要农、林产品产量如下:(单位 万吨): 2004 2005 2006* 棕油 1345.0 1496.07 1588 橡胶 116.87 112.6 126 水稻226.4 224 原木(千立方米) 22039 22119 21180 * 为估计数字。 盛产热带林木。渔业以近海捕捞为主,近年来深海捕捞和养殖业有所发展。2001年水产产量估计为122.58万吨,

2002年同比减产1.7%。 工业

政府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和纺织品等。2006年制造业销售收入5113亿林吉特,增长11.2%,;就业人数108万。 矿业

以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2005年矿业总产值估计为176.32亿林吉特,增长0.8%。近几年矿产品产量如下: 2004 2005 2006 石油(万桶/日) 76.23 70.4 70 液化天然气(万吨) 2072.9 2194.8 2300 锡(万吨) 0.27 0.29 服务业

范围广泛,包括水、电、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饭店、餐馆、金融、保险、不动产及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等。70年代以来,马政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2005年服务业增长6.5%,就业人数约535.36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0.76%,是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自1996年设立“多媒体超级走廊”以来,创造了超过4万个就业机会。截至2006年7月,多媒体超级走廊内1552家注册公司销售收入约60亿令吉。近几年服务业产值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如下: 2003 2004 2005 产值(亿令吉)1335.31 1415.34 1511.44 占国内生产总值 57.6% 57.1% 57.7% 交通运输

全国有良好的公路网,公路和铁路主要干线贯穿马来半岛南北,航空业亦较发达。公路:2003年全国公路总长75893公里。截至2005年底,注册交通工具1480万辆。铁路:2003年总长2267公里,主要贯穿马来半岛。水运:内河运输不发达,海运80%以上依赖外航。共有各类船只1008艘,其中100吨位以上的注册商船508艘,注册总吨位175.5万吨;远洋船只50艘。共有19个港口。近年来大力发展远洋运输和港口建设,主要航运公司为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公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6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