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_图文

更新时间:2023-04-19 17: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_图文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2.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4.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6.利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B.将CaCO

3

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

C.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7.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8.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 B C D

A.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B.N2气体(O 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O2气体(CO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D.KCl溶液(CaCl2溶液)——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10.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11.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取d点的固体有2种

12.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高温充分煅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13.小松同学想表演“水”中长“铜树”的实验,老师给他提供300g10%的硝酸银溶液,又给他提供了一定量的铜丝,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284.8g,则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为( )

A.6.4g B.8g C.10.5 g D.12.8g

14.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15.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某质量分数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盐酸的烧杯,此时天平平衡。先将下列物质按前后质量比为10:21的比例放入烧杯中,反应都恰好完全,天平仍平衡的是:

A.Mg和MgO B.MgO和Mg(OH)2

C.MgO和MgCO3 D.Mg和MgCO3

16.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B.50 ℃时,将40 g该物质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溶液中该固体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20 ℃和30 ℃时的两份该物质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17.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小冰用一氧化碳还原12g该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完成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9.3g,假设矿石中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请你推算,该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A .85%

B .80%

C .75%

D .70%

18.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氮气和水蒸汽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氮气和氢气

19.下列有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反应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20.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t2℃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

C.将组成在M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点的甲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

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2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uSO4

B.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检验CO32-的存在

D.测溶液pH

22.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3.下列实验与图像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4.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2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及主要操作步骤均正确的是

A.CuO固体[Cu2(OH)2CO3]——充分加热固体

B.K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

C.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

D.CO2(HCl气体)——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二、流程题

26.实验室中有一包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

学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X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

中仍有

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

液体D

是_____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

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8.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武德合金做电路的保险丝,这是利用了合金_____的特性。

(2)如图1所示,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可将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换成_____(填序号)。

A 氯化银

B 烧碱溶液

C 稀盐酸

D 硝酸汞溶液

(3)为了回收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的银单质,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方案:

①溶液乙为无色溶液,则固体甲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

②步骤②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9.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难溶于水),工业上用铝土矿制取金属铝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1中发生如下反应:Al2O3+2NaOH═2NaAlO2+X,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2)操作1和操作2中均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

(3)步骤2得到的氢氧化铝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它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4)步骤3中发生分解反应,除了生成氧化铝,还有一种常见的氧化物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0.以MnO2为原料制备MnSO4?H2O的工业流程如图。

已知:①沉淀时的化学方程式为:7MnSO4+7Na2CO3+11H2O=MnCO3?6Mn(OH)

2?5H2O↓+7Na2SO4+6CO2↑

②MnSO4?H2O和Mn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③Mn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溶解时,为控制温度为80℃,在实验室可用水浴加热如图。水浴加热的优点有

_____。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_____

(写一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A、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异味,但不能除油污;B通过焦炭净化器能将空气中的甲醛吸附;C

生石灰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钙,因而可用于吸水,而且由于不与一氧化碳反

应,可用于干燥一氧化碳;D,适量的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过滤

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钠,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

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A

解析:A

【解析】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除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时,应降温结晶。B. 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溶液中只有氯化钠;C.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气体只剩氮气;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只有氯化钾,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C

解析:C

【解析】表面被氧化的镁条其成分有氧化镁和镁,其中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镁元素都以氯化镁的形式存在;由氯化镁的化学式MgCl2-可得镁元素与氯元素的关系式如下:Mg---2Cl- MgCl2-2HCl,Mg--- -2HCl,设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Mg---2HCl

24 73

x 73g×19%

x=4.56g 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6g÷6g×100%=76%

点睛: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计算使计算题变得简单。

4.C

解析:C

【解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分析解答;

B. 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安全常识分析解答;

C.根据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分析解答;

D.根据各科学家的发现分析解答。

解:A. 甲醛会与海产品中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危害人体健康,故归纳错误;

B.天然气泄漏拒绝一切产生火花的行为。拨打电话可能产生火花,故归纳错误;

C. ①塑料在有些方面的使用可以代替金属。因此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归纳正确;

D. 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归纳正确;

故本题选CD。

5.D

解析: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30g+100g)×100%<30%,选D

6.C

解析:C

【解析】A、如果生成物和反应物中都有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一般可循环利用;

B、把反应物研成粉末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铵态氮肥与碱供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结合实验目的判断。

解:A、观察上述流程,发现碳酸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因此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故正确;

B、将CaCO3研成粉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C、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M溶液是(NH4)2SO4溶液,因此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错误;

D、为了得到较纯的K2SO4晶体,常洗涤反应所得晶体。故D正确。

7.C

解析:C

【解析】根据氧气是否充足分析解答。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O2充足) ;2C+O2点燃2CO (O2不足)

当 m(C):m(O2)=24

32

=

3

4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

当 m(C):m(O2)=12

32

=

3

8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

由题给条件 m(C):m(O2)=

6

12

=

1

2

,介于

3

4

3

8

之间,说明生成物中既有CO也有

CO2。

故本题选C。

8.A

解析:A

【解析】

A. 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和氢气,最终固体的质量都减少为零;

B.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

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等于或大于7;D.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固体的质量最终为生成铁的质量,大于零;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CaCO3固体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方法不正确的原因为:1、一氧化碳在高二氧化碳浓度的情况下无法被点燃,2、有氧气容易导致气体不纯净,3、无法收集二氧化碳,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10.D

解析:D

【解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

解: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可以一步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碳,故选D。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点硝酸银没有反应完全,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选项A不正确;

B、金属锌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先于硝酸银反应,反应到b点硝酸银反应完全,达到C点时,硝酸铜反应完全,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选项B正确;

C、b~c段固体为银和铜的混合物,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选项C 不正确;

D、金属锌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先于硝酸银反应,反应到b点硝酸银反应完全,达到C点时,硝酸铜反应完全,故d点时固体为3种,选项D不正确。故选B。

12.B

解析: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高温充分煅烧CaCO3,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

B. CaCl2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正确;

D. HCl气体溶于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正确。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13.A

解析:A

【解析】反应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质量的变化由溶质的质量变化决定

Cu+2AgNO3=Cu(NO3)2+2Ag m

64 152

x 15.2g

64/x=152/15.2g x=6.4g 选A

点睛:找到溶液质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利用差值法计算,比传统的算法简单。

14.A

解析:A

【解析】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点燃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另一种是棉纤维,因此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时,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不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钾,因此利用氢氧化钙可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正确;B、出行多乘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时,能够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完全正确,错误;C、铁、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钙元素是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②服用含Al(OH)3的

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氢氧化铝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③油脂虽然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是也不能大量摄入油脂,要适量摄取,以保持身体健康;不完全正确,错误;D、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②纯铁比生铁的硬度小;③聚氯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完全正确,错误。故选A。

15.C

解析: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后若保持天平平衡,则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气体或固体的质量之差应该相等,即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应该相等,可以据此结合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使溶液增加的质量

Mg+2HCl═MgCl2+H2↑

24 2 24-2=22

MgO+2HCl═MgCl2+H2O

40 40-0=40

Mg(OH)2+2HCl═MgCl2+2H2O

58 58-0=58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84-44=40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氧化镁和碳酸镁分别与盐酸反应后使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并且满足氧化镁的质量:碳酸镁的质量=40:84=10:21.故选C.

点睛: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仍然平衡,增加的量等于放入的质量减生成气体的质量。16.C

解析:C

【解析】从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A.由图中给出坐标可知,横坐标为时对应的纵坐标溶解度为40g;

B.由图中给出坐标可知,时,该溶质的溶解度大于40g,因此将40g该物质加入到

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如果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D.若20 ℃和30 ℃时,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而不是说温度高溶解的溶质质量就一定多。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

17.C

解析:C

【解析】在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设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x,则

12g×x×163

160

×100%=12g-9.3g,解得x=75%。故选C。

18.A 解析:A

【解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 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水蒸气;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故选A 。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见随着氯化钾的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增加,Δ3222KClO 2MnO 24514KCl +3O 996

↑,且质量比为: 149:96=49.7:32,不符合质量比关系,错误;

B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见随着氯酸钾反应的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增加,Δ3222KClO 2MnO 24514KCl +3O 996

↑,且质量比为:245:96=24.5:32,符合题意,正确;

C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氧气的生成质量与二氧化锰无关,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错误;

D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氧气的质量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错误。故选B 。

20.B

解析:B

【解析】A 、据图可以看出,t 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正确;B 、 t 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g 100%30%30100g g

?<+,故不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错误;C 、将组成在M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 点的甲溶液,就是变成不饱和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正确;

D 、t 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形成t 2℃时的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可以看出,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故选B 。

21.B

解析:B

【解析】A 、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B 、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即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正确;C 、未知物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金属,错误;D 、测定溶液的pH 值不能将pH 试纸湿

润,否则使测量结果不准确,错误。故选B。

22.D

解析:D

【解析】A、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A、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溶质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较减小,但不会减小到0,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浓度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正确。故选D。

23.D

解析:D

【解析】A、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固体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不会减小到零,错误;B、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结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错误;C、稀硫酸的pH值小于7,氢氧化钠的pH值大于7,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所以pH值应该从小于7逐渐变成大于7,错误;D、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继续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正确。故选D。

24.D

解析:D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

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错误;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有改变,错误;D、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反应物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正确。故选D。

25.A

解析:A

【解析】A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水,所以加热后固体只有氧化铜;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但是碳酸钾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C、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后应将铜、过量的铁通过过滤除掉;D氢

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流程题

26.()()4422Ba OH + MgSO =BaSO +Mg OH ↓↓ 复分解反应 K 2CO 3 除去滤液Ⅱ中的KOH 和多余的K 2CO 3

【解析】

【分析】

【详解】

(1)KCl 、MgSO 4和CaCl 2三种物质中,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422Ba OH + MgSO =BaSO +Mg OH ↓↓;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除去氯化钙得到更多的氯化钾,应用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故Y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K 2CO 3;

(3)滤液Ⅱ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所以加入过量的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Ⅱ中的KOH 和多余的K 2CO 3。

27.明矾 过滤 ac Ⅱ 物理 硬 Ⅰ 泡沫多

【解析】

【分析】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中较少含有或不含,将硬水变成软水较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详解】

(1)在自来水厂为了将小颗粒泥尘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经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故A 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操作①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名称是过滤,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 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选ac 。

(2)在过滤后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通常用吸附剂来吸附,吸附能力较强的是活性炭,故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Ⅱ,该变化过程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该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当滴加肥皂水时会出现很多的浮渣,小雨取少量液体D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 是硬水。操作③是蒸馏,故应选用的装置是Ⅰ,经过操作③以后,经过蒸馏后可将硬水变成软水,软水中含有的钙、镁化合物较少或没有,就会出现浮渣少,泡沫多的现象,故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泡沫多。

【点睛】

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按照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28.熔点较低 D Ag 、Fe Fe+H 2SO 4=FeSO 4+H 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比有很多性能的改变,比如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金属的熔点。武德合金是由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生活中常用武德合金做电路的保险丝,这就是利用了合金熔点较低的特性。

(2)如图1所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因为没有空气中的成分参与反应,也没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前后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验证了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氯化银和烧碱溶液都不和铁反应,所以不能用氯化银和烧碱溶液代替硫酸铜溶液;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氢气会逸出到空气中,所以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相等,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硫酸铜溶液;因为铁和硝酸汞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空气中的成分参与反应,反应物、生成物都存在于烧杯中,反应前后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可将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换成硝酸汞溶液。故选D。

(3)①因为图2实验方案中,步骤①是向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银比铁活动性弱,所以锌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由于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乙为无色溶液,说明硝酸亚铁已完全反应,则固体甲一定有的物质是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②步骤②是向步骤①得到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而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银排在氢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固体中可能含有锌,故不一定有锌和稀硫酸的反应发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铁排在氢前面,故一定发生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9.H2O 引流 3HCl+Al(OH)3═AlCl3+3H2O 复分解 2Al(OH)3高温

Al2O3+3H2O

【解析】

【分析】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结合(1)小题,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断反应中物质X为水,滤液中主要含有NaAlO2,通入CO2,生成Al(OH)3,灼烧后,

Al(OH)3分解生成Al2O3,再电解Al2O3,得到单质铝。

【详解】

(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每个分子由2个H原子构成、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H2O;

(2)操作1和操作2中均为过滤操作,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引流;(3)操作2得到的氢氧化铝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它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HCl+Al(OH)3═AlCl3+3H2O,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3HCl+Al(OH)3═AlCl3+3H2O;复分解;

(4)步骤3中灼烧发生分解反应,根据“除了生成氧化铝,还有一种常见的氧化物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一种常见的氧化物”为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OH)3高温

Al2O3+3H2O,故答案为:2Al(OH)3

高温

Al2O3+3H2O。

【点睛】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30.受热均匀或温度控制准确提高温度或者搅拌 MnSO4引流 MnCO3?6Mn(OH)

2?5H2O+7H2SO4═7MnSO4+18H2O+CO2↑用乙醇洗涤

【解析】

【分析】

【详解】

(1)溶解时,为控制80℃,水浴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或温度控制准确。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提高温度、搅拌等(合理即可)。

(2)由于过滤1所得滤液后续用于制备硫酸锰,所以对应的溶质一定含有MnSO4,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根据酸的通性可知,酸溶时,MnCO3?6Mn(OH)2?5H2O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CO3?6Mn(OH)2?5H2O+7H2SO4═7MnSO4+18H2O+CO2↑。

(5)补充完整由流程中“酸溶”所得MnSO4溶液制备MnSO4?H2O的实验方案:将MnSO4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蒸发浓缩,在高于40℃时趁热过滤,由于MnSO4?H2O和

Mn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涤一方面减少因为水溶解造成的损失,另外一方面乙醇易挥发,以便后期干燥除杂,100℃烘干得MnSO4?H2O。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61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