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更新时间:2023-05-12 19: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第七章 可编程控制器通信与网络技术

近年来,工厂自动化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相当多的企业已经在大量地使用可编程设备,如PLC、工业控制计算机、变频器、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将不同厂家生产的这些设备连在一个网络上,相互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由企业集中管理,已经是很多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本章主要介绍有关PLC的通信与工厂自动化通信网络方面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PLC通信基础

当任意两台设备之间有信息交换时,它们之间就产生了通信。PLC通信是指PLC与PLC、PLC与计算机、PLC与现场设备或远程I/O之间的信息交换。

PLC通信的任务就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PLC、计算机、各种现场设备等,通过通信介质连接起来,按照规定的通信协议,以某种特定的通信方式高效率地完成数据的传送、交换和处理。本节就通信方式、通信介质、通信协议及常用的通信接口等内容加以介绍。

一、通信方式

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数据通信主要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方式。

并行通信是以字节或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除了8根或16根数据线、一根公共线外,还需要数据通信联络用的控制线。并行通信的传送速度快,但是传输线的根数多,成本高,一般用于近距离的数据传送。并行通信一般用于PLC的内部,如PLC内部元件之间、PLC主机与扩展模块之间或近距离智能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

串行通信是以二进制的位(bit)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每次只传送一位,除了地线外,在一个数据传输方向上只需要一根数据线,这根线既作为数据线又作为通信联络控制线,数据和联络信号在这根线上按位进行传送。串行通信需要的信号线少,最少的只需要两三根线,适用于距离较远的场合。计算机和PLC都备有通用的串行通信接口,工业控制中一般使用串行通信。串行通信多用于PLC与计算机之间、多台PLC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串行通信中,传输速率常用比特率(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来表示,其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bps。传输速率是评价通信速度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标准传输速率有300、600、1200、2400、4800、9600和19200bps等。不同的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差别极大,有的只有数百bps,有的可达100Mbps。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

串行通信按信息在设备间的传送方向又分为单工、双工两种方式。

单工通信方式只能沿单一方向发送或接收数据。双工通信方式的信息可沿两个方向传送,每一个站既可以发送数据,也可以接收数据。

双工方式又分为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别由两根或两组不同的数据线传送,通信的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接收和发送信息,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全双工方式;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用同一根线或同一组线接收和发送数据,通信的双方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半双工方式。在PLC通信中常采用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3.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在串行通信中,通信的速率与时钟脉冲有关,接收方和发送方的传送速率应相同,但是实际的发送速率与接收速率之间总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别,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连续传送大量的信息时,将会因积累误差造成错位,使接收方收到错误的信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使发送和接收同步。按同步方式的不同,可将串行通信分为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的信息格式如图7-1所示,发送的数据字符由一个起始位、7~8个数据位、l个奇偶校验位(可以没有)和停止位(1位、1.5或2位)组成。通信双方需要对所采用的信息格式和数据的传输速率作相同的约定。接收方检测到停止位和起始位之间的下降沿后,将它作为接收的起始点,在每一位的中点接收信息。由于一个字符中包含的位数不多,即使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收发频率略有不同,也不会因两台机器之间的时钟周期的误差积累而导致错位。异步通信传送附加的非有效信息较多,它的传输效率较低,一般用于低速通信,PLC一般使用异步通信。

图7-1 异步通信的信息格式

同步通信以字节为单位(一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每次传送l~2个同步字符、若干个数据字节和校验字符。同步字符起联络作用,用它来通知接收方开始接收数据。在同步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要保持完全的同步,这意味着发送方和接收方应使用同一时钟脉冲。在近距离通信时,可以在传输线中设置一根时钟信号线。在远距离通信时,可以在数据流中提取出同步信号,使接收方得到与发送方完全相同的接收时钟信号。由于同步通信方式不需要在每个数据字符中加起始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位,只需要在数据块(往往很长)之前加一两个同步字符,所以传输效率高,但是对硬件的要求较高,一般用于高速通信。

4.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基带传输是按照数字信号原有的波形(以脉冲形式)在信道上直接传输,它要求信道具有较宽的通频带。基带传输不需要调制解调,设备花费少,适用于较小范围的数据传输。基带传输时,通常对数字信号进行一定的编码,常用数据编码方法有非归零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动曼彻斯特编码等。后两种编码不含直流分量、包含时钟脉冲、便于双方自同步,所以应用广泛。

频带传输是一种采用调制解调技术的传输形式。发送端采用调制手段,对数字信号进行某种变换,将代表数据的二进制“1”和“0”,变换成具有一定频带范围的模拟信号,以适应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接收端通过解调手段进行相反变换,把模拟的调制信号复原为“1”或“0”。常用的调制方法有频率调制、振幅调制和相位调制。具有调制、解调功能的装置称为调制解调器,即Modem。频带传输较复杂,传送距离较远,若通过市话系统配备Modem,则传送距离可不受限制。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PLC通信中,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两种传输形式都有采用,但多采用基带传输。

二、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位于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物理通路。通信介质一般可分为导向性和非导向性介质两种。导向性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这种介质将引导信号的传播方向;非导向性介质一般通过空气传播信号,它不为信号引导传播方向,如短波、微波和红外线通信等。

以下仅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导向性通信介质。

1.双绞线

双绞线是一种廉价而又广为使用的通信介质,它由两根彼此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规则以螺旋状绞合在一起的,如图7-2所示。这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及相邻双绞线引起的串音干扰。但在传输距离、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双绞线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图7-2 双绞线示意图

双绞线常用于建筑物内局域网数字信号传输。这种局域网所能实现的带宽取决于所用导线的质量、长度及传输技术。只要选择、安装得当,在有限距离内数据传输率达到10Mbps。当距离很短且采用特殊的电子传输技术时,传输率可达100Mbps。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许多对双绞线捆扎在一起,用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皮将其包裹起来制成电缆。采用上述方法制成的电缆就是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如图7-3所示。为了便于识别导线和导线间的配对关系,双绞线电缆中每根导线使用不同颜色的绝缘层。为了减少双绞线间的相互串扰,电缆中相邻双绞线一般采用不同的绞合长度。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价格便宜、直径小节省空间、使用方便灵活、易于安装,是目前最常用的通信介质。

图7-3 双绞线电缆

美国电器工业协会(EIA)规定了六种质量级别的双绞线电缆,其中1类线档次最低,只适于传输语音;6类线档次最高,传输频率可达到250MHz。网络综合布线一般使用3、4、5类线。3类线传输频率为16MHz,数据传输率可达10Mbps;4类线传输频率为20 MHz,数据传输率可达16Mbps;5类线传输频率为l00MHz,数据传输可达100Mbps。

非屏蔽双绞线易受干扰,缺乏安全性。因此,往往采用金属包皮或金属网包裹以进行屏蔽,这种双绞线就是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抗干扰能力强,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0m内可达到155Mbps。但其价格相对较贵,需要配置相应的连接器,使用时不是很方便。

2.同轴电缆

如图7-4所示,同轴电缆由内、外层两层导体组成。内层导体是由一层绝缘体包裹的单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股实心线或绞合线(通常是铜制的),位于外层导体的中轴上;外层导体是由绝缘层包裹的金属包皮或金属网。同轴电缆的最外层是能够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皮。同轴电缆的外层导体不仅能够充当导体的一部分,而且还起到屏蔽作用。这种屏蔽一方面能防止外部环境造成的干扰,另一方面能阻止内层导体的辐射能量干扰其它导线。

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线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应用于频率更高、数据传输速率更快的情况。对其性能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来自衰损和热噪声,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时还会受到交调噪声的影响。虽然目前同轴电缆大量被光纤取代,但它仍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和某些局域网中。

图7-4 同轴电缆

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同轴电缆主要有50Ω电缆和75Ω电缆这两类。50Ω电缆用于基带数字信号传输,又称基带同轴电缆。电缆中只有一个信道,数据信号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Mbps,这种电缆主要用于局域以太网。75Ω电缆是CATV系统使用的标准,它既可用于传输宽带模拟信号,也可用于传输数字信号。对于模拟信号而言,其工作频率可达400MHZ。若在这种电缆上使用频分复用技术,则可以使其同时具有大量的信道,每个信道都能传输模拟信号。

3.光纤

光纤是一种传输光信号的传输媒介。光纤的结构如图7-5所示,处于光纤最内层的纤芯是一种横截面积很小、质地脆、易断裂的光导纤维,制造这种纤维的材料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塑料。纤芯的外层裹有一个包层,它由折射率比纤芯小的材料制成。正是由于在纤芯与包层之间存在着折射率的差异,光信号才得以通过全反射在纤芯中不断向前传播。在光纤的最外层则是起保护作用的外套。通常都是将多根光纤扎成束并裹以保护层制成多芯光缆。

图7-5 光纤的结构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光纤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光纤可分为石英光纤、塑料光纤、玻璃光纤等;根据传输模式不同,光纤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根据纤芯折射率的分布不同,光纤可以分为突变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根据工作波长的不同,光纤可分为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

单模光纤的带宽最宽,多模渐变光纤次之,多模突变光纤的带宽最窄;单模光纤适于大容量远距离通信,多模渐变光纤适于中等容量中等距离的通信,而多模突变光纤只适于小容量的短距离通信。

在实际光纤传输系统中,还应配置与光纤配套的光源发生器件和光检测器件。目前最常见的光源发生器件是发光二极管(LED)和注入激光二极管(ILD)。光检测器件是在接收端能够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器件,目前使用的光检测器件有光电二极管(PIN)和雪崩光电二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极管(APD),光电二极管的价格较便宜,然而雪崩光电二极管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与一般的导向性通信介质相比,光纤具有很多优点:

1)光纤支持很宽的带宽,其范围大约在 10~10 HZ之间,这个范围覆盖了红外线和可见光的频谱。

2)具有很快的传输速率,当前限制其所能实现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来自信号生成技术。

3)光纤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由于光纤中传输的是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光束,而光束本身又不向外辐射,因此它适用于长距离的信息传输及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4)光纤衰减较小,中继器的间距较大。采用光纤传输信号时,在较长距离内可以不设置信号放大设备,从而减少了整个系统中继器的数目。

当然光纤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系统成本较高、不易安装与维护、质地脆易断裂等。

三、PLC常用通信接口

PLC通信主要采用串行异步通信,其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有RS-232C、RS-422A和RS-485等。

1.RS-232C

RS-232C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于1969年公布的通信协议,它的全称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 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RS-232C接口标准是目前计算机和PLC中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信接口。

RS-232C采用负逻辑,用-5~-15V表示逻辑“l”,用+5~+15V表示逻辑“0”。噪声容限为2V,即要求接收器能识别低至+3V的信号作为逻辑“0”,高到-3V的信号 作为逻辑“1” 。RS-232C只能进行一对一的通信,RS-232C可使用9针或25针的D型连接器,表7-1列出了RS-232C接口各引脚信号的定义以及9针与25针引脚的对应关系。PLC一般使用9针的连接器

表7-1 RS-232C接口引脚信号的定义

1415

如图7-6a所示为两台计算机都使用RS-232C直接进行连接的典型连接;如图7-6b所示为通信距离较近时只需3根连接线。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图7-6 两个RS-232C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

如图7-7所示RS-232-C的电气接口采用单端驱动、单端接收的电路,容易受到公共地线上的电位差和外部引入的干扰信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图7-7 单端驱动单端接收的电路

1) 传输速率较低,最高传输速度速率为20kbps。

2) 传输距离短,最大通信距离为15m。

3) 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RS-422

针对RS-232C的不足,EIA于1977年推出了串行通信标准RS-499,对RS-232C的电气特性作了改进,RS-422A是RS-499的子集。

如图7-8所示由于RS-422A采用平衡驱动、差分接收电路,从根本上取消了信号地线,大大减少了地电平所带来的共模干扰。平衡驱动器相当于两个单端驱动器,其输入信号相同,两个输出信号互为反相信号,图中的小圆圈表示反相。外部输入的干扰信号是以共模方式出现的,两极传输线上的共模干扰信号相同,因接收器是差分输入,共模信号可以互相抵消。只要接收器有足够的抗共模干扰能力,就能从干扰信号中识别出驱动器输出的有用信号,从而克服外部干扰的影响。

图7-8 平衡驱动差分接收的电路

RS-422在最大传输速率10Mbps时,允许的最大通信距离为12m。传输速率为100kbps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200m。一台驱动器可以连接10台接收器。

3.RS-485

RS-485是RS-422的变形,RS-422A是全双工,两对平衡差分信号线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所以采用RS422接口通信时最少需要4根线。RS-485为半双工,只有一对平衡差分信号线,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最少只需二根连线。

如图7-9所示使用RS-485通信接口和双绞线可组成串行通信网络,构成分布式系统,系统最多可连接128个站。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图7-9 采用 RS-485的网络

RS-485的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接口信号电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 且该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可方便与TTL 电路连接。 由于RS-485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干扰性、高传输速率(10Mbps)、长的传输距离(1200m)和多站能力(最多128站)等优点,所以在工业控制中广泛应用。

RS-422/RS485接口一般采用使用9针的D型连接器。普通微机一般不配备RS-422和RS-485接口,但工业控制微机基本上都有配置。如图7-10所示RS232C/RS422转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7-10 RS232C/RS422转换的电路原理

四、计算机通信标准

(一)开放系统互连模型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如图7-11所示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作为通信网络国际标准化的参考模型,它详细描述了软件功能的7个层次。七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尽可能自成体系,均有明确的功能。

图7-11 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物理层是为建立、保持和断开在物理实体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的特性。它是建立在传输介质之上,负责提供传送数据比特位“0”和“1”码的物理条件。同时,定义了传输介质与网络接口卡的连接方式以及数据发送和接收方式。常用的串行异步通信接口标准RS-232C、RS-422和RS-485等就属于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

数据键路层通过物理层提供的物理连接,实现建立、保持和断开数据链路的逻辑连接,完成数据的无差错传输。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的主要控制功能是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在数据链路上,数据以帧格式传输,帧是包含多个数据比特位的逻辑数据单元,通常由控制信息和传输数据两部分组成。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面向比特的串行同步通信协议----同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SDLC/HDLC)。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完成站点间逻辑连接的建立和维护,负责传输数据的寻址,提供网络各站点间进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行数据交换的方法,完成传输数据的路由选择和信息交换的有关操作。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报文包的分段、报文包阻塞的处理和通信子网内路径的选择。常用的网络层协议有X.25分组协议和IP协议。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是向会话层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的数据传送服务。传输层的信号传送单位是报文(Message),它的主要功能是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连接支持。典型的传输层协议是因特网TCP/IP协议中的TCP协议。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两个表示层用户之间的连接称为会话,对应会话层的任务就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组织和协调两个层次之间的会话,并管理和控制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网络下载中的断点续传就是会话层的功能。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用于应用层信息内容的形式变换,如数据加密/解密、信息压缩/解压和数据兼容,把应用层提供的信息变成能够共同理解的形式。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作为参考模型的最高层,为用户的应用服务提供信息交换,为应用接口提供操作标准。七层模型中所有其它层的目的都是为了支持应用层,它直接面向用户,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常用的应用层服务有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和Web服务等。

OSI 7层模型中,除了物理层和物理层之间可直接传送信息外,其它各层之间实现的都是间接的传送。在发送方计算机的某一层发送的信息,必须经过该层以下的所有低层,通过传输介质传送到接收方计算机,并层层上送直至到达接收方中与信息发送层相对应的层。

OSI 7层参考模型只是要求对等层遵守共同的通信协议,并没有给出协议本身。OSI 7层协议中,高4层提供用户功能,低3层提供网络通信功能。

(二)IEEE802通信标准

IEEE802通信标准是IEEE(国际电工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的802分委员会从1981年至今颁布的一系列计算机局域网分层通信协议标准草案的总称。它把OSI参考模型的底部两层分解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媒体访问子层(MAC)和物理层。前两层对应于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一条链路(Link)两端的两台设备进行通信时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IEEE802的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对应于多种标准,其中最常用的为三种,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协议、令牌总线(Token Bus)和令牌环(Token Ring)。

1.CSMA/CD协议

CSMA/CD(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通信协议的基础是XEROX公司研制的以太网(Ethernet),各站共享一条广播式的传输总线,每个站都是平等的,采用竞争方式发送信息到传输线上。当某个站识别到报文上的接收站名与本站的站名相同时,便将报文接收下来。由于没有专门的控制站,两个或多个站可能因同时发送信息而发生冲突,造成报文作废,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冲突。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发送站在发送报文之前,先监听一下总线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发送报文到总线上,称之为“先听后讲”。但是这样做仍然有发生冲突的可能,因为从组织报文到报文在总线上传输需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另一个站通过监听也可能会认为总线空闲并发送报文到总线上,这样就会因两站同时发送而发生冲突。

为了防止冲突,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种是发送报文开始的一段时间,仍然监听总线,采用边发送边接收的办法,把接收到的信息和自己发送的信息相比较,若相同则继续发送,称之为“边听边讲”;若不相同则发生冲突,立即停止发送报文,并发送一段简短的冲突标志。通常把这种“先听后讲”和“边听边讲”相结合的方法称为 CSMA/CD,其控制策略是竞争发送、广播式传送、载体监听、冲突检测、冲突后退和再试发送;另一种措施是准备发送报文的站先监听一段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总线一直空闲,则开始作发送准备,准备完毕,真正要将报文发送到总线上之前,再对总线作一次短暂的检测,若仍为空闲,则正式开始发送;若不空闲,则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复上述的二次检测过程。

2.令牌总线

令牌总线是IEEE802标准中的工厂媒质访问技术,其编号为802.4。 它吸收了GM公司支持的MAP(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Protocol,即制造自动化协议)系统的内容。

在令牌总线中,媒体访问控制是通过传递一种称为令牌的特殊标志来实现的。按照逻辑顺序,令牌从一个装置传递到另一个装置,传递到最后一个装置后,再传递给第一个装置,如此同而复始,形成一个逻辑环。令牌有“空”、“忙”两个状态,令牌网开始运行时,由指定站产生一个空令牌沿逻辑环传送。任何一个要发送信息的站都要等到令牌传给自己,判断为“空”令牌时才发送信息。发送站首先把令牌置成“忙”,并写入要传送的信息、发送站名和接收站名,然后将载有信息的令牌送入环网传输。令牌沿环网循环一周后返回发送站时,信息已被接收站拷贝,发送站将令牌置为“空”,送上环网继续传送,以供其它站使用。如果在传送过程中令牌丢失,由监控站向网中注入一个新的令牌。

令牌传递式总线能在很重的负荷下提供实时同步操作,传送效率高,适于频繁、较短的数据传送,因此它最适合于需要进行实时通信的工业控制网络。

3.令牌环

令牌环媒质访问方案是IBM开发的,它在IEEE802标准中的编号为802.5,它有些类似于令牌总线。在令牌环上,最多只能有一个令牌绕环运动,不允许两个站同时发送数据。令牌环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集中控制式的环,环上必须有一个中心控制站负责网的工作状态的检测和管理。

第二节 PC与PLC通信的实现

个人计算机(以下简称PC)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功能,配备着多种高级语言,若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则可提供优良的软件平台,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特别是动态画面显示等。随着工业PC的推出,PC在工业现场运行的可靠性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用户普遍感到,把PC连入PLC应用系统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一、概述

1. PC与PLC实现通信的意义

把PC连入PLC应用系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作用:

1)构成以PC为上位机,单台或多台PLC为下位机的小型集散系统,可用PC实现操作站功能。

2)在PLC应用系统中,把PC开发成简易工作站或者工业终端,可实现集中显示、集中报警功能。

3)把PC开发成 PLC编程终端,可通过编程器接口接入PLC,进行编程、调试及监控。

4)把PC开发成网间连接器,进行协议转换,可实现PLC与其它计算机网络的互联。

2. PC与PLC实现通信的方法

把PC连入PLC应用系统是为了向用户提供诸如工艺流程图显示、动态数据画面显示、报表编制、趋势图生成、窗口技术以及生产管理等多种功能,为PLC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物美价廉的人机界面。但这对用户的要求较高,用户必须做较多的开发工作,才能实现PC与PLC的通信。

为了实现PC与PLC的通信,用户应当做如下工作:

1)判别PC上配置的通信口是否与要连入的PLC匹配,若不匹配,则增加通信模板。

2)要清楚PLC的通信协议,按照协议的规定及帧格式编写PC的通信程序。PLC中配有通信机制,一般不需用户编程。若PLC厂家有PLC与PC的专用通信软件出售,则此项任务较容易完成。

3)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提供的软件平台,利用与PLC交换的数据编制用户要求的画面。

4)若要远程传送,可通过Modem接入电话网。若要PC具有编程功能,应配置编程软件。

3. PC与PLC实现通信的条件

从原则上讲,PC连入PLC网络并没有什么困难。只要为PC配备该种PLC网专用的通信卡以及通信软件,按要求对通信卡进行初始化,并编制用户程序即可。用这种方法把PC连入PLC网络存在的唯一问题是价格问题。在PC上配上PLC制造厂生产的专用通信卡及专用通信软件常会使PC的价格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升高。

用户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是,能否利用PC中已普遍配有的异步串行通信适配器加上自己编写的通信程序把PC连入PLC网络,这也正是本节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带异步通信适配器的PC与PLC通信并不一定行得通,只有满足如下条件才能实现通信。

1)只有带有异步通信接口的PLC及采用异步方式通信的 PLC网络才有可能与带异步通信适配器的PC互连。同时还要求双方采用的总线标准一致,都是RS-232C,或者都是RS-422(RS-485),否则要通过“总线标准变换单元”变换之后才能互连。

2)要通过对双方的初始化,使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数、奇偶校验都相同。

3)用户必须熟悉互联的PLC采用的通信协议。严格地按照协议规定为PC编写通信程序。在PLC一方不需用户编写通信程序。

满足上述三个条件,PC就可以与PLC互联通信。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则应配置专用网卡及通信软件实现互联。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4. PC与PLC互联的结构形式

用户把带异步通信适配器的PC与PLC互联通信时通常采用如图7-12所示的两种结构形式。一种为点对点结构,PC的COM口与PLC的编程器接口或其它异步通信口之间实现点对点链接, 如图7-12a所示。另一种为多点结构,PC与多台PLC共同连在同一条串行总线上,如图7-12b所示。多点结构采用主从式存取控制方法,通常以PC为主站,多台PLC为从站,通过周期轮询进行通信管理。

图7-12 常用结构形式

a)点对点结构 b)多点结构

5. PC与PLC互联通信方式

目前PC与PLC互联通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PLC开发商提供的系统协议和网络适配器,构成特定公司产品的内部网络其通信协议不公开。互联通信必须使用开发商提供的上位组态软件,并采用支持相应协议的外设。这种方式其显示画面和功能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2)购买通用的上位组态软件,实现PC与PLC的通信。这种方式除了要增加系统投资外,其应用的灵活性也受到一定的局限。

3)利用PLC厂商提供的标准通信口或由用户自定义的自由通信口实现PC与PLC互联通信。这种方式不需要增加投资,有较好的灵活性,特别适合于小规模控制系统。

本节主要介绍利用标准通信口或由用户自定义的自由通信口实现PC与PLC的通信。

二、PC与FX系列PLC通信的实现

1.硬件连接

一台PC机可与一台或最多16台FX系列PLC通信,PC与PLC之间不能直接连接。如图7-13a、b为点对点结构的连接,图a中是通过FX-232AW单元进行RS-232C/RS-422转换与PLC编程口连接,图b中通过在PLC内部安装的通信功能扩展板FX-232-BD与PC连接;如图7-13c所示为多点结构的连接,FX-485-BD为安装在PLC内部的通信功能扩展板,FX-485PC-IF为RS-232C和RS-485的转换接口。除此之外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通信模块进行连接,不再一一赘述。下面以PC与PLC之间点对点通信为例。

图7-13 PC与FX的硬件连接图

2.FX系列PLC通信协议

PC中必须依据所连接PLC的通信规程来编写通信协议,所以我们先要熟悉FX系列PLC的通信协议。

1)数据格式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FX系列PLC采用异步格式,由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及1位停止位组成,比特率为9600 bps,字符为ASCⅡ码。数据格式如图7-14所示。

图7-14 数据格式

2)通信命令

FX系列PLC有4条通信命令,分别是读命令、写命令、强制通命令、强制断命令,如表7-2所示。

表7-2 FX系列PLC的通信命令表

3)通信控制字符

FX系列PLC采用面向字符的传输规程,用到5个通信控制字符,如表7-3所示。

表7-3 FX系列PLC通信控制字符表

4)报文格式

计算机向PLC发送的报文格式如下:

注:当PLC对计算机发来的ENQ不理解时,用NAK

回答。

其中,STX为开始标志:02H;ETX为结束标志:03H;CMD为命令的ASCⅡ码;SUMH、SUML为按字节求累加和,溢出不计。由于每字节十六进制数变为两字节的ASCⅡ码,故校验和为SUMH与SUML。

数据段格式与含义如下:

注:写命令的数据段有数据,读命令数据段则无数据。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PLC向PC发的应答报文格式如下:

注:对读命令的应答报文数据段为要读取的数据,一个数据占两字节,分上位下位: 数据段:

对写命令的应答报文无数据段,而用ACK及NAK作应答内容。

5)传输规程

PC与FX系列PLC间采用应答方式通信,传输出错,则组织重发。其传输过程

如图7-15所示。

图7-15 传输过程

PLC根据PC的命令,在每个循环扫描结束处的END语句后组织自动应答,无需用户在PLC一方编写程序。

3.PC通信程序的编写

编写PC的通信程序可采用汇编语言编写,或采用各种高级语言编写,或采用工控组态软件,或直接采用PLC厂家的通信软件(如三菱的MELSE MEDOC等)

下面利用VB6.0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编写通信程序的要点。假设PC要求从PLC中读入从D123开始的4个字节的数据(D123、D124),其传输应答过程及报文如图7-16所示。

图7-16 传输应答过程及命令报文

命令报文中10F6H为D123的地址,04H表示要读入4个字节的数据。校验和SUM=30H+31H+30H+46H+36H+30H+34H+03 H=174H,溢出部分不计,故SUMH=7,SUAIL=4,相应的ASCⅡ码为“37H”,“34H”。应答报文中4个字节的十六进制数,其相应的ASCⅡ码为8个字节,故应答报文长度为12个字节。

根据PC与FX系列PLC的传输应答过程,利用VB的MSComm控件可以编写如下通信程序实现PC与FX系列PLC之间的串行通信,以完成数据的读取。MSComm控件可以采用轮询或事件驱动的方法从端口获取数据。在这个例子中使用了轮询方法。

1)通信口初始化

Private Sub Initialize()

MSComm1.CommPort =1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MSComm1.Settings = “9600,E,7,1”

MSComm1.InBufferSize = 1024

MSComml.OutBuffersize = 1024

MSComm1.InputLen = 0

MSComml.InputMode = comInputText

MSComm1.Handshaking = comNone

MSComm1.PortOpen = True

End Sub

2)请求通信与确认

Private Function MakeHandshaking()As Boolean

Dim InPackage As String

MSComml.OutBufferCount = 0

MSComml.InBufferCount = 0

MSComml.OutPut = Chr(&H5)

Do

DoEvents

Loop Until MSComml.InBufferCount = 1

InPackage = MSComml.Input

If InPackage = Chr(&H6) Then

MakeHandShaking = True

Else

MakeHandshaking = False

End If

End Function

3)发送命令报文

Private Sub SendFrame ()

Dim Outstring As String

MSComml.OutBufferCount = 0

MSComml.InBufferCount = 0

Outstrin = Chr(&H2)+″on″+″10F604″+Chr(&H3)+″74″

MSComml.Output = Outstring

End Sub

4)读取应答报文

Private Sub ReceiveFrame()

Dim Instring As String

Do

DoEvents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Loop Until MSComml.InBufferCount = 12

InString = MSComml.Inpult

End Sub

三、PC与S7-200系列PLC通信的实现

S7-200系列PLC有通信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点对点(PPI)方式,用于与该公司PLC编程器或其它人机接口产品的通信,其通信协议是不公开的。另一种为DP方式,这种方式使得PLC可以通过Profibus-DP通信接口接入Profibus现场总线网络,从而扩大PLC的使用范围。最后一种方式是自由口通信(Freeport)方式,由用户定义通信协议,实现PLC与外设的通信。以下采用自由口通信方式,实现PC与S7-200系列PLC通信。

1. PC与S7-200系列PLC通信连接

PC为RS232C接口,S7-200系列自由口为RS485。因此PC的RS232接口必须先通过RS232/RS485转换器,再与PLC通信端口相连接,连接媒质可以是双绞线或电缆线。西门子公司提供的PC/PPI电缆带有RS232/RS485转换器,可直接采用PC/PPI电缆,因此在不增加任何硬件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地将PLC和PC的连接,如图7-17所示。也可实现多点连接。

图7-17 PC与S7-200系列PLC的连接

2. S7-200系列PLC自由通信口初始化及通信指令

在该通信方式下,通信端口完全由用户程序所控制,通信协议也由用户设定。PC机与PLC之间是主从关系,PC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PLC的通信编程首先是对串口初始化,对S7-200PLC的初始化是通过对特殊标志位SMB30(端口0)、SMB130(端口1)写入通信控制字,设置通信的波特率,奇偶校验位、停止位和字符长度。显然,这些设定必须与PC的设定相一致。SMB30和SMB130的各位及含义如下:

其中,校验方式:00和11均为无校验、01为偶校验、10为奇校验;字符长度:0为传送字符有效数据是8位、1为有效数据是7位;波特率:000为38400baud、001为19200baud、010为9600baud、011为4800baud、100为2400baud、101为1200baud、110为600baud、111为300baud;通信协议:00为PPI协议从站模式、01为自由口协议、10为PPI协议主站模式、11为保留,缺省设置为PPI协议从站模式。

XMT及RCV命令分别用于PLC向外界发送与接收数据。当PLC处于RUN状态下时,通信命令有效,当PLC处于STOP状态时通信命令无效。

XMT命令将指定存储区内的数据通过指定端口传送出去,当存储区内最后一个字节传送完毕,PLC将产生一个中断,命令格式为 XMT TABLE,PORT,其中PORT指定PLC用于发送的通信端口,TABLE为是数据存储区地址,其第一个字节存放要传送的字节数,即数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据长度,最大为255。

RCV命令从指定的端口读入数据存放在指定的数据存储区内,当最后一个字节接收完毕,PLC也将产生一个中断,命令格式为RCV TABLE,PO RT,PLC通过PORT端口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存放在TBL数据存储区内,TABLE的第一个字节为接收的字节数。

在自由口通信方式下,还可以通过字符中断控制来接收数据,即PLC每接收一个字节的数据都将产生一个中断。因而,PLC每接收一个字节的数据都可以在相应的中断程序中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

3.通信程序流程图及工作过程

在上述通信方式下,由于只用两根线进行数据传送,所以不能够利用硬件握手信号作为检测手段。因而在PC机与PLC通信中发生误码时,将不能通过硬件判断是否发生误码,或者当 PC与 PLC工作速率不一样时,就会发生冲突。这些通信错误将导致PLC控制程序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必须使用软件进行握手,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由于通信是在PC机以及PLC之间协调进行的,所以PC机以及PLC中的通信程序也必须相互协调,即当一方发送数据时另一方必须处于接收数据的状态。如图7-18、图7-19所示分别是PC、PLC的通信程序流程。

图7-18 PC机通信程序流程图

图7-19 S7-PLC通信程序流程图

通信程序的工作过程:PC每发送一个字节前首先发送握手信号,PLC收到握手信号后将其传送回PC,PC只有收到PLC传送回来的握手信号后才开始发送一个字节数据。PLC收到这个字节数据以后也将其回传给PC,PC将原数据与PLC传送回来的数据进行比较,若两者不同,则说明通信中发生了误码,PC机重新发送该字节数据;若两者相同,则说明PLC收到的数据是正确的,PC机发送下一个握手信号,PLC收到这个握手信号后将前一次收到的数据存入指定的存储区。这个工作过程重复一直持续到所有的数据传送完成。

采用软件握手以后,不管PC与PLC的速度相差多远,发送方永远也不会超前于接收方。软件握手的缺点是大大降低了通信速度,因为传送每一个字节,在传送线上都要来回传送两次,并且还要传送握手信号。但是考虑到控制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的时间要求,牺牲一点速度是值得的,也是可行的。

PLC方的通信程序只是PLC整个控制程序中的一小部分,可将通信程序编制成PLC的中断程序,当PLC接收到PC发送的数据以后,在中断程序中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PC方的通信程序可以采用VB、VC等语言,也可直接采用西门子专用组态软件,如STEP7、WinCC。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四、PC与CPM1A系列PLC通信的实现

1.PC与CPM1A系列PLC的连接

如图7-21a所示的点对点结构的连接方式,称为1:1HOST Link通信方式。CPM1A系列PLC没有RS232C串行通信端口,它是通过外设通信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的,因此CPM1A需配置RS232C通信适配器CPM1-CIF01(其模式开关应设置在“HOST”)才能使用。1:1 HOST Link通信时,上位机发出指令信息给PLC,PLC返回响应信息给上位机。这时,上位机可以监视PLC的工作状态,例如可跟踪监测、进行故障报警、采集PLC控制系统中的某些数据等。还可以在线修改PLC的某些设定值和当前值,改写PLC的用户程序等。

图7-21 PC与CPM1A系列PLC的连接

a)1:1 b)1:N

如图7-21b所示的为多点结构的连接方式,称为1:N HOST Link通信方式,一台上位机最多可以连接32台PLC。在这种通信方式下,上位机要通过链接适配器B500-AL004与CPM1A系列PLC连接,每台PLC都要在通信口配一个RS422适配器。利用1:N HOST Link通信方式,可以用一台上位机监控多台PLC的工作状态,实现集散控制。

2.通信协议

OMRON公司CPM1A型PLC与上位计算机通信的顺序是上位机先发出命令信息给PLC,PLC返回响应信息给上位机。每次通信发送/接受的一组数据称为一“帧”。帧由少于131个字符的数据构成,若发送数据要进行分割帧发送,分割帧的结尾用CR码一个字符的分界符来代替终终止符。发送帧的一方具有发送权,发送方发送完一帧后,将发送权交给接受方。

发送帧的基本格式为:

其中:

@ ——为帧开始标志;

机号——指定与上位机通信的PLC(在PLC的DM6653中设置);

识别码——该帧的通信命令码(两个字节);

正文——设置命令参数;

FCS——帧校验码(两个字符),它是从@开始到正文结束的所有字符的ASCⅡ码按位异或运算的结果;

终止符——命令结束符,设置“*”和“回车”两个字符表示命令结束。

响应的基本格式为:

其中:

@ ----为帧开始标志;

机号----应答的的PLC号,与上位机指定的PLC号相同;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识别码----该帧的通信命令码,和上位机所发的命令码相同;

结束码----返回命令结束有无错误等状态;

正文——设置命令参数,仅在上位机有读数据时生效;

FCS——帧校验码,由PLC计算给出,计算方法同上;

终止符——命令结束符。

3.PLC的通信设置

通信前需在系统设定区域的DM6650-DM6653中进行通信条件设定,具体内容见表7-4。

表7-4 PLC通信设定区功能说明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4.通信过程

通信开始先由上位机依次对PLC发出一串字符的测试帧命令。为充分利用上位机CPU的时间,可使上位机与PLC并行工作,在上位机等待PLC回答信号的同时,使CPU处理其它任务。某PLC在接到上位机的一个完整帧以后,首先判断是不是自己的代号,若不是就不予理睬,若是就发送呼叫回答信号。上位机接到回答信号后,与发送测试的数据比较,若两者无误,发出可以进行数据通信的信号,转入正常数据通信,否则提示用户检查线路重新测试或通信失败。

第三节 PLC网络

一、生产金字塔结构与工厂计算机控制系统模型

PLC制造厂家常用生产金字塔PP(Productivity Pyramid)结构来描述它的产品能提供的功能。如图7-21所示为美国A-B公司和德国SIEMENS公司的生产金字塔。尽管这些生产金字塔结构层数不同,各层功能有所差异,但它们都表明PLC及其网络在工厂自动化系统中,由上到下,在各层都发挥着作用。这些金字塔的共同特点是:上层负责生产管理,下层负责现场控制与检测,中间层负责生产过程的监控及优化。

图7-21 生产金字塔结构示意图

美国国家标准局曾为工厂计算机控制系统提出过一个如图7-22所示的NBS模型,它分为6级,并规定了每一级应当实现的功能,这一模型获得了国际广泛的承认。

图7-22 NBS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企业自动化系统的建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也提出了一个如图7-23所示的6级模型。尽管它与NBS模型各级内涵,特别是高层内涵有所差别,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说明现代工业企业自动化系统应当是一个既负责企业管理经营又负责控制监控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它的高3级负责经营管理,低3级负责生产控制与过程监控。

图7-23 ISO企业自动化模型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二、PLC网络的拓扑结构

PLC及其网络发展到现在,已经能够实现NBS或ISO模型要求的大部分功能,至少可以实现4级以下NBS模型或ISO模型功能。

PLC要提供金字塔功能或者说要实现NBS或ISO模型要求的功能,采用单层子网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不同层所实现的功能不同,所承担的任务的性质不同,导致它们对通信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在上层所传送的主要是些生产管理信息,通信报文长,每次传输的信息量大,要求通信的范围也比较广,但对通信实时性的要求却不高。而在底层传送的主要是些过程数据及控制命令,报文不长,每次通信量不大,通信距离也比较近,但对实时性及可靠性的要求却比较高。中间层对通信的要求正好居于两者之间。

由于各层对通信的要求相差甚远,如果采用单级子网,只配置一种通信协议,势必顾此失彼,无法满足所有各层对通信的要求。只有采用多级通信子网,构成复合型拓扑结构,在不同级别的子网中配置不同的通信协议,才能满足各层对通信的不同要求。

PLC网络的分级与生产金字塔的分层不是—一对应的关系,相邻几层的功能,若对通信要求相近,则可合并,由一级子网去实现。采用多级复合结构不仅使通信具有适应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投资情况及生产的发展,从单台PLC到网络、从底层向高层逐步扩展。下面列举几个有代表性公司的PLC网络结构。

1.三菱公司的PLC网络

三菱公司PLC网络继承了传统使用的MELSEC网络,并使其在性能、功能、使用简便等方面更胜一筹。Q系列PLC提供层次清晰的三层网络,针对各种用途提供最合适的网络产品,如图7-24所示。

图7-24 三菱公司的PLC网络

(1)信息层/Ethernet(以太网) 信息层为网络系统中最高层,主要是在PLC、设备控制器以及生产管理用PC之间传输生产管理信息、质量管理信息及设备的运转情况等数据,信息层使用最普遍的Ethernet。它不仅能够连接windows系统的PC、UNIX系统的工作站等,而且还能连接各种FA设备。Q系列PLC系列的Ethernet模块具有了日益普及的因特网电子邮件收发功能,使用户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地收发生产信息邮件,构筑远程监视管理系统。同时,利用因特网的FTP服务器功能及MELSEC专用协议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程序的上传/下载和信息的传输。

(2)控制层/MELSECNET/10(H) 是整个网络系统的中间层,在是PLC、CNC等控制设备之间方便且高速地进行处理数据互传的控制网络。作为MELSEC控制网络的MELSECNET/10,以它良好的实时性、简单的网络设定、无程序的网络数据共享概念,以及冗余回路等特点获得了很高的市场评价,被采用的设备台数在日本达到最高,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而MELSECNET/H不仅继承了MELSECNET/10优秀的特点,还使网络的实时性更好,数据容量更大,进一步适应市场的需要。但目前MELSECNET/H只有Q系列 PLC

PLC通信与网络技术

才可使用。

(3)设备层/现场总线CC-Link 设备层是把PLC等控制设备和传感器以及驱动设备连接起来的现场网络,为整个网络系统最低层的网络。采用CC-Link现场总线连接,布线数量大大减少,提高了系统可维护性。而且,不只是ON/OFF等开关量的数据,还可连接ID系统、条形码阅读器、变频器、人机界面等智能化设备,从完成各种数据的通信,到终端生产信息的管理均可实现,加上对机器动作状态的集中管理,使维修保养的工作效率也大有提高。在Q系列PLC中使用,CC-Link的功能更好,而且使用更简便。

在三菱的PLC网络中进行通信时,不会感觉到有网络种类的差别和间断,可进行跨网络间的数据通信和程序的远程监控、修改、调试等工作,而无需考虑网络的层次和类型。

MELSECNET/H和CC-Link使用循环通信的方式,周期性自动地收发信息,不需要专门的数据通信程序,只需简单的参数设定即可。MELSECNET/H和CC-Link是使用广播方式进行循环通信发送和接收的,这样就可做到网络上的数据共享。

对于Q系列PLC使用的Ethernet、MELSECNET/H、CC-Link网络,可以在GX Developer软件画面上设定网络参数以及各种功能,简单方便。

另外,Q系列PLC除了拥有上面所提到的网络之外,还可支持 PROFIBUS、Modbus、DeviceNet、ASi等其它厂商的网络,还可进行 RS-232/RS-422/RS-485等串行通信,通过数据专线、电话线进行数据传送等多种通信方式。

2.SIEMENS公司的PLC网络

西门子PLC的网络是适合不同的控制需要制定的,也为各个网络层次之间提供了互连模块或装置,利用它们可以设计出满足各种应用需求的控制管理网络。西门子S7系列PLC网络如图7-25所示,它采用3级总线复合型结构,最底一级为远程I/O链路,负责与现场设备通信,在远程I/O链路中配置周期I/O通信机制。中间一级为Profibus现场总线或主从式多点链路。前者是一种新型现场总线,可承担现场、控制、监控三级的通信,采用令牌方式与主从轮询相结合的存取控制方式;后者为一种主从式总线,采月主从轮询式通信。最高一层为工业以太网,它负责传送生产管理信息。在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的下层中配置以802.3为核心的以太网协议,在上层向用户提供TF接口,实现AP协议与MMS协议。

图7-25 SIEMENS公司的PLC网络

3.OMRON公司的PLC网络

OMRON PLC网络类型较多,功能齐全,可以适用各种层次工业自动化网络的不同需要。如图7-27所示为OMRON公司的PLC网络系统的结构体系示意图。

图7-26 OMRON公司的PLC网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5r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