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与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13 07:1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论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区别

浅析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区别

【摘要】本文从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从审计依据及项目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内容、审计对象和范围、审计程序及原则、审计资料取证与核实、审计报告结论的评价六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审计项目的区别。明了二者的区别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抓住审计重点,保证审计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区别

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都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审计的范围来讲,财务收支审计是一种专项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则具有全面审计的性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审计中正确区分二者之间的不同点,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财务收支审计是指单位审计部门依法对本单位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纪,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廉政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单位审计部门依法对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其目的在于审查、评价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划清、确认或解除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为兑现奖惩、考核干部提供依据。结合审计定义和工作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两者的区别。

1.审计依据及项目的立项依据不同

-1-

总体上两类审计依据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定以及行业部门有关内审规定相同之外,财务收支审计还必须参照当地相关政策法规规定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则依照董事会章程和任期责任书、承包经营合同,以及预算、计划、经营目标等。具体审计项目立项时,财务收支审计是列入企业审计部门年初项目计划的,主要依据企业经营发展和掌握财务状况的需要,依法对本单位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不列入审计部门年初项目计划,而是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的委托建议,安排审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对某些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工作。

2、审计的目的、内容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检查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规、合法性。 审计目的是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严格企业遵守国家财经法纪,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廉政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审计。检查主体只是对这个单位,检查其财务收支合规、合法和效益性,而在审计中发现的管理混乱、严重违规违纪、乱挤乱摊费用给单位带来损失,进一步查明法定代表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此应负的责任的情况,只是财务收支审计的从属内容,不是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纪及行业部门、公司、企业规定的情况;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及出资者保值、 -2-

增值情况;重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财务、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状况;被审计单位经济实力变化情况;经营活动中有无失职、渎职行为,有无重大经济损失及浪费问题等。经济责任审计中除检查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外,还要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其目的在于审查、评价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划清、确认或解除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为兑现奖惩、考核干部提供依据。对审查中存在问题较小的一般实行打招呼、敲警钟、提警告;对问题严重的法定代表人还应当依法追究并提交有关部门、机关进行处理。

3、审计对象和范围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对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支出以及与收入、支出密切相关的资产、负债会计科目及相关资料,审计范围主要是行业部门、公司、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目的是证实财务资料的真实、合规、合法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则是任期内的全部经济管理及资金活动,审计范围涉及行业部门、公司、企事业单位及事业所属单位承包经营目标责任制及其成果实施审查评价,涉及面较广,既有财务领域,又涉及众多经济活动(如对外投资等)。

4、审计程序、原则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在准备、实施、报告阶段不太复杂,按照工作计划和审计规范要求的一般审计程序进行即可。经济责任审计除应遵循一般审计程序外还应该遵循以下规定:审计组应组织有被审计单位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以及职工代表参加的法定代表人述职报告会议;审计

-3-

组根据需要,采取个别交谈、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审计结束,审计组可将审计情况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具体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准备阶段不论法定代表人自行离职还是组织调动都要在组织人事部门下达调令前进行,必须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审计部门在接到委托审计通知后,要合理确定审计实施方案和日程时限安排,并将需要审计的内容、范围、要求告知有关被审计人员和有关部门,要其作好相应准备,除要求领导人所在部门、单位提供相关审计资料外。还需被审计单位领导人按时提交任期内述职报告材料,对重要的经济事项要进行分析研究;在实施处理阶段,要对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财务收支及有关经营责任目标资料进行认真核实,对发现问题要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述职报告中谈及的问题,审计人员有权要求其作出明确答复,对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要进行延伸审计。另外对单位领导人应负的责任要划清直接与间接责任归属。如:要区分前任与继任领导人责任,明确领导人自身决策同主管领导部门行政干预和执行人员所负责任,对遗留问题要区分形成和解决责任;区分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等。报告阶段要及时将审计结果报告上级部门,还要按常规下达审计意见、决定,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等重大经济问题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并提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5、审计资料取证与核实的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的有关资料,可直接从会计凭证、账表资料中取得,并通过计算核实。而经济责任审计中,审查资料可以从财务收支审计中取得,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提供任期内述职书面材料。有的还需要通过 -4-

外部取得,如对项目投资决策审计时,就需要从有关合同,有关企业账表以及有关部门经济计划统计等资料中取证。

6、审计报告结论的评价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报告是由审计部门审定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发生做出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评价,对人一般不作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除财务收支方面要作出是否真实、合法、效益结果外,还要对所在的单位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对比,作为全面结论客观公正反映与评价法定代表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其评价侧重点在于对领导干部本人,而非对事。即重点是对法定代表人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对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投资项目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对评价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作出客观陈述,并需要说明经营基本情况的性质、内容对财务状况影响,对潜在的损失、潜在的负债还应说明离任人应承担的直接或间接责任,届满、离任审计报告经审计部门审定并签章后报委托审计部门,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及法定代表人出具审计意见书并由审计部门按规定下达审计决定。

总之,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既相互联系也有区别。财务收支审计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最基本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则包含着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讲,无论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务收支审计,对廉洁从政、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促进和提高企业管理都起着重要作用,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掌握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各自特点,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有效地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开展。

-5-

篇二:财务收支审计方案

财务收支审计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哈尔滨学院2010年工作要点》,按时完成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任务,哈尔滨学院审计处定于2010年3月至8月开展哈尔滨学院200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审计目的和依据

为了做好学校各项财务制度的督促落实工作,进一步规各单位的经济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二、审计对象和围

审计对象:校财务处及学校所属各预算单位。

审计围:2009年度财务收支情况。

三、审计内容和重点

本次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校本级财务及学校所属各预算单位2009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重点如下:

(一)校本级财务

1、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是否健全、合理,是否有效执行。

2、收入是否合法、真实,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和入账,有无坐收坐支情况,有无截留情况;对学费、宿费没有足额上交的学生是否有监控和促缴措施。

3、支出是否合法、真实,是否符合国财会制度和学校有关管理规定。

4、预算执行情况如何。

5、有无侵占、挪用、私分资金和套取现金等题。

6、往来款项是否定期核对和催还,有无相关记录。

(二)学校所属各预算单位

1、收入是否合法、真实,有无坐收坐支情况,有无截留情况。

2、支出是否合法、真实,是否符合学校有关管理规定,是否有对方单位相关收款证明。

3、预算执行情况如何。

4、有无侵占、挪用、私分资金和套取现金等题。

5、经费使用情况是否定期公开,公开是否及时、全面、真实、规。

四、审计方式

本次审计采取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审计工作程序和日程

本次审计工作从2010年3月开始,至2010年8月结束,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审计准备阶段(2010年3月10日前):

1、按照《哈尔滨学院2010年工作要点》和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安排确立审计项目,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小组及其成员分工,明确审计目标及重点,安排各阶段审计任务和实施时间。

2、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采集审计资料。

(二)审查分析阶段(2010年3月11日至2010年7月10日):

根据审计实施方案,针对审计内容和重点,采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设计的适当性及其运行的有效性;审查测试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并在检查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性复核。具体程序分两步实施:

1、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相关测试和评价。

2、针对第一步审查中发现的情况和题,到各有关单位进行进一步询证,取得相关审计证据。

(三)总结报告阶段(2010年7月11日至2010年8月31日):

1、审计员对审查分析阶段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审计报告初稿。

2、审计组长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初稿。

3、审计小组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4、综合以上情况,形成审计结论,作出审计决定,提出审计建议,最终完成审计报告。

5、将审计报告报送学校领导审批。

(四)督促落实阶段

按照经领导批准的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

(五)审计终结阶段

工作完成后,将全部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

六、审计分工

为顺利完成审计工作任务,成立由孙志国担任组长,杨佳林、张伟为审计员的三人审计小组。审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审计员根据组内分工履行工作职责,互相配合完成审计事项。具体分工如下:

审计组长:负责组织审计实施、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

审计员:负责审计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主要包括:资料采集、审查资料、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督促整改落实、审计材料归档等。

七、审计工作纪律和要求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按照本方案的日程安排如期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勤勉,保持廉洁,保守秘密,努力践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的各项要求。

篇三: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关系浅析

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关系浅析

摘要: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从目标本身的汉语词意讲,它是“目的”的具体化。目的一般具有全面性与长期性,而目标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那么,审计目的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本文将对审计目的与审计目标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审计目的、审计目标、关系。

一、 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的含义及内容

“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是想要探索问题的由来。审计目的是“目的”一词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根据前述目的的含义并结合审计的特点,笔者认为,审计目的是打算和希望审计所要达到的境地或达到的要求是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回答“为什么进行审计”的问题。审计目的包括最终审计目的和直接审计目的两个层次,最终审计目的是维护经济秩序,直接审计目的是评价经济责任。由于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后评价经济责任和证实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需要,因而它们也就被认为是审计的最终目的或本质目的。事实上评价经济责任、证实会计信息仅仅是一种表象,并不是本质。评价经济责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一个中间目的(张美红1997),对于证实会计信息是否是审计的最终目的,英国的戴维#弗林特教授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将审计师之职能描述为对财务报表或信息赋予其可信性并没有揭示出审计的社会职能或基本目标。社会审计的概念的出现,也许最有力的证明了、赋予其可信性。仅仅是审计之社会职能(目标)的一种表象。” (2)这里他所说的审计目标实质上是审计目的。研究审计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表象,应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为弄清审计的本质目的或最终目的,我们需要把审计置身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之中从系统论的角度加以研究。系统论认为,系统是分层次的,一个大的系统可分为若干子系统、次子系统。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系统,审计是国民经济系统中控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77年《利马宣言》所指出的“审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控制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系统论认为:“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存在的根本条件,任何稳定有序的系统都具有调控性,即自我调节和控制,使其达到稳定的目的。”(3)审计作为国民经济系统自我调控机制的组成部分,因此其目的自然是使国民经济系统达到稳定有序状态,即维护经济秩序。这才是审计的本质目的或最终目的。审计的发展历程表

明,审计较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正如美国总统里根在1987年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所评价的:“您们的协会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您们,我们的资本市场将土崩瓦解”(4)。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资本市场的完整和正常运行,亦即是维护了国民经济的完整和正常的秩序。由于这一目的是通过评价经济责任来表现和实现的,因此评价经济责任就构成了直接审计目的。

审计目标是西方审计学著作中频繁使用的一个词,近年来,我国审计界亦较为广泛地使用,但在如何界定这一概念的内涵上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根据有关的(1)

论述,笔者认为,审计目标是为实现审计的直接目的所确定的审计的工作目标,是对审计事项与设定标准或一定要求的相符程度进行的确认。就财务审计而言,审计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性(我国称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进行确认;就经济效益审计而言,其审计目标是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予以确认。审计目标具有层次性的特征。以注册会计师进行的财务审计为例,其审计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总目标、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就会计报表的公允性表示意见,亦简称为公允性。一般目标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与具体交易相关的审计目标:存在性、完整性、准确性、分类、时间性、过帐和汇总。

第二类:与帐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包括存在性、完整性、准确性、分类、截止、机械准确性、可实现价值、权利和义务、表达和披露。

审计的具体目标是一般审计目标在具体审计项目上的应用。鉴于具体目标的内容比较多,仅以存货余额审计目标之一的“准确性”目标为例加以说明,准确性目标具体表现是:(1)帐面存货的数量与存货的实际数量是否相符;(2)用来估计存货价值的价格是否有重大错误;(3)数量与价格的乘积是否正确,详细数据的加总是否正确。

根据以上论述,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所用的“审计目的”一词应改为“审计目标”。

二、审计目的与审计目标的联系、区别

(一)审计目的与审计目标的联系

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审计目的的达到是通过审计目标的实现来完成的。审计目的是抽象的、综合的。它不可能直接实现,必须借助于某种具体的形式,审计目标恰恰起到了这种具体形式的作用。它把维护经济秩序、评价经济责任的目的落实到具体的审计项目中,从而使审计目的从抽象、综合走向具体、可操作。

(二)审计目的与审计目标的区别

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目的是综合的,审计目标则是具体的。审计目的是希望审计所要达到的境地或达到的要求,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故其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审计目标体现的是对审计事项所达到设定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进行的确认,具有具体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审计的具体目标中表现非常明显,比如与销货交易相关审计目标

1已入帐的销货业务是否根据发货数量登记;○2已入中的“准确性”目标包括:○

帐的销货业务是否被正确地开立帐单和正确地记录。其具体性是显而易见的。

(2)审计目的是抽象性的,而审计目标是实践性的。审计目的表明的是审计活动的愿望和动机,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因此它是抽象的。审计目标所表明的是审计的方面,能非常明确地指导审计工作,对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前述所列举的与销货业务相关的审计目标中的“准确性”目标的内容,亦能比较好地说明这一点。它可以直接指导销货业务的审计实践。

(3)审计目的具有动机性的特征,审计目标则无此特征。审计目的是回答“为什么进行审计”的问题,表明的是开展审计的原因和愿望,体现了开展审计的动

机。审计目标仅表明所要查证的具体方面。

(4)审计目的是长期的,而审计目标是阶段性的。审计发展到今天,审计目的始终未发生变化,而审计目标却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下表可大体说明英

(5)(5)对于不同类型的审计而言,审计目的是同一的,审计目标则是变化的。对任何一种审计来说,审计目的都是相同的,无论是何种审计,其审计目的都可以归结为维护经济秩序和评价经济责任,而审计目标则不然,因审计的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财务审计的目标是公允性,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则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目标亦有所不同。

(6)审计目的具有不可分性,审计目标则具有可分性。无论是最终审计目的还是直接审计目的都是不可分的,而审计目标则是可分的,比如财务审计的总目标

——公允性可分为存在性、完整性等若干具体目标,正因如此,审计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

三、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的修正

(6)

致的,但在具体目标的表述上却存在差异,比如存货的审计目标一般表述为:(7)确定存货是否存在;确定存货是否归被审单位所有;确定存货的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存货的品质状况、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确定存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是否恰当。以上关于存货审计目标的表述与一般审计目标的表述不一致,但却与总审计目标的表述一致。就前述介绍西方国家的审计目标而言,其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的表述是一致的,但却与总审计目标的表述不一致。这也正是笔者提出要对其修正的原因。前已述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是就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性表示意见。这一目标实际上包括了对两种可能存在的情况的确定:会计报表是公允的或者会计报表是不公允的。如果会计报表是公允的,注册会计师就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会计报表是不公允的,则发表其他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无论是哪种情况,一经确定,即达到了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总审计目标的具体化。亦应是对审计事项肯定或否定两种可能情况的确认,比如存在性就应是对审计项目金额存在或者不存在的确认,项目的金额存在,则说明会计报表在这一方面是公允的,所列项目的金额不存在,则说明会计报表在这方面是不公允的。因此,存在或不存在都是实现总审计目标的基础,舍弃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使审计目标难以全面实现。根据上述分析,一般审计目标应修正为:

存在性:所列金额是否存在;

完整性:发生的金额是否均已包括;

准确性:记录的金额是否经过正确计算;

分类:所列金额的分类是否恰当;

截止: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

机械准确性:帐户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可实现价值:资产是否以估计的可实现的价值列示;

权利和义务:所列示的资产和负债是否归企业所有;

表达和披露:财务报表中是否恰当地反映帐户余额和相应披露的要求。

具体审计目标是一般审计目标在具体审计项目中的应用,故其应体现一般审计目标的基本内容,即每一具体审计目标中都应包括对其内容“是或否“两种可能情况的确认。前述我国关于存货审计的具体审计目标就是这样表述的。

四、结 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其联系表现在: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且都是审计理论的要素;其区别表现在:审计目的是综合的、抽象的、动机性的、长期的、同一的和不可分的,而审计目标则是具体的、实践性的、阶段性的、不同一的和可分的。审计目标可分为不同层次,在不同层次审计目标的表述上应保持一致,它们都是对审计事项实际状况的确认。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902页,1998。

(2)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博士论文)第119页,1991。

(3)马丽扬编著:《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通俗讲话》第20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4) Journal of Accountancy,May.1987,P27.

(5)萧英达主编:《比较审计学》,第29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6) Alvin A.Arens#James K.Loebbecke:Auditing,Prentice Hall,1994,P151。

(7)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审计》第354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5m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