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统考统考 - 中国古代史

更新时间:2023-09-20 18:39:01 阅读量: 医药卫生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开端

第一节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粗糙、一百余万年至一万年、三百余处遗迹、群婚→班辈婚→族外婚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

1、元谋人:1965、云南元谋、170万年 2、蓝田人:陕西蓝田、80万年至60万年

3、北京人:1927、房山周口店龙骨山、70万年至20万年、直立行走、用火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智人/古人,二、三十万年至四、五万年)

1、大荔人:陕西大荔县甜水沟,20万年。 2、丁村人:山西襄汾县,10万年。 3、许家窑人:山西阳高县,10万年。 4、长阳人:湖北长阳县。 5、马坝人:广东曲江县。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新人、氏族公社开始产生)

1、山顶洞人:1.8万余年、黄种人特征、骨针(缝纫)、燧石(人工取火) 2、河套人:内蒙古乌审旗 3、柳江人:广西柳江县

第二节 氏族公社(新石器时代)

由狩猎、采集到锄农业、畜牧业;磨制石器使用广;陶器发明、使用。

一、仰韶文化

新石器中期;河南渑池县、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黄河中游;半坡遗址。 同期另有长江下游河姆渡、黄河下游大汶口、东北辽宁红山文化。母系氏族公社

二、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新石器晚期;1928、山东章丘龙山镇、5000—4000年。

长河下游则有良渚文化:1936年,浙江余杭县良渚,玉器为主,5000——3700年。

工具进步;家畜种类增多;制陶术进步,冶铜业出现。至晚期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开始形成。与夏、商文化有继承关系。

第三节 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时代(略)

1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二章 夏商西周(★★☆☆☆)

第一节 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

一、王城岗遗址

20世纪70年代后期;河南登封告成镇;相当于夏朝早期,位置与“禹都阳城”的地望相合。

二、二里头文化

1959;河南偃师;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先商文化之间。宫殿遗址;铜渣(青铜时代);玉器;酒器;水井遗址。

第二节 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一、国家的出现

1、破坏禅让:禹传位于益,禹子启夺位家天下。 2、设立官职:六卿。 3、设立刑法 4、设立军队 5、设立贡赋制度

二、少康中兴及夏的强盛

1、少康中兴:

第三代王太康(启子)荒淫,兄弟争位,东夷有穷氏首领羿夺取王位。太康弟仲康孙少康在有虞氏部落积聚力量,重新夺回王位。

2、夏朝强盛:少康子杼向东用兵,征服东夷,夏进入盛世。

三、夏朝灭亡

第十四代君主孔甲、第十七代君主桀

第三节 商族的起源

一、商的先世

1、地区:黄河中下游的部落 2、始祖:契母简狄吞玄鸟卵生契

二、商朝建国

1、汤灭夏:鸣条之战;伊尹助汤灭夏,放逐汤之孙(第四任王)太甲,太甲悔过复位。 2、商建国:都于亳(今河南商丘)

第四节 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

一、盘庚迁殷

1、屡次迁都:盘庚之前四次迁都,可能与地力耗竭有关。

2 中国古代史部分

2、定都于殷:第19代王盘庚第五次迁都,自此至灭亡未再迁徙。 3、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盘庚所迁之殷,称为殷墟。商又称殷商。

二、武丁中兴

第22任王。武丁统治50余年,四处用兵,获得胜利,成为最强盛的时期。

第五节 周族的兴起和灭商

一、周族的历史

1、活动地区:渭水中游黄土高原。

2、祖先:始祖后稷(名弃);公刘;古公亶父;季历(古公子);姬昌(文王,季历子)。

二、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牧野(今河南汲县北)之战,商王纣自焚,商亡。

第六节 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

一、西周前期的政治

1、周公摄政 2、管蔡之叛

二、西周中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1、与周边各族的冲突:

南方:前980年昭王伐荆楚失败;西北:穆王伐犬戎,收效甚微;东南:穆王伐徐偃王,灭徐,受到很大损失。

2、内部矛盾分化(朱著84——85页):

A:裘卫铜器:裘卫不是显赫贵族,但富有财物,矩伯、邦君厉等封君用土地与他交换,或出租与他,是对土地国有制的破坏。

B:师旂鼎:师旂属下不从周王出征,向伯懋告状,伯懋判处罚金三百锊,他们拒不交纳,师旂只得将判词记于鼎上。

C:亻朕匜:师亻朕属下牧牛状告师亻朕,伯扬父指责牧牛不该与上司诉讼,应判鞭刑一千,另加墨刑。经大赦,只鞭五百,罚铜三百锾。表明上、下贵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只能求助于法官,法官所做判决也流于形式,等级制度遭到破坏。

3、民众的反抗:

二、西周的衰亡

1、共和行政:厉王专利,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召公、周公临时主持朝政(一说由国人共推诸侯共伯和执掌王政)达14年,这一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2、宣王中兴:厉王子宣王派尹吉甫伐西北狁、派方叔南征荆楚,周再次强盛。 3、西周之亡:发生王位继承之争,公元前770年申侯引犬戎,杀幽王于骊山,周亡。

第七节 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一、商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3 中国古代史部分

1、甲骨文:发现于19世纪末,1928年开始发掘。 2、政治制度:

A:商王(余一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相结合,晚商父死子继。 B:文官:尹→多尹/百僚→多宰、小臣;武官:亚、服。

C:内、外服制度:内服系王畿,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系分封给邦伯的封地。 3、社会结构:

A:贵族:主体为与商王血缘关系较近的宗族,包括“王族”、“子族”、“多子族”。 B:平民阶级:“众”与“众人”,承担农业劳动。 C:“工”与“百工”:从事手工业生产。 D:奴隶:来自战俘。

二、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1、政治制度

A:官僚机构:余一人→三公/师保:辅佐周王;太宰:管理政事→卿士竂:“三有事”或“三事”。

另有原宗教长官太史:在周王左右备咨询;内史:起草诏令,出纳王命,为王室近臣。

B:分封制:天子封诸侯,以下为卿大夫、家臣

C:宗法制:嫡长子为宗子、大宗,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则为别子、小宗(朱著63页)。 D:兵制:周六师由周人组成;殷八师由殷遗民组成;虎贲为禁卫军。 E:刑罚:墨、劓、剕(音费)、宫、大辟五刑。 2、社会结构

A:统治者:居于国(征服者建立作为据点的城及其附近的郊)。“君子”与“平民”。 B:被统治者:居于野(国之外的广大田土)。“野人”从事农业,负担劳役地租。

第八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夏的社会经济

开沟洫引水或排水;《夏正》;传说铸造铜器。

二、商的社会经济

1、农业

A:农具:耒耜,木石器为主。 B:谷物:禾、黍、稷、麦、稻。 C:六畜 2、手工业

A:青铜冶铸业:铜器使用范围广。司母戊大方鼎。 B:纺织业:织物有麻布、丝织品绮、刺绣。

C:陶瓷器:以白陶为主;最早的瓷器;玉器加工发达。 3、商业

商业萌芽。海贝可能为交换媒介。小商人出现。

三、西周的社会经济

1、井田制(★★★★★)

A:形式:土地分为方块,有公田、私田。

4 中国古代史部分

B:地租:农民在公田上为天子、贵族劳作,实即劳役地租。另外提供贡献及傜役。 C:衰落:西周后期宣王时代。 2、农业

A:农具:主要为双齿耒和铲状耜。 B:耕作方式:耦耕。 C:人工灌溉:

D:使用绿肥和制造堆肥:

E:农作物:主要为黍、稷,同种作物分不同品种;桑、麻普遍。 3、手工业

A:官府手工业:“百工”以冶铸青铜器为主。青釉陶器。 B:民间手工业 4、商业

国家垄断,由“质人”管理市场,交换媒介为贝和铜块,商品为宝货、兵器、牛马、丝帛和奴隶。

第九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

一、夏文化(参二里头文化) 二、商文化

1、天文、历法:日蚀、月蚀的记载;较完善的历法,有闰月。 2、文字:甲骨文单字在4千字以上。 3、宗教迷信:占卜盛行。 4、艺术:饕餮(音贴四声)纹。

三、西周文化

1、礼乐:周礼繁缛,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有专门职官“乐官”管理。 2、宗教:不像商代那样神秘。祭祀天神、地祇、人鬼。 3、学校:国人乡里中设学校,称庠。

4、典籍:《尚书》、《逸周书》中的一些篇章;《诗经》;《周易》。 5、天道观:强调天命与德。后者包括敬天、孝祖、保民。 6、科学技术:

A:星宿的记载:《诗经》中有星宿名,记前776年的一次月食的月日干支。 B:地图:各专用地图由专门职官掌管。 C西周最早装置圭表,可以测定太阳年的长度。 7、文字:

A:《金文编》:容庚编,收录新中国成立前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近3000个单字。

B: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近五百字,鼎铭记述周宣王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反映西周晚期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事实,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C:曶鼎:中国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为贵族曶(或释舀)所做的礼器。1778年清代学者毕沅所得,晚清毁于兵火,仅存有铭文拓本,存380字。铭文共3段。第一段记述周王命曶继续祖考,任卜官之职。第二段记述曶先用“匹马束丝”, 后改用“金(铜)百锊”,向贵族效父赎买5名奴隶之事 ,是发现的记载西周奴隶价格的唯一史料。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57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