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国经复习资料最终版
更新时间:2023-10-07 07: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毛概复习资料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的基垫
于《国富论》中,斯密抨击了重商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阐述了国际分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假设的设置是为了论证理论,而且不能影响理论的说明,一般而言,这些假设撤除的过程,就是理论逐步接近实际的过程。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力是同质的(指一国的一单位劳动力与另一单位的劳动力总是相同的);即2*2*1模型
(2)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3)无贸易障碍,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
(4)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
(5)两国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意味着,当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中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入就是另外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出。
(6)规模收益不变
(7)商品和劳动量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8)在两个国家之间,商品流出的价值和商品流入的价值相等 (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2.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也就是建立于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也就是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且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分工前两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 英国 美国 劳动投入量 15 10 产出量 120 120 劳动生产率 8 12 劳动投入量 5 10 布 产出量 100 100 劳动生产率 20 10 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生产小麦上想对于英国来说有绝对优势,英国在生产布上想对于美国来说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小麦,产出的变化如下:
小麦 第 1 页 共 36 页
布 劳动投入量 英国 美国 0 20 产出量 0 240 劳动生产率 0 12 劳动投入量 20 0 产出量 400 0 劳动生产率 20 0
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下 英国 美国 小麦消费量 120 120 布消费量 200 200 可见,国际贸易可以使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利益,这种利益的基础是参加方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或劳动生产率优势,将全部生产资源都投在本国有技术优势的产品生产上。
绝对优势理论的意义:(1)该理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并且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2)亚当斯密将自己反复论证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 (3)绝对优势理论的论证简单,直观。
局限性:(1)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2)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释一国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劣势地位,国际分工和贸易能否继续进行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论——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补充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
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根据李嘉图的观点,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国际分工前两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 美国 中国 劳动投入量 10 40 产出量 120 120 劳动生产率 12 3(美国的1/4) 劳动投入量 10 20 布 产出量 100 100 劳动生产率 10 5(美国的1/2)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小麦和布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中国布的绝对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小麦的绝对优势比布的绝对优势要大,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模式就是中国专门生产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小麦 美国 中国 劳动投入量 20 0 产出量 240 0 劳动生产率 12 0 劳动投入量 0 60 布 产出量 0 300 劳动生产率 0 5 假定美国以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 第 2 页 共 36 页
美国 中国 小麦消费量 120 120 布消费量 150 150 李嘉图明确指出,比较优势也可以产生贸易,也可以促进国际分工,进而发挥各自劳动生产率的相对优势。只要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时,它们的机会成本有差别,国际贸易就会产生。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多少。
2.互惠贸易的基础和优势理论的例外
交易价格的价格确定原则:国际比价要位于参加贸易的两个国家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否则其中一国就会退出贸易。
不常见的例外: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
则完整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即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仍有互惠贸易的基础,除非对两种商品而言,一国的绝对劣势比例与另一国的相同。
第二章课后题答案(同学们一定要自己试着思考哦) 1.如何理解绝对技术差异论是比较优势论的特例。
答: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使绝对优势成为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或特殊形势,大为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别或价格差。亚当斯密知提出了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价格的绝对差别,而大为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的分析野同样使用语绝对技术差异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在阐述绝对技术差异时已经使用了机会成本分析的方法,因此,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一种特殊形式。
2.画图说明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3.分析提供曲线的作用和缺陷。 答:作用:
提供曲线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这些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量是由一国的需求量(无差异曲线)和供给条件 ( 即生产可能性 ) 所决定的。假设在国际比价线存在的的前提下,国际比价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为生产均衡点,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消费均衡点,从而得出该过应进口和出口的产品数量。在各种贸易条件中,通过提供曲线,可以得出一国进口和出口的最佳组合,将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可以得出一国的贸易提供曲线,两国贸易提供曲线的交点为贸易均衡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第 3 页 共 36 页
缺陷:提供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在提供曲线的理论中,存在着理论的假设条件与实际不符或者过于严格的情况,如充分就业,供求要求相符,产量最大化等,这限制了提供曲线的实际应用,使得该理论具有相应的局限性。 4.为什么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答:商品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驱动力,价格差是由成本差别导致的,商品的成本是由生产商品所使用的要素成本构成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贸易的产生基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上的差异→ 劳动生产率差异→生产成本高低 →产品价格差异 。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两国关系生产同样良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别或价格差。国与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异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要使两个国家资源进行贸易,两个国家必须都从贸易中获利,国家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如果一个国家无利可图或只有损失,那它会拒绝贸易,。 综上所诉,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2.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3、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4、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5、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6、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解释:有效劳动)
7、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8、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9、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由罗伯津斯基定理,我们可以依据罗伯津斯基线的方向来判断要素增加国的经济增长类型,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贸易条件,如果经济增长偏向进口部门,则会改善增长国的贸易条件。
10、悲剧增长:当要素积累导致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到一定程度,以至转移到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纯
第 4 页 共 36 页
粹的增长利益时,该国的福利水平就会下降。
11、要素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Y变为资本密集型。 二、相关知识点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定理)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图 3-3 图 3-4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三、H-O定理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相对价格差异
pa 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 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因此,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价 格将下降,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w 第 5 页 共 36 页
正在阅读:
08国经复习资料最终版10-07
活出女人的魅力11-03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08-14
PCB机种钢板开孔注意事项08-12
心理咨询记录表03-10
CRH5A-02-03-019检查、更换干式空气滤清器中的滤芯08-13
二甲醚安全技术说明书10-26
贷款企业财务分析常用指标05-07
初一学生评语06-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资料
- 最终
- 林语堂的散文
- Oracle 常用SQL语句
- 测评分常见加分与不加分证书及证明汇总
- 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模块各单元同步练习 Module 5 Unit 3 检测试卷(有答案)
- 2014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一二章测试题
-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Unit 7(第1课时)(Topic1 SectionA)
- JAVA黑白棋课程设计 - 图文
- 电视画面编辑期末总复习
- 课堂的生命和有生命的课堂-最新文档资料
- 某矿山露天开采设计
- X线机
- 煤矿信号把钩工培训试题题库
- 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
- 南方CASS7.0培训参考书
- 哈工程大四上海实习总结报告
- 偏摩尔体积的测定
- 酒店前厅服务员职业技能鉴定操作考核大纲
-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竞赛知识问答试卷
- 印度宗教发展与种姓制度下的婚姻制度
- 2018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