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2

更新时间:2023-05-17 17: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

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

高中无机化学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

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高中无机化学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 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 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 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

七、常见的污染物

1、大气污染物:Cl2、CO、H2S、氮的氧化物、SO2、氟利昂、固体粉尘等;

2、水污染:酸、碱、化肥、农药、有机磷、重金属离子等。

3、土壤污染:化肥、农药、塑料制品、废电池、重金属盐、无机阴离子(NO2、F、CN

---等)

高中无机化学

4、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及引起污染的物质:

①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CO)

②光化学污染(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

③酸雨——主要由SO2引起

④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另外甲烷、氟氯烃、N2O也是温室效应气体。 ⑤臭氧层破坏——氟利昂(氟氯代烃的总称)、氮的氧化物(NO和NO2)

⑥水的富养化(绿藻、蓝藻、赤潮、水华等)——有机磷化合物、氮化合物等。 ⑦白色污染——塑料。

八、常见的漂白剂:

1、强氧化型漂白剂:利用自身的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使它们变为无色物质,这种漂

白一般是不可逆的、彻底的。

(1)次氧酸(HClO):一般可由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但由于它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不能

长期保存。因此工业上一般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成漂粉精: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的组成可用式子:Ca(OH)2·3CaCl(ClO)·nH2O来表示,可看作是CaCl2、Ca(ClO)2、Ca(OH)2以及结晶水的混合物,其中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它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长期保存,使用时加入水和酸(或通入CO2),即可以产生次氯酸;Ca(ClO)2+2HCl=CaCl2+2HClO,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久了会失效,因此应密封保存。

(2)过氧化氢(H2O2):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氧化破坏有色物质。其特点是还原产物是

水,不会造成污染。

(3)臭氧(O3)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有色物质使其褪色。

(4)浓硝酸(HNO3):也是一种强氧化剂,但由于其强酸性,一般不用于漂白。

(5)过氧化钠(Na2O2):本身具有强氧化性,特别是与水反应时新生成的氧气氧化性更强,

可以使有机物褪色。

2、加合型漂白剂:以二氧化硫为典型例子,这类物质能与一些有色物质化合产生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但这种化合是不稳定的,是可逆的。如SO2可以使品红试褪色,但加热排出二氧化硫后会重新变为红色。另外,此类漂白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只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中学只讲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别的没有,注意它不能使石蕊褪色,而是变红。]

3、吸附型漂白剂:这类物质一般是一些具有疏松多孔型的物质,表面积较大,因此具有较

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一些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它的原理与前两者不同,只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变化,常见的这类物质如活性炭、胶体等。

[注意]所谓漂白,指的是使有机色素褪色。无机有色物质褪色不可称为漂白。

九、常见的化学公式:

1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高中无机化学

3、固体的溶解度:(单位为克)

4、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万能恒等式):

意单位)

5、求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①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ρ×22.4L/mol

②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A)=D×M(B)

③由单个粒子的质量求摩尔质量:M=NA×ma ④摩尔质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⑤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注

(M1、M2 为各成分的摩尔质量,a1、a2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气体,也 可以是体积分数)

6、由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7

、由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克拉贝龙方程:PV=nRT PM=ρRT

9、溶液稀释定律: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1×w1=m2×w2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1V1=c2V2

10、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单位:mol/L·s) -1411、水的离子积:Kw=c(H+)×c(OH),常温下等于1×10

12、溶液的PH计算公式:PH=一lgc(H+)(aq)

十、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1、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2、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3、电子守恒:

高中无机化学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

一定相等)。

4、能量守恒: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5、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十一、熟记重要的实验现象:

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①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O、CH4、H2S、C2H5OH;

②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

③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都呈黄色。钾则呈浅紫色。

2、沉淀现象:

①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有:AgNO3与Br、I;S2O32与H+;H2S溶液与一些---

氧化性物质(Cl2、O2、SO2等);Ag+与PO43; -

②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③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生成蓝色沉淀的一般溶液中含有Cu2+

④产生黑色沉淀的有Fe2+、Cu2+、Pb2+与S2; -

⑤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若是部分溶解,则说明两者都存在。

⑥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若生成淡黄色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S2O32。 --

⑦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往往是含有苯酚的溶液,产物是三溴苯酚。

⑧有砖红色沉淀的往往是含醛其的物质与Cu(OH)2悬浊液的反应生成了Cu2O。 ⑨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转化成为BaSO4) ;AgBr和AgI也不溶解,但是它们的颜色是淡黄色、黄色。

⑩能够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与铜、银、铅、汞的盐溶液反应。

3、放气现象:

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或者含有S2O32--

-离子。

--②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一般是CO2;原溶液可能含有CO32或HCO3。

高中无机化学

③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应为十五、常用试剂的保存:总的原则:一封(密封)三忌(光、热、露)。

1、还原性试剂:Fe2+盐、SO32盐、S2盐、苯酚等。---密封(避免被氧气氧化)。 --

2、易挥发的试剂:许多有机物、CS2、浓HCl、浓HNO3、浓氨水等---密封

3、易吸收水分的试剂:浓硫酸、NaOH固体、CaO、CaCl2、P2O5、碱石灰、MgCl2等-

--密封。

4、见光分解的试剂:氯水、浓硝酸、双氧水、卤化银等---棕色瓶、避光。

5、碱性溶液:NaOH、Na2SiO3 (水玻璃)、Ca(OH)2(石灰水)、Na2CO3等---胶塞、密封

6、强酸性、强氧化性溶液、有机溶剂---瓶口用玻璃塞而不用胶塞。

7、冷浓硫酸、硝酸---可用铝、铁制器皿。

8、特殊物品:白磷、液溴--水封;碱金属单质--煤油(锂用石蜡);氢氟酸-塑料瓶或铅皿。

9、具有氧化性的试剂(如溴水、氯水、HNO3、 KMnO4 )不能用橡胶管、橡胶塞(会腐

蚀)。

十六、常见的干燥剂:

1、酸性干燥剂:常见的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

2、碱性干燥剂: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NaOH固体、生石灰。

3、中性干燥剂:CaCl2等。

[注意]使用干燥剂干燥气体时应本着“不吸收、不反应” 的原则来选择。酸性气体可用

酸性干燥剂,碱性气体应用碱性干燥剂。还原性气体不可用浓硫酸干燥,CaCl2不可用来干燥NH3。

Cl2、HCl、CO2、NO2、CO、NO、SO2等气体常用浓硫酸干燥;而NH3、H2S、HBr、HI、C2H4、C2H2一般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NH3一般用碱石灰干燥;

H2S、HBr、HI一般用五氧化二磷干燥。

十七、常用试纸及使用方法:

1、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使用时不可用水湿润。随溶液PH的升高,其颜色逐渐变化为:红、橙、黄、青、蓝、紫。

2、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性溶液或气体时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

3、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性溶液或气体时试纸由蓝色变为红色。

4、酚酞试纸:遇到碱性溶液或气体时试纸变为红色。

5、品红试纸:遇到SO2气体或Cl2时褪色。

6、淀粉碘化钾试纸:遇到强氧化剂(Cl2等)气体或碘水时会变蓝。

7、醋酸铅试纸:遇到H2S气体时变黑。

[注意]:除PH试纸外,用其余试纸测气体时均须先用水润湿。

十八、中学化学中的一般和例外:

[原子结构]:

高中无机化学

1、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比4小,但是Pb、Sn 、Bi、Po等的最外层电子数却比4大。

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F、OH)。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例如K层排满才排L层,L层排满才排M层,但M层没排满就该排N层。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但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Cl和K+)。 ---

5、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一般具有邻近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但副族元素的离子

则不一定形成稳定结构,(如Fe2+、Fe3+等)。

6、最外电子层有两个电子的原子一般是金属原子,但氦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7、一般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核素氕(11H)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最外层电子数是2,不一定是IIA族元素。

2、卤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上而下逐渐减弱,但卤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由上而下逐渐增强。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都是从金属元素开始,但第一周期例外,是从氢开始的。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主族最上面的元素都是非金属,但第ⅡA族最上面的是铍。

5、元素越活泼,其单质不一定越活泼。如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但氮气却比白磷、红磷稳定得多。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一般键角是109°28‘,但是白磷(P4)不是,因为它是空心四面体,键角应为60°。

2、一般的物质中都含化学键,但是稀有气体中却不含任何化学键,只存在范德华力。

3、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但是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一般含氧酸根的中心原子属于非金属,但是AlO2、MnO4等却是金属元素。

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则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还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非金属单质。

5、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6、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极性键(如NaOH),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

Na2O2);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一定含有极性键,还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

7、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还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只含极性键(如甲烷),也可能只含非极性键(如氧气),也可能两者都有(如乙烯)。

8、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MnO4等都是阴离子。

9、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就是极性分子。

[晶体结构]:

1、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但NH3、H2O、HF却例外,其熔沸点比下面的PH3、H2S、HCl大,原因是氢键的存在。 ----

高中无机化学

2、一般非金属氢化物常温下是气体(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但水例外,常温下为液体。

3、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分子晶体的高,例如水银和硫。

4、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小于钠的密度。

5、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6、一般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但也有例外,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但其熔点却高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硅。

7、离子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晶体,而共价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

8、含有分子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离子晶体,但却含有水分子。

[氧化还原反应]:

1、难失电子的物质,得电子不一定就容易。比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

得电子。

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是指其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多少(如Na能失一个电子,Al能失三个电子,但Na比Al还原性强)。

3、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变成金属单质(如Fe3+被还原可生成Fe2+)。

5、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O2与O3的相互转化。

6、一般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是有些物质却不一定,如HClO4中氯

为+7价,高于HClO中的+1 价,但HClO4的氧化性却弱于HClO。因为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不仅与化合价高低有关,而且与物质本身的稳定性有关。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虽高,但其分子结构稳定,所以氧化性较弱。

[反应热]:

1、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比如物质的燃烧一般都需要点燃,但燃烧却都是放热反应。开始吸收的热量用于引发反应。

2、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不一定等于中和热。如1mol乙酸与1molNaOH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由于存在醋酸的电离平衡移动,放出的热量小于中和热。

[电解质溶液]:

1、某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该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O2、NH3等。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关键看其溶于水或熔化时本身能不能电离。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而看的是其电离的程度;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也没有必然联系,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一般的盐溶液加热可以得到原溶质的晶体,但是MgCl2、AlCl3、FeCl3等溶液在一般

高中无机化学

条件下加热,却得不到溶质,而只能得到相应的氧化物。要想得到溶质,必须在加热过程中想办法抑制水解才可达到目的(在氯化氢的气氛中加热失水)。

4、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它们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时才能导电;能导电的也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和石墨能导电,但它们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

5、金属单质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却是化学变化。

6、凡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或OH的物质,都会抑制水的电离(如酸、碱);凡在水溶液-

中能消耗H+或OH的物质,则会促进水的电离(如能水解的盐、活泼金属单质等);酸-

式盐则要看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和水解的程度,水解强的促进,电离强的抑制。

[元素化合物知识]:

1、一般不活泼的金属单质不与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但是FeCl3却可以和Cu反应。

2、一般是活泼的金属可以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碱金属不行;一般活泼的非金属可以把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但是F2不能从NaCl的溶液中把氯置换出来。

3、一般是活泼非金属把不活泼的非金属置换出来,但是C却能够把活泼的硅给置换出来,这是因为反应放出气体,并且反应加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但是在工业上却可用不活泼的金属钠把活泼的金属钾置换出来,这是因为此反应在高温下进行,此时钾是气体,它的放出可使平衡向生成钾的方向移动。

4、一般酸性氧化物和酸不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但是SiO2和HF酸例外。

5、一般是强酸制备弱酸(注意这个反应是对复分解反应来说的),但是H2S却可以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比它强的酸——硫酸。

6、一般弱酸性气体中混有强酸性杂质应用弱酸的酸式盐来除去杂质(如二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硫),但是SO2中混有SO3却不这样来除,而是用浓硫酸吸收。

7、氟、氯、溴单质与铁反应时,铁显高价,而碘与铁反应时,铁却显低价。

8、卤化银一般难溶于水,但AgF却可溶于水;卤化银一般具有感光性,但AgF却没有感光性。

9、在卤素中,一般都有+1、+3、+5、+7价,但氟却无正价,也无含氧酸;

10、氢卤酸为强酸,且酸性依F、Cl、Br、I的顺序逐渐增强,但HF是弱酸。

11、庄稼生长所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N、P、K。

12、王水的成分:n(HNO3 ):n(HCl)=1:3。可以溶解那些极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铂之类。

13、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但当两气体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却失去了漂白性:SO2

+Cl2+2H2O=H2SO4+2HCl

14、CO2与BaCl2、CaCl2溶液不反应(因为若生成CaCO3、BaCO3,则就应该有盐酸生成,

而CaCO3、BaCO3能溶解在盐酸中生成BaCl2、CaCl2溶液,因此不反应),但是若在BaCl2、CaCl2溶液先通入NH3或加入NaOH等碱性物质再通入CO2,则可以得到沉淀。将SO2通入BaCl2溶液时也是如此,如果要想得到沉淀,不仅可以加入碱性物质(NaOH、

高中无机化学

NH3等),还可以用氧化剂如硝酸、氯水、溴水、过氧化氢、通NO2等,还可以加入H2S与SO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单质 。

15、铅笔不含铅,甘油不是油、纯碱不是碱,

[溶解度]:

1、一般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氢氧化钙则是减小。

2、固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H2S,原溶液中含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1、概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 电解质溶液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 极——导线—— 正 极

内电路:盐桥中 阴 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 阳 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 氧化 反应: Zn-2e=Zn2+ (较活泼金属) 正极: 还原 反应: 2H++2e-=H2↑ (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 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 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 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 、 二次电池 、 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 =PbSO4↓ 负极(铅):Pb+ -2e-

=PbSO2↓+2H2O 正极(氧化铅):PbO2+4H++2e-

充电: =PbO2+4H++ 阴极:PbSO4+2H2O-2 e-

=Pb+ 阳极:PbSO4+2e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 = 2PbSO4↓+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高中无机化学

三、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 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负极:2H2-4e- =4H++2H2O

正极:O2+4e-=4H2O 4e-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 负极:2H2+4OH =4OH +O2+2H2O+4e-

。 氧化剂 和氧气 燃料 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又

3、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四、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池: 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也叫电解槽

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

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4、电子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5、电极名称及反应: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 正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氧化 反应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负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还原 反应

6、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 Cl2 =(氧化) 阳极:2Cl- -2e- Cu=(还原) 阴极:Cu2++2e-

总反应式:CuCl2 =Cu+Cl2 ↑

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规律总结: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

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指酸电离

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阴离子放电顺序:是惰性电极时: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

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

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电解质水溶液点解产物的规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实例 电解对象 电解质浓度 pH 电解质溶液复原

分解电解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电 HCl 电解质 减小 增大 HCl CuCl2 --- CuCl2

放H2生成碱型 阴极:水放H2生碱

阳极: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NaCl 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增大 HCl

高中无机化学

放氧生酸型 阴极: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阳极:水放O2生酸 CuSO4 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减小 氧化铜

电解水型 阴极:4H+ + 4e- == 2H2 ↑

阳极:4OH- - 4e-= O2↑+ 2H2O NaOH 水 增大 增大 电解水型 阴极:4H+ + 4e- == 2H2 ↑ 水

H2SO4 减小

Na2SO4 不变

上述四种类型电解质分类:

(1)电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

(2)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

(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

(1)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 ; M— ne- == M n+

阴极:待镀金属(镀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原子,附着在金属表面 M n+ + ne-== M

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镀铜反应原理: 阳极(纯铜):Cu-2e-=Cu2+,阴极(镀件):Cu2+_2e-=Cu,

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CuSO4溶液

(3)电镀应用之一:铜的精炼: 阳极:粗铜;阴极: 纯铜电解质溶液: 硫酸铜

2、电冶金

(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 金属阳离子 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钙、铝

(2)电解氯化钠: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

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 阴极:2Cl-—2e-== Cl2↑

☆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高中无机化学

☆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性质 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定义

(装置特点)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侧层其他金属

反应特征 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

装置特征 无电源,两级材料不同 有电源,两级材料可同可不同 有电源 形成条件 活动性不同的两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两电极连接直流电源

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1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负极;2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电极名称 负极:较活泼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能导电非金属)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名称同电解,但有限制条件

阳极:必须是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

电极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失去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电子或者氧气得电子(吸氧腐蚀) 阳极: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或电极金属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

阳极:金属电极失去电子

阴极:电镀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

电子流向 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

电源正极→阳极 同电解池

溶液中带电粒子的移动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同电解池

联系 在两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极的得失电子联系图:

阳极(失) e- 正极(得) e- 负极(失) e- 阴极(得)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内容: (2)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 失去 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3)金属腐蚀的分类:

高中无机化学

化学腐蚀— 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的比较

电化腐蚀 化学腐蚀

条件 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

现象 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无电流产生

本质 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关系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腐蚀更加普遍,危害更严重

(4)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

①条件:潮湿空气中形成的水膜,酸性较强(水膜中溶解有CO2、SO2、H2S等气体) ②电极反应:负极: Fe – 2e- = Fe2+

正极: 2H+ + 2e-= H2 ↑

总式:Fe ++2H+ = Fe2+ + H2 ↑

吸氧腐蚀——反应过程吸收氧气

①条件:中性或弱酸性溶液

②电极反应:负极: 2Fe – 4e- = 2Fe2+

正极: O2+4e-+2H2O = 4OH-

总式:2Fe + O2 +2H2O =2 Fe(OH)2

离子方程式:Fe2+ + 2OH- = Fe(OH)2= O2 + 2H2O == 4Fe(OH)3

Fe(OH)3脱去一部分水就生成Fe2O3 x H2O(铁锈主要成分)

规律总结: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原电池反应中,负极被腐蚀,正极不变化

应用: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腐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 负极:锌块被腐蚀;正极:钢铁设备被保护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通电,使钢铁设备上积累大量电子,使金属原电池反应产生的电流不能输送,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

应用: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外加直流电源。通电后电子大量在钢铁设备上积累,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反应。

2、改变金属结构:把金属制成防腐的合金

3、把金属与腐蚀性试剂隔开:电镀、油漆、涂油脂、表面钝化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50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