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及解题思路

更新时间:2023-04-23 00: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及解题思路

现代文阅读一直都是语文中考的难点,是师生都感到棘手的地方。现就根据近两年广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结合近两年各市地中考语文试题,谈谈考点分析和解题思路。

一、【考点】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

一般情况下,现代文阅读中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代义。②修辞义。③近义词的差别。④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

【典型例题】

1、(北京市2005年中考试题《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2、(河南省2005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试题《宝石项圈》)

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应怎样理解?

(1)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2)为自己有这么多子孙而自豪;(3)这些子孙并没有把老人放在心上;(4)老人非常孤独、失望;(5)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3、(福建省福州市2004年中考试题《榕树,生命进行曲》刘再复) “(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榕树的精神品格

(点拨:“生命里积淀着”可知“碧叶”不是外形特征,而是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某种本质特点)

【解题思路】

①联系具体的语境;②联系立意和主题;③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④联系词语的色彩;⑤联系描写和修辞的角度。

二、【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理解不同于字面解释,常表现为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的分析。重要句子通常有以下几种特点:①总起句、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②统摄全篇的句子,即“文眼”;③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典型例题】

1、(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课改实验区试题《月光饼》琦君)

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2、(黑龙江省2005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试题)

如何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画波浪线句:我对生命中的涓滴每有一分赏悦,生活总是立即赐下万道流泉。我每为一个音符凝神,他总倾下整匹的音乐如几、素锦。)

用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写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激之情,揭示出对生活很少的付出总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的生活哲理。

3、(安徽省2005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试题《痛苦的游戏》罗小俊)

文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画线句:如果要选择舍弃他们中的哪一个,就让我先舍弃自己吧。)

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爱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爱。

4、(福建省福州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签名》)

听说父亲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回答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乔治看重的是布莱特的名望,父亲看重的是布莱特的工作。

【解题思路】

①压缩句子主干,了解基本意思;②复句之中找正句,因为句子的重心一般在正句上;③分析句子的表现手法;④注意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⑤注意时代背景

三、【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筛选是对信息搜寻、辨别及提取的过程,这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整合是指对信息按照题目要求加以组合加工的过程,这是答题的重要手段。筛选与整合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能力。

【典型例题】

1、(北京市2005年中考试题《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中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写在下面。(画线句: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2、(河南省课改实验区200年中考试题《宝石项圈》)

人们在看到老人的一刹那为什么一定会注意到她的项圈?

(1) 项圈非常美丽别致(或:项圈上的每块宝石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

出彩色的光芒)

(2) 老人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

(答出一点即可)

3、(福建省福州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签名》)

乔治参加中学生篮球赛,不想让父亲陪同的原因是什么?

虚荣心作怪,觉得父亲的瘸腿会让自己丢脸。

4、(湖北省武汉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说竹》)

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试根据上下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

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济天下)

5、(湖南省长沙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一碗大米饭》)

面对大米饭的诱惑,我一直没有吃,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朴素的想法。这种想法是: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或者: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

6、(江西省2005年中考试题《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时的心情?

激动,颤栗

【解题思路】

①根据语言标志获得相关信息: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

等等,抓住了这些,有助于我们找到相关信息;②根据照应反复确认重要信

息;③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④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得信息;⑤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⑥找准与试题或选项对应的原句,将原文有关语句与选项

四、【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和概括常表现:具体的——抽象的、形象的——直接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有时指的是全文的,有时指的是文章的某一部分的,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

【典型例题】

1、(北京市2005年中考试题《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或:回忆儿时游戏之乐。)

2、(辽宁省沈阳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月光饼》)

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的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3、(山东省济南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故乡的榕树》)

请简要概括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

把榕树中空的凹槽当船划;夏日,在榕树下的石板条上休息,纳凉。

4、(福建省福州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签名》)

老师告诉乔治“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从全文来看,父亲有哪些伟大之处?请写出其中三点。

(1)、舍身救儿子;(2)对儿子慈爱宽容;(3)关注儿子成长,教子有方;(4)踏实工作,成就显著;(5)为人谦逊,淡泊名利。

5、(江西省2005年中考试题《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

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在涪江边散步时思考(体味)涪江在抵达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艰辛历程。

6、(四川省2005年中考试题《学会欣赏》)

文章开篇作者就描述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简要概括。

都是自然或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或:都是美好的事物)

【解题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抓段落中心句;②由表及里提炼;③抓文段中的强

调点。如段中几层意思有主有次则取主舍次,如几层意思并列则联结归纳。 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①抓住标题;②抓住开头和结尾;③抓住表达方式中

的议论句;④抓住文章材料。

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

分清结构层次是指段与段之间的及一段内部的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在阅读题中的考核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隐性的。在解题的过程中,对语段的层次、思路的把握能使答题全面。

【典型例题】

1、(辽宁省沈阳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月光饼》)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月光饼。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

2、(河北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年轻人的口哨声,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两次口哨声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3、(陕西省2003年中考试题《最美的眼神》)

如果没有第⑧段,文章也很完整,那么这一段还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有必要。因为前面的内容只是对老师眼神的具体描述,而第⑧段则通过一位普通老师的发言,揭示出了老师眼神美的本质,并将其升华,使之成为一种教育形式传递下去。前面使描述更加全面、具体,后面的是为了突出中心。

【解题思路】

分析作品结构的方法:①按时间先后划分;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③按事情

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④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六、【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该能力点的综合性强,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典型例题】

1、(北京市2005年中考试题《老北京的小胡同》)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感触”示例一: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示例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保留它的文化传统。示例三:对城市建设中不适当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遗憾。

2、(吉林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作者说“如今读来仍振聋发聩”,你从中能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震动呢?

围绕“这段话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启示,爱因斯坦敏锐地指出现代的教学方法容易扼杀学生的好奇心,现代教育应给学生自由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答即可。

3、(黑龙江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

结合“尝”字,体会“生命的厚礼,原来只赏赐给那些肯于一尝的人”这句话,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

“爱”是尝试(付出、肯定、欣赏),揭示了作者热爱生活,肯于付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题思路】

①结合文体特点分析。②抓关键句加以体会。③联系背景整体把握。

七、【考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

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

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断和想象,是通过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斟酌而进行的,是一种有限制的想象。

【典型例题】

1、(辽宁省沈阳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月光饼》)

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涵的意义。 例: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屈原,表达爱国情感。

2、(山东省济南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故乡的榕树》)

阅读诗歌《乡愁》和歌词《那就是我》,比较它们与本文在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乡愁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噢!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岁月/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羊。噢!妈妈,如果有一支木笛向你吹响/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渔火/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噢!妈妈,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3、河南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宝石项圈》)

第⑨段中写老奶奶因为“我”的贸然问话而脸色黯淡下来,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对老奶奶说些什么?(30字左右)

4、(北京市海淀区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逃跑的火焰》)

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的地对视。”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50字左右)

【解题思路】

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有时,

阅读材料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除了想象和推断合理外,还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得体。

八、【考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对文学作品

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形象可以是人物、景物、意象等。语言常表现为作品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除了能分辨,更要能分析其作用。

【典型例题】

1、(北京市海淀区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逃跑的火焰》)

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狸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第④⑤⑩三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

示例:(!)第④段:描写了猎犬追狐,红狐夺命奔逃的紧张情景。其中对狐狸每次跃起过程的描写,生动的表现了狐狸在深雪里奔逃的艰难;同时,用猎犬的高大凶猛、势如疾风反衬出狐狸的弱小,让人不免为其命运担忧。

(2)第⑤段:以苍茫空旷的雪原为背景,把奔逃的红狐比做跳跃的火焰,生动贴切地描绘出狐狸在雪野上起伏跳跃、艰难奔逃的情状,火红与雪白相衬,鲜明耀目,让人感受到一种凄美。(3)第⑩段:作者以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为背景,把奔逃着的红狐狸的尾巴比做随风曳动的火红烈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红狐在茫茫雪原上跃动奔逃的绝美画面。

2、(山东省济南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故乡的榕树》)

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

3做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或以谈感悟,后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章一画线句做批注。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画线句:①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③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解题思路】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①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人物的精神风貌; ③

人物的思想特征;④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等。另外,概括时要尽可能做到要点全面,并按某一顺序排列。

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富有

音乐美。

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其中要特别重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反语、对比等。

2.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不同人称的选择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不同描写的各自的特点和妙处。

3. 选材剪材。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4. 表现手法。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手法、对比手法、衬托手法以及欲扬先抑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

5. 结构安排。看开头结尾是否匀称;结构是否严密完整;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设置了悬念,制造了波澜;起承转合是否曲折有致。 应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试题,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从文体特点入手,鉴赏评价文章的结构特点。

2.重视各种手法的运用,鉴赏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

3.从语义和句式的特点入手,鉴赏作品的语言技巧。

4.从整体阅读入手,把握作品形象,品味蕴含的情感,鉴赏作品风格。 应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试题,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从文体特点入手,鉴赏评价文章的结构特点。

记叙类的文章要注意它的六要素是如何具体安排展开的。社科类文章要注意它的论点是怎么(什么方式,什么位置)提出的,论证是怎样(选用什么论据,如何进行论证)展开的。散文要注意它是如何以“形”来展示“神”的。小说是如何来塑造人物形象,丰满人物性格,合理安排情节的。

2.重视各种手法的运用,鉴赏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首先是要辨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是要根据不同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对表达方式的鉴赏要注意这些表达方式是在什么情形下运用的,在具体的语境中有什么作用。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要重点注意联想、想像、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并能结合具体情况作用恰当的分析。

3.从语义和句式的特点入手,鉴赏作品的语言技巧。

鉴赏语言运用的技巧,一是要懂得语言的基本含义和用法,二是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作用,三是要结合文章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体会其用法和意义,进而总结出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所呈现的语言风格。

4.从整体阅读入手,把握作品形象,品味蕴含的情感,鉴赏作品风格。 很多时候,试题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因此,要建立整体阅读的观念,必要时要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思想发展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形象,品味作品所蕴含的感情,鉴赏作品所表现的风格特点。

九、【考点】点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此类题型多为开放性试题,考查个性化阅读,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

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考查。

【典型例题】

1、(辽宁省沈阳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月光饼》)

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世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能围绕“宽容”、“理解”、“谦让”、“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谈即可。(可以从不同人、不同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2、(河北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

你对文章中年轻人打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年轻人不应该打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

示例二:年轻人打鸟是可以理解的。他打鸟是为了制作标本,供科学研究之用,这不同于乱捕滥杀。

3、(福建省福州市课改实验区2005年中考试题《签名》)

当乔治请父亲签名时,父亲写下“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其用意在于让儿子明白什么?

可从不同角度作答。例如:(1)踏踏实实的工作比追求名利更重要;(2)温馨的亲情比名利更重要;(3)平凡孕育伟大;(4)生活的过程重于结果。

4、(四川省2005年中考试题《学会欣赏》)

作者认为“欣赏,是要苦苦修炼的”,并在第⑨自然段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对“欣赏”的看法,给人不少的启迪。请你选择其中给你启迪最深的一句,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及给你的启迪。

【解题思路】

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悟和生活

体验,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虽是开放性试题,鼓励多角度思考,但必须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

题型Ⅰ:

阐释解说能力

常见考点: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说明、解说、阐释。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下定义、画表格、作图形等。对学生阐释能力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文章的总体思路或内容进行阐释解说;对人物形象(性格)及作者思想感情进行阐释解说;对句型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进行阐释解说;对文中关键词语或语句的含义,作用进行阐释解说;对文章蕴涵的哲理或主旨进行阐释解说。

考点解读:1、在生活中学语文。中考考查学生阐释解读能力,既是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评判能力,因此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多读生活这部无字天书。2、强化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应具有针对性,如果个性化表达能力较差,备考时,就应将其作为训练的重点,另外,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选择历年的中考阅读题作为训练

的材料,因为中考题更具指导性、典型性、前瞻性。3、学会表达。阐释解说能力的考查重点在表达,你的语气是否流畅,你的思路是否清晰,你的见解是否合理等,直接关系到得分的高低。这就要求备考时,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4、掌握多种阐说方式。近年来的中考设题灵活,答案开放,极有可能要求学生采用一些语言表达之外的一些形式,如画表格,作图形等来回答问题,一定要格外重视。

题型Ⅱ:

语言品味能力

常见考点:语气品味能力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命题的能力点之一。其常见考点一是品味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二是品味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用;三是欣赏优美、精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包括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哲理性)。

考点解读:中考对语言品味能力的考查大多采用主观性试题,主要有:品析指定的词句;规定一定范围,在文中任选一两处来品析、做批注等。联系语境,是解读此类试题的前提。所谓语境,通俗地讲,就是词句所在的上下文。只有联系上下文、理解、体味、推敲,方可有所领悟。语言品味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移”(交换词序),以品味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二是“易”(改),以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三是“增”(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字词),以品味语言的简洁性;四是“删”,以品味语言的严密性。 题型Ⅲ:

手法欣赏能力

常见考点:现代文阅读能力中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备受中考命题专家青睐。其考查方式主要有:寻找语句或语段中使用的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语句或语段进行品析;模仿具体语境中的表现手法续写一段话等等。

考点解读: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往往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体往往运用首尾照应,画龙点睛,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手法;议论文体运用引经据典,巧譬善喻、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手法;说明文运用下定义、比喻、数字、类比等手法;小说文体运用烘托、伏笔和照应,设计悬念,虚实结合等手法。掌握寻找表现手法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寻找,同时也要注意个别句子或者语段,如修辞,照应等手法。

题型Ⅳ:

感受评价能力

常见考点:培养学生的感受评价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手段,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感受评价的对象既包括作品内容,又包括表现形式;既有整体感知又有局部分析;既包含作品,又包含作者,具体的考查方式: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观点或感情倾向;结合实际,针对某一问题谈认识;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中表现手法的作用;针对全文或句段谈阅读启示,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自选角度,对作品进行赏析或点评;对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质疑作品的内容及写作手法;对精彩语段进行圈点批注等。

考点解读:一是要通读作品,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要联系具体语境,表达技巧、历史文化背景等来分析文章内容。看清题目。明确具体的答题要求,注意感受,认识、评价、分析、启示、想象、质疑、批注等概念区别。准确选点。分析角度要合理,感受形象从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情感倾向等方面考虑,说启示可从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考虑,圈点评注要从语气、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考虑,赏析语气可从练字、句式、修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自选角度要选择感悟最深刻,写作空间最大的方面来写深刻感受。感受、体会、认识、启示不能太直接、太肤浅,要由表及里深入探究,透过现象看

本质,客观评价。感受类题,可偏于主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分析、点评、质疑、批注等评价性题,一定要客观公允。

应对策略:

一要了解掌握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二要了解把握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及其作用。

三要把握阅读赏析的切入点:

1、抓标题、开头和结尾;2、抓关键词;3、抓主旨句;4、抓修辞句;5、抓警句名言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语段,即抓议论、抒情语句。

四要了解把握阅读赏析的常用术语。

语言表达上如简洁明了、生动传神、准确形象、优美感人、活泼典雅、朴素凝练等。 写作方法上如:画龙点睛、前后呼应、先抑后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中考作文

题型:

题目内涵特点:重视生活感知、重视思考感悟(强化对人生态度的认识)重视人文关怀。 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作文的前提和引子,是命题者所提供和写作前的指导。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主题。

话题作文关键是必须围绕话题。材料作文关键是紧扣材料。

应对策略:

一、分点练习,对学生的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写作资源匮乏、语言表现贫乏、内容肤浅、以及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拟题目等。根据学生个体作文问题所在,各个练习,各个击破。

二、仿写练习。利用特点鲜明的范文进行作文技巧的综合训练。

三、修改练习。依据作文评分标准,对准得分点,针对学生的作文实际进行练习。一类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悟真挚”,二类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悟真切”。

四、变题练习。题目迁移,内容改造,落点变换等(有时一篇文章,尽管内容相同,但由于落点不同,由于最后点题不同,表达的中心就截然相反)。

古诗文

题型: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考查角度由单向到多向。

由着重考查理解诗意,发展为分析形象,领略意境、探究主旨,品味字词,揣摩技巧等多角度鉴赏。同时加强了考题与学生生活及现实生活的联系(见07年语文试题的积累题及古文鉴赏题)。

能力要求由低到高。

应对策略:

一重课内重积累

二寻道悟法。

古典诗文从题材上可分为写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边塞征战类,羁旅思乡类等,在题目上有特点,送别诗题往往有“赠”“别”“送”等,感怀诗则多带“感”“怀”“忆”等字眼,再如古

诗词中常见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象内涵,梅一坚强、不屈不挠。月一思乡、团圆,鸿雁—孤独、思念,江水—流逝、感叹等等。

三、求同辨异:

即比较阅读。如《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 》,都是表现羁旅情怀,可以从体裁、意象、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再如07年中考卷《小潭记》《与朱元思书》就要求学生从手法与意境上进行比较,以考查学生掌握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

四、延伸与内化:

古诗文中有许多名言警句,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关注社会人生,加强课内外联系,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综合运用

阅读与写作为一体,强调实践,联系生活实际。

课外名著阅读(书后附录中推荐的名著要熟悉掌握,会评析人物和情节;要熟记关于这些名著的文学常识)。

文字书写(力求正楷、清晰、整洁不潦草,规范漂亮,赏心悦目的书写可提高四五分的得分。)

关于语文复习课:

复习课要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有实效。要以《课标》为标,以《考纲》为纲。 上好复习课的教学思路:一是回忆,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思。二是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点,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三是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解决问题。同时要结合《考纲》对往年的考点进行梳理,权衡轻重,知难知易,有的放矢,有效突破。

复习课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中下等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针对中下等学生设计,因为一个差生能把你的全班平均分落下两三分,一个优等生顶多帮你提高零点几分。但从中考出发,又要兼顾上中等学生,以提高优秀率。

二是选题要具典型性,选题要精当管用,可以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例题要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点(简单地说就是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要有张力,通过几个例题就可以归纳出解此类题的规律和技巧。

三是审题指导到位。要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审题要仔细到位。例如现代文阅读的审题重点要审清角度、范围、对象、程度、数量、方法等。

四是答题思路方法指导要正确到位。例如现代文阅读中解答语言描写及相关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一类题目时,可用七个字来概括答题思路及方法—“由表及里再升华”即解题时是具体到位地品味语言表现点的好处(表),接着答表情达意的作用(里),再针对中心延伸答出深刻含义(升华);再如答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具体分解怎样的环境(表),衬托怎样的心情或渲染怎样的氛围(里),再答深化什么样的主题(升华)。

五是指导后的训练要落实老师指导的思路方法。学生掌握教师的指导有个从“懂”到“会”到“用”的过程,复习课上一定要趁热打铁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思路技巧方法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和反复训练,做到学以致用,否则复习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六是要对好中差答案进行讲评。语文学科的题目设计,答案大多是开放性的,多元的,不是唯一的,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差异、能力差异和个性差异的存在,答案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现在一些开放性阅读题在一些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答案都是一致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其实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严重失误),因此教师应对每次的训练结果进行对比讲评,从答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及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评判,对症下药将差的改成好的,将劣的改成优的,将错的改成对的,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

七是化大为小化难为易。讲好大题难题是教师的最大本领,讲好大题难题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最容易接受的,最为方便的实用良方。例如难句是解读一篇阅读文章的难点。不妨分解为“语气表达的表现点”“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表达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来答题。

八是要使用案例先行的归纳法。要案例先行,引导学生从中通过提炼,归纳总结,悟出题目的规律及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九是要师生互动。复习课要合作交流,反对教师一言堂一讲到底。一节课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特别是存在于学生心中的问题,课上教师要多询问学生,还有什么疑惑,还有什么问题等。

十是要有跟进的作业训练,课后要落实好知识消化,落实好知识巩固,落实好个别辅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v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