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第7课 《儒

更新时间:2023-04-08 17: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儒林外史》——匡超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儒林外史》的主题。

2.掌握匡超人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精读文章,立足文本,分析匡超人人物形象。

2.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借人物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

教学重点

1.分析匡超人人物形象。

2.认识作者塑造匡超人形象的意义。

教学难点

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

一、导入

说说“儒家”和“儒林”。

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同学们心目中,深受儒家影响的儒士是什么形象呢?

(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了自己心目中的儒士形象,下面我们来看一篇补充材料,来看看文中的人物是否符合同学们心目中的儒士标准。

二、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补充材料,思考文中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善良、勤劳、孝顺、谦恭有礼

三、匡超人人物形象分析

1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匡超人》节选自《儒林外史》,匡超人身为儒林中人,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自主阅读思考,在文中找出最能突显匡超人性格的描写,勾画出来并作旁批。

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匡超人的人物形象,作好记录并挑选中心发言人。

从分析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是如此令人生厌与不屑。与选文中的“他”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是,要告诉大家的是,选文中的这个“他”就是匡超人,这个原本淳朴善良、讲孝道、重情义的匡超人,怎么会堕落成无耻之徒呢?

四、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1分钟思考并作记录:匡超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结合之前的背景介绍思考)5分钟小组讨论,综合观点。

一个人本性的改变与他本身有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马二先生、假名士们、潘三是他生活与交往的圈子。马二先生是一心鼓吹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富贵的人;假名士们借附庸风雅希冀名利双收;潘三是不择手段求取功名富贵的人。功名富贵是他们的主流意识。

在这个丑陋无形但又有巨大力量的环境的引诱与挤压下,生活其中的匡超人这样的青年士子,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吹牛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

这样作者就借匡超人表达了功名富贵观念毁灭了青年士子的精神生命的深刻主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形象的用意。

五、课堂小结

《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又被视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借助他把儒林中那些附庸风雅者与追求功名富贵者集中到一起,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酸腐,又显示出追求功名富贵者的辛辣。唯匡超人一个便已穷极文士情态,荟萃儒林的痛与丑。

六、作业布置

选取一个像匡超人一样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儒林熏染而磨灭了本性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3 板书设计

“他” —— 匡超人

谦恭有礼 自私蛮横 急功近利

孝顺善良 虚荣无耻 败德丧行 变质堕落的根源 勤劳虚伪无情 忘恩负义 ——儒林

厚颜无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o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