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9-17 01:31:02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教学设计】

? 课标分解

内容结构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亚洲位置 范 围

雄踞东方亚洲 观察描述 利用半球图世界图 描述亚洲地理位置 世界第一大洲

说明对比 利用数据,计算比较 说明亚洲是世界 第一大洲 ? 目标与策略

学材与学情 1.学材设计:包括 多媒体课件、亚洲 轮廓模板。在案例 的选择上应体现丰 富性、差异性和选 择性。 2.学情:学生已初 步具备一定的地理 知识和学习方法, 但对于大洲这样综 合性比较强的知 识,学生学起来比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学生能够简要地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进而掌握简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并以北美洲为例与亚洲对比分析。 2.通过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亚洲的范围面积,进而掌握了解某大洲的范围面积的方法。 3. 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并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学生能够形成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策略 1.读图、析图、填图、忆图,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的位置,发展发散思维 2.观察描述、计算比较,说明亚洲石世界第一大洲 3.分析、比较、归纳学习方法,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能举一反三,从而开拓思路。

较困难。 ?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等)。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难点:如何描述大洲的位置。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的图文资料。幻灯片、投影片、自制教具等。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 过程与方法

模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您欣赏

听一听:《亚洲雄风》

看一看:亚洲的美丽壮观景观(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里海、死海、长城、东南亚景观、日本富士山、印度泰姬陵等)

设计意图:用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激趣导入,用模拟旅行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模块二:学习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问题1:你会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概况吗?请以亚洲为例。(请写在纸上)

问题2:认识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应该先从哪个要素入手呢?我们可以先设想这样一次模拟旅行,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济南旅游,大家想步行去大明湖公园游玩,但首先得知道公园在哪里,那么怎样描述公园的位置呢?在哪个区、哪条街道、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

问题3: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认识一个大洲,也要先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设计意图:优化教学方法,巧设情景,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让难以理解的问题生活化,难以描述的知识情感化,让学生的知识从身边教起。给学生一个支点,带大家探索新知!用类比思维、模拟旅行和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新思想

模块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

我们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我们刚才描述公园的位置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区”就是它在世界中的半球位置,亚洲所在的“街道”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它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

1.读图P2-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 描述海陆位置说出亚洲周围的大洲,并说出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以及哪个大洲与亚洲处于同一块大陆,哪个大洲占据了该大陆的大部分?

3.读图P3-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确认] 4.归纳总结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呢?

设计意图:注意图文结合,充分利用地图,解读地理信息,在调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新内容的发现和突破,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找到发现和归纳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规律,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思维的火花,让“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落到实处。

5.拓展延伸──用学习亚洲位置和范围过程中发现的学习方法,由此及彼发现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体验学习方法的拓展运用,引领学生对刚才的探究活动进行归纳总结:

请大家再次读图观察包围亚洲的大洲和大洋,一起完成下列表格吧!

学生活动:

1.小组内自主完成P3图6.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图。 2.面向全体,汇报讨论结果—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3.集体订正 4.学生质疑

5.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完成表格。

比较项目 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濒临的大洋 面积 亚洲 北美洲 所跨纬度范围 所跨经度范围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是否学会的依据不是对教材承载的知识量掌握了多少,而是学生是否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对北美洲与亚洲的对比这一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还存在问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的环节和策略实现反思。本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来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训练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学生总结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二、世界第一大洲 【学生活动】问题探究

1.读图6.2亚洲的范围,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观察说明:最大、最宽、最长的大洲是哪个?

(2)数据说明:读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看出什么?

(3)比较说明:与其它大洲比较一下,亚洲宽度、长度有什么不同?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七大洲轮廓图)

(4)计算说明:请大家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它跨了哪几个温度带?用尺子量算亚洲东西距离。

(5)我们对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设计意图: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通过观察说明,直截了当。二是数据说明,有理有据。三是比较说明,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三是计算说明,更深入,更感性。同时又复习了旧知温度带和经纬度,提醒学生: “东西距离最长”并非“跨经度最广”。

【学生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如下的思考问题:

2.亚洲的分区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亚洲旅游:a.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 b.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说出穿过的国家?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4)①火山国印度尼西亚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石油王国沙特阿拉伯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设计意图:依据国家找地理分区,可以更加直接地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加以记忆。

【学生活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带领学生进入新的探究领域: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亚洲各区的居民生活各具差异,猜一猜这些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亚洲哪个地区?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1)组织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并进行交流:学生可先收集后在小组内交流所搜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2)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具体关系?(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服饰图片——日本和服、印度纱丽、阿拉伯袍子和中国唐装。)

(3)阅读教材5页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分析图示各地区不同生活习惯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各地区由于自然特征的差异,而导致居民的生活也存在着差异,这充分体现出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

想象,不是让学生异想天开,而是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基础之上,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念,并通过分析环境差异,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模块四:构建梳理,归纳小结

亚 洲

设计意图:注重学法的指导,不是追求孤立的知识点的传授与记忆,而是学会认知的方法与思路,通过方法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达到对知识能体会和应用的目的。 模块五:课外实践,布置作业

结合时政热点,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大洲、地区或者国家,比如说非洲、东南亚或英国,从不同角度分析它的位置和范围,下节课一开始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交流。记住要结合地图进行描述呀!

东西距离最长 世界第一大洲

雄踞东方的大洲 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大 面积最大 跨纬度最广 ? 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尝试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学习区域地理,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这是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唯一具体大洲的地理位置,所以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大洲地理位置、地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需要分析其位置、地形时可以通过现在的学习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整体感觉一气呵成。这节课的地图比较多,学生的读图能力还比较差,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本节课在充分学习并理解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所以始终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