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31 22: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同学们好!

附件是《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的复习概要。 有几点说明如下:

? ?

编写这个材料是为了应考,内容仅限于《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的范围之内。

《复习概要》是将《教程》和《辅导习题集》合二为一,即将习题集中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的全部习题放到《基础知识》教程第四章相应的章节和单元的架构中,以便在教程的知识结构中看清知识点和考点(几乎所有的习题在教材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位置)。在熟读教程和做过习题之后,便可以把两本书放在一边,用这十几页《复习概要》帮助背题和复习了。 ? ?

如果说国家考试题库是以《辅导习题集》为基础,并如某教师所说,未来卷册一考题的90%出自《辅导习题集》,则《复习概要》也将覆盖这90%的考题,并无遗漏。

多项选择题的题号放在选择项之前,如:““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习

题215,0511-3-135):①主一客观世界统一原则;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

? ? ? ? ?

性原则。”教材中有描述而习题中未作为选择项的内容用蓝色字体标出。

单项选择题的题号放在选择项之后,如:“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质的表述是带有分析性特色的宗教性理论(★习题30)”选择项用红色字体加下划线标出。

不论是多项还是单项选择习题,用于迷惑或诱导的错误选项通常都不列出。

习题集中在2005年11月三级考试中曾经考过的习题在题号后用红色字体标出,如“0511-3-145”表示2005年11月3级考试的第145题。

为了有助于分类、归纳和记忆,《复习概要》对教程的部分内容用表格进行了整理,是教材内容的不同表述形式。受编者水平所限,这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基础知识教程》和《辅导习题集》是共同面向二级和三级的,为了区别三级的习题,二级需要掌握的习题在《辅导习题集》中是用“*”号标出的,在《复习概要》中则用“★”号标出。但请务必注意,二级的考卷中绝对是包括要求三级掌握的习题的。

? ?

希望《复习概要》对同学们能有帮助,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对此有何改进的建议,也请不吝赐教。 请不要将附件用于商业目的。

希望我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沟通和交流,共同提高!

2006-3-27

第 1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辅导习题共计278题,其中单项选择208题,多项选择70题,二级要求掌握的习题(带★号)86题。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249)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09):①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②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③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描述正确的是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习题1)。 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习题2)。(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ICD-10:《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10版;CCMD-Ⅲ:《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250)

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正确的描述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习题3)。 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习题4)。 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区别(研究对象是共同的) 分类 所属分支 着重点 习题 3 4 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 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 临床医学 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精神病学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250)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正确的描述是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习题5)。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不正确的描述是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习题6)。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习题210):①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有关;②始于公元前400年。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习题211):①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②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习题7)。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习题9,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习题8)。

2.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 弗洛伊德推演出的5个判断 5个判断 1 心理动力—力比多 2 三个发展阶段 内容 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称为力比多(libido) 力比多自出生到发展结束有3个发展阶段:①口腔欲;②肛门欲;③生殖器欲 习题 10 11-13 14 3 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 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 人格结构的活动原则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5 防御机制 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而具有的防止焦虑的能力(压抑或克制能力) 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习题10)。 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习题11)。 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习题12)。

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习题13)。 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习题14)。

第 2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习题212):①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②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③ 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④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与其内涵不符的表述是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无论接受怎样的刺激,都不会导致其遭受挫折(习题15)。

4.简评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习题213):①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②用“力比多”这一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③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④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还给了人类自己。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不符合实际的说法是强化了“上帝决定人类生存动机和行为”的理念(★习题16)。

弗洛伊德主义诞生后,遭到了严重的抨击和打压,这种力量主要来自宗教界(习题17)。

关于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批评,属实说法的是主要是对其逻辑演绎式的方法论存在质疑(★习题18)。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不正确的说法是以研究自我概念为主要内容(习题19)(是以强迫症和癔病两种病的研究为基础的)。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包括(★习题214):①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②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③ 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习题20,0511-3-72,0511-2-66)。

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习题21,0511-3-65)。 下列说法中符合“学科理论替代”观点的是“替代”可以是革命性变化(★习题22)(可以是渐进的和革命性的)。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习题23)。

不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的描述是通过演绎式的方法(习题24)(是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的)。 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表述是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上(★习题25)。 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的描述的说法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习题26)。 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正确的说法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习题27)。

关于行为主义理论整合的趋势,不正确的表述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认知理论潮流的结合(习题2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表述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习题29)。 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质的表述是带有分析性特色的宗教性理论(★习题30)(目前仍然是一种哲学理念)。

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特征的描述是吸收了以往心理学各种理论的合理内核(习题31)。

第 3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257)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257)

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③能使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描述是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习题32)。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257) 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半标准化区分法(习题33)。区分方法包括:①常识性;②标准化;③非标准化;④心理学的区分。

一、常识性的区分

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关键不包括有无明显躯体反应(习题34,0511-2-71)。 常识性的区分方法归纳为4点: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5种非标准化区分 区分角度 对心理异常的解释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统计学角度 文化人类学角度 3 社会学角度 4 精神医学角度 5 人指心理学角度 1 2 不属于以“非标准化标准”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主要内容的描述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将心理异常视为个性心理特征与他人不一致(习题35)

三、标准化的区分(4类判别标准,0412-3-169)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的表达是伦理学标准(习题43)。 1.医学标准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表述是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习题44,0506-2-88)。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不符合“医学标准”的内涵的表述是将心理问题与统计学标准联系起来(习题45)。

2.统计学标准

不符合“统计学标准”对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分析判断的描述是“心理异常”是绝对的,它是一个恒定的因子(习题46)。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表述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习题47)。

3.内省经验标准

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符合“内省经验标准”涵义表述的是病人的内省经验(习题48)。 自知力判断属于李心天关于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的内省经验标准(0511-2-72) 正常与异常心理标准化区分的4类判别标准 类别 1 2 3 判别标准 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以一个人偏离统计学上常态分布平均值的程度判断是否正常 按求助者的内省经验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有主观性)判断 习题 44,45 46,47 48 4 4. 社会适应标准 医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能否按社会认可的方式和道德规范行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36,37 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

第 4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习题36)。

不属于“社会适应标准”的内容的表述是人能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习题37)。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习题215,0511-3-135):①主一客观世界统一原则;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判断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的说法是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原则(习题38)。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习题40)。 不符合“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的描述是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习题39)(双重否定题)。 “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习题216):①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②“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表述是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习题41)。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习题42)。 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类型与心理结构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习题49)。 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3原则 类别 1 2 3 判别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的协调一致性)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习题 39,40,216 41 42,49 统一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261) 常见异常心理的分类及症状 知/情/意分类 感觉障碍 症状分类 ①感觉过敏;②感觉减退;③内感性不适 感知障碍 知觉障碍 ①错觉;②幻觉:6种幻觉/真性假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①视物变形症;②“非真实感”;③“窥镜症 认知障碍 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自知力障碍 情感障碍 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13种: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弛或散漫/破裂/不连贯/中断/插入/云集/倒错等 思维内容障碍 ①10种妄想;②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③超价观念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 智能障碍 ①注意减弱;②注意狭窄 ①记忆增强;②记忆减退;③遗忘(顺行/逆行/心因性);④错购;⑤虚构 ①精神发育迟滞;②痴呆(脑器质性/假性) 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①情感高涨;②情感低落;③焦虑;④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①情感迟钝;②情感淡漠;③情感倒错 脑器质损害的情感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缺乏 意志减退 ①情感脆弱;②易激惹;③强制性哭笑;④欣快 意志活动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同:①躁狂状态;②被害妄想患者 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和居室卫生极差 意志活动减少:①抑郁状态患者;②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意志低下者 ①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②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10种抑制: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等 意志行为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

第 5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习题50)。

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习题217):①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②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③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规定表述的是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习题51)。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261)

一、感知障碍

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18):①感知综合障碍;②感觉障碍;③知觉障碍。

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不正确的描述是躯体障碍(习题52)。

(一)感觉障碍

关于“感觉障碍”的类型,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19):①感觉过敏;②内感性不适;③感觉减退(不包括“外感性过敏”)。

(二)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和幻觉)

知觉障碍包括:①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②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虚幻的知觉)。

根据幻觉涉及的感受器官的不同,幻觉类型包括(习题220,0506-2-169):①幻听、幻视;②幻嗅、幻味;③幻触;④内脏不适感。

根据幻觉体验的不同真实性,幻觉可以分为(习题53,221):①真性幻觉;②假性幻觉。 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幻觉又可以分为(★习题222):①心因性幻觉;②功能性幻觉;③思维鸣响。 假性幻觉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习题54)(假性幻觉是幻觉体验的来源之一)。 如果一个人出现虚幻的知觉,不存在某种事物而感知到这种事物的情况,那就属于幻觉(0406-3-129)。 如果一个人出现下列情况,就不能肯定有幻觉(0412-3-171):①歪曲的感觉,把这种事物感知成那种事物;②)歪曲的知觉,把这种事物感知成那种事物(这两种情况属于错觉)。

(三)感知综合障碍

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描述是(★习题223):①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②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③ 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

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描述是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习题55,0511-3-68)。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有13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型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0412-3-83,0406-3-130)。

符合“思维奔逸”的主要表现的是(习题224,0406-3-131,0412-3-172,0506-2-170,0511-2-135):①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②思维活动量增加;③思维联想速度加快;④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滔滔不绝。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的临床特点是(习题225):①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②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两个症状的鉴别要点之一,是前者在回答问题时内容极为简单(★习题56)。

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的区别:①迟缓者语速慢,贫乏者语速不慢;②迟缓者苦恼,贫乏者漠然处之。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包括10种妄想)

“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不包括音联义联(习题57)。包括妄想、强迫观念和超价观念。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病理性象征思维(习题58)。 妄想的主要特点有(习题226,0511-3-136):①对荒唐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讲道理、进行教育以及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结论;②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

按照妄想的起源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习题59)。

“原发性妄想”的主要特点有(★习题227,0511-2-136):①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②与既往经历

第 6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和当前处境无关;③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④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包括三症状:①突发性妄想;②妄想知觉;③妄想心境。

关于“继发性妄想”,不正确的说法是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价值大于原发性妄想(★习题60)。继发性妄想指:①以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②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

2.强迫观念(0406-3-132) 强迫性思维与强制性思维的区别(史杰) 分类 思维来源 痛苦感 是否有反强迫意向 有 没有 多见于 强迫症(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精神病) 强迫性思维(强迫观念) 思维内容障碍 来源内部 为此苦恼 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 思维形式障碍 来源外部 无痛苦感 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正确的表述是(★习题228):①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②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注:教材(P268)中说:“强迫观念可以表现为??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强迫性对立观念)”因此,习题228将“强迫性对立属于强迫观念”作为不正确的表述似乎有误。 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正确的表述是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习题61)。 常见思维障碍的临床表现 类 思维障碍 思维奔逸 思维迟缓 思维贫乏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松弛/散漫 破裂性思维 思维不连贯 思维中断 思维插入/被夺 思维云集 病理性赘述 主要症状 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量增加,联想速度加快,语量多,语速快 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吃力,反应迟钝 思想空虚,概念词汇贫乏,对询问无明确应答或回答简单,语速不慢 多见于 躁狂 抑郁 精分 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叙述不够中肯,不很切题,给人感觉答非所问 精分早期 意识清楚,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或语句缺乏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精分参考 严重破裂性,不仅语句不连贯,词句也不连贯,言语支离破碎,成词语杂拌 意识障碍 无意识障碍,思维短暂突然中断,言语突然停顿,不受意愿的支配 精分 思考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有不自主感,别人强加或被外力掠夺 强制性思维,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大量涌现,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 精分 精分 精分 精分 精分 精分 精分/偏执 精分 躁狂/精分 抑郁/精分 精分 精分等 精分 精分 强迫症 人格障碍 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夹杂不必要细节,不觉罗嗦认为必不可少 脑器质性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以普通概念词句或动作表示特殊的、不经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义 语词新作 自己创造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 逻辑倒错性思维 关系妄想 被害妄想 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逻辑性明显障碍,推理荒谬,无前提,缺逻辑,坚持己见 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 坚信周围某人或某团伙对其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放毒等 特殊意义妄想 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其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物理影响妄想 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力量支配、控制和操纵 妄夸大妄想 想 自罪妄想 疑病妄想 嫉妒妄想 钟情妄想 强迫观念 超价观念 3.超价观念 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力等 罪恶妄想,毫无根据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罪大恶极,应受惩罚 毫无根据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反复医检不能改变 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遇 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严词拒绝,认为是考验自己的忠诚 强迫性思维,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 其发生虽常有一定事实基础,但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 内心被揭露感 被洞悉感,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本人及其家人的隐私,未经表达别人就知道 关于“超价观念”,正确的表述是(★习题229):①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

第 7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是片面的;②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③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关于“超价观念”,不正确的描述是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习题62)。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

关于“注意”,正确的表述是(习题230):①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有重要意义;②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③智能活动也需要注意的参与。

关于“注意”,不正确的描述是注意对判断有无行为障碍具有重要意义(习题63)。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

关于“注意”,不正确的描述是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习题64)。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关于“注意减弱”,不正确的描述是多见于智力障碍群(习题66,0511-2-69)。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 关于“注意狭窄”,不正确的描述是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习题65)。是注意范围显著缩小。 注意衰退的表现包括(0412-3-173):①主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②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二)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性改变,一般没有记忆增强的疾病是强迫症(★习题68)。

2.记忆减退:关于“记忆减退”的临床表述,不正确的描述是神经症患者,早期容易出现远记忆减退(★习题67)记忆减退临床上较多见,它的主要特点是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习题69)。

3.遗忘:关于遗忘,不正确的说法是“顺行性遗忘”是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习题70)(应为受伤后一段时间的经历,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是“逆行性遗忘”)。

4.错构:错构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通过别人的提醒和对证,也不能纠正(0406-3-133,0506-2-96)。

5.虚构:关于“虚构”,不符合虚构概念的说法是以记忆中的事实来弥补他所遗忘的一段经历(★习题71)(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0412-3-84)。

(三)智能障碍

智能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它不包括感知觉、注意力(习题72)。 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两大类型(0506-2-97)。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

符合“痴呆”的特点的情况是(★习题236):①后天获得的知识、能力下降或丧失;②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关于“痴呆”,不正确的说法是绝大多数是功能性的(习题73);不正确的说法还有多数是非器质性的能力明显受损(习题74)。关于假性痴呆的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与环境污染相关(习题75)。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精神科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习题232):①判断患者有无精神障碍;②判断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③判断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自知力完整”是指患者具有如下特点(习题231):①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②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③主动要求治疗。

不符合“自知力完整”涵义的说法是不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和接受治疗(习题76)。 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270)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高涨

情感障碍的三高症状是指(0412-3-186):①心境(情感)高涨;②思维奔逸;③运动性兴奋。

(二)情感低落

“情感低落”的临床表现包括(习题233):①面带愁容、表情痛苦;②有自杀企图和行为;③喜欢独处。 不属于“情感低落”的临床特点的说法是常常伴有思维内容极度贫乏(习题77)。

(三)焦虑(0406-3-136) (四)恐怖

关于恐怖情绪,不正确的说法是属于心理学性质,一般无明显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习题78)。

第 8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不包括情感焦虑(★习题79)。

(一)情感迟钝

关于情感迟钝特征性症状,不正确的说法是见于焦虑症患者(习题80)。

(二)情感淡漠

关于“情感淡漠”,不正确的说法是内心体验丰富,但表达不出来(习题81)。

(三)情感倒错

关于“情感倒错”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说法是多见于广泛性焦虑症(习题82)。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脆弱;(二)易激惹;(三)强制性哭笑;(四)欣快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272)

一、意志增强

二、意志缺乏(0412-3-187)

关于“意志缺乏”,不正确的说法是多见于躁狂症患者中(习题83)。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

三、意志减退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常区分为(习题234):①协调性;②不协调性。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一)木僵

紧张性木僵症候群,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其临床症状不包括意向倒错、作态等(★习题85)。

(二)违拗

患者对他人的要求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为主动性违拗(习题86)。

(三)蜡样屈曲 (四)缄默

关于“缄默”,不正确的说法是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习题84)。

(五)被动性服从;(六)刻板动作;(七)模仿动作;(八)意向倒错;(九)作态 (十)强迫动作(0406-3-137)

关于“强迫动作”,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习题235):①患者感到痛苦但又无法摆脱;②强迫洗手、强迫检查;③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 意志行为障碍主要症状 分类 意志增强 意志缺乏 意志减退 木僵 精神运动性违拗 蜡样屈曲 主要症状 意志活动增多,躁狂高涨时,终日不知疲倦忙忙碌碌,有始无终,一事无成 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 意志活动减少,抑郁状态者情感低落意志消沉;意志减退者为轻度抑制缺乏 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抑制,大小便潴留 对别人要求做的动作做出完全相反动作为主动违拗,或不做任何反应为被动违拗 多见于 精分衰退 精分紧张 精分紧张 精分紧张 精分紧张 精分紧张 精分紧张 精分青春 精分青春 精分 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者动作和行为增加与思维情感协调一致;不协调性者动作杂乱无章,难理解 精分青春 不仅木僵而且肢体任人摆布,即使不舒服姿势,也可在较长时间内像蜡塑维持不动 精分紧张 缄默 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有时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写字交流 被动性服从 被动服从他人命令和要求,即使对其不利,会使其难受也绝对服从 刻板动作 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无目的模仿别人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出现,以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行为活动无法为他人所理解 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势、动作、步态与表情 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如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检查门是否锁好等 模仿动作 抑意向倒错 制 作态 强迫动作 第 9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专栏4-1] 关于“梦”的临床诊断意义 弗洛伊德对“梦境”的解读十分重视,因此他认为梦境是性本能挣脱意识禁铜之后的变相宣泄,具有临床诊断价值(★习题87)。潘菽教授认为“梦”是特殊意识状态下的思维与情绪活动(★习题88)。“特殊意识状态”指的是睡眠状态(★习题89)。

关于人的“正常意识活动”,不正确的说法是包舍“昏迷状态”( ★习题90)。 从“梦境的结构”来看,梦是非逻辑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具有临床诊断价值是不正确的说法(★习题91)。根据教材中对梦中的情绪体验的描述,作者不赞成的关于梦的观点有梦仅仅是对性本能的宣泄(★习题92)。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278)

常见精神障碍的分类及症状 分类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症状 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①青春型;②偏执型;③紧张型;④单纯型 以及其他妄偏执性精神障碍 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 想性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①两周内急性起病;②精神病性症状为主;③有相应的心因;④2~3月内痊愈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双相障碍 持续性心境障碍 恐怖症 神经症 焦虑症 强迫性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神经衰弱 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躁狂3主症(3高):①情绪高涨;②思维奔逸;③精神运动性兴奋 抑郁3主症(3低):①情绪低落;②思维缓慢;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躁郁症:躁狂与抑郁交错发作) 持续并常有起伏发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轻躁狂,甚至达不到轻度抑郁 ①场所恐怖;②社交恐怖;③特定恐怖 ①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②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 又称强迫症:①强迫思维;②强迫行为(强迫仪式动作/洗涤/询问/计数等) ①躯体化障碍;②疑病症;③躯体形式植物功能紊乱;④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易烦恼易激惹/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严重急剧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人格解体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强烈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应激性生活事件1月内起病,病程不超过半年,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 偏执性 分裂样 以财遗和偏执为特点 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 心境障碍 反社会性 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 人格障碍 明显偏离正常,形冲动性 阵发性情感暴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成一贯的异常行表演性 为,常见8种障碍 强迫性 焦虑性 依赖性 性身份 性偏好 性指向 又称癔症性人格障碍,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 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 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要人喜欢和接纳 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遗弃,常感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异性症 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症与性受虐症 同性恋 性心理障碍 既往称性变态 心理生理障碍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性功能障碍 分离性障碍 转换性障碍 ①神经性厌食;②神经性贪食;③神经性呕吐 ①失眠症;②嗜睡症;③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性欲减退、阳疾、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癔症性精神障碍:癔症性意识障碍/假性痴呆/遗忘/身份障碍/漫游/精神病等7种 癔症性躯体障碍:①运动障碍;②感觉障碍 癔症 癔症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 第 10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278)

一、精神分裂症(0412-3-18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基督

关于“精神分裂症”,不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37):①是一组器质性障碍征候群;②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关于“精神分裂症”,不正确的说法是是一组器质性障碍征候群(习题93)。

关于“精神分裂症”,不正确的说法是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保持一致(习题94)。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亚型不包括儿童型(习题95)。

以“意向逐渐减退、进程缓慢、预后不良”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属于单纯型(习题96,0511-3-66)。

常见精神分裂症类型 类型 青春型 偏执型 紧张型 单纯型 以妄想、幻觉为主 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 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 主要症状或临床表现 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 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的是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习题98)。 不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的说法是病程进展快速(习题97)。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的说法是在6个月内痊愈(习题99,0511-3-64,0511-2-73) 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的是在4周~6周内急性起病(★习题100)。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共同特点:①在两周内急性起病;②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③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④在2~3个月内痊愈。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279)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关于“心境障碍”, 常伴有意志减退是不正确的说法(习题101)。

一、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语词新作(习题102)。躁狂3主症(躁狂“3高”)为:①情绪高涨;②思维奔逸;③精神运动性兴奋。

二、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的特点不包括思维中断(习题103)。抑郁3主症(抑郁“3低”)为:①情绪低落;②思维缓慢;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三、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躁狂与抑郁交错发作——躁郁症)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不符合“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特点的说法是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习题104)。 第三单元 神经症?????????????????????????????????????(280)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功能性障碍(习题105)。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习题238):①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②自知力充分(完整);③社会功能相对良好。其他特征还有:④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⑤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⑥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⑦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⑧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不符合神经症的一般共同特征的说法是60%~70%患者无人格障碍(习题106,0511-3-62)。 “神经症”的主要类型不包括强迫性意向(习题107)。易性癖不是“神经症”的主要类型(0511-2-67)。

一、恐怖症(主要为3种类型: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

第 11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二、焦虑症(2种类型: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 三、强迫性障碍

又称强迫症,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动作)两类(症状)。 关于强迫性思维,不正确的说法是强迫性意向(习题108)。 强迫性行为不包括强迫性表象(习题109)。

“强迫性行为”包括(习题239,0511-2-137):①强迫性仪式动作;②强迫性洗涤;③强迫性询问。

四、躯体形式障碍

包括4个亚型:①躯体化障碍;②疑病症;③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④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关于躯体障碍,不正确的说法是有相应的器质性变化(习题110)。 关于疑病症患者,不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40):①不相信他人解释;②只信任专家的解释;③各种检查的阴性结果方可消除疑虑。注:选择项①似乎有误。 五、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症状包括(习题241,0511-2-138):①易烦恼,易激惹;②多梦易醒;③入睡困难。

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281)

一、急性应激障碍(0412-3-191)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受到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习题111)。

三、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①在易感个性基础上、②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习题242)。

适应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习题118)。 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281) 一、人格障碍

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临床常见8种人格障碍。

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内向型人格(习题112,0511-2-70)。 关于冲突性人格障碍的说法,正确的是(0412-3-189):①亦称攻击性人格障碍;②有阵发性情感爆发;③有明显冲动性行为。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的(习题113)。

二、性心理障碍(性变态,临床包括3种类型)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282) 心理生理障碍是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习题114)。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有(0412-3-185):①进食障碍;②睡眠障碍;③性功能障碍。

一、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不包括神经性消化不良(习题115)。

二、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的类型有(习题243,0511-3-134):①失眠症;②嗜睡症;③睡行症;④梦魇。

三、性功能障碍

第七单元 癔 症??????????????????????????????????????(283)

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癔症,多以人格倾向为发病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病程反复迁移(习题116,0511-2-63)。

一、分离性障碍

癔症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癔症性情感爆发(习题117)。

二、转换性障碍

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第 12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284) 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284)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0406-3-121)

教材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284)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因素(习题119,0511-2-64)。

正确的说法是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的高低并无显著相关(习题120)。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

许又新认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或从三个维度)去衡量(习题244):①操作;②体验;③发展。 许又新综合考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统计学标准(习题121)。

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操作标准(习题122)。 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发展标准(习题123)。 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体验标准。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十个标准是由郭念锋提出来的(习题124)。

(一)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这种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被称为心理活动强度(习题125)。

(二)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活动耐受力强是指在遇到精神刺激时有较持久的经受力(习题134)。

衡量心理健康水平,从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来判断,被称为心理活动耐受力(习题126)。

(三)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的形式和效率存在自身的变化规律,叫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习题131)。

心理活动周期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作为指标(0506-2-87)。

(四)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五)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易被周围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薄弱。 (六)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被称为心理康复能力(习题127,0511-3-67)。 (七)心理自控力: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控制程度进行调节的能力被称为心理自控力(习题128)。

心理自控能力好的人,往往(习题245):①不过分拘谨;②不过分随便;③情感表达恰如其分;④行为自如,言语通畅。

(八)自信心:个体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被称为自信(习题133)。

(九)社会交往: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叫社会交往能力(习题130)。 (十)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始终不脱离生存的环境,并随其做顺应性改变的能力,叫环境适应能力(习

题129)。

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个体试图采用忍耐环境的这种适应方式是消极适应(习题132)。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287) 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

“心理正常”意味着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习题135)。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这对范畴,是用来讨论心理上“有病”与“没病”的问题的(习题136)。 不正确的说法是心理不健康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习题137)。不健康不是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

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咨询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都关心,但关心的动机和目的不同(★习题138)。 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有病”(精神疾病),是为了选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习题139)。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习题246):①心理健康的人;②心理不健康的人;③心理正常的人。 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如下的人而进行(习题247):①没有精神疾病的人;②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人;③心理健康的人。

第 13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心理正常 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专栏4-2] 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P288) 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的论述中,不包括病因(0511-3-69)。

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包括:①涉及不重要的生活事件;②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③一般具有神经症性障碍(0511-2-143)。 心理不正常 含变态人格 确诊的神经症 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心理冲突的两种类型 类型 特点1 特点2 特点3 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性质 充其量是心理生理障碍 常形 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 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变形 与现实处境没什么联系 或涉及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神经症性 神经症的诊断和评定 评定项目 病程 1分 短程:<3个月 2分 中程:3~12个月 3分 长程:>12个月 精神痛苦程度 轻度: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 中度:靠别人或改变环境摆脱 重度:几乎完全无法摆脱 社会功能 照常工作学习/交往轻微妨碍 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显著下降 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回避社交 总分诊断评定 总分=3,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总分=4~5,为可疑神经症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

总分≥6,神经症诊断成立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习题141)。

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习题140)。 关于健康心理活动,正确的陈述是(★习题248):①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②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③它是围绕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④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关于不健康心理活动,正确的陈述是(★习题249):①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②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状态;③是那些偏离健康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④是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面作用的心理活动。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290) 健康心理学是试图依照现代医学模式探索健康问题的学科(★习题142)。

健康心理学是被美国心理学会确认不久的新的分支学科(习题143)。

工作领域大致有3个方面:①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②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③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疾病控制的管理问题(习题144)。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习题145)。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心身医学侧重研究的。

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一般情况下,躯体疾病患者在住院时不大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是感到自己更独立自由(习题146)。 躯体疾病患者一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习题250):①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②把注意力

第 14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③时间感觉发生变化;④精神偏离正常状态;⑤情绪低落。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诊疗过程中,许多医生只注意从生物学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习题147)。 从心理学意义上看不妥的说法是查房时通常应先在病房检查病人,之后就地讨论患者的病情(★习题148)。 医院中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包括(习题251):①医生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②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

医生如果出言不慎,可使一些有如下倾向的患者产生医源性心身疾病(★习题252):①易受暗示;②歇斯底里;③神经官能症。

躯体疾病患者伴有谵妄症状时,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应请精神科医生会诊(★习题149)。

意识障碍会出现在疾病严重时(★习题150)。

神经官能症类的症状会出现在疾病迁延发展时(★习题151)。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294) 第一单元 概 述??????????????????????????????????????(294)

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不应当是升学就业时的困惑(习题152,0511-2-68)。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造成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神经症之间界限不清的原因有(★习题253): ① 心理咨询活动从一开始就把精神病学中的“神经症”或“神经衰弱”的某些含混症状吸纳为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

② 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咨询心理学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

③ 咨询心理学自身,由于理论观念分歧较大,所以咨询操作的着眼点也不统一。

一、用途

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我们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包括(习题254):①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对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②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③咨询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④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进行职业培训。

分类目的还包括:⑤咨询方案的制定;⑥疗效的评估;⑦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我们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不包括进行个体心理过程的研究和探索(习题153)。

二、效度

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效度标尺时,不正确的指标是统计学效度(习题154)。

(一)症状学效度 (二)预测效度

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对心理不健康状态的“自然发展的预期”,包括(习题255):①心理不健康导致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下降;②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③不良情绪和行为会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是指在心理不健康状态出现后,来自如下方面的支持(习题256):①亲朋好友;②援助机构;③社会福利。

(三)结构效度

按“结构效度”的理论,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习题257):①身体健康水平;②社会变迁;③人口学因素;④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299)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定义:“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来访者要被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的条件(习题258):①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

第 15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②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③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④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不泛化)。

不符合“心理问题”的界定的是情绪反应已经泛化(习题155,0511-3-70)。 不符合“心理障碍”涵义的说法是一般伴有人格障碍(习题156)。 关于“心理问题”,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59):①由现实因素激发;②持续时间较短;③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④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我们只要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就可以区分和鉴别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定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的表述是(习题260):①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②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③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④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关于“严重心理问题”,不正确的说法是持续时间可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习题157)。

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标准不包括确诊的神经症(习题158)。 心理不健康的3种类型 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专栏4-3] 焦虑(P303) 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说过,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所以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这是因为(★习题261):①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②焦虑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③焦虑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④焦虑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S.Freud强调本能和焦虑,他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即焦虑性神经症,不符合他对焦虑的分型的表述是心因性焦虑(★习题159)。

S.Freud强调本能和焦虑,他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即焦虑神经症,他将焦虑分为几个类型(★习题262):①道德性焦虑;②客体性焦虑;③神经性焦虑。

A.Lewis(1967)基于文献复习和临床实践,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如下特点(★习题265):①焦虑情绪指向未来;②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③焦虑情绪是一种不快的和痛苦的体验;④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A.Lewis(1967)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不具有焦虑情绪是一种欣快的体验的特点(★习题162)。 我们把焦虑情绪稍加归并和简化后,焦虑症状主要包括(★习题266):①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②精神运动性不安;③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介于急性焦虑反应与慢性焦虑神经症之间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形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习题164)。

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68):①精神创伤是异乎寻常的,也就是对几乎所有人都是创伤性的;②事情发生后星期至数月才起病,这种潜伏期是特征性的;③称为精神创伤后迟发的焦虑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是(★习题274):①沮丧;②罪恶感;③易激惹;④注意力涣散。

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正确的说法是:是焦虑症的一种类型(★习题165)。

不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的说法是情绪发作来得很突然,是不可预测的(★习题166)。

第 16 页 共 20 页

刺激性质 由现实因素激发 反应持续时间 反应强度 是否泛化 持续1个月或间内心冲突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在理智控制之不泛化 断持续2个月 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人格无明显异常 由强烈的现实因素间断或不间断持初始情绪反应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充分泛化 激发 续2个月~6个月 理性控制,有时伴有某一方面人格缺陷 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的早期阶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符合 H.Selye(1956)对“应激”的理解的是(★习题263):①是机体的一种状态,表现为特殊的综合征;②是生物系统里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 关于“应激”一词,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64):①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②是机体的一种状态;③是外在环境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注:习题263将“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作为错误的选择项,而习题264则将其列为正确的说法,在这一点上这两题的答案是矛盾的。 符合H.Selye(1956)提出的“应激”的概念的表述是是机体的一种状态(★习题160)。(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 关于“应激”一词,不正确的说法是“是一种特异性变化”(★习题161)。(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 焦虑神经症的诊断要点是①只要具有焦虑的情绪体验、②只要具有焦虑的身体表现(★习题167)。 关于“激越状态”,不正确的说法是属于神经症性的精神障碍(★习题168)。

关于“激越状态”,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69):①伴有不快或痛苦情绪的显著精神运动性兴奋;②对发作经过不能清楚地回忆起来;③比惊恐发作持久的时间长;④与惊恐障碍不同的一种精神状态。

“状态焦虑”与“特性焦虑”的主要区别是(★习题270):①状态焦虑起病于成年,持续时间较短,而特性焦虑从小就开始显露端倪,且持续一生;②状态焦虑程度较重,而特性焦虑程度较轻;③状态焦虑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而特性焦虑一般没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④状态焦虑以漂浮焦虑为核心,而特性焦虑的典型表现是处境性焦虑或期待性焦虑。

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在诊断系统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主要包括(★习题271):①抑郁症是较高等级,焦虑症是较低等级;②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时无需排除焦虑症;③即使焦虑更明显,只要它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就应该诊断为抑郁症。

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不符合在诊断系统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的说法是诊断时需要考虑两种情绪状态何者为主,并以主要情绪表现而定诊断(★习题169)。 根据J.Mendels等的研究结果,在焦虑与抑郁的关系上,不正确的说法是两者是彼此完全独立的精神性疾病单元(★习题170)。

根据教材中的描述,符合烦恼的内容的说法是对过去的事的后悔和对现状的不满(★习题163)。(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 根据教材中的描述,烦恼与焦虑的不同在于(★习题267):①烦恼主要是对过去的事的后悔和对现状的不满;②焦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③不论什么事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④烦恼主要表现为对现状的不满。(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309)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309)

教材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符合压力的定义的说法是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习题171)。 不属于“适应”概念内涵的情况是保持原有状态不变(习题172)。

假如发生了某个生活事件,在抱怨事件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体验到压力(习题173)。

一、压力的定义 二、压力源的种类

1.生物性压力源

除了歪曲的认知结构外,其他各项均为生物性压力源(习题176)。

2.精神性压力源

精神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习题174)。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习题175)。

三、压力源的测评

(一)社会再适应量表

关于社会再适应量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得分低的个体易患感冒、心脏病、骨质疏松等(★习题177)。

第 17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社会再适应量表的优点是量表由中科院心理所修订时增加了认知因素(★习题178)。

(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日常生活小困扰量表提出日常生活压力小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状况(★习题179)。

(三)知觉压力的测评

知觉压力测评(★习题272):①可以测评个体认为超出能力的事件;②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或慢性压力;③可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漠不关心的心态不会产生压力体验(习题180)。 1.双趋冲突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称为双趋冲突(习题181)。 2.趋避冲突 3.双避冲突

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如“腹背受敌”时,称为双避冲突(习题182)。 4.双重趋避冲突

当同时面临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时,我们将体验到的冲突称为双重趋避冲突(习题183)。 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313) 一、压力的种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不正确的陈述是适应一般性生活压力的效果不完全是负面的(★习题184)。注:教材(P313)中说:“经历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因此,习题184似乎有误。 符合一般单一生活压力特征的说法是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习题185)。 承受一般性压力并适应后,人们通常会(★习题273):①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②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

2.叠加性压力

我们往往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同时性叠加压力(习题186)。

我们往往用“祸不单行”来形容继时性叠加压力(习题188,0511-3-63)。 继时性压力是指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习题189)。 我们往往用“飞来横祸”来形容破坏性压力(习题187)。 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习题275):①灾难综合征;②创伤后应激障碍。 属于破坏性压力的事件是空难(习题190)。

“失魂落魄”的状态,意味着个体处在灾难综合征的惊吓期(习题191)。

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恢复期(习题192)。

持续期不是灾难症候群(DS)的一个阶段(0511-3-92)。灾难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①惊吓期;②恢复期;③康复。

二、压力的适应

坎农描述了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的特征(★习题193)。

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搏斗阶段(习题195,0511-3-73,0511-2-62)。第一阶段是警觉阶段;第二阶段是搏斗阶段;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 塞利提出的适应压力的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习题194)。

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警觉阶段(习题196)。 塞利提出的压力适应三阶段又被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习题197)。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315) 一、压力的临床后果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这种对压力引发疾病机制的解释是器官敏感论(★习题198)。

第 18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未来发生的压力事件可能不引起个体强烈响应(习题199)。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

A。认知、评估作用

在能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的认知情况下,可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习题200)。

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不包括对个性特征的认识程度(★习题201)。 面对压力,个体通常会进行如下的认知活动(习题276):①评估压力对自身的利、弊及程度;②评估压力的性质;③评估自己的实力;④确定自己对待压力的方式。

B。调节控制作用

认知系统对压力的控制作用是(★习题277):①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地控制和调节压力;②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地调整自己的适应行为。

面对压力,个体能否控制行为自由是关于行为的自我控制的问题(习题202)。

对局面的控制类型大概有三类: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 C。人格的影响作用

外控型人格认为命运主宰人的生活(习题203,0511-2-65)。 (2)社会支持系统

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习题204,0406-3-128)。 (3)生物调节系统

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临床相阶段

个体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及时型症状(★习题205)。 关于滞后型临床症状,不正确的说法是当类似的事件出现时,积存的观念被激活并还原为其原来的意义(★习题206)。

精神活动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不包括经验形成的认知倾向性是不稳定的(★习题207)。

精神属性中自我认知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特征不包括容忍(★习题208)。

正确的陈述是(★习题278):①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是由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决定的;②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增益或消解后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有关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的考核比重。

理论知识

比重(%) 项 目 三级 初诊接待 相 关 知 识 初步诊断 心理诊断 鉴别诊断 识别病因 会诊 疑难案例分析 合 计 6 9 — — — — 15 二级 — — 15 10 — — 25 影响到专业能力部分(《三级》和《二级》第一章)

第 19 页 共 20 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项 目 初诊接待 初步诊断 确定诊断 心理诊断 鉴别诊断 识别病因 会诊 疑难案例分析 合 计 比重(%) 三级 10 20 — — — — — 30 二级 — — 15 15 13 — — 43 心理咨询师三级工作要求中涉及到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的要求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1.心理咨询师的仪态和礼貌语言 2.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和工作方式 3.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知识 4.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 1.能按心理咨询原则完成对求 5.心理学的谈话法 助者的初诊接待 6.摄入性谈话的技巧 2.能收集临床诊断的资料 7.主要心理测验的性质和使用范围 3.能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8.心理测验的针对性原则 9.人口学、个人成长史、目前心身状态资料的知识 10.资料的整理格式 1.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知识 1.能依据初诊资料,做出精神 2.心理与行为的年龄特征 病和非精神病的判断 3.精神病与非精神病判断原则 (二)初步诊断 2.能做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4.关于分析和解释心理测验结果 3.能进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5.心理健康水平的判断指标 4.能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6.压力与应激的知识 7.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区分 (一)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一、 心 理 诊 断 心理咨询师二级工作要求中涉及到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的要求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1.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知识 1.能依据初诊资料,做出精神 2.心理与行为的年龄特征 病和非精神病的判断 3.精神病与非精神病判断原则 (二)初步诊断 2.能做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4.关于分析和解释心理测验结果 3.能进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5.心理健康水平的判断指标 4.能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第 20 页 共 20 页

6.压力与应激的知识 7.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区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m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