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8-24 20: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残疾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给予帮助?

残疾不仅是器官功能的丧失,也严重地改变个性的整个心理活动。国外将残疾生的生活态度分为5种类型:

1、接受型。接受现实,并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2、拒绝型。拒绝承认残疾的现实,表现过于自信。

3、防卫型。将自己生活中的失败完全归咎于家庭和社会。

4、退缩型。回避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常表现孤僻、沉溺于幻想、自卑或过度敏感。

5、无调整型。不能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缺乏生活能力。

在我国,有人调查了800名残疾学生,发现的残疾生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倾向。生活中较多的失败经历可能与之有关,周围人的一些不正确态度也可能起重要作用。残疾生情绪体验较强,表现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的人很多,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残疾生,情绪问题更突出。这一方面与年龄增大,自我意识发展,自尊心增强有关;另一方面,生活阅历加深,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复杂也可能是原因。残疾生中具有独立意向的比例较小。客观上,残疾生生活中经常需要别人帮助,且残疾生离家上学的年龄偏大,这些都不利于独立意识形成。大多数残疾生的父母对孩子生活过于照顾,不懂得给孩子予及时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让他们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有碍于形成独立意识。部分残疾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孤僻倾向,特别在交友愿望上,一些残疾生中存在着与正常生交往的心理障碍,这种障碍的形成与残疾生的自卑、敏感有关。

解决残疾生的心理问题,应该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残疾生的心理卫生指导。帮助残疾生正确对待残疾,做出积极的心理调整。尽力为残疾生创造接触外界环境与社会的机会,增长他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意志。

2、为残疾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针对残疾生家长只是怜悯、溺爱,而忽视生活能力训练等各种问题,开展咨询和培训指导,使残疾生从婴幼儿起,即能得到良好的圳练和教育,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3、全社会都要为残疾生学习、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样做既可以减轻残疾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又能尽各种努力增进正常人与残疾人的相互了解,使正常人正确对待残疾人,向他们伸出友爱之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l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