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练习册题目 电子版

更新时间:2024-06-01 06: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导 论

一、单选题

1.一定时期内,若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量增加,该国贸易条件便( )A.恶化 B.不变 C.改善 D.不确定

2.净进口是一国(地区)( )

A.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B.某一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C.某一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量小于进口量 D.某一商品在一年内进口量小于出口量 3.贸易条件是指( )

A.投资环境 B.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比价

C.进出口商品比价 D.市场价格水平

4.上海经香港从美国进口电脑( )

A.因货物从美国直运上海,不属转口贸易 B.因属转口贸易,货物必须经香港转运 C.货物虽不转运,仍属转口贸易 D.因属转口贸易,必须在香港过境 5.世界贸易统计中( )

A.世界出口总额等于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大于世界进口总额

C.世界进口总额大于世界贸易额 D.世界出口总额小于世界贸易额 6.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应计入( ) A.总贸易进口额 B.总贸易出口额 C.专门进口额 D.专门出口额

7.贸易量指标是用( )表示的。

1

A.数量 B.金额 C.指数 D.比值

8.日本某公司向西欧出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由香港转船,这种贸易可称之为(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第三国贸易

9.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同类商品多于出口同类商品称为( )。 A.净出口 B.复出口 C.净进口 D.复进口

10.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产力 B.自然条件 C.国际生产关系 D.国际贸易

11.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 )间的分工。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间

C.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间

12.二战后,世界市场上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有( ) A.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贸易 B.机械产品比重迅速增长

C.成套设备贸易迅速增长,但中间性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

D.工业制成品生产增长带动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 13.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先天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社会生产力 C.上层建筑 D.生产关系

14.一国有形商品进出口额和无形商品进出口额( ) A.同时显示在该国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

2

B.同时显示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C.前者仅显示在该国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

D.后者同时显示在该国的国际收支表和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 15.转口贸易的商品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 ) A.只能采取间接运输 B.只能采取直接运输

C.既可直接运输,也可间接运输 D.只能过境运输

16.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 ) A.社会早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早期

17.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18. 战后发达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主要表现为( ) A.工业品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B.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C.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超过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

D.实现经济一体化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 19.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 A.次科技革命以后 B.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次世界大战以后 D.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20. 二战后,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分工上看,( )在逐步发展。 A.业国与矿业国的分工 B.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 C.同层次的工业部门分工 D.一层次的工业部门分工

21.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 )比重。 A.口额 B.内生产总值

3

C.民收入 D.口额

22. 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 )。 A.奢侈品

B.产品与原材料 C.产品与工业品 D.矿产品

23.以国境和关境作为标准,国际贸易可分为( )。 A.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B.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 C.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D.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24.按照是否有第三国参加作为标准,国际贸易可分为( A.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 B.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C.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D.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25.按是否进入国境作为标准划分国际贸易,称为(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26.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 )。

A.世界地理大发现以后 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始于19世纪80年代,止于20世纪初 D.第二次产业革命后

27.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标准的贸易叫( )。

A.总贸易 B.进出口贸易 C.专门贸易 D.贸易量

28. 总贸易体系说明( )。

A.一国作为生产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意义 B.一国作为消费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意义 C.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

4

。)

D.一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

29.某年世界出口货物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货物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货物贸易额为( ) A.0.1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3.3万亿美元

30.1998年某国的出口贸易额为184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400亿美元,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0000亿美元,则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 A.12.8% B.14.7% C.16.2% D.18.5%

3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 A.国际供求关系 B.买卖双方的约定

C.各国政府间的协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

3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B.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决定因素 C.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与市场 33.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要受到:( ) A.国内生产价格的制约 B.国内供求规律的制约

C.国内价值规律的制约 D.国际价值规律的制约 34.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 ) A.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B.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D.二战后

35.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了( ) A.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B.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C.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D.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

5

36.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是在( ) A.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D.16-18世纪中叶

37.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制度

38.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 )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宗主国与殖民地

39.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单指世界( )。 A.出口货物总额 B.进口货物总额

C.对外贸易额

D.贸易量

40.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强度( ) A.成反比 B.相同 C.成正比 D.不相关

4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42.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 A.国际资本的流动 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D.黄金

43.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采取的是( )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

44.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 )来表明。

6

A.对外贸易 B.贸易顺差 C.有形贸易 D.贸易差额

45.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指标。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46.我国纺织品出口经香港商人之手转卖到非洲,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称为(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服务贸易

47.一国的( )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A.国民收入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

48.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和内容不同分为:( ) A.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B.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C.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D.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49.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特点,并揭示( )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A.贸易往来 B.贸易冲突 C.贸易利益 D.国际商品

50.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叫( ) A.对外贸易依存度 B.贸易差额

C.国际商品地理分布 D.国际商品流向

51.1999年,某国出口贸易额为220亿美元,进口额为170亿美元,则该年贸易差额数为( ) A.净出口50亿美元 B.贸易黑字50亿美元

C.贸易逆差50亿美元 D.贸易顺差390亿美元

52.以1990年基期,2000年某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则该国的净贸易条件是( )

7

A.1.2 B.0.83 C.1.1 D.1.3

53.关境和国境的关系是(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等于和小于 54.对外贸易量是指( )

A.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B.按协议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C.按浮动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D.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55.对外贸易对( )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A.资本主义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C.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D.资本原始积累

56. 中国某高校聘请外教到本校进行讲学属于( )

A.过境交付 B.跨境消费 C.自然人流动 D.商业存在

二、多选题

1.贸易条件恶化是指( )。

A.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B.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C.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D.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E.进口价格指数上升,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2.根据货物或服务的流向,可以将国际贸易划分为( ) A.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E.对外贸易

8

3.根据有无第三方参加可以将国际贸易划分为( ) A.直接贸易 B.进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E.间接贸易

4.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包括( )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市场大小 D.国际生产关系 E.上层建筑

5.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赤字 D.出超 E.入超

6.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B.贸易发展严重不平衡 C.进出口商品结构恶化 D.贸易条件持续改善

E.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主要是发达国家

7.国际贸易课程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 A.国际生产关系 B.各国上层建筑

C.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 D.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E.国际贸易政策

8. 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国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剩余产品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E.社会分工的扩大

9.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是指对外贸易提供了( )

9

A.劳动力 B.货币资本

C.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海外市场 E.剩余价值

10. 以下可列入总进口的项目有( ) A.供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货物

C.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D.本国化货物出口

E.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转出出口的货物

11.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 )加( )占( )的比重( ) A.出口总额 B.进口总额 C.贸易差额 D.国民生产总值 E.国内生产总值

12.对国际价值量不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有( ) A.劳动生产率

B.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强度 D.自然条件 E.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13.下列几种情况,不属于净贸易条件的是( ) A.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B.把贸易量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C.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D.同时考虑到进出品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E.把科技发展水平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三、填空题

1.贸易双方所进行的交易商品是有形的,看得见的称( )。

2.如果一国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叫做( );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叫做( )。 3.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 )的交换。 4.世界贸易是按各国的( )计算出口额。

5.专门贸易体系是以( )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

6.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7.对外贸易系数也叫( ),是一国( )与( )在该国GDP中所占的比重。

10

8.( )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以后,用不变价格来表示的国际贸易规模。联合国及欧美国家等发达国家都用计算( )的办法来计算对外贸易变动的情况的。

9.( )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用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表示。

10.在国际贸易统计分类中,以货物通过( )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称为总贸易体系,以货物经过( )作为标准,称为专门贸易体系。

11.国际贸易按照关境和国境标准的不同,可分为( )贸易和( )贸易。 12.国际贸易按照商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贸易和( )贸易。

13.国际贸易按照有无第三国参加可分为( )贸易,( )贸易和( )贸易。 14.国际贸易按照参加国家多少的不同可分为( )贸易和( )贸易。

15.国际贸易按照运输工具的不同,可分为( )贸易,( )贸易,( )?贸易和( )贸易。

16.在国际贸易统计分类中,以货物通过( )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称为总贸易体系,以货物经过( )作为标准,称为专门贸易体系。

17.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由同期内各类( )与( )对比。

四、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值 3.国际贸易额 4.对外(国际)贸易量 5.货物贸易 6.服务贸易 7.贸易差额 8.贸易顺差 9.贸易逆差 10.贸易平衡

1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1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1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14.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5.直接贸易 16.间接贸易 17.转口贸易 18.过境贸易 19.对外贸易依存度 20.贸易条件 21.总贸易 22.专门贸易 23.有形贸易

11

24.无形贸易 25.复出口 26.复进口 27.净出口 28.净进口

五、简答题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学习国际贸易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什么是国际贸易?它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3.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有无区别?什么时期正式形成了国际贸易? 4.试论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5.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 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9.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10.为什么说对外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11.试论述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2.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后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13.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一般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

六、判断分析题

1.输入本国的货物未经加工制造再输出时,称为复出口。 ( ) 2.世界贸易额即世界各国进出口总额加总。 ( )

3.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都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 ( )

4.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者是贸易黑字。 ( ) 5.货物的生产国与货物的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货物买卖的行为,称为转口贸易。( ) 6.国际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而国际贸易量是以数量表示的。 ( )

7.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转口贸易。( ) 8.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称为对外贸易系数。 ( ) 9.转口贸易可以直接运送,直接贸易可以间接运送。 ( )

10.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中占的比重。( ) 11.收入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 12.直接贸易是货物必须从出口国直接运往进口国。( )

13.国际贸易课的任务是提示各国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 ) 14.以国境作为统计方法和标准,称为专门贸易体系。( )

12

1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在概念上没有区别。( ) 16.国际技术贸易属于无形贸易。( ) 17.国际贸易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 18.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了国际分工。( )

19.国际分工的形成是同机器大工业直接相联系的。( )

20.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因素之一。( )

21.商品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都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 22.过境贸易时,部分商品允许进入第三国市场。( )

23.一国的国际收支恶化并非仅由该国的贸易收支逆差所致。( ) 24.国际上的复出口在我国称为加工复出口。( ) 25.一国出现净出口现象并不表示贸易出超。( )

26.贸易量指数是指以基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期贸易值。( )

27. 依照专门贸易体系,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口,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不论其是否办理通关手续,一律列入进口,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 )

七、计算题

1.已知:某年世界贸易额为45000亿美元,该年A国的出口额为5500亿美元,进口额为58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85000亿美元。

答:1.该国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某国以1985年为基础,1994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上升10%,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8%,同期出口数量指数增加20%,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

3.如果以1995年为基期(即1995年出口单位价格为100),1996年和1997年美国的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100.05和99.02,同期出口额分别为6250.74亿美元和6886.97亿美元,请通过计算贸易量判断出美国1997年相对1996年出口的实际规模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4.以2000年为基期,中国2002年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03%,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05%,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为125%,试计算2002年中国的单因素贸易条件,并说明该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了。

5.请写出贸易条件的四种表达形式,并计算当以2000年为基期,中国2004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05%,进口价格指数为120%,计算2004年净贸易条件,并说明是改善还是恶化。

八、案例分析题

1.案情介绍:据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统计资料,1995-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条件出现某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具体情况见表1.1所示。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表1.1 1995-2004年中国外贸条件走势分析

年 份 净贸易条件

1995 100 1996 103 1997 1998 107 104 13 1999 98 2000 94 2001 91 2002 88 2003 86 2004 85 收入贸易条件 100

101.7 130.9 133 140.7 156.4 161.3 189.9 217.6 225.5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http://zys.mofcom.gov.cn。 2.案情介绍: 根据国家统计据统计数据,1997-2006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态势见表1.2。请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表1.2 1997-2006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亿美元)

年份 出口 总额 273.5 资源密 集产品 91.14 138.28 比重(%) 50.30 50.56 25.59 14.44 14.52 13.10 11.15 10.23 10.22 9.90 8.77 7.94 6.83 6.44 5.46 劳动密 集产品 68.35 79.79 252.62 867.88 849.22 1048.99 1026.77 1057.72 1288.24 1309.23 1541.08 1951.06 2570.44 3233.04 4128.7 比重(%) 37.72 29.17 40.69 58.33 56.22 57.39 55.89 54.26 51.69 49.20 47.33 44.52 43.32 42.43 42.60 资本/技术 密集型产品 19.63 21.3 93.18 405.01 441.89 539.36 605.38 692.09 946.98 1082.53 1423.01 2073.54 2946.2 3880.06 5008.9 比重(%) 10.83 7.79 15.01 27.22 29.25 29.51 32.95 35.50 38.00 40.68 43.70 47.32 49.66 50.92 51.69 1980 181.19 1985 1990 620.91 158.86 1995 1487.8 214.85 1996 1510.48 219.25 1997 1827.92 239.53 1998 1837.09 204.89 1999 1949.31 199.41 2000 2492.03 254.6 2001 2660.98 263.38 2002 3255.96 285.4 2003 4382.28 348.12 2004 5933.26 405.49 2005 7619.53 490.37 2006 9690.7

529.3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6年《中国统计公报》。 14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一、单选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贸易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的商品的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是( )。 A.奖出限入,保证贸易顺差 B.国家不要干预对外贸易

C.保护幼稚工业 D.保护国内垄断行业

4.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5.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 )。 A.重商主义 B.自由贸易 C.保护贸易 D.协调管理贸易

6.亚当·斯密认为两国进行贸易的基础是( )。 A.两国商品绝对成本的差异 B.两国商品相对成本的差异

C.两国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 D.两国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7.提出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西方经济学家是( )。 A.亚当.斯密

15

。 )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俄林 D.海尔斯

8.主张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西方经济学家是( )。 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赫克谢尔.俄林 D.萨缪尔森

9. 晚期重商主义理论被称为( )。 A.货币价值论 B.贸易差额论 C.财富价值论 D.货币平衡论

10.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11.绝对成本学说是相对成本学说的( )。 A.同一形式 B.发展形式 C.特殊形式 D.理论形式

12. 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 )。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与国际贸易》 D.《投入—产出经济学》

13.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分别认为国际分工建立在( )成本之上。 A.绝对成本,比较成本 B.绝对成本,绝对成本

C.比较成本,绝对成本 D.比较成本,比较成本

14.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采用的贸易政策是( )。 A.重商主义 B.自由贸易政策 C.贸易自由化 D.超保护主义政策

16

。 ) 15.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格鲁贝尔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下表所列数据,正确的选项是( )。 中国 美国 生产每吨小麦的成本(劳动人数/年) 生产每万米布匹的成本(劳动人数/年) 2 1 2 3 A.美国小麦生产的绝对成本低于中国 B.美国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低于中国 C.美国布匹生产的绝对成本高于中国 D.美国布匹生产的相对成本高于中国 E.美国布匹生产与小麦生产的绝对成本都高于中国 2.重商主义( )。 A.产生于15—17世纪 B.主张实行金本位制度 C.主张货币—金银是唯一的财富 D.认为贸易逆差有利 E.认为贸易顺差有利 3.中国生产手表花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花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这两种产品分别为12和10个劳动日,因此( )。 A.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有比较利益 B.印度生产和出口手表有比较利益 C.中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有比较利益 D.印度生产和出口自行车有比较利益 E.中国生产两种产品都有比较优势

三、填空题

1.重商主义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即( )和 ( ),二者均认为( ) 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只有( ) 才能够增加一国的财富数量。

2.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办法进行分工是( )的基本观点。 3.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 ),由此,他也成为最先明确提出( )贸易思想的经济学家。

17

4.绝对利益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产品在国与国之间( )的差异,而比较利益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产品在国与国之间( )的差异。

5.比较利益论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与各国产品的绝对成本没有直接和必然的关系,只要国与国之间存在( )的差异,两国就可以按照“两优择其重,( )”的原则来分工。

6.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平均成本低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则表明该国拥有( )。 7.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低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则表明该国拥有( )。 8.( )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9.较之于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对贸易参与国的要求更为( )。 10.比较优势理论是由( )创立的。 11.绝对优势理论是由( )创立的。

12.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1,

aLF=2,并且本国在衣服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外国则在食品生产上有绝对优势,那么,外国

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为( )。

13.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一个国家有服装和食品两个生产部门,并且这两个部门工资率分别为wF与wc。在贸易前,两个部门的工资率有( )的关系。

14.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食品与衣服的价格分别为Pc=aLCwc,PF=aLFwF。在自给自足条件下,食品的相对价格PF/PC(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率aLF/aLC。

四、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 3.自然优势 4.获得性优势 5.绝对优势理论 6.比较优势 7.比较优势理论 8.相对价格 9.贸易所得 10.非贸易品

五、简答题

l.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2.“贸易中的‘正和博弈’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是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18

3.评述重商主义的积极作用及其缺陷。 4.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6.有比较优势的一定有绝对优势,但有绝对优势的不一定有比较优势。请对这句话进行分析。

7.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2.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X Y A 4 2 B 8 4 8.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 9.甲乙两国同时生产汽车和机床,甲国比乙国生产汽车成本低1/3,生产机床成本低2/5,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其他条件一样时,甲国应专门生产什么? 10.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12.试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来阐述比较优势理论。

13.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更大一些?为什么? 14.比尔·盖茨先生无论在编写软件还是打字速度上都强于他的秘书。比尔盖茨先生编写软件的速度是秘书的N倍,打字的速度是秘书的2倍。由于盖茨在编程和打字上都强于其秘书,他是否应该自己来完成全部的工作,以节省下每天付给秘书的20美元的薪水(据说盖茨如果掉了100美元,他是不会弯腰去捡的,因为弯腰的5秒钟会使他丧失1万美元)。试用学过的贸易理论来解释盖茨先生是否要自己做编写软件和打字的全部工作?

六、判断分析题

1.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如果贸易条件越是接近于进口国贸易前国内的交换比价,则贸易的最大受益者是进口国。 ( )

2.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与外国的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

aLC=1,aLF=2,a*LC=3,a*LF=4,则两国贸易条件Pc/PF的取值区间为3/4>Pc/PF>1

/2。 ( )

3.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与外国的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

aLC=1,aLF=2,a*LC=3,a*LF=4,则衣服与食品的进口国分别是外国与本国。 ( )

4.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一个国家有服装和食品两个生产部门,并且本国的衣服与食品部门的工资率关系为Wc>WF,则本国完全专业化于生产食品业。 ( ) 5.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食品与衣服的价格分别为:Pc=aLCWc,PF=aLFWF。在自给自足中,食品的相对价格PF/Pc小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率aLF/aLC。 ( )

19

6.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斯密创立的。 ( )

7.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1,

aLF=2,并且本国在衣服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外国在食品生产上有绝对优势,那么,外国生

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为a*LC >1,a*LF >2。 ( )

8.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低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则表明该国拥有绝对优势。 ( )

9.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如果本国的衣服与食品部门的工资率的关系为WF=Wc,则本国专业化生产服装与食品。 ( )

10.相对技术差异论揭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 ) 11.比较利益理论是建立在机会成本不变的基础之上的。 ( )

七、计算题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和一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中国 加拿大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2.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 (1)求封闭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3.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四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表2.3

20

计算机 100小时 60小时 小麦 4小时 3小时

大米 小麦 美国 2 0.5 法国 5 2 中国 9 3 泰国 8 6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如何?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3.5,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4.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美国 菲律宾

如果美国工资是$10/小时,菲律宾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 5.本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5,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3。

(1)本国在哪样商品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外国在哪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2)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3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3)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6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6.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和B国的人均产量均为2吨;如果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7.本国共有1 5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大米和小麦两种产品。大米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5,小麦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 (1)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用小麦衡量的大米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贸易前,大米对小麦的相对价格是多少?

8.下表列出了中国和美国生产1单位钢铁和l单位大米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钢铁和大米都只用劳动,美国的总劳动为500小时,中国的总劳动为1,000小时。

中国 美国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钢铁的机会成本。

21

芯片 25 100 香蕉 5 1 单放机 10 20 汽车 50 250 钢铁 大米 40小时 5小时 20小时 4小时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钢铁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钢铁交换7单位大米,美国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l单位钢铁交换24单位大米,贸易是否会发生?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9.本国生产球棒的单位劳动投入为6,生产网球拍的单位劳动投入为2;外国生产球棒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网球拍的单位劳动投入为4。 (1)本国在哪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

(2)对本国和外国而言,用球棒表示的网球拍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在贸易均衡状态下,网球拍的价格区间是多少?

八、案例分析

1.案情介绍:荷兰20世纪50年代发现海岸线蕴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发展成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动力萎缩,国内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至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经济危机。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2.案情介绍: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出1980-2006年中日农业、工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表1)。试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理论进行分析。

表2.2 1995-2003年中韩农业、工业劳动生产率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产业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农业 劳动生产率(美元) 韩 国 工业 中 国 农业 工业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韩 国 中 国 工业 0.11 0.10 0.09 0.09 0.11 0.16 农业 工业 农业 8405.83 13793.86 482.58 3432.31 -0.59 0.20 -0.29 8373.63 13346.35 486.53 3647.94 -0.61 0.21 -0.27 9404.80 15850.15 528.09 4099.19 -0.62 0.20 -0.27 9807.82 16833.00 650.84 4792.44 -0.62 0.20 -0.35 13169.92 22144.97 698.82 5300.96 -0.63 0.23 -0.49 13142.16 24198.22 813.51 6071.39 -0.64 0.22 -0.5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韩国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www.kosis.kr。

22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俄林认为一国应出口( )。

A.相对丰裕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B.相对稀缺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C.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 D.劳动成本相对高的产品

2.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力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3.下列关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观点正确的有( )。 A.商品的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利益驱动力 B.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C.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异造成的

D.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造成的 4.根据提供曲线,两商品进行国际贸易的比价线( )。 A.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间 D.与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相同

5.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过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并不意味着在此点处的(A.X的机会成本 B.X与Y的相对价格

C.X对Y的边际转换率 D.X对Y的边际替代率

6.以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其贸易理论的学说是( )。 A.比较成本说 B.要素供给比例说

C.要素价格均等化税

D.人力资本说

7.H-O理论认为,进行贸易的结果是各国之间的要素价格的差别将( )。 A.扩大

23

。 ) B.不变 C.消失

D.扩大、不变或消失

8.一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9. 只要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它就会继续增加产量。在成本递增情形下,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也要增加,并逐渐接近于市场价格。厂商增产到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不再增加生产。这时,厂商达到( )。 A.最大边际利润 B.最大边际投资回报 C.短期均衡 D. 长期均衡状态

10.“劳动丰裕的国家应当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该结论源于( )。 A.比较成本说 B.人力资本说 C.要素禀赋论 D.产业内贸易说

11.里昂惕夫反论说明( )与( )存在的矛盾。 A.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 B.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

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 12.赫克歇尔——俄林提出( )学说。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相互需求 D.要素禀赋

13.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应出口( )。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

24

14.俄林提出,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以按照( )状况,专心生产其最为有利和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促成各国的专业化。 A.要素丰缺 B.自然条件 C.比较利益 D.资本多寡

15.在2×2×1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假设衣服与小麦分别是劳动与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已知,aLC=2,aLW=5,aFC=4,aFW=B,则B的值必定是( )。 A.B>10 B.B<10 C.B<5 D.B<20

16.在2×2×1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假设衣服与小麦分别是劳动与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已知aLC/aLW=2/5,则必有aFC/aFw ( )。 A.=2/5 B.≤2/5 C.≥2/5 D.<2/5

17.在2×2×l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假设本国H与外国F分别是相对劳动与土地充裕型的国家。已知FH=50,LF=150,FF=30,TF=B,则B的取值是( )。 A.B>60 B.B>90 C.B≤60 D.B≥60

18.在2×2×1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假设本国(H)与外国(F)分别是相对劳动与土地充裕型的国家。已知LH/FH=5/3,则LF/FF必有( )。 A.≥5/3 B.≤5/3 C.<5/3 D.>5/3

二、多项选择题

1.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设立的假定条件包括( )。 A.生产要素在国内是完全自由流动的 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是自由流动的 C.贸易是平衡的

25

D.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E.两国生产函数不同

2.生产要素秉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 A.商品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B.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和要素组合情况 C.生产要素秉赋差异 D.替代成本差异

3.主张自由贸易的学者有( )。

A.亚当·斯密 B.李斯特 C.凯恩斯 D.大卫·李嘉图 E.俄林 三、填空题

1.根据要素禀赋论的观点,在各国具有相同生产函数即( )相同的条件下,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依然会出现,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各国( )不同和( )不同。 2.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类型是指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 ),要素禀赋论主张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 )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 )的产品,这一结论也称为( )模型。

3.要素禀赋论认为,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两国间的要素( )渐趋平等,从而也表明国际间( )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 )的流动,这一结论也称作为( )定理。

4.里昂惕夫之谜指的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1947年美国部分产品的进出口比例分析后所得出的与( )相反的结论,即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裕、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实际上出口的是( )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 )密集型产品。 5.俄林认为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

6.依照新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高质量的产品品种—般由专用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 )。 7.依据专用要素模型,流动要素的供给增加,会使( )产出提高。 8.如果你希望由贸易而获益,你的才能最好能被专用于( )部门。

9.依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国家倾向于( )那些使用其充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10.依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所有者会因贸易收益获益。 11.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定理反映的是国际贸易的( )福利后果。 12.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定理预期国际贸易将会( )国际投资。 13.在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中,生产技术决定生产要素的相对( )。 14.( )传递了这样的一个思想,即资源禀赋差异是贸易的源泉。

15.俄林认为决定供求状况的有四个因素:( );( );( );( )。

26

四、名词解释 1.提供曲线 2.要素禀赋 3.相对要素丰裕度 4.相对要素密集度 5.要素禀赋理论 6.里昂惕夫之谜 7.要素密集度逆转

8. 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 9.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10.特定要素定理

五、简答题

1.何谓生产要素禀赋论和收入偏好相似说﹖两者有何区别﹖ 2.试对比较成本说与要素禀赋论加以比较。

3.假设A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米。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给定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 (1)A国会出口什么产品?

(2)A国国内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设突然有大批移民进入A国,对该国的生产、贸易量和福利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

(4)如果A国是个大国,上述3题的结论还会一样吗?

4.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请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1)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2)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3)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 5.简述H-O定理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6.“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 7.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对它的一些可能解释是什么?

8.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和假定机会成本递增对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结论有何影响? 9.什么是要素密集型逆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这种现象? 10.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

27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11.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 12.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

13.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14.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15.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

16.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1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提示: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长期条件下,要素禀赋的任何变化都不影响要素实际收入,但在短期内,要素禀赋的变化会影响要素实际收入,根据这一区别,并联系两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再加以分析)。

18.贸易会如何影响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哪些国家从贸易中受益?

19.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高于用于种植小麦所用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用于养牛业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为什么?

20.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六、判断分析题

1.依据专用要素模型,贸易会使专用于出口部门的要素利益受损。 ( )

2.依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国家倾向于进口那些使用其充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 )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稀缺要素所有者会因贸易收益获益。 ( ) 4.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定理预期国际贸易将会替代国际投资。 ( )

5.依照琼斯放大效应原理,如果衣服的价格因出口而增加了20%,则劳动的工资率也会因此增加20%。 ( )

28

6.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生产技术决定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度。 ( )

7.在2×2×2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假设衣服与小麦分别是劳动与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已知aLC/aLW=5/2,则必有aFC/aFW>2/5。 ( )

8.在2×2×2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假设本国与外国分别是相对劳动与土地充裕型的国家。已知LH=50,LF=150,FH=30,FF=B,则B的取值是B>60。 ( ) 9.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的程度是各国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

10.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不适用。( )

11.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

12. 要素禀赋论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 13.在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中,A国和B国的供应曲线之所以向均衡点聚集是因为出口产品边际成本递增,进口产品边际效用递减。( )

七、计算题

1. 假定本国有1500单位劳动和1200单位资本,外国有1600单位劳动和1400单位资本,分别生产小麦和棉花,生产单位小麦需要投入8单位劳动和6单位资本,生产单位棉花需要投入5单位劳动和5单位资本,求 (1)小麦和棉花的要素密集型; (2)本国和外国的要素丰裕型;

(3)确定自由贸易条件下本国和外国的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

2.本国有1000单位劳动力(L)和1200单位的土地(F),用于生产食品和衣服。生产1单位是食品需要5单位劳动力和8单位土地,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5单位劳动和5单位土地。 (1)分别确定食品和衣服的要素密集度。

(2)本国是否可用本国资源生产100单位的食品和100单位的衣服?为什么?

(3)画图表示土地和劳动对该国生产的约束,如果本国要素全部就业,计算本国的均衡产量。假如劳动供给增加100单位,题(3)中的约束有何变化?

(4)如果外国有800单位劳动力和1000单位的土地,生产食品和衣服的要素投入比例与该国一致,则分析国际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

3.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辆,需求量为100万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增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4.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

5.在H-O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

29

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

6.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P

Sc = 1200 + 0.02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

(2)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 (3)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

7.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8.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 大米 劳动投入 土地投入 资本投入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3)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情况又如何?

9.根据下面的两个表判断: (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 (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

(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A

要素禀赋 劳动 资本

中国 钢铁 25 15 60 大米 80 10 10 菲律宾 钢铁 35 20 45 50 20 30 表B

B 20 10 30

A 45 15 要素禀赋 劳动 资本 A 12 48 B 30 6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k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