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

更新时间:2023-11-15 06: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时跟踪检测(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对点训练:自由落体运动

1.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g取10 m/s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

图1

A.1 m B.1.25 m C.0.4 m

D.1.5 m

-2

d0.5×10

解析:选B 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 m/s=

Δt1.00×10-3

5.0 m/s,由v2=2gh可得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h=v2

=1.25 m,故B正确。 2g

2.(2016·哈尔滨模拟)关于自由落体运动(g=10 m/s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 m、10 m、1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为1∶2∶3

解析:选D 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B正确;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C正确;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 m、10 m、1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D错误。

对点训练:竖直上抛运动

3.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像,假如作出的图像如图2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g取10 m/s2)( )

图2

A.1.8 m B.3.6 m C.5.0 m

D.7.2 m

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t=2.0 s,故运动1?t?2

员跃起的最大高度Hm=g?2?=5.0 m,C正确。

2??

4.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2 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 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

A.10 m C.20 m

B.15 m D.不会相碰

解析:选B 方法一: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t时间与第一个小球相遇,根据位移相等有

1122

v0(t+2 s)-g(t+2 s)=v0t-gt

22解得t=1 s

1

代入位移公式h=v0t-gt2,解得h=15 m。

2

方法二:因为第二个小球抛出时,第一个小球恰开始自由下落(到达最高点),根据速度对称,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有-[v0-g(t+2 s)]=v0-gt

解得t=1 s,代入位移公式,解得h=15 m。 对点训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5.(2016·郑州质检)质点以加速度a由静止出发做直线运动,在t时刻,加速度变为2a;在2t时刻,加速度变为3a;…;在10t时刻,加速度变为11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0t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1at B.在10t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为66at C.在10t时间内质点通过的总位移为385at2 77D.在10t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t

4

解析:选D 根据递推关系,找出规律。质点在t时刻的速度为vt=at,在2t时刻的速度为v2t=vt+2at,3t时刻的速度为v3t=v2t+3at,

1

同理推出nt时刻的速度为vnt=at(1+2+3+…+n)=n(n+1)at,由

2此可得A、B错误;对n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同样利用递推关系得到s

2at1

=(12+22+…+n2)=n(n+1)(2n+1)at2,代入数据可得在10t时

212

间内通过的总位移为

385277

at,平均速度大小为at,C错误,D正确。 24

6.(2016·南昌模拟)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做匀减速运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x2=2 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 m/s B.加速度a的大小为1 m/s2 9

C.位移x3的大小为 m

8

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

解析:选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则有x1=v0t1

121

-at1,x2=v0(t1+t2)-a(t1+t2)2-x1,解得:v0=3.5 m/s,a=1 22m/s2;设物体的停止距离为x,停止时所用时间为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则有v02=2ax,v0=at,解得:499

x= m,t=3.5 s,因此,x3=x-x1-x2= m,所用时间t3=t-t1

88x3-t2=1.5 s,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3==0.75 m/s,所以不正

t3确选项为A。

7.(多选)(2016·潍坊模拟)如图3所示,t=0时,质量为0.5 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2 s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t/s 图3

A.t=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 B.t=10 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 C.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 D.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

解析:选BD 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物体下滑的加速度a1=4 m/s2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2 m/s2。根据运动学公式:8410

+a1t1+a2t2=12,t1+t2=2,解出t1=s,知经过 s到达B点,到

3340

达B点时的速度v=a1t= m/s。如果第4 s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

3应为16 m/s,从而判断出第4 s已过B点,是在2 s到4 s之间经过B点。所以最大速度不是12 m/s,故A、C均错误。第6 s末的速0-8

度是8 m/s,到停下来还需的时间t′= s=4 s,所以到C点的

-2200

时间为10 s,故B正确。根据v2-v02=2ax,求出AB段的长度为

9400

m,BC段长度为 m,则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故

9

v/(m·s-1) 0 0 2 4 6 8 12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