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更新时间:2023-12-25 01: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营企业,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我市民营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榆林市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高国平

“十一五”期间,能源产业引领的开发大潮推动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驶入快车道,与此同步,榆林的新农村建设也是成果丰硕。一座座新村镇拔地而起,一条条新道路平整通达,一个个新产业生机勃勃〃〃〃〃〃〃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中,榆林的民营企业成为一支生力军,助力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如今,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已成为榆林民营企业的时代精神和新的价值取向。

一、府谷县的三步曲

2006至2007年间,府谷县民营企业家高乃则、刘彪主动出资上千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被多家媒体称为“高刘现象”。一石投水,激起千层浪。塞北大地迅速掀起众多民营企业家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热潮。府谷县审时度势,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活动,很短时间内,参与帮建的民营企业达到170多户,企业家达到500多人,并在助力新农村建设理念上连续得到三次升华。

其一:从“高刘现象”到“双百工程”。“高刘现象”体现了地方民营企业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精神,府谷县因势利导,制定出台了“双百工程”

实施意见,以一百个机关单位、一百个民营企业帮建二百个新农村。工程实施中,高乃则、刘彪率先投资建设,高乃则先后已给帮建村投入资金2.1亿元,建成别墅住宅、完全小学、办公楼、万头猪场、日光温室、深井、道路硬化等十多个项目。刘彪帮建的芦草畔村,已投入资金1亿多元,建成别墅、文化中心、广场、日光温室、养殖场、环村绿化等工程。东山电石厂、西耳煤矿、煤化工集团公司、镁业集团公司、普宇煤电冶化有限公司等企业都为帮建的新农村投资达到百万元以上,分别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条件改善及居住生活条件改造等工程,使帮建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其二:从“双百工程”到“三力合一”共建新农村。“双百工程”配合了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使广大农民精神上受到巨大鼓舞,形成了政府部门、民营企业、村民自身三方凝聚的合力。截至目前累计民营企业和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已达到24.94亿元,实施项目近千个,通过产业带动农民直接受益8.2亿元,受惠群众达20多万人。到目前政府涉农部门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的资金已达到57.95亿元,其中2010年投入17.45亿元。经济发展局、农发办将移民搬迁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移民410户、1436人。交通局将3.5亿元道路建设资金向新农村重点村倾斜。科技、农业、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从2007年起也都将项目向新农村重点村集中,仅

水利局人饮项目投入重点村的资金就达400万元,林业局安排绿化资金达470万元。

其三:从“三力合一”共建新农村到城乡统筹发展。从2010年起,府谷县建设新农村的思路转向城乡统筹发展,把户、村、乡、城作一体化考虑,通盘安排计划、项目、资金、工程等。其中,县城安排了急需兴建的大型公益项目,府谷中学、第二人民医院、府谷职中、第四完小、第四幼儿园等。乡村在现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集中打造了34个重点村,50个现代特色农业小区和府店公路沿线22个行政村村容村貌的整治,远期实现建设100个新农村,四大特色农业园区的目标。

府谷县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走出了一条从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产业培植、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到大型公益设施等逐层递进、逐步拓展的独特之路,展示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致富思源、乐于奉献”“府谷精神”。

二、榆林市的五种模式

2010年5月,市委召开了建设新农村工作会议,拟定了“千企帮千村”的宏伟计划,全市新农村建设迈上新的征程。从长城内外到无定河流域,全市民营企业家们纷纷行动起来,参与到帮建新农村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市参与帮建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已达1120户,帮建新农村1

205个,投入资金约近13亿元,实施项目1200个,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发展产业,可概括为五种模式:

1、整体迁建模式。这种模式大致与府谷高庄则和芦草畔相仿,即将帮建村的山水田林路重新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分层整合。按照产业扩张和宜居环境的要求,从高端起步,移村重建,一次成型,批量收益。神木县,中鸡镇的訾家河新农村,由企业家訾贵林帮建,共投资3.99亿元,建成5260米河堤一处,大桥三座,总长450米,400米的橡胶坝1座,宗教文化景点一处,绿化荒山500亩,平整土地2000亩,建成新村住房5955平方米。榆阳区古塔乡黄家圪崂村,由企业家张文堂帮建,从今年开始,投资2亿元,挖山填沟造地3000亩,修成山地宽幅梯田2000亩,建抽水站7个,蓄水池6座,输水暗管1.2万米,砌护河堤3000米,建桥2座,修路22公里,架高压线2.3公里,绿化荒山荒坡230亩。建百亩葡萄园1处,并完成了村庄住宅的规划和场地平整及移民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

2、产业联结模式。这种帮建模式是把资金投放到产业环节上,把帮建村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联结起来,既帮建了新农村建设,又发展壮大了企业,实现双赢。基本形式有五种:第一种是把帮建村建成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子洲县天赐中药材有限公司,投资一百万元,建成600亩黄芪生产基地。三丰油脂公司和富华油脂公司分别投资建成蓖麻和

大豆生产基地,给农民提供种子、化肥、技术,并以保护价收购,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线的产业链。第二种是办厂到乡到村,子洲县天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办起惠民公司,下设7个分厂,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和养殖业,目前,猪羊养殖已达400头,鸡1万只,淀粉厂也已投产,预计年产淀粉500吨,可将全乡种植的洋芋全部消化。第三种是对原料生产地的生产条件、储运加工设施进行改造,清涧县宏祥公司、巨鹰公司给枣区硬化公路、修烤炉、免费提供采摘器具等,既提高了枣区的生产能力,又保证了企业加工的原料供给。第四种是企业和农户签协议,按照订单农业的方式帮助农村发展,榆阳区山立农贸有限公司和刘千河乡聚福梁村签订小杂粮基地建设协议,每年种植小杂粮1000亩,由山立公司按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如遇价格波动,公司按协定的保护价收购,保证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第五种是村企合作开发新产业,由企业出资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开发新景点、度假村、农家乐等旅游设施。子洲县秦龙集团帮助乔岔村建设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山庄,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3、劳务带动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用工固定在帮建村和帮建乡招收聘用,并给以优厚待遇。靖边县紫靖餐饮集团帮建羊羔山村,聘用该村几十名劳力到企业做工,并对拿到厨师、服务员、管理人员初级证书的人员另外增加补助工资。

榆阳区文昌公司聘用帮建村的120名群众,到企业务工。子洲县民营企业家苗子恩吸收本村及周边村的300多人在其所属企业做工,人均年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府谷、神木县的很多企业,将帮建村、帮建乡的劳动力全部吸附到企业,很多农民实现了农—工、农—商的行业大迁徙,农村的人口结构、劳力结构、居住结构及经济收入结构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4、扶贫帮困模式。这种模式是把帮建新农村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和救济困难群体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实力和帮建村的实际情况,率先帮建一批最需建设的民生工程。据调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帮建的项目种类有:人畜饮水、打井、架电、换变压器、硬化道路、修建桥涵、氟区改水、建沼气池、建土暖设备等;在公益事业帮建方面实施的项目有修学校、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建文化广场、建戏台、捐赠桌凳、增配扩音广播设备等;在扶危济困方面有资助贫困大学生、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灾病户、向孤儿院捐款捐物等。总投资已超亿元。靖边县青阳岔村投资40多万元,新建占地25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文化广场1处,榆阳区镇川镇高梁村投资276万元,新建四层综合服务楼一座,内设村两委办公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合作医疗室、农业科技室。

5、科技注入模式。包括举办培训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投放新品种,传播新技术,引进新设施,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转变等,这种模式处于起步阶段。

三、实践中的四点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榆林显得更为迫切。有民营企业的参与,这项浩大的工程实施得更加有序、坚实,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启示一: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发端于基层,是在最初协调解决地企矛盾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由村、乡、县、市逐步发动开展起来,总结推广而形成气候。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法值得借鉴。在当前榆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阶段,面对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善于归纳总结来自基层的经验,用群众的办法的拓宽了新农村建设投入渠道,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在过去部门包村、结对子、干部挂职,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的基础上,民营企业参与,党委牵头、政府配套、农民供地、企业出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调动了企业、农民的积极性,释放了生产力。

启示二:要坚持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无论投入基础设施搞建设,还是发展产业促增收,还

是扶贫帮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都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急事、解难事,是维护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党政、企业、群众才能心想一处,力使一处,共谋发展、共建和谐。

启示三: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技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变地企双方的生存发展环境;发展工业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建设农产品基地,吸收农民土地等资源参与生产经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形成了新的劳动关系,将原本分离分散的农村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实现了市场化,开辟了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渠道,实现了企业效益最大化。

启示四:要坚持科学统筹发展思路。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多种帮建发展模式,将农林水牧政府部门、企业、村组多个渠道的资金进行捆绑,综合了输血、造血、补血多种手段,从基础设施、发展经济到社会保障,形成了立体式推进的合力,企业工业生产经营的管理理念、机制、制度,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动力、活力的同时,也对农业、农村原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产关系、利益格局形成强大的冲击,使其在这一冲击中分化、裂变、再融合,推动了农村的经济体制、分配制度和人际关系变革重组,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存在的四个制约因素

当前,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存在四个制约因素:

1、领域不宽泛。地域上主要局限于企业所在当地,投入领域上主要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开展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数量较少。

2、动力不充足。多数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党委、政府行政推动,民营企业同农业、农村互惠发展的结合点少,村企合作主要还是村靠企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因得不到回报而投入有限。

3、政策不灵活。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土地转让、税收、贷款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农村的土地等资源与生产要素不能够有效整合利用。

4、进展不均衡。点上和面上有差距,部分点上的新农村建设投入多,标准高,变化大,但在面上,全市一千多个帮建村,真正落实了项目和资金的仅占1/4左右。还存在南部与北部差距,农业区和工矿区差距,为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增加了难度。

五、发挥好六个方面的作用

1、发挥好党政部门的协调服务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指导、支持和配合民营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县乡两级应建立民营企业帮扶项目联系制度,党政班子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结对帮扶项目,协调企业、村组及相关部门,解决好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民营企业帮扶建设新农村,要善于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村组两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应把榆林城乡“六联六创”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与模式引入帮扶新农村建设中来,帮扶企业与村组联合建立党组织,企业领导层与村组两委会交叉任职,让企业家做农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让村两委会干部成长为懂市场懂管理的致富能手,寻找企业发展壮大与农村发展共赢的结合点,探索村企之间组织上联合、发展上联动、利益上共享的党建新机制,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3、发挥好倾斜优惠政策的扶持作用。制定出台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在项目审批、信贷融资、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产业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对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等做出明确规定,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项目进入涉农领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村企结对、公司加农户、企业联基地、生产接市场”等企业、农户联合发展模式,使民营企业、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都获得稳定收益,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长效机制。设立新农村建设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

用,带动民营企业资金、村组自有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实施细则,坚持“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鼓励企业通过土地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流转土地,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4、发挥好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广大农民是农业、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县乡党委、政府及工作部门应教育农民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帮扶”的特点,剔除“等、靠、要”思想观念,主动与企业对接、合作,凭借助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应引导农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农村资产资本化思路,盘活农、林、水、渔、牧、旅游等农村资源,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帮扶企业开展合作,发展产业,实现可持续增收。引导农民群众按照“三沿三型”规划,立足村组地域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开展村与村、村与企业、个人与企业联合创业,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应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自我增收能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释放、发挥。

5、发挥好民营企业回报桑梓的能动作用。民营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企业的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念的体现,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党委、政府不能以行政手段发号使令,也不能许以无原则的回报承诺,重在动员

引导民营企业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营企业是否参与活动,建立什么样的帮扶关系,实施什么样的帮扶形式,帮扶资金和物资数额的多少,帮扶项目规模的大小等,都要建立在民营企业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自行确定,不能让企业为难,不能影响企业的发展。

6、发挥好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把民营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市县宣传工作总体安排,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上开辟栏目,围绕村企之间创新的帮扶模式、成功的合作范例、特色的帮扶项目及贡献突出的帮扶企业、企业负责人、县乡村党员干部进行系列报道,树立典型,打造样板,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形成尊重创新、尊重奉献、尊重劳动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舆论导向。应通过对全市民营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全景式的宣传报道,引导民营企业家充分认识,企业的财富积累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唇齿相依的密切联系,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激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回报家乡的自觉意识,把更多的力量汇聚到破解“三农”难题上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3u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