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差不是儿女错而是父母蠢

更新时间:2024-06-05 03: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孩子学习差不是儿女错而是父母蠢

作为一个20多年前从贵州最边远最穷苦的县份拼出来的老知青博士,每每回老家老同学们大家串门,见到青春少年意气风发的儿女时,常有如下类似的对话:“我们家孩子,聪明得很,做什么都眼亮手快,又懂礼貌,见到大人都会打招呼叫叔叔阿姨,大家都喜欢,学校老师也很喜欢,孩子爱好多,活泼可爱,就是读不好书,成绩老上不去。你兄弟大博士给出点招?”“就是读不好书,成绩老上不去”这句话,家长们讲起来时好像都觉得是孩子的不足,都好像与自己无关,我反倒觉得家长这种态度让我的心很沉重。

很多家长只要有条件,都不愿意让孩子在落后的县城里读书,都想方设法拼其所有不辞劳累,把孩子送到300多公里之外的省城去读中学。不高的收入要在省城租房,还要派个人去做饭,整个把孩子当太子来培养。十天半月要去省城看看,费钱耗时劳心伤体。一小部分孩子成绩稍有进展,能正常上个二本,但大部分孩子的成绩尽管使尽浑身懈数,然而涛声依旧,无有明显进展。

我给老同学们说,我虽然是县里老知青上下五届唯一的博士,其实我并不比大家聪明,身体亦不算好的,只不过我是从心里极端重视学习而已。我家穷,父母都善良老实,我内心觉得读不好书就翻不了身。我是带着争气翻身的心去读书的。那里边远山区的县城文化氛围浅薄,我还谈不上是真正的从内心里爱学习,学

习与爱粘在一起。也算是用心了,所以我走出去了。争口气,给祖宗增光,翻个身。结合一路打拼到北京生活这几十年的耳闻目睹,我给老友们讲了一个道理:学习的精髓在于心——用心,用心与否的关键是孩子是否真心爱学习。孩子聪明然而学习成绩不好,根本的原因在于父母,父母没有从心里真正重视孩子的学习成长,只是口头上强调,只是情绪上着急,甚至是打骂,根本没有用心钻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引诱好孩子爱学习、想学习、真正把人生理想与学习挂钩。不解决孩子内心对学习的爱,对知识的爱,孩子的学习就可能是浅层次的应付性学习,即是把完成学业向爹妈老师交待作为学习的动力,为完成任务去学习,而不是自己真正爱学习,爱知识,把学习当心灵的本经。

家长要做的,是在孩子启蒙时培养、引导孩子爱学习的心向。孩子爱学习了,学习成绩是孩子心灵深处爱的产品,自然优秀。而如果没有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心向,孩子所做的实际上是一件他不爱的事,他不是用真心的爱去做的事,能做好吗?任何人做不爱的事,都一定做不好。

学习说到底是一个心灵工程。所有的心灵工程都如雕塑绘画一样,需要精密、细致、深刻、全面、独到,必须真正用心,专心至致,意志坚定,坚持不懈才能成就。非此,断难有成就。一个孩子如果内心深处不爱学习,就肯定达不到真正用心去学习。而学习这种事如果不是真正用心去学,而是用应付完成任务的心

去学,这种浮在浅层面上的学习态度,一旦形成习惯,就会造成学习不专心,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考问题深度不够,心猿意马的懒惰习性,形成不良的顽固的循环,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成绩平平。

我们很容易地可以把孩子分成两类人:

一类是“爱学型”孩子。这类孩子内心热爱学习,对学习和知识有真心的爱,他们自然会在学习时自觉、认真、专注,并沉浸在因学习而来的新理念、新知识、新境界的快乐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准备是非常充分的,预习、听讲、作业等自然会做得一丝不苟。因为,任何人都非常希望并倾其心力使自己真正所爱的东西美好,这种希望时时刻刻在激励他们的思想创造。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自觉学习、负责任地学习、用心去学习的好习惯,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不用操多少心,创造学习条件就行了,孩子自觉性高,不用扬鞭自奋蹄。

另一类是“被学型”孩子。这类孩子真正的爱是学习之外的其他东西,如玩乐、交友等,之所以不得不上学是因为他们的年龄段大家都必须上学,学习的动力是来自于家长和学校的要求,而非内心而生,因爱而生。这种与内心真正的爱不能自觉粘合的学习,所涉及的心灵活动一定不会深入心底,一定是浮在表面的。这种学习态度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形成学习自觉性差、积极性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层面浅、责任心不强、学习过程敷衍了

事的不良学习心态。孩子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性,成绩平平就是注定的了。纵使爹妈天天拿眼睛盯着孩子,天天提醒摧促,天天苦口婆心的劝学,亦没有明显效果。这种孩子只要父母眼睛和嘴巴不盯住,散漫就会加重,迷惘就会加深,成绩就会滑坡。用鞭子抽打成绩也上不去。家长们无论把这类孩子送到什么学校去,都无济于事。

现代的孩子们都非常聪明,头脑灵活。但聪明和头脑灵活不等于学习好,只有对学习有真心的爱,学习才会好。说一千道一万,孩子学习差在父母没有真正用心引导好,孩子没错,错在父母。父母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不认真反省改过这一点,再努力也是白费。之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们最应该而且是一定要做好的,是在孩子的启蒙时期想方设法、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引导孩子内心深处爱学习。此事完成,孩子就成材了,内心就无忧了。而此事完不成,孩子的学习必定是问题不断,而且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改变。学习的机窍,就一个爱字。

而要引导好孩子爱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母的心一定要下得比孩子还要深,情感一定比孩子还要烈,功夫一定还要深。父母不从内心深处用真情真义去付出,是感动不出孩子爱学习的真心的。引路人应该比走路人更懂得路,点火的人一定比烤火的人更懂得学“热”的意义!

然而大多数父母,特别是落后地区的父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父母只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就行了,而把学习成绩交给学校老师。自己则整天忙碌在油盐柴米、功名利禄、人情世故、玩乐交际之中,认为给孩子以学习条件,就是尽到养育之心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上不去,过多的是责难,恨铁不成钢,而不是从心灵的根本上去思考孩子学习不好的根在什么地方?说不客气点,这样的家长从根本上讲,并非真心地在培养孩子学习,并没有尽到培养孩子学习的责任,更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与其责难孩子,不如反省自己。

为了帮助真正关心孩子成长的理性父母们,把孩子的学习搞得更好,父母们除了在思想认识上要解决用真心真情去付出而外,在具体操作上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的找到问题的抓手。

心理学家将“被学型”孩子学习过程中浑沌懒散的心理状态称这为“感觉统合失调症”。是的,如果孩子在做的不是他真心爱的事,必定是心手不一、心猿意马,这种事做久了,就是心理毛病。根据从网上收集的资料,心理学认为,孩子形成“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先天不足”,身心的先天原因。

专家认为,现代一些孕妇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天天处在忙碌、焦虑、不安之中,而运动明显不足,这就影响到胎位的变动,并直接影响到胎儿在平衡能力方面的发育。另外,一些孕妇因为

嗜好烟酒、浓茶、咖啡等影响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的不足,引起出生后触觉学习不良的现象。而触觉学习不良,会使一个大儿童的皮肤像很小的孩子那样敏感,对细微的刺激都会产生反映,在上课时就出现一副东抓西摸、心神不宁的模样。 二是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生活条理性差。

一些年轻的父母疼爱孩子过度,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吃要吃最有营养的食物,穿要穿最柔软的衣服,住要住最舒适的环境,整天抱在怀,生怕孩子摔痛了,以致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行阶梯便直接学会了走路。大人们常常对自己孩提时代在庭院里奔跑、跳跃、玩水、玩沙的情景记忆犹新,可现在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这一切了,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捉迷藏等,现在的孩子也没机会去玩。于是,孩子就很少获得五官感觉上的刺激和对肌肉运动的感受,大多数现代家庭的这样抚养孩子的方式虽然一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使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迟缓和感觉异常。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时常要漏字,家长以为是小孩的粗心大意,实际上是因为小孩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大脑无法控制眼球的轻微振颤所致。又如,许多孩子有拖拉的毛病,其实,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是不想快,而是想快也快不起来,他们身体协调能力差,常常作出错误的判断与行为,无法有效的驾驶自己,无法有计划、有条理地对事物进行操作。 三是孩子生活环境单调,过于封闭,影响开放性。 过去,孩子的语言、行为与思想大多是在兄弟姐妹中或邻居

的友伴中学会的,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独苗”,又居住在“独门独户”的环境中,多数孩子在4岁之前缺乏与同龄小孩相处的经验,有的直到6岁才初次接触到同龄孩子,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极为不利。南方贝贝早期教育专家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就是因为小时候与外界接触太少,造成语言表达能力差,害怕跟人说话,无论在家里或外面,都不大能与人交流,无论谁问他问题,都是极轻的几个音节,而且发音也不准,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

四是父母教育方式上的偏差,要么溺爱骄纵,要么苛刻严管。 有的父母对孩子呵护过度,骄纵溺爱,造成孩子身体操作能力的欠缺。一些孩子到小学三、四年级还要父母帮他穿衣脱鞋,吃饭的时候饭粒撒满地,不会使用筷子等等。有的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要求太多,管教太严,让孩子负担起超过他实际能力的智力活动,几岁的孩子,就让他学钢琴,学外语、学电脑等,压抑他爱玩耍的天性,说是不让他“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专家认为,小孩在本世纪内岁以前没有记忆,在不久的将来岁以前不宜进行学习,只有游戏才是适合孩子天性并有意健康和智力的活动,即使6岁后的学习,也应以培养兴趣为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3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