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济南大学文学院网站-首页

更新时间:2023-03-17 13: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文学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课程编码:2500007W、2500008W、2500009W 学分:9.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144 其中讲课:144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推荐教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史和内在演进规律,了解有关的文学背景知识和批评情况,学会运用相关文艺理论去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依托教材,按历史时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流派,并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课堂练习、考试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综合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

2、通过本课程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作品。

3、能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把握重要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4、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总共18学时) 绪论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先秦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1

[授 课 内 容]

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二、先秦的思想文化概况 三、先秦的文学概况

第一章 上古文学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关文学起源的问题;掌握原始诗歌和上古神话的内容意蕴。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和民族精神。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原始诗歌

一、艺术(文学)起源于劳动 二、原始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第二节 上古神话

一、神话的产生和神话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古代的保存、流传与演变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四、中国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五、中国上古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六、神话的影响

第二章 《诗经》 建议学时:5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诗经》的概况、影响;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诗经》概说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二、《诗经》的得名和篇目

三、《诗经》的作者和作品产生的年代及地域

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对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的评介 四、《诗经》的构成、分类及风、雅、颂的含义

五、《诗经》的流传;鲁、齐、韩、毛四家诗;“今文”诗与“古文”诗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农事劳作诗 二、兵役、徭役诗 三、婚姻爱情诗

2

四、政治讽刺诗

五、燕飨诗、古老的祭歌与颂扬创业功绩的史诗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时政治的创作倾向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三、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四、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和谐的韵律 第四节 《诗经》的影响

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的创作精神给后代诗人以极大的启迪

二、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 三、推动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概况、影响;掌握《左传》、《战国策》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左传》、《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 说 第二节 《左传》

一、《左传》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

二、《左传》的编写体例、记事的起迄年限及主要内容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 四、《左传》的思想倾向 五、《左传》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战国策》

一、《战国策》的性质、书名和主要内容 二、《战国策》的编定、体例和卷数 三、《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四、《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概况、影响;掌握《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散文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3

第一节 概 说

第二节 《论语》、《孟子》 一、《论语》 二、《孟子》 第三节 庄子 第四节 荀子、韩非子 一、荀子 二、韩非子

第五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屈原的生平创作概况及其影响、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掌握《离骚》、《九章》、《九歌》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骚》、《九章》、《九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一、楚辞 二、楚辞的产生 三、《楚辞》的成书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 二、屈原的作品 第三节 《离骚》 一、《离骚》解题 二、写作年代 三、结构 四、思想内容 五、艺术成就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 二、《九章》

三、《天问》和《招魂》

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第二编 秦汉文学 (总共12学时)

4

绪 论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秦汉文学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及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汉代的思想文化状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一、汉代的政治概况。 二、汉代的思想文化概况。 三、汉代的文学概况。

第一章 秦汉散文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汉代论说文、抒情文、叙事文的概况;掌握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贾谊、晁错、王充散文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吕氏春秋》和李斯的散文 一、《吕氏春秋》 二、李斯的散文 第二节 汉代论说文

一、汉代论说文的分类:哲理文;政论文 二、贾谊、晁错与西汉论说文 三、王充与东汉论说文 第三节 汉代抒情文与叙事文 一、汉代抒情文的总体特点 二、汉代抒情文的的代表作品 三、汉代叙事文的总体特点 四、汉代叙事文的的代表作品

第二章 汉代辞赋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汉代辞赋的概况;掌握贾谊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内容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汉代骚体赋、汉大赋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汉赋代表作家作品

一、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二、枚乘的《七发》

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5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主观色彩 二、想象特色

三、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第五节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第四章 杜甫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杜甫的生平思想、影响;掌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杜甫诗歌“诗史”的意蕴;杜甫新乐府诗歌的成就;杜诗的艺术特色。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一、天宝中期开始的社会衰败和安史之乱 二、杜甫坎坷的一生 三、诗歌题材的答转变 四、杜诗的诗史性质

五、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一、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二、以律诗写组诗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二、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三、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第五章 中唐诗歌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唐诗歌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流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刘长卿、李益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大历诗风的总体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唐前期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及大历十才子 一、韦应物部分诗歌的盛唐余韵和他的清雅闲淡诗风 二、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诗中的冷落寂寞情调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一、大历诗歌的词语色彩 二、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

11

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 一、顾况诗歌的俗与奇 二、李益的边塞诗歌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韩孟诗派概况;掌握韩愈、孟郊、李贺、柳宗元、刘禹锡等诗人及其作品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和诗歌艺术特点;韩愈、李贺、柳宗元、刘禹锡诗歌的思想艺术

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

二、“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第二节 韩愈、孟郊、李贺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 一、韩愈、孟郊、李贺、卢仝等人诗中的怪奇之美 二、诗歌的散文化奇倾向

第三节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一、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二、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三、柳诗的冷峭简淡及其它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元白诗派概况;掌握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新乐府运动;《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一、杜甫写实倾向的承传与时代风尚及民歌的影响 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三、元稹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二、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第三节 《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 一、《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12

二、中唐诗人的交往之风和唱和诗高潮 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第八章 唐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唐代散文的背景和发展概况;掌握韩愈、柳宗元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唐的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一、中唐诗人的中兴愿望 二、儒学思潮和政治改革 三、文体文风改革

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一、唐代的骈文

二、从萧、梁到韩、柳的古文理论 三、古文理论的政教目的

四、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初唐起散体文的缓慢发展过程 二、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 三、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 第四节 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一、衰落原因:文坛的唯美主义追求,骈文重新泛滥 二、晚唐小品 三、李商隐等人的骈文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唐传奇和俗讲变文的背景和概况;掌握唐传奇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唐传奇的总体特点;《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唐传奇的概念和特点 一、传奇的发展过程

二、作意与虚构性情节结构、人物描写、修辞 三、唐传奇的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 第二节 俗讲与变文

13

一、俗讲与讲经文 二、转变与变文

第十章 晚唐诗歌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晚唐诗歌概况;掌握杜牧、贾岛等诗人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杜牧、贾岛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一、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二、杜牧的诗歌创造 三、许浑等人的创作

第二节 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 一、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

二、徘徊吟哦的心境与殚精竭虑的态度方法 第三节 爱情题材与温庭筠、韩偓等艳丽诗风 一、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二、温庭筠、韩偓等诗人 第四节 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一、陆龟蒙 二、皮日休

第五节 韦庄、罗隐等人的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

第十一章 李商隐 建议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思想;掌握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一、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心灵善感的气质 二、李商隐诗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 三、李商隐的思想 四、诗歌内容

第二节 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一、中唐以来的诗歌走向 二、诗歌情调的优美 三、朦胧与亲切可感

14

2

四、诗歌含义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第三节 李商隐诗凄艳浑融的风格

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建议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词的起源问题和晚唐五代词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内容倾向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温庭筠、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一、燕乐的兴起 二、词的起源 三、早期民间词 四、早期文人词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一、《花间集》

二、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 第三节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一、冯延已的生平及词 二、李煜的生平及诗词 三、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

第五编 宋代文学 (总共24学时) 绪论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宋代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宋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和宋代文人的心态特征。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一、了解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二、认识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三、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四、了解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五、认识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第一章 宋初文学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宋初文学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流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王禹偁、西昆体诗歌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15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王禹偁等人的散文 二、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一、宋初的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的流行 二、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一、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 二、林逋等隐逸诗人 三、身份独异的寇准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北宋前期词概况;掌握柳永、晏殊、张先、欧阳修等词人及其作品的内容倾向和

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晏殊、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三、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生平思想;掌握其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诗文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16

一、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 二、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三、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四、体裁的完备和功能的加强 五、平易纡徐的文风

第二节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一、欧阳修诗中的议论及其平易的风格

二、梅尧臣开拓诗歌题材的尝试及其对宋诗艺术的先导作用 三、苏舜钦诗的奔放直率风格 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一、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 二、曾巩散文平正周详的风格 第四节 王安石的诗歌 一、早期诗风的特点

二、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向唐诗复归 三、王令的诗

第四章 苏轼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影响;掌握其诗歌、散文、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苏轼诗文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一、苏轼杂有儒、释、道思想,处在“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中 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逆境中的创作高峰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一、自然与雄放――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二、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三、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形式多样,卷舒自如 四、辞赋和四六 第三节 苏轼的诗

一、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 三、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四、乐观旷达的精神 第四节 苏轼的词

17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二、对词境的开拓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

四、苏词风格的多样性,创立了豪放词风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黄庭坚的生平思想、江西诗派概况、两宋之际诗歌的概况;掌握黄庭坚、陈师道

等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诗歌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一、黄庭坚的创作道路 二、生新廉悍的艺术风格 三、山谷体的内涵 四、晚年诗返朴归真 第二节 陈师道的诗歌 一、学苏与学黄 二、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简练朴拙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 一、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二、杜甫典范地位的确立 三、黄、陈周围的诗人群 四、江西诗派的形成 第四节 江西诗派的演变 一、靖康事变对诗坛的影响 二、吕本中的诗歌及其“活法”说 三、江西派诗人在南宋初的创作 第五节 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一、爱国的主题 二、陈与义学社 三、曾几的活泼诗风 四、陈、曾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建议学时:2

1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掌握代表性词人词作的内容倾向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晏几道、周邦彦、秦观、贺铸词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

一、黄庭坚词雅俗并存兼学苏柳

二、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 第二节 晏几道

一、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二、幻梦的境界与语淡情深的风格 第三节 秦观

一、伤心人的伤心词 二、情韵兼胜

三、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第四节 贺铸 一、奇特的个性

二、英雄豪情与儿女柔情并存 三、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 第五节 周邦彦

一、飘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伤感的格调 二、词作艺术的规范化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南渡前后词坛概况、李清照的生平思想;掌握李清照等词人及其作品的内容倾向

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李清照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李清照

一、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作

二、“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三、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真挚细腻的感情表露 第二节 朱敦儒 第三节 张元干等词人 第四节 李纲、岳飞等词人

一、李纲的咏史词和“南宋四名臣”词 二、岳飞词

19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兴四大诗人的生平思想;掌握陆游等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一、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入蜀前后的变化

三、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四、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一、抗敌复国主题 二、隐逸情趣和爱情诗 三、平易晓畅中的恢弘雄放之气 四、七言诗的高度成就 第三节 陆游的影响

一、陆游对南宋后期诗坛的影响 二、陆游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第四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二、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思想、辛派词人概况;掌握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辛弃疾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一、英雄的才情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二、“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三、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20

一、意象的转换 二、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三、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第四节 辛派词人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姜夔、吴文英的生平思想,宋末词坛概况;掌握姜夔、吴文英词作的内容倾向和

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姜夔、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姜夔

一、姜夔的生平及其耿介清高的个性 二、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三、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四、幽冷悲凉的词境和虚处传神的手法 五、因词制曲的自度曲和小序 第二节 吴文英

一、非仕非隐的人生,亦梦亦幻的境界 二、突变性的章法结构和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第三节 宋末其他词人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南宋散文和四六的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南宋政论文、笔记小品、理学家散文的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 一、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 二、陆游、范成大等人的笔记 第二节 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 一、理学家的文论

二、从《宋文鉴》到《文章正宗》 三、朱熹、真德秀等人的散文 第三节 南宋的四六,

一、汪藻和南宋初期的四六 二、南宋后期的四六

21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南宋后期和辽金诗歌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流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永嘉四灵、江湖诗人的总体特点;文天祥诗歌、元好问诗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一、永嘉四灵的诗风及四灵的渊源和影响 二、江湖诗派的形成和江湖诗派的作品 三、刘克庄和戴复古 第二节 宋末诗歌

一、宋末诗人的两个群体——英雄与遗民 二、文天祥的集杜诗 三、谢翱和汪元量等诗人 第三节 辽代诗歌 第四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第六编 元代文学 (总共12学时) 绪论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元代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元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一、元代文学时间的厘定与分期 二、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三、元代文学的文化背景 四、元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五、元代文学的概况

第一章 元杂剧概况 建议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关杂剧的概况;掌握元杂剧内容艺术的整体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元杂剧的概念及其理解;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杂剧的来源、兴盛及其体制 一、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史简介 二、元杂剧的概念及其理解

22

三、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四、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第二节 元杂剧的题材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元杂剧的题材内容 二、元杂剧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 关汉卿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关汉卿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掌握关汉卿及其代表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窦娥冤》的思想艺术特点;关汉卿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第二节 《窦娥冤》

一、《窦娥冤》的题材来源 二、《窦娥冤》的剧情梗概 三、“窦娥”的人物形象分析

四、“窦娥”悲剧的原因分析及其社会意义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征 一、展现了元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二、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尤其是下层妇女形象 三、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 四、结构紧凑而又跌宕起伏 五、语言本色,通俗自然,朴素生动 第四节 关汉卿的散曲

第三章 王实甫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王实甫生平创作概况;掌握《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一、王实甫的生平简介 二、王实甫的创作简介 第二节 《西厢记》 一、西厢故事的演变 二、《西厢记》的剧情梗概 三、《西厢记》的主旨分析

23

四、《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五、《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元杂剧作家作品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元代前后期剧坛概况;掌握白朴、马致远等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杂剧作家作品

一、白朴的《墙头马上》与《梧桐雨》 二、马致远的《汉宫秋》 三、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四、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第二节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作品 一、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二、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第五章 南戏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关南戏的概况;掌握《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南戏与杂剧的区别;《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四大南戏”。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南戏的兴起、发展与体制特征 一、南戏的概念 二、南戏兴起的原因 三、南戏的发展过程 四、南戏的体制特征 五、南戏的创作简况 第二节 《琵琶记》 一、高明的生平简介 二、《琵琶记》的剧情梗概 三、《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四、《琵琶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五、《琵琶记》的艺术特征

第六章 元代散曲 建议学时:1

2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关散曲的概况;掌握马致远等元代散曲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致远、张养浩、睢景臣散曲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与体制特征 一、散曲的概念 二、散曲兴起的原因 三、散曲的体制特征 第二节 马致远散曲

一、马致远散曲的地位与创作概况 二、马致远散曲作品分析 三、马致远散曲独特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元代其他散曲作家作品 一、张养浩及其散曲 二、张可久及其散曲 三、白朴及其散曲 四、睢景臣及其散曲

第七章 元代诗文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元代诗文发展概况;掌握重要诗人及其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元诗四大家;杨维桢、萨都剌诗歌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元代诗文的基本特征 一、元代诗文概况 二、元代诗文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元代诗文作家作品 一、刘因及其诗歌 二、元诗“四大家” 三、王冕及其诗歌 四、杨维桢及其诗歌 五、萨都剌及其诗歌

六、钟嗣成及其散文《录鬼簿序》

第八章 宋元话本 建议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关宋元话本的概况;掌握宋元话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宋元话本的艺术特征。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3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