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学习与复习提要

更新时间:2024-06-13 17: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1. 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关于会计的目标,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称为“决策有用观”,即把会计的目标定位于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也就是说,这种观点认为企业会计核算的目标是为了使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的所有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证券市场上的潜在投资者等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一种称为“受托责任观”,即把会计的目标定位于提供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种观点认为,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环境非常复杂,企业投资者(股东)往往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聘请专门

的管理人员来经营管理企业,即出现了所谓的“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经营者是受企业所有者委托来经营管理企业,因此就负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的目标就是通过会计信息向所有者(委托人)提供经营管理者(受委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会计的目标应该是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因为“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目的也是为了给企业所有者进行决策(是继续委托现有经营班子来管理企业还是另请高明)提供依据。 2.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1)会计的内容。从广义来说,会计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其中会计核算是基础。如果没有会计核算提供数据,会计监督与会计分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主要内容,一般说会计的内容也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

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在不同的单位,会计的内容有所不同。其中: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是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是各类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核算;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所筹措到的资本金和借入资金及其所形成的资产,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经营收入及其成本费用,以及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最终经营损益。

会计按其服务对象分类可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记账、算帐和报帐,核算资金、费用和损益,它主要是为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所以又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是经济预测、决策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和成本控制,它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服务,故又称内部报告会计。

(2)会计的特点。由于会计核算是会计

的基本环节,因此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会计之所以能够各种纷繁复杂、具体内容千差万别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是因为这些经济业务都可以来加以计量。所以,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来综合反映经济业务,就成为会计的一个主要特点。注意,这里说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而不是唯一的计量尺度,就是说在会计核算中除了货币这种主要计量尺度以外,还同时使用实物计量(如千克、吨、件)、劳动计量(如工时、工作日)等辅助计量尺度。

第二,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所谓完整是指会计核算对属于会计内容的全部经济业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这是会计核算不同于其他核算的地方。比如统计核算,它可以根据样本的情况来推断总体的情况,而会计则必须把总体中的每一个都要加以记录。所谓连续是指对各

种经济业务应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地、不间断地进行记录和核算。所谓系统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也就是说,会计核算要在完整、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基础上,进行分门别类地核算,否则只是一本详细的流水帐,也不能实现“提供有用经济信息”的会计目标。

第三,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会计核算讲求真实性和可靠性,一切记录都必须有根有据,而且为了使不同单位单位之间和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会计处理还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会计规范。 3.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关于会计的职能,目前在理论界也有不同的提法,但一般认为其基本职能主要有两个:

(1)反映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

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以反映财务信息为主;第二,会计反映的信息具有综合性;第三,会计反映的信息具有严格的真实性;第四,会计反映包括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和会计分析,它是一个层次化、逐步深化的反映过程。

(2)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检查监督。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三个特征:第一,会计监督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监督的核心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第二会计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的监督;第三,会计监督还包括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监督。

4.会计的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监督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有会计

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种。

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要联系会计的目标(在整个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要时刻想着会计的目标)。前面提过,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如何提供呢?是以财务会计报告(其中主要是会计报表)的方式来提供。而会计报表的数据如何得来呢,则是经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等环节形成的。

我认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环节八个字是整个会计的核心和精髓,学习会计一定要理解并时刻牢记这八个字。这是因为会计的目标是要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会计信息的形成则离不开这八个字。首先,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判断这项经济业务的是否应该纳入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应该在什么时间纳入,应纳入哪个项目,这种判断就是会计确认。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以后,我们面临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以什么金额标准来反映已确认的经济业务,这就是如何计量的问题。前两个问题都解决以后,第三个环节是记录,就是在相应的载体上(会计凭证、帐簿)上按照已确定的项目和金额加以记载。最后,在一定时间(通常是月末、季末、年末)对已记录的经济业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以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外发布,从而实现会计提供经济信息的目标。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前面说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而其中的系统性就是就是指会计核算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门别类的反映,这个“门”和“类”其实指的就是会计要素。将会计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要素,以及各要素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其他各种会计核算原理及方法(如设置帐户、复式记帐、会计报表)得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因此,掌握各个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各要素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理解和掌握其他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本章是整个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基础。 1.会计要素

所谓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内容的基本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成若干个要素。将会计内容分解为若干个会计要素,是会计内容的第一步分类,其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要素是会计内容的基本分类,它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第二,会计要素为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按照这个定义,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如果一项资源不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征,就

不能作为会计核算中的资产来反映。 企业的资产一般按其流动性(即变为现金的能力)进行分类,主要有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按照这个定义,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现实经济义务;第二,负债意味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资产具有要求权,即债务到期必须偿还,一般不能无条件取消,除非债权人主动放弃其权益;第三, 负债必须能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金额;第四,负债的偿还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负债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和长期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

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按照这个定义,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所有者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可供企业长期使用,其出资额在企业依法登记后不得抽回;第二,所有者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是企业清偿债务的物质保证;第三,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享有获取企业利润的权利,但与此同时,也以出资额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项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按照这个定义,收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产生收入的事项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第二,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三,收入不仅表现为现金的流入,有时也产生于负

债的偿还。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项。 (5)成本和费用。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这个定义,成本和费用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成本和费用必须是指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的日常活动所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和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耗费;第二,要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第三,费用除已经发生的资产耗费,有时也表现为负债的增加。 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项。

(6)利润。利润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扣除成本和费用以后的金额。

利润通常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项目构成。

2.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含义。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等式在会计核算中有着重要意义,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 (2)会计等式的表达式。会计等式反映的是各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因此其表达式旧有就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 资产=权益

资产是企业持有的各类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即各种资金占用。权益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代表的是企业资产的资金来源。由于资产和权益说的是同一个东西(即企业所

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只不过一个是从占用角度(即其存在与分布的状态),一个是从来源角度,因此这两方面从数量(金额)上必然相等。

②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表达式与前一个含义相同,只不过把权益进一步地划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但这里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等式右边两个因素的位置不能颠倒。为什么呢?因为颠倒以后虽然从数学意义上讲等式依然成立(等号两边相等的关系不变),但在会计上的含义却不一样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仅表示一种相等的关系,还表示当企业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的时候,其资产必须首先用于偿还各种债务,若有剩余才能向投资者进行反还。也就是说,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所有者(投资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

个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是复式记帐法得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也是资产负债表的理论框架。

③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反映的是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

上述三个表达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在静止状态下观察企业资金占用(资产)与资金来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间数量关系所得到的结果,“收入-费用=利润”表示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过程。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一般来说,企业收入的取得带来的资产的增加(如销售产品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或负债的减少(如用本企业产品抵偿原欠债务),发生费用引起的是资产的减少(如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或负债的增加(如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应交未交的税金),而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利润就其性质而言它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投资者投资建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利润)。

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表达式②与表达式③合为一个,即:

④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 由于净收益(利润)本身就是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该表达式仍然可以写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只不过与前面②式相比,这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数值(金额)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②式表示的是期初静止状态下企业资金的存在形态、来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那么④式表示的就是经过一段生产经营活动之后(会计期末)静止状态下企业资金的存在形态、来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虽然等式中各项目的数值变了,但是其等式关系依然成立,所以说会计等式又被称为会计恒等式。

在上述会计等式的各个表达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

益”被称为扩展等式。

第三章 帐户、复式记帐和借贷记帐法 设置帐户、运用符合复式记帐原理的借贷记帐法记录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也是编制会计报表向外提供会计信息从而实现会计目标的基础。因此,如果说第二章关于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恒等原理是整个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本章关于帐户的设置与结构、复式记帐原理以及借贷记帐法的运用,则是整个会计核算的方法基础。因此,学好本章对于以后各章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帐户

(1)帐户的含义。帐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

企业会计核算中应设置哪些帐户,其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内容。这是设置帐户的主要依据,因为满足经济业务的需要是设置

帐户的基本要求。第二,管理要求也是分类和设置帐户时的一个依据。第三,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金融、税务、政府机关等部门提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的需要,也是分类和设置帐户的依据。

(2)帐户的结构。帐户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和场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由于任何一个帐户都需要有一个名称,此外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变动都不外乎增加和减少这两种情况,因而帐户也就响应地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因此,帐户名称加上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的两方,就构成了帐户的基本结构。

在实际工作当中,帐户除了以上基本项目以外,还需要设置若干辅助栏目,用来登记反映经济业务和帐簿记录详细情况的其他内容,包括经济业务的日期、记帐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等。

帐户中反映会计要素项目金额的有这样几个数据: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其相互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帐户与会计科目。帐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从帐户的角度看,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但在会计实务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帐户,从这个角度看,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具体体现。

归纳起来说,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在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基础上设置的,因而会计科目既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又是账户的名称。其不同之处在于:会计科目作为一个项目,规定了科目的核算内容和科目的使用方法,而账户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就必须有账户名称在内的、由若

干个项目组成的结构。在我国目前实行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会计科目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企业根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 2.复式记帐

(1)了解记帐方法的历史沿革——从单式记帐法到复式记帐法。掌握复式记帐法的概念。

(2)理解复式记帐的基本原理。前面说过,复式记帐的理论基础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按照复式记帐方法,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做双重记录,其结果是或者使会计等式左边资产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金额增加(或减少),同时使会计等式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增加(或减少),或者是使等式左边资产内部或等式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内部某一个(或几个)项目增加,另一个(或几个)项目减少。但不管怎样,按照复式记帐法处理经济业务以后,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依然成立,这就是其科学性所

在。

归纳起来复式记账法的优点有两个:一是可以了解每一笔经济业务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通过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和数据,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二是可以利用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借贷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是复式记帐法的一种,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种借贷记帐法。关于借贷记帐法,学习时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是借、贷二字。初学会计的同学往往容易去深究其字面意义,其实没有必要。虽然在借贷记帐法产生之初使用借、贷二字确实是利用了字面含义来表示经济业务内容,但发展到后来它已经失去了其字面含义,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符号。所以,大家现在只要记住它是一种用来表示会计要素项目金额增减变化的符号就够了。当然,到底是“借”

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经济业务的内容和帐户的性质。 (2)借贷记帐法下的帐户结构。在借贷记帐法下,帐户的基本结构依然分为左右两方,但左方固定称为借方,右方固定称为贷方。基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在借贷记帐法下,帐户借方(左方)登记的是资产的增加以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帐户贷方(右方)登记的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资产的减少,这样使会计平衡公式永远保持平衡。

至于收入和费用,可以这样理解:收入的取得意味着利润即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发生意味着利润即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也就是说,收入与所有者权益性质相同,费用与所有者权益性质相反。因此,收入增加记入帐户的贷方减少(结转)记入借方,费用的增加记入帐户的借方减少(结转)记入贷方。

归纳起来,在借贷记帐法下,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在帐户中的记录如下图所

示:

这个图同学们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

在借贷记帐法下,帐户记录的金额也同样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等,其相互关系可表示为: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增加额)合计-贷方本期发生额(减少额)合计

(这是对资产类帐户而言的)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增加额)合计-借方本期发生额(减少额)合计

(这是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而言的)

至于收入和费用类帐户,其借贷本期方发生额的差额在会计期末要转入利润帐户,因此其本身没有余额。

(3)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同学们必须记住,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是:有

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借贷记帐法的试算平衡。在借贷记帐法下,由于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来进行帐务处理的,因此当全部经济业务都处理完毕以后,所有帐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合计与所有帐户贷方记录的金额合计必然相等,所有帐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与所有帐户的贷方余额合计也必然相等。利用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我们可以对帐户记录进行检查,以验证其是否正确,这就是借贷记帐法的试算平衡。

这里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如果试算平衡的时候两边不相等,说明编制会计分录或过帐的时候一定有差错。但反过来说,如果试算平衡的时候两边相等了,并不能够绝对肯定会计分录或过帐的时候没有差错,因为有些差错(如一笔经济业务被漏记或重复记录)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通过这种试算平衡的方式是发现不了的。

4.在借贷记帐法下如何正确编制会计分录

如何正确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初学者的一个难点,也是同学们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虽然比较笨但是却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那就是把编制会计分录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哪些项目金额发生增减变化。比如,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这笔业务将使企业银行存款帐户中的余额减少2000元,而库存现金则将增加2000元。购买材料货款8000元暂欠,这笔业务在使企业原材料增加8000元的同时,将使企业的应付帐款增加8000元。收到投资者投入的一台新设备,价值15000元。这笔业务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同时增加了15000元。销售产品收到20000元货款存入银行,这笔业务使主营业务收入和银行存款同时增加20000元。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300元,这笔业务使企业

的现金减少300元管理费用增加300元。 第二步,将经济业务影响到的项目归入某个会计要素(六个会计要素各自包括哪些项目必须熟记),比如: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属于资产,应付帐款属于负债,实收资本属于所有者权益,主营业务收入属于收入,管理费用属于费用。 第三步,根据规则(这个规则必须牢记)确定所涉及的项目应记入哪个帐户的哪一方:资产、费用的增加应记入借方,减少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记入贷方,减少记入借方。 第四步,根据借贷记帐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最后确定每笔会计分录的应借应贷帐户名称及其金额。如第一步中提到的几笔经济业务,其会计分录应分别为: ① 借:现金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② 借:原材料 8000 贷:应付帐款 8000

③ 借:固定资产 15000 贷:实收资本 15000 ④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⑤ 借:管理费用 300 贷:现金 300

这样,正确的会计分录就编制出来了。当然,同学们通过大量练习熟练掌握以后,完全可以做到一看到经济业务内容就能说出借记什么帐户贷记什么帐户。 大家也许注意到了,上面几个例子中都是一个借方帐户对应一个贷方帐户,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这种会计分录称为简单分录。对于内容稍微复杂一些的经济业务,则需要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例如,企业购进材料20000元,其中1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另外10000元暂欠。这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2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应付帐款 10000

又如,企业购进材料20000元、低值易耗品5000元,货款已从银行存款户中全部付清。这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20000 低值易耗品 5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

以上两笔会计分录虽然一个借方帐户对应两个贷方帐户和一个贷方帐户对应两个借方帐户,但仍然能够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在借贷记帐法下,除了期末调帐或更正错帐等特殊情况以外,一般情况下不应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因为这种分录不能清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如上例,如果25000元货款中用银行存款支付了15000元,暂欠10000元。如果用多借多贷编制这样一笔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20000 低值易耗品 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应付帐款 10000

从这笔会计分录我们看不出所欠的

10000元到底是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各欠了5000元,还是全部为原材料货款,或者是其他情况。这就是多借多贷会计分录的缺陷。

关于会计分录,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以上举例和教材中举例所列会计分录的格式,只是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形式。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编制会计分录这个程序,而是用记帐凭证来指明经济业务应记入的帐户名称、记帐方向(借方还是贷方)和记帐金额。 5.关于会计科目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同学问到如何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或者是说我们教材中有的科目名称与会计制度规定不一致。我的回答是,基础会计课程重在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大家不必过于在意某一个会计科目的具体名称。特别是初次接触会计的同学,对那些常用科目各自的核算内容还不熟悉,特别是在学习前三章的时候,如果你把原材料与低值易耗品混在了一起,把营业费

用算到了管理费用里面,这都没什么关系。在初学的时候,只要你能分清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别把收入与费用弄混了,就算是行了。至于同一个会计要素内部不同但相近项目的详细区分,你暂时分不清楚也没多大关系。 第四章 会计凭证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把第四、五、六章作为一个单元来看待,因为这三章介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既是会计核算的三种主要方法,也是会计核算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前面说过,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信息的形成与发布就是利用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来实现的。 这三章应该说没有什么理论上的问题,而主要是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需要掌握的是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

1.会计凭证的含义、意义和种类。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帐

依据的书面证明。本课第一章中提到会计的三个特点之一就是要以凭证为依据,因此填制、取得和审核会计凭证,既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也是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监督的重要环节。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虽然两者都是会计凭证,但仍然具有以下不同点:①

作用不同。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② 内容不同。原始凭证说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记账凭证主要确定会计分录。③

填制人员不同。原始凭证一般由业务经办人员填制,记账凭证由会计人员填制。 2.原始凭证的含义、分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及审核要点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分为外

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其中自制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不同,又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同学们应该理解并掌握各种原始凭证的含义。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① 原始凭证的名称;② 填制凭证的日期;③ 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④ 接受凭证单位名称;⑤ 经济业务事项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⑥ 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对一些特殊的原始凭证,除应当具备原始凭证的上述内容外,还应当有一定的附加条件。 填制原始凭证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 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必须合法和真实;②项目齐全,手续完备;③ 书写规范;④ 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⑤ 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挖补;⑥ 连续编号,以便查核;⑦ 及时填制并送脚财会部门。

原始凭证审核的要点有:① 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② 审核原始凭证

的合理性;③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④ 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3.记帐凭证的含义、分类、基本内容和填制方法

记帐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帐簿的凭证。

记帐凭证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不同,可以分为专用记帐凭证和通用记帐凭证两类。专用记帐凭证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有关,又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三种。同学们应理解和掌握各种记帐凭证的含义。

记帐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① 填制凭证的日期;② 凭证的名称和编号;③ 经济业务事项摘要;④ 会计科目的名称、方向和金额;⑤

所附原始凭证张数;⑥ 制证、审核、记帐、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签章。

记帐凭证的填制方法请见教材中举例。 第五章 会计帐簿

虽然会计凭证记录了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但这种记录是个别的、零星的和分散的,而要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单位一定时期内某一类或全部经济业务活动情况,就必须在凭证基础上设置和使用帐簿。

1.会计帐簿的含义、作用及分类 所谓会计帐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帐页所组成,用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这里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帐簿与帐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帐簿是具有实物形态的一种簿籍,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帐本,而帐户是在帐簿中开设的用来记录各个会计要素项目增减变化的场所。

帐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第二,可以为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第三,可以为考核经营业绩、加强经济核算,进行会计监督和分析提供依据。

帐簿按用途可分为序时帐簿、分类帐簿和备查帐簿;按外表形式可分为订本式帐簿、活页式帐簿和卡片式帐簿。同学们应掌握各种帐簿的含义及用途。 2.会计帐簿的登记

要求掌握会计帐簿的登记规则,日记帐与分类帐的登记方法。

3.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

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类帐户。其联系表现在:第一,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第二,登记帐簿的原始依据相同。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第二,作用不同,总分类帐所提供的经济指标是明细分类帐资料的综合,对所属明细分类帐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帐是对有关总帐的补充,起着辅助和补充说明作用。

平行登记就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登记有关的总分类帐户,

另一方面又要登记该总分类帐户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帐户的一种登记方法。具体地说,平行登记法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第一,登记的依据相同;第二,登记的方向一致;第三,登记的金额相等。 4.错帐的更正方法

要求掌握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的适用条件及其具体运用。 5.财产清查和帐实核对

(1)了解财产清查的含义与分类;(2)掌握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和未达帐项的含义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3)掌握财产清查和核对结果的帐务处理。

6.对帐和结帐

了解对帐的含义及内容;了解结帐的含义、主要程序和内容,以及结帐的方法。 第六章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经济信息的主要工具和载体。因此,定期将会计帐簿中所记录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编制和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

工作的重要环节。 1.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2.掌握会计报表的含义、组成和分类。 3.了解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规范。 4.了解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5.资产负债表

了解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格式及其编制方法。

关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我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第一,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结构原理)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第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会计期末这一特定时日企业资

产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状况,以及这些资产的资金来源情况(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此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源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帐户的期末余额。第三,由于资产负债表项目与会计科目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此编表时并不是直接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类帐户的期末余额直接照超过来了事,而是区分几种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具体方法请见教材举例。 6.损益表

了解损益表的作用,掌握损益表的结构、格式及其编制方法。

损益表的理论基础(结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它反映的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因此其数据来源是各个收入及费用类帐户的本期发生额(注意这一点与资产负债表根据有关帐户期末余额编制不同)。至于其具体编制方法则非常简单,其实就是把利润的形成过程列出一个加减算式来(请见教材举例)。

7.现金流量表

了解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注意它与资产负债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结构及其基本编制方法。

第七章 会计核算实例(上)——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

本章与第八章主要都是把前面介绍的会计核算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因而这两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掌握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的含义及其意义。

2.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 掌握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含义与区别;掌握配比原则的含义及其与权责发生制的关系;掌握实际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3.掌握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过帐和试算平衡方法。

第八章 会计核算实例——会计期末的帐项调整和核算

1.期末帐项调整

掌握应计费用、应计收入、预付费用、预收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坏帐损失的含义及其帐务处理方法。 2.产品成本的确定与结转

掌握分配与结转制造费用、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已销产品的实际成本的方法。

3.掌握利润形成及分配的会计分录与过帐。

4.掌握对帐、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36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