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新时间:2023-08-31 09: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题一题组

1. 史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

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当时山东、山西是主要农业区)。”由此可见( )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③分封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 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1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3.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与三皇五帝的本质区别是( )

A.三皇五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他是奴隶制的国王

B.三皇五帝是奴隶制的皇帝,他是封建制的皇帝

C.三皇五帝是神化了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

D.三皇五帝只能是局部政权的君主,他是统一政权的君主

4. 长沙屈贾二公祠对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其中的“策可为史”是说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

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思想,宋太祖所采取的措施( )

A.派遣文臣担任知州 B.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C.设置转运使 D.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6.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7. 下列旨在维护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是( )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②北宋设置通判 ③明初罢丞相 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的《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

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

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10.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11.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

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2.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 2

的最初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13.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军机大臣由亲臣重臣组成

C.军机处办事具有“勤”“速”“密”的特点 D.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裁撤于宣统帝时

14. 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15. 君主专制在明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出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6.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7. 中国古代通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8. 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

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6分)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2分)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

朝兴衰的关系。(4分)

19.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XX,乃诏城乡状,绾,

3 B.巩固皇权 D.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4分)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是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

20.材料: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 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下者(平民)起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下虽

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多亡命 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1) 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

发生的变化。(4分)

21.材料:(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明显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22.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

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 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

之。 ——顾炎武《郡县论》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

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35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