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建议2

更新时间:2024-04-16 08: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建议

国土资发〔2011〕3号文件要求各地坚持需求主导、统筹兼顾的原则,着力建立与规划管理相适应的数据库建设、维护和更新的长效机制,深化和拓展规划数据库应用,保证规划数据库数据的实时修改和更新,实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对规划数据共享和应用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土资发〔2011〕3号文件精神,完成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明确任务、严格要求,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以下简称规划数据库)建设,特对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提出些建议。 一、

工作组织

为确保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乡镇规划与县级规划的衔接,应成立以县国土资源局与乡镇府为主的领导决策机构,技术单位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完成建库工作。 二、

技术方案

为完成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总体部署,保证乡镇规划与县级规划的衔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建议进行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总体思路为:

以二调成果1:10000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工作底图,以MapGIS为建库软件,将县级规划成果(1:5万)落实在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上,完成后再提取乡镇规划成果。 建库原则:

(1) 不破坏1:10000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保证底图属性完整性。 (2) 新增建设用地按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进行落实,做到“图数一

致”,不突破新增总指标。对空余的指标(按照县级规划图进行落实后, 1:5万新增建设用地-1:1万新增建设用地=空余指标。)由全县统一安排,主要用于农民建房。

(3) 规划要素的划定采取分割图斑的方式,对于分割后的图斑需做到一方

面保持原来的图斑信息,另一方面采用新建字段的方式补充规划要素

1

信息,如新建字段“基期年地类”、“建设用地类型”、“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土地利用分区”等等。

基数转换 拓扑检查 二调1:10000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底图) MapGIS 软件

拓扑检查 落实规划要素 报批用地还原 建设用地类型 有条件建设区 基本农田 土地整治

提取乡镇规划成果 重点工程 图1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流程图

(一)1:10000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二调成果)的整理

1、进行拓扑检查。对数据库进行拓扑错误的检查,以确保底图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基数转换。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需要,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归并或进一步划分所形成的不同土地用途类别。土地规划用途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其中,一级类3个,分别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二级类10个,其中农用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分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分为水域和自然保留地。

(注意: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需要分到三级类)。

2

根据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对二调数据进行转化,形成的规划基期年各类用地基础数据,具体见图2。在数据库中,新建 “基期年地类”字段,保持原有的底图数据库不变。

土地规划分类土地现状分类(二调)水田水田-011 园地耕地水浇地水浇地-012旱地旱地-013园地-02 林地有林地有林地-031灌木林地灌木林地-032 其他林地其他林地-033天然牧草地-041

图2 土地规划分类与土地现状分类(二调)对应关系

其他农用地农用地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人工牧草地-042设施农用地设施农用地-122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村道路-104坑塘水面-114农田水利用地沟渠-117田坎田坎-123 3

续图2 土地规划分类与土地现状分类(二调)对应关系

4

续图2 土地规划分类与土地现状分类(二调)对应关系

2、2006-2010年的报批用地还原

将2006-2010年的报批用地还原,并且要注明报批批次。

如果是在1:50000规划数据库中还原的,可以将其提取出来,命名为“报批用地还原.WP”文件(文件属性字段保留“报批批次”、“报批文号”、“基期年地类五万”),与1:10000数据库(地类图斑区文件DLTB.WP)进行叠加(空间分析中的区合并),对图斑进行还原。

5

自此,在落实规划要素前的基础图件整理完成,可命名为“DLTBHY.wp”(地类图斑还原)。(注:为保证数据库的可维护性和可修复性,请将数据库进行备份)

表1 “DLTPHY.WP”区文件属性字段结构表

字段名称 原数据库?? 基期年地类 报批批次 报批文号 类型 ??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长度 ?? 20 50 50 值域 ?? 地类 (方法注意:因为1:10000数据库和1:50000的数据库进行区叠加,有些地方会出现图斑的位移,所以在区叠加之后需要进行一次逻辑错误检查,判断条件是:“地类名称”(原数据库中)是现状建设用地的且属于“报批批次”或者“报批文号”的,将出现的逻辑错误给予更正,然后将“基期年地类五万”中数据赋值到“基期年地类”中,将“基期年地类五万”字段删除,保存最后的DLTBHY.WP文件)

(二)规划要素的落实于安排

1、对“DLTPHY.WP”(地类图斑还原)区文件进行属性结构的设定,设定后命名为DLTPGH.WP”(地类图斑规划)具体如下:

表2 “DLTPGH.WP”区文件属性字段结构表

字段名称 原数据库?? 基期年地类 报批批次 报批文号 建设用地类型 类型 ??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长度 ?? 20 50 50 20 新区” 值域 ?? “地类” “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建 6

有条件建设区 空余指标安排 土地整治类型 风景旅游用地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2 2 20 “是” “是” 增减挂拆旧区、土地开发、 土地复垦、土地整理 2 2 2 2 20 “是” “是” “是” “是” 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区 基本农田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字符型 区 字符型 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土地用途分区 字符型 30 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林业用地区 2、建设用地类型划定(即预留上图)

将1:50000规划数据库中的建设用地类型提取出来(注:建设用地类型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和增减挂建新区),命名为“预留1:5万.WP”区文件(只保留属性字段“建设用地类型5万”),与完成后的1:10000“DLTPGH.WP”进行区叠加(方法与报批用地还原方法一致),命名为“新DLTB.WP”,至此1:10000数据库预留布局大致与1:50000县级数据库一致,后期可以进行局部的调整,原则是不能突破总指标,遵循“多退少补”的原则。

(方法注意:同样因为1:10000数据库和1:50000的数据库进行区叠加会出现图斑的位移的情况,所以在区叠加之后一定要进行逻辑错误检查,判断条件是属性=“建设用地类型5万”且基期年地类为非建设用地,将错误图斑属性更

7

正后,完成“新DLTB.WP”区文件,然后对属性字段结构进行完善,将“建设用地类型5万”属性字段内容赋值到1:10000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表中的“建设用地类型”中,相对应的赋值为“新增建设用地”或“增减挂建新区”,然后将属性字段“建设用地类型5万”删除,保存完整的属性字段结构。)

建议:在完成上述过程后,再根据字段“报批批次”或者“报批文号”将还原的图斑赋值为建设用地类型=“新增建设用地”。

3、空余指标的安排

划定好新增建设用地后,进行面积统计,如果少于总指标,出现空余指标,可对空余指标进行安排。原则是在全县统一安排,主要用于农民建房,各乡镇可以内部协调,但是不能超过总量。 4、有条件建设区的划定

将1:50000规划数据库中的有条件建设区提取出来,命名为“有条件建设区5万.WP”(保留属性字段“有条件建设区5万”,赋值为“是”),与1:10000“新DLTB.WP”进行叠加,叠加后进行逻辑错误检查,判断条件:属于“有条件建设区5万”=“是”且基期年地类为非建设用地,将错误图斑属性更正后对属性字段结构进行完善,将“有条件建设区5万”属性字段内容赋值到1:10000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表中的“有条件建设区”中,相对应的赋值为有条件建设区=“是”,然后将属性字段“有条件建设区5万”删除,保存完整的属性字段结构。

后期可以进行局部的调整,但原则是不能突破总指标。 5、基本农田的划定

将1:50000规划数据库中的基本农田提取出来,命名为“基本农田5万.WP”(保留属性字段基本农田5万,赋值为“是”),与1:10000“新DLTB.WP”进行叠加,叠加后进行逻辑错误检查,判断条件:属于基本农田5万=“是”且基期年地类为=“耕地”且未划入新增建设用地和有条件建设区且未安排土地整治,将错误图斑属性更正后对属性字段结构进行完善,将“基本农田5万”属

8

性字段内容赋值到1:10000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表中的“基本农田”中,相对应的赋值为基本农田=“是”,然后将属性字段“基本农田5万”删除,保存完整的属性字段结构。

之后再根据各乡镇情况进行局部调整,原则是保证基本农田面积不变,质量不降低。

6、土地整治安排

将1:50000规划数据库中的土地整治提取出来,命名为“土地整治五万.WP” (保留属性字段土地整治五万=“土地开发五万”或 “增减挂拆旧区五万”或“土地整理五万”或“土地复垦五万”),分别与1:10000“新DLTB.WP”进行叠加,叠加后进行逻辑错误检查。

(方法注意:①土地开发错误检查判断条件:属性字段土地整治五万=“土地开发五万”且基期年地类是“滩涂”或者“自然保留地”,将错误图斑属性更正后对属性字段结构进行完善,将“土地整治五万”属性字段内容赋值到1:10000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表中的“土地整治”中,相对应的赋值为 “土地开发”;②增减挂拆旧区错误检查判断条件:属性字段土地整治五万=“增减挂拆旧区五万”且基期年地类=“农村居民点”,将错误图斑属性更正后对属性字段结构进行完善,将“增减挂拆旧区五万”属性字段内容赋值到1:10000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表中的“土地整治”中,相对应的赋值为 “增减挂拆旧区”;③土地整理错误检查判断条件:属性字段土地整治五万=“土地整理五万”且基期年地类是农用地,将错误图斑属性更正后对属性字段结构进行完善,将“土地整治五万”属性字段内容赋值到1:10000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表中的“土地整治”中,相对应的赋值为 “土地整理”;④土地复垦错误判断条件:属性字段土地整治五万=“土地复垦五万”且基期年地类是独立工矿用地,将错误图斑属性更正后对属性字段结构进行完善,将“土地整治五万”属性字段内容赋值到1:10000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表中的“土地整治”中,相对应的赋值为 “土地复垦”;完成之后将“新DLTB.WP”中属性字段“土地整治五万”删除。)

9

7、重点建设项目的安排

根据县级规划的安排,落实在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上,对于面状项目采用叠加的方式、对于线状项目,与乡镇界限进行分割。

建议:重点建设项目单独制作完成,以确保数据库的精确性。 8、土地用途分区

土地用途分区的划定要理清楚各个用途分区与基期年地类和规划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土地用途分区的划定总体两个步骤,首先将基期年地类进行分区,然后再对建立的单独字段进行分区。具体见表3。

表3 土地用途分区划定逻辑关系表

用途分区 1.风景旅游用地区 2.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3.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 =“是” 3.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 有条件建设区=“是” 土地整治类型=(拆旧4.一般农地区 耕地、园地、农村道路 区、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 5.林地用地区 6.独立工矿区 7.牧业用地区 8.基本农田保护区 林地 采矿用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牧草地 / 基本农田=“是” 新增建设用地=“是”、/ 区=“是”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1.基期年地类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是”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2. 单独字段 风景旅游用地区注:按照表格所列顺序进行土地用途分区的划定。

10

9、空间管制划定

空间管制的划定在土地用途分区的基础上划定,具体见表4。

表4 土地用途分区划定逻辑关系表

空间管制类型 允许建设用地区 有条件建设用地区 禁止建设用地区 限制建设用地区 按照土地用途分区划定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独立工矿区 有条件建设用地区(单独字段)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安全控制区 一般农地区、林地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三、

审核检查

在成果审查上分为指标审查和空间布局审查。

1、 指标审查。不考虑规模总量,主要审查新增建设用地、基本农田面积和耕地保有量,以及空余指标的落实情况。审查原则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含空余指标)不能突破县总指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保有量不能低于县级总指标。

2、 空间布局审查。空间审查主要是与县级规划进行叠加对比分析,计算各个乡镇的空间变化率,以保证乡镇规划与县级规划基本相符。

11

表5 乡镇规划审核指标表

单位:公顷

乡镇规划指标 乡镇 ①新增建②空余指③基本农④耕地保设用地 ?? 总计 标 田 有量 县级下达指标 对比变化 空间变⑤新增 ⑥基本农⑦耕地保⑧新增建⑨基本农建设用地 田 有量 设用地 田 ⑩耕地 保有量 化率 注:⑧=⑤-①-② ⑩=⑦-④ ⑨=⑥-③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34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