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11 11: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内涵和性质

第一节 导 言

教学目标:明确本学期课程特点、授课内容及要求 教学重点:课程特点 教学难点:方法 教学课型:理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处理:补充内容 教学方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早在2300年前,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孟子就曾有这样两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东汉的经学家赵岐在自己的著作里注解:“幼,犹爱也。爱我之幼,亦爱人之幼。”由此可见。古人早就重视对幼儿的教养工作了。

这节课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和怎么学习《幼儿文学》这门课。 二 学习幼儿文学的目的

幼儿文学是幼教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因为幼儿文学与早期教育及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幼儿文学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幼儿的思维主要形象思维为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不仅给孩子以知识的教育 ,也会给孩子带来无比的欢乐。幼儿文学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甚至在婴儿期就有这样的精神需求。文学语言是一种极富情感色彩的声音,成人若选择节奏鲜明、韵律谐调的儿歌。用柔美的声音读给孩子听,会起到安定婴儿情绪的作用。此时他不会明白这些声音代表的意义,但他会感到悦耳和喜悦。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对文学的需求常由被动的感知――主动的索取。因而,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和小学教师应该学好幼儿文学,成为幼儿与文学的重要媒介。

2.为适应幼儿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小学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在幼儿园里,游戏活动就是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在大量的游戏活动时间里,老师若能自如地运用幼儿喜爱的儿歌、故事、戏剧等文学形式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幼儿园课程的语言教材一是幼儿文学作品。即便常识、体育、音乐等课教师也常运用儿歌、故事等形式组织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直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幼儿文学一直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联。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上国现代幼儿文学的开拓者叶圣陶先生曾就幼儿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作过相当精辟的论述:“给

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幼儿,他们语文课本必是幼儿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做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后半叶,幼儿文学与语文“分家”了。其严重后果至今还未消除。其中突出的现象是:今天极大多数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已不知“幼儿文学”为何物,在他们的知识系统中没有幼儿文学的构成,不知道哪些作家的作品是真正优秀的幼儿文学,更不知如何向学生推荐幼儿文学作品。由于经典幼儿文学已经远离语文教学与中小学校,因而,一旦汹涌而至的充满暴力、凶杀、黄色内容的境外口袋书、影视、网络以及低级趣味的灰色童谣侵袭学生的灵魂时,我们的教学工作者竟无法面对。

进入新世纪,幼儿文学的重要性又重新被语文教育界所发现和接受。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新课标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就是使幼儿文学重新走进语文教材和校园文化建设。(经典作品《母鸡萝丝去散步》)幼儿文学是与幼儿的成长相伴随的。在小学教育中,幼儿文学的学习、阅读融贯于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和各项活动中。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发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幼儿文学是专门为幼儿创作和提供的适合幼儿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据统计,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的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看,幼儿文学作品就占了总篇目的80%以上。

3.为了幼儿文学创作的需要

教师长期生活在幼儿中间,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社会不断发展,幼儿对文学的需求也是不断翻新(不同时期的幼儿对文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就肩负着创作幼儿文学作品的重任。所以,学习幼儿文学是为了使用,也是为了“再创造”。例:郑春华,王一梅

三、方法

幼儿文学是以幼儿为对象(0-18岁),因此很少有深奥的道理和难懂的词。所以易懂,然而易懂不等于易学。一篇作品要学会分析,还要掌握创作规律和特点。这都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掉以轻心。

儿文属于语文学科,但从教学要求和内容上看,有自己的特点,学习方法也有其特殊性。

1、教学要求:(1)掌握基本理论(2)学习幼儿文学的鉴赏和创作(3)积累幼儿文学相关方面的知识(4)掌握一些幼儿文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学习幼儿文学的基本过程:通读作品――学习理论――分析创作

要熟悉幼儿的生活:有意识地接近幼儿,观察他们的言行,“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以孩子的耳朵去听,以孩子的心灵去体会”,也不妨让自己重返童年时光,

并经常把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素材记录下来。童年不同样。因此要学好幼儿文学,就要了解孩子,就要自己得有童真、童趣。

四、要求: 做好笔记 广泛阅读

背诵儿歌、幼儿诗 板书见课件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基本内涵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理性、正确、深刻地理解幼儿文学的概念。 教学重点:在比较、批驳中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概念的把握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处理:重新查找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什么是幼儿文学?先让同学做感性理解。 二幼儿文学的几种说法 幼儿本位论:

这是以美国杜威“幼儿中心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文学理论。五四运动以后,胡适、周作人在中国搬用了这一理论。他们认为“所谓幼儿文学者,即用幼儿本位的文字组成的文学,由幼儿的感官可以直接诉之于其精神的堂奥者”。他们倡导以幼儿兴趣为中心,他们喜欢、有兴趣,能够看,不妨尽罗这些东西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看,用不着教师来教”,也“不必顾及实用不实用”。 这种说法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它把幼儿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张扬了童心,解放了童心。但它否定幼儿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割裂幼儿与社会、政治、教育的关系,这显然是片面的。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有人就开始轻视幼儿文学,认为是“小儿科”,将它看成娃娃文学,是“小狗叫,小猫跳”的文学。 幼儿文学是写幼儿的文学

解放后,批判了“幼儿本位论”幼儿文学观,对幼儿文学作了较全

面的考察,提出些较符合实际的看法,但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尤其是文革时,幼儿文学不被重视,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有人就试着以是否以写幼儿为标准来区分是否是幼儿文学。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幼儿文学中确实太多写幼儿的,但也确有一部分是写成人的。如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仙女、王子、美人鱼等。甚至有些作品并

不是写幼儿的,却又是幼儿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 幼儿文学是指专为幼儿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说法是几十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但这种说法比较笼统,它只强调了读者对象,但对幼儿文学的性质特征都没有提及。如我国古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作品是作为识字用的基本书,虽是专门为幼儿编写的书籍,但它们不具备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就不能列入幼儿文学的书籍,因它们不具备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就不能列入儿文作品之林。况且一些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和一些并非专为幼儿创作的却是以幼儿为主要读者的作品就被排斥在外了。如经改编的狄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等。

幼儿文学是教育幼儿的文学(鲁兵)

这种说法在解放后甚至文革后的一段时间内十分流行,但在九十年代后就受到批驳。试想幼儿文学若是始终背上教训的包袱,那孩子们读它还有什么快乐而言。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生机勃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张扬了人权、民主和科学,把幼儿从几千年的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开辟了中国幼儿文学的新纪元。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幼儿文学的先驱们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建设中国的幼儿文学产生了分歧。 进入三四十年代,随着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中国幼儿文学也面临着自身价值功能选择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时刻。为了竭力配合“一切革命的斗争”,中国幼儿文学以前所未有的激进状态参与了历史的进程。战火与血泪交织的现实使幼儿文学走向对现实的关怀成为必然。左翼文坛从阶级斗争、民族振兴的角度出发,要求幼儿文学与整个左翼文学一样注入“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从而将幼儿文学纳入了政治轨道。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中国幼儿文学的理论建设的基础也由此发生了重大调整,即由“五四”时期倡导的“幼儿本位”的幼儿观转向了以阶级论为基础的重视教育功能的幼儿文学观。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大陆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特殊的政治氛围,中国幼儿文学作家和理论工作者全方位地全盘接受了前苏联突出教化功利的、将幼儿文学纳入教育框架的理论。即用“幼儿教育观”取代幼儿文学观。在特殊的政治氛围和急功近利的功利目的下,幼儿文学作家从成人的立场出发,继续用“幼儿教育观”取代幼儿文学观,幼儿文学甚至也被成人冠以“教育幼儿的文学”1[1] 。 三 总结

比较确切的概念见书第4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幼儿文学是整个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有自身特点即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又适合幼儿阅读欣赏和理

解。

幼儿文学具有教育性能,但本质上是审美的。 关照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幼儿文学存在的根本。 四 区别两组概念 幼儿文学与幼儿读物 幼儿文学与成人文学 五 作业:阅读第一节 板书见课件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基本性质及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幼儿文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幼儿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划分依据

教学重点:1幼儿文学与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幼儿文学的在三个层次 教学难点:幼儿文学差异性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结合教材,补充新内容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小结上节课的内容 二 幼儿文学的性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幼儿文学的基本概念,我们从幼儿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及其特殊性上进一步阐述幼儿文学概念。

1幼儿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

幼儿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必须遵循文学的一般创作规律,因此,在谈幼儿文学时,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它与文学的的共同性,不能在幼儿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划一条绝对的界限。

(1)凭借语言文字创造艺术形象。它不同与绘画、雕塑、舞蹈等其它种类的艺术。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来折射人的情感,雕塑则是利用石头、木料、泥或金属材料塑造出各种造型的艺术,舞蹈则完全依靠有节奏的动作来表达思想,因此这几种艺术形式与文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均没有语言或文字。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要反映生活塑造形象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幼儿文学也是如此,语言文字是幼儿文学的重要表现工具。

(2)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幼儿文学也是如此。也是作家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这些作品

第三章:幼儿文学的功能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幼儿文学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智力开发功能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把握幼儿文学的审美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课型:理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艺术形象教育感染读者的儿文作品对幼儿的意识和情感有着极为强烈的感化力量。尤其是幼儿,受人影响极大。例高尔基和盖达尔的创作经历。 二 幼儿文学的功能 (一)

审美的功能

1 对幼儿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美与丑的表现是鲜明的。如白雪公主和后妈,豌豆上的公主可谓娇嫩美丽,睡在二十床鸭绒被上仍被一粒小小的豌豆弄得无法入睡。快乐王子为了帮助苦难的人们,献出镶嵌于身的金片和蓝宝石镶嵌的双眼以及剑柄上的红宝石,于是他变得丑陋暗淡。这两个形象的美丑是那样鲜明,但如何来判断公主的“美”和王子的“丑”,却涉及一个审美价值判断的问题。娇嫩的公主究竟美不美?王子为援助苦难的人们而变丑,这种行为又该怎样来评价?小读者定会在对作品形象的感知中,通过对形象自身的内外对比和两个形象的反差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幼儿在形象的对比中去鉴别美与丑、纯真与虚假、文明与粗野,受到美的观念的熏陶。

幼儿文学着重于表现出温暖、快乐、幽默、巧智,这一切都转绕着美的感情,美的精神,美的品格和美的鉴赏的培养,阅读幼儿文学作品,可以受到美的感动和熏陶。 例:《一满杯牛奶》《康尼玛拉的驴》《阿廖沙叔叔的歌子》 (人性

美、情感美)例:《海的女儿》、《天使的花房》(语言美)

2 对幼儿审美趣味的提升:

少年幼儿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爱美求美之心更为迫切。因此培养他们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母亲般的情感。金波的《天绿》

培养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幼儿文学整体审美功能的实现。这是一个渐进的历时的过程,从幼儿初期接受文学作品到逐渐成熟,能初步评价作品,其间经历从幼儿的接受到少年的接受的过程。这个阶段的文学接受体现为:从初期的感知感受到最终的理解评价和创造。 (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不是一种偏狭的思想教育,它包含了美好情感、品格及道德行为的教育,引导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书30页)如马雅可夫斯基的幼儿诗《什么叫好,什么叫坏》,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三)认识的功能

幼儿正是长知识的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幼儿谅领域中的社会、自然、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无疑会扩大他们的眼界,尤其科学文艺作品,更是吸引他们用好奇的心理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如高炜宾的科学幻想小说《心脏停止跳动以后》,作者就用了幻想之笔描绘了未来医药的动人前景,人们制造出太阳能心脏,以神奇的力量征服心血管的病魔。又如《圆圆和方方》圆方一会儿变成棋子、砖头、田地、自行车,一会儿变成油罐、算盘、汽车、人造卫星,通过比本领的方式,争吵谁的本领大,介绍圆方的作用从而对幼儿进行图形教育。数数歌《数哈蟆》、《小蝌蚪找妈妈》等。 (四)智力开发的功能

语言能力:优秀的儿文作品使用优美、规范的文学语言是幼儿学习的极好材料。幼儿可以从中学到大量词汇。如郑春华《浮萍》。诗歌语言优美、简洁,有色彩、音律,生动而富于想象。

想象能力:《下巴上的洞洞》、《老鼠坐上火箭炮》 思维能力:启迪心智。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五)娱乐的功能

幼儿文学的娱乐功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高尔基说过“幼儿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幼儿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述,他们需要有趣的东西。因此,幼

儿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来说,总是洋溢着更为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例《张老师的脸肿了》

幼儿文学作家借用各种手法自觉地表现娱乐功能。营构娱乐的艺术手段有: 1 幽默与夸张。例《鞋子夫妻》《敏豪森奇游历险记》

2 滑稽与变形。例:《长腿七与短腿八》《木偶奇遇记》——长长鼻子 《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变大变小 娱乐功能的美学效果:喜剧色彩

例《小人由由——鞋子》《鹅太太洗澡》

幼儿文学中也写悲剧,但幼儿文学的悲剧多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形成悲剧内容的喜剧化表现。例:《洛洛贝贝扮狗记》(智利 基西高利)《莫吐儿传奇》——一条街上人人打喷嚏(美国肖洛姆?阿莱汉姆)《两个小洛特》(德国 克斯特纳) 三 小结:幼儿文学的这几种功能的发挥并非孤立地进行,而是相互协同的。 四 作业 :利用见习,做一次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写成报告。

第四章 儿歌 童诗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歌的的基本特征。

2 掌握儿歌的几种形式及特点。

教学重点: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特殊形式的特点 教学课型:理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二年级曾学过诗歌,它是运用最凝炼的、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形象语言来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早在很小的时候,儿歌就进入了大家的生活领域。母亲哼唱的催眠歌就属于儿歌。童年时代在游戏的过程中常伴着儿歌。如在《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

概念:儿歌是以低幼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诗歌

简单比较儿歌与诗歌的区别:儿歌是一种主题单一,篇幅短小,韵律整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诗歌体裁。 二儿歌的作用:

1 情感的熏陶和培养

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根据婴幼儿发育发展情况,各国一些研究者将儿歌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前者指婴儿尚不会说话,在摇篮或大人的怀里,听母亲哼唱的无伴奏眠曲。几个月大的婴儿虽不能说话但听觉逐渐发达,已能辨别音响,爱听优美和谐的声音。后者指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游戏边吟唱的歌谣。如莱蒙托夫《摇篮曲》即是一首韵律优美的“母歌”。 幼儿能在反复的吟唱中得到一种心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感。 2 丰富知识,开发心智

儿歌可以思维、想象、语言能力。儿歌可以通过美感和知识去扩大幼儿的眼界。如骆宾王《咏鹅》,又如任溶溶《Ha Ha!He He!Hi Hi!HOoHo,u a》就锻炼幼儿的发音。

3 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工具

幼儿认识肤浅,骄生惯养,难免有坏习惯。如果念上一首有针对性的儿歌就较好地解决问题。如对不吃豆的小朋友可以念:“吃豆豆,长肉肉,不吃豆豆精精瘦。”

三 儿歌的特点 1 单纯性:

单纯形象,具有稚拙美。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如张继楼《小蚱蜢》,形象,幽默,稚拙。 2 形象性

形象:表意方面与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通过客观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来思考理解周围的世界的。只有有声、有色、有形的事物最突出最具体

的特征表现出来,才能被幼儿接受。不可以空喊口号。 例:蓝蓝的天空飞彩霞, 类似标语口号 跃进的春天开红花。 五届人大开幕啦, 全国人民意气风发。

牵牛花,吹喇叭。 用具体的可感的几种花的喜悦传达五届人大给人们 蝴蝶花,跳舞啦。 带来的欢欣。 向阳花,朝着北京笑哈哈, 五届人大开幕啦。

丰富的想象是诗歌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儿歌也不可缺少想象。如海水(刘饶民) 3 游戏性

歌戏互补,具有游戏性。儿歌的一个实用价值是辅助游戏。诵、唱、戏、笑合为一体,因而具有明确的游戏功能。它往往与游戏配合,游戏也总是与相应的儿歌相伴随,歌戏互补性成为儿歌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例:迷语歌——猜迷; 数数歌——玩中识数 踢键子歌——辅助踢键子 传统歌谣《摇摇床》

4 音乐性

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因为儿歌以幼儿幼儿为接受对象,而幼儿对文学的接受更侧重于感官性接受。因此,儿歌强调听觉,重音韵效果,有很强的音乐性。 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1) 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 节拍字数一致 : 例:《排排坐》:

节拍字数不一致:《狗熊打蚊子》、《小白兔》、《蚕》。 (2)押韵。押韵有四种情况:

句句押韵 例《弯弯腰》 隔句押韵。例《学猫叫》

变换韵脚。 例:《孙悟空打妖怪》 用一字押韵——一字韵例 《好孩子》 四 儿歌的结构特点

儿歌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结构单纯,篇幅短小。如:《星星》:“满天星----星,都眨眼-----睛,那颗最-----亮,照到北-----京。“句式短,易诵易记,琅琅上口。所以从句式看,不固定,有二——七言不等,从分节看,有1——3节,儿歌的句式和分节便构成了儿歌特殊的结构特点。

1、儿歌的分节:一节式、两节式、三节式 (NO 39) 2、儿歌的句式:具有2——7言不等的句式。

五 儿歌的形式

儿歌的特殊形式是指儿歌受到汉语语音、词汇的影响,在世代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形式,这些形式有的因内容造成,有的因功能造成,有的因语音造成,有的因词语造成。常见的特殊形式有以下几种:

1 摇篮歌:“从母亲嘴里听来的歌倒是孩子们最初听到的文学”(泰戈尔)(即兴生情,随口吟来,自然朴实)例: 摇篮曲(戈特尔词 莫扎特曲): 2数数歌 (将数学和文学巧妙结合):认识数是幼儿学习计算的第一步,但由于幼儿年龄小,对抽象的数字概念的把握有一定困难,。这种儿歌既有数序,又有计算,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如《五指歌》。

有的数数歌,没有什么情节或形象,但经作者的巧妙安排,有了韵律,便于幼儿掌握数序。如: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到十七,/十八和十九/二十,二十一。给年龄稍大的幼儿数数歌,不仅培养他们数序的概念,而且还要训练他们计算的能力。如传统儿歌《数蛤蟆》

3问答歌(设问作答):也称盘歌和对歌,它是通过一问一答或几问几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去认识事物的儿歌,这种儿歌能启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比较事物的能力。如《尾巴歌》(几问几答)。《对歌》(一问一答):什么竹,最青翠?/韶山竹,最青翠。/什么山,最雄伟?/井冈山,最雄伟。/什么水,最珍贵?/延河水,最珍贵。/什么歌,飞全球?/《国际歌》,飞全球。

4 连琐歌 (也称连句或连珠体,采用修辞顶针用法结构全歌即把上句结尾的词语用在下一句的开头,或用谐音词连接上下句,逐句相连)这种儿歌歌词不一

定。 如《下雨啦》这是由一连串很紧密的问答组成的,内容变化迅速,对答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机敏。

5游戏歌( 伴游戏活动而唱):游戏歌是配合游戏内容和动作的儿歌。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儿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小女孩跳牛皮筋时伴唱的《摇花线》:“摇花线,十二匹,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如《丢手绢》;又如柯岩《坐火车》

游戏的内容取决于他们的生活印象,成人世界虽然不能直接参与但却非常感兴趣,于是只能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编成游戏。如浙江《蝴蝶嫁丈夫》。 6 绕口令:这是一种训练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带有游戏性质的儿歌。它多由读音相近又混淆的字组成句子。念时稍不慎就会发出错误的音,引人发笑。如《十四和四十》、《盆和瓶》,幼儿在念育过程中,由于有好胜和好奇的心理,有了困难却觉得有趣,时时出错,时时纠正。

7 颠倒歌(也称古怪歌,有意颠倒所描述的事物,夸张幽默):它通过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有意颠倒所描写的某些事物和景象,形成十分荒唐可笑的情形。这类儿歌一般诙谐,意味深长,也能训练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如《稀奇稀奇真稀奇》这首儿歌是很荒谬,违悖情理,但还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河南《小槐树》用一连串反常奇怪的事。诙谐风趣,可培养孩子丰富想象和幽默感。

8 谜语(古称隐语。含谜面和迷底两部分):这种儿歌是把事物的真实面目隐藏起来,用简短的歌谣集中描绘事物的形态、性质、动作、功能等。早在古希腊就流传过狮身人面女兽,坐于道旁逼人猜谜,不能解者便被杀掉,后被俄狄浦斯王猜中,兽妖才投海而死。可见猜谜是智慧的锻炼和体现。 9 字头歌:如子字歌,头字歌。 (以上各类见教材P75-78)

六 作业 :阅读背诵教材中的儿歌作品

第二节 儿歌的欣赏与创编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辨析两首儿歌,进一步掌握儿歌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

分析鉴赏儿歌的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创编儿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掌握创编的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教学重点:1 在比较分析儿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女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局

部创作的练习,活跃思维。

2加强科际联系,运用音乐、美术,提高学生对儿文的赏析能力。 3学习儿歌创编

教学难点:1 儿歌的立意与构思

2 创作

教学课型:理论+实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课外补充作品。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儿歌欣赏《春雨》《雨点沙沙》)

1 引杜甫《春夜喜雨》:老师简评:描绘春夜雨景,表现作者喜悦心情。 2 创设情境:勾起学生童年的雨中记忆:也是这样一个夜深人静的雨夜,窗外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从屋檐上落下的水滴,发出清晰的“滴答滴答”声音,假如你此时正静静趴在窗前看雨、听雨,会想到什么呢? 二分析作品《春雨》

1 请一名学生朗读,同学闭眼静静感受想象春天的脚步、春雨的声音。 2 一开篇就用“滴答滴答”来形容雨声,为什么要以春雨为背景?为什么要选取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来独白?

3 教师引导,请学生归纳总结,这首儿歌的立意构思上的特点 (1)立意上《春雨》表现的是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景象。

(2)在构思上儿歌没有泛泛落笔,直抒胸臆,而是紧扣幼儿心理,有代表性的选取几种植物代表万物进行选材,同时结构上首尾呼应,构成回环美,象一首歌。 4 作品的音乐性强,使用哪些修辞方式?节奏韵律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好处在哪?老师启发学生回答。

(1)采用拟人、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

(2)句式比较灵活,句句押a韵,节奏鲜明,较舒缓 5学生自由朗读,再次感受《春雨》 三 比较分析《雨点沙沙》

1 朗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请一位同学用语言简单描绘所感受的画面。 2 比较分析

(1)题材上:与前者相同

(2)立意上:《雨点沙沙》表现的是春雨来临里万物欢乐喜悦的景象。

(3)构思上:《雨点沙沙》首句就让人联想到春雨轻轻地落在花园、鱼池、田野里,但绝非如唐诗所说的“润物细无声”而是静中有动,在沙沙的雨声背景中,我们仿佛听到万物欢呼的声音,形成意境美,象一幅画 (4)修辞方式:采用拟人、反复、排比

(5)节奏韵律: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押a韵 《春雨》 《雨点沙沙》 春雨 题材 春雨 立意表现万物复苏蓬勃生表现春雨来临万物欢乐的构思 长的景象。首尾呼应,景象。静中有动,有意境似一首歌。 形式 拟人、反复、排比 美,似一幅画。 拟人、反复 句式灵活、节奏鲜明 句式齐整、节奏明快、 较舒缓,押a韵 3学生齐声朗读 四局部创作练习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不同于所学作品的春雨形象,如:春雨是春姑娘长长的头发,美丽飘逸/春雨是云姐姐扯断了的珍珠项琏,晶莹透彻/给大地绣图案的春雨,描绘美丽勤劳的姑娘的形象/春雨是母亲的乳汁,伟大、无私、崇高。/

五 总结全课内容 六儿歌创编

押a韵 (一)导入

创作前的准备:1 热爱生活,深入幼儿生活

2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二)创作原则:

1 贵在自然率真:古人把儿歌视为:“天籁”,认为它“天机活泼”,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花散月前,无心飞舞”。中无雕凿的。这确乎道 出儿歌艺术的真谛。因此,儿歌创作的要求首推自然率真。即真切地表达孩子们的思绪、情感、意趣。儿歌展露的是一片童心的天地,字里行间洋溢羊童真童趣。如《月芽儿》(范永昭)、《瀑布》(冯杰)、《老虎和乌龟》(虞运来)。

具备孩子率真的感情是成人作者进行儿歌创作的前提。这就要求深入体察幼儿的生活情状,把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的神韵。但也必须同承认,儿歌是最不容易释放成人主体意识的体裁。作者只有把自我的所思所感和审美角度移位转换,与幼儿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方可创作出佳作。 2 求高的艺术品位:

作为儿歌,即使是只有短短几行,也应是艺术品。儿歌也不排斥实用性,也不忌讳某些有助于幼儿教育的“针对性”但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儿歌必须具备文学性。 (1)选材: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如郑春华《排好》。

从幼儿生活中选取多方面的题材P81《幼儿文学教程》如张继楼《共伞》,作者善于用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来表现“友爱“的主题:”招招手,笑一笑,伞下多了一双脚,“,没有对话,只有几个动作,却写出了纯朴自然的童贞之心。 (2)形象:形象 是文学创作的核心,有载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形象是儿歌的成功关键。儿歌形象主要来自幼儿的生活,有艺术素养的作者总是善于在千姿百态的生活中捕捉幼儿所能理解、感受的具体物象加以描绘。如张继楼《共伞》儿歌的形象时常借助作者丰富的联想、幻想并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展现。黄庆云《摇篮》P101《幼儿文学教程》(核心)

(3)构思:是作品成败的关键。题材选好,还需从艺术上按一定的结构和思路加以处理即构思。《幼儿文学教程》P81

A 要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避免标语口号:如儿歌:“小弟弟,学捏泥,不捏鸡,不捏鸭,捏出一台拖拉机,要为四化出力气。”最后一句在上显得空洞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如何改?“突突突去耕地”就具体可感,而且与幼儿的生

活紧密联结起来。又如:两首 题材相似的儿歌比较:妹妹走路踮起脚,出出进进不吵闹。问她为啥这么乖?悄悄跟妈说得好:叔叔下夜班,现在在睡觉,让他休息好,好把机器造。另:“妙妙”小猫叫,“妙妙”小猫叫,。小猫小猫你别吵,昨天阿姨上夜班,还在睡觉。“小猫点点头,轻轻地,轻轻地,走掉了。 B 要新颖、有趣,富于想象,切忌平铺直叙和雷同:如《小熊过桥》让笨乎乎、怯生生的小熊过颤悠悠的小桥,显得独具匠心。《幼儿文学教程》P82

C 也可以写得含蓄些。如《给泥娃娃洗澡》:泥娃娃,可脏啦,/拿盆水,洗洗吧,/越洗泥越多,/娃娃没影了 泥娃娃和别的娃娃有什么不同呢?

(4) 结构:儿歌篇幅短小、精炼,要求其结构要紧凑。要做到这点内容上要有跳跃性,不必面面俱到。如《浇花》。

(5)语言:首要问题(节奏、韵律)象不象一首儿歌取决于儿歌的语言。 节奏又叫节拍,它是由音节的组合,诗句的停顿决定的。节奏 要鲜明,句式要大体整齐。儿歌的句式一般以三、四、五、七言为主,行数以成双为多。大致节奏是三字句为二拍,五字句为三拍,七字句为四拍。如:三言:小/弟弟,小/妹妹,手/拉手,来/看戏。五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七言:工人/叔叔/本领/强,造座/大桥/长又/长

韵律(押韵):指相关句子的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造成音响上的和谐动人。一般说短小的儿歌要求一韵到底(连韵)但要避免一首儿歌用同一字重复押韵(子字歌、头字歌 除外)如《小蚱蜢》隔行押韵,有的儿歌根据内容的需要转韵如《孙悟空打妖怪》,不是一个韵脚,而是由几个韵脚组成。这些押韵都要为内容服务,不要为押韵而押韵。 (6)表现手法:增强儿歌表现力

列宁:“如果你给幼儿讲童话时,期中的鸡儿、猫儿不会说人话,那么幼儿就不会对它产生兴趣的。”手法有:拟人、比喻(可使儿歌生动形象,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含意如《桃花》、《小猫画画》)反复、比兴(打比方,借丰富的联想、形象的事物比方抽象的事物如《星》:“满天星,亮晶晶,好象青石板上钉铜钉。”)摹状(摹形、摹色、摹声)、夸张、顶针、设问、排比等 (三)作业:创作实践

1、给同学提供四幅富有童趣的画面,选择一幅创编一首儿歌。

2、加强科际联系,要求学生试给《春雨》谱曲(注意幼儿歌曲的特点)并将《雨

点沙沙》绘成一幅画。

第三节 童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诗的特点,并注意区分它与儿歌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幼儿诗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教学课型:理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精彩的比喻很多,我这儿有一组比喻,看谁能听一遍就能记

下来:我想向它献上一束美丽的花环,因为这是吹拂幼儿心灵的一缕春风, 是跳荡着优美旋律的一曲音符,是一只张开翅膀向天际放飞的小鸟,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卷。它是指谁呢? 二 幼儿的定义

1 幼儿诗是诗,具有诗的特点——高度凝炼地反映生活,有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感情,美的意境。

2幼儿诗是属于“幼儿”的诗——有特定的读者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写幼儿独特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浓郁的幼儿情趣。 三 童诗的特点

1抒发幼儿心灵深处的情思。

如《乡下的孩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 读者透过作品所看到的,是孩子平凡的乡村生活,而这种生活在诗人那里已被诗情和诗意所浸染。圣野《感情,什么颜色》:这首诗从一个幼儿眼光写了三种感情:亲

情、乡情、爱国之情三种感情。 2富有幼儿特点的情趣美。

情趣与幼儿独特的审美心理相吻合,或者说情趣来自幼儿独特的审美心理。如《眼镜惹出了什么事》。

3 想象大胆丰富,意境优美,符合幼儿心理

幼儿富于幻想,因此有幻想的幼儿诗更生动形象,例如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如《海带》(谢采筏) 4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准确、精炼、经过提炼的语言;

●流畅、优美,情趣与情感相交融;例《月光幻想曲》、郭风《油菜花的童话》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幼儿情趣浓厚,写的是一个大胆、坦率的男孩和一个羞涩的女孩的对话,充满稚气、天真。

●陈述性语言特点。幼儿诗的叙述性语言是精炼优美的叙述语,创造出可观可历史剧的诗歌形象。 例《小鹿》:

●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音响效果。诗歌语言的音响效果是会造成童诗的轻快感,而且是与幼儿善于摹声的特点分不开的。例《火车头》(波兰诗人尤利安?杜维姆) 四 儿歌与童诗的区别与联系

1相同:形象性强,语言简练,音韵和谐

不同:(1)对象上:儿歌多为婴幼儿创作,童诗则为儿童幼儿创作

(2)内容上:儿歌浅显,主题单一,而童诗则要有深刻的思想,生动典型

的形象。强调幼儿所能理解的诗情画意。童诗的目的在写意,抒情,强调内在的意义;儿歌有很强的功利性,强调外在的功能(例各类儿歌所体现出来的认识、教育、语言开发的功能)

例《海带》(谢采筏) ※ 析:没想到,那普普通通的海带,竟

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 是海的女儿的飘带!海的女儿这 但每次都没找着, 一美丽的童话形象,经过安徒生的 今天总算不坏, 创造已十分迷人,在世世代代的孩 捞到了她的飘带。 子们心中已经成为美的化身。海带 既然是海的女儿的飘带,自然也是美妙的象

征,这就赋予海带一种童话的意趣。

(3)形式上:儿歌句式整齐,音韵要求严格,篇幅短,而幼儿诗句式不一

定齐整,韵律要求不严格,篇幅较长(接近自由诗)

(4)审美风格不同:儿歌在语言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有“俗”味,童诗 的遣词造句在晓畅明白中讲究“雅趣”。例:《蘑菇》 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小亭子冷冷清清

例 丫头丫(北京儿歌): 打蚂蚱 / 蚂蚱跳 / 丫头笑, / 蚂蚱飞,/丫头追。

比较下列作品,判断文体特点:

小老鼠 阳光

小老鼠,上案板, 阳光,在窗上爬着, 见猫来,打战战, 阳光,在花上笑着,

猫走了,再玩玩。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五 幼儿诗的分类

从表现手法分: 叙事诗

抒情诗 从内容分:见教材P44-45

1 童话诗: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叙事脉络清楚;重叙述,但与童话故事相比,故事简单些;多种表现手法的确良交织使用。例:《金色的海螺》《渔夫和金鱼的故2寓言诗:诗体寓言,用诗的形式讲述生动简短的故事,其中寄托一定的确良讽喻意义。如《下巴上的洞洞》

3科学诗:将自然现象进行形象化的诠释。关于对风的诗化表现比较(教材N83)

罗塞蒂《谁看见过风?》用想象描述了风的形象,体现出形、声、动作,使无影的自然现象有形化了。

4生活诗:高度凝炼地摹写幼儿的生活情景和浪漫情怀;表现出爱与美的主题,具有叙事的风格。例《小兵的故事》《爸爸的老师》 5 题画诗: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现图画或摄影内容。 六:小结

七作业:阅读教材中的童诗

第四节 童诗欣赏与创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诗欣赏与创编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欣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童诗创编

教学课型:理论+实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处理: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优秀的幼儿诗都 在形象、意蕴、结构、语言等多方面体现出审美价值,成为幼儿理想的阅读、鉴赏对象。 二 阅读欣赏幼儿诗的一般方法

1反复的朗诵:首先,诗歌与其它文学艺术形式有所不同,就其抒发情感的外在表现而言,它接近音乐和舞蹈,声韵和节奏是它表达情感的外在形式,而体会声韵节奏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诵。反复的朗诵,可以深入体会其情感倾向。 2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理解再现意境:由于诗歌语言十分凝练,其意象之间的跨度有时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欣赏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建构出意象间或意象后面略去、隐去的内容,而这建构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感受、领悟诗意的过程。

3 分析修辞手法:诗歌作者为了再造意境,往往采用适宜的艺术表现方法。因而引导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其内容情感,国一面也能感受诗的形式之美。

4揣摩“诗眼”,品味诗歌的言外之意:诗人在创作中,常在字词的锤炼上见功力,那些用得灵活、贴切、有张力的关键词语,我们称“诗眼”。林良《蘑菇》

幼儿的思维深层,活跃着万物有灵的生命一体化的思想,因此,在幻世界中,一切动植物、万事万物都有了生命的灵性。

例一:林格伦《小飞人卡尔松》,卡尔松的形象(肚子上安弦钮,背上安一个螺旋桨——会飞。这一形象应和着小孩子想飞的心理特点。

例二:特拉弗斯《随风飘来的玛丽阿姨》让孩子们肚子里装满了笑气飞上天花板,在空中吃午餐;一日之内游世界,包里有取不尽的生活用品。 (2)、表达成人的童年梦想。林格伦创作童话时时时有一个童年的自已。成人对童年的反顾和怀念。巴里的《彼得.潘》写一个永不长大的小孩,隐藏了成人对童年的梦想与崇拜。

(3)幻想的特点:地点的“神奇境域化”、人物的超常功能和形态、情节的神奇化

色彩、时间的不确定性、受制于现实本质的真实。

3 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本形式。现代童话在结构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童话单维结构,实现了童话的双线结构和小说童话。

(1)双线结构童话的特点:现实和幻想两种线索在作品中同时存在,真幻交替,互为映衬,这使童话向着幻想的自由王国又迈进了一步。

双线结构童话的线索类型:

A平行线——现实与幻想各成一独立的世界,但两者又相互联系。 例;怀特《夏洛的网》(情节线索介绍)

B两线糅合——幻想人物在现实的生活中。童话人物的活动构成一条线轴时上此线融入现实生活的线索中,使幻想人物直接切入现实。

例:《小飞人卡尔松》中,卡尔松是幻想人物,但与现实中的人物糅合在一起。(情节介绍——卡尔松为什么会出现?小家伙的孤独)。

C虚实线——幻想世界为主线,现实世界为虚线。

例:米尔恩:《小熊温尼?普》,玩具熊的主人罗宾要求“我”(作者)给他的玩具熊温尼?普讲讲关于它的故事,于是作者就讲了关于小熊温尼?普的故事,罗宾也成了故事的一个角色,形成如这样的线索:

实线:“我”(讲温尼?普的故事)

虚线:罗宾听故事的过程,不断提问,惊叹等。

(2)小说童话——童话走向现实,吸取小说的创作技巧逐渐演变而成。 3 荒诞是童话必不可少的美学品格

(1) 荒诞是作家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变异甚至将生活的真实故意大幅度进行扭曲,使现实中的实际现象具有离奇古怪的形式。 *荒诞与真实(现实)的关系

(2) 荒诞在幼儿文学文本中的呈现方式。

A 超自然性质的荒诞。超自然的人、物和事本身就具有荒诞意味如魔法、宝物、妖怪、神仙、咒语等。《神笔马良》里的那支画出洪水、大船和狂风能成真的神笔,能够从同一个瓶子里倒出冰草莓汁、澄汁、牛奶和糖洒的玛丽阿姨,念是一句“芝麻,芝麻,开门吧”的咒语就能有无数金银财宝,能实现任何愿望的金鱼等。

B 非超自然性质的荒诞。如颠倒歌、吹牛大王的吹牛内容,人物的梦境、行为举止和幻觉等。如我国古代寓言《掩耳盗铃》、《刻舟求剑》都有许多荒诞性的情节。意大利作家罗大里《愚蠢王子》中,王子有一次带兵打仗,统帅向他下达命令说“你和你的士兵必须拿下那座桥”,他发起进攻赶跑守桥的敌人后,不是派重兵驻守一来,而是让手下的士兵把桥是的石头一块块地拆下来,命令他们背上这些石头,返回到统帅府。王子确实拿下了那桥,可是他的行为也愚蠢得够呛。 4 拟人、夸张、象征等是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段

(1 )拟人:是指把人以外的具体功抽象的事物、观念,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拟人是一种传统的、最为常用的艺术手法,它来源于人类童年时代的泛灵观念,因此十分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和精神气质,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童话的拟人有几种情况

动植物拟人:利用动植物的某些特性,包括与周围世界的各种关系,赋予其人的性质。例:丑小鸭等

器物、无生命物拟人。例《小熊温尼?普》《小布头奇遇记》——玩具人格化。 某些不具象事物拟人化(抽名象概念的拟人)

例:风——风爷爷、春——春姑娘、真理——仙子 时间——老人 拟人手法运用的特点:

物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例《稻草人》。对物性、人性和谐统一的突破,物超越自身作为物的特性而更人性化。童话逻辑的突破。例:《一个唬老虎的小孩》,老虎已在小孩形象。童话中动物的食物已成为人的食物。小熊、兔子、小狗吃蛋

糕——食物变异,突破童话罗辑。

(2)夸张

夸张是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其本质特点以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童话的夸张表现在三个方面:

形象的夸张。例《拇指姑娘》、《大林和小林》《长腿七和短腿八》 情节的夸张,包括细节的夸张。例〈敏豪森奇游历险记〉的若干情节,《牛蛙牛蛙快快笑》情节的三重夸张。

环境的夸张。例《格列弗游记》中的大人国道路,庄稼、猫之奇大无比。小人国的城堡仅有一舞台上的城堡大,人小得只有一个指头的高度,格列弗成了巨人。

(3)颠倒。

颠倒就是有意识地违反既定的现实逻辑关系。童话中的颠倒世界正与幼儿思维中的逻辑特点相对应。从作家的角度看,颠倒是童话作家开掘深刻童话主题的,折射式反映生活并表达作家的对生活的评价与判断的有效手段。从阅读的角度看,童话的颠倒能够满足幼儿释放心理,构成童话特有的趣味。儿歌当中的颠倒歌很明显就是按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如《听我唱个颠倒歌》:太阳起西往东落。德国童话作家凯斯特纳的《5月35日》中康拉德叔侄所来到的颠倒世界也是运用颠倒技法虚构出的这样一个荒诞王国。《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中,女孩简和弟弟夜晚来到动物园,发现一幅荒唐的景象:动物们在园子里闲逛,本来应该关动物的笼子里却关着人。三三两两的动物在笼子前随意逗弄着关在里面的人。又如喜剧影片《宝贝当家》,几个人高马大的窃贼屡受到一个小孩的愚弄,最终竟被这个小孩设计捉住了,成人的愚笨和孩子的机智,这恰好颠倒了现实生活中的成人和幼儿的特点。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那只猫和鼠,角色也刚好掉了个儿。猫不堪一击,鼠却机智灵敏,将猫玩弄于股掌之中。 (4)变形

主要表现在人、物、环境或人物关系上从而达到荒诞的效果。 正如随意组合具有游戏的性质一样,事物的变形同样可以得到荒诞的效果,孙悟空只要念一声“变”、“长”或“大,大,大”和“小,小,小”,就能将自己变成小飞虫、花容月貌的女子,身体一下子就长成顶天立地的巨人,手中的金箍棒一会变成撑

天大柱,一会儿又缩小为绣花针;德国作家托马斯.恩戈的《好蛇克里克多》中的那条蛇就能够变来变去。

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的变形也极其常见,如作品中常见的小矮人、巨人、小精灵等人物形象就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作的一种变形。《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中的三个强盗既不凶,也不残,而是三个心肠比较善良、童趣盎然的家伙。 (5)象征

象征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某种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观念、思想或情感。象片的幻想与现实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童话内容的象征可以从三方面表现。

第一,

借动植物,无生命物或某种概念象征某种人的性格和特征,或某类人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

例《列那狐传奇》的中心情节是列那狐与伊桑格狼的争斗,力量强大的狼总是为力量小但智谋强的狐狸所战胜,即使狮子也兔不了上当。如列那以为狮子治病而惩罚伊桑格狼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象征性:

列那狐——城市中产阶级(城市上层市民) 伊桑格狼——宫庭大臣 骆驼——教皇; 驴——主教 鸡兔鸭——下层平民。 第二,

借童话情节象征深刻事理,例:《海的女儿》动人的情节象征对美的追求。《丑小鸭》“只要是一只天鹅,哪怕是生在鸭舍,也总要飞上天空的”情节象征成功后面的艰辛。

第三,

通过带有象征性的童话形象,确切地概括人的特征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例《大林和小林》通过两兄弟不同的生活道路,从而得到不同的结局——大林因贪婪而丧命,小林与劳动人民站在一起为追求幸福而斗争,形象地揭示了两种社会关第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传统童话的结构、内容具有模式化的特点,现代童话打破了传统童话僵硬的结构,呈现自由的,多线索的结构形式。

2、

传统童话的人特是类型化的,现代童话中的人物主人公一般是孩子,且突出个性化。

3、 传统童话的叙述方式和对话是模式化的,现代童话的语言和风格有了转变,改变了传统童话叙述和语言的模式化。

联系:艺术假定——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共同的美学特征。

两者都用相对一致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假定,表现出假定的共同性和 实现艺术假定表现手法的共同性。

艺术假定——指童话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对象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作者的一种假定和设想。

艺术假定的实现——幻想。童话通过幻想来实现艺术假定。因此,幻想便成为童话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童话的幻想贯穿于童话作品的各个方面:

三 童话的分类

1 作者角度: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2 文体形式:散文体童话,童话诗,童话剧,影片

3童话形象:超人体童话形象 拟人体童话形象 常人体童话形象

(1)超人体童话形象。

以超自然面貌出现的、具备创造奇迹的超常能力的形象,如神仙、妖魔、精灵、鬼怪、巫师等,最早在神话、传说中出现,后来就成为民间童话中最为常见的形象类型。

超人体形象的三种类型

外貌与常人不同,象人又不象人。

例:女娲——人面蛇身 《魔术师的帽子》中米姆一家(精灵) (2)拟人体童话形象

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类以外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以后就形成了拟人体童话形象。

童话的拟人手法有三种情况,如动植物拟人、器物拟人、不具象事物拟人等,由此产生三种类型的拟人形象。

(3)常人体童话形象

这一类童话形象是指以寻常人的面貌出现在童话中的人物。常人体童话形象的几种性况:

常人表现出超人的神力,如玛丽波平丝 皮皮 小茶匙老太太

常人与超自然物,超自然世界发生关系而进入超常态情景中。如皮皮鲁误入三眼国;王葆与宝葫芦;艾丽丝进入奇境后变大变小的经历。

常人呈现与现实完全对应的人,无超常之处。如豆寇镇的居民和强盗、卖火柴的小女孩、裸着身子穿“新衣”的皇帝及其大臣、围观者与小孩子等。

四、总结

第二节 童话作家的链接

教学目标:1通过结合幼儿文学史,解读作家卡洛尔、安徒生、科洛迪、林格

伦、达尔等作家,并阅读、观赏童话作品来掌握童话的美学特征。 2 让学生通过了解、比较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特征,进一步把握现代童话的审美特质。

教学重点:解读安徒生、科洛迪及其《木偶奇遇记》、林格伦、达尔、怀特 教学难点:作品的分析 教学课型:赏析课 教学课时:11课时 教材处理:补充内容 教学方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刘易斯.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世界幼儿文学第一次出现幻想的狂放性质。《大英百科全书》中认为这部作品是一部“把荒诞文学的艺术提到最高水准”的天才之作。 ? 这部童话被认为是幻想文学的开端。

1作家简介:刘易斯.卡洛尔以才华卓越的数学家、学者的身份,长期在牛津大学工作,终生未婚,以校为家27年。童年时代的刘易斯.卡洛尔是一个制作并戏耍木偶的好手,他生长在一个有十一兄妹的牧师的家庭,他是长子,也是个天才的幻想家:把抓来的蜗牛、癞哈蟆、毛虫置于放大镜之下,就能使他大发奇幻之思。由于他灵机一动就能构思出新奇的游戏方法,自然顾了兄妹的首领。他的这种素质一直保持到成人以后。

他被认为是个“脾性怪癖”的人。他拒绝一切无谓的社交活动,辞谢各种宴请,声称“从来不为十七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女人摄影”。但是他却与小朋友情谊深笃。刘易斯.卡洛尔热爱幼儿,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奇迹:影响他讲授数学的口吃缺陷,当他与孩子们一起时也无意中消失了。

这篇作品的原型是牛津基督教会长的次女――爱丽丝.哈特.李德尔。爱丽丝格外伶俐,非常富于幻想,十分可爱。她和两个姐妹每到要听故事时就闯入卡洛尔的房间。他们相约到泰晤士河是去野餐,刘易斯.卡洛尔就在河岸草垛旁喝茶时边编故事边讲故事,由于它妙不可言的奇幻意境,使爱丽丝感到听一遍不能尽兴,请求他把故事写出来。他就爱丽丝的请求写了18000字的《爱丽丝地下历险记》。这本手稿由作家自绘插图,送给了小爱丽丝。到牧师家作客的金斯莱看过这本童话手稿后大喜之后请李德尔太太劝刘易斯.卡洛尔将它送去出版。为此事他去征求麦克唐纳的意见。麦克唐纳把手稿带回家念给孩子听。他六岁的小儿子听后当即说“我希望这本书印六万册”然而处事小心的卡洛尔不愿意将童话送去出版,直到英国著名画家约翰.坦尼尔答应为之插图,他才把《历险记》扩充、改写,写成了50000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童话雏形出现三周年即1865年由麦克米伦公司自费出版。

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广大少年幼儿和成年读者的喜爱。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剧。

2作品解读:

(1) 爱丽丝身上体现着英国人的优秀品质

爱丽丝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真实感很强的小女孩形象。这个七岁的小姑娘有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披着波纹长发。她天真活泼,爱幻想,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事事都要探究个为什么。她诚实,有同情心,正义感,乐于助人,处处替别人着想。爱丽丝形象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勇敢、正直、坚韧正体现了英国人民的优秀品质。

(2)以一个梦幻故事讲述一个现实世界

作品的开头和结尾,都表明爱丽丝经历的奇境世界不过是她枕在姐姐腿上做的一个梦。但这个梦境离很现实很远吗?当她在这个荒诞的渊薮游历时,读者透过荒诞渊薮看到当时的社会人生,看到维多利亚时代的丑恶: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古板迂腐,过分拘于礼仪,死守教条,整个生活散发羊一股令人窒息的霉味,童

话描写较多较具体的是英国教育制度的陈旧与落后。 (二)安徒生

1生平简介:《世界童话史》(韦苇)50-54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十九世纪著名童话家,安徒生以他一生的勤奋为我们写下了168篇童话,他的童话已被译成150多种语言,受到全世界少年幼儿以致成人读者的欢迎。 2 安徒生的创作道路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大致可以他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35——1845)。

此时,安徒生在文坛上已获得一定成就,基本摆脱了最初的困境。正是全创作精力旺盛,满怀进取的抱负,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因此,此时期的作品基调是:充满奇丽的幻想和乐观精神,具有清新活泼,纯朴优美的气息。 作品的内容大致包括:

A 赞美纯洁美好的心灵; B 赞扬善良、天真、的天性;

C 讽刺上流社会中反面人物的愚蠢、专横、奢侈等行为,体现出乐观、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精神。例:《拇指姑娘》

安徒生在此时斯的童话中,出有否定假、恶、丑,以幽默的笔调给予讽刺,而其所讽刺的人物,给人以丑的印象。例《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等。

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丑小鸭》《夜莺》 第二阶段(1846——1852)

这一时期,安徒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生活上的失意,事业上的、遭到某些人的攻击,给他带来很多苦恼,加之当时丹麦处于封建贵族的统治时期,西欧各国列强此时加紧掠夺。尤其1848年丹德战争爆发,他的许多朋友和知名人士参加了交战,在爱朋友、爱祖国在感情冲击下,他无力消除国际上的冲突,也无力改变因国际上的冲突而导致和国内混乱局面,于是忧心忡忡。他1845年后的童话特点是浪漫气息、幻想的成份减弱,现实的成份加强,乐观的情绪减弱,忧郁的情绪滋生。而较多地写孤独和死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感伤色彩,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有着悲惨的结局。感伤和忧愁形成安徒生这一阶段创作的主要特色。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发徒生早期那种偏于单纯乐观性格的变化。例;《海的女

儿》、《白雪皇后》、《卖火柴的小姑娘》等。

第三阶段(1852年以后)

五十年代后,安徒生比以往更加深入现实,这使他更加清楚地看到农奴制和刚刚废除的农奴制的封建半封建社会里的恶习和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中的残酷掠夺、压榨;因此,安徒生的创作更加面对现实,现实感明显加强。在此时期的作品中,他细心的挖掘着劳动人民和优秀品质和贫苦子弟被压抑着的天才的创造力,作品的基调以哀戚、低沉代替了欢乐和明快,显示着“沉郁”的特色。

此时期的代表作有《她是一个废物》、《柳树下的梦》、《单身汉和睡帽》《沙丘的故事》等。

析文:《她是一个废物》

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安徒生的晚年之作,带有很浓厚的写实色彩,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对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的抨击以及对弱者的同情更为深重,总体风格显得沉郁凝重,表现出明显的“梦醒之后无路可走”(鲁迅语)的苦闷。

3、 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1) 温暖的人道主义。

在多种题材中寓意着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各类作品均以人道主义为主线,表现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强暴者的批判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安徒生作品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 A 用暖色调来歌颂人性,歌颂真善美。

作者借助这些描写对象,歌颂善良、勤劳和美好。 如《野天鹅》《海的女儿》

B 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现实的方法,也充分展示了他人道主义精神追求。他的作品中一方面表现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寄寓了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同情,另一方面,他又为他们营造了美好的天国,使不幸的结局罩上了温和的色彩。

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情节概述) (2)诗意之美。

安徒生童话的诗意之美具体体现在他作品的构思、语言运用、和描述的诗意等方面。构思的意象化、画面化如(《丑小鸭》等),语言的色彩感(《海的女儿》等),描述的个性化抒情等都体现着这种诗意。

例:比较《野天鹅》与格林童话中的《六只天鹅》可以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特点。

同一结局,格林童话是这样写的:“王宫的院子里点燃了一大堆火,王后将被这堆火烧死。国王站在楼上的窗口前,眼泪汪汪地看着,因为他仍然深深地爱着王后。就在王后被紧紧地绑在火刑架上,红红的火舌开始 吞噬她的衣裳时,七年的最后一刹那终于过去了。空中传来了一阵呼啦呼啦的声音,十二只 乌鸦飞到这里落了下来。它们刚落地就变成了王后的十二个哥哥。他们拆掉火堆,扑灭火 焰,把他们的好妹妹放了下来,并且亲吻她、拥抱她。王后现在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她把自已当哑巴、从来不笑的原因告诉了国王。国王知道她清白无辜后,非常高兴,与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白发千古。国王那邪恶的母亲受到了审判,被塞进一只装着沸油和毒蛇的大桶,死得很惨。 但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作者对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这段结尾完全是诗的语言,诗的意境,是诗人绽 放在童话里的理想之花,作品中的花香,是女主人公此时的幸福感觉,大片的红玫瑰,既是火的联想,又是对女主人自我牺牲精神的热情赞美。“他现在把一切经过情形都讲出来了。当他说话的时候,有一阵香气在徐徐地散发开来,好像有几百朵玫瑰花正在开放,因为柴火堆上的每根木头已经生出了根,冒出了枝子——现在竖在这儿的是一道香气扑鼻的篱笆,又高又大,长满了红色的玫瑰。在这上面,一朵又白又亮的鲜花,射出光辉,像一颗星星。国王摘下这朵花,把它插在艾丽莎的胸前。她苏醒过来,心中有一种和平与幸福的感觉。

所有教堂的钟都自动地响起来了,鸟儿成群结队地飞来。回到宫里去的这个新婚的行列,的确是从前任何王国都没有看到过的。”

(3)、安徒生式的幽默。

幽默是贯注于安徒生人作品中的独特风格。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幽默的风格通过情节的推进,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表现出来。

如:形象塑造和情节推进中的幽默。《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穿上那件看不见的锦袍后,还“在镜子前转了转身,扭了扭腰肢”,还装腔作势地问众人:“这衣服合我的身么?”接下来作者写道“于是他在镜子前面把身子扭了一下”。

再看作者写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象他们在拾起衣服裙似的,他们开步,手中托着空气”。经安徒生如此幽默地点染,作品的原

她热情善良,乐于肋人:例:玩找东西游戏,悄悄放东西在树洞里,以

安慰总找不到东西 安妮。见P19-23,27-28

皮皮的见义勇为、热情善良和乐于助人,表现着皮皮作为一个幼儿尚未被混浊的世界污染的单纯、可爱的生命内涵。

在她身上尽情地展示着孩童气——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所具有的爱玩、爱

闹、淘气的特点。 例1:她自己管理自己,睡觉时脚在枕头上,头在被子里,曰:可以自由地扭脚玩。 例2: 请安妮、汤米来作客时煎饼 P10-12;打扫厨房卫生 P72-73;爱吹牛但又诚实,吹完牛后马上又自我检查:如埃及人倒着走路P8、9、;阿根廷学校不上课P55-56;在中国的上海看见一个人的耳朵大得可以当雨披用 P59-63;她淘气,捉弄警察P31-39,到学校不好好上学P4 4-54; 捉弄小偷 P102-114等。

从上述种种有关皮皮的故事可以看出皮皮在任何时侯都是快乐的,在任

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快乐。作品中的皮皮统领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她有一种能控制任何场面的能力。不顾及一切禁律,做着一切她想做的事,包括反对当时瑞典市民的庸俗的习俗和呆板的教育制度,林格伦以为,这种野性,这种狂放,正是孩子正常天性的外观。这一形象之所以令小读者难忘,在于作者借这一童话人物表现着幼儿内心深处的渴望。

皮皮的形象意义:

林格伦在塑造的皮皮形象时并没有明确的要说明点什么的理念,但这一形 象的成功,在客观上具备了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作品因为塑造了皮皮这样一个有鲜活的生命力的形象而拓展了童话的 艺术空间。

这部作品表现出作者对幼儿的最真实最客观,最独特的认识:幼儿就是幼儿,幼儿就是时时释放着自身狂野天性的实实在在的个体。尊重幼儿,就不能忽视,不能否认幼儿的天性。

第二,为读者和理论研究者带来了“童话的陌生化”。皮皮的新奇独特在童话世界形成了一个“陌生化”形象。她既不同于贵族化的童话形象中对美和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追求(如安徒生的童话),或以荒诞夸张表现幼儿的幻想(如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也有别于贫民化顽童形象的教育性(如科洛迪的《木偶奇偶记》),而是一个借童话形象释放幼儿内心狂野,表现幼儿真实天性

的形象。

3简要介绍《小飞人卡尔松》

这部童话写的是斯德哥尔摩一普通人家最小的孩子小家伙斯万特斯万物松和他的伙伴卡尔松的种种趣事。七岁的小家伙是全家宠爱的人,但因为无人做伴,他过得并不快乐。一天,一个奇异的朋友——小飞人卡尔松闯入了他的生活。这是一个长相和常人无异但是会飞的小胖子。他住在小家伙家的屋顶上。他的肚子上有一颗按钮按钮一按,他背上和长着的螺旋桨就会呜呜转动,于是人就飞了起来。卡尔松满脑都是淘气玩耍的点子,还常常自以为是,说自己什么都是天下第一。

卡尔松让小家伙经历了种种意想不一到的趣事,体验了不少创造的欢乐与破坏的忧愁。有了卡尔松这个天下第一的伙伴,小家伙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他平凡的生活充满神奇的色彩。

卡尔松就是这样一个任性、调皮、只求玩得热闹、玩得痛快、玩得尽兴,

没有什么道德感,没有什么责任感,心中却充满狡智的小无赖型人物。

总结:林格伦用“皮皮”和“卡尔松”这两个系列,使传统教育忽视幼儿天性发展,不能满足幼儿生命多方面需求的缺陷得到弥补。当然,这两个形象都不是给学校教育进行文学补充,而是从张扬童心,张扬个性,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从释放幼儿郁积于心中的压抑情绪方面贴近幼儿的心灵,为渴望欢乐自由的幼儿构筑他们企盼中的乐园。这就使童话文体在20世纪中期广受世人瞩目,童话的人物画廊里,连续增添了两个创意鲜明的形象。恰恰就是这一点而言,林格伦的童话创立了一种文学的新品格,她用自己的作品为幼儿文学的艺术表现开拓了新的疆域,新的空间。 4林格伦的创作特色。

(1)、塑造幼儿形象,表现幼儿的天性

(2)、幻想与现实结合,神奇的虚构与眼前的真实结合。 (3)、结构上形成以游戏场面连缀而成的板块式结构。

小结:林格伦之所以在其童话和小说中能塑造皮皮、卡尔松等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淘气幼儿形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作者心中,有一个永存的童年。她说:“亏得我心灵中活着一个童年的我自己,我才能为孩子们创作到现在。”“我总是让我心中的孩子生活得快活”。

(五)、达尔及其童话

罗尔德.达尔(1916-1990)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但他的创作是在美国开始的。达尔生于英国南威尔斯格拉摩根部郡的兰达夫。他的父母都是挪威人。达尔小时在公立莱普通顿学校接受教育,有趣的是,达尔在学校的课程中,作文总是丙等,所以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作家。简介他人生经历。

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达尔作品的中文版共计12种,这些作品中的大多数都拍成了电影或动画片,其中尤以《女巫》一书在中国的影响最大。 (1)《巧克力工厂的秘密》

这部童话的现实成分,作家的幻想成分,作家妙用民间文学的成分都达到较高的水准。它几乎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一个童话缩影——人们有富有穷、为了做生意善于想巧点子、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等等。然而作家又写出了人类的共性(人性中的善良、精明、诚实、自私、),写出发了全人类都可接受的东西,也找到了童话能在全世界通行的秘诀。

这部作品的解读可以从三个方面着眼:

其一,奇。作品的想象奇特而诱人。查理在巧克力工厂的见闻奇——奇

妙的车间,奇妙的制作程序、奇妙的制糖人(奥伦柏小矮人)、奇怪的旺卡先生等。而巧克力工厂的种种奇境并不是哪种魔法宝物,而是高度机械化与自动化所造成,就此而言,它很象一部科幻故事,让人充分感受到当今生产和生活的气息。然而,作品种种强烈的幻想与极度的夸张的笔法又使我们确信,这是一部童话。

其二、以新巧的构思,营构明快多变,富于夸张的故事情节。eg:巧克

力工厂中的经历见闻(结合作品)

其三、在体味幼儿心理,善于描写了常见的各种孩子的长短在孩子们神往的巧克力天地中,让有贪吃、任性、看电视过度、缺乏规距等不良习惯的孩子都遭到劫难,从而自然引出严肃的生活道理:应当像查理一样培养起良好的习惯。正是由于这部童话正确、鲜明的褒贬态度,其教育内涵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2)《女巫》

《女巫》出版当年被授予“白面包奖”。评委在所给予的评语中评价

此书是“谐谑、机智。既趣味十足又使人惊震不已,是一部地道意义上的幼儿文

学杰作。整部书从头到尾都使我们觉得,它流泻自一位幻想文学巨擘笔下”。

故事简介。这部故事在达尔的几部故事中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与达尔的幼儿文学观有关。

其二、与他积累了创作侦探小说的丰富经验有关。

其三、与他童年时一次对果子店老板娘的报复经验有关。为了报复他们讨厌的果子店老板娘,他们把一只死老鼠偷偷塞进了老板娘的果瓶里。这种体验给这部童话带来更多的真实感。

其四、与他曾经研究过鬼故事有关。鬼故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他都用虚构作震撼人心的童话情节。

小结:

达尔童话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因此,韦苇教授说:“我们应该把‘达尔童话真好’这几个字用白去大大地写在蓝天上,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对达尔的童话心向神往。如果我们看见孩子们痴迷于达尔童话的悬宕、紧张、神奇和诡异,那么孩子是迷得其所。 (六)怀特及其童话

爱尔温布鲁克斯.怀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幽默讽刺作家,散文家。他生于1855年,1921年毕业于康乃尔大学,曾当过采访记者和自由撰稿人,因为他为《纽约人》杂志撰写而成名。他为小年读者创作了三部卓越的童话:《小老鼠斯图亚特》(1946)、《夏洛的网》(1952)、《哑天鹅的故事》(1970)。三部作品都被列为世界名著。《小老鼠斯图亚特》于1970年获得幼儿文学奖并拍成电影《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获得1953年纽伯里奖(略介绍纽伯里及其贡献)。 (1)《小老鼠斯图亚特》简介,插播视频片断。

评价:故事以小斯图亚特寻找小鸟玛加罗为结局,这说明其实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以斯图亚特的对小鸟的寻找为结局,这样的结局就深含着韵味,因为小斯图亚特的追求实际上是对美,对自由的追求,而这样的追求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这部童话的艺术表现策略是喜剧的,而内蕴又是严肃而认真的。

这部童话与贝洛的《小拇指》、格林的《大拇指》、安徒生的《拇指姑娘》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袖珍孩子模式”的童话,然而它所营造的童话世界和所塑造的童话形象却独树一帜。斯图亚特不但具有袖珍的特点,而且已经变形为老鼠,

是一个亦人亦鼠的袖珍孩子。而怀特所展开的童话世界是人类和动物混合的世界,在美国都市生活之中交织进童话人物,具有鲜明的美国风味和浓郁的现代气息。童话人物闯入都市生活,种种矛盾与差异就产生幽默。小老鼠斯图亚特的不平凡的经历本身就包含着情谊之美,也包含着大量的幽默。

从《小老鼠斯图亚特》开始,怀特为童话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即让人类的真实的现实生活进入童话,通过某种中介,将现实生活与童话生活联系在一起。

(2)《夏洛的网》是怀特于1952年出版的第二部中篇童话。它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威伯的小猪。作为全书的中心人物,威伯的命运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矛盾冲突构成全书的故事。(简介,插播视频片断)

《夏洛的网》是一部好看的童话,故事生动,情节有趣,充满悬念。 评价:这部作品中,大蜘蛛夏洛的形象刻划得极为出色。在童话史上,这样一只会织字的蜘蛛形象独一无二,其独创性在于用人类的功能支神化蜘蛛的自然物性,可以说是美不胜言。

在威伯已经成名而夏洛精疲力竭得快要死去的时候,夏洛对威伯说了两段极为精彩动人的知心话: P90、91

这两段话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夏洛的生活目的和行为方式。她接受不可避免的死亡,但她并没有接受消极的等待。夏洛对岁月、对生命、对友谊都获得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岁月由于生命而变得美丽,生命由于友谊而变得美丽,友谊由于牺牲而变得美丽。夏洛的牺牲不仅帮助威伯得到了生命,而且也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她在帮助威伯的同时,她发挥出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智慧、力量和作用。夏洛的网在这里获得了一种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夏洛的生命,也象征着夏洛的精神。通过有文字的网,夏洛完美地表现了自己,其动机是高尚的友谊,其目的是拯救他人。因此,一位美国评论家才会说:“只有怀特才能造出一个像夏洛的网那样可爱的蜘蛛。其神妙的蛛网救了小猪的生命。在孩子们寻求精神的珠宝中,此为最珍贵的珠宝”。 (七)总结童话章节 (八)课外阅读童话书籍 板书见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