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夏书章(第四版)经典笔记
更新时间:2024-06-07 16: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行政管理学》读后感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 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具体运作的过程中,
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 行政管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管理原始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权威性的管理。
3)行政管理回答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革,才能与时俱进,取得较好的效果。
3. 美国的首先把行政管理学把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情况原因:(**)
1)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立国较晚,历史还不太长。因而较少受旧传统的约束和影响,容易发挥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下优越于封建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
2)美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历本主义国家相比,科学技术和工商业都很发达。于工商管理的研究可以说是一马当先,那是资本主义竞争所造成的。科学管理也首先用于工商管理,促进和加速了行政管理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更重的是经济发展强烈呼唤行政管理改革。
3)美国依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建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可是,在实际运作中,强总统制较为突出,行政权力和行政作用不可低估,人们通常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于行政方面,并在行政方面多下功夫,包括对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
4)美国政治学和法学方面,有一批重量级学者,在酝酿和创建行政管理学的早期,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威尔逊被认为是开行政研究先河的先驱者。
4. 我们把研究行政管理学的视野放宽一些,需要注意的是:
1)学科的结合性要求吸收邻近,边缘,相关,交叉,渗透学科,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2)在同类即管理类学科中,尤其是管理科学和企业管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颇有可以相通之处,应对他们的发展动态密切留意,从而受到启发。
3)学科的国际化使我们大开眼界,看到各国学者的意见和经验,可大参考借鉴。
4)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弄清国情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这门学科。
5.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
1)对象。我们研究的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运作/执行过程和效果,以及内部管理等客观规律。
第一,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 第二,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
第三,公共管理必须共同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示范。
第四,行政管理关系到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工作必须积极到位和积极有效。 2)内容。行政管理学是由行政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所构成的基本逻辑体系。这些基本范畴和原理随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补充和丰富;其内在联系也随行政管理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为人们所提示。因此,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并不断深化和发展,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变化和日趋完善。基于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一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二 行政管理是在一定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三 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
四 行政管理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活动的活动过程。
五 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获得必不可少的保障。
六 行政管理要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其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
1
七 行政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各种改革模式相断出现。
八 现代高科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现代行政管理在低成本和高效率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推行电子政务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学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
3)方法。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和求事求是。
6.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进的行政学。但在当时时代,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未造成学科研究的强势;虽是新生学科,但发育不全,步履维艰。
二。解放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中断。20世纪50年代,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认识上的偏颓,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被取消,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也随之中断。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鲜明地摆在人们面前,也因此推动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重新认识。在往后的20多年里,我国行政管理在恢复重建的同时获得迅速和健康的发展。
7. 行政管理本土化的必要性
1)行政管理本土化要求的提出,是合乎客观规律的事情。但是在一般习惯上,常需要不断的提醒,
有时甚至还要郑重其事地大声疾呼,才能引起注意和予以重视。否则,往往可能脱离实际到极其严重的程度而难以自拔。
2)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尚且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么,对于引进学科需要中国化或本土化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肯定是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典范,全国人民正满怀信心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因此行政管理必须本土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8. 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
既然行政管理应为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那么对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学者来说,便不能仅以掌
握引进学科知识为己足。而是很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有较多和较深的理解,才能有具体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不致文不对题,格格不入。始终严格按照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去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的康庄大道上,要实行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 9. 以科学发展观实现行政管理学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而必须坚持把发展做为党执政兴办的第一要务。实际工作是这样,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发展也是这样。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对于行政管理,这一点尤为重要。管理就是服务,绝非虚语,毋忘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工作和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找对了。
第三,科学发展的基本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个说起简单做起来极其复杂和困难的事情。这需要实际工作都和研究者通力合作,共襄其成。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做到和做好全面协调的不二法门。
研究行政管理学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在工作中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破重点,推动全面,等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必须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它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来考虑,以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要在不断加深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生活,工作,学习,研究之中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对任何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决加以抵制和转变。对于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也要及时和着力解决,以求我们自己和全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引导到科学发展上
2
来和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使我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学科的建设发展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逐步养成随时密切留意有关论述和实践经验总结的习惯。这是关系到全国民共同事业的头等大事。 10. 行政环境的含义及构成。一。含义。行政环境是指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
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的总称。二。行政环境的构成。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是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是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
第二章
11. 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国体是一个国家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行政系统是国家政权的心脏,行政系统的性质由国家的性质决定。
二。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政权即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国体的表现形式,它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及其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制度。(一党制,多党制,我国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党制度对行政系统有多方面的影响,它不仅直接影响行政系统与政党间的关系,而且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功能发挥,政策稳定及纠错机制。
四,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招待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程度越高,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就越高。政治权利的民主与平等程度,还制约行政执行中的沟通,协调与公开化程度,即行政执行中的民主程度。
五,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政治形势包括稳定和不稳定两种基本态势。稳定的政治形势是行政系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市行政各阶层,各部门有序工作的保证。不稳定的政治形势则会引起行政系统运转的异常,破坏行政系统工作的程序。
六,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法制制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规定并保障行政系统在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和权力关系。
七,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法律的完善化和科学化有机统一,共同制约行政系统的协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法律的有关规定如果详尽,完备,科学,就会促进与保障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和规范化水平;反之,则容易导致行政系统的混乱。 12. 文化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关于行政系统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期望。 2)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输入,输出有不同的期望。 3)对行政系统的认识程度决定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的差异。 二。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 2)唯意志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超人意志。 3)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权力来自人民委托,并通过体现民意的法律形式予以确认。 三。关于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人治观念认为,行政系统内外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人,而不在制度。 2)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法治观念,又分专制主义的和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念。 四。关于行政系统道德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行政道德是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而是通过社会舆论确立的,它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 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系统成员的政治方向。
3
2)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3)行政道德影响着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
第三章
13. 我国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一。职能重心的转变。1956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改造后,工作重心一直是重政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后,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开他了我国行政管理的新局面。 二。职能关系的理顺。 1)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三。职能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14. 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直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它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阶层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行政组织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证。 一),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其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命脉领按垂直方向自上而地传达和贯彻。它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例于控制等优点。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报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这应由工作量来决定。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量。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关系密切。在一般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加大幅度,层次就养活相反,缩小幅度则层次增多。因此,管理幅度与层次是影响行政机构形态的决定性因素,两者必须兼顾,做到幅度适当,层次少而精。 2,层次管理的原则。一是层次节制原则,下层必须服从上层的领导。这是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层次节制,才能使行政系统迅速运转。二是只管一个层次原则,即上层只管下一层,一般不能越过中间层,而是分层管理,层层负责。否则,中间层就形同虚设,失去作用,整流器个系统也将混乱。当然,在遇到紧急特殊情况时,也允许越级请示或指挥。但为防止行政指挥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和措施作保证。 二),行政组织的横向组织构。 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即同级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横向结构的特点是各级领导人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有扯皮和推诿的现象。 15. 西文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2)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进行为科学的方法,形成了新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新古典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总是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局限于人的组织行为的研究,只注重社会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忽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
4
3)现代组织理论。20年代60年代后,组织理论的研究引进系统论。控制论。住处论的成果,使西方组织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用系统分析法研究组织,认为行政组织是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又是有机的开放性系统,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它在与社会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建立和维护自身的工作流程,从而保持组织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建设提出了重要的原则构想。主要是 1)主张人民参加政府管理,人民有权随时撤换和罢免这些代表。 2)主张建立廉价政府,简化机构,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高低,都有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 工资。 3)在行政组织形式上,主张采取巴黎公社议行合一的形式,是同时兼管理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指出“为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必须彻底清除国家等级制,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负责制来代替虚伪的负责制,同时,使这些勤务员经常处于公众监督之下。这些原则构想,对我国当前的行政组织改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7. 毛泽东/邓小平的组织理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人民政权,在组织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立了一些适合我国实际的行政组织原则。主要是: 1)坚持共产党对行政组织的领导; 2)依靠人民大众管理政府; 3)强调行政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 4)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较好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实行精兵简政,要求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 6)注重行政组织的作风建设,强调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等; 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官兵,军政,军民一致辞的良好人际关系。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经验和原则被应用到政府行政组织的建设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 1)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断。 2)指出改革目标是建立“精简,统一,交通”的行政组织体系,注重选贤任能。 3)改革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为我国机构改革的深化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18.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了解) 1,行政领导的概念。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拥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权力,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决策,指挥,控制等活动的总称。
2,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 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2)职位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有相对稳定性。
19. 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了解)
1,行政领导者的职权的含义。 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是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职权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影响力的实质条件。同时,职权还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行为责任,否则就构成失职。
2,职权与职位的关系。 一。从职权的特点来看1)职权与职位联系在一起。职权由职位衍生出来,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2)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位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3)职权是法定权力。二。从职权的范围来看,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是国家权力机关考虑到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的功能性划分,并由国家权力和领导机构授予,被授予者需对权力有
5
明确的认识,从而掌好权,用好权。行政领导的权限范围包括人事权,物权(即对物质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权),财权,组织权。
20. 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 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行政领导方法可分为两类:1)领导制度要求得有广泛制约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方法。2)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变的方法,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又称行政领导方式和艺术。
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 一)。实事求是的方法。实事示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国行政领导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和运用这一方法,必须做到: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三,坚持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群众路线的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科学地解决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是行政领导者的根本领导方法。坚持和运用这个方法,必须做到: 第一,虚心向群众学习,有事和群众商量,把群众的智慧,经验和意见集中起来,实施正确的行政领导。 第二,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第三,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三)。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原则去分析事物。学会分析矛盾,养成分析矛盾的习惯,是做好行政领导工作的重要保证。矛盾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第二,全面看问题,学会“弹钢琴”和抓关键。 第三,创造条件,做好矛盾的转化工作。 21. 行政领导的发展趋向:公共领导.
如果我们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行政领导活动发展的主导性理论,那么,公共利益.公正.和谐的价值规范就必然成为行政领导活动所必须的规范性内涵.换句话说,我国行政领导应该积极身公共领导转型.
一.公共领导是具有"公共"精神的领导.对一般组织,领导是组织的统帅与灵魂,但对公共管理来说,公共领导是为了实现公众利益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应成为组织本身与组织活动对象的公共性的领导和指引,即有公共精神的领导. 二.公共领导是政治或政策型领导.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却越来越重视高层次公共管理的影响与作用.这种独特的研究视角必然会使公共领导成为新的重要研究领域,并使公共领导更多地与高层决策及政治问题联系起来.从这一角度出发,发共领导又被看作是政治或政策领导. 三.公共领导是战略型的领导.公共领导战略涉及如何运用智慧和指挥能力来引导公共组织去实现既定方针或目标,如何制定并控制良好的政策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国外有人认为,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还包括,通过有意识的理性决策过程,使组织形成自己的目标,执行目标并对其监督,当环境和组织条件变化时及时适当调整等. 四.公共领导更关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因为公共管理的内涵在社会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公共领导的社会化倾向会日益明显.公共领导公共领导者一定要以开放的思维模式,走出内部管理"禁区",关注和解决更为广阔的领导外部世界的方方面面问题,有效地推动公共领导向前方发展. 22. 人事行政企业人事行政相比较的特点. 1.管理对象不同,我们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企业人事管理的对象则是在某一企业任职的工作人员.
6
2.管理权来源不同.人事行政管理权来自国家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授予,是国家行政权的一部分,管理主体是代表国家及其行政机关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一种管理.企业的人事管理权来源于对企业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而产权和经营权视经济成分的不同而不同,如股分制企业的人事权掌握在由股东组织的董事会;如在私有企业,其人事权则掌握在私营企业主手里. 3.权威性不同,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一般企业不同,它是们拥有一定国家权力的政府机构,行使的是国家权力,而国家权力有高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约束力.这一点使其在与管理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等性,以一种主权者的身份凌驾于管理对象之上,如在确定作用条件.工作环境.报酬待遇等方面被管理对象往往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必须服从管理主体的强制性安排.而企业人事管理的管理的管理对象对这些方面有选择的自由. 4.性质不同,人事行政有明显的公益性,而企业的人事管理则主要体现自利性. 5.复杂性不同.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不是企业组织所能比拟的.再如政府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不同,企业更多的是关注效率问题,而政府不仅要关注效率,更要关注公平,衡量起来就更加困难和复杂. 6.法律规范不同.政府部门依法管理其辖范围的人力资源,这是又一大特点.虽然私营的人力管理管理也要依法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的劳动法,但法律往往只是规定了最低要求和标准,因而使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在公共部门,法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个别环节都有严格规定,人用单位往往没有很大的自主权.
23.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在的区别. 1.工作性质和地位不同.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属行政事务性工作,活动范围有限,短期导向,主要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少涉及组织高层战略决策,人事部门扮演的是人工成本的"成本中心"的角色;而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以人的能力.创造力和智慧潜力的开发和发挥,扮演的是增加产出的"利润中心"的角色. 2.内容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存在于雇用关系从发生到结束的运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纵深发展,大大拓宽了原有人事管理的内容,形成全方位的管理. 3.任务不同,传人事管理以物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种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减少人工成本.而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种资源,并且是最重要的资源,把开发这种资源的潜力当作重要的任务. 4.职责分担不同.传统人事管理职责主要幅人事部门承担,告诉管人与管理事的脱节.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其放射性和渗透性,及各部门主管承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职责,实现管理人与管事的统一.人务资源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形成战略同盟关系,并为它们提供智力支持. 5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传统人事管理强调标准化式的管理,管理手段较为刚性,主要运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化,理解员工的需要,采取柔性的参与式的民主管理,注重人关怀.
24.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及特点.(了解)
一.在西方国家,政府人事管理领域的典型制度是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通常把通过非选举程序产生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称为公务员,管理这人类人员的制度称为公务员制度(又称文官制度).二.概括起来,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通过选举产生,承担政治责任,任期随着选举的胜负而进退.事务官司能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产生,不随政党进退,实行职务常任.
2.强调政治中立.它是指事类公务员不参与党派竞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坚持政治中立有利于公务员以超脱党派斗争的公正态度处理公共事务,保证政府工作的正常秩序. 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这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又一重要原则.
4衽功绩制原则.以公务员工作实情和能力作为公务员工资.待遇和级别升迁的依据.这对提高公务员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5.强调官风官司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不少国家还在法律上对此做出规定,以强化公务员队伍良好的职业操守.
7
25. 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发展及特点.(了解) 一.建立和发展,
1.从1984年至1986年,起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2。从1986年下半年至1988年4月,是《国家员暂行条例》基本形成阶段。 3.1988年5月至1991年,是公务员制度的试验阶段.
4.从1992年至1993年8月,是公务员条例最后审定颁布阶段.
5.1993年8月以后,是公务员制度的逐渐成熟期.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起生效实施.
二.特点.1.不搞政治中立.党管干部是中国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组织路线的体现.
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我国公务员根据实际实施分类管理.同又实行统一的领导.
3.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我国的公务员不仅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这一范围办定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6. 当代西方国家人事行政的变革. 一.政治中立原则动摇.政治中立是传统公务员制度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其目的是为克服"政党分脏制"下所造成的党派利益高于公共利益和政府工作缺乏连续性的弊端.然而,这一被长期奉为圭臬的原则却在新公共管理式的政府再造中受到冲击. 二.弹性化的任用制度.合同聘用制是一种更为灵活的用人制度. 三.谈判工资制.在传统的政府雇用关系中,政府以主权者的身份确定任用资格和雇用条件,被任当事人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而现在,公务员不仅可以通过公务员工会与政府集体谈判工资报酬,更是发展出了个人工资谈判制度,即对一些以合同形式作用的政府雇员,政府在与其签署聘用合同前,可就工资报酬与政府进行谈判. 四.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的出现.新公共管理运动倡导以结果导向,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五.放松规制.对于传统的过于僵化的人事规则进行改革,方向放松规制,进行弹性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简化人事规则,废除过时的.多余的和过细的程序性和形式化规则;二是行政机构在经过授权或批准后,在人力资管理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有某些不受规则限制的部分豁免权. 六.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上述改革显示,传的政府人事管理模式正被逐渐注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核心要素,在一些领域,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化. 27. 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
一.政府雇员制.目前我国政府雇员制的适用范围主要在专业技术领域.没有全国性的统一部署,作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别于公务员. 1.适用法律范围不同. 2.用人方式不同. 3.管理方式不同. 4.薪酬待遇不同. 5.法律地位不同. 二.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任用方式两者在选拔程序上并没有根本差别,都强调公开透明,竞争者均要经考试和测评等环节.两者在适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差别,竞争上岗一般是单位内部的人员选拔方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则突破单位局限,在更广大范围内选拔.公开选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非政府组成人员的公开选拔,其选拔程与竞争上岗大致相同;别一种是对一些政府组成人员的选拔,程序上增加群众推荐和人大选举的五一节,又称"公推公选".
三.绩效考核创新.很多地多党组织都出台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纯净考核的规定和办法,它在一定程序上有利于克服传统考核方法的弊端,促进我国干部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建设.一些地方通过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信息技术或引入企业界的成功和有价值的考核方法对普通公务员考核
8
也进行很多改革探索.使公务员考核方法日益科学化多样化.
四.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随着信息时候和全球化的到来,如何实现观念和素质能力的结构性转变和提升成为当代人事行政的重大课题,为此,必须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在思想上得到高度重视,培训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多,管理也日益规范化. 28. 政府公共关系与含义和特征. 一.含义.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政府公共关系,简称政府公关,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运用.从静态看,政府公关主要指发生在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行为与状态;从动态看,政府公关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管理角度看,政府公关是一种管理职能,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间的传播沟通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或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对象.媒体.资源.过程与效果等基本要素进行管理,以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最终达成目标. 二.特征.政府公关的特征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主体的权威性.相比较企业.社团等公关主体来说,政府公关的主体更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2.对象的复杂性.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 3.传播的优越性. 1)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2)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体,把握国内社会舆论的绝对主导权. 3)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 4.目标的独特性.政府公关目标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促进公众认知.政府是国家或地区的权威管理组织,常以强制性的权力贯彻路线.方针.政策. 2)提高政府美誉度.政府对本国公众,几乎不存在知名度问题,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完善政府的美誉度. 3)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而企业和其他许多社会组织一般都以本组织利益为取向. 29. 行政协调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协调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的把各自行动互相配合.行政协调是指行政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二.作用.行政协调能保证行政过程的稳定,正常发挥行政功能,提高行政效益.行政协调的作用表现为三点: 1.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组织是否具有生命中国科学院,取决于集体向心力和聚合力的程度. 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有效的行政协调可节省金钱,减少浪费,使人.财.物等资源利用得以适当调节,特别在防止和处理不正常竞争中对资源的开发纠纷和无序开发的现名胜,乃至急功近利破坏资源的现象,行政协调都有特殊作用. 3.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行政协调使用权有关规章制度相互配套,各项政策.计划.法规,使其互不抵触,使行政组织对重要的事情处理都有合法程序;同时通过对行政系统内外多重要素的综合调控,遏制或减少系统内部上行.下行.平行各组织单元间的摩擦.冲突等损耗因素,这就是一个养活内耗的过程.另一方面,行政协调沟通内外,融洽环境,使行政过程更多为外界群众所了解.关心,这对降低行政成本也有重要作用. 30. 行政法治的含义.(了解) 行政法治是行政组织结构法制.行政职权法制和行政行为法治的总称.具体包括: 1.行政组织法制:据《编制法》.《政府组织法》管理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职能和职权配置;处理各级政府间.各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9
2.行政职权法制:政府职权来源于法,政府各项职权都由法律明文规定;政府自身不能为自己设置任何上限.行政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组成部分,坚持政府职权法治要从根本上杜绝国家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做法.
3.行政行为法治:要坚持依法行政,具体做到:一是行政权的作用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二是行政权没有法律依据,不得使人民负担义务或分割其权利;三是行政权没有法律依据,不得免除特定人在法律上应负的义务,或为特定人设定权利;四是法律经各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时,其权限仍受法律限制.一切行政权力的行使都必须根据.服从.遵守法律.因此,行政法治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要点: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设定;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法;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将行政权严格置于法律约束之下,正是依法行政的本质所在. 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欠)
31. 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一.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现代行政因其自身性质与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实现科学化的办公客室管理.这主要包括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规范化,就是要求办公室工作必须按确定的原则.标准和流程进行.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首先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公文撰写规范化. 2)公文处理规范化. 3)会议安排规范化. 4)接待工作规范化. 5)办事程序规范化.
2.制度化.制度化旨在使办公室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关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规章制度有: 1)岗位责任制.这是办公室外内部明确职责.分工,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制度. 2)公文处理办法.这是提高办公质量,加速公文运转,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和领导者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3)会议制度.要精简会议,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 4)接待制度.接待工作若无一定的标准,不仅使接待人员无所适从,也会违反有关政策和纪律.因此,须建立接待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办公自动化定义.及对办公室管理的要求.
1.办公自动化的定义目前在国际上并无一致性解释,按我国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办公自动化专业组所下定义,办公自动化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就一般意义而言,这一人机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功能,既受行政组织机构.办公制度和办公环境等因素制约,又对这些因素的变化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要求.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对机关办公室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1)人员素质.人们能否借助先进设备达到自动化,关键是人的能力,而非设备的可借助性能.借助先进设备的能力,必须成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2)管理手段.在办公自动化条件下,技术性手段成为管理的基本手段,所谓技术性手段主要指对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方法.措施的采用.有助于对行政机关的协调.保障和支持. 3)管理媒体.采用自动化办公手段,大量不同性能的现代电子设备成为办公室管理新媒体,其工作节奏为传统媒体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而且能在管理者非办公时间起自动工作的作用,如常见的电子邮箱.传真机等.管理媒体的变化,要求管理者必须"理解"媒体的作用,要做好无人状态的非工作时间的办公室管理工作. 32. 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
(一)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10
1.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条件.只有当整个社会生产体系走向市场化时,后勤服务才能与其他种类的劳动一样,实现社会化.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最根本条件.
2.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标志.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现,关键在于后勤服务的内涵变化,这主要包括: (1)市场交换方式取代供给模式. (2)资产所有多元化. (3)经营方式多样化. (4)职工收分配市场化.
此外,后勤职工的个人收还要同劳动服务的供应关系相关联,同劳务市场的变动趋势相联系.在这些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和社会公平原则都能在后勤职工收分配上有更好体现.
(二)实现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相分离.实施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相分离,是我国后勤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内容,其要求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将后勤服务部门与机关行政序列分开,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同时,将机关后勤服务部门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步分离出去,形成社会服务体系. 1.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相分离的意义. (1)有利于行政机构改革. (2)有利于后勤服务单位提高活力. (3)有利于对后勤服务实行行业性规范管理.职能相分,使后勤服务单位不再受行政单位的条框限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 2.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相分离的要求. (1)理顺关系. (2)循序渐进. (3)宗旨不变. (4)合理分流.
(三)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后勤管理科学化与后勤服务社会化有同等重要地位.后勤管理科学化,实质是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后勤生产力和管理效率. 1.后勤管理科学化的作用. (1)后勤管理科学化是后期服务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2)后勤管理科学化是后勤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3)后勤管理科学化是后期劳动市场化的重要保障.
2.后勤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科学化管理涉及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人员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性管理革新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应符合以下要求: (1)按客观规律办事. (2)总结与借鉴. (3)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要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必须从提高人的素质着手.首先,应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其次,应加强后勤工人的素质培训,彻底去除"后勤人员无技术"的观含树立以科学技术创优质服务,以优质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观念. 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欠) 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欠)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欠) 一,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 1,现状分析
1)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管理 2)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
11
3)专项绩效评估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较小目标的制定存在问题 2)绩效指标的设定存在问题 3)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4)绩效管理重评估,轻过程
5)绩效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法定依据 二,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要困难得多,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 1,政府的产出难以量化 2,公共行政价值
33.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
(一)优化政府职能.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是缩小政府行政管理的范围,分散.转移政府专业管理职能和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功能.优化政府职能,普遍采取如下改革措施: 1.国有企业私营化,将部分国有企业或资产卖给私人经营. 2.公共服务市场化,将公共服务或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 3.政府业务合同化,把政府主管的部分业务推向市场,由政府与企业签订合同,以保证其业务目标的实现.
(二)重组政府机构.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干预的加强,传统科层组织制度产生机构庞大.效率低下和行为形式化等弊端.因此,改革传统科层组织制度,建立精干.合理.高效的政府成了当今各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 (三)改革公务员制度. 1.精简人员,加强公务员定员管理. 2.放松规制,实行柔化管理.
(四)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社会政策.
(五)促进第三部门发展,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 (六)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建立有预见性的政府. 1.构建首长负责制的应急中枢指挥系统. 2.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及计划安排. 3.重视新闻媒体的积极介入. 4.开展公共危机教育,培育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 (七)精简程序,改过管理方式.
(八)改进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是当代行政改革的趋势之一.
在当代西方各国的分权与放权的改革中,各国政府都坚持财权集中.事权分散的原则,既保证国家整体利益得以维护,又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同时,都不同程度上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严格有效的监督,加强中央宏观调控. 34.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有计划.渐进式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 (二)坚持依法改革,重视配套立法.
(三)注重政府管理内涵的改革,追求政府管理的效益.
(四)组织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 (五)强化监督,形成立体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12
35. 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及展望.
(一)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行政改革是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保证行政改革顺利进行,我国在推进行政改革中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是: 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2.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4.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 5.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二)中国行政改革展望. 1.建设服务型政府. (1)强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培育公务员服务意识.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建设责任政府. (1)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2)建立绩效评估制度. 3.建设效能政府. (1)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2)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4.建设法治政府. (1)加强政府立法. (2)加强行政执法及检查.
13
正在阅读: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第四版)经典笔记06-07
军地物流一体化下的应急物流研究08-31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3016字数04-24
接待领导视察社区网格化工作解说词两套01-19
外来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承诺书08-27
城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08-08
第五章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功率自动控制05-06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考研经验杂谈04-10
2012年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09-03
物权法课件01-2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夏书章
- 行政管理学
- 笔记
- 经典
- 毕业设计--智能化卫生间设计 - 图文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初中
- 数值分析上机实验——解线性方程组
- 景观设计对房地产成本的影响
- 学校中考备考工作汇报总结3篇
- (48+80+48)m连续梁施工方案
- 王氏宗祠
- 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大英二考试复习(杨庆芳)
-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岗位首次聘用实施方案》(讨论稿)
- 彭俊毕业设计 2改
-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考卷A
- 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 塘承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第一标施工组织设计2(1) 2
- 造价咨询实施方案(道路工程)
- 7331高一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 口腔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 招商银行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 卫生间自动化毕业设计 - 图文
- 2019高考生物第7单元(2)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导学案(含解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