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2500字

更新时间:2023-12-11 13:02:01 阅读量: 心得体会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论语》有感2500字

导读:本文是关于读《论语》有感250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论语》有感

在英国伦敦有这样一块石碑,上面有这样一段影响了各国政要的话:

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愿望,想改变世界,但是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不能,所以我想改变整个国家;但是等到我的年龄再大的时候,发现我没有这个能力改变自己的国家,那我就想我的愿望就是改变我的家庭;等到我年老的时候,我发现我也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家庭,我就想我要改变我自己;等到我行将入土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依然没有改变我自己。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一开始的愿望就是改变我自己,那么我自己改变了,同样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国家,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而《论语》里仅仅九个字就概括了这一段话,并且影响了一代一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多么精妙的语言,短短的话语蕴含的是先贤的智慧,短短的语言展现的是人生的哲理。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让我们明白人生路上应该怎样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告诉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有足够的底蕴作为基础,才能够支撑起我们向前的步伐,才能够在我们前进的时候一步步都踏在实处,不会因为根基不稳而功亏一篑。它告诉我们要志存高远但不能好高骛远,在人生的每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个阶段都要有足够的沉淀才会是人生醇香。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对于事态的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孔老夫子就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其中体现出的中庸之道在古往今来都为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道家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跟孔子的中庸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西汉时期,西汉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使得诸侯王国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景帝想要一干二净,彻彻底底清除王国势力,诸侯王便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七国之乱。汉武帝采取了更为温和的手段——颁布“推恩令”,王国变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这种不那么激烈的手段反而更加巩固了皇权,何乐而不为呢?

在当今社会,既要追求经济发展,又要追求人与环境的和平发展,达到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在生活富裕的同时,追求生活环境的美好和谐。富裕伴随着的不应该是环境恶化,而应该是环境协同向着绿色美好发展,建立一个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何其不体现着中庸之道呢? 分割线

《论语》教会我们怎样去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自欺欺人,知道就是知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如果我们不懂却不问,装作自己已经懂得了老师所讲的知识,那么自己将会是一个永远愚蠢的人。

它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我们的老师。也许那个人知识不渊博、学识不丰富,但是大人物有大智慧,小人物有小智慧,这些智慧都能使我们的人生充满色彩。 《论语》也教会老师怎样去教育一个学生,怎样去进行教育事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告诉我们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教导一个人,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应该在他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之后,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见解,但是还没有到达解决问题的地步的时候,我们再给与学生提示,让他在迷雾中看见前路的光芒,这样他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任务。

当一个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任务的时候,他在心里会抵触学习,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这种心理会越来越强,从而使得学习成为了一种负担,并且这种负担还是从心底里厌恶并深恶痛绝的。 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发,也启示我们学生要学会思考和举一反三。 墨迹晕染分割线

对于不同的学生,孔老夫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策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只有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教学工作高效的展开。

古代的私塾,现在的学校,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不同年纪,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年级,对每一个年级都有相应的教学方案。对于学习过关的学生允许其进入高年级,学习不过关的进行留级或休学处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也能最快地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人才。

《论语》还较会我们怎样去选择朋友。“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告诉我们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去选择一个朋友,相反的也告诉我们怎样去成为一个能够让他人信任并乐于结交的朋友。

朋友并不是浮于表面的,带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某种利益的朋友,而应该是坦诚的,信任的,乐于真诚以待,并且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能和你同富贵也能共患难的朋友。当今社会,“碰瓷”成了一个“行业”,成为了冬日里脆弱火苗上方的一盆冷水,生生地浇灭了年轻一代的爱心、善心和善良。使得这个社会变得麻木;使得“扶不扶”的问题成为一个需要考验的难题;使得好人没有好报,坏人却法外逍遥。 //////////

在面对人生困难的时候,它告诉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眼前浮现出闻一多那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演讲,王荆公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言壮语,以及鲁哀公那“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的由衷感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除了要有“以天下事为己任”主人公精神,还应坚定的意志,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扶摇而上”,才能成就我们“展鹏翅而翔万里”的事业。

孔圣人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点也不言过其实。正是这种“弘毅”的精神成就了无数英雄,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先人苏轼也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主人翁的人生态度,也当牢记孔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训诫。

《论语》是一部读不完的书,宋朝赵普半部读了一生,对于我们来说,更是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读它,去感悟它所要告诉我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们的人生哲理。

文章源于《读·思·行》活动优秀稿件 作者 | 高显斌 班级 | 过控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s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