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和对策

更新时间:2023-05-13 05: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疆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和对策

【内容摘要】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茸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欢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新疆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问题 对策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教育家叶圣陶则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不教育”不是放弃教育,而是通过自我教育达到非被动教育的状态。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是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笔者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对大学生品德教育现状进行过一项调查,学生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满意率仅为36.65%,有44.75%的学生将这门课排序在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的第一位置。可见,高校道德教育的成效并不为广大受教育者所肯定。因此,借鉴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展和弘扬,主动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同时也充分调动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无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大学生主体性的含义

所谓主体性,就是指主体在同客体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弘扬人的主体性,增强人的主体性品质与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或属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征。”从完整的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两方面: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二者合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体。在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学生为客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受教育者的影响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变化。在受教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把握着接受教育内容的主动权,使教育者根据其反映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而教育者则成为客体,受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程度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各为独立主体并互为客体,以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联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充分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只有主动地、自觉地接受了经由教师传导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才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并通过消化和吸收,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表现。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指的就是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目的是要把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大学生自觉学习提高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主动认可教育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汲取教育内容,并创造性地加以内化,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同时能动地反作用于教育者,影响教育者,做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尺度,体现着人全面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在教育教学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只有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发挥,才能完成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外—内—外”的一个过程;只有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发挥,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有利于更新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道德教育为重点,这是确定无疑的。但客观情况在变化,其思路也应作相应更新和调整。当今时代,新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世界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面对一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年轻人,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运用以往老一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如开展学生社团工作、学生干部、担当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工作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找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学生主体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会调动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形成一种双向良性沟通循环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1.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能否真正切实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把教育内容主动吸收并内化。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过程和结果来看,目前学生的学习热情偏低,存在着消极应付的现象。眼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以传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被动,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思维惰性,仅仅是被动地坐在教室里“听”课,老师讲什么内容并不重要,考试能够通过就可以了。因此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种为完成学校规定以期顺利毕业而应付了事的差使,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人发展,处于这样一个社会转轨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例如目前一些大学生把“等价交换”等调整市场经济运作的法则用来指导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在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对待学校党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待作为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奖励作为交换,看不到所谓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部分学生就抱以费时、费力、不划算的心态予以拒绝,或者消极对待

敷衍了事。甚至在对待人党这样严肃的原则性间题上都摇摆不定,人党动机也表现出功利化。

3.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教育者要对大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不仅仅要重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之类的客观因素,还要更多的关注大学生内心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这一重要主观因素。因为只有有效的将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人意识,大学生才可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施加的影响外化为言行举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才算真正地达到。但是,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片面误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等于枯燥理论的强硬灌输和反复说教,讲的一套套都是“假”、“大”、“空”,跟自己不相关,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学或不学、听或不听都无所谓。因此,在接受的态度上表现得相当消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1.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求被动化的表象之下所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迷失和主体意识的缺乏。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不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学生的主体素质和主体人格的教育尚未充分实施。

2.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动机功利化的表象之下所反映出来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就课程设置而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时效性不强、教材体系不尽合理,不仅让教师大为头疼,学生也感觉虚空,整个授课过程味如嚼蜡、意味索然。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创新工作思路是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陈旧的工作思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升级和活力的根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缺乏创新意识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在广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挥之不去的呆板印象。古董呆板的事物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其接受态度消极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学校园里人尽皆知的“马列老太”就是古板陈旧的典型象征,反映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分看法。

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发大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切人点去思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又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提高新疆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

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者必须把握好主导作用发挥的尺度:过度发挥可能会抑制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充分则不能引导学生主体性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者既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首先,教育者应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真正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在工作中遵循“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以科学、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其次,教育者应认真研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强化大学生主体性教育,有效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紧密结合。

(二)优化和改进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努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首先应该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前提。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使思想政抬理论课教学有稳定的基本保障;教师主导作用的合理适度发挥,从而让学生主体性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在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认识、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克服以往“一刀切”、“齐步走”的弊端;丰富教学内容,在少而精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实际,运用生活中真实鲜活的事例予以引导;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采用新颖活泼、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去充分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

(三)赋予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舒内容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动力,是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基本方法。面对工作思路创新意识缺乏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努力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给人呆板陈旧的印象,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去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全局上、战略上谋划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以实现“四个拓展”为重点:(1)由单向性向多样性拓展;

(2)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3)由居高临下向深人基层拓展;(4)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侧面拓展。本着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变革让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地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其次,要特别注意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深人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文化活动之中。

再次,要开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扩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同时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

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上的与时俱进。要及时调适其内容,将最新的理论观点和思想补充进来,使其内容具有时代感,增强其感召力。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具体说来,可以采用 (1)激励指导与主体参与相结合; (2)理论讲授和讨论辩论相结合;(3)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五)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第一,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或是写论文,或是考试,但不管是那种形式都应当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地表现为动态特征。因此评价标准需要设计者随情境变化而变化。同样,主体性道德实践教育的经验也是不断生成,不断变化着的,如果评价的标准固定不变,就会丢失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会产生错误的信息,误解评估的对象,丧失评价应有的功能。

第二,强调评价的多元主体取向。主体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是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等主体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他们中的每一个主体对实践活动都有

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评价过程应该是他们平等对话的过程,评价的标准是与他们达成的互识与共识。

第三,强调全景评价。多元主体性道德实践教育的全景评价即注重整体评价,全景评价要求对教育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立体透析。例如既要从认知方面去评价也要从情感、行为方面去评价;既要对活动组织条件、道德内容评价,也要对师生评价;既要评价教育目标、教育途径、教育组织,也要评价教育实施;既要着眼于多元主体之间的共识,也要注重多元主体之间的互识。总之,开展评价时,要避免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四,注重发挥评价工作的综合功能。通过评价道德实践,教育者得以将原先设想的教育目标、内容及方法等与德育选评中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其作以调整,求得目标的最终实现,形成实践、评估、研究、反馈、再实践的良好循环态势。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之一,通过所反馈的信息亦可找到提升的根据,并从内心深处为自己所作所为的道德实践训练与成果得到了认可,而充满幸福感并激发出再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于德育评价,鼓动受教育者开展自我评价,实际上也是自我再教育过程的有效实施。

总之,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关注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服务他们的成长需求。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育活动的思想引领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要把学生的呼声视作最需要倾听的声音,把学生的困难视作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把学生的信赖视作最值得追求的情感。在实际工作中关爱学生,用真心实意来贴近学生,最终从情感上赢得学生,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大学生正值生理和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往往具有较强的主体参与愿望,但却缺乏科学有效的实际参与行为,主体意识在行为层面的表达还有待加强。而实践表明,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政教育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角。这就需要学生工作者由“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以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其中,将内在的参与愿望转

化为外在的参与行为,将主体意识所具有的能动作用,转化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强大动力,在参与中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pe.html

Top